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在线作业 全正确答案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在线作业 全正确答案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在线作业  全正确答案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在线作业  全正确答案

确定教学策略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选择教学媒体

确定评价方法

第2题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小学教育思想

初中教育思想

高中教育思想

大学教育思想

组织结构

组织目标

参与者

技术

人本主义

概念重建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

法国

芬兰

英国

德国

第四题

判断

第1题

正确

错误第2题

正确

错误

第3题

正确

错误

第4题

正确

错误

第5题

正确

错误

简答:

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化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师生员工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态度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在校长的领导和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酝酿,具体体现在:

1、校训 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校以及学生的缩影。它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 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是学校富有个性、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学传统的积淀、办学特色的凝聚而产生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它向社会昭示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和追求 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灵魂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素质和品位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学校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学校师生员工起着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2、校风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校风是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思想行为风尚。它包括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教风 教风是教师的情感、道德、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教学、学生、学校、集体

和社会各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 即教师的职业修养在执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范和行为风尚。它包括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职业观念、角色认同、专业能力、行为规范、人生品位、人际关系等内涵。

4、学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学习风气、学术风气、文化氛围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

5、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依靠群体压力通过情感压力、舆论压力、心理隔离压力等而形成并通过模仿、舆论、疏亲等对全班成员的行为产生作用 利用个体被爱、同情、理解、关怀、帮助等本能心理需要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等方式形成积极的班级心理气氛 促使这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

论述:

请谈谈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

答: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主要是校长个体专业性不断提升的过程 即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所谓内在专业结构主要是指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 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也是这些方面分别提升的过程。

1、校长专业信念发展。这些信念在校长那里并不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能力而存在而是作为根

深蒂固、毫不怀疑的观念而存在。

2、校长专业知识发展。校长专业知识是从事校长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如关于教育领导体

制的知识、学校领导体制的知识、学校管理知识。

3、校长专业能力发展。校长专业能力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所必须的能力如提出愿景的能

力、推广愿景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等。校长的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特别要求校长具备较高的能力。

4、校长专业伦理发展。校长专业伦理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工作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如平

等、关爱、尊重、宽容等。

5、校长自我专业意识发展。校长自我专业意识是指校长自身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主要

表现在积极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积极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以及经常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等方面。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张心语 2 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自由回忆的范式。选取14名同学作为被试,摘要实验采用2 通过实验,来探究汉语的首因效应来自LTS,而近因效应来自STS。实验假设为实验假设:(1)词表数越多,首因效应、渐近线相对就低,但近因效应不受影响;(2)有干扰作业的实验处理下,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不受影响。实验结果由系列位置曲线图说明并证实了假设。关键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曲线;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引言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杨治良,无日期)。最早詹姆斯(1890年)提出将记忆区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他的两个因素的理论称为双重记忆理论,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其的证据(黄希庭,2007)。其中,系列位置曲线能够清晰的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但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作区分,也成为心理学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吴艳红,朱滢,1999)。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测量主要有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两种方法,如果被试不拘顺序,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忆,称为自由回忆。默尔达克(19 6 2年)采用自由回忆来测量人类的记忆,发现被试对一系列学习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记忆优劣,与该项目在系列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位置有关(黄一宁,1996)。系列位置效应包含两种成分: 一种是最先呈现的材料在回忆时优于中间的材料, 较易被回忆, 遗忘较少, 称之为首因效应; 另一种是最后呈现的材料被提取的可能性最大, 最易被回忆, 遗忘最少, 称之为近因效应(程灶火,王力,2003)。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假设短时记忆为空,开头的词进入时极可能得到大量的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从开头到中间位置上的那些单词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单词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因为短时记忆中的单词是可以完全回忆出来的,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黄希庭)。 区分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的证据来自于Postman 和Phillips 的实验(1965),他们的实验重点在于干扰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干扰说是采用顺摄抑制(干扰)及倒摄抑制(干扰)的机制来说明系列位置效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一系列的项目后,在自由回忆系列中的每一个项目时,都会受到其他项目的干扰作用。占系列首位的儿个项目,不受顺摄干扰,只受到随后项目的倒摄干扰。占系列最后的几个项目,不受倒摄干扰,只受到先前项目的顺摄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注 意 分 配 的 性 别 差 异 研 究 班级:心理0802班 姓名:翟土梅 学号:20080605

