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RM平台的Nginx移植

ARM平台的Nginx移植

ARM平台的Nginx移植
ARM平台的Nginx移植

arm-linux下usb转串口移植手册

arm-linux下usb转串口移植手册: 讲述在嵌入式平台上,移植usb转串口的步骤: 1、配置Kernel 2、文件系统配置等。 Kernel:在配置内核时:加入usb转串口的支持、加入usb转串口器件的支持。 不同厂家的usb转串口工具需要的驱动可能不一样。 Device Drivers ---> USB support ---> --- USB port drivers USB Serial Converter support ---> <*> USB Serial Converter support [*] USB Serial Console device support [*] USB Generic Serial drivert < > USB AIRcable Bluetooth Dongle Driver (EXPERIMENTAL) <*> USB FTDI Single Port Serial Driver (EXPERIMENTAL) 本次实验才用的是FTDI的usb转串口工具 在配置Kernel时,还可以加入对其他厂家的驱动支持。 文件系统: 1、在/dev目录下建立设备文件/dev/ttyUSB0 mknod /dev/ttyUSB0 c 188 0 2、在运行/sbin/getty登陆命令之前要先设置好:usb转串口对应端口的波特率、停止位等。int usb_to_serial_init(viod) { iUSBTORS232 = open( "/dev/ttyUSB0", O_RDWR); if (iUSBTORS232 iRS232 < 0) { printf("Can't open device dev/ttyUSB00"); return -1; } set_speed(iUSBTORS232 iRS232,BAUDRA TE); set_Parity(iUSBTORS232 iRS232,8,1,'n'); close(iRS232); } 3、在/etc/inittab 加入如下命令。同时用consel和usb转串口工具登陆。 # Example of how to put a getty on a serial line (for a terminal) ::respawn:/sbin/getty -L ttyS0 115200 vt100 ::respawn:/sbin/getty -L ttyUSB0 115200 vt100

成功移植OpenSSH到ARM Linux开发板

成功移植OpenSSH到ARM Linux开发板 概述 如果是用到一些没有SSH的开发板,对于部分的应用开发来说,会受到影响,比如使用ARM DS-5进行RSE远程管理操作时,就会出现错误。下面就具体如何进行OPENSSH移植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 1.下载源码包如下,下载 openssh、openssl 和 zlib 三个包。 openssh ?本地下载:openssh-6.6p1.tar.gz(1.22 MB, 下载次数: 2470) ?官网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7215117959.html,/portable.html openssl ?本地下载:openssl-1.0.1h.tar.gz(4.27 MB, 下载次数: 2647) ?官方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7215117959.html,/source zlib ?本地下载:zlib-1.2.8.tar.gz(557.71 KB, 下载次数: 3499) ?官方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7215117959.html,/ 2.部署工作目录创建用户主目录下创建工作目录: 3.解压并编译

注意:openssh不需要make install 4.操作目标板 b)从PC机上将以下文件拷贝到目标板Linux系统中 PC机 /home/gary/work/openssh-6.6p1/ 目录下的 ?scp sftp ssh sshd ssh-add ssh-agent ssh-keygen ssh-keyscan 共8个文件拷

贝到目标板 /usr/local/bin ? moduli ssh_config sshd_config 共3个文件拷贝到目标板 /usr/local/etc ? sftp-server ssh-keysign 共2个文件拷贝到目标板 /usr/libexec c )生成Key 文件 将生成的 ssh_host_*_key 这4个文件copy 到目标板的 /usr/local/etc/ 目录下。其中 ssh_host_ed25519_key 是SSH 第二版协议用到的key ,放到开发板之后,要 d )修改目标板passwd 文件。 5.测试 如果开发板的 root 用户还没有密码,键入以下命令然输入两次密码来修改,否可以用 ps 命令查看sshd 是否在工作 如果运行的过程中有提示缺少动态连接库,可以在主机上搜索相应文件,拷贝到目标板/lib/目录下面,注意创建软连接! OK !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成功,

