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分析之色彩在片头的运用

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分析之色彩在片头的运用

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分析之色彩在片头的运用
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分析之色彩在片头的运用

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分析之色彩在片头的运用

色彩的音乐节奏性

要制作出一个优秀的电视片头,声音和画面的双重和谐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看到当前的片头作品经常以镜头的转换、快切、整幅画面的抖动等手法去配合音乐的节奏。其实如果巧妙地运用色彩原理也可以创造出丰富的音乐节奏。另外,在音乐作品中,节奏感主要是以时间因素为依据。而在片头色彩运用中,相同或相近的色彩,在画面上两次以上的再现即可创造最基本的视觉节奏。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使色块连续或继续地出现,并经过相应的间隔之后重现第一次连续或继续的色彩现象。例如色彩形象的重复、交替、渐变、突变等,只要能把这些带有节奏感的色彩在画面上形成特定的线性连结关系,那么人的感觉本能就会由于节奏的连结而形成生机勃勃的色彩律动。单色与复色、直线与曲线、急促与平缓等节奏形式,都可以在画面上形成同时展开的主,副色彩节奏对比。总之色彩的点、线、面和它们之间的间隔、[sell=5][/sell]转换等手法只要被制作者创造性的运用,就会产生出有生命力的色彩节奏。

电视片头中色彩艺术的特殊性

以上我们谈到了运用色彩的基本理论。另外电视片头制作的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有别于传统的色彩理论,电视片头中的色彩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绘画中的色彩是静止的,而电视片头中的色彩是可以运动的。片头中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它不仅在同一画面中存在,相邻的时间段上也同样存在。因此,色彩构成的可能性与灵活性大大增强,难度也相应增大。色度、饱和度、亮度的变化比平面绘画有更大的视觉冲击力。有很多时候色彩的运用相对夸张,因为要利用人眼视觉残留的生理反应,才能营造出耀眼、夺目的视觉效果。其次在电视片头中色彩的纯度相对较高,与绘画比较起来无法运用更多层次的灰度。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电视中遇到大面积的纯色时电视画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所以在创意阶段要尽量避免运用长时间大面积的纯色。

综上所述,色彩艺术在片头制作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片头制作需要深刻的色彩理论基础作为坚强的后盾。如今片头制作领域已

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涌现了大量片头作品,但其实我们对它所包含的色彩艺术的认识与实践还只是一个开端。

[电视分析方法]2013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速成训练教

编导考试时的笔试一般会写影视作品分析。编导网发现最近两年很多艺术高校越来越侧重于分析电视节目。分析电视节目的文章我们叫做电视节目分析。在考场内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快乐大本营》《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或者一段电视散文比如《我的大学》,记录片比如《北方的纳努克》《北京的风大吗》《幼儿园》等等。写电视节目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段: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例如某期《鲁豫有约》,先说你对鲁豫有约总体的认识。总体的认识包括这档栏目的主持人定位、栏目风格节奏、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包装等等。详细写作侧重见《编导高考培训手册》电视节目分析的讲解。

第二段: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鲁豫有约》访谈的对象时杨幂,那你就要注意观察主持人在向杨幂提问问题的时候是怎样来层层提问的,主持人是如何来选择问题的。这期节目的看点在哪里。再说一下这一期节目的设计结构。看一下有没有请其他的嘉宾啊,比如杨幂的男朋友以及剧组的人员。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第三段: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节目内容。本期节目表现了什么内容,让观众在电视前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个角度的观点一定要紧贴内容来评论。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编导策划的结构,如果是访谈类节目的话,这里所谓的结构就是主持人提问的问题的一个列表,主持人的提问是怎样慢慢往下继续的。主持人不可能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他开始问什么问题,中间问嘉宾什么问题,最后如何来结尾,这都是编的提前策划好的。你就分析一下节目这样进行的原因。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看一下主持人在这期节目的表现是否优秀,主持人的风格和这期节目的风格搭配呢。主持

人是怎样让节目层层递进的。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技术包括摄像、电视节目后期的包装、音响、大屏幕的设计、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等。

第四段: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回顾,然后过渡到收尾。这就是一篇合格的编导高考应试电视节目分析。编导网校会在以后的编导培训中更细致的为大家来讲。欢迎参加编导网校培训课程。

电视纪录片分析《再说长江》——审美的诗意栖居

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也是纪录片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作为集合了多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纪录片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延伸了其美学范畴。我国近几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多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出此点。《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纪录片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里,我们仅以《再说长江》为例,从音响和画面等角度切入,对其美学价值的内外在表现做一分析。正是在整合了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先进的电视技术之后,《再说长江》才将审美的意境得以延伸、拓展,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音响——拓展审美空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生动地描述了声音世界:“在空气中总是不乏轻微地运动,这种运动为我们的听觉给自然界添上新的生命;树叶萧飒作声——这种微风几乎使人觉察不出,树木好像活了起来,……于是大自然变得气象万千,生动活泼,到处都是轻快的嚅嚅之声,到处都是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番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音响当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再说长江》中为我们勾勒的是更为宏大更为震撼的“活动着的声音”,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传承经典营造历史归依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之歌》,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一首浓浓深情的颂歌,正是这首歌使人们催生出无限的奋斗豪情,正是这首歌使神州书写出绚丽的诗篇。经过20年的积淀,经过20年的升华,《长江之歌》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因而《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仍然沿用这首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它与《话说长江》的延续性承接,这不仅为观众营造出回归历史、情感归依的意境,也是在声音元素上渲染、突出长江源源不断的生命本质,是在表现手法上将有形的线谱形式转化为无形的鼓舞形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20年艺术的承接,影像的延续。

从观众的感知层面来分析,《长江之歌》再次拉近了观众与长江的距离,仿佛长江就在你我心中流淌,奔腾不息的江水与跃动的音符一起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一起将观众的接受心理、审美需求转化为对长江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热情歌颂。这样在无形中唤起观众的亲近心理,在20年前《话说长江》影像的回忆中对20年后的长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二、编织旋律制造多项和谐感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不同旋律的音乐配合镜头的节奏,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在《再说长江》第20集《江湖武汉》中,追溯久远、神秘的历史时,运用稳健、有力的音响加以烘托,从而达到对历史的再梳理。在介绍汉口形成的一段中,交响乐沉稳、厚重,寓意着500年前汉水从秦岭走来,带着对长江的皈依感走来,脚步和缓而奔放。在介绍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大洪水,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兴然题写“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时,伴着《长江之歌》交响乐的明快、雅致,为观众展现了武汉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崭新大

武汉,乃至全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在《再说长江》第30集《时速上海》中,轻快、跃动的旋律勾勒出上海充满青春、激情的都市风貌,南京路、人民广场、新天地是上海时代变迁的标志,在这几部分的介绍中,音响运用集中体现出上海发展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效率;起伏有致、自然流畅的钢琴曲,将“精彩上海”的绚丽华采、“超越3号”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验开发和商运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行驶演绎成上海发展交响曲中最为高亢、激昂的音符。

三、跌宕起伏形成多处转折点

不同的音乐往往代表不同的段落,为了将段落区分开,为了形成多处错落有致的转折点,需要精心设计音乐的起落。在第20集《江湖武汉》中,不同乐器的交替演奏、不同旋律的和谐安排,有效地为观众勾勒出发展中的武汉在多个方面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音乐和谐配置,巧妙地将武汉与长江绵延不断的历史关系呈现在观众面前,将1931年、1954年和1998年在武汉发生的三次大洪水等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清晰,使得观众对武汉与长江的历史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在《再说长江》中,音乐传递情感、配合节奏、间隔段落,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伴随着音乐,各种审美意境相互交织,观众或婉约动容,或激情澎湃,或身临其境,或遐想万千,这些正是音乐带来的丰富的审美体验。

画面——激活审美感知

在纪录片的创作和鉴赏中,画面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构成因素。在纪实美学的考察范畴中,我们将画面置于审美感知的中心位置。它集中体现了视听艺术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画面语言的清晰再现,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真实呈现,是审美意境的浪漫追求,是现实真实的忠实体现。

画面具有激活审美感知的艺术功效,同时承担着叙述故事、记录事件、阐述思想、表现主题等任务,这在《再说长江》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通过各种电视技术和手段为观众带来穿越时空、超越极限的视觉冲击,从而在多个层面上达到审美境界的再提升与再升华。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视觉需求与高端技术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再说长江》第20集《江湖武汉》和第30集《时速上海》中皆可看到高清晰度摄像机记录下的精彩画面。上海海关大楼的古朴典雅、金茂大厦的富丽宏伟、石库门的凝重朴实和新天地的时尚跃动;武昌黄鹤楼的古朴风雅、汉口张公堤的绵延久远、荆州万寿塔的神秘沧桑和白沙洲大桥的明快动感等等,都集中收录在了高清晰度摄像机的镜头中,将上海、武汉这两个长江沿岸的璀璨明珠雕琢地惟妙惟肖、生动有佳。

这既是我国第一次全部运用目前最新的电视技术来记录长江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精致的画面质量、真实的色彩还原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求,丰实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在成功地建构了多元视觉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将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空间加以拓展,使得观众的欣赏层面不再停留在20年前通过《话说长江》了解长江概况,学习地理知识这样较浅层面上,而是跃升到高层次的视听审美需求与探究层面上。

二、大量航拍将审美感知丰实

航拍的运用在《话说长江》亦有所运用,但由于多方原因的制约,那时航拍在每一集中出现的次数较少,有些甚至没有运用航拍。而在《再说长江》中,摄制组航拍总时长近300小时,将长江的奔流、沿途支线的汇入、地理特征引起的流向改变等,以不同于日常生活观察的视角,忠实地记录下来。在《生命的高原》一集中大量运用航拍,成功地展现了多数人未曾目睹的长江源头那壮美、原始的自然风貌,在表

现了冰雪融化,涓涓流淌的长江之水的同时,也将雄伟、恢宏的高原景致尽收眼底,从而将长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品格演绎地生动而

形象。

大量航拍的运用,使得《再说长江》凝练了广袤的长江流域在20年里的考古新发现、文化新开掘、经济新发展、人物新变化、环境新面貌和江河新景观。在《江湖武汉》中,张公堤的绵延、长江大桥的雄浑、东湖的典雅、黄鹤楼的悠远,皆通过航拍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欣赏层面提升到整体性、开阔性和延展性的高度。正是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庐山的瑰丽神秘、浦东的高速发展、金沙江的韵律美感、曲水姑苏的小桥流水和巴蜀古地的玄妙莫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再了解,再认识了长江以及长江所特有的文化品质与内涵。

三、重现历史将审美空间延伸

长江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源头到入海口,她所承载的是无限大的文化空间。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古迹和文化现在已经消逝,怎样完整地再现当时的场景成为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再说长江》中,历史再现部分运用的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戏剧演绎形式。在三星堆文明古国的重现、大佛东渐历史时期的样貌,以及武当山三十六宫殿在明朝的修建场景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美学的视角对其加以考察的话,此种方式的运用是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欣赏需求,充分观照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在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清晰了解之中,主体的欣赏品位得到提升,文化思维得到提炼,精神素养得到升华。而对于客体来讲,在主体充分接受它的同时,客体自身在多个层面上也得到量与质的变化。因此,此种手法对于观众和历史原貌来说无疑是“双赢”之举。

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以多元化的视角观照长江沿线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发展,以写实加写意的手法描绘长江文化的绚丽多姿和厚重深远。当我们从美学的角度考察其纪录价值时,我们会发现,《再说长江》延续了一种中华民族关于长江的审美情结,保存了一段中国人关于巨变的审美记忆,讲述了一个华夏文化关于寻根感恩的故事。我们相信,再过20年,如果记录长江下一篇华章时,那时我们定会

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再说长江》的审美价值。

电视节目分析考试技巧——电视节目片头的特点

电视节目分析考试技巧——电视节目片头的特点

近年来,电视业竞争已日趋激烈且呈白热化趋势。要办好电视节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锁定在自己的节目中,除了确保节目内容的优质外,电视宣传片头的艺术性、指向性和引导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电视片头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制作人,结合近几年的制作实践,让我在电视片头制作这方面感受颇多,现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积极探索,精心制作。电视片头是电视包装的重要内容,主要运用实际拍摄元素、3D元素以及平面元素,再通过后期合成软件将这些材料和元素进行特效处理和合成,将素材最终生成我们见到的电视包装片。