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 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 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男女平均值为0.409。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 1 引言: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

实验报告(简单反应时)

光简单反应时和声简单反应时 一、引言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测试时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以及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反应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因变量之一,唐德斯最早对反应时进行了划分,划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等。而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之后他带领他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他的学生卡特尔和屈尔佩后来都建立了专门的反应时实验室。卡特尔还做了许多关于简单反应时的实验,他认为被试在做简单反应时,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那个将出现的刺激和那个将运动的手指上,当刺激到来时,眼睛-大脑-手指之间的神经通路早已准备好了,因此反应很快。冯特的另一个学生,屈尔佩则发展出一种内省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反应时与复杂反应时,其学生还证明了准备定势对反应时影响。由于反应时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的客观指标,在实践中可作为职业选拔的指标。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简单反应时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感觉通道差异。 二、方法 1.被试:女,20岁(4人);男,21(2人),被试身体健康,视力、听力均正常。 2.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202-5反应时装置。 3.程序: 1.将主机与附机EPT202-5反应时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简单反应时→学号→姓名→次数(20) →选择刺激光(颜色任选),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即可开始进行测试。被试手按EPT202-5反应时上的〈启始位〉键,等待0.5-2.0秒后,将呈现光刺激。被试看到光刺激后,手指迅速离开〈启始位〉键。反应时记录从光刺激呈现开始,到被试离开〈启始位〉键结束。实验中,如被试不再按住〈启始位〉键,仪器将自动进入等待状态,直到重新按住〈启始位〉键,才会发出下一次刺激。如此往复,直到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4.同一被试刺激光的颜色要一致,不能中途变化。正式实验前要被试进行练习,以熟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

《发展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发展的动力包括(成熟)和(学习)。 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3.皮亚杰认为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四个因素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 4.阿尔金德认为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两方面。 5.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把智力区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类。主观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心理变化。 2.超我 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一部分。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的人格成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3.观察学习 答:又称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学习。学习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也不须亲自体验到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接受的强化来学习。 4.自我中心 答:自我中心(egocentrism)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于自身之上。 5.既定老化论 答:又叫基因论,认为身体的老化乃是每个动物体内一种预先设定的正常发展形态。每一物种都有其独特的老化形态和预期寿命,此种形态必然是预定且为天生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作用部位的不同,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柯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构成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2)朴素的利已主义倾向。习俗水平(1)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好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洗三 B. 满月 C. 周岁 D. 抓周 正确答案: 2. ()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 3. 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A. 祀蚕神 B. 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 C. 祭祀紫姑神 D. 汉武帝祀太乙神 正确答案: 4. 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情歌 B. 时政歌 C. 仪礼歌 D. 生活歌 正确答案: 5. 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秘密组织是()。 A. 天师道 B. 太平道 C. 白莲教 D. 十姊妹 正确答案: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从组织行为来看,社会组织民俗可以分为()。 A. 组织的角色民俗 B. 组织的观念民俗 C. 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 D. 组织的活动民俗 正确答案: 2.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 类型性 B. 地域性 C. 季节性 D. 功能性 E. 科学性 正确答案: 3. 属于中国古代居民住房风格的是()。 A. 半穴居 B. 井干式 C. 石室 D. 干栏式 E. 竹木结构的草房 正确答案: 4. 下列属于宗教组织结构民俗的是()。 A. 分家 B. 立族 C. 入族 D. 合谱 正确答案: 5. 术士主要包括()。 A. 山 B. 医 C. 命 D. 卜 正确答案: 6.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 A. 衣着 B. 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C.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2.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 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 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 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四)教学时数 20学时。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 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 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民俗学作业一 1、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饮食 2、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 八大菜系中粤菜是以广州、( )、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潮州 3、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典型的代表是( ) 故宫 4、中国十二生肖的出现,是( )的一种表现。动物崇祀 5、Folklore为民俗学国际通用术语,由民俗学开创者()率先提出,它本是Folk与lore合成的。Lore为知识,研究之义,Folk意为没有文化,土里土气的乡下民众。汤姆斯(Thomas 6、《菊花与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写的一部研究日本国民性和日本民族文化的书本尼迪克特 7、英国的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著名的( )书中谈到禁忌的原则。《金枝》 8、有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恋爱节”,或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游 9、我国早期婚俗中,()普遍实行族外婚姻。黄帝时代 10、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邬丙安 12、民俗的载体包括口承的、心意的和()的载体历史典籍 13、先民囿于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限制和初民唯有的野性思维能力,最初持万物与人一样有灵的观念,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企图支配、征服自然万物,由此而萌发了中国先民童年阶段的最早的民俗——(崇拜14、史诗,叙事诗如《诗经》中的《生民》《公刘》,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苗族史诗《古歌》等凭借()传播。多种载体结合 15、(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文化遗留物”? 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 托姆斯(Thoms)在他的民俗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D格林(Herder-Grimm)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1871年爱德华?莫莱特?泰勒(Edward Murnett 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D?D风俗和思想

