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宗顺:当前农户信贷供求与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8
JIN RONG TIAN DI金 融 天地— 111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郭蓓蓓(单县财政局,山东 菏泽 274300)摘 要:我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已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也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金融起步较晚、农村居民金融能力较低,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未来发展建议,目的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为农村注入新能量。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数字鸿沟;金融创新;农村经济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28(2024)07-0111-04在脱贫攻坚如期取得重大成功之后,我国“三 农”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到乡村振兴上。
普惠金融是为乡村振兴带来重要动力的法宝,我们要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居民打造一套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原则是可持续性,体现在以较低的成本为有需要的公民和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农村普惠金融的问题和发展,不仅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也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1],对农村普惠金融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一)总体规模就总体规模而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拓展,农村普惠金融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构建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小额贷款、电商、物流等综合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竞争有序的普惠金融模式。
相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普惠为民,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质量,着力促进农村就业,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在民生领域的服务水平。
截至 2021 年第四季度末,我国农村银行业的法人机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目前已超过三千九百多家,其中农商行有一千五百多家。
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改革方向和改策选择
包宗顺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 我国三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乡镇企业大发展与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发展.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包宗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供给侧改革就是精准改革——《供给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前言(节选) [J], 李佐军
2.现阶段企业会计改策选择的理性思考 [J], 阎金芳
3.内改体制外定方向引领未来——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改革促进发展风采掠影之
一 [J], 杨顺录;卉春
4.中央深改委明确公共资源交易深化改革方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 [J], 人民日报;
5.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以“地改”促进“企改”-对株洲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配置情况的研究报告 [J], 邹鲁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供需两端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
作者:叶兴庆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2期
当前农村贷款难、贷款贵,一方面在于作为需求端的农村缺乏有效抵押物以及良好信用环境,另一方面在于作为供给端的金融机构不能根据农业农村的特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疏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肠梗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从需求端看,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有序提高集体产权的流动性。
应加快修订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等现行法律,尽快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二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管理。
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健全财务账簿,增强经营信息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從供给端看,一是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
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游农户的增信作用,积极发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
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提高其县域和乡镇覆盖率。
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三农金融工作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三农金融领域,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金融工作报告旨在对三农金融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农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农民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力量。
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农民的经济活动也离不开金融服务。
而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加强三农金融工作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然而,目前三农金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部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够多样化和差异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需求。
同时,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
此外,还有产业链金融服务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因此,加大对三农金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势在必行。
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扩大金融覆盖面。
同时,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满足农村经济的多样需求。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提高信息化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三农金融工作报告旨在探讨三农金融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加强三农金融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三农金融工作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对三农金融工作的建议。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内容,介绍三农金融工作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农村经济新动向
包宗顺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系列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和较高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期,两者的作用与影响的相互叠加,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运行出现了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好势头。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包宗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
【相关文献】
1.正确分析农村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1993年辽宁省农村经济收 [J], 洪佳云
2.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向与创新金融服务对策 [J], 许锡龙;苏永新;王永峰
3.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向与金融服务对策——以甘肃省为例 [J], 王永峰
4.近期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动向——阿克苏市衣干其乡调查 [J], 朱玫
5.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向研究 [J], 罗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呼世忠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1)005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统筹,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当前农村经济中,金融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近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呼世忠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3
【相关文献】
1.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J], 朱恩涛;;;;
2.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J], 郑小华
3.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J], 韩东娥;李俊绒
4.与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比较及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J], 王旸
5.增加农民收入:存在的障碍及解决途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李玉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5)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6)2.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要求 (7)2.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 (9)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0)3.1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11)3.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3)3.3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4)四、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15)4.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7)4.2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8)4.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9)4.4 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 (20)4.5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21)4.6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22)4.7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23)五、典型案例分析 (24)5.1 案例一 (25)5.2 案例二 (27)5.3 案例三 (28)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总结 (30)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期全面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
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包宗顺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现代农业不仅是指用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还包括农业生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因此,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的推进战略,既包括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创新,还包括信息化在农业产供销体系中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推进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包宗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电子商务推进无锡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J], 曾佑新;张红;曹丽霞
2.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强调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J],
3.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强调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J],
4.中国大陆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之思考——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之借鉴 [J], 曾玉
荣;翁志辉
5.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简述 [J], 王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苏南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性
包宗顺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1996(17)10
【摘要】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苏南的农业规模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80年代后半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解决了部分农户不愿种责任田的难题;90年代,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了以村办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从理论上...
