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人物简介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洛德·莫奈或莫内,台译奥斯卡-克劳德·莫内,大陆传统译莫奈。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

莫内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内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内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内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童年

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青少年

15岁的时候,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格是每幅20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于是,随身携带着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莫奈在阿尔及利亚当了两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为伤寒,莫奈的姑妈Lecadre夫人将他从部队解脱出来,让他去完成大学的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CharlesGleyre)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勒努瓦、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edericBazille)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AlfredSisley)。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CamilleDoncieux)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TheWomanintheGreenDress)。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

在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War)(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J.M.W.Turner)的作品。

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MuséeMarmottan-Monet)。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婚姻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SeineRiver)边阿让特伊(Argenteuil)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

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馀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后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Gurand-Ruel)画廊展出。他还画了一个稻草堆系列。

莫奈非常喜欢画受约束的自然---他的花园、他的睡莲、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桥。他也画塞纳河岸的上上下下。

1883年至1908年间,莫奈在地中海画了许多风景画和海景画。

他的妻子艾丽斯1911年去世,他的儿子让1914年去世。

白内障让莫奈在1923年接受了两个手术。

他于1926年12月5日逝世,下葬在Giverny教堂的墓地。

2004年,莫奈的theParliament和EffectsofSunintheFog在伦敦卖出了超过2000万美元。

人物简历

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6岁时搬离巴黎,随家人居住在勒阿弗尔(LeHavre)。

1850年代-在绘画上受到启蒙,于1859年回到出生地巴黎正式学习绘画。

186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服完兵役之后,与相当多的知名画家结为朋友,在法国到处写生绘画。

1870年代-结婚生子之后,扩大了旅行的范围,也扩大了绘画灵感的来源。1870年代是他开始印象派推动的重要十年,在这十年中印象派举办了4次联合画展。莫内都有参加。1879年是莫内伤心的一年,他的妻子卡米耶去世,留下1岁的次子和12岁的长子。

1880年代-莫奈最后一次参加印象派联展是在1882年,1884年之后他开始周游列国,拜访了伦敦,美国等地。

1890年代-莫奈开始专注而且持续的以睡莲主题创作,

1900年代-莫奈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但他仍继续绘画,而且还在画睡莲,越画越大。

1910年代-莫奈遭受第二任妻子在1911年去世,1914年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也急速恶化。讽刺的是,莫内到此时才算是成功画家,作品开始受到国家收藏,并有钱建了大型画室。他开始画大型的睡莲壁画。

1920年代-莫奈的晚年仍持续创作,这个时期他的重心放在罗浮宫即将展出他的睡莲作品,仅管视力越来越差,已经接近失明,他还是画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为止。

家庭背景

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莫奈5岁时来到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在班上总是排在倒数几

名的位置上,这个孩子唯一的爱好是绘画,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小莫奈乐此不疲,加上与生俱来的秉赋,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里展出并且出售。

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代表作品

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

鲁昂的圣母院系列RouenNotre-Dame

睡莲系列Waterlilies

生平简介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派八次画展却被视为印象派的领袖和奠基人的画家马奈:而擅长于画人物的雷诺阿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前期和后期是从事印象派探索时期,中间十几年的时间里,则将热情转向了古典主义。

1874-1886年间,巴黎举办了八次印象派画展,毕沙罗参加了每一次画展,他曾说:“我的一生与印象主义的是完全符合的。”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后一次均未参加展出。由于在这三次展览中的作品已经有悖于原来的创作手法。为了坚持信仰,莫奈拒绝参加展览以示反抗。这是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印象派信条的表现,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原因。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谷堆》《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莫奈像个隐士,有时有很强的孤独感。这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爱思索: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当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奋力前行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感觉。

作品赏析

《翁费勒的塞纳河口》

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

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日出·印象》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

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省印象主义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

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圣拉查尔火车站》

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己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

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从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人物评价

