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总食品标准与法规

汇总食品标准与法规

汇总食品标准与法规
汇总食品标准与法规

汇总食品标准与法规

————————————————————————————————作者:————————————————————————————————日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和战略地位

一、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以法律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法规属于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不难想象法规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和法规。具体来讲就是法规的产生、规定要求、实施以及变化的规律等。食品法规就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如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各类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

食品标准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它与食品标准化研究对象的层次、加工门类和加工过程要素三维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必然的联系。

二、标准化的战略地位

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在视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好的标准胜过十万精兵”。足见技术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一个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而一个技术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行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标准战略地位。

(一)标准化与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

2.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主要依靠标准化

3.市场经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二)标准化与市场竞争

(三)标准化与WTO

(四)标准化与市场准入

第二节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研究对象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与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目的是为了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市场贸易、规范企业生产。食品标准与法规是政府管理监督的依据,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准则,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武器,是国际贸易的共同行为准则。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有:标准、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功能和相互关系;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市场和贸易的影响;标准的编

写与标准化工作基础;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企业标准化工作方法;食品法律法规体系与国内外标准、法规;主要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法规与食品认证。

二、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学习方法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它既涉及食品与农产品的各个种类,又贯穿于食品与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即包括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实施过程,又涵盖了对其进行监督监测和评定认证体系;既规范协调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又涉及政府、行业组织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测、合格评定等第三方中性机构。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记忆,更应该注意其复杂性、动态发展性、系统性。

复杂性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研究对象、主体、过程及其复杂,涉及到了食品与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作物生产、食品保藏、食品工艺、食品流通、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食品分析与监督监测、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贸易、法学学科等众多自然与人文学科,因此必须对这些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理解。

动态发展性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等都只是现实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随着现实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类社会是一个永不止息的活动,标准与法规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变化发展过程。

系统性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和作用的而是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性形式存在和作用的。在标准法规的初级阶段,人们常常是为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制定标准与法规,不仅其内容单一,其存在方式也是个别的、零散的。而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法规都积累了几百年以上的成就,无论是企业标准法规还是地方、国家和国际性标准法规,都已形成乐调整和规范食品与农产品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以系统的方式作用于对象。

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制定

第一节标准与标准化

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是企业组织食品生产的主要依据,食品安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水平。要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就必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200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提出,要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首次把技术标准提到了战略高度,我国要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来适应未来的国际激烈竞争。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专利,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

一、基本概念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区域标准: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发布的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发布的标准。

地方标准: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发布的标准。

产品标准: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过程标准:规定过程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合格评定:有关直接或间接地确定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的活动。

技术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

法规: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技术法规: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法规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法规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二、标准化方法原理

简化原理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和方法要求。

统一原理统一使标准化的基本形式,人类的标准化活动使从统一开始的。统一原理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

术特性所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统一的目的是确立一致性,是标准化活动的本质和核心。

协调原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标准化对象内外相关因素达到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协调标准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一个标准系统中各相关标准间的相互关系,以标准为接口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相关技术的相互关系,从而解决各有关链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优化原理优化原理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三、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超前预防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

统一有度原则

动变有序原则

互相兼容原则

系列优化原则

阶梯发展原则

滞阻即废原则

四、标准的特点

1、非强制性

标准虽是一种规范,它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即使所谓的强制标准,其强制性也是法律授予的,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它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标准中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不行使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与其他规范立法程序完成不同。多数国家的标准是经国家授权的民间机构制定的,即使由政府机构颁发的标准,它也不是像法律、法规那样由象征国家权力机构审议批准,而是由各方利益的代表审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因此,标准是通过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等协商到达的,是协调的产物,不存在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问题,更不具有代表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更多的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定,为人们提供适当的选择。

2、应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

标准的应用非常广泛,影响面大,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食品标准中除了大量的产品标准以外还有生产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术语标准、包装标准、标志或标签标准、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标准、制定标准的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等,广泛设计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3、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对市场贸易而言标准是把双刃剑,设计良好的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但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标准技术水平的差异设置国际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利益。标准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都是量化的。因此,其对进入国际贸易的货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显形的贸易壁垒。与之比较,技术法规的技术要求虽然明确,但通常是非量化的,有很大的演绎和延伸的余地。因此,其对进入国际贸易的货物壁垒作用是隐性的。

4、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

除去恶意的,针对特定国家、特定产品而制定的歧视性标准外,一般而言,标准的制定是出于保证产品质量、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合理目标。

5、标准对贸易的壁垒作用可以跨越

标准对国际贸易作用多是由于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壁垒。这种壁垒由于其制定初衷的合理性不能打破,而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质量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等方式予以跨越。

五、标准的功能

1、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的,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成果予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并加以综合,这是一个归纳和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任何强制力而自愿遵守。