【总页数】4页(P18-21)
【关键词】江苏;农业经济;双层经营体制
【作者】包宗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改革与发展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53
【相关文献】
1.苏南农业经营体制中的微观组织创新——苏南五村一镇农场制调查 [J], 胡同恭
2.农民大规模转移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战略思考 [J], 顾益康;孙永朋
3.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J], 鹿永华
4.试论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潜在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J], 靳相木;朱永德
5.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建立 [J], 田友;董艳;席敬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包宗顺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22()10
【摘要】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赢种业翻身仗是关键。
江苏现代种业发展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既存在诸如粮食作物种子与国外品种存在差距、经济作物宜机化品种短板突出、部分蔬菜种子和畜禽良种严重依赖国外引进等“卡脖子”难题,也面临种业创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种业创新发展的装备支撑不足、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专用品种培育滞后、种业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等重点与难点问题。
为加快推动江苏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建议加大种业创新投入,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聚力开展重点种源协作技术攻关,加强种业创新装备研发,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江苏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包宗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上强调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种业强国建设步伐
2.解读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做强民族种业
3.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加快推动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19年全省种业创新管理培训班
4.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加快推动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19年全省种业创新管理培训班
5.余欣荣:深入推进种业权益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农户信贷供求与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基于江苏的调查与分析包宗顺金高峰吕美晔内容提要: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供给不足。
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目前正处于发育初期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各有发展优势,但其潜在发展风险更值得重视。
在风险控制上宜采用非审慎监管方式,同时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避免行政干预,优先鼓励发展合作社内部的金融互助合作。
关键词: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风险控制与城市金融体系迅猛发展和城市居民金融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相对应,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面临金融机构与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供给严重不足、竞争不充分、服务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毫无悬念地列入了我国农村制度改革的重点目标,成为当前农村体制改革中面临突破的关键环节。
一、江苏农户信贷需求与供给现状本文主要借助于两项典型调查数据,考察江苏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了解目前农户借贷的来源与用途,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在农户融资服务中的地位。
本文分析的两个典型案例中,一个是泗洪县双沟镇的李庄村——以稻麦生产为主的典型传统农庄[2];另一个是江宁横溪镇——以瓜果蔬菜生产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3]。
受限于篇幅,本文略去了分析的详细过程,直接归纳出分析的结论如下:其一,当前农户所有贷款用途中,“看病”、“子女上学”是农户借贷的前两大主要原因。
“生产性投入”仅为农户借贷的第三位因素。
从经济欠发达的李庄村的情况来看,包括盖房、婚嫁、丧葬等各项生活性借贷需求在内,生活性借贷需求占总贷款需求的80%以上。
其二,当前农户的借贷,以“亲友”为最主要借贷来源。
无论是经济欠发达、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的李庄村,还是经济较发达、以瓜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为主的横溪镇,均不例外。
“农信社”是农户的第二大借贷来源。
其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额平均规模在12000元左右,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额的平均规模在15000 元左右。
无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较发达地区,借贷额在10000元以下者均占借贷总农户数的60%以上。
其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中借高利贷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李庄村借高利贷者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 6.6%,而经济较发达横溪镇借高利贷者,仅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0.3%。
其五,两个典型样本调查资料汇总结果表明,我省近年来实施的政府担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对帮助贫困地区农户解决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资金需求,发挥了显著作用。
经济欠发达的李庄村被调查农户中,33%的农户从信用社获得贷款;江宁横溪镇仅有10%的被调查农户从信用社获得贷款。
就信用社贷款的可获得性而言,李庄村农户远超过横溪镇农户。
而且李庄村从信用社获得贷款的被调查农户中,近80%是通过联户担保而获得贷款的。
其六,目前江苏农村中高利贷盘剥现象并不严重。
亲友间的借贷通常较少付息。
从经济欠发达李庄村来看,农户从高利贷者那获得贷款的利息水平,最低者仅比信用社高出11.35%,最高者为信用社贷款利率的2.42倍,高利贷平均利率水平比信用社贷款利率高出74.73%,远低于国家法定上限(400%)水平。
这无疑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发放担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的成效之一。
二、江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育简况对当前农户信贷需求与供给现状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服务短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江苏与全国一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试点。
目前,江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有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种类型。
1、村镇银行2008年2月28日江苏省内首家村镇银行——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8年12月东海张农商村镇银行、金坛常农商村镇银行、宜兴阳羡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2009年3月,徐州市铜山锡州村镇银行获准筹建。
村镇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产权明晰、多元化;二是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模式;三是放贷对象区域集中,放贷领域面向三农。
截止到2009年3月末,四家村镇银行中剔除2008年底刚开业的三家因前期开办费用支出导致暂时性亏损外,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实现利润73.7万元。
