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

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5.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影响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能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有效结合。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所以,利用传媒产业价值链是构造传媒影响力的一个思路。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

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到达顶

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8.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①传媒经济在研究给定假设的特殊性上,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使传媒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核心差异凸显出来。

②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须的游行的生产要素并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由于大量媒体内容以免费或负定价形式发行,并且有效可支配收入存在着提升的可能性,而作为同一个个体,其媒体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则面临着刚性约束,因此个体注意力的预算约束与优化配置是传媒经济的分析重点。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媒介要赢得主体的注意力资源,需要在形成媒介自身特色、降低主体接触媒介的各种成本、提高现实和预期回报等方面作出努力。

而对于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我们重点从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两个方面着手。

同时,社会注意力资源在媒介牵引下流向不同的焦点领域,其对社会资源配置所引发的“乘数效应”是不同的。

(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传媒对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所凝聚的那群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了解社会、判断社会乃至作出决策、付诸实践的信息来源和资讯“支点”。

换言之,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一项它的受众,并且这种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地影响社会进程、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在转化机制的过程中,人们由于头脑中的“文化地图”不足以对现代信息化的社会进行释义,于是借助于媒介提供的“文化地图”。而媒介提供的“文化地图”由于其“序参数效应”而对受众施以其影响力。从而完成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

(4)媒介影响力构建的核心与前提及其两个途径

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提升注意力资源的两种途径: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通过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传播环境在培

育社会偏好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来提高媒体所凝聚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使用。

9.传媒产业的两大商业模式——广告支撑型与广告内容支撑型

(1)广告支撑型

①此模式突出的特征是商品经历两次售卖,即“二次售卖模式”。

受众作为社会人,有信息、娱乐、社会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媒体向受众提供可满足其上述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受众付出自己的注意,使媒介产品和服务所附带的广告信息有机会接近自己。

广告主向媒体支付广告费,以换取广告版面或时段,获得接近受众的权利。受众在第一个市场中“付出”的注意,恰是第二个市场中广告版面或时段所愿意承载的,广告主有购买意愿的“物品”。

二次售卖模式,揭示了采用广告支撑型模式的媒介组织中,管理者重视媒介产品与重视受众的一致性。

②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媒介代这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

二是受众与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2)内容支撑型:

依靠内容开展商业获得的媒介所采纳的商业模式为内容支撑型。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它与一般的内容支撑型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执照费并不完全表达受众的支付意愿;执照费虽是供应媒体的主要收入源,但不是全部。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10.媒介的“倒钩刺”,电视台貌似“免费”为观众提供节目,但却是以节目为“诱饵”,悄悄地收获观众的“注意”,并将其以不菲的价格卖给需要此资源的广告主

或幸存者。受众吞下的是节目,付出的却是注意。“饵”香方能引来“鱼”,媒体吸引受众的前提便是提供“色香味”俱佳的内容。

11.新闻洞,即因媒介渠道有限而必须对传播内容进行的强迫性的定量选择的情况。

12.团结性思维,即新闻媒体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各媒体制作的新闻很大的相似性。

13.扳机效应,是指媒介议题会牵动媒介议题,让发展中的新闻事件成为大家炒作、关系的焦点,这是一种媒介间的议程传散现象。

14.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15.“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16.文化地图,即人们头脑中每一条外来信息进行价值“释义”的意义定位系统。它的客观有效性,取决于外来信息的性质与人们已有经验(主要包括以人生阅历为代表的直接经验和以书本知识为代表的间接经验)

的范围及其质量的耦合程度。人的社会化程度对文化地图有这重大影响。

17.序参数效应。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

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18.泛媒体,即所有已某种载体形态承载和传播一定符号意义信息,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接触过程中产生告知乃至说服效果的物质载体和相关传播动态流程,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媒介。

19.“泛媒体时代”,带来的是一种深层的媒介理念变更。在泛媒体时代,不仅公交、卖场等广告媒介产品把人们远离用于其他生活安排的非媒介消费时间通过兼容性的处理,同时转化为媒介消费时间,拓展了受众用于媒介消费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平台。与此同时,与某类生活情态相关的符号指涉与偏好培育过程,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泛媒体的传播过程。

20.置入式广告,即广告信息与媒介内容信息相融合的新型广告方式。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低涉入的情况下,建构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直觉。由于观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输球的效果好得多。

21.数据库营销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广告业的核心业务在于数据库运营。基于企业影响的数据库和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库而形成的系统性数据库,是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行业的核心实体生产资源。基于这两个数据库的分析,得出的企业的广告目标和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进而来寻找适合的媒介终端,并且成长性地运用该终端媒介,再创造性地生产广告信息,并创造性地以融合的方式传递出去,最广泛地接触到目标受众群体并最深刻地改变目标受众的认知。

22.碎片融合式的消费者广告接受模式,即消费者通过各种缝隙中传来的信息,再经过自我融合,从而形成融合效应。这与以往的“单一承载式”的广告介绍模

式是不同的。

23.受众碎化

(1)定义

受众碎化,即资讯的获得不再执着于某个媒体的“全程依赖”,而是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环节上使用不同的媒介。

(2)影响受众碎化的因素:

①受众差异性,与消费需求的丰富性成正相关的关系。依据是选择性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

②技术的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

性。

③正科许可与碎化现实。

(3)碎化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4)正确认识传播“碎片化”的现实:

碎片化与碎片化向伴随的是传播领域的分众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它不过是除旧布新的一个必要的中介阶段。

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碎片化之下的真正含义,就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需求。先细分,再归聚没这样我们拥有的将是特征明确的目标传播对象群体,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的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

(5)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传播的影响力:

①就传播资源的配置而言,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大轰大嗡,转而建立基于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套装”与组合。