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这种观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他所看见的东西同他所感觉和他所想象的东西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间在阿尔让特依所画的一些画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如创作于1872年的“阿尔让特依的帆船”。在这幅图里中间调子代替了色彩对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过形成一种光的综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组合。黑色已不再出现于画家的调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与暗的光谱色彩,它们形成了形的实体。统一的色彩风格很自然地遍及整个画面:远景和近景,物体、水和天空,把这一切改造成为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而浑然一片、不分层次的空间透视,则把这远景和近景联成一个整体。紫色和黄色的调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蓝色交织在一起,这些颜色的调子差别把这些自然现象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静如镜的河面,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础。几何学的透视已被忘却;它已让空气的不断运动代替了。每一种颜色单独看来十分柔和,它们的整体却又是强烈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边焰火弥漫,白昼即将消逝的图景,一条大帆船静静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阴影之中。这是一个幻想家的直观,在这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片忧郁的气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参与着它的逐渐熄灭。这是莫奈创作中的丰收时期,是他创作了色彩的传奇。

后世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莫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日出印象,莫奈作1872年,藏巴黎马莫坦博物馆,布上油画。克劳德·莫奈(1840一1926年)的这幅作品曾在第一届印象主义作品展出(1874年)。它表现了重要商业港口勒阿佛尔的景色。但莫奈对光线的作用而不是对工业更感兴趣。《睡莲,晚间效果》,1907年油画 100×73cm

右下角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克劳德·莫奈, 1907

米歇尔·莫奈遗赠,1964年;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只有在吉维尔尼见到克劳德·莫奈,你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个性,他的生活情趣,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朋友和传记作家古斯塔夫·热弗鲁瓦这样写道。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一座漆成绿色的日本式的拱形木桥跨越池塘;水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和绣球花环绕并保护着池塘。水面上漂浮着粉红色的睡莲。柳树和紫藤直泻水面,使水的色

调变得更深、更蓝。直到1895年,莫奈才画了第一张池塘和日本桥的画。从1898年起,他又画了些同一题材不同版本的方形的画,其中十来幅曾在杜朗-卢埃尔画廊举办的他的新作展中展出。

1901年,莫奈在他的池塘的延伸处又购置了一块地,池塘面积因此扩大了三倍。周围更精致、更具装饰性地种了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他还安装了一个水泥槽,以便保护异国情调的睡莲不受水温过热的伤害。1903年至1909年,以睡莲池塘为题材的画重新出现。但是,如果人们在最初的画中还能分辨前景、延伸和周围景致的话,那么,在1904年后,漂浮在水面上的华丽的睡莲则开始占据整个画面。

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1909年,莫奈在杜朗-卢埃尔画廊展出他在1903-1908年间画的48幅画,他自己为它们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907年所创作的竖画中的14幅也在其中。画展大获成功。展出的作品只标明日期而没有标题。记者和文艺评论家们立即感受到这个动感和奇特世界产生的视觉效果:“所有这些光彩夺目的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充满活力,又温柔宁静。我们简直看呆了。但我不无忧伤地想到这些实为一体、相互补充的动人作品即将分散各地,它们只是短时间地聚在一起给人们一个整体的概念,让人们感受到它们抒发的全部诗情画意。从此,人们再也不会在任何地方像我们现在这样看见它们聚集在一起。它们将分散到世界各地,它们仍然精美,但每一幅画只能展现出部分神秘……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它们全部被收藏在博物馆的某个展室,使人们可以去欣赏它们,去享受它们既壮美又宁静的、无与伦比的画面。”

莫奈很久以来就有画大型装饰画的想法:“我曾想用睡莲来装饰客厅:沿墙伸展,占据全部墙面,使人产生置身于无边无际的水面的幻觉;在那里,因工作而绷紧的神经将得到松弛,就像这些水一样,不再流动,静止休息。这间屋子还可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在开满鲜花的水族馆中央静思的机会。”

