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管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管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管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管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管理模型分析方法

摘要:在深入分析业务流程模型和合理的抽象业务活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模型形式化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一种从一般流程描述到该模型的转换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程属

性验证规则,并通过应用实际例子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业务流程模型;分析和验证

业务过程的建模、分析和优化是支持企业业务过程重组的重要基础。行之有效的模型分析方法是成功进

行模型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质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以企业经营过程为核心重构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与其匹配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经营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它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项目规划、企业经营过程建模、模型分析与优化、基于模型的业务经营过程重组实施和项目评价与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模型分析与优化是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业务流程重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作为支持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技术的工作流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工作流技术产生于实际应用,缺乏良好的理论基础,应用工作流方法建立的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缺乏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模型验证和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如何从理论上验证所建立的过程模型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如何评价所建立的模型的性能和优化模型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OncePI是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软件工程中心自主研发的集工作流开发、监控和管理于一身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该系统为企业应用提供了一个构建灵活、高效、自适应流程的平台。OncePI引入面向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将业务流程逻辑与实现各业务的应用相分离、管理流程参与者的相互关系、集成内部和外部资源以及监控和分析流程性能,实现了对业务流程整个生存周期的控制。这样,管理者可以将精力集中于业务自身的优化、组合,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然而,如果一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没有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流程模型分析工具,流程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高效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为系统在现实的企业业务流程运行环境中的应用留下了障碍,特别是对于具有大规模业务流程的企业应用环境中,依靠人工对业务流程模型的维护,难以保证企业业务流程的正确性以及有效、高效的运行。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业务流程验证概念和方法,结合OncePI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流程分析和验证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分析模型以及相应的模型生成方法和验证规则。在此基础上,将这套方法应用于OncePI的流程模型分析和验证之中,开发了一套有力的流程模型分析工具,为OncePI的集成流程设

计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业务流程验证概念和方法

工作流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界采用为商业应用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自动执行包括人员和自动型应用在内的业务流程。工作流模型是对工作流的抽象表示,也就是对经营过程的抽象表示。由于工

作流需要在计算机环境下运行,建立相应的工作流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流模型应该完整地提出支持工作流定义的概念,为建模用户提供工作流定义所需要的组件或元素。理想的工作流模型能够清楚地定义任意情

况下的工作流,能够适应用户在建模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定义和描述工作流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业务流程语言如XPDL、BPML、BPEL等,还有形式化模型如EPCM模型、Petri网和工作流网等。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语言描述方法、基于图结构的方法、基于逻辑的方法、代数方法和ECA规则方法几类[1]。由于工作流模型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算法可以对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工作流产品提供了流程模型的仿真和测试工具,也有一些研究者为流程模型的分析和验证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概念和方法。

现有的流程模型分析和验证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基于图形化简的流程验证方法

一般而言,基于图形化简的验证方法适用于基于图结构的流程模型描述方法[2,3],通过定义图形结构的化简规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流程模型。在文献[4]中,Sadiq W等人对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表示的业务流程证明其结构的正确性。在证明工作图结构正确性的同时使用了如下五种归约规则:终结符规约、顺序规约、邻接规约、闭合归约和重叠归约。如果一个工作流图是正确的,则反复使用这些归约规则可以将工作流图归约为空。但是由于图形结构表达方式的局限性,这种流程模型验证方法只能对部分流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不能广泛应用在一般的流程模型验证问题中。文献[5]中列举了一个反例——交叉全连接的工作流图,证明了虽然此工作流图是正确的。但是使用重叠归约规则不能消去图中的交叉全连接结构,此流图也无法规约为空。

(2)基于模型的流程分析验证方法

文献[6]中提出了用Petri网进行工作流建模的工作流网,将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归纳为工作流网的完整性,并在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图形化简方法辅助模型验证。但是其提出的化简步骤由于不具备完备性而不能完全验证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文献[1]提到的基于模型检查的流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这种方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模型映射,将定义的流程模型映射到一种易于分析和验证的有限状态机模型上;在这个模型上使用相应的模型检查器,探索整个状态空间,检查是否每一个系统状态都满足指定的流程属性。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应用在有限状态机模型上,在流程模型的验证中同样只能部分地验证流程属

性。

(3)基于仿真的流程分析方法

文献[7]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模型验证方法,但它缺乏理论上的严格证明,而且当发现系统中确实存在冲突或死锁时,并不能给出错误发生的确切位置(只是给出了一些辅助的检测数据)。基于仿真的流程验证方法,能够结合具体工作流系统,仿真流程模型的执行过程,因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是其本身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并且依赖于具体的工作流系统,不具有普遍性。

OncePI的业务流程分析和验证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文献[1]中提到的流程验证框架,即将业务流程的验证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模型映射,将定义的流程模型映射到一种基于产生式的流程分析模型上;然后在这个模型上使用相应的模型化简和变换规则,实现流程属性的分析和验证。这种基于产生式的模型以形式语言

理论为基础,能够很好地表达业务流程并体现流程的过程特性。

2基于产生式的流程分析模型

一般而言,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8]。而流程的业务过程模型通过流程模型中的各种实体及其约束关系(包括控制流和数据流),将业务活动串联起来,从而表达流程的业务过程。几乎所有的流程模型都是基于活动(Activity)的,活动是具体执行业务任务的抽象。对于一个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而言,将活动的具体实现绑定到对某个服务的调用。这里的服务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是Web Service或者应用程序甚至是人工活动。这样,可以把业务流程看做是服务的组合过程。下面本文使用“服务”这个概念指代流程模型中具体执行业务任务的实体。

2.1服务的抽象

如上文所述,在本文中服务指代流程模型中具体执行业务任务的实体。那么流程执行过程中,服务是如何完成业务任务的呢?粗略地说,服务请求方通过调用服务,与服务提供方之间发生交互,改变服务提供方和服务请求方的当前状态,从而完成业务任务。因此,本文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执行上下文状态的一个映射。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可以把服务形式化描述为