Stroop实验的实验报告

关于STROOP效应的实验研究 程莹、胡莹莹、张护军 (安庆师范学院安庆246052) 摘要:本实验采用EP2004实验台、EPT801速示仪及测试卡片4套即12张进行STROOP实验,考察念字和命名两个认知过程。结果发现人们对字的加工快,而对颜色的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颜色的干扰。 关键词:STROOP实验认知过程念字命名 1.引言 在经典的STROOP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些由不同颜色书写的颜色词,单词的颜色可能与单词本身的意义相一致(如红色的“红”),也可能不一致(如红色的“绿”)。另一种任务是命名单词的颜色。当单词的词义与单词的颜色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会明显长于一致时的反应时,这种效应成为STROOP效应.[1]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对颜色和字义加工过程中存在语义加工优势现象。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它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是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用一年级小学生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字义的加工是一种自动加工,速度较快,而颜色的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速度较慢。至于一年级小学生是由于识字不多,故无这种对字义的自动加工现象,所以才未发现这种现象。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发生机 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 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 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 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选用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6名被试,男性8名,女性8名 2.2材料和仪器 本实验采用EP2004实验台、Psykey心理实验系统、EPT801速示仪及测试卡片4套即12张进行STROOP实验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实验设计为2(认知类型:认字;命名)×4(卡片类型: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 色无关;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组内试验设计 2.4试验程序 2.4.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Srtoop”效应。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4.2第一次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汉字是什么颜色,你就用优势手按2号反应盒上相应的颜色键,而不要管那个字的内容是什么。反应越快越好。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第二次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对呈现的汉字准备反应。汉字一旦出现,你就大声念出这个字,同时根据汉字的颜色用优势手按相对应的颜色键。反应越快越好。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按反应盒上任意键,实验就可以继续。 2.4.3第一次指导语后,被试根据要求对呈现的汉字作出相应反应,直至弹出休息对话框。倒计时3分钟休息结束,第二次出现指导语,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任意键,实验即继续。被试

北师大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四个特性) (1)定义 迄今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 1)普汶: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中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与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的共同作用。人格既包含着过去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建构。 2)Eysenck,1970: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定。 3)Libert&Libert,1998:人格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品质的独特、动态组织,影响其对物理及社会环境的行为和反映。在这些品质中,有一些是人所特有的(如记忆、习惯、姿态),另一些则是少数人、许多人或所有人共有的。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功能性 2.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领域:人性哲学(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人格结构(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人格发展(发展历程与机制)、人格成因、人格改变和人格测量(观察法、自陈法、投射法、情境法、实验法等) 3.人格的形成 (1)遗传因素: 1)Thomas,A.Chess,S.Birch,H.1970容易的儿童、困难的儿童、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2)家族史或家谱法: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得到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 3)双生子研究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和气质等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2)家庭与早期经验 1)家庭因素:孩子的人格是在父母与他们的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不同人格类型的父母,会使得他们的子女形成特定的人格特征。 2)早期经验:与母亲的接触影响亲密关系。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与社会文化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最新版2016年秋福师人格心理学作业满分答案

人格心理学作业 1.(20.0分)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潜意识”概念的异同。 答: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内涵是指潜意识是我们未觉知的想法、经验和感情。其内容包括:意识层次论、结构理论、驱力论、防御机制、心理发展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的内涵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经验,是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的倾向。表现为原始意向,也就是指当我们不能在意识表现时,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容包括:一些重要的原始意向、心理类型学说、心理类型的测量等。 2.(20.0分)强化的安排方式(程式)有几种?如何合理应用这些强化方式?192-197 答: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二是间歇强化。间歇强化又可以两种安排方式,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 比例强化中,可以按固定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次正确反应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按变化的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0次正确反应中随机安排10次强化,个体不是每10次正确反应都会有一次强化,而是平均每10次反应能够得到1次强化。