1、内容。从内容因素来看,片头创意要与节目整体风格一致,准确地表现节目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给受众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例如,娱乐类电视栏目的片头色彩较为鲜艳,节奏明快,其场景、气氛都与栏目风格相谐调;新闻、专题类栏目的片头则更需庄重、严肃,这类栏目片头多采用蓝、红、黑、银等色调映衬出栏目严肃的气氛,旋转的地球等虚拟道具则喻意栏目的性质。

2、形式。从形式因素来看,片头设计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充分发挥自由创作、超越现实的优势,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想象力,要摆脱传统的字幕片头动画带来的思想束缚,从而设计出一个精彩而又具有个性的片头。

3、特效。从特效因素来看,特效包括文字特效、光的效果、三维空间特效以及综合特效。特效的应用是设计者完成炫目片头的手段。通过特效应用、构图处理和色彩表现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片头。

4 、音乐。音乐在一条电视节目片头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片头的节奏感首先来自于音乐,所以一般情况下有了大体的想法后首先要会根据创意来寻找适合的音乐,形成音乐小样,然后依据已有的音乐小样控制画面效果,达到音画同步的效果。

5、道具。从道具因素来看,道具的构建是片头场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道具具有暗示片头内容、强化片头风格、性质的作用。片头中的道具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具有典型性、象征性,比如一见到地球模型,我们很容易想到新闻类节目。总之,道具设计因节目类型、节目内容而异,设计时既要体现同类作品的一般风格,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二、注重学习,用心积累。制作人在平时工作中要留意和收集一些好的东西,就我个人而言,目前可以收集的途径大致有:对电视上一些大台的栏目包装片头进行录象;从网上收集一些格式较小的片头小样及一些素材和一些网站的教程;收集一些关于此类的书籍等。除此之外,像一些制作精美、颜色时尚、构图缜密、构思独特的彩页、网站、FLASH等都是我们可以参考的学习对象。临摹是制作人快速提升制作水准的有效手段。当然,临摹别人的成功案例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深层次地进行破解,观察里面使用了哪些元素、特效,然后对片中使用的技术进行逐帧分析,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制作技巧和设计理念。

电视片头包装是制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完成这项工作时,有很多东西依然是有套路可循的。制作者可在平时先将一些模式化的元素先制作出来(比如做一些广泛通用的动态背景、标准图层、片头中的特殊效果等),这样在需要制作片头的时候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已经制作好的素材,节省掉创意、制作和渲染的时间,大大缩短制作的周期。

综上所述,电视片头包装是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一门专业的传播艺术,也是一个美丽而年轻的行业,平时制作人员要注重电视包装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和更新,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多被大众欣赏和喜欢的片头,将美的享受带入我们的生活。

电视散文的价值辨析

新世纪人们在享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和体恤。电视散文作为文学与电视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电视散文的美学价值辨析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自然之美

电视散文所表现的情感是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不同于电视剧,电视散文是一种排除了虚构的艺术,其美是质朴而生动的,是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合成的艺术之美,不带有夸张和极度渲染的色彩。同时这种朴素原初的艺术美又能激发人们无尽的想象与情感,达到一种哲学、人生的思索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一书中指出:“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自然是有说服力的,而矫揉造作则适得其反。”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成玄英说:“夫淳朴素质者,实万物之根本也。故所能尊贵,孰能与之争美也?”其意盖谓“朴素”是物的根本,是物最真实的东西。电视散文《外婆》只以朴素的记录,淡如往事一样的手笔记叙“我”和外婆间淡淡的温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恰恰应了王安石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丰厚华丽之美

电视散文的华丽之美在于其表达情感的丰富性。质朴而不浅薄,这是电视散文情感的特色。

电视散文的华美还表现在散文与电视嫁接而成的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上,而非简单的玩弄。“酌寄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电视散文所追求的正是如刘勰所言的“不坠其实”的华美:源自作者内心的文学语言乘上了电视画面、声音音乐的翅膀,加之一些电视艺术表现技法、编辑技巧的运用,使电视散文呈现异彩纷呈的美。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的印象中国系列、中国名湖系列等都向我们展现了文字与画面、音乐结合形成的独特华丽魅力。

电视散文的社会价值辨析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电视散文对于时代的记录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微观说来,立言表情达意;宏观而言,立言则是社会的记录,是文化与传统的继承与传衍。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与传统也渐渐与民族性、时代性交错并存、相辅相成,摒除了沉积在历史中的封建残余,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柱。

电视散文在当下社会担当了这种承前启后的立言作用,且较之文字更有吸引力,较之纪录片更有艺术价值。近期播放的电视散文《铁军》,以感人的话语、真切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这支勇猛、团结、坚无不摧的队伍的爱国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境界。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电视散文对文学经典的普及

在我国,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殷商卜辞,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①先秦诸子散文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文起八代之衰”,到上世纪20年代文学散文繁荣灿烂的时期,散文理论的建设和散文作品的创作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然而这期间散文多为文人雅士所独享,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数字化盛行的读图时代,借助于大众传媒,电视散文以一种音画结合而成的艺术形式,既展现了原有文学作品的经典内涵,又附加上了编者的精心解读,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加感觉的盛宴,消除了文学作品与观众的陌生化间隔。《电视诗歌散文》在今年4月份推出的清明专辑——怀念过往系列中,在展现鲁迅、朱自清、巴金等大家的经典之作的同时,又辅以后人的解读作品,深刻而感人。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电视散文对后现代消费文化倾向的抵制

金丹元认为后现代文化现象至少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文化层面;二、哲学和美学层面;三、“复制”技术层面。复制使得影视成为一种工业,而且,正如鲍德里亚所指出,复制实际上是一种“极度逼真”的模拟。但一旦复制和模拟到处泛滥,那么真的倒反而显得是假的,现实也变得不真实起来,诚如杰姆逊所言:“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里,形象也是有着同样的非真实化的效果,尽管它很忠实地复制出现实,但也正是在这种复制中,形象被现实抽掉了,非真实化了。”②电视散文对后现代文化的抵制,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其对复制层面的拒绝上。

工业文化已成为当下趋势,然而复制和模拟泛滥的形势下,所谓的真实是否还存在?所谓的艺术是否还存在?这都是在众多理论家视野中尚有争议的问题。“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③当影视都成为一种工业,当故事都已经被模式化,寻求艺术的心灵将在被复制和模拟充斥的空间中安放何处?还好,情感总是不会被束缚,不会被模式化固定住的,电视散文的创作与欣赏心理都是不可复制的。《电视诗歌散文》几乎每一期节目都会触动观众的心灵,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动。

电视散文的人文价值辨析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电视散文对个人情感与大众情感的融合

笔者在此对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进行延伸。电视散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现,而且经由电视媒介,使原来的个人情感延伸为大众化情感。《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一书指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存在间离与和谐两种性质的关系。电视散文变间离感为同时感,④纸上阅读的陌生化、间离感,经由电视这种更直观、更感性化的方式得以消解。源于作者本心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关注与理解,进而成为大众的共同情感。

通过电视散文,那些被遗忘很久的关于人的内心话题和思想感情,通过电视和文学的双重语言重新被诉说和倾听。⑤正如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编导高洁所说的那样:“希望能通过她(电视散文)为那些愿意静下来的人们展示什么:被洗净的天空、被滤过的大地、碧绿的植物和芳香四溢的花、生动的风及具有灵性的雨以及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感悟。希望通过电视散文,能使我们的脑海清澈、心绪平和。”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电视散文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今天开放了的中国既有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仍有现代主义、先锋艺术的市场,更有后现代文化及其因素的随处出现……当今的中国人既是我们祖先的后代,又是一个现代人或后现代人”。⑥后现代的“世俗化”和“碎片化”过程撕扯着现代人的心灵。“全民狂欢”、“娱乐至死”、“快男超女”、“虚构故事”……这些快餐式的文化形式几乎充斥了当下社会,作为人本身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被扼制甚至扼杀。

在这样一种矛盾性的转型期中,应愈发关怀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以人为本,给予引导和抚慰。还记得《最忆是江南》中那个仗剑侠游的少年的惆怅;还记得《尘世》中那些山民们目光的纯净;还记得《背影》中父亲脚步的蹒跚;还记得《毕业了》中我们曾有的淡淡的哀伤……

[电影]第二代导演--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他们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程步高的《春蚕》、费穆的《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袁牧之的《桃李劫》等。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蔡楚生(1906年—1965年),广东潮阳人,参与了27部影片的创作,其中任编导的有10部,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1933年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作,其代表作有:《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孤岛天堂》、《前程万里》、《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分别创造了当时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使中国电影首次享誉国际影坛。蔡楚生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入微,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建国后拍摄的《南海潮》,曾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郑君里(1911年—1969年),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演员、导演、电影理论家。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后与蔡楚生合导《一江春水向东流》,独立导演《乌鸦与麻雀》、《枯木逢春》、《林则徐》、《聂耳》。《枯木逢春》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道路上不懈的进取精神。而《林则徐》、《聂耳》则达到了当时传记片艺术创作的高峰。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1936年出版中国第一部电影史著作《现代中国电影史略》,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译著有《演讲六技》、《演员自我修养》等。费穆(1906年—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他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调动电影的各种元素为塑造人物服务。1933年,其导演处女作《城市之夜》公映,轰动上海滩。1935年,与罗明佑联合导演的《天伦》开创中国电影的两项第一:第一部从头至尾配上音乐的影片,第一部采用中国传统古乐和民间音乐的影片。1936年导演的《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成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代表作《小城之春》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电影化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孙瑜(1900年—1990年),曾留学美国,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教育的电影艺术家。其影片借鉴西方戏剧结构和新颖的电影手法,重视镜头的美感和剪辑的流畅,被尊为“电影诗人”。中国最早使用升降机的导演,中国电影歌曲首创者。孙瑜编导的故事片有:《风流剑客》、《故都春梦》、《小玩意》、《大路》、《长空万里》和《火的洗礼》等;1951年因《武训传》遭到批判,后来又执导了《乘风破浪》、《鲁班的传说》和《秦娘美》。著有《孙瑜电影剧本选集》、《银海泛舟》。汤晓丹(1910年—)出生于福建华安。1932年开始执导影片,是国内最早一批拍有声商业片的导演。《白金龙》让邵氏公司一炮而红,其后的《糊涂外父》也十分卖座。他的商业片能抓住观众的心理,制造出好的喜剧效果。《南征北战》(与成荫联合)、《红日》、《渡江侦察记》等知名主旋律影片是其代表作。1977年后,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先后导演了《祖国啊,母亲》、《南昌起义》、《廖仲恺》等片,充分显示了他把握历史、处理大事件、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功力。他的影片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故事性强,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观。2004年,他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是第二代导演中惟一健在的导演。吴永刚(1907年—1982年),生于江苏吴县。1932年后参加影片《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的拍摄工作。1934年编导处女作《神女》,一举成名。他一生共拍摄了27部影片,有《忠义之家》、《终身大事》、《迎春曲》等。1936年的国防影片《壮志凌云》,体现了团结抗敌的时代精神,使他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导演。解放后,他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表现土地改革的影片《辽远的乡村》。1961年,他接连拍摄了戏曲片《碧玉簪》和《尤三姐》,堪称戏曲电影的精品。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的《巴山夜雨》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之作。吴永刚一生治学严谨,素以“艺贵真实”律己。在导演艺术上讲求质朴、真实,形成了独特的素描风格,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群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不管是进步电影还是回避政治的商业片,都空前繁荣,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使上海变成了东方好莱坞。

对《百家讲坛》生存策略之内容选择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百家讲坛;内容选择策略;传统文化;受众兴趣

2004年前,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收视率徘徊在将被“末位淘汰”的边缘,如今它却一跃而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影响力深入人心。其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栏目的转变过程,可以探知的是,其生存策略的调整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拉斯韦尔的5W模式将传播活动分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其中,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同一信息由不同的传播者或用不同的媒介传播,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信息由同一传播者或用同一媒

介传播,其产生的效果通常都会不一样。因此,传播活动能否成功,在媒介一定的情况下,传播内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到一个栏目来分析,则可以说,栏目成功与否与栏目内容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在《百家讲坛》生存策略调整的过程中,内容选择策略的调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概括起来,其内容选择策略的调整就是过去“大杂家”式的选题内容逐步集中,并向着以传统文化题材为主的选题转变。

