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第一单元位置

(1)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先横着数,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第几行,第几列)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 )分数乘以整数:

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 )分数乘以分数:

用分子乘以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做分子。(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3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

I、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n、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川、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x b=

b x a

2.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 x b)x c=a x ( b x 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

律。(a+b)x c=a x c+b x c

4.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

律。(a-b)x c=a x c-b x c

5.. 25x 4=100 125 x 8=1000 25 x 8=200 125 x 4=500

(5)规律(比较大小要用到):

1、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一个数(0除外)乘以1,积等于这个数。第一个数

(6)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就用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用分数表示就是第二个数

(7 )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x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x几分之几。

(8)倒数

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强调:①乘积必须是1。

②只能是两个数。

③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他不是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乘法:因数X因数=积

除法:积十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 2)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一样,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3)分数除法的方法:

甲数除以乙数( 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 4 )规律(比较大小要用到) :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5)“【】”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6)解决"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1 》列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应用题格式:

1 、解。(写“解”字,打冒号。 )

1 、设。(设未知数,根据题目设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 )

2、找。(找等量关系)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4、答。2》列除法算式

①分析数量关系。

一个数X 几/几= 具体量

单位” 1“的量X 几/几= 具体量

单位” 1 “的量=具体量十几/几

②列式计算。

( 7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15 : 10 = 15 + 10= 3 / 2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注意:1、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1: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9)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事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变。

(10)根据比的性质可以把比值化成最简整数比。当一个比的前后项不是整数时,把比的前后项扩大成整数在化成最简整数比。

(11)比的应用:前项+后项=总共的份数

总共的具体量X 前项/总共的份数= 前项的物体数

总共的具体量X 后项/总共的份数= 后项的物体数

前项的物体数 + 前项/总共的份数= 总共的具体量后项的物体数 + 后项/总共的物体量= 总共的具体量

第四单元圆(1)把一个圆重合对折几次就会出现一些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点叫做圆心(固定的点)。一般用字母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2 倍,半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d=2r r=1/2d

4)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5)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pa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1415926535 ----- 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

取它的近似值,即=3.14 。

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 d 或C=2 r

(6)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r x r

强调:①r 2表示r x r 。

②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统

③ 计算时,可以不写面积公式。

8)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周角 360°。

第五单元百分数

(1) 概念:像上面这样的数,如

18%、50%、64.2% 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后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 90%

(2)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 读法来读。 ( 3)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

来 表示。

(4) 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的关系,而分数不仅可以表示数的 关系,还可以表示成一个具体的量,可以带上单位名称。

(5) 百分数和小数及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果百分数分子是小数, 要先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是整数的分数,再约分。

分数化成百分数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分数的分母化成为 100 的分数, 另一种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在利用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利用第二种时,除不尽,通常 保留三位小数) (6)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什么的百分率 = 什么的数量 / 总共的数量 x 100%

(7)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弄清楚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单位 题时要注意找准把谁看单位“

1 ”。

(8) 由于比的标准不同,甲比乙多百分之几,已并不比甲少相同的百分数。 (9)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 、“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

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

(占谁的把谁看成单位“ 1 ”)

增加百分之几表示增加的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减少的百分之几表示减少的占计划的百分之几。 节约百分之几表示节约的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9)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 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10)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 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禾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1 )国家规定,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

20%的税率纳税,这个税叫’利息税”。我们从银行

取款时得到的利息都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12) 利息=本金X 利率X 时间

7)环形面积:大圆面积 — 小圆面积(

或 外圆面积 — 内圆面积) 1 ”也不同,解

(13)利率由银行决定,在我国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

第六单元统计

(1 )条形统计图的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为扇形统计图。特点:通过扇形统计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

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这里解决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设的那个未知数尽量是少的)

用方程解应用题格式:

1、解。(写“解”字,打冒号。)

5、设。(设未知数,根据题目设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

6、找。(找等量关系)

7、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8、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笔记

人教版 数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2018年9月3日--2019年1月25日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3.5元 × 3 10.5元 0.72 × 5 3.60 72 × 5 360 ÷10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35角 × 3 105角

2.4×0.8=1.92 0.56×0.04=0.0224 2.4 × 0.8 1.9 2 ×10 ÷100 ×10 2 4 × 8 1 9 2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0.02 24

第4节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及验算 1.小数倍的意义: 56×1.3表示56的1.3倍是多少。 67的4.5倍是多少?列算式为:67×4.5 2.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 第5节 积的近似数 一、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步骤: 1、先求出准确的积, 2、审清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 3、如果小于5,就将后面的数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 4、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三、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 4 5 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56千米/时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千米/时 非洲野狗 鸵鸟