按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时,可以按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10分钟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是按变化的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60分钟内随机安排6次强化。 3.(20.0分)卡特尔用于因素分析的材料有哪些?选用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 答:因素分析的条件是需要大量有关个人人格的数据。卡特尔认为可以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 1)生活记录材料(L-data):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的记录。其关键作用在于,由于被试没有直接提供信息,因此较少欺骗和吹捧的成份。 2)问卷材料(Q-data):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易收集,常使用。但报告中有关个人自己的能力和倾向会影响到这类材料的精确性。 3)客观测试材料(OT-data):是诸多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主要考察被试进行行为测验时的反应。卡特尔认为这类材料比较客观,因为被试往往并不知道测试的真正目的 4.(20.0分)用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分析差生课堂不良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1)人的行为取决于四个因素。即心理情境:即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行为潜能:指的是任何一种特定的行为潜力。期待:它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由于在某一具体环境中做出了某种具体行为,而希望得到某种特殊的强化。强化值:是在每一种强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条件下,个体对任一强化发生的偏爱程度。 (2)公式:BP = f (E & RV) (行为潜能等于预期和强化价值的函数)

恒定刺激法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 ***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JGW—B实验操作台重量测量仪,选取一名大一男 被试,以100克为标准刺激,以88g到112g之间间隔为四的7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做轻重相等的三类反应,对重量的差别阈限进行了单盲测量。通过实验所得该被试的重量的差别感觉阈限为2.2g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三类反应直线内插法时间误差 1.引言: 差别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在操作上的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常以k=△I/I这个等式来表示(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后来费希纳(G. T. 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但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由韦伯定律推导出费希纳定律P=K㏒I。[1] 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或(固定刺激法)是由费希纳(G. T. Fechner, 1860) 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恒定刺激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2] 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确定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选取5-7 个强度的刺激,其中一个作为标准刺激(一般为中等强度的刺激),其余作为比较刺激。被试按照比较的原则,对呈现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是三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高”“相等”或“低”。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录“+”“= ”或“—”。如果是两类判断,则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强度“高”或“低”。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特点是:(1)只采用少数固定刺激,根据被试做有无和大小的判断反应的频数来确定阈限;(2)刺激是按事前定好的随机顺序呈现,一般每个刺激呈现50到200次;(3)阈限值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完全符合阈限操作定义[2]。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业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10级教育学 米帅旗 1010314036

漫话神经症——读卡伦?霍尼(Karen Hor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一、缘起: 缘起?不会吧——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份作业!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必要探讨的话题——只是源于作业。是的,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份作业,作为我们的选修课程《人格心理学》所必需得完成的一个作业,这当然也是一个缘起,并且是最为初始、最为根本、也最具推动力的缘起——毕竟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但是仅有一个“作业”的要求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这种要求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它并没有给我们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我们还必须去寻找并选取一个具体的内容去阅读,读有所感,感有所发,并最终形成文字。 在这个“寻找——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其缘起,因此对“缘起”做一介绍似乎也就稍稍显得有些必要了。 先说“寻找”吧。在老师布置完这样的一个作业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寻找”的过程。就我个人而言,做出这样的选择——读霍尼的这本书——是很偶然的,但事后回顾时才发现这里边也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必然。 这个“偶然”就是缘于老师在课堂中讲述到“新精神分析”这一章内容时对霍尼的介绍和其理论的讲解讲解。在介

绍霍尼时,老师对她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说她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少有的伟大女性。此外,在她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文化的分析,而这一社会文化的倾向正是作为自认为是典型的“人文社科男”的我所极力认可的。正是在这样的一节课堂中激起了我对霍尼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兴趣。 当然,仅有这样的缘起也不足以完全对我选择阅读这一本书做出很好的解释,因为这毕竟只能说明我想要阅读的只是霍尼。因此,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以彻底澄清这个在旁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或者只是处于“潜意识”状态下的“缘起”。 既然决定了读霍尼,接下来当然是寻找她的著作了,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促使我决定读这本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 其一,在《中译者序》中冯川教授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标志着她思想的形成和对正统精神分析所作的修正与批判”、“她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皆可初见端倪,而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心态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来说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正是由于这些评价,尤其是这本书能够反映其基本思想激发了我对这一本书的阅读兴趣。 其二,同样是在《中译者序》的介绍中,我发现了一些