Service:(context,environment)->(context,environme

其中,Service是流程中的业务活动抽象,即服务;context是流程上下文的一个抽象,它代表服务调用方(流程实例)的上下文状态;environment代表服务提供方(服务实现,如预定义的应用)执行服务的当前状态。这样,服务定义了执行过程中流程实例上下文状态的跃迁及其对服务实现所处环境的作用。在以服务为着眼点时,可以合并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的状态,通称为服务执行的context;在以流程为着眼点时,可以忽略服务实现所处的环境状态,而把context直接看做是流程本身的上下文状态,这样服务的形式化表述简化为

Service: context-

从服务的角度重新考查流程的特征,可以定义服务的组合概念。本文把服务复合的逻辑称为服务复合算

子。

2.2服务算子及其性质

本文使用服务复合算子来描述流程中服务的复合逻辑。

什么是服务的组合呢?一种基本的认识是,多个服务的组合仍然可以被视为服务,即多个服务共同对服务运行环境的作用,可以等效地认为是一个新的服务对其的作用。这个新的服务即是组合的服务,服务组合的结果仍然是服务。

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本文定义了服务算子来描述服务的组合。

定义1服务算子定义在服务域,并且其值域也是服务域,用来描述服务的组合

Operator: -

其中*指定了算子的元数。

正如21节对流程中服务的组合过程所描述的那样,分析了先前存在的大部分业务流程语言(XPDL、BPEL、BPML)和被研究的各种流程模式[9~12]。顺序组合和并发组合是两种基本服务组合方式,其他的流程语言结构和流程模式都可以通过这两种服务组合方式配合特定的路由逻辑复合而成。

(1)顺序算子:它表达了服务的顺序组合逻辑和流程中服务之间显式的因果联系。使用“•”符号

表示顺序算子。服务的顺序组合可以表示为

这个表达式代表的语义是S(context)=S2(S1(context)),称之为两个服务的“积”。多个服务的顺序组合使用类似的表达式S=S1•S2•S3。在不会引起误会的场合也可以直接省略“•”符号而直接将顺序组合的服务并置在一起,如S=ab,S=abc。

(2)并发算子:它表达了服务的并发组合逻辑,在流程模型中被广泛用来刻画没有因果联系的活动的并发执行。服务的并发组合可以表示为

这个表达式代表的语义是,称之为服务的“和”。如上文所述,context 的合并时机和规则取决于流程引擎的具体实现。多个服务的并发组合使用类似的表达式S=S1+S2+S3。

(3)选择算子:它用来表达流程中服务的路由选择逻辑。许多类型的流程模型中存在这样的路由逻辑;服务的选择依赖于运行时具体的流程上下文内容。选择算子被用来刻画这种动态路由逻辑。首先,定义服务

的动态选择函数表示为

Eval: context-

其中,context是流程中服务启动时的上下文状态;service是流程实例运行时选择执行的服务分支;Eval 函数定义了上下文状态到服务分支的映射。在这个基础上,服务选择逻辑可表示为

这个表达式代表的语义是S(context)等于S1(context)还是S2(context)取决于Eval函数对context映射的结果。多个服务的选择逻辑可以用类似的表达式表达S=Eval?S1|S2|S3。在静态表达流程结构时,可以忽略选择

函数而把选择表达式简写为

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得出选择算子表达的是所谓的XOR选择逻辑[15]。从这个算子可以扩展出一些新的算子,用来表达很常见的一些流程模式,如While循环和循环模式。本文使用闭包算子和正闭包算子来表达。

下面进一步分析这三种基本服务复合算子的性质。考虑流程模型中服务的语义,结合上文中对顺序、并

发和选择算子的详细讨论,针对算子的运算法则,有如下结论:

(1)顺序算子不具备交换律,即一般情况下,;

(2)顺序算子具有结合律,即(S1•S2)•S3=S1•(S2•S3);

(3)并发算子具有交换律,即S1+S2=S2+S1;

(4)并发算子具有结合律,即(S1+S2)+S3=S1+(S2+S3);

(5)选择算子具有交换律,即S1|S2=S2|S1;

(6)选择算子具有结合律,即(S1|S2)|S3=S1|(S2|S3);

(7)顺序算子与并发算子之间不存在分配律,即S1+S2•S3≠S1•S2+S1•S3,

S1•(S2+S3)≠S1•S2+S1•S3;

(8)顺序算子对选择算子具有分配律,反之不具备,即

=S1•S2|S1•S3,S1|S2•S3≠(S1|S2)•(S1|S3);

(9)并发算子对选择算子具有分配律,反之不具备,即,S1|(S2+S3)≠

(S1|S2)+(S1|S3)。

对于以上关于服务复合算子运算法则的结论,需要说明的是,设计到选择算子的结论(5)、(6)、(8)、(9)中,如果将服务选择函数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均必须重新定义新的选择算子的选择函数。这样才能够保证变换前后的等效性,但是这一要求并不影响流程过程的分析。因此,在使用这些算子作流程过程分析时,仍然可以使用以上的运算法则。

对比传统业务流程模型可以看出,这里提到的服务算子实际上替代了所谓“哑元”这一概念。传统的工作流模型把服务(活动)组合与具体的服务混为一体而不加区分,从模型本身就增加了流程分析的难度。本文

使用服务复合的概念,可以建立较为清晰的服务复合流程模型。

2.3产生式模型

在服务和服务复合算子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建立基于产生式的服务复合业务流程模型。

