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英语反语的功能和作用李莹【摘要】英语中也有反语的说法,但内涵比汉语要广泛.文章简单介绍了英语反语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英语反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是语言幽默风趣;二增加语言的讽刺意味;三有助于人们加深认识,增加理解.【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11【总页数】2页(P98-98,122)【关键词】反语;功能;幽默;讽刺【作者】李莹【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修辞格,就是说反话,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在英语中,也有反语这种说法,用“irony”这个单词来表示。
“Irony”这个单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eironeia”,意思是:“伪装”。
1502年,拉丁语中开始出现“ironia”这一单词,后被引入英语中,一直被看做是“代替字面意义的一种比喻意义”。
到了18世纪,“反语才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与日常对话中,作为表达与所说话语相悖的一种方式。
”在英语反语的研究中,至今也没有一个西方学者为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英语反语的特征要比汉语中的纯粹作为修辞格来讲的反语要广泛的多,由于很难找到一种表述能够完全概括反语的全部特征,所以,在目前英语反语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采用描述的方法来描述英语反语的特征。
1.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幽默风趣在日常对话或者文章中巧妙的使用一些反语,可以使语言显得幽默风趣。
日常生活中使用反语,主要是通过对某些词加重读音,增强语气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如两个朋友本来相约好星期六去野外玩,但周六的时候天却下雨了,这时候,一个朋友说:“It is rainning!We couldn't go out!”。
这时候,如果另一个朋友接着说:“Very good,truly it's fine!”.显然,他的本意绝不会是在这里赞美天气好,他的实际意思应该是“It's a bad weather!”(天气实在糟糕透了)。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运用反语写作文的好处修辞手法当然有用了,让你的语言表达意思表达得更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这样你的文章才有文采啊,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作文得分比较高。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双关与反语的区别作者:夏飞来源:《新作文·高考作文智囊》2010年第01期双关与反语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同的,但在阅读和写作中,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致影响了对文意的理解,更不能在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它们,从而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为此,特把这两种修辞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揭示出来,加以区别,以便大家都能正确地运用于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之中。
一、双关(一)双关的作用先看一个真实的生活事例:某液化气公司用卡车给居民送液化气,车身上标着“送气上门”四个大字。
公司本想服务到家,方便百姓,但有些居民却不领情,他们对“送气上门”这几个字看不顺眼,总觉得心里别扭:你们“送气”,我们岂不是要“受气”?公司知道情况后马上改正,将“送气上门”改为“运气上门”。
这里的“运气”就是“送气”,工作性质一点儿也没变,但“运气”在字面上却可理解为“幸运”、“吉利”,“运气上门”,于是居民则认为“运气来了”“要交好运了”。
谁不喜欢“运气”上门呢?这么一改,竟让液化气公司赢得了不少口碑。
这种利用语音语意的条件,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双重意义的手法,在修辞上就叫做“双关”。
双关词语在表面上是一重意思,骨子里却是另一重意思,实际上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有四种:谐音双关,意义双关,音、形双关,音、形、义双关。
而最基本最常用的是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
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
如下面故事里的词语:一次宴会上,纪晓岚碰到了一心想羞辱他的王尚书和陈御史。
陈御史见厅外有只狗,就用手指向时任兵部侍郎的纪晓岚,故意大声地对王尚书说道:“你看那只长尾巴的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一听,就知道御史在骂他,显得很尴尬。
于是他也假装糊涂道:“不错,是狗。
”王尚书以为纪晓岚上套了,插嘴问道:“你何以知道它是狗?”“狼与狗的不同之处有二。
”纪晓岚解释,“一是看它的尾巴而辨,下垂为狼,上竖(尚书)是狗!”此语一出,举座哄然大笑。
反语的语用诠释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反语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反语的本质和作用;然后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及“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反语的生成机制。
对反语的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我们今后将其应用到更多更广的领域,发挥其交际功能。
标签:反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一、反语的本质与作用英语的irony 来自希腊语eironenia,意思是dissimulation(掩饰),一种口头意思和实际意思相反的,也就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以达到幽默或讽刺的修辞效果。
反语,从本质上来言,是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但是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反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者对反语的作用大致的分为三类:一是表示讽刺挖苦之意的反语。
二是表达了亲密关系的反语。
三是传达幽默意义的反语。
反语是存在一定的语境之中的。
离开了特定的语境条件,反语也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
二、反语的语用分析第一,反语研究与合作原则的关系美国語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1967)对会话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为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该原则下分四条会话准则: 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
其中包括: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 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它要求人们讲真话,尤其是:a) 不要讲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b) 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 指说话要有关联;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指说话要清楚,简练,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说话简明和有条理。
格赖斯认为,说话人往往总体上遵守合作原则,要尽量被正确理解,不被误解,以保证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
但有时又故意违反其中某项准则,让听话人推导出其中的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感受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5年第28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了圆明园。
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却借此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运用大量的反语,愤怒地谴责并无情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给巴特勒等人当头一击,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
【妙语品味】一、表示讽刺的反语多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
例: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作者面对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愤怒之情,用“更彻底”“更漂亮”表达了极大的谴责和愤慨。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胜利者”等词都是褒义贬用,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把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种贪婪无耻的丑恶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雨果对这种强盗行为的极为不满,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赞誉”其实质意思是“批判”,此处反语的运用增强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种罪恶行径的讽刺力度,更辛辣、更尖锐地批判了英法联军的贪婪可耻的罪行。
即学即练1.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