气质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气质测量 1、引言: 为了更加了解气质测验工具,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充分的利用学习资源; 了解、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从而得出自己有哪些有点和不足,从而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己的缺点,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方法: 2.1被试:福建师范大学2010级心理学学生一名,男,21岁 2.2仪器和材料:采用由张拓基、陈会昌编制的气质量表进行测验 2.3程序: 1、仔细阅读上面提示的指导语。 2、认真回答各题目。 3、根据测验结果,以及测试上面提示的信息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 3、结果: 类型分数等级 胆汁质49 2 多血质45 2 粘液质58 3 抑郁质49 1 4、讨论: 4.1根据测验结果,自己的气质类型是典型的粘液质。比较安静平和,处理事情比较稳重,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平时比较沉默,反应比较迟缓;情绪比较含蓄,喜怒从不轻易流露,给别人的感觉比较温和;能严格遵从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富有实干精神,做事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有些固执己见,不够灵活;有很强的忍耐力,能持久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 其中,安静平和,沉默处事稳重,考虑问题全面,情绪含蓄,给别人的感觉温和,做事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忍耐力,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和自己比较符合。反应迟钝,不够灵活,能持久的工作以及能严格遵从既定的生活秩序则跟现实中比较不符合。 4.2分析出现种结果的原因:此次结果可能是被试一直以来的行为表现;也有可能代表被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心理情绪的反应,也许并不完全代表被试真正情况;或者是被试由于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意思而导致理解偏差从而出现这种结果,亦或是被试有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没有如实作答,因此结果在偏往被试预测的方向发展。 4.3、从此次试验来看:自己的优点有:处事稳重,考虑问题全面,情绪含蓄,给人以温和的感觉,有忍耐力能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工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民俗作业二 1.阐述中西饮食习俗观念的差异。 答: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西式餐饮:法国,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烹怔菱也很我,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 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得当地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 俄罗斯,俄式菜受法式菜影响较大,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菜式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顾具特色的俄式菜。 德国,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著称。 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家应该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面对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饮食文化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取舍,不可一味追求味觉上的享受,从而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品,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可对这些新鲜事物盲目排斥,西方的饮食的确值得一尝,绝对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2.民俗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从根本上说,民俗文化的传播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纵向的传播,即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或人类生活的改善规律依序地由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进行传播。民俗文化的纵向传播仅仅是一种传播的形式,在纵向传播的形式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叫做模式。根据传播方式和介体的不同,把它分为链式传播模式、相互传播模式、根式传播模式三种模式。 另一种是横向传播,即由一个族群向另一个族群,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由近向远(或有时也存在跳跃式)的传播。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是民俗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表达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民俗文化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不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的相互碰撞和交往以及吸收和保存。 3.为什么在流传过程中,民俗分向本土偏移? 答:当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相撞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文化,或者说一种比较强的文化,向他自己靠拢。碰撞的时候不是偏向他往往就是偏向他。很少有一种平等的,大家平起平手,这种叫做文化的偏移。文化的偏移就是向外偏移或者向内偏移。站着本土立场上,我们所指的本们偏移其他的一种文化,比如说外国的文化,江苏的文化到上海来了。比如说外地人来到上海,当他溶入了上海这个文化圈以后,形成了和当地文化的一种偏移。我们本为天性的,光说是没用的,还要看实际中的―――。在上海本位偏移的事情很多。上海你什么菜肴都可以吃到,但是你要吃某一个地方的正宗菜肴,或者说这种菜肴在上海真的要生根,要落脚,要有生意,它不得不发生本们偏移,这是最典型的事情。有

镜画实验报告

镜画实验报告 陈灏贤 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迁移练习,镜画实验 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实验方法 1、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2、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画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3、实验步骤: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学习资料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作 业答案

精品文档 《发展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发展的动力包括(成熟)和(学习)。 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3.皮亚杰认为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四个因素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 4.阿尔金德认为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两方面。 5.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把智力区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类。主观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心理变化。 2.超我 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一部分。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的人格成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3.观察学习 答:又称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学习。学习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也不须亲自体验到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接受的强化来学习。 4.自我中心 答:自我中心(egocentrism)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于自身之上。 5.既定老化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