ARMLinux移植基本概念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体验之基本概念 日前,笔者作为某嵌入式ARM(硬件)/Linux(软件)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下述工作: (1)基于ARM920T内核S3C2410A CPU的电路板设计; (2)ARM处理下底层软件平台搭建: a.Bootloader的移植; b.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 c.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d.电路板上外设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 本文将真实地再现本项目开发过程中作者的心得,以便与广大读者共勉。第一章将简单地介绍本ARM开发板的硬件设计,第二章分析Bootloader的移植方法,第三章叙述嵌入式mizi Linux的移植及文件系统的构建方法,第四章讲解外设的驱动程序设计,第五章给出一个已构建好的软硬件平台上应用开发的实例。 如果您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基础,您将非常容易领会本文讲解地内容。即便是您从来没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经历,本文读起来也不会生涩。您可以通过如下email与作者联系:21cnbao@https://www.doczj.com/doc/7215117959.html,。 2.ARM体系结构 作为一种RISC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具有RISC体系结构的典型特征。还具有如下增强特点:

(l)在每条数据处理指令当中,都控制算术逻辑单元(ALU)和移位器,以使ALU和移位器获得最大的利用率; (2)自动递增和自动递减的寻址模式,以优化程序中的循环; (3)同时Load和Store多条指令,以增加数据吞吐量; (4)所有指令都条件执行,以增大执行吞吐量。 ARM体系结构的字长为32位,它们都支持Byte(8位)、Halfword(16位)和Word(32位)3种数据类型。 ARM处理器支持7种处理器模式,如下表: 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在User模式下运行。当处理器处于User模式下时,执行的程序无法访问一些被保护的系统资源,也不能改变模式,否则就会导致一次异常。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由操作系统来控制。 User模式之外的其它几种模式也称为特权模式,它们可以完全访问系统资源,可以自由地改变模式。其中的FIQ、IRQ、supervisor、Abort和undefined 5种模式也被称为异常模

Linux C语言 socket编程 聊天室 可移植到arm开发板

sockets聊天室 1.1介绍 包括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可实现多人聊天和两人一对一单独聊天。 1.2开发环境和工具 Linux gcc 1.3程序设计 服务器: 1. 声明一个client结构体,包含用户自己的socket描述符mid,自己的用户名name以及 与自己聊天对象的Socket描述符fid(默认是-1,即公共聊天室)。并定义一个结构体数组。 2. 服务器新建一个socket设置默认的ip为自动获取,调用bind()函数绑定服务器socket 与ip。 3. 开启listen()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4. 在while循环里,用accept()等待连接,连接成功后,把accept()返回的socket描述 符存入client结构体数组中。 5. 每成功新建一个连接,就创建一个对应的子线程,接收并转发消息。 6. 定义void rec_snd(int n)这个函数,用于接收和转发消息。可选择公共聊天室和私聊, 私聊需要正确输入对方的名字。连接建立以后就可以发送消息。当接收的消息为bye 时,断开当前连接,如果是一对一私聊,一方断开另一方自动转入公共聊天室。 客户端: 1.新建一个socket,并与ip,端口进行绑定。 2.调用connect连接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新建一个线程用于发送消息, 主线程在while中调用read()接收服务器消息。 3.Snd()函数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消息。 4._select()函数用于选择功能。 1.4应用演示 服务器端成功开启等待连接:

当有客户端连接时,会显示ip端口,socket标识符信息。客户端成功连接上服务器时会收到提示输入用户名: 输入姓名后会提示选择功能:

linux arm 移植手册(分享)

