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树木课程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74.97 MB
- 文档页数:72
《园林树木学Ⅱ》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树木学Ⅱ(英文):Landscape Dendrology Ⅱ课程编号:14241046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讲授的内容有:绪论、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三大作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城市园林树种的调查和规划。
各论部分讲授的内容有:裸子植物按照郑万均教授的系统、被子植物按照恩格勒系统的排列给同学们介绍园林树木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园林树木选择、应用、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为各类绿地的植被规划、种植设计等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园林树木学的基础理论及园林树种的形态特征、习性、观赏特性和应用。
本课程是《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园林树种规划和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专业水平。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以及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正确理解园林树木学的有关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园林树木分类、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配植,了解园林树木在环境方面的作用及城市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熟练识别150种常见园林树木,掌握其识别要点、重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能够按生境、场所及景观等的要求选择园林树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二、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三、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树木、观赏树木、园林树木?2、什么是园林树木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园林树木学与树木学、观赏树木学有什么异同点?4、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分类法的原则和植物分类系统及植物检索表的形式、编制及应用,了解植物拉丁文和植物学名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方法。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JZZB4110【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英文名称】Landscape Dendrology【总学时】 64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 36学时【实验、实践学时】28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园林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是园林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园林树木选择、应用、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树木的发展概况、研究内容、开发和利用,掌握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的特点和保护方法,学会怎样学好树木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第一章园林树木分类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的调查采集、鉴定、分类、命名以及对植物进行科学描述的方法,了解植物的起源和进化规律,掌握各种分类依据和分类内容。
二、主要教学内容1、植物学分类方法、2、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法第二章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掌握各类的特点及其观赏价值。
二、主要教学内容1、园林树木的树形与其观赏特性2、园林树木的叶与其观赏特性3、园林树木的花与其观赏特性4、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5、园林树木的树皮、枝、干、刺毛等及其观赏性第三章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树木改善环境的功能及相关树种,掌握园林树木的功能和作用,识记绿化效果好的常见树种。
二、主要教学内容1、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功能2、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功能3、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4、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第四章园林树木的配植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利用树木本身形体、线条和色彩的自然美,按照生态、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和满足综合功能的要求,将树种合理地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群落。
园林树⽊栽培与养护(1-6章)第1章绪论⼀、园林树⽊的概念和作⽤(⼀) 概念园林树⽊:指可供观赏,适⽤于在园林绿地及风景林区露地栽植和应⽤的⽊本植物。
(⼆) 园林树⽊的作⽤1.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的作⽤①改善环境A·改善空⽓质量 B·调节温度 C·⽔分⽅⾯ D·光照⽅⾯ E·声⾳⽅⾯②保护环境A·涵养⽔源保持⽔⼟ B·防风固沙 C·监测⼤⽓污染2.美化功能A·树⽊本⾝的美 B·意境美3.⽣产功能①.经济价值。
②.园林树⽊提⾼了某些园林的质量,因⽽增加了游⼈量,增加了经济收⼈,并使游⼈在精神上得到休息,这亦是⼀种⽣产功能。
⼆、园林树⽊栽培养护的概念及任务1、概念园林树⽊栽培养护是指:根据园林设计所选定树种,由苗⽊出圃后的移栽定植开始,⼀直到树⽊衰亡这较长时期的栽培实践。
如改良⼟壤,移栽定植,周年的⼟、肥、⽔管理;整形修剪;防治病⾍,树⽊外科⼿术等。
把树⽊栽活养好。
2、任务●园林树⽊有防护、美化、⽣产、旅游等⽅⾯的功能作⽤,是园林绿化的⾻⼲。
●如何能充分发挥园林树⽊的⾻⼲作⽤?●除做好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施⼯外,还必须通过⼀系列良好的⼈⼯栽植、养护措施才能实现。
园林树⽊栽植养护⼯作的任务是在各种计划建⽴或已建的绿地上,栽好养护好园林树⽊,使其健洁长寿,姿形优美,表现出欣欣向荣或苍劲古雅,浓郁、秋叶缤纷,繁花似锦或果实累累,使其在美化⽣活环境、结合⽣产和旅游观瞻,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环境、建⽴和保护城市⽣态相对平衡等⽅⾯,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作⽤。
3、规范与标准(1)园林树⽊栽植规范l999年8⽉1⽇起施⾏的⾏业标准《城市绿化⼯程施⼯及验收规范》编号CJJ/T82-99(2)园林树⽊管养规范DB440300/T6-1999 1999-04-28发布实施三、我国园林树⽊栽培简史我国树⽊栽培历史悠久。
四、园林树⽊栽培的发展动态(5个⽅⾯)●绿化苗⽊⽣产:向容器化⽣产推进。
《园林树木》课程大纲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园林技术专业,并可供其它相关专业参考。