一、栏目选题内容集中化的优势分析

2004年以前,《百家讲坛》选题几乎囊括了当前学术领域的所有话题。但是据“第三版《百家讲坛》两个时段的节目类别比例分析” [1],2004年9月后,历史探秘类和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类共占到了节目内容的72.3%,节目选题在更多地向这两类内容集中。内容的集中化是《百家讲坛》内容选择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内容集中化使本栏目与其他栏目之间产生明显差异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根据STP营销,媒介组织应从市场细分入手,确定目标市场,再进行产品定位。这样才能选定销售潜力最大、获利最丰并且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采取相应的策略,打入并占领这些市场,赢得受众。而如今的媒介市场上,受众市场容量的相对饱和与电视频道资源过剩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受众关注度的稀释,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现在的媒介在产品定位时多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即“媒介组织为了使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突出产品的某些特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避免价格竞争的一种策略。”[2]央视设有生活频道、少儿频道等不同风格的频道,就是运用此策略来尽量赢得目标市场内的受众的最大关注度。差异化策略可用于频道定位,也可用于栏目定位,尤其要注意与同一频道内其他栏目的差异性。若一个频道内的多个栏目的内容有重合,受众多半只会选择其中之一,这既影响栏目的收视率,也影响频道的整体形象。《百家讲坛》如果按照以前包罗万象的选题范围运作,就很容易与科教频道的其他栏目重合。比如自然科学类节目容易和《走进科学》的内容冲撞,两个栏目在争夺市场时难免会各自损失一部分受众。由此说明,《百家讲坛》选题内容的集中化,充分考虑了和其他栏目,特别是和“兄弟栏目”产生差异性这一产品定位要求。

(二)内容集中化更能培养固定受众群

栏目内容集中化后,也有人质疑:“观众批评《百家讲坛》变味,…所谓百家已经变成了几家,涉及面也从百家百科变成了只讲历史及人物。?”[3]其实内容的集中化并没有使《百家讲坛》丧失观众,反而是它获得成功的原因。媒介市场千差万别,广大受众决不是“铁板一块”,任何媒介组织都不可能面向受众总体。正所谓众口难调,如果为了满足所有受众的兴趣而扩大节目的选题范围,反而难以培养固定的受众群和观众的忠诚度。根据STP营销,现代媒体大多会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市场的特点采取专门的营销策略。也就是说,栏目不可能平均安排不同类别的节目大费周章地网罗所有的受众,而只会集中火力专攻一批人群。内容的集中化便是《百家讲坛》集中火力培养固定受众的表现。果然,《百家讲坛》“集中火力”后,收视率飙升。面对观众的批评,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理解为《百家讲坛》固定受众群外的少数人的意见。对于节目内容单一的问题,现任制片人万卫表示,“只要收视率不降低,就说明观众喜欢,栏目暂时不会作调整。”[3]

二、素材集中为传统文化题材的策略优势

上文分析,内容集中化策略在《百家讲坛》内容选择的运作上十分成功,那么内容集中到何处则需要进一步考虑。要使媒介在产品投放时获得最大化的受众群,目标市场内的受众数量也要尽量达到最大化,所以首先必须圈定受众数量更多的目标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找准最大多数受众的共同兴趣点。现在《百家讲坛》的选题内容已集中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其如今的栏目介绍也提出要使栏目“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那么传统文化作为选题内容的优势又何在呢?

(一)传统文化作为选题内容可以满足受众需求

受众具有主动性,他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吸引受众选择的关键在于调动受众的兴趣,如果受众对节目内容不感兴趣,就很可能不会去注意它,即使注意了也不会持久。因此,是否符合受众兴趣是衡量栏目内容选择策略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1.“熟悉的陌生感”符合受众的直接兴趣。受众心理研究中通常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比如对事物所进行的过程,对事物所进行的方式感到兴趣,对于仅仅获得事物的结果并不会感到满足。”[4]从新闻价值要素分析,接近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受众由于求近心理的驱使,会更多的关注离他身边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信息,对那些与自己的认知结构格格不入的内容,很难调动受众的直接兴趣。改革前的《百家讲坛》中有大量关于自然科学等专业性强的内容。从中国目前的状况看,了解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些内容难以调动一般受众的直接兴趣。相比之下传统文化的优势则显现出来。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内容受众是熟悉的。中国大部分受众从小就或多或少接触过传统文化的知识,书籍、广播电视评书、影视剧等传媒也通过平时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百家讲坛》开坛讲授传统文化做了充分的受众准备。受众在收看节目时,如同经过预习的“学生”一样,传受双方的共同经验

区较大,一般不存在理解障碍。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受众来说又是陌生的。虽说受众经过了其他传媒的“预习”,但很少有传媒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权威、讲座式的讲解,大多数受众在“预习”后对传统文化也只是知其皮毛。陌生感导致好奇心,加上对新知识的渴望,更能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另外,栏目组选择的传统文化题材多与热门历史影视作品有关,更将“熟悉”与“陌生”这两者进一步融合起来:大众媒介热播某部历史剧,产生“议程设置功能”,使受众产生“熟悉感”;受众对影视剧中的真实历史细节是陌生的,在

“待证心理”[5]的驱使下,他会产生求证剧中的描述与历史是否符合的欲望。此时,专家讲述这段历史,填补给受众造成“陌生感”这部分知识空白,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正如受众心理学上所说,“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吸引受众直接兴趣的……是那些受众原先已有所了解,而又能增加他们的新的认识、新的知识、新的信息的内容。”[4]以传统文化为选题内容,给受众这种“熟悉的陌生感”,符合受众的直接兴趣。

2.题材的文化内涵符合受众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可能具有的结果的兴趣,而事物本身,如事物的发展进程、事物的进行方式并不能使人感到兴趣。”[4]要获得受众的间接兴趣,充实的、有意义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人们逐渐倾向于从电视媒介中寻找放松。为了迎合大众放松的需要,一些娱乐节目逐渐远离正统文化的崇高感、责任感、使命感等人文情感内涵,越来越呈现出肤浅化、低俗化。肤浅、娱乐能给人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但这种满足源于感官直接的生理快感,生理快感一旦消失,娱乐行为带来的满足也就随之终止。加之此类节目内涵肤浅,能很快被受众熟悉而产生审美疲劳,它们大多靠形式的新颖取胜,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再火的节目也往往会被群起效仿的节目所淹没或被更为新颖的节目所取代。纯粹的娱乐带来的感官满足是短暂的,缺乏内涵的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也是短暂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家创作的文本只是艺术作品的一极,构成艺术作品的另一极的是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的具体化,因为只有通过接受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艺术文本的空白填充起来,才能实现意义的表达。”[6]有文化内涵的节目能做到这一点。它具有更为厚重的源动力,可以带动受众思维的参与,加深情感的体验,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得到愉悦。即使它可能会暂时被浮躁的娱乐快餐所遮蔽,但只要一点触动就能引起共鸣。因此,传统文化的选题内容不仅以其“熟悉的陌生感”赢得了受众的直接兴趣,还以其充实的内容赢得了受众的间接兴趣,从找准最大多数受众的兴趣点的角度上说,《百家讲坛》的内容选择也获得了成功。并且,栏目组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在网站上公布近期备选的节目选题,发动观众投票,以决定最后的选题内容。这是用发展的眼光来寻找受众的兴趣所在,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充分尊重了受众。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一、“述”与“评”双拳出击,互相补充从节目属性分类上来看,《焦点访谈》属于电视述评类的新闻评论节目。所谓“述”是指用电视画面和声音来叙述现场材料和背景材料,使评论时观点的形成有了客观事实基础。“评”则是对相应的事实展开的分析说理。那么顾名思义,电视述评节目就是将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融于一身,在对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挖掘的同时,适时进行分析评论。

应该说,这种夹叙夹议的方法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是极为多见的。《焦点访谈》也不例外。它的突出特色不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上,而在于它应用得妥当而巧妙。具体地说,就是他较好地把握了如何将“述”中形象的画面语言与“评”中抽象的分析论述性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并强化分析议论的内容,用严密的思辨性提炼和提升形象性的画面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理性分析,使《焦点访谈》成为真正在画面上吸引人、在情感上打动人、在道理上说服人的权威论述。因此《焦点访谈》的画面、音响、解说之间常常闪烁出令人折服的思辨光辉。尤其是主持人节目结束之前一番简短有力的点评,更是颇富哲理的分析论述,使《焦点访谈》舆论监督述评结合的价值再次凸现。

其中一期播出的《还衡山的秀美》中许多场面表现细腻、寓意深刻。片中一次次成片的山坡绿树从因被某些单位、某些领导纷纷“借”得一块建造楼堂馆所而成为满目红墙翠瓦,俨然现代化建筑的群集之地的不和谐景象,还配合节奏快而有点沉闷的音乐,似乎在给人们敲响着大自然的警钟。还有山地附近的居民们和游客们讨厌、不情愿、不满的面部特写,居民游客的愤愤的指责让观众们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乱“借”青山绿水为一己的行为的愤怒。这种复杂的感情通过镜头的得当运用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是电视声画语言形象化的表现。另外,在此片中一边是漫山遍野的施工车在毫不留情地轰轰工作,节目的中间还经常插入已经不是树林的沙堆上树立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山地绿化示范区”的石碑。将这些具有强烈反差的事物鲜明地展现在镜头前,观众对这些具有思辨意义的镜头的涵义不言自明。

这一特色对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操作化的启发就在于:“用事实说话”的运用,“用客观事实的内在逻辑力量展示事物现象揭露事实本质。”并将多个视角的议论融入对实践原汁原味的展现中。以“评”为主体,“述”是为“评”提供依据的。事实过程的展开,给观众感性认识的论据,增强了评论的可信性和可视性,从而增加了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观众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评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调查细致入微,阐述事实不带偏见,全面准确地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受众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

二、舆论导向与新闻接近性并重

《焦点访谈》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节目的选材和报道角度上,都注重导向性与接近性的良好结合。

节目自身的选材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就是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抓党和政府正着手解决的以及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每期节目都抓住时下群众最为关注的事件进行述评。同时,这些全都是党和政府目前尤其重视的问题。如《“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对当时紧张的台海局势进行剖析;《集结号》在《集结号》贺岁电影上映不久之际反映国产影片新探索问题。这些都是节目在选材上导向性与接近性并重的例子。

另外,在选取了适当的题材后,节目在报道的角度上也同样注重导向性与接近性的结合。即在报道“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时,一方面,强调“从小处着眼,大处见意义”,注重从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或其产生的态度拓展开去。另一方面,报道时要具备全局意识,从积极引导舆论、稳定大局出发展开论证、评述。不能因为对某些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报道时,忽略了大局意识。如在对某次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报道时,媒体应同时注意加强对公众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解析韩国电视节目的性质和特点

写在之前:小纪我虽然年龄不大,但凭借多年看韩剧和韩国综艺的经验,对韩流不说是骨灰级也该是专家级人物。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曾写过很多评论韩流的文章。也因为这些文章成了空间搜索词获得了很多的访问量。甚至我曾经发现一篇抄袭我的文章登在新浪上,不知该高兴还是该生气。写这些文章并不是为了上榜访问量之类,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感兴趣,想和别人交流一下。这个暑假就要结束了,我人生中的高三来了。所以,我对这篇文章准备了很久,就当做是断网离开前最后的留念吧。这将会是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有兴趣的一定要看完啊!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韩国的电视收视率这么高?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第一,韩国地方小人也少,收视比较集中。第二,韩国只有三家大电视台KBS\MBC\SBS,地方台或有线电视台没有竞争力。第三,韩国的电视产业较之中国内地确实比较发达,一部韩剧只能在一家电视台放送,不会出现重播很多次的现象。这点是针对电视剧。第四,韩国的综艺节目企划能力强,“笑果”好。这点有些主观性判断了,至少我认为内地综艺节目比韩国差远了。

一、韩国电视剧的基本知识

1、韩国称每周一至周五分别为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传统习惯。所以,周一周二晚上播放的的电视剧称为月火剧,周三周四晚上播放的电视剧称为水木剧。周五晚上的电视剧叫金曜剧,周六周日的电视剧就叫周末剧。另外,每天播放的剧叫日日剧,早上播放的剧叫早间剧。