Linux系统移植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8) 1 硬件环境 (8) 1.1主机硬件环境 (8) 1.2 目标板硬件环境 (8) 1.3工具介绍 (8) 2软件环境 (8) 2.1主机软件环境 (8) 2.1.1 Windows 操作系统 (8) 2.1.2 Linux操作系统 (8) 2.1.3 目标板最后运行的环境 (9) 2.2 Linux下工作用户及环境 (9) 2.2.1 交叉工具的安装 (9) 2.2.2 u-boot移植工作目录 (9) 2.2.3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 (9) 2.3 配置系统服务 (10) 2.3.1 tftp服务器的配置 (10) 2.4 工具使用 (12) 2.4.1 minicom的使用 (12) 3 作者介绍 (13) 3.1 策划, 组织, 指导, 发布者 (13) 3.2 ADS bootloader部分 (13) 3.3 交叉工具部分 (13) 3.4 uboot部分 (13) 3.5 内核部分 (13) 3.6 应用程序部分 (13) 3.7 网卡驱动部分 (13) 3.8 Nand Flash 驱动部分 (13) 第二部分 系统启动bootloader的编写(ADS) (14) 1 工具介绍 (14) 1.1 ADS 命令行命令介绍 (14) 1.1.1 armasm (14) 1.1.2 armcc, armcpp (14) 1.1.3 armlink (14) 2 基本原理 (15) 2.1 可执行文件组成及内存映射 (15) 2.1.1 可执行文件的组成 (15)

2.1.3 启动过程的汇编部分 (17) 2.1.4 启动过程的C部分 (17) 3 AXD的使用以及源代码说明 (18) 3.1 源代码说明 (18) 3.1.1 汇编源代码说明 (18) 3.1.2 C语言源代码说明 (23) 3.1.3 源代码下载 (23) 3.2 AXD的使用 (23) 3.2.1 配置仿真器 (23) 3.2.2 启动AXD 配置开发板 (23) 第三部分 GNU交叉工具链 (25) 1 设置环境变量,准备源码及相关补丁 (25) 1.1 设置环境变量 (25) 1. 2 准备源码包 (25) 1.2.1 binuils (25) 1.2.2 gcc (25) 1.2.3 glibc (25) 1.2.4 linux kernel (26) 1.3 准备补丁 (26) 1.3.1 ioperm.c.diff (26) 1.3.2 flow.c.diff (26) 1.3.3 t-linux.diff (26) 1.4 编译 GNU binutils (26) 1.5 准备内核头文件 (26) 1.5.1 使用当前平台的gcc编译内核头文件 (26) 1.5.2 复制内核头文件 (27) 1.6 译编glibc头文件 (27) 1.7 编译gcc第一阶段 (27) 1.8 编译完整的glibc (27) 1.9 编译完整的gcc (28) 2 GNU交叉工具链的下载 (28) 2.1 ARM官方网站 (28) 2.2 本文档提供的下载 (28) 3 GNU交叉工具链的介绍与使用 (29) 3.1 常用工具介绍 (29) 3.2.1 arm-linux-gcc的使用 (29) 3.2.2 arm-linux-ar 和 arm-linux-ranlib的使用 (30) 3.2.3 arm-linux-objdump的使用 (30) 3.2.4 arm-linux-readelf的使用 (31) 3.2.6 arm-linux-copydump的使用 (32) 4 ARM GNU常用汇编语言介绍 (32)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 移植 0引言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 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如何向一块ARM裸板移植linux系统

11. How to port Linux to a raw ARM board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steps when porting Linux to a new ARM platform or a new processor. In this page we assume that the reader has a knowledge of C and assembly programming and is familiar with ARM and operating systems concepts such as interrupt handling, system calls and memory managemen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kernel documentation section on how to configure the kernel itself. It is probably best to familiarize with Linux on x86 before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embedded platforms. In addition to Linux kernel source documentation, some notes maintained by community members are available on booting and setting up Linux for ARM platforms, you can consult the following kernel document and Vincent Sander?s documentation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orting steps ?Install a cross-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etup the board and ensure that the serial port is working so we can print data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inux kernel, most of the porting work will be done at this level. ?Add board specific code into the kernel tree. ?Build a kernel image to run on the board ?Test that early kernel printk is working ?Get the real printk working with the serial console. ?For a new board, a new board-specific directory should be added as well as support for interrupt handling, kernel timer services and mapping for memory areas. ?Ethernet drivers are usually the next drivers to focus on as they enable setup of NFS root file system to get access to user utilities and applications. ?Filesystem can be provided in different forms which are listed on LinuxFilesystem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 与移植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ARM-Linux内核移植之(一)——内核启动流程分析