二、课程性质《园林树木》是专门讲授树木的形态、分类、特性、分布和园林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育苗、园林植物栽培和园林施工与养护等工作的基础,是园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园林树木》的学习,在获得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主要科属的特征、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的特性、分布和园林应用,了解树木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四个气候带,西半部有青藏高原隆起,全国地形非常复杂,树种资源及为丰富。
为了适应我国树种分布地域性广的特点,所编树种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
本课程在实际教学时间内要讲授树种的数量通常在100~150种左右(综合技能实践补充的不包括在内)。
三、参考学时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现场教学14学时,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一周综合实习)。
四、学分4.5学分。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园林绿化树种、特用经济树种、防护林树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农田防护林树种在内)、重要用材树种及果树等约500种(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
重点掌握100~150常见园林树种的特征、习性、分布及园林应用。
讲解时,应分清主次,其中也可补充少量乡土树种,具体树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一些树种的文化、趣事、园林应用的讲解,以及给视觉带来美的感受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2、树立“大课堂”观念,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突破原有教学空间的局限而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
带领学生去校园,或者参观一些名胜风景区,来识别树种并掌握树木的配置方式。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园林树木栽培学实训》课程标准一、学时数和适用专业学时数:24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三年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三年高职)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园林树木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是基于种苗工、花卉工、绿化工等具体的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任务: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指导和组织园林树木栽培的施工能力,达到高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熟练掌握《园林树木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园林行业企业园林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养成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课程结业后,学生能胜任种苗工、花卉工、绿化工等岗位的工作。
三、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树木、花卉学等。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配置、园林建筑设计等。
四、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园林树木繁殖育苗技术、园林树木的栽植、培育、养护的方法。
3.掌握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规划与选择等内容,学会园林树木整形修剪技术,使同学们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指导、组织园林树木栽培及施工的能力,达到高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在统筹选取教学内容上,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设置及要求来进行,突出每一模块的应用性,而不是学术上的理论性。
园林树木学教案授课对象:园林专业基本教材:卓丽环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教学时数:总的学时:54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时数:18 学时教学实习:3天课程性质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识别和鉴定树木种类,能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对各类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
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与实验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基本知识,熟识园林树木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2、为学生以后从事园林设计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1.本课程是应用性专业课,讲授本课程时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2.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运用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本课程的实验课的具体操作在实习基地完成,并可根据季节和生产条件随时调整授课顺序。
教学重点:1.园林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
2.园林树木种类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堂讲授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
2. 实验课与园林树木的物候期出现不一致时,会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难点的突破办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内容以及学时的分配教案一(2学时)教案二(2学时)教案三(2学时)教案四(2学时)教案五(2学时)教案六(2学时)教案七(2学时)教案八(2学时)教案九(2学时)教案十(2学时)教案十一(2学时)教案十二(2学时)教案十三(2学时)教案十四(2学时)教案十五(2学时)教案十六(2学时)教案十七(2学时)教案十八(2学时)。
【农学课件】《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13213适用专业:园林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60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一、编写讲明1、课程简介通过《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可全面了解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性和园林用途等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把握全国宝贵树种及当地要紧观赏树种60~80种,重点把握10~20种最常见的树种和用工具书鉴定树种的差不多技能,以及要紧园林树木的栽培技术。
2、地位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形状、生态、种质资源繁育与栽培、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专业骨干课。
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绿地规划设计等理论、园林苗圃、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学科的重要分支。