2019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课堂笔记 大象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 1、人们常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P3) 2、修改模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P5) 2、地球方向与方向一致,即。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P5) 3、地球的周期为,地球导致地球上、等。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的。(P5) 4、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P5) 5、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P5) 6、光年是个。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千米。(P5) 7、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P8) 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2004年,“”号和“”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设计了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P10)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精确时间的步伐 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P12) 2、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的。(P13) 2、钟摆的秘密 1、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P17) 2、摆往返一次为;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钟就是利用原理工作的。(P17) 3、小水钟 1、水钟在中国又叫“”、“”。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记录泄水的时间(),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P) 2、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P19) 4、小小钟表设计师 1、1969年,第一快诞生。原理是处于电路之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P21) 2、人们利用,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P22) 3、生物钟现象:。。。。。(P23) 4、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甚至。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P23)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1、寻找热能 1、人们从里获得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千焦的热能。(P27) 2、人们经常用“”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1千卡=千焦。(P27) 3、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吸收过多的热能或消耗太少,会使热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积存下来,导致。(P27)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笔记空

1、《长江之歌》是电影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情境,显示出它 ()歌颂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2、第一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 ()特点。第二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的人文特点。 3、“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它无私的力量。 4、第2小节中“远古”“未来”写出了()“巨浪荡涤着尘埃”写出了()“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再次见证了 ()不仅()还 ()。 5、“春潮”“惊涛”是长江的() 6、“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力量。 7、诗歌的情感主线是()诗句是 ()。 8、有关长江的诗句( )。 第二课《五彩池》 1、表现颜色的词语中带有水果颜色的有( )等。 2、作者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 )表达了作者对()。 3、五彩池的特点是()。 4、五彩池是美丽的,美就美在(),神奇就神在()。 5、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二是:()三是:( )。 6、第三段中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 7、第四段中的比喻写出了()。排比写出了()。 8、第五自然段中比喻排比写出了()。 9、理解开头和结尾( )。

1、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3、作者重点从天山的()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4、第三段“蓝天衬着……银灰的暗花。”作者把()比喻为()()比喻成()说明( )。作者的想象是()。 5、第三段中“那融化的雪水……开的莲花”连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溪流抛起的浪像()。 6、第四段中的“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 )“蜿蜒无尽”是说();“重重叠叠”说明了()。()与()相照应,“重重叠叠驳驳”重叠词的运用()。 7、第五段中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作者精确用词把天山的(),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写出了()赛过八寸的玛瑙盘写出了花的(),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写出了花的()。 8、第三段的写作顺序是()。 第四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1、本文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用叠词,对偶句不仅使文章(),还使文章具有一种(),使我们在诵读时,在脑海中就浮现出( )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 2、绍兴的乌篷船是(),是(),是(),是( ),是()是()。 3、绍兴的桥(),载满了()承载了(),留下了()。 4、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写法,写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 5、开头的童谣()结尾的谜语与开头(),尽现了( )。 6、上下桥的规矩让我们感受到了()让人()。 7、课文第三段从()等角度写作者()“滑过去”突出了()。 8、第四段作者对船夫的()描写,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 9、第六段的比喻句,写出了()。 本文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及其与孩子们生活联系的描写,抒发了( )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北师大版)

一、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做题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 2、除数是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3、除数是小数,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用零补足,在个位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 4、看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把除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试商。如果不够,把被除数多看一位。试商时,默背相应的乘法口决。把商上在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上。 5、所试的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个位与所看被除数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对齐,不可随意移动。若所得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上的商太大了,减少一点再试。 6、看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若小于除数,把被除数的后一位移下来,按前面的方法继续除。若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大于除数,就说明上的商太小的,增加一点再试。 7、被除数除不尽的,后面添零继续除。 8、商的小数点与扩大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其中依次循环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循环小数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倍数与因数 1、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个位上是0、 2、4、6、8的数) 2、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个位上是1、 3、5、7、9的数) 3、0也是偶数。 4、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5、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不确定)【6÷2=3,8 ÷2=4】 6、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 倍数。 10、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和3的倍数。 11、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就同时是3和5的倍数。 12、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 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堂笔记

Come and help me! 句子结构: 主语+动词+名词。 小明唱一首歌。 Xiao Ming sings a song. 主语+动词+宾语 小明帮我。 Xiao Ming helps me. 动词:发出的动作 宾语:放在动词后面的主语

形容词性: 形容词:red 红色的 Beautiful 漂亮的 Wonderful 很棒的 Nice 好看的 Kind 热情的 Helpful 乐于助人的 1、小明把他的书包给她。(give sb sth/give sth to sb)Xiao Ming gives her his schoolbag. 2、小明喜欢小芳的文具盒。(pencil case) Xiao ming likes xiao fang’s pencil case. 3、小芳咬他的脸。 Xiao fang bites his face. 4、王子看她的鞋子。

Prince looks at her shoes. 5、仙女喜欢他。 Fairy like him. 6、妈妈喜欢我。 Mun like me. 7.他们喜欢他。 Cinderella, Come and help me!主语+谓语+名词/宾语。Where are my gloves? 一般疑问句和疑问句的区别:一般疑问句: 就是在陈述句后面+”吗?” 他去逛街了。 他去逛街了吗? 他是小明。 He is xiaoming.