2、实现规模生产

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具体要求,而且还对产品的卫生安全、规格、检验方法及包装和储运条件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4、促进技术创新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食品标准分类与基本内容

一、食品标准分类

1、按级别分类

标准的种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从标准的法律级别上来讲,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但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讲却不一定与级别一致,一般来讲,企业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应严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2、按性质分类

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是强制性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代号是“GB”,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GB/T”,字母“T”表示“推荐”的意思。我国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其范围与WTO规定的五个方面,即“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基本上完全一致。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而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85%以上的推荐性标准则与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一致。

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如以下几种情况:(1)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

(2)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3)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3、按内容分类

食品标准从内容上来分,主要有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包装、食品工业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

4、按标准的作用范围来分类

按标准的层次与作用范围可以分成三大类:

(1)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依据。

(2)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或者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主要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和管理组织所作出的规定。

(3)工作标准:对标准化领域或者企业标准化领域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是对工作责任、权力、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

考核办法等所制定的标准。

二、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

食品标准的主要内容为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和营养质量要求。但从了解食品标准的全部内容来看还是不够的,由于人们在选择食品时,卫生和营养质量往往难以用肉眼来识别,所以了解食品标志、标签和有关食品市场准入、质量认证的标志也很重要。无论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就食品产品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与安全

(2)食品营养

(3)食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藏

(4)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三节食品标准的制定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需要,我国标准化工作进行进行乐两项重大改革。一是衡量和评定产品质量的依据,过去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强制企业执行的统一标准,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性能都必须符合该标准的规定。现在改革为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供需双方的需要,自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标准组织生产,产品性能除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执行的标准与要求外,由企业自主决定衡量和评定产品质量的依据。二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过去全部由有关政府部门统一来制定,企业没有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的权力。现在改为允许企业自己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并且鼓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标准化的三大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要使标准制定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制定标准就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起草阶段、审查阶段、报批阶段和复审阶段。

第四节GB/T 1.1-2000版概述

一、标准的结构

1.通则

在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标准化对象应编制一项单独的标准,并作为整体出版。在诸如下列特殊情况下,可在相同的标准顺序号下将一项标准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

——标准篇幅过长;

——后续部分的内容相互关联;

——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被法规引用;

——标准的某些部分拟用于认证。

如果产品的不同方面会分别引起各方(例如生产者、认证机构、立法机关等)的关注,则这些不同方面可被编制成一项标准的若干部分或若干项单独的标准。例如,这些不同方面有:

——健康和安全要求;

——性能要求;

——维修和服务要求;

——安装规则;

——质量评定。

表2-1 层次及其名称

名称编号示例

部分9999.1

章 3

条 3.1

条 3.1.1

段无编号

附录 A

2. 部分的划分

在划分部分时可使用下列两种方式:

a)每个部分涉及对象的一个特定方面,并且能够单独使用。

示例 1:

第 1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 2部分:要求

第 3部分:试验方法

第4部分:……

示例 2:

第 1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 2部分:谐波

第 3部分:解电放电

第 4部分:……

b)对象具有通用和特殊两个方面。通用方面应作为第1部分。特殊方面〔可修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食品标准与法规.pdf

第七节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概述 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02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配合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003年5月14日,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具体工作。

该《办法》称: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 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产品包装上必须有无公害标志。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添加剂、激素、转基因技术,但要严格按照各有 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

截至2006年底,现行使用的标准有273项. 产品质量标准127项 产地环境标准20项, 生产管理技术规范106项 加工技术规程10项 认证管理技术规范12项。

目前我国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有9项: GB l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l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 l8406.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 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

食品标准与法规

. 食品标准与法规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3技术法规的特点 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 5、主要的食品法律主要食品法规 6、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 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 11世界卫生组织 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 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 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 16、《食品法典》的成就 17、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 18、世界贸易组织与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协定(TBT)19、国际语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 20、标准的定义 21、标准化定义 2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23、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根据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 25、标准体系与标准体系表 制定标准的原则 27、论述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与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28、食品基础标准 29、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 31、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 33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工业一切领域(生产、销售、运输、储藏、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1)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是一个归纳与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强制而自愿遵守。 2)实现生产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标准还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标准使一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标准确保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部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借助标准,可以表示出产品所满足的最低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