在流程的产生式模型中,终结符表示流程的原子服务,非终结符表示流程的复合服务;符号之间通过上文所述的三种基本算子连接构成表达式;非终结符结合对应的表达式构成产生式;一组完备的产生式构成了流程的过程模型。注意其中完备的含义是指产生式中涉及到的非终结符均有对应的表达式,即产生式集中的任何一个非终结符至少有一次出现在产生式的左部。流程的过程模型可以形式化地定义如

下。

定义2流程的过程模型F是一个四元组:(A,C,P,S0)

其中,A是流程的原子服务集合,非空有穷集合,任何s∈A均是流程中的原子服务;C是流程的复合服务集合,非空有穷集合,任何S∈C都是流程中的复合服务;P是流程的产生式集合,非空有穷集合,P中的元素均具有S→α的形式,称为产生式。S∈C,α为服务集合(A∪C)上的表达式。服务之间的运算符包括顺序算子、并发算子和选择算子,对于产生式集合P,不存在产生式S1→α,S2→β,使得S1=S2

。S0是流程的开始符号,S0∈C。

在产生式模型中,把业务活动抽象为服务,用产生式来表达服务的复合,使用终结符表示原子服务;在流程模型中,它们没有结构,不可细分,用小写字母表达,如a、b、c等。本文使用非终结符表达复合服务;在流程模型中,它们是有结构的服务,可以使用产生式生成更细粒度的服务,用大写字母表达,如A、B、P、Q等。

结合形式语言理论和上文给出的运算法则,可以对流程模型进行类似的归约或称之为派生,如

。实际上,在原子服务集合和算子集合{•,+}上定义了一个服务复合的形式语言,流程的产生式组模型就是这个语言的文法。

使用这种形式语言表示方法,不仅可以使用产生式文法来表达流程的静态结构,而且可以通过产生式的派生,得到流程的派生树,从而表达流程的运行时动态行为。比如,流程P的产生式集合是

{P→A+B,A→a|b,B→c|d},则流程的派生树有四个:P=>a+c,P=>a+d,P=>b+c,P=>b+d。

下面给出一个流程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产生式模型表达流程。图1中使用有向图绘制的流程图表达了一个常见的申请处理流程。首先一个申请在“编辑申请”活动中被编辑提交;然后申请被同时递交给活动“预算审核”和“权限审核”,进行申请的预算审核和申请内容权限的校验;审核结果将被校验以确定申请是否通过审核;通过审核则进入“批复申请”活动完成申请的批复,否则申请将被退回申请者编辑修改申请。在这个流程中,

使用前面所说的产生式模型,则流程表示如下:

列出组成流程的原子服务。其中a为“编辑申请”,b为“预算审核”,c为“权限审核”,d为“批复申请”。根据图1中表达的流程过程逻辑,流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Process P:(3)

对式(3)进行归约,可以得到流程的形式语言表达式:

(4)

以产生式模型为基础,可以在这个模型上研究流程过程模型的分析和验证方法。下面讨论如何从常见的流程表达形式自动化地转换为基于产生式的形式模型,以及模型上的派生规则和流程属性判定方法。

3模型的生成和验证

使用基于形式化模型的业务流程分析验证方法,首先需要从用户定义的业务流程模型生成对应的流程形式化模型。业务流程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因此,需要为不同的流程表达方式制定不同的自动化翻译规则。OncePI中使用一种基于XPDL10改进的并与其极其类似的语言来表达业务流程。本章以OncePI中的流程表

达方式为例,制定了自动化翻译规则,生成流程的形式化模型。

3.1产生式模型的生成

在表述一个流程时,一般直接使用一组产生式表示流程的过程逻辑。出现在产生式中的小写字母是终结符,表示流程的原子服务;出现在产生式中的大写字母是非终结符,表示流程的符合服务。为了表示的方便,可以把选择算子的每一个分支使用一个产生式来表示,这样产生式的右部中就可以只有两种算子,即顺序和并发。

使用产生式模型表达流程简单灵活、易于构造。可以根据业务流程中活动的相互依赖关系直接建立流程对应的产生式组,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转换现有的表达方式而得到。针对OncePI Studio中基本的工作流模式,定义一组转换规则,简单描述如下:

规则

(1)对流程中每一个应用型活动,赋予一个终结符。

(2)对流程模型中每一条跃迁,赋予一个非终结符。

(3)对规则(2)得到的每一个非终结符S,生成一个产生式S→α。表达式α生成方法如下:

①如果S对应的跃迁指向的是一个应用型活动s,则α=sT。其中T是从s出发的跃迁所对应的非终结符。

②如果S对应的跃迁指向的是一个流程结束活动,则α=E。其中E表示流程的终结。

③如果S对应的跃迁指向的是一个并发分支B,则,即B的所有分支跃迁的和。

④如果S对应的跃迁指向的是一个排他分支X,则α=Eval?B1|B2|…|Bn。其中Eval是分支X的选择函数。也可以把这个产生式拆分简写为多个产生式:S→B1,S→B2,…,S→Bn。

⑤如果S对应的跃迁指向的是一个排他合并U,则α=T。其中T是从U出发的跃迁。

(4)如果若干个跃迁指向的是同一个并发同步节点W,则生成一个表达式S1+S2+…+Sn→T。其中S1,

S2,…,Sn是指向W的所有跃迁,T是从W出发的跃迁。

(5)将从流程的开始活动出发的跃迁对应的非终结符作为产生式组的开始符号。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对于基于图结构的流程表达方式,按照类似上述的规则(4),并发分支的同步合并节点会转换成为S1+S2→T这种不能严格符合定义的产生式。在这里引入新的化简规则(在3.2节的产生式归约中将应用到这一规则):

R1→α•S1,,S1+S2→T=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只需使用简单的规则就可以实现产生式模型到其他流程表达模型的变换。在很多需要变换流程表达方式的场合,可以制定这种简单的规则来实现。下文在作流程分析和验证时,将会用到这种规则,将有向图结构的易于设计者理解的流程模型转换为便于流程分析验证的形式化模型。