这个身处不断扩张的城市中央的迷人小岛一直存在……莫奈在长达四年的沉寂后,从1914年起,投身于“大型装饰画”。1918年11月1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次日,他写信给克莱蒙梭,提议捐给国家一套装饰壁画,为此,他画了又画,直到1926年去世。1927年5月17日在杜伊勒里宫的柑橘园,人们发现装饰着“水和倒影的风景画”的两个圆形大

厅,这是一个由阴影和光线组成的、水上漂浮的世界;时间暂时停顿下来,每个人都沉浸在画家的一项最富诗意、最具革命性的创作中,尽情地思索、遐想。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13-000)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时间:2012年6月6日

摘要:梵高油画《向日葵》,具有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令人震撼。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无不给我们启发与深思。 关键词:印象派情感美学向日葵梵高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如今一提到印象派,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忽视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3.30——1890.7.29,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莫奈的艺术风格

摘要:印象派大师——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是历史上第一位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特色 引言: 光的颤动,影的通透,色彩绚丽且真实,是莫奈绘画给人的感受。对莫奈绘画的阅读已经公认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与享受。因此使笔者对这一视觉的拓荒者的艺术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印象主义之父——莫奈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贯之的当推莫奈。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 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自然形象在转瞬即逝时刻中的各种美貌只有在莫奈的画笔下方可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基于这一贯的坚持以及捕捉光影的贡献之大,以至有这样说法:如果把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莫奈可以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一些现代艺术在空间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均早已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中[1]。尽管他并非印象主义的第一人,但这样的美誉,他当之无愧。 二、莫奈的艺术风格 从莫奈一生的创作中可以窥见其创作目的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并以此贯穿整个绘画生涯。简而言之,对自然光与色的准确描绘对莫奈来说,是头等大事。是他艺术风格的主特色。 ㈠主特色形成原因: 纵观莫奈的绘画作品大部分是没有主题思想的风景画,这无疑是受到当时巴比松画派的首领柯罗的思想所影响,然而起直接推动作用的并非是柯罗,而是布丹。布丹是莫奈的第一位老师,启发莫奈直接面对风景写生。莫奈接受了他的信念:“今天已经是浪漫情调的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从它的全部丰富多样中,从它的新鲜中所真正看到的自然。”[2]并且,布丹还说到:“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当他坚决主张“一幅画不是它单独一部分而是它整个画面感动人”[3]时,他还主张“要非常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它是一个好东西。”[4]这些思想在莫奈的脑中可谓根深蒂固。使莫标投身自然,体验监场写生的快感。注重整幅画的色调处理而不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这点同时也就是印象主义者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画家们的地方。 19世纪初期,由于受自然科学对光学理论的重大发现的影响,特定气氛条件下的光与色的表现成了莫奈的拿手好戏。但并非始于他,而是他的第二个良师益友——琼康。他对莫奈的影响可能是更有决定意义。库尔贝的朋友卡斯托雅里曾经写道:“我喜欢这个家伙,琼康,他彻头彻尾是一个艺术家:我发觉他是一个纯真和敏感的人。在他看来,每样东西都处于…印象?里。”[5]琼康忠于他的印象,尝试在他的画里不去表现他对题材所了解的东西,而去表现它如何在特定的气氛条件下显现出来。他把气氛条件作为他研究的真正题材。不久,莫奈就跟着琼康向同一方向前进。 由此可见,以上莫奈绘画最主要的两大特色不仅非他所独创,而且是受他人影响。那么为何我们今天还来谈论呢?是否没这必要呢?其实不然,正如前文所述,“真正完全实现印

西方美术鉴赏解析

印象主义绘画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4) 1.2起源 (5) (7) 第二章.代表作鉴赏 (9) (9)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本论文首先会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起源与发展;其次将会通过印象派艺术大师的巨制来展现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法国光色彩风格自然界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一章:印象主义绘画简介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1.1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鉴赏论文---《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莫奈 作者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生于巴黎。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历史背景: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莫奈。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可以说一无是处。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 光与色的美丽世界 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