“2020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1概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于2001年批准设置的目录外本科专业,2012年调整为普通本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食品中各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危害的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或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时,各种与食物有关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担负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监督、管理等内容,多学科交叉,科技与管理并重,但鉴于它归属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因此,专业范围重点涵盖食品(含食品原料)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关内容,对食品原料的农业生产作一般了解。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主干学科包括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公共管理等。食品科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等;分析化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定等;微生物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动植物食品检疫等;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学术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工作能力较强等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食品法规与标准复习题(附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 为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在科学、技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各有关方面合作起草并协商一致或基本同意而制定的适于公用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 2、标准化 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计量器具 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4、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之间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 5、认证与认可 认证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质量体系认证是认证的一种类型。 认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 6、标准物质 在规定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的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7、公证数据 指面向社会从事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为他人做决定、仲裁、裁决所出具的可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数据,即除了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外,还具有合法性。 8、测试(检测) 测试具有一定试验性(探索性)的测量。测试(检测)只提供一个数据,没有明确的结论。 9、检验 检验是按照严格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测量,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必须法定有效。检验通常要提供一个数据,并要有明确的结论。 10、计量检定 为了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11、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12、食品安全指标 一般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而设置的指标。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限量等。 13、计量认证 是指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面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食品标准与法规.doc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和战略地位 一、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以法律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法规属于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不难想象法规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和法规。具体来讲就是法规的产生、规定要求、实施以及变化的规律等。食品法规就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如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各类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 食品标准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它与食品标准化研究对象的层次、加工门类和加工过程要素三维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必然的联系。 二、标准化的战略地位 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在视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好的标准胜过十万精兵”。足见技术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一个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而一个技术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行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标准战略地位。 (一)标准化与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 2.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主要依靠标准化 3.市场经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二)标准化与市场竞争 (三)标准化与WTO (四)标准化与市场准入 第二节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研究对象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与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目的是为了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市场贸易、规范企业生产。食品标准与法规是政府管理监督的依据,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准则,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武器,是国际贸易的共同行为准则。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有:标准、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功能和相互关系;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市场和贸易的影响;标准的编写与标准化工作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线作业1讲解

食品标准与法规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4-21 23:20:19 一、单选题 1. (5分)国家未制定卫生标准的食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 其他卫生标准 B. 地方卫生标准 C. 行业卫生标准 D. 企业卫生标准 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2. (5分)()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市 B. 乡 C. 镇 D. 县 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二、多选题

1. (5分)以下属于绿色食品标准的有()。 A.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B. 绿色食品检验标准 C.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D.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知识点:2.11 其他食品相关标准 2. (5分)以下()不是《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B.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进行设 计; C. 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的健康检查; D. 对企业生产的每批食品进行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合 格证明; 知识点:1 绪论 3. (5分)以下属于管理标准的有()。 A. 技术管理标准 B. 管理设备标准 C. 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D. 管理基础标准 知识点:2.1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4. (5分)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 A.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 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B. 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 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 规定的距离 D.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 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 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知识点:1 绪论 5. (5分)标准的特点包括:非强制性、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目的不同还包括:()。 A. 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B. 应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 C. 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

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复习资料

食品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 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水平决定食品质量,5年更新一次) 2.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 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3.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最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 测对象量值得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4.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之间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 为测量不确定度。 5.认证与认可:认证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与书面保证(合 格证书)。质量体系认证是认证的一种。认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证书承认。 6.标准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的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性, 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7.公正数据:指面向社会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为他人做决定、仲裁、裁决所出具的可引起 一定法律后果的数据,即除了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外,还具有合法性。 8.测试(检测):测试具有一定试验性(探索性)的测量。测试(检测)只提供一个数据, 没有明确的结论。 9.检验:是按照严格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测量,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必须法定有效。检 验通常要提供一个数据,并要有明确的结论。 10.计量: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11.计量检定:为了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12.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13.食品安全指标:一般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而设置的指标。如重金属、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限量等。 14.计量认证:指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面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 测试能力和可靠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15.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16.食品的特性指标:指能反映食品特点并能对其质量起到控制作用的指标。 17.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 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18.法规: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19.技术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 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20.产品:按照《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21.产品质量:指产品满足人们的有权期待的产品明显或者潜在要求的各种特征、特性的总 和。包括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的总和。 22.合格产品: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质量要求或者符合采用的产品标准、产

食品标准和法规答案解析

. .. . .. ..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B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 A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 D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D )。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 v ..

食品标准与法规讲解

高纲11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1965食品标准与法规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食品法规、标准,认证等的基本概念,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了解并熟悉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标准,并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食品违标违法事件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吴晓彤、王尔茂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全书分九章,教材篇幅适中,通过学习考生应掌握以下的内容。 1. 了解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法律法规的概念。 2. 掌握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及应用。 3. 了解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法规体系来改进我国的法规体系。 4. 掌握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分类、标准的结构、制定、编写和实施。 5. 了解我国的相关食品标准,熟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的标准,掌握食品安全生产控制标准。 6. 了解主要发达国家有关食品标准,掌握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ISO22000和ISO9000及HACCP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国际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 了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掌握质量安全的认证程序,了解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程序。 8. 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认证的过程和原则,有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保护产品的申报。 9. 了解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内容,掌握HACCP 体系,学会实际生产中应用HACCP 体系。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