3.2产生式归约规则

流程的动态分析通过产生式的派生和数据流依赖关系分析来获得流程的控制流行为特征。

使用与规则1类似的规则,可以从传统的图结构流程模型自动化地转换为形式化的产生式模型。下面讨论如何使用产生式模型将一般的流程模型转换为结构良好的流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流程的一些特性包括结构上的冲突等会在模型变换过程中被分析出来。

首先给出流程产生式模型归约的规则:

规则

(1)(合并)合并左部重复的产生式,使其符合产生式左部的唯一性。

(2)(可达符号集)可达符号集定义为:开始符号属于可达符号集;出现在可达符号集中符号的产生式右部的非终结符属于可达符号集。

(3)(连通流程)除非产生式组中所有的非终结符都属于可达符号集;否则,本流程中存在不能被执行的部分,流程中各部分不连通。

(4)(终结消元)对任何产生式S→α,若S不是开始符号,且α中不包含非终结符,则将这个产生式代入其他任何右部包含该产生式左部非终结符的产生式中,消去此非终结符。重复执行此规则直到不存在这样的产生式。将符号E看做终结符号。

(5)(选择表达式)使用算子运算法则中的分配律化简剩余产生式的右部为选择表达式,即表达式中所

有的选择算子均在表达式树的第一层,形如S→α|β|γ。

(6)(可终结符号集)若非终结符S的产生式右部的所有选择分支中存在一个分支,其中只包含终结符

和已经确定为可终结的符号,则S称为可终结的符号。所有可终结的符号构成可终结符号集。

(7)(无限流程)若执行以上步骤后,产生式组中存在非终结符S,属于可达符号集但不属于可终结符

号集,则本产生式表达的流程是一个潜在的不能在有限步归约后结束的流程;否则,流程具有有界性。

(8)(简单流程)整理终结消元的结果。如果剩余的非终结符仅有开始符号,则流程中不存在循环、递归等复杂流程结构,称为简单流程。

(9)(非终结消元)如果流程不是简单流程,设剩余非终结符构成集合C,若存在非开始符号的非终结符S属于C且S不出现在S的产生式的右部,将此产生式代入其他产生式中S出现的地方,消去非终结符S;重复执行此规则直到不存在这样的S。

(10)(递归子集)不能被消元的终结符集合及其产生式构成了递归子集;更细致的分析可以定义最小递归子集及其阶数、递归子集的划分及其相互依赖关系。例如一阶递归子集形如R→f(R)表达了一阶递归结构,在首递归和尾递归的情况下可以退化为循环结构。

应用模型生成规则,产生对应的产生式组,然后使用上面的流程归约规则,即得到了流程的最简表达式(4),并且在规约过程中可以确定流程的有界性和结构特性。

下面使用上述规则来分析一个具有结构冲突的流程。

该流程是一个典型的非结构化流程模型,它试图通过将“格式化申请”的任务与“预算审核”的任务并发执行,从而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然而,流程图中“预算审核”活动可能否决申请要求,从而导致重新执行“编辑申请”活动。这样,并发执行的多个“格式化申请”活动实例将使得并发同步活动m的同步语义模糊,出现结构冲突。下面展示如何使用流程的产生式派生规则分析流程结构冲突的过程。

首先,使用规则1生成流程模型对应的产生式组:

Process P:

U2→cXW→T|VV+X→Y(5)

然后使用算子运算法则按规则2对产生式组进行归约。对流程式(5)使用以上规则,得到

在化简过程执行到这一步时,从化简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原流程设计上的缺陷,可能出现多个并发分支X的同步丢失。并发分支无法正确同步,流程存在结构上的冲突即同步丢失。

从上面给出的两个实例可以看出,使用上述规则在对业务流程模型的生成和归约过程中,已经能够刻画出流程模型的若干特性了,如有界性、结构冲突等。另外,通过归约,还可以分析流程的循环、递归等结构,

将一个基于图结构定义的业务流程模型,转换为另一个语义上等价的结构化流程模型来表示。

4结束语

业务流程模型的分析和验证是工作流技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已有业务流程模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业务活动的分析和抽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产生式的业务流程形式化分析模型,并且定义了流程化简和流程属性验证规则,应用一些实例展示了这种流程分析模型在流程分析和验证中的能力。要使用这种流程分析模型,首先可以根据工作流系统具体的流程定义,应用相应的转换规则,自动化地得到流程的形式化分析模型;然后针对要验证的业务流程属性,选择应用特定的流程属性验证规则来检查模型的具体

属性,从而为业务流程的应用提供正确性、有效性的保证。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层次分析法模型

二、模型的假设 1、假设我们所统计和分析的数据,都是客观真实的; 2、在考虑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时,假设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抽样,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基本上能够集中反映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 3、在数据计算过程中,假设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符号说明

四、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1、问题背景的理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转轨加速,社会转型加剧,受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劳动用工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不尽完善,以及高校的毕业生部分择业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广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就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毕业生就业的若干主要因素,并将它们从主到次依秩排序. 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其就业情况,并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策略. 2、方法模型的建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介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用来帮助我们处理决策问题.特别是考虑的因素较多的决策问题,而且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时候,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 我们现在主要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而权重的计算一般用美国运筹学

