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 《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垂髫: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其诗多咏山水田园。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三十而立”出自《论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

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正确;

B:错误。普希金是俄国人;

C: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错误。《木兰诗》是乐府诗;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移动启动的‘5G上珠峰’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句的主干是“行动取得进展”。

B. “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干得很好”“樱花盛开”的短语类型依次为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

C. 在古代,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中的“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正确。B“干得很好”不是偏正短语,而是动补短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语法知识。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叫作动补短语。动补短语的结构:动词+补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补语分为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空间位置(地点、环境)、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次数两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7.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C.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错在“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

系”,正确的说法是每一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前一幕情节成为下一幕内容的铺垫,下一幕也会提及或解决前一幕中未解决的矛盾冲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雾凇沆砀”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10.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

A. 京剧

B. 秦腔

C. 越剧

D. 昆曲

【答案】 C

【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1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

B. “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C. 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 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表示男子成年。

【答案】 D

【解析】【分析】D.“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是错误的,应是“以总角、垂髫代指童年,以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 B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

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文中以孩子若瑟夫的视角展现了现实社会中金钱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扭曲,强化了小说的批判性。

C.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申时”都是用地支记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 根据议论的方式,议论文分为立论和驳论,《敬业和乐业》属于驳论文,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属于立论文。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敬业和乐业》属于立论文,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属于驳论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果,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B.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条件复句。

C.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D.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案】 B

【解析】【分析】A.《羊脂球》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

C.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D.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以及复句语法知识的辨识能力。解答时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复句语法抓关联词或看句子内部的关系来判定。

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 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 《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有误,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6.下列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B. 妻子:古代指老婆。

C. 寡人:古代国君、诸侯及大臣称自己的谦词。

D. 夫子:古时对丈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

【答案】 A

【解析】【分析】A.说法正确。

B.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

C.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王侯夫人的自称。

D.夫子:古时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7.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El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Et”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年夜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①中秋节

②七夕节(乞巧节)

(3)【策划节日活动】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答案】(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

(2)①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

②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3)项目:元宵灯谜会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解析】【分析】⑴元宵佳节在我国特别重视的一个节日,当天除了燃灯、放烟火而外,主要的其他习俗还有猜灯谜,吃元宵、走百病诸项活动。这些活动使元宵节活动更充实,内容更丰富,更有意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这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⑵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中秋节还有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七夕节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故事。

⑶设计主题活动,体现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调动语言积累,提高应变能力,答题语言表达体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紧扣“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主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元素设计活动形式。

故答案为:⑴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

⑵ ①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②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⑶项目:元宵灯谜会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⑵本题考查对节日故事传说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根据相关故事或传说作答。

⑶本题考查设计主题活动。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明确活动主题,明辨命题指向,把握大体要求。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不明确性,要自己去观察和提炼。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

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近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倍受人们的关注。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

材料三:《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某学校组织促进同学们手写汉字的有关汉字书写系列活动。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答案】(1)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

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解析】【分析】(1)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由题意可知,观点一定

是手写仍然重要,这样的活动有必要参加。(3)此题是根据字的构造对字进行趣解。先明确字的构成,然后根据字的意义写一句连贯的话即可。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⑵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⑶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提炼出所有信息。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理解会意字字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然后再分析这个会意字有哪几个字组成,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最后再把这几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就能明确这个会意字的字义。

19.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

B.乐忧大湖八百里

C.喜悲大湖八百里

D.忧乐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0.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