食品标准与法规答案-(1)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B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 A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 D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D )。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1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 C )处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送审稿) 发布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 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质期内产品应保持应具有的功能性。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相应的国 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采用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 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应符合的相关要求。附录适用于产品标准中有微 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酶制剂类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鼓励可用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的区域。 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 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硬化。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污沟渠等设施应保持畅通。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废弃物的存放不应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厂房和车间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 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 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 1 / 6

2020 年《食品法规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2020年《食品法规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4年 C、4年 D、5年(正确答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包括()。 A、九章共一百零一条 B、十章共一百零一条 C、九章共一百零四条 D、十章共一百零四条(正确答案) 3、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答案) 4、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的有关规定。 A、《产品质量法》

B、《食品安全法》(正确答案) C、《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D、《商检法》。 5、食品生产许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遵循原则()。 A、公开、公平、公正、便民(正确答案) B、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C、公平、公正、透明、严格 D、公平、公正、透明、高效 6、25、ISO9000是() A、核心标准(正确答案) B、技术报告 C、小册子 D、技术规范 7、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规定: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业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强制性的 非强制性的(正确答案) 普遍使用的

特殊性的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警告或记过 B、记大过或降职 C、撤职或开除(正确答案) D、降级或留用查看 9、以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天然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B、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应该一概禁止使用。 C、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正确答案) D、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 10、如果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制定、公布本地方食品安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标准编号。 A、企业标准 B、地方标准(正确答案) C、组织生产标准 D、国家标准 11、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简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

食品标准与法规标考题与答案汇总

一、填空(共20分,每题2分) 1、食品()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标准从本质上属于()范畴。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尽量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法则,其目的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3、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的并()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 4、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或交付,企业、顾客、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的关注焦点集中表现为产品质量。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标准中,()标准是核心标准。 5、()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项具体制度: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②()、③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7、食品的安全性,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造成()。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9、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进行控制。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3技术法规的特点 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 5、主要的食品法律主要食品法规 6、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 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 11世界卫生组织 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 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 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 16、《食品法典》的成就 17、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 18、世界贸易组织与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协定(TBT)19、国际语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 20、标准的定义 21、标准化定义 2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23、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根据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 25、标准体系与标准体系表 制定标准的原则 27、论述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与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28、食品基础标准 29、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 31、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 33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工业一切领域(生产、销售、运输、储藏、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1)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是一个归纳与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强制而自愿遵守。 2)实现生产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标准还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标准使一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标准确保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部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借助标准,可以表示出产品所满足的最低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点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 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体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食品法规缺乏这种特性,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食品法规相对较稳定,而食品标准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被修订和补充。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 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性、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标准分类:按标准效力性质分类、按标准层次分类、按标准内容分类、按标准功能分类。 我国食品标准和标准制定中需要强化的环节? 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标准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2)某些标准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或前期研究薄弱,或缺乏对全国性同类产品的调研,或缺少科学依据,导致标准的实用性差,使企业难以遵守。 (3)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4)标准更新不及时,标龄过长,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没有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特别是某些陈旧的食品标准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重要标准缺失,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 (5)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缺口较大,导致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重影响。 (6)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国家标准应该能使用户在国家专业网站免费查询,及时了解新标准颁布,以及旧标准更新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而不应因为查询困难、不便或收费而造成障碍。 (7)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管理 食品质量指标:安全特性、营养性状、外观质量。 食品质量:包括所有影响产品对于消费者价值的特征,影响包括:影响食品质量的特征:如腐败、污染、变色、发臭;应该具有的食品质量特征:如色、香、味、质地以及加工方法。食品安全: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指预防所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品卫生: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 一、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二、侧重点不同

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1、名词解释:食品法律法规,~制定、~实施、~遵守(食品守法)、~ 适用、~效力范围 答: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件的活动/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两种方式/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恪守食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又称食品守法/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将食品法律法规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专门活动/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 2、简述我国食品法规发展历程。 答:(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1953)(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食品卫生法》(1995)(4)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食品安全法》(2009) 3、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有哪些? 答:法律依据:《宪法》/思想依据: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自然科学依据:食品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物质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依据:食品政策 4、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同位阶法具有同等效力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不溯及既往原则 5、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有哪些? 答: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6、什么是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它是如何进行分类标识的? 答: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ICS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文献的分类。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采用三级分类、采用数字编号、各级类目之间以下脚点相隔 例:67.220.20 食品添加剂(包括盐、醋、食品防腐剂等) 7、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异同。 答:相同:①一般性(社会和社会群体共同意识)②公开性(制定公开、实施公开)③明确性和严肃性④权威性⑤约束性和强制性⑥稳定性和连续性差异:①法律效力不同②制定主体不同③制定目的不同④内容不同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⑥形式不同⑦稳定性不同 8、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有哪些?

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题1

请读者谨慎使用答案——ZJY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B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 A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 D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D )。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第0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