莫奈之系列作品《干草堆》

莫奈之系列作品《干草堆》(Wheatstacks & Haystacks 标签:绘画法国印象主义19世纪2012-03-21 16:06 星期三 19世纪60年代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可以视为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或现代艺术的起点。一百多年来,尽管现代艺术流派纷呈,印象主义绘画始终影响着后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创作。作为印象主义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奠基人莫奈,其艺术成就更为后人展现了无限宽广的想象和探索空间。直到今天,莫奈的艺术依旧魅力四射并受到世人膜拜。 莫奈擅长 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此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在视觉观察方面,莫奈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19世纪80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组画),即在不同的光线(或季节)和角度连续画同一景物。他先后绘制了《塞纳河解冻》(The thaw at Vetheuil,1880-1801)、《昂蒂布的伊夫堡》(Le Chateau d'Antibes,1888)、《克勒兹的山谷》(Ravin de la Creuse,1889)、《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1900-1901)、《白杨树》(Poplars,1890-1891)、《维特尼教堂》(Vetheuil Cathedral,1901-1902)、《干草堆》(Wheatstacks & Haystacks,1884-1893)、《鲁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1892-1893)、《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1899-1903)、《日本小桥?睡莲池塘》(Japanese Bridge,1899-1923)、《睡莲》(Water Lilies,1897-1926)等组画,表达了和对光与影的完美诠

美术鉴赏 莫奈

美术鉴赏(作业)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14日

莫奈作品赏析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 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 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 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 验与表现技法。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 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 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 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 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 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 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 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 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 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 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 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

莫奈作品鉴赏

《莫奈经典作品鉴赏》 院系:艺术设计 专业:动画专业 任课老师:王琦 班级:2011070602 学号:1107185052 姓名:韩佳思

莫奈经典作品鉴赏 摘要: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关键词:印象画派艺术色彩个性 正文: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日出·印象》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睡莲》“只有在吉维尔尼见到克劳德·莫奈,你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个性,他的生活情趣,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朋友和传记作家古斯塔夫·热弗鲁

美术鉴赏 莫奈《日出》赏析

题目: 关于莫奈《日出印象》的赏析 院(系):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2015年 12月 25日 第一次接触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在电影《我11》中,一位父亲烛光下向儿子认真讲解莫奈的作品《日出》。后来,他提醒正在学美术的儿子一定要记得莫奈,因为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印象派,什么是印象派呢?印象派不是指的诗吗?和浪漫派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就去搜了下印象派,也由此了解到了印象派绘画。说起印象派,那必先要提莫奈的这幅作品—《日出印象》了,下面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感触和评价。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对于创作的艺术手法,画家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 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关于莫奈,莫奈,全名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

美术鉴赏知识梳理

美术学科知识梳理(人美版小学1—6册)第一册 ?《爵士》马蒂斯法国 ?《蓝天》康定斯基俄罗斯 ?《戏鱼》张芝兰农民画 ?《天坛祈年殿》 ?《母与子》潘常旺 ?《洗澡》卡萨特 ?《母亲保护她的女儿》珂勒惠制德国 ?《猴妈妈和宝宝》毕加索西班牙 ?《欢乐柱》田世信 ?《花狮子》张芝兰 第二册 ?《冬日婴戏图》佚名宋 ?《自画像》徐悲鸿 ?《春如线》吴冠中 ?《听雨图》韩羽 ?《百世多吉》齐白石 ?《扑枣图》佚名宋 ?《艰苦岁月》潘鹤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宋韧肖峰 ?《花篮图》李嵩宋 第三册 ?《连年有余》清