2、月火剧和水木剧每个星期播放两集,每晚一集。金曜剧是每周五晚上连播两集。(金曜剧不常见,没有看过所以不熟悉,貌似只知道原来SBS有金曜剧,但现在也已经取消了。如果写错了见谅。)播放时间为北京时间20:50左右(韩国时间9:50),时长60至70分钟。日日剧是每周一至周五北京时间19:15左右(韩国时间18:15),时长30至45分钟。另外,韩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各家电视台播放的时间都是相对统一的,所以竞争激烈。

3、韩国电视剧有很明确的分类标准。16集至24集(大都是16集)的是迷你剧,这类剧的内容大都是关于爱情的偶像剧,吸引年轻观众。迷你剧一般安排在月火和水木档。长篇家庭剧一般安排在周末档,吸引年长观众。集数不等,少的几十集,多的几百集,甚至会有几部。周末剧因为集数多,比较能出收视,但因为天气等原因波动很大。一般周日的收视会比周六好,因为周六韩国人喜欢出去玩,周日第二天

还得上班。韩国的历史剧也叫作大河剧,(日剧中也有)。历史剧的集数也比较长,而且韩国历史剧很讲究语音语调,演技气场,并不谁都能将历史剧拿捏准确的。还有特别企划剧,我一直对这类剧了解不清,不知道该怎么下定义。特别企划剧可以在月火、水木,也可以在周末档,集数和内容都不是特定的。可能特别企划剧只是一种另加的称谓,实质上仍是迷你剧、周末剧。(只是自己的猜测见解)

4、韩国电视剧是边拍边放的,台湾偶像剧也是这样的。这样做有长处也有短处。韩国电视剧是很看重收视率的,收视率高了电视剧的广告商就多,(韩剧中间是不插播广告的,比中国好。这里的广告指播放前和播放后临近时间段的广告。)电视剧中的赞助商也多。(比如演员的服饰,拍摄的场景等,所以韩剧隐性广告很严重。)收视率高还能追加集数。相反,收视率太低了,可能会遭到“腰斩”,删减集数。另外,如果拍摄途中有演员受伤或者辞演会造成拍摄日程中断,甚至无法播放的严重后果。编剧会临时改剧本,而让一个角色从剧中消失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留学。

5、韩国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都会有年龄限制。韩剧中右上方会出现一个黄色圆形标志,上面写着的数字就是可以观看的年龄。最多的就是15,也有12和19的级别。我认为韩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6、韩国电视剧的OST(电视原声带)会公开发行。一部好的韩剧除了有精彩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更要有配合的OST。一部剧会有很多首OST,比起中国电视剧更饱耳福。

7、韩国电视剧中是不可以直接出现商品名字的,貌似是违法。如果有必要近景,会用东西贴起来,或者直接打上马赛克。

二、韩国综艺节目的性质

看了很多韩国综艺,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认为韩国综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聊天访谈类

代表节目《夜心万万》《来玩吧》《香槟酒》《金正恩的巧克力》《黄金渔场》《现在是花美男时代》《花美男的布帐马车》等

这类节目是以聊天访谈为主,偶尔会穿插些小游戏。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韩星的知识,就可以多看下这类节目。通常是在电视剧之后的晚间时段播放,还有凌晨的。

2、游戏竞技类

代表节目《StarKing》《情书》《X-man》《无限挑战》《无限Girls》《介绍明星的朋友》《万元的幸福》《偶像军团红了她》等

这类节目很搞笑,富有趣味性,娱乐大众。我常常看,笑得肚子疼。如果是想要找乐子就多看点。通常是在下午四五点播放,下班时间段回家做饭吃饭,看搞笑节目会很放松。

3、真人纪实类

代表节目《我们结婚了》《家族诞生》《至亲笔记》《Oppa Band》《我有叔叔了》SJ的《人体探险队》《Full House》SS501的《谢谢你叫我起床》少女时代的《Hello Baby》2PM的《Wild Bunny》《热血男儿》等

这类节目大都是明星的真人秀,不乏娱乐性。很多偶像组合都会有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上面也提到很多。但看的时候不要太认真,因为会有剧本安排的成分。

4、歌谣类

代表节目KBS《Music Bank音乐银行》MBC《音乐中心》SBS《人气歌谣》《挑战千曲》《歌谣对决》等

韩国歌手的活动是周期性的,每当宣传期的时候就会去各家电视台的歌谣节目打榜。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以唱歌为主的节目,就像中国的《我爱记歌词》。

5、综合类

代表节目《Star Golden Bell明星金钟》《今晚让我借宿吧》等

这类节目不太好划分种类,因为涵盖的内容很多。明星金钟是最典型的,前半部分聊天,后半部分做游戏,中间还会穿插表演。

三、韩国综艺节目的特点

1、表演

韩国有专门的歌谣类节目,所以在别的综艺节目中歌手一般是不会现场表演的,(当然也有小秀一段的,但不会完整)。这点和中国综艺节目相差很大。

2、剧本

韩国真人秀节目很多,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剧本操纵。作家们指示明星们按提供的剧本发展,所以刚才写分类的时候也说过,看真人秀节目别太认真哦。

3、MC

MC就是主持人的意思。韩国综艺的MC都不是固定的,更换地比较频繁。而且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当MC,偶像组合、演员都可以

尝试。貌似韩星们都对主持业情有独钟。

4、固定嘉宾

有的综艺节目会有自己的固定嘉宾。如果是偶像明星出演固定嘉宾,就可以保证节目的收视率了。

5、Gag明星

意思为笑星。不要瞧不起这类明星,他们也都是经过专门训练出道的。偶像明星拥有魅力歌声和舞蹈,那笑星就拥有让人捧腹的搞笑才能。因为有他们,韩国的综艺节目“笑果”不断。他们是综艺节目固定嘉宾的常客,也有当MC的。

6、个人技

个人技指的就是自己特有的小技能,一般以身带模仿为主。MC经常会让出演节目的明显们展示个人技,以博笑声。所以在韩国,明星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技就能拥有更多的镜头哦。

7、低质舞蹈

所谓低质舞蹈,可以理解为在Club里随便跳的大众舞,和偶像们经过专门训练的舞蹈有天壤之别。在节目中跳低质舞蹈时要抛弃自我形象来搞笑。

8、模仿舞蹈

有低质舞蹈也有模仿舞蹈。如果一首歌曲火到一定境界了,你就可以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许多人争相模仿。有的人是为了表现才艺,有的人是纯粹为了搞笑。

9、情侣配对

韩国人好像特别喜欢这一类的节目。《情书》《偶像军团》《介绍明星的朋友》都是一样性质的。男女明星出演,选择异性作为搭档游戏。(当然不是真的,只是节目效果)

10、情景再现

聊天的过程中如果讲到爆料以前好玩的事情,MC会让明星情景再现,让人觉得有真实感,增加效果。

11、宵夜有时录制节目到很晚,节目组会准备宵夜,访谈节目比较多。明星们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赢得宵夜,在录制节目时也能享受美食。历年试题妙用助你快速通关

编导高考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的东西也比较多,包括文艺常识、文化热点论述、广告创意策划、编写故事、影评写作。面试包括自我介绍、艺术特长展示、现场讲故事等。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很困惑,考前就更不不知道如何复习了,但其实仔细想想,你需要的只有艺术成绩合格过线,而不是100分,所以有一些内容你不会是很正常的,更其次,书上的内容这么繁复,是不可能都考到的,你复习只需要抓重点就可以了。但到底什么是重点,如何抓住重点那?其实方法也并不难,只要依靠几张历年试卷就可以做到。

其实很多同学在区分资料的重要性上有些误区,试卷,教材,大纲,辅导书,到底哪个更重要那?其实历年真题就是我们手里宝贵的资源。参加过编导高考的同学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有些章节特别爱出大题,所以着重复习这些章节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这么重点的必考内容都不好好掌握,你的艺术成绩合格证找谁要呢?

既然大家明确了历年试题的重要性了,我们就要开始搜集试题了。很多考生在搜集试题上有很多困惑,怎么知道这是不是历年的真题呢?这些试题有没有答案呢?答案又是不是正确呢?如果不能明白知识点,把原理搞通、理顺,那知道了答案又有什么用呢?全靠自己做题,又没有老师辅导,缺乏和同路人的交流,闭门造车只能事倍功半!!很大一部分考生由于地域性原因,很难买到真题集!我中国编导网老师就曾接到许多同学来电,诉说自己这方面的苦恼。编导高考真题方面的书有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影视高考真题解析》。编导网发行的培训资料《编导高考培训手册》的考题也比较全面,每年都有更新。最近一次的试题是最宝贵的资源,你可以用,然后按照规定时间,自己做一次模拟考试。可能很多同学会问,我都没复习好,这么做有意义吗?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你到底欠缺在那里,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而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是为了模拟考试时的压力,以求客观的反映自己的水平。做完试题后,按照正确答案给自己判一下分儿,没有答案可以翻书自己找一下。如果在你从没有做过这份卷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测试,说明你的水平已经到达了考核标准,这应该是对你极大的鼓舞。当然我知道,更多的同学是不能通过考试的,但不论分数有多低,也能反映出你的客观情况,记得有个同学向我咨询编导笔试考试的方法,他基础不好,对这门课程很苦恼,我就问他如果他做历年试题能得几分,他告诉我,他最多只能有20多分,后面的主观部分基本不拿分,前面的填空题可以蒙上一些。我告诉他的方法只有三个字:“背课本”,我让他从高中最基本的文艺常识开始背,但没有想到是,他非常用功,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月把从高中文学、艺术知识都背下来了,还背诵了张福起老师的《文艺常识》整本书。辅以其他的一些方法,竟然通过了考试。所以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就能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选择题做的不好,就要注意掌握知识点,名词解释不好就要注意多看概念内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昨天河南商丘电视台的一个编导高考培训老师跟我说,他押中2010河南省统考题型,学生考得好;又押中湖南师范大学考题。河南第三

场影片《天山恩情》,三句话编写故事;湖南俄罗斯《爱》,故事,窗口病友想象三词组编故事,全中,一点没错。我问,怎么押的这么准。他说分析每年的考题惯例。三年来凡是考的次数较多的作为重点。历年试卷的主要用途在于,可以帮你分析出试卷结构,都有何种题型,每种题型所占的分数,把它写在一张纸上备用。不过最重要的还在于找出考试的重点,大家要把所以考过的题目都标注在书上,这时候没有答案的试题,你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寻找答案,找到书上对应的章节后,就在旁边写上考期、题型、题号,然后再整理一分历年考题分析表,按照章节把所有考过的题目一一列出,你会发现你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有些章节天生就不适合出大题,只能用选择题考考,有些章节则是出题人特别重视的,每次都有大题出在这个章节。通过分析出题规律,虽然不能完全推测出这次考试的题目,但有经验的同学还是可以把很多题目剔出重点的范围,就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做完上面的步骤,你应该得到了几套带有正确答案的历年试题、试题结构表、历年考核重点分布表、模拟考试得分分析表,还有一本已经标好考点的教材,说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应该知道应该怎么做了,那还等什么,让我们继续一下步的复习吧!