ARM-Linux内核移植之(一)——内核启动流程分析 Y-Kee 转载请注明来自于衡阳师范学院08电2 Y-Kee https://www.doczj.com/doc/7215117959.html,/ayangke, QQ:843308498 内核版本:2.6.22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较低的版本进行移植了,因为韦东山大牛说了,低版本的才能学到东西,越是高版本需要移植时做的工作量越少,学的东西越少。 内核启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运行head.S文件和head-common.S,第三个阶段是允许第二是运行main.c文件 对于ARM的处理器,内核第一个启动的文件是arc/arm/kernel下面的head.S文件。当然arc/arm/boot/compress下面也有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和上面的文件略有不同,当要生成压缩的内核时zImage时,启动的是后者,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时,它前面的代码是做自解压的,后面的代码都相同。我们这里这分析arc/arm/kernel下面的head.S文件。当head.S所作的工作完成后它会跳到init/目录下跌的main.c的start_kernel函数开始执行。 第一阶段: 首先截取部分head.S文件,将后面重点要分析的代码高亮显示。 ENTRY(stext) msr cpsr_c, #PSR_F_BIT | PSR_I_BIT | SVC_MODE @ ensure svc mode @ and irqs disabled mrc p15, 0, r9, c0, c0 @ get processor id bl __lookup_processor_type @ r5=procinfo r9=cpuid movs r10, r5 @ invalid processor (r5=0)? beq __error_p @ yes, error 'p' bl __lookup_machine_type @ r5=machinfo movs r8, r5 @ invalid machine (r5=0)? beq __error_a @ yes, error 'a' bl __create_page_tables /* * The following calls CPU specific code in a position independent * manner. See arch/arm/mm/proc-*.S for details. r10 = base of * xxx_proc_info structure selected by __lookup_machine_type * above. On return, the CPU will be ready for the MMU to be * turned on, and r0 will hold the CPU control register value. */ ldr r13, __switch_data @ address to jump to after @ mmu has been enabled adr lr, __enable_mmu @ return (PIC) address 第一步,执行的是__lookup_processor_type,这个函数是检查处理器型号,它读取你的电路板的CPU型号与内核支持的处理器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处理。这个我们不关心它的具体

基于ARM9的嵌入式的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1.1引言...................................................................................................................................... - 1 -1.2嵌入式系统的概述.............................................................................................................. - 1 -1.3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前景...................................................................................................... - 1 -1.4本文所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 2 -第二章Linux的内核启动分析 .............................................................................................................. - 2 - 2.1内核...................................................................................................................................... - 3 -2.2 Linux内核的特性 ............................................................................................................... - 3 -2.3内核启动过程分析.............................................................................................................. - 4 - 2.3.1 Bootloader启动过程 ........................................................................................................................ - 4 - 2.3.2 Linux内核引导过程 ........................................................................................................................ - 5 - 第三章引导加载程序U-BOOT的编译 .......................................................................................... - 12 - 3.1编译交叉环境的搭建........................................................................................................ - 12 -3.2编译源码............................................................................................................................ - 12 -3.3编译U-BOOT....................................................................................................................... - 12 -第四章编译和配置内核........................................................................................................................ - 14 - 4.1解压内核包........................................................................................................................ - 14 -4.2编辑Makefile文件 ........................................................................................................... - 14 -4.3配置并编译Kernel ........................................................................................................... - 14 -4.4介绍映像文件zImage与uImage的区别 ........................................................................ - 15 -4.5 rootfs文件系统的制作................................................................................................... - 15 -第五章内核与文件系统的烧写.......................................................................................................... - 16 - 5.1 U-BOOT的更新................................................................................................................... - 17 -5.2内核的烧写........................................................................................................................ - 19 -5.3文件系统的烧写................................................................................................................ - 19 -结论............................................................................................................................................................... - 22 - 参考文献 ..................................................................................................................................................... - 23 - 致谢............................................................................................................................................................... - 24 -