Is he xiaoming? 1、把句中be动词(am is are )提前到主语的前面,然后+句子尾部+“?” 2、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在句子的开头加助动词(do/does/did..)。这是小明的书包。 This is xiao ming’s schoolbag. Is this xiaomig’s shool bag?(这是小明的书包吗?) 那是他的文具盒. That is his pencil case. Is that his pencil case? 那时他的文具盒吗? 一般疑问句!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觉: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依照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依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显现,如此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那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那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10.732。 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二、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现象: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实验课题:滑轮组 实验目的: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实验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四、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2010.8.31 Lesson 2 一、祈使句 1、有呼语的出现:Tom, open the door. Tom is opening the door. 2、否定句的变化:动词前加don’t. Please don’t do it like this. 3、祈使句中be的出现:Be early .Be active .Be careful. Be quiet. Don’t be late. 4、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 ①.Let me have a look , shall I ? ②.Let’s go to the zoo, shall we ? ③.除此以外,无论肯定句和否定句都是will you ?Let us go home , ? Don’t watch TV , ? 二、形容词与副词的用法 1、通常形容词后加ly即可变成副词,但是有的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例如: ①hard 艰苦的,努力地hardly 几乎不 ②early 早的,早地 ③fast 快的,快地 ④easy 容易的,容易地 2、用法 形+名be+形动+副 2010.09.01 Lesson 1 一、everyone in school(同义) 1、all of us (复) 2、each of us (单) 二、in class 在课上(时间) in the class 在班里(地点) 三、宾语从句,从句用陈述句 1、Do you think they are right? 2、I know how old he is. 四、让某人干某事 1、Let sb. do sth. (否)Let sb. not do sth. 2、make sb. do sth. 3、tell sb. to do sth. (否)tell sb. not to do sth. 4、ask sb. to do sth. (否)ask sb. not to do sth. 5、keep sb. doing sth. 2010.9.2 Lesson 4 一、should句型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二)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再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S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得到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为:S=a×h。 2.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 (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3.两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 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角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观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 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同。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S表示三角形 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探究的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 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 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 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方法:1.用本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将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沙子和泥土不断被水流带走。 结论:流水有搬运作用。 (七)实验名称:蜡烛变化的实验。 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 遂城三小叶寿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我认识到编者能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 能正确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 , 祖国在我心中 , 心灵之歌 , 珍爱我们的家园 , 初 识鲁迅 , 轻叩诗歌的大门 , 人与动物 , 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 ,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 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 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 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 , 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 ,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4 篇课文 , 精读课文两篇 , 略读课文两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 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 , 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 ?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其中 ,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选文质量更高

本册教材保留了老教材的一些优秀文章 , 如《詹天佑》、《穷人》等 , 新增选了一些课文 , 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篇土地是神圣的〉等 , 特别是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 , 让学生通过学习 , 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在“回顾 . 拓展”中编入了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的“心灵之歌”、环境保护的“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情操的“艺术的魅力”等 , 还有关于人物的“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 既充分关注人文内涵, 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掌握了读写的方法。 本册的读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 学习的重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 , 尊重学生书写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 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二课: 实验内容改变生态瓶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第三课: 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 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 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 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 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 实验内容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实验目的 火山、地震改变着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六年级上册笔记