?《日神羽人画像砖》东汉 ?《菩提树》杰斯艾伦美国 ?《玉舞人》汉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印度舞》叶浅予 ?《新疆舞》黄胄 ?《舞台上的舞者》德加法国 ?《豆花蜻蜓图》徐熙宋 ?《坐在柳条上的朵拉马尔》毕加索西班牙 第四册 ?《热带飓风和虎》卢梭法国 ?《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丽莎》米罗西班牙?《葵花园》克里姆特奥地利 ?《铜奔马》东汉 ?《浅塘渡牛图》李可染 ?《坐虎》陕西凤翔 ?《鸡》张仃 ?《金面罩人头像》商后期三星堆文化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黄杨梅竹笔筒》清 ?《粉彩人物笔筒》清 ?《象牙黑漆地雕梅花》清 ?《白杨树》莫奈法国 ?《和平鸽》齐白石

第五册 ?《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雷诺阿法国?《老寿星》汤子博面塑 ?《剥玉米》孙佃珍 ?《向日葵》梵高荷兰 ?《山湖远望》东山魁夷日本 ?《向陶鬶》新石器时代 ?《端阳婴戏图》苏焯宋 ?《欢天喜地》佚名 ?《在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 ?《冬天的阳光》王今标 ?《格尔尼卡》毕加索 ?《吴家作坊》吴冠中 第六册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 ?《放牧图》砖画魏晋 ?《黄河逆流》马远南宋 ?《八十七神仙卷》唐 ?《女像》马蒂斯法国 ?《两个青年农民》毕加索西班牙?《海景》琼坎荷兰 ?敦煌320窟壁画唐 ?《挟盾武士俑》北朝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赏析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此画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船上的人与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有谁没见过日出?许多人在专门的地点,专门的时节观看日出。但三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是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更是一种朝暮间凌乱的唯美。他熟悉勒阿弗尔港口的海岸景色,爱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

气息,人文的踪影。水光相应,烟波渺渺。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这幅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这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通过观察这幅画,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莫奈,一副《日出印象》仅于咫尺纸上展现了一抹朝暮间凌乱的唯美,日出是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

美术鉴赏论文《鲁昂大教堂》

作者简介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1892—97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随着阳光的变化作画,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进行这种创作时,他常常是很早起来,满载着成车的画布,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 作品赏析 十九世纪末叶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连作,就是依据阳光不同时刻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的。全作20幅的卢昂大教堂组画中所见的景物都是同一面石墙,同一个角度。塔楼,门廊,尖塔和廊柱。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的画面上作画。在十二幅连作中,我们熟知清晨、正午和黄昏时刻三幅,这不同色调表情的卢昂大教堂,就是以对自然光色的视觉印象为依据,将瞬息即逝的色彩变化凝固在画面上,使它神奇而辉煌地呈现出色调表情来。那最精彩的画面,评论家称之为“大气的戏剧” “一个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教堂,一个是吟诵电光石火的诗人,”大教堂在瞬间大自然的光辉中希求超凡尘外的永恒信念。莫奈却在永恒的自然中寻求瞬间的印象。这种对比是如此强烈,他们的意念相互交会却又完全悖离。然而“再无他物能比大教堂更多地提供自然的印象了。同样,改变19世纪绘画地那场运动也是自然主义的。”他们对自然尊崇,与陈旧而桎梏的传统决裂,追求真实,独具创造力;他们都热爱光,渲染光,依靠光的无穷变化来丰富自己。“他们因为精于计算而敢作敢为,这是他们着了魔似的孜孜以求的逻辑的胜利,是通过琢磨的石头或响亮的颜色而实现的。”表面虽有不同,内里却一脉相承,在他们的艺术表现中,我们看到了法兰西的民族天性,也因此看到法国辉煌艺术的标志。 “在我们的时代,这个以追求永恒开始的故事,却通过留住那难以把握的瞬间的努力,达到了顶点。”布尔斯廷如是说。 结束语 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鲁昂大教堂》的成就,不仅奠定了莫奈的地位,也说明了在美术史上又出现了一幅惊世佳作。