浅析《新闻调查之留守儿童》的栏目结构

在这个经济逐渐走向发达的社会,往往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被我们遗忘在了角落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他们是一群可以用“等待”这个词来概括童年的孩子。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没有了别的孩子习以为常的玩具,甚至他们从未在生日时听过那一句“祝你生日快乐······”他们只有一个名字——留守儿童。本期《新闻调查》就是把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通过对他们贫寒艰辛生活的朴实记录,来唤醒观众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同情,让观众知道在社会的角落,依旧有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关心,需要爱的滋养。本期《新闻调查》感染力强,其中电视栏目结构的巧妙设置对本片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本片通过个人经历的带入,来消除沉重主题所带给观众的压抑感。一提到留守儿童,观众心里肯定会多一份沉重,但这份沉重是模糊的,也许观众也只是知道这个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的非常的不好,却没能真正体会与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所以,本片选取了一对姐弟、杨雪莉、罗德明等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与记录,将他们的生活很生动的展现给了观众。本片从小的切入点出发,将庞大主题缩小化、形象化,复杂问题具体化、生动化,更容易让观众体会到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那一把辛酸泪。在对留守儿童的采访中,观众不难发现,这些儿童往往有些自闭。在对罗德明的一连串提问的时候,听到的回答也只有那一句干巴巴的“不想。”但这句“不想”却让观众感觉非常的心酸。这时镜头由中景推到特写,将罗德明的表情展现给了观众。那表情是这样的麻木,也许罗德明就是一个缺爱少年的悲剧角色。在这里,节目编导没有简单的将孩子的生活机械化的拍摄下来,而是通过采访的形式,将孩子的性格进行剖析,通过罗德明这个孩子的个人经历,向观众展现出来留守儿童性格缺失的悲剧画卷。这样带有故事性的栏目结构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本片从各个角度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朴实的记录,表达出了他们的遭遇给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孤独”也许成了留守儿童的代名词,因为在他们是世界中,是那么的缺少理应当享受的爱,这份爱的缺失,必然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本片首先选取了一对姐弟的生活进行记录,这对姐弟可以说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由于父母都不在家,14岁的姐姐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弟弟,导演特意选取了这样一个场景,弟弟在低矮的桌子上吃饭,姐姐却站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紧接着,镜头特写拍摄姐弟家墙角的蜘蛛网以及房顶上的漏洞,这一连串的意向就是在向观众展示留守儿童生活的辛苦。然后记者进行了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说明了留守儿童问题在这个村里十分普遍,还有很多孩子在过着姐弟俩一样贫苦的胜过。见微知著,视角由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能起到很好的打动观众的作用。然后记者采访了老师、家长以及照顾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等,从各个角度表现出了留守儿童因为孤独而带给他们内心的创伤。

“我们遇到一个,我们要帮助一个”这是节目的最后记者采访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时,书记说的话,虽然这句话朴实无华,但让观众感觉到,

帮助这些孩子一定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不想要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们不希望看到那一个个期盼的背影,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编织多姿多彩的童年,书写绚丽精彩的人生!

浅析《新闻调查之留守儿童》的栏目结构

在这个经济逐渐走向发达的社会,往往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被我们遗忘在了角落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他们是一群可以用“等待”这个词来概括童年的孩子。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没有了别的孩子习以为常的玩具,甚至他们从未在生日时听过那一句“祝你生日快乐······”他们只有一个名字——留守儿童。本期《新闻调查》就是把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通过对他们贫寒艰辛生活的朴实记录,来唤醒观众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同情,让观众知道在社会的角落,依旧有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关心,需要爱的滋养。本期《新闻调查》感染力强,其中电视栏目结构的巧妙设置对本片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本片通过个人经历的带入,来消除沉重主题所带给观众的压抑感。一提到留守儿童,观众心里肯定会多一份沉重,但这份沉重是模糊的,也许观众也只是知道这个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的非常的不好,却没能真正体会与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所以,本片选取了一对姐弟、杨雪莉、罗德明等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与记录,将他们的生活很生动的展现给了观众。本片从小的切入点出发,将庞大主题缩小化、形象化,复杂问题具体化、生动化,更容易让观众体会到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那一把辛酸泪。在对留守儿童的采访中,观众不难发现,这些儿童往往有些自闭。在对罗德明的一连串提问的时候,听到的回答也只有那一句干巴巴的“不想。”但这句“不想”却让观众感觉非常的心酸。这时镜头由中景推到特写,将罗德明的表情展现给了观众。那表情是这样的麻木,也许罗德明就是一个缺爱少年的悲剧角色。在这里,节目编导没有简单的将孩子的生活机械化的拍摄下来,而是通过采访的形式,将孩子的性格进行剖析,通过罗德明这个孩子的个人经历,向观众展现出来留守儿童性格缺失的悲剧画卷。这样带有故事性的栏目结构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本片从各个角度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朴实的记录,表达出了他们的遭遇给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孤独”也许成了留守儿童的代名词,因为在他们是世界中,是那么的缺少理应当享受的爱,这份爱的缺失,必然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本片首先选取了一对姐弟的生活进行记录,这对姐弟可以说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由于父母都不在家,14岁的姐姐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弟弟,导演特意选取了这样一个场景,弟弟在低矮的桌子上吃饭,姐姐却站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紧接着,镜头特写拍摄姐弟家墙角的蜘蛛网以及房顶上的漏洞,这一连串的意向就是在向观众展示留守儿童生活的辛苦。然后记者进行了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说明了留守儿童问题在这个村里十分普遍,还有很多孩子在过着姐弟俩一样贫苦的胜过。见微知著,视角由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能起到很好的打动观众的作用。然后记者采访了老师、家长以及照顾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等,从各个角度表现出了留守儿童因为孤独而带给他们内心的创伤。

“我们遇到一个,我们要帮助一个”这是节目的最后记者采访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时,书记说的话,虽然这句话朴实无华,但让观众感觉到,帮助这些孩子一定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不想要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们不希望看到那一个个期盼的背影,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编织多姿多彩的童年,书写绚丽精彩的人生!

上海戏剧学院文史常识考试要点

1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创作于西周初至春秋中期;有风、雅、颂三部分

2 白话文运动在1916年至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出现。

3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

4 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7月。

5 四书和五经是《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

6 《地球,我的母亲》的作者是郭沫若。

7 中国第一本关于舞蹈理论的专目是《新舞蹈艺术概论》。

8 裕荣龄是最早学习和引入欧美舞蹈的中国宫庭舞蹈家。

9 海豹突击队、阿尔法别动队、国家宪兵突击队、第九边境防卫队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的部队。

10 《逍遥游》、《齐物论》出自《庄子》。

11 闻一多提出的现代诗歌创作要做到“三美”,指的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12 中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的头像设立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

13 屈灵均是屈原,生于战国,代表作是《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14 《皇后喜剧芭蕾》是被欧洲公认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的作品。

15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16 《呐喊》和《彷惶》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

17 芭蕾舞剧《仙女》第一次使女演员立起足尖。

18 《上林赋》、《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与其同属一个朝代的同一体裁的文学家都有扬雄、班固、张衡。

19 茅盾写养蚕丰收成灾的短篇小说是《春蚕》。

20 在芭蕾舞史上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转折的芭蕾舞作品是《吉塞尔》。

21 “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出自汉代组诗《古诗十九首》,其中一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前岁忧“的后两句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2 觉慧是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主人公。

23 著名的《四小天鹅舞》出现在《天鹅湖》的第二幕中。

24 在历史上最初都有一些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帝王,如所罗门——犹太王国,居鲁士大帝——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

25 建安七子是王粲刘桢徐干陈琳孔融阮瑀应玚。

26 诗歌《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

27 舞剧《罗蜜欧与朱丽叶》是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的最早的舞剧作品。

28 竹林七贤是阮籍稽康刘伶向秀山涛向秀王戎。

29 三大秧歌通常是指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

30 奥运会会旗的标志是5个相套的、不同颜色的圆环,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友好的比赛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31 除了朱自清写了《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还有俞平伯写了同样题目的散文。

32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郁达夫。

33 马头琴是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伴奏乐器。

34 世界上许多城市因其自身的特性而另具别称,如雾城——英国伦敦、水城——意大利威尼斯、冰城——俄罗斯雅库茨克、雪城——美国华盛顿、雨城——印度乞拉朋齐、风城——新西兰惠灵顿、圣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浴城——芬兰赫尔辛基、酒城——德国慕尼黑、钟表城——瑞士伯尔尼、壁画城——墨西哥墨西哥城、音乐城——奥地利维也纳、电影城——法国戛纳。

35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6 左联五烈士中写过《为奴隶的母亲》的是柔石。

37 “赛乃姆”、“多郎舞”、“萨玛”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38 我国的国歌词作者是田汉。

39 安徽花鼓灯流行于淮河两岸,它是从明朝开始形成的。

40 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彼得夏宫、桂离宫分别坐落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日本京都。

41 被称为“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的是玛丽?魏格曼。

42 世界文明四大摇篮所在地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和长江之滨的中国。

43 在我国现代文学中以写湘西题材著名的作家是沈从文。

44 被人们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早期现代舞奠基人是鲁道夫?拉班。

45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

46 被称为20世纪三大艺术巨匠之一的是玛莎?格莱姆。

47 图腾”是印第安语系TOTEM的音译。

48 对堪宁汉及其“机遇编舞法”有着重要启发的中国哲学经典著作是《易经》。

49 鲁迅的二弟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名字是周作人。

50 舞蹈是一种“虚幻的力”这一说法是由苏姗?朗格提出的。

51 我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应天书院)。

52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53 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的是白淑湘。

54 芭蕾舞中的术语主要为法文。

55《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是曹七巧或七巧。

56 长篇小说《金粉世家》的作者是张恨水。

57 被孔子评价为观后“三月不知肉味”的乐舞是大韶。

58 周朝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59 法国近代史上曾先后产生两个巴黎公社,前一个巴黎公社产生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后一个产生于19世纪,其性质是无产阶级的。

60 晚明性灵小品主要是指张岱、袁宏道、袁中道、王思任、刘侗等人的创作。

61“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铤右铤生旋风”描写的是胡腾舞。

62 新时期朦胧诗的三位代表诗人是北岛、顾城、舒婷。

63 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W?钱伯斯。

64 在草原、森林、湿地、海洋和沙漠中,其中被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环境的是森林、海洋、湿地。

65 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

66 全面保护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67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棋王》的作者是阿城,小说《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68《说园》的作者是陈从周,他还设计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明轩。

69 老作家巴金在80年代写的散文集的名字是《随想录》。

70 戏曲中扮演士兵、衙役等随从人员的被称为龙套。

71 西方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72 电影《长恨歌》是香港导演关锦鹏最近拍摄的电影,电影是根据王安忆作品改编的,郑秀文扮演的女主人公的名字叫王琦瑶。

73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设计教堂的理想空间是中心化。

74 人体中共有23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内有1个DNA。

75 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作品改编的。

76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小说改编的。

77 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内陆湖的名字是贝加尔湖,它在俄罗斯。

78 袁雪芬是越剧的著名演员。

79 最先提出“地球”概念的是柏拉图。

80 中国画简称”国画”,强调用线来描绘对象。

81 世界七大奇迹是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小亚细亚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爱琴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城法罗斯岛上的灯塔。

82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小说改编的。

83 扬州八怪指的是扬州画派,有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鱼单、郑板桥、李方膺、罗聘等人。

84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作家苏童的《妻妾成群》改编的。

85 中国的山水画主要有青绿、金碧、水墨、浅绛、设骨等技法形式。

86 京剧还有其他一些称谓是平剧或皮黄剧。

87 书法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88《榕树下》是网站。

89 戏曲中的“老旦”通常扮演老年妇女。

90 戏曲表演的四种技术手段是唱、念、做、打。

91 唐代楷书代表书法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刘公权。

92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场戏。

93 小说《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

94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兰芳的代表作。

95 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剧目是《十五贯》。

96 Q系列有一系列商数,如AQ、EQ、IQ、MQ,它们的相应表示是AQ——逆境商数;EQ——情绪商数;IQ——智力商数;MQ——道德商数。

97 三星堆被发现于四川省,主要出土是青铜器。

98 全球著名的迪斯尼乐园其名称的由来是其创始人、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及动画片导演迪斯尼的名字;目前在亚洲有3座,其中东京2座,香港1座。

99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品特。

100 小说《锡鼓》的作者是德国作家格拉斯。

时事开讲》邱震海:中国国民精神世界有难以自持特征

核心提示:本期《时事开讲》,邱震海从民工荒问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重视集体精神世界成熟的话题。邱震海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崛起期,国人心态比较复杂,难免有难以自持的特征表现。凤凰卫视2月21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震海:民工荒意味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姜声扬:欢迎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今年的春节过后民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又再次出现,很多民工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变成了今天的买方。民工的收入水平会大幅提高,而且他们的地位和处境也有望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过这对向来被认为拥有无限供给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形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究竟中国应该如何展现自己对外对国际之间的形象呢。我们请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先生为我们进行分析。邱先生,这个民工化的问题在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就每一年的春节,就变成春节前后的常规性话题。但这和今天你谈的这个话题“崛起中国应重视集体的精神世界成熟”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邱震海:没有关系,好无关系。但是我只是想拿这个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已经不同了,中国现在发展已经到了不同的阶段。以民工荒的情况来看,过去是民工找工作,民工找不到工作,民工宁可降低自己的工资来寻找工作。现在是每年春节过后民工不愿意回来了,然后这个老板雇主要千方百计的增加民工的工资来吸引民工回来。这说明中国这个产业结构,中国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国的工业化乃至中国的城市化在我们悄悄的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当然这个经济学这个社会学,这个历史发展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我只是想指出一点,同样一个民工问题,从过去的民工去找工作到现在的民工荒,其实意味着中国发展阶段不同。既然发展阶段不同,意味着我们在经济发展,在城市化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也要有一种全新的

思路来应对这个问题。同样今天是2月21日,前天2月19日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去世14周年的日子,我觉得这个日子应该要隆重的予以纪念。有人说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可以说一切都无从想像,今天的中国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难以想像,所以既然这样,我在其他节目当中也说过,邓小平有一些话其实现在我们感觉到已经是过时了,比如说他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说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就让全民富起来,我们现在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要知道中国改革的彼岸到底是什么。

但是邓小平开创的这种改革开放的思维一定要牢牢为我们所记住。他的改革开放的思维,他有一个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现在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级阶段,同时也是问题不断出现给我们挑战不断出现的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无论是民工荒还是纪念邓小平去世14周年,还是等一下我们要谈的中国国民的集体的精神世界成熟,我觉得都是在中国进入了,无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观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邱震海:中国宣传国家形象需先认清自身

姜声扬: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形象,世界的形象有所改变。现在中国也懂得,也了解到说应该要向国际推广自己的国际形象。其实很有意思,在春节期间我在美国纽约这个时报广场在游历的时候突然看到这个大电视银幕前就看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拍摄的手法很现代非常吸引人。但是您认为对于这样的一种宣传方式,您怎么样的解读?