基于ARM的LINUX移植——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理工类) 设计题目基于ARM的ucLinux移植 学生姓名钟宏淼学号0812102096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各种芯片技术的发展,各种嵌入式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了。目前,嵌入式产品应用领域涉及移动通信、汽车、医疗、家电等很多领域。而且,如今的嵌入式硬件的速度和容量越来越接近于PC,因此在这些嵌入式产品上运行操作系统就成为了可能。一直以来,很多企业花费了巨大成本研发了大量运行在PC上的软件产品。如果将这些优秀的软件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将会成为快速开发嵌入式系统,降低嵌入式产品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Linux的出现正符合我们所有的要求,因为其源代码公开且免费,我们不仅可以保证操作系统中不存在任何黑洞和隐蔽的问题,而且无疑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开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相同性能的产品。所以学习基于ARM 的ucLinux移植对于提高国产嵌入式产品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要使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运行起来,就必须把Linux移植到各种嵌入式处理器平台上,这样才能应用于实际的产品。ARM平台是目前性价比最高且应用最广泛的嵌入式处理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ARM自然也是国内各企业所钟爱的一款处理器。三星公司的S3C2410开发板由于产品成熟、价格低廉、功能强大和资料齐全成为很多嵌入式公司和技术爱好者的首选。所以,Linux和ARM是企业构建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一对强强组合,是提高嵌入式产品性能的最佳选择。 现在Linux操作系统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很多嵌入式产品都在S3C2410开发板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而要实现上层程序的运行,需要底层系统的支持,所以系统移植(包括Uboot移植、Linux内核移植和文件系统移植)具有重大的意义。系统移植不仅使底层移植成为可能,它还为应用层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还可以根据应用层需要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的需要和设计产品的诸多设计限制进行内核裁剪,使之成为功能即专一又强大,同时具备再次开发能力的优良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基于ARM的Linux移植(uboot移植、Linux内核移植和文件系统移植),对于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和ARM框架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种应用软件的成功运行,对提高整个民族的嵌入式产品的竞争力,都具有非常积极和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于技术爱好者如何快速学习系统移植更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体验之操作系统.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体验之操作系统 在笔者撰写的《 C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修炼之道 》一文中,主要陈诉的软件架构是单任务无操作系统平台的,而本文的侧重点则在于讲述操作系统嵌入的软件架构,二者的区别如下图: 嵌入式操作系统并不总是必须的,因为程序完全可以在裸板上运行。尽管如此,但对于复杂的系统,为使其具有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消息管理、队列管理和中断处理的能力,提供多任务处理,更好的分配系统资源的功能,很有必要针对特定的 硬件 平台和实际应用移植操作系统。鉴于Linux的源代码开放性,它成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的很好选择。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公司、研究机构都加入了嵌入式Linux的研究行列,推出了一些著名的版本: ·RT-Linux提供了一个精巧的实时内核,把标准的Linux核心作为实时核心的一个进程同用户的实时进程一起调度。RT-Linux已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飞机的空间数据采集、科学仪器测控和电影特技图像处理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将装有RT-Linux的设备放在飞机上,以测量Georage咫风的风速; ·uCLinux(Micro-Control-Linux,u表示Micro,C表示Control)去掉了MMU(内存管理)功能,应用于没有虚拟内存管理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它已经被成功地移植到了很多平台上。 本章涉及的mizi-linux由韩国mizi公司根据Linux 2.4内核移植而来,支持S3C2410A处理器。 1.Linux内核要点 和其他操作系统一样,Linux包含进程调度与进程间通信(IPC)、内存管理(MMU)、虚拟文件系统(VFS)、网络接口等,下图给出了Linux的组成及其关系:

ARM+Linux启动过程分析

ARM Linux启动过程分析 摘要:嵌入式Linux 的可移植性使得我们可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看到它的身影。对于不 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来说Linux的启动过程也有所不同。本文以S3C2410 ARM处理器为例,详细分析了系统上电后bootloader的执行流程及ARM Linux的启动过程。 关键词:ARM Linux bootloader 启动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6 1. 引言 Linux 最初是由瑞典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Linus Torvalds在1991 年开发出来的,之后在GNU的支持下,Linux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Linux 在桌面PC 机上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微 软的Windows 操作系统,但它的发展速度之快、用户数量的日益增多,也是微软所不能轻视的。而近些年来Linux 在嵌入式领域的迅猛发展,更是给Linux 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个嵌入式Linux 系统从软件角度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Linux 内核,文件系统,应用程序。 其中bootloader是系统启动或复位以后执行的第一段代码,它主要用来初始化处理器及 外设,然后调用Linux 内核。Linux 内核在完成系统的初始化之后需要挂载某个文件系统做 为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根文件系统是Linux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做为 Linux 系统中文件和数据的存储区域,通常它还包括系统配置文件和运行应用软件所需要的库。应用程序可以说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它所实现的功能通常就是设计该嵌入式系统 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没有应用程序的支持,任何硬件上设计精良的嵌入式系统都没有实用

armlinux移植文档

移植文档 1、嵌入式linux 简介 LINUX 是一个类似UNIX 的操作系统,其代码是完全重新开放的,内核功能强大,实现简洁。它提供了类似UNIX 的编程接口和系统调用,可以方便的将UNIX系统上的应用程序,移植到Linux上运行。Linux具有一下特点: 1.可移植性: Linux内核源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可以运行到各种平台。 2.支持多种处理器体系结构: Linux内核能够支持的处理器要求是32位处理器,有没有MMU都可以。没有MMU的处理器只有uClinux支持。Linux-内核支持的绝大多数都是带MMU的。 3.开放源代码的优势: Linux内核是开放源代码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免费获取,修改linux源码。庞大的linux 社区和内核源代码工程,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开发者可以免费得到社区的贡献、支持。众所周知,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为了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应用,在Linux 中,引入了很多非常有利于嵌入式应用的功能。这些新功能包括实时性能的增强、更方便的移植性、对大容量内存的支持、支持微控制器和I/O系统的改进等。 2、内核的新特征 1.改进了响应时间在内核以前,要想让Linux获得更好的响应能力,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补丁。通常情况下,需要用户从厂商处购买补丁来改进中断性能和调度反应时间。如今,内核把这些改进加入到了主流的内核当中,因此无需再对其进行特殊的配置。2.抢占式内核 Linux 内核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可抢占的模式。因此,在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 事件中,Linux 要比具有更好的响应能力。当然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RTOS,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111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 编写Linux应用程序要用到如下工具: (1)编译器:GCC GCC是Linux平台下最重要的开发工具,它是GNU的C和C++编译器,其基本用法为:gcc [options] [filenames]。 我们应该使用arm-linux-gcc。 (2)调试器:GDB gdb是一个用来调试C和C++程序的强力调试器,我们能通过它进行一系列调试工作,包括设置断点、观查变量、单步等。 我们应该使用arm-linux-gdb。 (3)Make GNU Make的主要工作是读进一个文本文件,称为makefile。这个文件记录了哪些文件由哪些文件产生,用什么命令来产生。Make依靠此makefile中的信息检查磁盘上的文件,如果目的文件的创建或修改时间比它的一个依靠文件旧的话,make就执行相应的命令,以便更新目的文件。 Makefile中的编译规则要相应地使用arm-linux-版本。 (4)代码编辑 可以使用传统的vi编辑器,但最好采用emacs软件,它具备语法高亮、版本控制等附带功能。 在宿主机上用上述工具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后,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将程序到目标板上运行: (1)通过串口通信协议rz将程序下载到目标板的文件系统中(感谢Linux提供了rz这样的一个命令); (2)通过ftp通信协议从宿主机上的ftp目录里将程序下载到目标板的文件系统中; (3)将程序拷入U盘,在目标机上mount U盘,运行U盘中的程序; (4)如果目标机Linux使用NFS文件系统,则可以直接将程序拷入到宿主机相应的目录内,在目标机Linux中可以直接使用。 1. 文件编程 Linux的文件操作API涉及到创建、打开、读写和关闭文件。 创建 int creat(const char *filename, mode_t mo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