也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可为观赏植物的造景与配植、园林绿化、美化和彩化奠定基础。
3、总体要求《园林树木学》在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学生差不多技能的培养,把为园林工程实践服务当作差不多的着力点。
教学中既要把本课程差不多的理论阐述清晰,又要把差不多理论知识与园林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做铺垫。
因此,园林树木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践,使学生既把握本课程的差不多原理,又学会实际工作的差不多操作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欲学好《园林树木学》,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即必须把握以下差不多知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气象学、生态学等。
同时,在学习时还应当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关系,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成效。
5、修订的依据随着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专门是新世纪的学科综合与渗透及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专业课程的教授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专门是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客观上缩减了各课程的实际教授时数,因此对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势在必行。
园林树木学电子教案第二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该章4学时,重点讲授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和防护作用。
)第一节城市环境的特点城市是由高楼、车辆、行人、工业产品等组成的,由于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环境具有其固有的特点----缺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缺少大自然的景色。
其环境特点如下:1.阳光:阳光辐射强度弱,能见度低。
2.温度:由于工厂、车辆、空调等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大气温度明显升高。
3.水分:大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降水量较大。
水中有CO2、SO2偏酸性,水从地下管道流走,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降低。
4.大气:污染严重,O2 含量低,CO2 含量高。
5.噪音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愿望逐渐加强。
在国外,周末在郊区、山区别墅中度过,周五、日交通阻塞。
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给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带来很大灾难。
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从本质上讲,消除公害必须从工业生产本身来解决,仅靠工厂的防护绿地及城市园林绿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但却促进了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防护作用包括:(1)改善环境作用A:调节温度B:提高湿度C: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阻滞烟尘;排放杀菌素)D:光照方面E:声音方面(2)保护环境作用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防火、抗灾一、调节温度众所周知,夏季在树荫下会感到凉爽宜人,这是由于树冠遮挡阳光、减少日光辐射热并降低了环境内的气候所致。
不同树种降温效果不一样,这决定于树冠大小和树叶疏密度及叶片的质地。
树木调节温度的作用得到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
如:吴翼在安徽合肥市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降温的差异。
常用行道树遮荫降温效果比较(据吴翼1963年,单位℃)树种阳光下温度树荫下温度温差银杏40.2 35.3 4.9刺槐40.0 35.5 4.5枫杨40.4 36.0 4.4悬铃木40.0 35.7 4.3白榆41.3 37.2 4.1合欢40.5 36.6 3.9加杨39.4 35.8 3.6臭椿40.3 36.8 3.5小叶杨40.3 36.8 3.5构树40.4 37.0 3.4楝树40.2 36.8 3.4梧桐41.1 37.9 3.2旱柳38.2 35.4 2.8中槐40.3 37.7 2.6垂柳37.9 35.6 2.3比较结果:前几种树的遮荫降温效果最好,后几种效果差。
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周学时数:4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开课(系)院:建筑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1、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应用园林树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花木生产与经营等相关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2、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树木学与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有着密切联系,是园林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树木栽培等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答疑、期末考试等。
在理论教学中,列举各科常见的代表树种,着重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方面加以介绍,在实践环节中,通过对校园、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树木加以实地介绍与观察,利用活立木标本的形象材料,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总结和积累等方面的习惯与能力。
4、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穿插进行。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幻灯片、录像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总论内容略简,可适当补充;各论介绍树种比较多,可根据课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取舍。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三、教学大纲内容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和内容,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了解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内容提要]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5、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自学指导方案]1、指导学生复习,掌握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等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