四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14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累计发放贷款1.57亿元,其中投向“三农”的贷款1.06亿元,占总贷款比例的67.54%,对缓解“三农”贷款难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2、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截止2009年5月底,全省已挂牌开业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有60家(苏北21家,苏南23家,苏中16家),正在筹建的21家。
从运作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小额贷款公司,占绝大多数,公司由企业法人以及自然人出资组建;另有少数非盈利机构创办的非盈利性小额贷款公司。
如2009年3月,国际机遇(中国)有限公司在华第三家分公司——宿豫区国际机遇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业,该公司吸引国际资金2000万元,专门面向农村贫困群体发放创业贷款。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也有三大特点:一是汇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股东和专业化经营队伍。
二是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服务三农。
三是金融服务灵活、多样、快捷。
至2009年5月末统计,我省已开业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总额62亿元,贷款余额32亿元,贷款累计发放额近70亿元,为满足当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做出贡献。
3、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试点,最先于2006年在盐城展开。
近年来徐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南京等地也都先后启动试点工作。
其运作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种是以生产合作社为依托,由生产合作进而发展出资金互助;一种是在外力推动下,通过复制已经成熟的资金互助组织经验而形成的,社员间经济上的联系较弱或没有生产合作社的基础。
近年全省大部分新形成的资金互助组织属此类型。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起人基础股金、一般社员基础股金和社员互助金;还有一种是扶贫式的资金互助组织,目前主要集中在我省的徐州、连云港、滨海等市(县)。
其资金来源仅限于在一个村的区域内吸收的社员股金,以及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社会捐赠等。
从资金互助组织发起人员结构看,多数为当地农经、农业部门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
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该区已有的11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中, 122个发起人中90%以上是当地的农民和村组干部,以及各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所组成,主要负责人中70%是农经、农业部门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30%是本镇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较高声望、有强烈为农服务意识的人员。
从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构成看,社员互助金占支配地位,且增速惊人。
以盐城市阜宁县为例,截止2009年3月份,该县6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吸纳资金合计5152万元,比1月份的4065.97万元增加了1086.03万元,增长了26.71%。
其中发起人基础股金510万元,占9.90%;一般社员基础股金(资格股)83万元,占1.61%;社员互助金4559万元,占88.49%,比1月份的3469.72万元增加了1089.28万元。
从互助金投向结构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资金使用用途是解决组织成员的生活或生产性资金短缺,互助资金投放到“大三农”领域的资金占绝对多数。
以盐城市为例,全市投放的5.54亿元互助金中,投放于高效规模农业(农业机械化)的资金余额有3.25亿元,占投放余额的58.7%;投入于农民投资创业的资金余额有1.77亿元,占投放余额总额的31.9%;投放于农民生活及其他的资金余额有0.52亿元,占投放余额总额的9.4%。
从资金投放额的构成看,贷款以小额为主,大额为辅。
以阜宁县试点的6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截止5月份,全县互助金投放1522户,投放额4427.59万元。
其中,3万元以下的1011户,占66.43%,投放金额1608.38万元,占36.33%;3-5万元的324户,占21.29%,投放金额1392.12万元,占31.44%;5-10万元的173户,占11.37%,投放金额1221.1万元,占27.58%;10万元以上的14户,占0.91%,投放金额206万元,占4.66%。
从资金互助社存贷比例看,多数合作社的存贷比高于商业银行75%的参考值,潜在挤兑压力较大。
如盐城市资金互助合作社存贷比总体上控制在75%以内,为74.47%。
但各县情况不一,全市9个县(市)中,有6个县(市)资金存贷比高于75%,最高的响水县达到87.73%。
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优势与潜在风险江苏的各类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从试点情况来看,他们既有进入门槛低、贴近用户、信息对称、管理层次少、经营决策灵活等一系列发展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在资金实力、从业经验、市场开拓、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1、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属于农村社区小型商业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同点主要在于,按商业化原则经营、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等。
其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1)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较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村镇银行这一优势,快速进入广大农村市场,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2)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集中,服务对象专一。
主要针对农村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开展“短、频、快”的金融业务;(3)村镇银行扎根于农村,管理层次少,经营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低廉,便于小规模信贷的开展。
能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小规模、多批次的信贷需求。
但村镇银行的上述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它的劣势。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较低,这虽然降低了进入门槛,但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开展大额、高利润的金融服务;同时,由于规模小其在应对市场金融风险、坏账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时就显得相对薄弱;市场定位集中,服务对象专一也限制了它的业务范围;村镇银行虽然在单次小额信贷成本方面低于一般商业银行,总体运营成本并不低廉,很难达到一般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较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社会治安形势能力尚欠缺;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市场发育不足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极易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
2、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目的在于鼓励一些有实力的自然人和法人企业参与拓展农村信贷市场,尽可能满足“三农”发展资金需求。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优势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1)与村镇银行相比,进入门槛较低,业务专一性强;(2)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相比,它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从事的业务受法律保护;(3)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相比,它股权结构明确,产权清晰,利润分配机制可行。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资金来源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