家T.L.Saaty 教授提出的AHP 法. (2)具体计算权重的AHP 法 AHP 法是将各要素配对比较,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向量k W . Step1.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假设比较某一层k 个因素12,,,k C C C 对上一层因素ο的影响,每次两个因素i C 和j C ,用ij C 表示i C 和j C 对ο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构成成对比较矩阵C ,也叫正互反矩阵. *()k k ij C C =, 0ij C >,1 ij ji C C =, 1ii C =. 若正互反矩阵C 元素成立等式:* ij jk ik C C C = ,则称C 一致性矩阵. 标度ij C 含义 1 i C 与j C 的影响相同 3 i C 比j C 的影响稍强 5 i C 比j C 的影响强 7 i C 比j C 的影响明显地强 9 i C 比j C 的影响绝对地强 2,4,6,8 i C 与j C 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11 ,,29 i C 与j C 影响之比为上面ij a 的互反数 Step2. 计算该矩阵的权重 通过解正互反矩阵的特征值,可求得相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权重向量 12 = [ , ,..., ]T k k k kk Q q q q ,其中的ik q 就是i C 对ο的相对权重.由特征方程 A-I=0λ,利用Mathematica 软件包可以求出最大的特征值 max λ 和相应的特征向 量. Step3. 一致性检验 1)为了度量判断的可靠程度,可计算此时的一致性度量指标CI :

计量经济模型选择分析报告

关于计量经济模型选择问题的初探 An Tentative Inquiry Into The Selection Of The Econometrical Models 经济学院数理经济研究所 2004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鹏 摘要:本文试图介绍计量经济学一些常用模型的函数形式,并且以计量软件SPSS作为分析工具,以拟合优度作为评判标准,来讨论最优的经济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 关键字:计量经济模型,SPSS,拟合优度 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特别是初学者,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选取线性回归模型。这种做法虽然能把问题简单化,使之易于处理,甚至有时候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么做,并不能比较准确地对客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模拟。在实际运用中,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计量模型的设定问题,都采用线性的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把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直接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得到的回归方程是无效的。用它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则没有丝毫价值,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依据直觉和经验,建立与实际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再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使我们的成果与现实尽可能的接近。 本文试就对如何通过经济理论和经验,并借助计量软件进行模型的选择给

予一般的说明。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几种函数形式。 (1)线性模型(Linear )。它的一般形式是: 12y x ββ=+ (1) 线性函数我们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里我们不作过多介绍。 (2)抛物线模型(Quadratic )。抛物线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212y x x βββ=++ (2)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适合应用抛物线,可以利用“差分法”。其步骤为:首先将样本观察值按x 的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按以下两式计算x 和y 的一阶差分t x ?、t y ?以及y 的二阶差分2t y ?。(其中1t t t x x x -?=-; 1t t t y y y -?=-;21t t t y y y -?=?-?)当t x ?接近于一常数,而△2t y ?的绝对值接近于常数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抛物线模型近似加以反映。 (3)对数函数模型(Logrithmic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其方程形式为: 01ln y x ββ=+ (3) 对数函数的特点是随着X 的增大,X 的单 位变动对因变量Y 的影响效果不断递减。 (4)立方模型(Cubic )。其一般形式为: 230123y x x x ββββ=+++ (4) 其扩展形式是多项式模型。当所涉及的自变量只有一个时,所采用的多项式方程称为一元多项式,其一般形式为: 2012p p y x x x ββββ=+++??????+ 多项式模型在非线性回归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根据数学上级数展开的原理,任何曲线、曲面、超曲面的问题,在一定的围都能够用多项式任意

4L模型分析法

4L模型 4L模型(英语名:4-layer Model)是指4层式管理分析模型,是一种管理分析工具,管理者可以用它来分析改善经营管理的方法。该模型收录了企业最常见的管理项目,展示了这些项目在企业管理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绩效的具体方法。该模型由我国管理学家利志斌提出。 目录 1.企业管理的系统构成 (1)4L模型简介 (2)项目的分类 (3)隐性管理项目 2.各管理项目的基本规律和作用 (1)基本规律 (2)作用 3.提高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方法原则 (1)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绩效的方法 (2)提高外层管理绩效的方法 (3)提高内层管理项目水平的方法 正文 1.企业管理的系统构成 4L模型图: (1)4L模型简介 4L模型以当前最新管理实践知识为依据,收录了企业文化、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型组织等十四个普通企业最常见的管理项目。根据管理项目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这些管理项目被划分为四层;作用力指的是一个管理项目在提升其他管理项目的管理绩效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最里层是第一层,依次往外为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各项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里到外呈递减趋势,第一层管理项目作用力最强。 (2)项目的分类 企业的各个管理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显性管理项目和隐性管理项目。显性管理项目是指在企业中设置了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工作的项目。显性管理项目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其他管理等。隐性管理项目则指的是在企业中没有设置相应职能部门的项目。隐性管理项目包括: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管理、流程管理、职业素质、管理技能、战略管理等。虽然隐性管理项目在企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但它对提高企业整体运营绩效和管理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隐性管理项目 企业中的隐性管理项目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跨部门。隐性管理工作涉及企业每一个部门,并且处理的都是重要事务。隐性管理项目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开展、落实管理工作。如果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由于工作涉及其他部门,而专职部门的人员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够了解,就不能提出有说服力的建议,并且专职部门没有足够的权威落实工作。第二个特点:除了开始阶段工作量大一些外,日常工作量不大,没必要设置专门职能部门。 在企业中,隐性管理项目可以运用新一代学习型组织的技术设置专门的学习小组来进行管理。设置学习环小组,不会改变原有的组织架构。小组成员是由企业领导、跨部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保证了学习环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小组成员通过定期的工作交流、总结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理意见。小组成员可以兼职,在学习环小组下可以设置全职的机构负责执行落实。 2、管理项目的基本规律和作用 (1)基本规律 4L模型中,管理项目具有以下基本规律:内层(指第一、二、三层)的任意一个管理项目有以下作用:可以对该项目的所有外层管理项目都产生强作用;可以与同层管理项目产生作用;也可以对更里层管理项目产生作用。最外层(第四层)管理项目不仅对其他管理项目的作用力小,相互间的作用力也小。 (2)作用 4L模型中的每个项目都对其他管理项目有着重要影响,下面以几个主要的管理项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处于4L模型的最里层(核心层),可以看出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属于意识的范畴,通过改变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来改变其他管理项目。它包括有愿景、使命、宗旨、理念、重要的方法和原则、行为规范等丰富的内容。企业文化有好坏之分,好的企业文化能带动企业员工更积极、更有效率地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Ⅱ、学习型组织管理 学习型组织管理通过持续的改良和创新来提升其他管理项目,它和企业文化一样都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器。学习型组织管理可以用来优化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向好的方面发展;不良的企业文化却无法用来提升学习型组织管理。