邱震海:首先我觉得从形式到方式我觉得这个是高度的肯定,因为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不同。你看看在30年前我们不要说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包装自己的形象。当时西方对中国也没有那么多的抱怨,因为当时中国完全是处于学习追赶它们的这个阶段,中国完全不构成对西方的威胁。今天的中国已经完全不同了,今天的GDP今天的外汇储备今天的国际整个生产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世界离不开中国,但同时中国意识形态、中国的发展又令他们感到很困惑,于是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就出现了,于是中国就要开始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的国际形象。

所以我觉得从原来不知道没有必要宣传自己的国际形象,到现在要包装要宣传自己的国际形象。这像刚才的民工荒一样的,它已经是一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了,新的形式不同的阶段意味着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意味着我们要有全新的思路来予以应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中国国家宣传片这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手段我予以高度的评价。

但是与此同时我还是要提出,这个正像一个上市公司一样,因为我以前在上市公司做过上市包装,我知道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你要到纳斯达克去上市,你要到创业板在主板上评价包装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做一大堆的路演,你要很国际化很规范,但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是唯一的前提条件。

从对一个上市公司哪怕你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由于你的宣传包装成功上市了,但你能不能长期的在纳斯达克保持个股票的高涨,取决于你的实实在在的业绩,你的业绩好不好,业绩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取决于我们努力不努力,你的市场开拓。努力不努力、市场开拓还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成功的根本,上市公司成功的根本是你商业模式,你的整个的商业的模式,你面临这么一个市场,你的营销的模式,你的利润来源的模式,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具有长期的支持力。所以我们要你必须有一个非常健康的稳固的商业模式,然后再加上你的营销,加上你的努力,加上你一系列的市场,然后其次再是你非常国际化专业化规范的包装。

姜声扬:中国的商业模式您认为最根本的是什么?

邱震海:所以现在很多朋友们都在谈这个国家形象宣传片,我们知道两会马上要开了,两会期间的公共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怎么向世界宣传自己,当世界误读我们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比喻成是上市公司进行对外包装话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它不是一个根本手段,中国如何向世界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当世界误读我们的时候怎么办,是很重

要,我们要想出一整套的办法。

但最主要的后面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说是我们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像世界展示自己,这背后一个更加深层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解读自己。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当你能够克服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够征服全世界。当你如何定位好自己了,我的定位是什么,我如何定位我自己所有的东西,然后你就能够非常坦然非常从容。而且非常能够掌控的向世界来解释来展示你自己。

所以这个听上去似乎很抽象,我觉得上面有两个子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国文化到底会发挥什么作用,还是比较抽象。第二个就是非常具体了,20、30、50年以后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能不能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在我们目前的发展过程当中,哪些元素是着眼于我们未来一个长久的一个健康的模式我们应该予以保护予以呵护,予以茁壮去成长去培养它的。也有哪些盲点,目前的盲点是我们要警惕,注意,长期来说需要克服的,我认为这就是我说的我们如何解读自己。只有好了自己我们才能最后解决一个技术性问题,我们怎么去展示自己,要不然我们向外展示只是一个空中楼阁,或者是一个基础不是很牢固的一个纯粹技术性的一个问题。

姜声扬:我们中国如何看待自己,有哪些特征,我们如何表现,我们稍候再请丘先生为我们做分析。各位观众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谈《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主持风格的异同点

以“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为节目宗旨的《艺术人生》不知感动了多少无论坚强还是脆弱的灵魂。以“说出你的故事”为口号的《鲁豫有约》不知挖掘了多少名人背后的成长经历与酸甜苦辣。《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朱军,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经过在中央电视台多年的摔打日渐成熟的朱军成为了春晚的著名主持人,朱军这个名字便家喻户晓,由他策划并主持的访谈栏目《艺术人生》又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艺术人生》是央视的名牌栏目。这个栏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出场的嘉宾多是腕级明星,著名的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人气本来就旺,公众的关注度本来就高。公众对明星的幕后生活从来有强烈的好奇,让他们走下舞台,作为普通人谈一谈自己的人生,公众自然不肯错过。嘉宾在《艺术人生》中所谈内容是大众关注的话题,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普通人需要什么,普通人不会对一个演员如何提高台词感兴趣,不会对一个画家如何运用色彩感兴趣,但是,渺小的个人在这个大时代中的起伏跌宕,在个人所不能了解的“命运”中的沉浮感悟,却可以让普通人感同身受。因此,个人独一无二的故事,大众所能共鸣的感情和思想,就是《艺术人生》的立足之点。在《艺术人生》中没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没有虚情假意,个人、伴侣、儿女成为最主要的话题,友情、爱情、亲情成为倾诉的重点,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气、乐观、豁达成为栏目的主旋律。《艺术人生》的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以及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正因为《艺术人生》的主题赋予了朱军煽情的主持风格,又因为朱军的煽情使艺术人生节目充满了更多的感动。能在一个50分钟浓缩人生精华的访谈节目中,与个个艺术界顶级高手过招,在主持人的位置上,没有积酿深厚的人生艺术和静水深流的底气,仅凭主持技巧,显然是坐不住的。不知是因为朱军的感染,所以艺术家们纷纷敞开心扉,每每动容情不自禁,还是因为朱军与艺术家至诚而从容的对话,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主持人之外的朱军。某种意义上,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深度决定了节目的深度。朱军这种主持风格赋予了节目的价值。

《鲁豫有约》节目的嘉宾定位于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物,也就是俗称“有故事的人”,把更多的尘封的历史故事再现给观众。《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自2002年创办以来,始终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鲁豫有约》是一档由鲁豫名字命名的深度人物访谈节目,其节目本身就带有很深的鲁豫个人印迹和特质的节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乃至一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2.电视节目策划实用性原则: ① 创新性原则② 效益性原则③ 可操作性原则④ 权变性原则 3.xx 灵感论方法: 借助某种分散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细微的思想火花、思维灵感,并由此而滚动发展,最终生成完整的策划方案的思维方法。 4.灵感组合的思路: ① 类比组合式② 矛盾组合式③ 因果组合式④ 嫁接组合式⑤ 形意组合式 ⑥ 多元组合式 5.激发创意的能力: ① 相似类推法② 颠倒法③ 改变观点法④ 组合法⑤ 新用途法⑥ 变更法⑦ 触类旁通法⑧ 多想思考法⑨ 焦点法⑩ 迂回法 6.电视节目策划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如正确的政治观念、先进的电视意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基本的电视技能。 还有,一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导向性,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明确的政治思想。三电视新闻节目的性,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意识。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性,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先进的电视观念。五电视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充分的技能储备。 7.连续报道是在一个阶段内随着某一新闻事件持续发展的进程而连续发出的新闻报道。 8.连续报道的特性: 及时性连续性递进性完整性密集性显著性 9.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所进行的多次的、成规模的电视新闻报道。 10.专题报道类新闻节目是指运用电视作为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对社会上具有代

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行业、地区的发展、变化、经验、体会,或某一新近或从前发生但至今仍具有影响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全面调查、详细报道和理性评析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总称。 11.专题新闻通常是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重大事件进行的完整而充分的报道,报道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它不仅要就新闻的诸要素如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进行详细的报道,而且还要回答怎么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等问题。 12.新闻专题是对新闻事实和新闻对象进行的集中深入的报道,具有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思辨性强和选题难、新、热的特征。 13.新闻性人物专访式电视新闻节目属于新闻专题节目,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它是记者或新闻节目主持人对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的人物进行的专题访问的报道。 14.调查评论式电视新闻节目是一个统称,属深度报道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范畴,其中包括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述和电视新闻调查等几种当前运用较多、较纯熟的电视新闻节目形式。 15.电视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 是解放”与不满足”的产物。解放”指①社会舆论环境的解放②作为社会 成员——电视人与观众思想的解放“不满足”: ① 电视人当中的策划与编导者的“不满足”②电视人当中的节目主持人的“不满足”③节目传播对象的“不满足”。 16.谈话式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点: 一要想接受并圆满地完成策划任务,就要做到“知己知彼”。二接下来,策划工作的重心,便要转到话题选择上来。三邀请谁来当嘉宾,谁来做观众,这是策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四选得一个主持人,就等于谈话节目成功了一半。 17.现象直播式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点:一,要看新闻事件是否具有典型性。二,要看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具有“可播性”。三,要看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具有悬念性。四,要看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具有切近性。五,要看直播的时机、条件和直播者本身能力如

电视节目导播 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导播》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电视节目导播》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的理论和技术,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课程,且重点是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及对电视传媒的深层次理解。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课程,且重点是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及对电视传媒的深层次理解。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拟从相关的影视理论讲起,在对学生已掌握的理论进行深化后,讲授几方面新的理论,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待理论课完成后,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创作。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及对电视传媒的深层次理解。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4.案例设计 该课程主要采用现场演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课程讲授过程中的理论部分均采用现场操作和实践演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演播室在电视节目创作中的重要性。 案例设计的原则,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操作,系统了解和掌握导播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电视节目创作的目标、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该实验课程基本上覆盖到了本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创作的作品质量。 5.作业设计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在作业题型的设计方面采用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例、案例演练与实际操作的方式。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系统展开:熟练操作设备、演播室实际操作、导播实训、团队协作。此外,课程后半程设计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作业,制作一部采访类节目短片,考查学生知识集成度和综合能力运用情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的构成如下表: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参考题目

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 毕业论参考文题目 1译制片中的语言艺术 2走向宽容和谐与共存——女性电影形象之我见 3姜文和他导演的电影 4互动电视——新时代的信息媒体 5试论中国当代战争片的现状和出路 6电视观众消费心理与节目品牌策划 7从《我的野蛮女友》中解构韩国偶像电影的魅力所在 8中国武侠片“热”及未来走向 9电影《英雄》营销个案分析 10试论电视节目的品牌理念 11数字电视代的交互的电视节目 12论体育专题报道兴奋点的寻找与表现 13解析中国新电影中的画面风格趋势 14少儿广播节目之我见 15电影言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16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17暴力让你愉悦——昆汀和他的影片《低俗小说》 18纪录三步曲——电视纪录片的生活、创作和接受关系浅析19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0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我见

21影视魅力的载体——论画面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运用 22电视纪录片的表达艺术与审美创造——电视纪录片若干问题浅探 23浅述中国当代的“地下电影” 24角色规范与角色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形态发展透视 25浅谈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特质 26浅谈电影声音的制作 27浅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 28DOGMA95——游戏于“破”“立”之间 29贾樟柯唱的什么歌——潮流音响符号在《站台》中的设计的分析30社教节目的构成与定位 31对我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几点思考 32浅析电影同期录音及其发展趋势 33浅谈晚会中镜头的特殊运用效果 34我对电影中声音的解读 35电影音响技术的发展——环绕声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 36谈电影《红》《白》《蓝》的色彩运用技巧 37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 38起点与卖点——浅谈上视《看见》栏目短纪录片的创作 39纪录片摄影的双重观念表达 40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思考 41浅谈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戏剧小品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广播、影视作品的创作理论,同时还需要学生对媒体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传播途径与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时代信息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要在课程中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和系统,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同时,还