莫奈作品介绍

日出·印象:这幅画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重要商业港口勒阿佛尔的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艺术家来说简直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而以往的艺术推崇的那种明确的轮廓,呆板的色调荡然无存。 (1872年,油画,48*64厘米。) 鲁昂大教堂:鲁昂大教堂的外形烦琐复杂,难于表现,但莫奈偏偏要探索这个棘手的题材。 在这幅画中,他表现出了教堂在明亮的外光中给人的视觉感受。 依据阳光不同时刻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的。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的画面上作画。在十二幅连作中,我们熟知清晨、正午和黄昏时刻三幅,这不同色调表情的卢昂大教堂,就是以对自然光色的视觉印象为依据,将瞬息即逝的色彩变化凝固在画面上,使它神奇而辉煌地呈现出色调表情来。那最精彩的画面,评论家称之为“大气的戏剧”。 (1893年。) 野罂粟:莫奈1873年所作,画中的人物,是自然景色的点缀,为了与花的色调相应,人物仅露出头部,与部分的身体。充足的阳光沐浴在山坡上,使得花朵显得更加光彩夺目,这种大自然的描绘是莫奈从革新的绘画创意所注重的题材。(1200*898) 可以与之对比的还有这一幅:阿让特伊附近的罂粟。(1873) 蒙特尔热街的节日:这张画当你真的走近的时候,你会什么都看不到,除了画笔在画布上面留下的红色蓝色白色黑色的斑点的痕迹之外,你什么都看不到。然而当你走远了,你会发现一个一个的人头窜动,红白蓝的旗帜飘舞,感受到延伸的大街里热闹的节日气氛。 干草垛:干草垛是莫奈的一组画,1890—1891年间,他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进行了多达15次的描绘。这里便是其中一幅。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228*148.9cm。1866年。) 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在描绘外光的生动和景物的真实自然方面,确有过之。画中阳光透过林木洒在人物身上和地面景物上,透明灿烂,令人耳目一新。(1865年) 阿让特伊花园中的家人:午后,金色的阳光喧嚷着溜进树林……花、蜜蜂、彩蝶,全部都融合在这张色彩鲜艳的画中。 圣拉扎尔火车站:描绘的是巴黎火车站空气与蒸汽中朦胧的火车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

美术鉴赏——从“天空”看西方印象派油画的光、影视觉效果

视点 ——从“天空”看西方印象派油画的光、影视觉效果 VS 莫奈《印象·日出》西斯莱《莫瑞桥》 印象派油画:印象派(Impressionism)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把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印象派是现实主义画派发展到极端产生的,早期印象主义画家马奈原也是现实主义的,印象主义画家强调真实的世界就存在于眼睛的观察之中,只有色彩和光影,不在乎物体的实质。所以印象派画家经常创作一些“系列”作品,如莫奈的“干草堆”、“睡莲” 等,描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同一场景。印象主义画家将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画作使人如同面对一扇打开的窗户,极度真实,但不关心绘画的内容。以后所有画家都从印象派画家那里吸收到色彩表现的方法。印象派著名画家除了上述外,还有雷诺阿、西斯莱、德加、毕沙罗等。 克劳德·莫奈绘画风格: 他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为此,他经常到各地旅行写生,观察大自然景色的变化,捕捉阳光、空气在物体上的微妙变化。他的一生精力主要用在外光的探索上。 他描绘不同时间阳光照射下景物所反映的色泽,使画家对色彩的观察理解大大地深入了一步。在彩色照相尚未发明之前,像莫奈这样对自然色调的如此观察入微是很令人叹服的。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绘画风格: 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印象。

浅谈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他是早起印象派注意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生坚持印象注意风格。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莫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关键词;莫奈、印象主义、印象派