网站项目模型及业务流程分析

WPMI会员:九点已发表在《程序员》杂志2002年1月期】本文是“网站项目管理(WPM)是如何完成的”系列文章第二篇。 网络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电子流程工作方式既不能彻底更改传统的工作流程,也不是对传统工作流程的简单复制,而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改进和重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网站功能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今网站项目的设计已经不能再仅仅简单地利用静态Html文件来实现,与前几年网站设计由一两名网页设计师自由的创作相比,网站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像一个软件工程,也越来越复杂,网站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进入了需要强调流程和分工的时代,建立规范的、有效的、健壮的开发机制,才能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 网站项目管理(WPM)的含义为Web-based Project Management,即以Web 应用程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架构来进行的项目设计及管理,这样的架构中包含了浏览器、网络和Web 服务器等关键主体,主要体现在网站设计、以浏览器为客户端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例如信息类网站、网上商店、虚拟邮局、客户关系管理。)等项目管理中。 在本文中,笔者将网站项目管理(WPM)与软件工程的统一过程管理(RUP)进行参照比较,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力求将网站工程管理(WPM)的角色、分工、流程进行完整的阐述,使网站项目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 按照笔者的经验,网站项目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进行控制: 1. 需求分析及变更管理 2. 项目模型及业务流程分析 3. 系统分析及软件建模 4. 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及程序开发 5. 系统测试和文档编写 6. 客户培训、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并非完全隔断的,例如需求变更管理和测试工作、文档编写都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的,许多工作时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的。

计量经济模型

关于我国影响税收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物价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税收与三者的关系,为现行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模型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且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模型设定 (一)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提高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税收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用X1表示)”、“财政支出(用X2表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lnY= β0+ β1 lnX1+ β2 lnX2 + β3 X3 + u i (二)确定参数估计值X围 由经济常识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的增加均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与税收收入应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估计0<β1<1 ,0<β2<1, 0<β3<1。 表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90-2009年的有关数据。 表1 税收收入模型的时间序列表

数学建模之层次分析法

第四讲层次分析法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一、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一个决策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 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2) 中间层(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 (3) 最低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比如旅游景点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决策系统: 目标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 准则层——旅游费用、景色、居住、饮食、交通 方案层——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楠溪江 二、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和正互反矩阵 在确定了比较准则以及备选的方案后,需要比较若干个因素对同一目标的影响,从额确定它们在目标中占的比重。如旅游问题中,五个准则对于不同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是肯定会有不同的重要程度,而不同的方案在相同的准则上也有不同的适合程度表现。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

主题模型的分析法

?文史研究中主题模型的分析法 王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TSINGHUA,2017年年5?月20?日

2017年年“数字?人?文:数字时代?人?文研究前沿与?方法 ” ?时间:7?月1?日-2?日 ?地点:南京?大学 ?欢迎观摩 ?数字?人?文“暑期学校”:时间7?月10-15?日

提纲 ?何为主题模型?实现的?工具?如何分析?案例例

如何分析 ?MALLET算法导出的?文件doc-topics topic-keys word-topic-counts

主题与?文档之间的关系

?6 recht herr gott hand lass gleich sagen kind geh leben freilich freund gut komm oh wort genug glueck vergessen sache(法律先?上帝朋友遗忘事物)?7 nichts weiss allein ganz liebe koemmt gut lassen lieber immer wahr wissen wenig einmal kommen gesagt welt erst besser glauben(知道爱永远世界信仰) ?17 gemacht weit einmal augen gleich keinen zeit leben ganzen finden macht wuerden muesste zweifel gluecklich gedanken waeren natur glaube hoeren(眼睛时间?活荣誉运?思考) ?27 lassen sehen vielleicht ehre halten wissen wenigstens sagen bitte wider reden kommen moechte himmel nehmen haetten wollten ende verlassen unglueck(看 知道请求读天空离开结束)

业务流程管理中建模方法比较研究

业务流程管理中建模方法比较研究 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重新梳理自 己的业务流程。造就卓越的流程,凝练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出现了业务 流程管理热潮。 业务流程再造/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由迈克尔·哈默首先于1990年提出以来受到广为关注。BPR的实质是对业务流程的一种系统变革,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对被专业分工和官僚体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流 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由于BPR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较低,据统计70%的BPR项目五年后均归于失败,所以人们把目光渐渐转向业务流程管理,它更强调循环的、可持续的方法论,更包含了BPR的思想。 1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 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流程管理的本质就是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流程管理首先保证了流程是厩向客户的流程,流程中的活动都应该是增值的活动,从而保证了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且活动之间相互配合。 与BPR的定义相似,流程管理的定义也包含了几个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可以看出,流程管理将原来BPR定义中的彻底性、根本性融