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后实践,以实践促理论,以实践作品参与赛事竞争,帮助学生了解目前广电行业发展特点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总体来说就是用理论指导艺术实践,以实践促理论学习,在尊重艺术一般规律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主要采取课堂多媒体讲授、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示范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图文并茂,易于视听传达,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外作业的训练以及优秀作品的讲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保证出勤,加强课堂交流和课外作业训练,注重优秀广播、电视、网络作品的搜集整理和观摩,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能够完成多部多类型广播、电视作品。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电视节目分析完整版

电视节目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

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和参考范文

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和参考范文 一、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 编导考试时的笔试一般会考到影视作品分析。这是一个常考的科目,是编导高考学习的重点。影视作品分析所分析的对象又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或者网络综艺节目)、微电影、广告视频等。 分析电视节目的文章我们叫做电视节目分析。在考场内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欢乐喜剧人》,或者一段电视散文比如《我的大学》,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自然的力量》等等。 今天分享一个写作的思路或者套路,可以参考一下。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如果都按这个套路来写,那怎么能表现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之前就有学生在后台留言和我辩论写作需要不需要套路。我想说的是,我给出的只是一个框架,对于刚刚入门学习电视节目分析的考生具有参考价值,你可以通过学习,在写作训练中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而且框架里面的内容是自由发挥的,套路不是让你照抄,你让你在一个框架内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大部分人都在做的教育是应试教育,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以通过考试为目的。 我教大家套路,这个套路就是方法,而且我不只教一种套路,我会在以后更新更多的技巧发布在我的这个房小宁微信公众号里面,你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你也可以举一反三,这并不会限制你个人的发挥。 写电视节目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段: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例如某期《鲁豫有约》,先说你对鲁豫有约总体的认识。总体的认识包括这档栏目的主持人定位、栏目风格节奏、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包装等等。 第二段: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鲁豫有约》访谈的对象时杨幂,那你就要注意观察主持人在向杨幂提问问题的时候是怎样来层层提问的,主持人是如何来选择问题的。这期节目的看点在哪里。再说一下这一期节目的设计结构。看一下有没有请其他的嘉宾啊,比如杨幂的男朋友以及剧组的人员。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第三段: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节目内容。本期节目表现了什么内容,让观众在电视前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个角度的观点一定要紧贴内容来评论。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编导策划的结构,如果是访谈类节目的话,这里所谓的结构就是主持人提问的问题的一个列表,主持人的提问是怎样慢慢往下继续的。主持人不可能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他开始问什么问题,中间问嘉宾什么问题,最后如何来结尾,这都是编的提前策划好的。你就分析一下节目这样进行的原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

名词解释: 电视文艺:主要指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主客观世界,通过电视生化语言,发挥电视本体特性,塑造鲜明的屏幕艺术形象,给电视观众以认知、娱乐、教育、审美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享受的电视节目类型。它涵盖了电视屏幕上的一切电视文学艺术样式,包括电视剧、电视艺术片、电视文学节目、电视音乐舞蹈节目、电视戏曲节目、电视曲艺节目、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电视综合文艺节目、电视动画片、译制片与电视电影等。 电视文学:主要通过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把文学作品转化为电视艺术,把文字的表述形态转化成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是一种审美体系的转化,总结了文学作品的叙述和电视艺术叙述得双重表现形态,通过生动形象地塑造艺术形象,给观众以极大的文学审美情趣的作品,经过这种表述形态的转化,在其艺术特性上,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感和行文的结构力。它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 电视散文:是在电视屏幕上通过声画造型手段塑造艺术形象,从而抒情写意的一种电视文学样式。是在散文作品基础上的电视化的再创造。“电视化”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体现散文的意境美。这直接关系到电视创作和接收者对原作的体验。 电视戏曲:也称戏曲电视,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电视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兴艺术品种。它指运用电视的技术手段,突破戏曲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及镜头阻截艺术来表现戏曲艺术,反映戏曲文化现象的一种电视文艺形式。其节目形式包括电视戏曲栏目、电视戏曲专题片、戏曲电视剧、综艺类电视戏曲等。 电视艺术片:内涵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观绿,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多种艺术样式的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旋律与节奏等表现手段构成屏幕形象,营造美的境界,以期达到感人、娱人、启迪人的目的。外延指历史文献类、知识性的、教育类的、欣赏类的、文化类的电视艺术片等。 电视短剧:电视戏剧中能比较全面地运用戏剧元素来进行叙事,有完整的情节结构,比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时间相对较短的剧种。它具有题材简短、平实,能够迅速反应社会热点、在有限的场景中完成叙事,形象生动,细节有感染力,简洁明快,富有情趣,同时蕴含一定的思想冲击力和思想深度等特点。 主题歌:从属于电视剧音乐范畴。通过词曲对电视剧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它可以以特定的风格和宁连的情感刻画和充实举重主要人物形象,可以展现特点的历史氛围,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怀等等。主题曲往往在风格、曲调上规定了如插曲或者片断音乐的风格和曲调。 金熊猫奖:四川电视节设立的奖项,创办于1990年。金熊猫奖具有国际性,参评单位包括英国BBC、国家地理频道等。最重要的奖项是纪录片奖。旨在通过电视节目的竞赛与评选,增强世界各地电视工作者的相互了解,共同探索和推动世界电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金鹰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以观众投票为主、观众投票与专家评选相结合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2000年开始我国在原有基础上举办“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举办地点固定在长沙。 台湾金钟奖:金钟奖创始于1965年,命名取自古文”编钟为中华古代教化之礼器,古人作乐,钟居其首”,希望通过金声玉振隐喻广播电视事业对于国家社会的深远影响。金钟奖设奖之初,是以广播为主, 1971年,将“电视节目”纳入奖励范围,现已成为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界的最高荣誉。 电视综艺:根据电视文艺节目主题的需要,运用艺术手段将各种不同艺术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各种参与整体的单个节目在综合文艺性节目中产生内在的联系,发挥出具有整体优势的系统效应。这种节目类型对节目样式、节目风格、节目筹备、人员分工、技术条件都有较为专业、复杂和系统的要求。在内容上综合文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于一体。 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是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对历史文献资料或者某一专门话题进行艺术处理,进而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个电视艺术片种。它要求创作者应当投入饱满的创作激情,以浓烈的情感,负载起深沉抽象的思想,实现情与理的交融。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期末考试 教育技术学《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试题(A卷)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电视节目类型多样,但其制作手段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实况直播、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 3、实况直播按进行的地点,可以分成__________直播和__________直播。 4、淡变和划变是电视特技的常见形式,淡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划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5、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即______、______和编码。 6、普通电视的宽高比是4:3,HDTV的宽高比是________。 7、文字脚本有三种格式,分别是讲稿式、________式和________式。 8、电视节目的声音主要有三种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不是电视节目的结构类型 A、循环结构 B、空间结构 C、扩展结构 D、螺旋上升结构 2、室外混合光摄像统一的色温标准是________ A、高色温 B、低色温 C、视自然光和灯光的强弱而定

3、高色温的光源偏____,摄像机3200K的滤色片的作用是过滤掉光线中的____成分。 A、蓝色;黄色 B、黄色;蓝色 C、黄色;黄色 D、蓝色;蓝色 4、可选用话筒来拾取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或两排乐队的演奏。 A、心形 B、锐向 C、8字形 D、锥形 5、当开最大光圈仍无法正常拍摄时,需调整摄像机的功能键 A、增益 B、滤色片 C、白平衡 D、黑平衡 E、光圈 6、在线性编辑中,修改已编辑好的电视节目,应采用编辑方式 A、组合编辑 B、插入编辑 C、直接编辑 D、间接编辑 7、在同一场景拍摄的几个镜头,下列哪些组接会出现视觉跳动? A、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B、不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C、相同景别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8、请判断图中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哪一组镜头的连接会犯跳轴的错误? A、1、2、3 B、1、3、2 C、2、1、3 D、3、1、4 9、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A、将摄像机的寻像器的画面充满白色 B、根据环境的色温调整摄像机滤色片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是艺术高考应试编导专业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其考察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笔试写作的形式出现,即当场观看一段或一期时间为15到30分钟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一段电视散文、纪录片等,然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评论文章,或者直接回答试卷上已经根据此节目的内容或形式提出的问题。第二种是以面试综合考察的形式出现同样是观看一段或一期电视节目,然后现场回答考官问题。 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各个频道为了使观众收视方便,把节目按照内容分成版块,并且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名字,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播出的形式。 电视节目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性。电视节目是电视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将反映同一内容或统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档,使其具有固定的节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电视节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成熟的标志。 电视节目特征: 1、固定化 固定化是电视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2、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节目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上。 3、观众高度参与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专栏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的直接参与之下完成的。 电视节目分析的内容: 1、内容 主要分析节目的内容定位是否贴近节目的受众,是否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节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节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节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节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和地方特色等。分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分析。 2、结构 主要分析节目怎么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节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等。 3、主持人 主持人是构成节目的重要因素,它跟节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某些电视节目以一名支持人为标志而设定节目,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节目命名。这就可以分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节目定位,主持人特色等。 4、制作 主要看节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分析下列几个方面的制作艺术。 (1)摄像分析摄像师是否善于利用摄像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照明分析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不同的照明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不光,是否能够使摄像机准确拍摄到更多情调场景;

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426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编导 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选用教材: 《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电视专题创作》高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 《电视节目策划技巧》张联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 《电视栏目解析》石长顺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吕正标王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形态与包装》冷智宏许玉琪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项仲平王国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张静民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说明 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栏目及影视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理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本门课程的相关衔接课程有《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电视节目制作原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片创作》等。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作品评析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学时分配 章次标题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2 第二章电视编导与文案 2 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2 第三章 第四章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2 第五章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 2 第六章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编导 2 第七章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编导 4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 课程代码: 0719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电视综艺晚会最早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串联结构 B .多元综合结构 C.组合回旋结构 D .段落组合结构 2.下列哪个节目不是在我国自办综艺节目时期制作播出的【】 A .《赵青独舞》 B .电视甬剧《半把剪刀》 C.“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 D .3 次《笑的晚会》 3.电视文艺专题片《呼兰河的女儿》所采用的结构是【】 A .心理结构 B .散文结构 C.传记结构 D .意识流结构 4.下列关于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说法错误的是【】 A.主题一旦确立,就不能在采访拍摄以及后期编辑过程中有所改变 B.解说要精炼老道,优美感人 C.需要深入生活、深入采访 D.在拍摄时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5.我国电视媒体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是在【】 A . 1964 年底和 1965 年初 B . 1958 年底和 1959 年初 C. 1979 年底和 1980 年初 D .1966 年底和 1967 年初 6.电视文艺专题片《北京运动服装一瞥》采用的开头方式是【】 A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B .由远及近,间接入题 C.介绍式 D .寓意式 7.高亮度背投式大屏幕在我国电视节目中的首次应用是在【】 A .中央电视台1983 年春节联欢晚会 B.中央电视台1993 年春节联欢晚会 C.中央电视台1984 年春节联欢晚会 1

电视节目编导知识点整理

●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3.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巩固性原则 ●艺术 包括: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第九艺术 ●电视教材要体现美的特性 形象性(电视教材是以画面、图像为主表现教学内容)、感染性、社会性 ●电视教材艺术美要遵循美的物质组合规律 匀称和比例、对称和均衡、反复和节奏、和谐和多样统一 ●电视教材的结构就是将选定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即素材内容的组织工作 电视教材结构化工作要考虑: 1.表达上的先后顺序 2.多种符号如何组织 3.每一幅画面的结构问题 ●电视教材结构要遵循教学规律 1.由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2.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逐步展开 3.重复,慢节奏 4.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用理论指导实践 ●结构的类型 1.时间顺序结构 2.空间结构(机器的机构,某地的地理概况) 空间机构适用于把与时间属性无关的而与空间存在的事物现象归类,排列出先后顺序结构: 1)按位置方位归类 2)按事物属性归类 3)按事物的相互关联把事物归在一起介绍(例如介绍人的生理结构时,呼吸系统等) *按顺序的工作通常将主要内容或起主导作用的材料排在第一位 3.扩展结构(概念、过程、特点、应用现象用途) 4.螺旋上升结构(螺旋循环过程中有知识的重复,但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 ●结构的要素 1.开头(交代主题,提出学习的目的要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集中学 生注意力) *片名知识开头部分的一个画面而已,电视屏幕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开头部分的起始 2.主题展开(电视教材的主要内容) *要做到: 1)问题要逐步深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突出问题启发,引导学习者