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战。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
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
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
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高冬梅《父亲的大学》试分析片段最后一句“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的“聪明”一词。
一、各种修辞的作用及表述方法1、比喻:在记叙文中,形象生动;在说明文中,可以使陌生的东西熟悉起来,能使人印象深刻;在议论文中,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起来。
2、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拉近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3、排比:增强语势,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4、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点,鲜明地表现人或物的特征。
5、设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强调答案。
6、反问:能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引用:强调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记叙文中,能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说明文中,增强说明的可信性;议论文中,说理更服人。
8、对比:能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性质等。
9、反复:能起强调作用。
10、反语:增强讽刺效果或幽默效果。
注:a、不是比喻句:表猜测;表联想;表比较。
b、比喻与拟人的区别二、词语1、词语的褒贬色彩:褒义贬用(嘲讽,讽刺)(反语)贬义褒用(写出事物的特点,如机灵可爱)2、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表层含义:排列九文大钱的动作——深一层理解:孔乙己的炫耀之情——更深层的理解(结合本文中心,孔乙己的形象特征):麻木、迂腐、可悲可叹。
3、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之一、主要、部分、极其、略微、大多、可能、目前……)回答步骤:a、词语的本义;b、在句中的含义;c、在文中的作用或删去后及调换后的后果例: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指差不多,表明桥面差不多与河面平行,但还未完全平行。
删掉后变成完全平行,与事实不符。
4、判断词语的指代内容在这个词的上句或下句进行搜索,如没有则扩大范围。
找到后将这一内容代入指代词中读一读。
如指代词语前为逗号、分号,指代内容多在这一句话内。
5、辨析词语的表面矛盾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矛盾双方针对两个不同的方面。
例: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极普通是针对它在西北生长极为普通,不平凡是针对它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言。
6、词序、句序能否调换及理由a、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程度内部规律(有浅到深)。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作用如下:1.比喻:根据事物相似点,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内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和感情,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拟人可以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更生动形象。
3.排比: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的意思。
排比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也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5.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可以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它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其无可辩驳的力量,同时也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设问是一种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手法。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有: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以下是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2. 比拟:通过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或动物来描写,使其具有人的情感或动作。
其作用是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增强语势。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5. 对偶:通过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达效果。
6. 借代:通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7.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其作用是强调观点或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8. 反问:通过否定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增强语气。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9. 引用:通过引用别人的话或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0.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某一特点或差异。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1. 反复: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12. 倒装:通过改变词语的正常语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3. 反语:通过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来表达与本意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风趣,增强表达效果。
14. 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或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点或行为。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5. 排比+反复:通过排比和反复的综合运用来强化某一意思的表达。
五、夸张、反语夸张,就是根据事物某一特征进行强化描述,故意夸大或缩少。
极言其大或极言其小,谓之夸张。
譬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夸张的名句。
运用夸张,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某一方面,增强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譬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显然,这是“言过其实”。
即使愁思无穷,也不可能像“一江春水”一样,永无尽头,但这样说正是充分表现了诗人忧愁之深。
我们在描写某个人极度愤怒时,常用“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之类词来形容,这实际上也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其实,即使愤怒到极点,也不会真的冒出三丈之火,头发也不可能直竖起来冲走帽子。
但这样说,却能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人物极度愤怒的情态。
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它植根于现实生活,读者也觉得合乎情理。
夸张运用得好,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譬如李白《夜宿山寺》这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以伸手可摘星辰,突出了危楼之高,直入云天。
使用夸张,要注意“夸而有据,张而有度”。
所谓“有据”,就是指夸张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并非无中生有;所谓“有度”,就是使用时要掌握分寸,做到适度,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
夸张不是想像,可以漫无边际;夸张不是吹牛,可以天花乱坠。
它源于真实,又超出实际,但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
不然,就会使人觉得不合事实和情理。
譬如:当年大跃进时,有人曾写过一首诗:“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庄稼的间距密不透风,怎么会有好收成呢?这样写,说明根本不懂农业生产常识,将掉下的卫星弹回半空,更叫人不敢想象,难以使人相信。
这不是夸张,而是吹牛,是不切实际的浮夸风的杰出表现。
对此,鲁迅先生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
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说明燕山毕竟有雪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知道燕山雪下得这么大,天多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反语的小学语文例子
1、你吃得真快,吃了一个小时还没吃完!