进了规范化、系统化中,指出不一定全是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而是应该规范的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进。 要想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企业需要对流程的描述、分析、再设计及优化等进行研究,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之一就是对流程进行建模,从而对流程有清晰的理解,为以后的分析和优化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现在实践中存在的对于流程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体系不健全,分析工具使用的不得力,或者选择不得体,这些都是业务流程管理实施的障碍。因此,本文从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出发,对几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先进行简单介绍后,选择3种经典的方法对其进行着重分析,最后综合比较几种常用建模方法,力求推进业务流程管理更好地实施。 2业务流程建模方法概述 企业利用业务流程建模思想,用图形化的语言来描述业务过程,通过建立图形化的业务流程模型,使企业各层次的人员都能够很清楚的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他们能参与到业务过程变革中,为变革提出自己的想法。 业务流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结构化模型元素及规范,使其能够对复杂的流程结构与关系予以抽象表达,并通过所建模型使读者可对业务流程达成一致的理解。目前常用于流程管理的建模方法有:①流程图建模法(process map modeling)是一种传统的流程表达方式,它经过扩展后可以显示流程各环节的部门属性及性能。该方法优点在于可理解性好,但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太大,无法清楚界定流程界限等缺点,特别是流程图中的输入、输出不能模型化,所以可能失去关于流程的细节信息。②角色行为图(roleactivitty diagram,RAD)方法的原型是由美国学者Holt等提出的,用以表述协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收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一、经济理论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我们选取了全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使财政收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二、有关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①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②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③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例如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的援助等。 ④从业人数 非农业就业人数为就业报告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非农就业人数主要是反映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⑤进出口额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我们猜想财政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与以上五个因素有关。 三、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目的和意义 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济是经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

层次分析法模型

二、模型的假设 1、假设我们所统计与分析的数据,都就是客观真实的; 2、在考虑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时,假设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抽样,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基本上能够集中反映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 3、在数据计算过程中,假设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符号说明

四、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1、问题背景的理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转轨加速,社会转型加剧,受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劳动用工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不尽完善,以及高校的毕业生部分择业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广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就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与评价毕业生就业的若干主要因素,并将它们从主到次依秩排序、 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其就业情况,并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策略、 2、方法模型的建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介绍:层次分析法就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用来帮助我们处理决策问题、特别就是考虑的因素较多的决策问题,而且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时候,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就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 我们现在主要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而权重的计算一般用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的AHP法、 (2)具体计算权重的AHP 法 AHP法就是将各要素配对比较,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 W、 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向量 k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迅速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稳定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和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回归;Eviews

目录 摘要.................................................................. II 前言. (1) 1 问题的提出 (2) 2 经济理论陈述 (3) 2.1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假说 (3) 2.2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 (4) 3 相关数据收集 (6) 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9) 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10) 5.1计量经济的检验 (10) 5.1.1模型的回归分析 (10) 5.1.2拟合优度检验: (11) 5.1.3 F检验 (11) 5.1.4 T检验 (12) 5.2 计量修正模型检验: (12) 5.2.1 Y与的一元回归 (13) 5.2.2拟合优度的检验 (13) 5.2.3 F检验 (14) 5.2.4 T检验: (15) 5.3经济意义的分析: (15) 6 政策建议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项目管理流程——16步管理模型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流程——刘易斯16步管理模型 16步管理模型是美国一位著名项目管理专家刘易斯提出的。从16步管理模型中可以看到项目的战略计划所处的位置。 1、_概念确立。就是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有一种思想。 2、_问题的定义。即对长远目标说明。第二步骤是对第一步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3、_生成项目的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就是提供思路、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总体思路。 4、_战略计划评估和选择。就是在选择方案的同时,有一个从总体技术路线到总体项目管理策略的评价和选择。 5、_战略的确立。就是确定具体的战略、目标。 6、_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第二个层次的项目计划,就是怎样实施。 7、_项目干系人批准计划。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初步计划、详细计划,在这些项目实施之前,有一个批准过程。 8、_签署项目计划。项目的批准人、参与项目的有关干系人要签署项目计划,对计划做出承诺,同时建立项目的跟踪记录,做一个项目进展情况日志或者周志、月志、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信息进行知识管理。 9、_执行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就是正式开展计划,进展这个项目。 10、_监控项目进展。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就要考虑计划执行得如何,有无问题,要对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监测和控制。 11、_审查项目定义。项目实施之后,需要做一些评审,评审包括对原来工作的评审,同时也包括对项目目标定义的评审,如有问题就返回到步骤二,重新修正项目的定义。 12、_对项目的战略进行评审。首先是评价目标或项目的定义,然后评审战略计划、战略制订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返回步骤四,重新修正你的项目战略。 13、_项目的实施计划。具体的计划工作流程、对一些细节要进行评审,有问题就进行修改。 14、_循环。按照整个过程不断地从计划的执行到监测、评审,有问题就要修改计划,然后再执行,再评审,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全部工作结束。 15、_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全部完成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问题进行归档,作为今后项目的指导和借鉴。 16、_结束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整个项目战略计划实际上是在制订项目的详细计划和实施计划之前。在项目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计划,在总体的战略计划指导下再开展具体的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手册 项目跟踪 项目跟踪要跟踪什么呢?主要针对计划、任务和项目成员三个方面,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而进行。如了解成员工作完成情况,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等内容。 项目跟踪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证明计划是否可执行,同时可以说明计划是否可以被完成。因为可以对计划进行检验,所以如果把计划和跟踪作为一个工作循环,那么计划将得到适时的改进,因为跟踪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计划的不当之处。现在我们的项目中,有很多计划做的不够,这可以促使我们去改进和完善。项目跟踪实施人应该是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并且项目经理有权进行工作的协调和调动。也就是说,跟踪的主要目的是给项目经理一个工作的参考。跟踪的结果和数据是“最好的教材”。 跟踪的好处有: 1、了解成员的工作情况。一个任务分配下来后,项目经理应该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那么他就必须去跟项目成员进行交流,了解这个成员的情况。所以他要得到的信息是“能不能按时并保值保量的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这是项目经理最关心的。而且需要随时的收集。如果这个信息没有被收集上来,那么项目经理就失去了对项目的了解,也就失去可适时调整的时机,如此,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项目拖延、混乱……