目录 第一章;莫奈生平简介 1.1接触印象主义之前 (1) 1.2 由印象主义走向印象派 (2) 1.3 印象派的中流砥柱 (6) 1.4 晚年生活 (10) 第二章;莫奈的艺术贡献及影响 2.1理论上的革新 (12) 2.2技法上的创新 (13) 参考文献 (15) 谢辞 (16)

浅谈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莫奈毕生经历 1.1 接触印象主义之前 1840年10月14日,莫奈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莫奈5岁时。来致函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在班上总是排在倒数几名的位置上,这个孩子唯一的爱好是绘画,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小莫奈乐此不疲,加上与生俱来的秉赋,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里展出并且出售。15岁的时候,莫奈的木炭漫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价格是每幅十至二十法郎。 在诺曼底经过画商的介绍,这位少年画家被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布丹所看中,二人从此结识。布丹动员他“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乍开始莫奈并没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礼貌地加以拒绝。由于布丹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少年。自学成才的布丹,习惯于在露天作画,他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要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对此,莫奈也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从1858年起,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有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布丹所强调的:要特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人物简介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洛德·莫奈或莫内,台译奥斯卡-克劳德·莫内,大陆传统译莫奈。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 莫内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内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内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内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童年 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Havre)。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莫奈简介与作品

莫奈 莫奈的童年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 写生巴黎 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

美术鉴赏(判断)

8、中国古代就有“美术”这个学科?否, 12、美术是一种变化的观念是, 77、使人产生美感的艺术作品就是美术否, 87、美术作品的内容就是所见中读取的含义是, 88、美术作品的内容分3个层次:直接性、间接性和分析性是, 169、哪个国家是最早掌握颜料的制作方法并使用颜料的(C)A古罗马B古中国C古埃及D古希腊 170、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用了多长时间创作完成的(C)A2个小时B一天C两到三年D五年 169、哪个国家是最早掌握颜料的制作方法并使用颜料的(C) A 古罗马 B 古中国 C 古埃及 D 古希腊 170、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用了多长时间创作完成的(C) A 2个小时 B 一天 C 两到三年 D 五年 171、《舞蹈》是谁的绘画作品(B) A 柯罗 B 雷诺阿 C 莫西 D 修拉 172、《卢昂大教堂》是谁的绘画作品(C) A 莫西 B 拉斐尔 C 莫奈 D 达芬奇 173、我国绘画色彩的依据是(D) A 真实的色彩 B 精神象征的色彩 C 美的原则 D 以上都是 174、《望贤迎驾图》是哪个时期的绘画作品(B)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判断题:

1、艺术作品总是要参照某种艺术规则来制作?是 2、《蒙娜丽莎》是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是 3、中国的鸟巢是一种大型的建筑艺术?是 4、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艺术品?是 5、画册能把艺术作品的意境完全地表达出来?否 6、与政治相关的作品不被称为艺术品?否 7、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文学等?是 8、中国古代就有“美术”这个学科?否 9、Fine Arts最为常见的用法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但是它的含义经常延至诗歌和音乐等?是 10、十九世纪,Charles Batteaux将艺术划分为实用艺术和美得艺术? 否 11、中国卷轴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壁画?是 12、美术是一种变化的观念是 13、摄影艺术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在学校逐渐地成为一种专业学科? 否 14、工艺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史没有关系的?否 15、法国北部的山洞里发现的绘画距今已经有4.8万年?是 16、当代艺术是与政府提倡的主流文化相对抗的艺术?是 17、欧洲学者认为现代中国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否 18、部分学者推测艺术起源于巫术?是 19、考古学家能很完整地将壁画切割下来,并且保存的没有任何瑕疵。 否 20、我国政府支持考古学家挖掘武则天的坟墓。否 21、壁画的优点是可以长久地保存并且不会变色。否 22、米勒是一位职业画家,靠卖画为生。否 23、油画与壁画的区别是油画可以移动。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