2、这样也可算是将功赎罪吧。
那么,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知恩感德。
3、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你可真了不起啊。
4、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5、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6、他把所有的人都给骗了,不得不说他的确有一套啊。
7、中国上世纪军阀混战时期,人命比纸薄,各类御用文人犹不辍笔耕,积极抚慰群众。
8、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好友打电话问小明情况怎样,他说小事情而已。
9、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反语作用: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
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
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
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
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的人。
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反语日常小短句
摘要:
1.引言:介绍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的背景和意义
2.反语的定义和作用
3.儿歌集结号中的反语运用
4.日常小短句中的反语运用
5.反语在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中的价值和影响
6.结论:总结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反语的运用及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正文:
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儿歌,它集结了中国各地的儿歌,传承了中国的民间文化。
反语在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儿歌增添了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增强儿歌的表现力,使儿歌更具感染力。
反语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用相反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中,反语的运用非常普遍。
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句话就是典型的反语,它实际上是在表达小老鼠的机智和聪明。
除了儿歌,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中的日常小短句也运用了反语。
比如,“吃饱了,不饿了”,这句话就是用相反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反语在龙韵文化儿歌集结号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儿歌的表现形式,而且有助于增强儿歌的感染力,使儿歌更具吸引力。
同时,反语的运用也有助于增
强儿歌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孩子学习儿歌,传承中国的民间文化。
反语仿写句子是什么意思关于反语仿写句子是什么意思反语仿写句子是一类比较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常常运用到反转的思维,用一种相反、反讽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下面列出了关于反语仿写句子的5个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知识点1:反语仿写句子的定义反语仿写句子是指通过运用反转的思维,利用一些相反、反讽、讽刺的方式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它能够有趣地表达出一些重要的意义,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知识点2:反语仿写句子的特点反语仿写句子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下:1. 常常用反转的思维方式,采用一种反讽、讽刺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2. 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采用类比、比喻的手法,在短短的一句话之中,进行反转的表达;3. 往往贴近生活,表达出一些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3:反语仿写句子的作用反语仿写句子能够通过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出一些重要的意义,起到以下的作用:1. 增加文本的趣味性,让读者感到轻松有趣;2. 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广度,能够表达出一些深刻的含义;3. 增加文本的艺术性,使得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知识点4:反语仿写句子的例子反语仿写句子有很多经典的例子,如下:1. 恭敬地说,你真有点奇怪。
2. 感激您的出现,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3. 您说的话,让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开放的人。
知识点5:反语仿写句子的应用领域反语仿写句子在很多应用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如下:1. 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到反语仿写句子,能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2. 商业宣传中也可以运用反语仿写句子,能够让广告更加有趣,具有吸引消费者的作用;3. 社交场合中也可以采用反语仿写句子,能够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交流的乐趣。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反语仿写句子的五个知识点了。
反语仿写句子虽然在一些场合中可能会保持低调,但是它的用处在很多时候是一样的,可以让人感到深刻,也可以让人感到愉快。
因此,掌握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用的。
反语的作用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
.....................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
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
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
的。
.....................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及语表达
加强效果。
.....................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
它的
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
...........
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
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
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
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鲁滨逊与格列佛性格特征
《格列佛游记》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而鲁滨逊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
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