1、山中访友 一、正音字 栀.子花幽径.树冠.旋转.吟.诵 汩.汩吟咏.唱和.血.液扎.进细数.二、理解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三、知识点: 1、题目:()作者()体裁()。 2、填空: (1)这是一篇构思()、富有()、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 )。 (2)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 称呼,从而使()。 (3)本文()、新奇,又浪漫色彩。同时,作者还采用()、()、()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 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理解重点句: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山雨 一、正音字: 湿润.清晰.嫩.绿倾.吐啼啭. 3、草虫的村落 一、正音字: 静谧.散.步熙熙攘攘洞穴.僻.静勤勉.红鸠.鸟 二、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行色匆匆: 三、知识点: 1、课文题目()作者()体裁()。 2、作者以()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从中反映了作者()。 3、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看到了();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看到了()……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4、作者充分发挥(),运用()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5、表达特点:(1) (2) 6、本文行文的线索: “奇异”概括了。 7、本文有两个场景:(1)小甲虫迷路的()。(2)课文的主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末尾对齐。 (2)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验算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 (3)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4)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大数求近似数时,先化单位,再按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 (6)四则运算顺序 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Ⅱ、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Ⅲ、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乘法运算定律 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⒉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a÷(b×c) ⒍25×4=100125×8=100025×8=200125×4=500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方法:如果除数是小数,先把除数化成整数(除数化成整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扩大多少倍),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再点上小数点。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6)总价=单价×数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6、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 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宽度和厚度都相同的报纸和白纸各一张、两本字典、垫圈 4、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材料(白纸和报纸) 5、不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大小、桥墩的距离、桥墩的高度、垫圈的大小 6、实验过程: ①用两本字典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颗垫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颗垫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垫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详细知识点 、课堂笔记、学案、备课资料、复习资料、预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背景题解 靖康耻,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陆游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未得重用,一生壮志未酬。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将“北定中原”作为遗愿。本诗既是陆游绝笔,也是诗人遗嘱。因此诗人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陆游:南宋爱国主义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个人经历:始终坚持抗金,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者排斥打击。 文学成就: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 主要作品:散文集《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南唐书》 诗歌集《剑南诗稿》《放翁逸稿》 词集《放翁词》《渭南词》 其中著名的篇目是《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书愤》《冬夜读书示子聿yù》等 诗风:沉郁悲壮、雄奇奔放、强烈爱国主义(其中大部分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人爱国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诗句注释及翻译 示儿 [示]:给……看。 [示儿]:给儿子看。 从题目可推断诗是对儿子的嘱咐。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翻译: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 [悲]:悲伤。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这里指代全国。 [同]: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翻译:悲伤的只是看不见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收复北方。 [定]:平顶,此处有收复之意。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侵占的地区。(具体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大部分地区、山东西部和河北山西南部。) [王师北定中原日]翻译:(当)朝廷军队到北方收复中原失地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祭祀祖宗。 [祭]:祭祀。(是信仰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时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无忘]:不要忘记。 [无]:通假字,同“勿”,不要。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乃]:文言代词,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家祭无忘告乃翁]翻译:家中祭祀祖先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情感体悟 体会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 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字形提醒 祭jì——记忆方法“察”无宝盖头,注意左上里面有两点。不是“夕”。 祭(祭祀)(祭奠先烈) 造句:清明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形近字——察(察言观色)葵《青铜葵花》 九州的州没有三点水 乃——注意笔顺,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一撇。 精读解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解析:“死去元知万事空”表现出即将离开人世的陆游豁达的生死观,反衬下句。 “但悲不见九州同”写出诗人的遗憾,死不瞑目的原因所在。死前不悲个人,唯独关心国家命运。读出无奈遗憾的“悲伤”之感。 “悲”是全诗诗眼,深刻反映诗人内心悲哀、遗憾。 诗人“悲”的是什么?①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②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定语后置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本文二至六小节均以”我们爱你”起句,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情,即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这篇课文的感情线索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全文2-6段永排比咏唱的修辞方法 文章D2小节定语后置;突出景物特点 2.郑成功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句激动昂扬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概括了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即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中国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被迫离开 告别亲人: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 日夜思念 临终请求 答:埃斯内尔巴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人民。 答:弥留之际之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希望魂归故里;与祖国为伴的美好愿望。 4.古诗两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听说;涕泪:眼泪; 意思:剑外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意思:回头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意思:在白天里我要放生歌唱;畅饮美酒;多项趁着这明媚的春天;一起返回故乡。 意思:立即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便可以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 示儿:告诉儿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但:只是;九州:指中国;同:统一。 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宋朝的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因为陆游的心理有一种悲愤和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他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 5.负荆请罪 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蔺相如------深明大义、一心为国、顾全大局、宽容大度 解词: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如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 负荆请罪: 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愿受责罚。“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以学生安危为重;克尽职守 诠释: 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资料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

精品文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一) 班别:五(1)班姓名: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2.6×5表示求5个12.6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1.2×0.8表示求1.2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 4、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⑴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例:756×0.9﹤756 ⑵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例:31.4×1.2﹥31.4 二、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43.5÷29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43.5,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是29,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法的计算: 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即小数除以整数):先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不够除数除,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除,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参考课本第18页的例4) ⑵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一定先用斜线划掉除数的小数点(如果除数的整数部分是0也要用斜线划掉),使除数变成整数,再应用商不变的性质使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相同的位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⑴除数小于1,所得商反而大于被除数;⑵除数大于1,所得商反而小于被除数。 三、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同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四、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五、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不管添上几个0或去掉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2.06=2.060=2.0600 六、简便计算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简便计算与整数相同。 1、五个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⑶乘法交换律:ab=ba ⑷乘法结合律:(ab)c=a(bc) ⑸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或ac+bc=(a+b)c 2、两个运算性质: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a-b-c=a-(b+c) (2)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a÷b÷c=a÷(b×c) 3、一些简便算法:⑴12.5×0.5×16 ⑵78×101 ⑶9.8×25 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 ⑴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⑵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