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分析

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的分析 外商投资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上海吸收外商投资情况,对国家批准的外商投资协议、合同和实际执行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咨询,并为对外交流提供服务。外商投资统计具体实施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各级外资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管理本级职责范围内的外资统计工作。各市级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各区县外资统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外商独资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外商投资企业;闵行、虹桥、漕河泾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开发公司,临港、洋山、化工区管委会负责相关区域内无主管部门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央企业和暂未落实中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直接负责 一、收集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

二、建立模型 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μββ++=x 10y (本模型中x 表示当年累计合同 金额,Y 表示实际投资) 三、模型检验 (一)、卡方检验 (二)、回归分析

(三)、T检验 通过T型检验 T=7.363,自由度df=19,sig.=0.000并且sig.(双

侧)=0.000。由于sig.比α=0.05小得多,故认为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有关。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利用0β和1β的估计值,可建立如下上海市实际投资函数: 四、认识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较好。可以看出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 金额和实际投资有关,并且两者的相关性较强。可以看出企业按合同(章程)规定的外商以现汇、实物、外商所得股利的再投资以及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计价等的全部实缴资本额。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商用于扩大再生产、发展企业规模或补充基本建设资金不足而投入的追加资本及外商所得股利的再投资。其中,外商增资额予以单独列出。外商实际投资额有增减变动的,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及相关附件作为统计依据,实缴资本额一律折成美元计算。投资方如来自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地区),请一一列明(下同)。企业按合同(章程)规定的中方以现金、 实物以及工业产权、专有技术、 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计价的全部实缴资本额。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中方用于扩大再生产、 发展企业规模或补充基本建设资金不足而投入的追加资本及中方所得股利的再投资。其中,中方增资额及由中方利润转入的增资部分,予以单独列出。 X +=998.0054.2-Y ?

流程必读: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之本(附经典案例)1.doc

流程必读: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之本 (附经典案例)1 流程必读: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之本(附经典案例) 虽然,我们建立了“流程管理PDCA环”,而且全书也是围绕着P-D-C-A的顺序开讲。但这并不意味着流程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此顺序开展,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这是错误的。“流程管理PDCA环”图示解释这其实并不矛盾,流程管理的体系设计符合戴明博士的PDCA环,但每一个企业在引入流程管理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还没流程,请不要忘了一个基本事实:流程是一直都存在,哪怕你还不习惯称之为流程。引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流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及管理的需要。这有点像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概念未出现之前,并不代表城市就一直没有规划,只是现在发现城市建设的好坏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有必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而已。而且成立城市规划部门,也不能马上根据城市地图来个翻天覆地的“格式化”,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规划与优化应该是齐头并进,规划是愿景,那么优化就是实现蓝图的一个重要手段。流程管理从哪里入手?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不过,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人也不少。我们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在本章的第一节来讲就是希望你不要把 流程管理看成一个简单的递进层级关系,更不要被市面上的理论给误导。我们发现目前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有关流程管理的理论甚至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头号管理咨询公司的PPT 都是从流程规划开始讲起,我们很担心大家还没发现流程管

理的奥妙就被引入邪道。而且,很多企业管理理论,出口就大讲特讲模型、框架、原则、理论、工具和要素,结果流程管理的追随者被搞得云里雾里,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味道。你在那里大讲特讲良田亩产万斤的葵花宝典,可我切肤之痛的却是良田和稻种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某企业中的真实案例:有一位朋友计划在公司推行流程管理,不过策划了半年多,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他给我介绍了一下他们的流程管理之路:现存在的问题是工作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但问题的解决因为跨很多部门,所以一般比较难以解决。所以公司计划想全面梳理一下各部门的流程,目标是建立一个流程体系。手段就是成立一个流程管理项目,然后各部门抽调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做专职流程专家,然后对全公司所有的流程进行梳理。但是,最终这份提案未获得管理层的通过,主要原因就是方案书存在很多漏洞,可执行性不够,然后又恰好遭遇经济危机的大环境,所以此项目最后就被否决啦。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无论是在流程管理专业论坛上,还是日常我们接收到的咨询案例来看,很多公司一开始启动流程管理就决定做流程规划的不在少数。因为一般企业计划做流程管理就是因为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 问题,然后发现很多流程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清楚,所以直接想到的措施就是把这些流程给梳理出来。但针对上面这个具 体案例,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你如何说服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专职出来做流程专家?”“流程专家的职责是什么?难道仅 仅就是梳理流程?如果流程专家的工作就是梳理出部门的 流程并维护其有效性,那么为何一个高级文员甚至兼职不能

计量经济学经济模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量因素分析 2010级工程管理赵莹 2010002711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拉动作用。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市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我选取了全国1990年-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详 一、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导入数据后得到下表:

表2 由表2可知,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550.78004.0023.0403.0?3 21-+-=X X X Y (0.046) (0.016) (0.006) (50.521) t= (8.743) (-1.442) (0.802) (-1.555) 999564.02=R 999483.02=R F=12239.64 n=20 D.W.=0.9217 二、异方差性的检验 用怀特检验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得出下表:

表3 由表3可知,35292.11n 2 =R ,由怀特检验,在α=0.05的情况下,查可 知92.16905 .02 =)(χ >35292.11n 2=R ,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三、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由表2中结果可知D.W.=0.9217,D.W.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n=20,k=2,查表得20.1d =L ,41.1d =U ,由于0

企业分析常用的几个模型和方法

企业分析常用的几个模型和方法 1.P EST模型 P EST分析法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它通过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营销策略目标和策略制定的影响。 P 即 Politics ,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 E即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 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等等 S即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 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T 即 Technology ,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 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像微软、惠普、通用电气等高技术公司的崛起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样,技术领先的医院、大学等非 盈利性组织,也比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同类组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 波特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由波特( Porter )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 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 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任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了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随产业的发展而变化。结果表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