电视编导实习报告

电视编导实习报告 编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它同类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导演专业等等专业及其从业者。广义上的编导指的是在影视传媒类行业中掌握视听语言等专业技术对其本职工作进行创作和编排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电视编导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近一个月来在XX岛电视台的实习,我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了交际范围,进一步加深对自身专业在新闻广播专业等方面的就业形势的了解,培养对新闻广播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加了相关的工作经验与收获,也从中发现了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从而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就业目标,并结合平时在校学习的一些新闻广播专业的技能,加上实践,使之更加完善;我还通过实习,见识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学会了怎么做人、与人相处,熟悉并基本掌握了做为一名电视编导的职责,为自己提早适应社会,能够更好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8月30日,我已经从学校回到家中,做好了前往电视台实习的种种准备,这将是我大学生涯中最后一个暑假了,当我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发现我的心里不由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实 9月1日,我第一次踏进了XX岛电视台的大门,与电视

台编导于健老师见面,于健老师也是我这次实习的指导老师,他非常热情的给我介绍了我这一个月即将共同相互的前辈同事们,并和我商讨确定了我这一次实习的计划、进度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等。我的一个月实习,由此展开,我在这里不仅仅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还从我的老师和前辈同事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形成了忘年之交。 首先,我要尽快熟悉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对电视编导的日常工作有一个大概整体的了解,形成整体认识后,就可以参与到工作中了;其次,我要协助于健老师做各种工作,在帮助老师和其它前辈同事的基础上逐渐可以自己进行相关的工作;最后,我要参与进于健老师正在编导的一项电视节目中,随外景拍摄进行实地的参与工作。 9月15日,我的实习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我也逐步的熟悉了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协助老师和我的前辈同事完成了很多的电视编导日常工作,实习工作走上了正轨。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听起来是很轻松的一个职务,但其实平时的工作是比较忙碌的,从一个节目的最考试策划,到挑选主持人,到节目的录制和节目后期的制作等等,都需要电视编导积极参与并跟进,加班加点确保节目的正常播出是常有的事。虽然在工作中越到了很多问题和很多的压力,但我的老师和前辈同事们经常会用他们的经验来指导我,给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013015 课程名称(中文):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课程名称(英文):Television documentary 学分:3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适应专业:广播电视学 先修课程:电视编辑视听语言电视摄像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栏目及影视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理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本门课程的相关衔接课程有《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电视节目制作原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片创作》等。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作品评析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54个学时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不同类型的节目特点,熟悉选题、策划、文案撰写等流程,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教学目的:了解编导的含义,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及在具体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任务 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章电视编导与文案 教学目的: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前期创作涉及到的多项工作,从构思、立意、选材、到文案的撰写,以及诉诸于文字形成未来电视节目的内容框架、拍摄方法和结构技巧等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三章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教学目的:了解电视新闻的符号要素和视听构成方式,掌握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掌握电视新闻采制的方法。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使学生重点掌握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导。 教学基本要求:

什么是广播电视编导

什么是广播电视编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电视编导的队伍急剧扩大, 中国电视编导有多少人?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统计数字。 中国电视所取得的成就,电视编导功不可没。虽然电视与电影一样,属于集体的艺术创造活动,但编导作为主创人员,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发挥着在艺术上指导,在质量上把关的重大作用。 一、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1、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2、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

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A、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B、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C、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D、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实习日记

广播电视编导实习日记 9月1日,我第一次踏进了秦皇岛电视台的大门,与电视台编导于健老师见面,于健老师也是我这次实习的指导老师,他非常热情的给我介绍了我这一个月即将共同相互的前辈同事们,并和我商讨确定了我这一次实习的计划、进度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等。我的一个月实习,由此展开,我在这里不仅仅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还从我的老师和前辈同事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形成了忘年之交。 首先,我要尽快熟悉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对电视编导的日常工作有一个大概整体的了解,形成整体认识后,就可以参与到工作中了;其次,我要协助于健老师做各种工作,在帮助老师和其它前辈同事的基础上逐渐可以自己进行相关的工作;最后,我要参与进于健老师正在编导的一项电视节目中,随外景拍摄进行实地的参与工作。 9月15日,我的实习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我也逐步的熟悉了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协助老师和我的前辈同事完成了很多的电视编导日常工作,实习工作走上了正轨。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听起来是很轻松的一个职务,但其实平时的工作是比较忙碌的,从一个节目的最考试策划,到挑选主持人,到节目的录制和节目后期的制作等等,都需要电视编导积极参与并跟进,加班加点确保节目的正常播出

是常有的事。虽然在工作中越到了很多问题和很多的压力,但我的老师和前辈同事们经常会用他们的经验来指导我,给我提意见,并且不断的鼓励我,帮助我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9月21日,我的实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老师让我在他参与跟进的一档节目中进行实地的演练,这一档节目的名字叫《智勇大冲关》,是河北省电视台近两年推出的一档针对暑期的新节目,今年的活动选址在北戴河区的碧螺塔公园中,因此就由秦皇岛电视台来承办,我跟随我的老师早早就来到直播现场,首先安排拍摄所需的各机位并进行试拍,然后确定了参与此次冲关的人选名单,与主持人对了台本,在现场一直到节目拍摄结束后,又进行了相关的后期剪辑制作等,确保了节目能在下午的5点-6点在电视台准时播出。一天的工作忙下来,累的我浑身是汗,但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一期节目中,编导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要不断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不停的在片场里 跑来跑去,我真的很佩服我的老师和我的前辈同事们,他们都是资深编导,而我只是一个初涉电视编导的实习生,我要向他们不断的学习。 9月27日,我的实习结束了,最后一天,我仍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老师和各位前辈同事们开展工作,在下班后,我的老师和我的前辈同事们还为我开了一个简短

中国传媒大学编导类专业考试内容

专业及方向 02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编辑方向)并 考试 初试考试内容 初复试合面试: ①自我介绍(1分钟)②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③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表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笔试: 电视节目分析(重点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2小时)面试: ①分组讨论(考生根据考官提供的素材进行现场即兴创意讨论)②03广播电视编导 (文艺编导、综艺 节目编导方向)回答考官提问③有文艺特长的考生可以进行展示(除钢琴外,其它乐器或道具以及放音设备请考生自备,也可出示考级证书等证明) 复试 初试 复试笔试: 电视节目分析(根据提供的电视文艺节目,按照要求进行分析评论)(3小时) 面试: ①自选朗诵(3分钟内)②摄影、美术作品分析③回答考官提问面试:

①命题故事②命题小品(双人或多人) 各考点进入三试的考生统一到北京参加三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06导演 三试面试: ①回答考官提问(主要考核考生的艺术积累、感悟力、创造力、组织 领导能力)②命题 小品(单人或双人) 笔试: ①命题写作(按命题写一个短篇电影故事,3小时)②影视作品分析(2小时) 面试: ①自我介绍②美术、摄影作品分析(根据现场抽取的美术或摄影作初试品,从风格样式、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③回答考官提问 面试: 照片组合叙事(考生将现场抽取一套照片,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列顺序,复试并以此为依据讲述一个故事) 笔试: 影片分析(2小时) 面试: ① 视唱(采用固定唱名法或首调唱名法,唱出调性在两升两降以内07导演(剪辑艺术

与技术方向) 09录音艺术 初试 (音响工程方向) 10录音艺术 (音响导演方向) 复试 初试的视唱曲目)②回答考官提问③有音乐特长的考生可展示(演唱或演奏)。 乐器自带(钢琴除外),曲目自定。以演唱作为特长展示的考生可自带钢琴伴奏或伴奏播放设备 笔试: ①以听音抄记的方式考查音乐基本素质: 单音、音程、和弦、节奏及旋律片段②基本乐理及音乐常识(共2小时30分钟) ①提交摄影、绘画或其他作品②面试: 自我介绍,摄影、美术作品分析,回答考官问题 ①影片分析(故事片电影,3小时30分钟) 12摄影 (电影电视剧、图 片摄影方向)复试②绘画考试(仅限报考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的考生参加):

编导艺考生电视节目分析训练方法

编导艺考生电视节目分析训练方法 编导艺考生电视节目分析训练方法 在考场内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快乐大本营》《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 或者一段电视散文比如《我的大学》,记录片比如《北方的纳努克》《北京的风大吗》《幼儿园》等等。写电视节目评论文章的时候可 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段: 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例如某期《鲁豫有约》,先说你对鲁豫有约总体的认识。总体的认识包括这档栏目的主持人 定位、栏目风格节奏、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包装等等。 第二段: 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某期《鲁豫有约》访谈的对象时杨幂,那你就要注意观察主持人在向杨幂提问问题的时候是 怎样来层层提问的,主持人是如何来选择问题的。这期节目的看点 在哪里。再说一下这一期节目的设计结构。看一下有没有请其他的 嘉宾啊,比如杨幂的男朋友以及剧组的.人员。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 元素。 第三段: 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 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节目内容。本期节目表现了什么内容,让观众在电视前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个角度的观点一定要紧贴内容来评论。 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编导策划的结构,如果是访谈类节目的话,这里所谓的结构就是主持人提问的问题的一个列表,主持人的

提问是怎样慢慢往下继续的。主持人不可能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他开始问什么问题,中间问嘉宾什么问题,最后如何来结尾,这都 是编的提前策划好的。你就分析一下节目这样进行的原因。 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看一下主持人在这期节目的表现是否优秀,主持人的风格和这期节目的风格搭配呢。主持人是怎样让节目层层 递进的。 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技术包括摄像、电视节目后期的包装、音响、大屏幕的设计、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等。 第四段: 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回顾,然后过渡到收尾。这就是一篇合格的编导高考应试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作业 1、什么是电视画面构图?有何特点?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像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 特点---(1)动态随机性;电视画面构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画面形象间的透视关系都会改变,因此摄像者要对运动过程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能力,要准确地构图。以确保主体突出、布局合理。(2)整体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一般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要么是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要么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摄像者在构图时,不仅要从所拍摄的单个画面考虑,还要从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整体关系和连贯性上加以考虑,形成构图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连续性。(3)视点多样性;电视画面可以对一个被摄主体从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多个景别进行拍摄,使主体形象和拍摄范围在变化中展现,使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4)画幅和时间的限定性;电视画面大都遵循4:3或16:9的画幅比例,受电视播放限制,电视画面不能无休止的固定在屏幕上,这就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画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的传达给电视观众。(5)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大都是现场一次性完成,拍摄完的画面构图就确定了。对于那些电视直播节目,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失误。 电视画面是一种空间艺术,还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组织画面,形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构图。 2、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有哪些? 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 光线---构图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离开了光线,万物就失去了色彩,构图就无从谈起。在电视构图中,可以利用光线来表示时间,突出主体,创造气氛,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等。 色彩---世界万物是彩色的,由于人的视觉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所以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方面要将被摄对象的真实色彩准确还原,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出和谐均衡的色彩构图。做到以上两点,客观上依靠性能良好的摄像设备和娴熟的拍摄技术,主观上要求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一般来讲,色彩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明度、纯度。 影调---指画面影响所呈现的明暗层次。构图中,还是画面构图、烘托气氛、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以亮度划分,可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线条---画面构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活跃多变的要素。电视画面中的线条是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抽象出现的,具有塑造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节奏感的作用。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和曲线构图。善于提炼、选择和运用不同物体的线条特征,是电视摄像构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有限的电视画框中恰当地安排线条走位置和长短,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质感---指人们对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使人们对于周围不同物体的某种直观的感觉。大自然中万物有不同的之地,光滑的、粗糙的、闪光的、凹凸不平的等。质感得以准确表现的关键是用光。构图中,摄像人员要充分利用光线明暗变化来呈现物体的视觉质感,从而使质感表现的更加细腻。 立体感---人类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时,能获得高度、宽度和深度的三维信息,而电视画面是二维的,只有高度和宽度,没有纵深,因此,在拍摄时,需要了解如何用二维的形式表现三维空间中的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