②就传播内容的诉求而言,要从以往对事实判断的单一关注,提升对对价值判断的高度关注。高度决定价值,思想决定影响力。如果媒体的判断标准、意义解读、重要性排列能够帮助人们减低对世界认知上的不确定性,使他们能够轻松便捷但又不乏深刻周到地把握周围世界的变化,进而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起到“资讯支点”的作用,媒介的力量和媒介的价值就尽在其中了。

③就传播模式的构建而言,要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传统模式,转而寻求受众DIY式的全方面参与表达。

24.极化,即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拾频道的不同组合——有助于受众极化。反映受众极化的指标有入户率、周累积收视率、周收视时长在累积收视时间中的比重,周均接触时长。

25.传媒经济中应该考虑的生产与成本:

(1)短期生产:可变的是可变成本,只要价格高于可变成本就行。

(2)长期生产中,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均可变,要考虑到:

①生产者均衡,即生产者在

每一生产要素上的最后一元钱都能得到相等的总产出的增加。但要充分考虑到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注重把握有效规模。

③规模效应与文化折扣。

④管理层

的分散化,以及互联网带来的非居间化。

⑤范围经济。

(3)极长期生产中:可变的只有技术

26.彼得原理,该原理认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技术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此致使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规模扩大了的媒介组织常需要提拔一批人到更高一级岗位任职,由于该原理的存在,他们实际并不能胜任新的岗位和管理一个更大的媒介。

27.传媒经济中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有效规模是指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规模经济的获得来自由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下降、经营管理费用的下降和对对规制环境的正面影响等。其原因在于:

①可以使用专用性资产。

②可以利用更大型有效的先进技术设备。

③增强与各生产要素供应者以及媒介产品买方的市场谈判力。

④网络外部性提高规模大的媒介对消费者的价值,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⑤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⑥可以通过游说,对政治体系实施更大的影响,谋得更好的政策环境。

(2)当媒介组织随着规模的扩大,出现内部不协调、管理效率低下等症状时,便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其原因在于:

①彼得原理的存在与影响。

②官僚组织与官僚主义的存在与影响。官僚组织容易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受挫,怯于尝试,失去创新动力。官僚主义不仅使组织对外最新变动的反映迟钝,而且使组织内部信息交换缓慢、沟通不畅,部门间协调成本变高。

28.媒介垂直供应链,是由生产、内容组合和传输三个环节组成的,三个环节中公司的经营状况都取决于其他环节的配合情况。

29.媒介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通过媒介向其他相关行业或不相关行业扩张,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或服务实现媒介产业成长的。而规模经济则是同扩大一种产品的生产实现的。

如果在同一媒介公司内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厂商分别进行生产时的总成本,就存在范围经济。

媒介产业向同一行业的扩张可以循着产业链向上扩张或向下扩张,亦可以像不相关行业扩张。

媒介向相关行业或不相关行业扩张可以实现范围经济的原因:

①节约交

易成本。组织内交易成本可能低于市场交易成本。

②减少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稳定公司收入,最大化公司利益。

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都是追求协同效应的,媒介公司的成长壮大能带来交叉促销、交叉补贴和分散风险等好处

30.分散化,即媒介管理者基于私利而做出的决策,并不都与为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做出的决策相一致。换言之,媒介管理者有为了自身名利而牺牲公司利益的可能。

31.非居间化,即互联网使媒介供给垂直链有可能发生变化,居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发行系统的重要性受到互联网的互动性的削弱。媒体产业出现了避开中

介环节的趋势。

32.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两个模型。市场势力模型,可以降低广告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加商品差异性,适用于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广告信息模型,可以提高广告商品价格弹性,提供关于替代品的信息,运用于价格低廉的日常必需品。

33.进入壁垒,即在位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没有引致潜在企业进入行业的一种状态。经济性进入壁垒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必要资本量。结构性进入壁垒包括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资本量门槛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产品差异壁垒。

34.闯入损失,即新进入者必须在产品引入阶段承受大笔销售成本以击垮消费者对老品牌的偏好。

35.负定价,即若只看一份报纸的发现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报纸的定价确实低于成本,要靠销售广告资源来最终弥补。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二是广告。而广告是主要的原因。

36.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冲击

(1)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

主要原因如下:

①网络用户非主力消费者比重大

②接触网络费力程度高(价格高、个人能力要求高、不便携带)

③网络用户对广告的掌控程度高(屏蔽)

④网络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低

⑤对网络不信任

(2)网络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近虑远忧。

近虑:传统媒体上的分类广告(主动搜寻)、卷入度高(价格高,用丰富的网络

信息作出判断)、采用劝服策略(理性说服)的广告受网络影响大

远忧:

随着网络用户质、量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用户的塑造,网络广告对用户的长远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目前来说,传统的大众传媒仍然是一个很强的卖点,可以把网络广告看作是大众传媒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37.卷入度,即消费者根据内在的需要、价值和兴趣产生的食物和自身的相关程度。价格成本是影响卷入的重要原因。网

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的分流已经产生冲击。对于消费者卷入度高的产品,网络广告对其产品的分流作用大于对消费者卷入度低的产品广告。

38.明星高收入。明星们拿到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经济租金。经济租金是从事某份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超过除此工作之外最好

工作所得收入的部分。明星,特别是超级明星的高收入的根源在于:(1)传媒市场上每位消费者都希望消费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2)传媒市场中最优秀或最受欢迎的生产者所提供的物品可以相对便宜的卖给消费者;(3)传媒业减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

39.媒介产业的资本,即用于生产媒介产品及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等。媒介既可以租赁资本,亦可以购买资本。媒介产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自生资本,二是借入资本,三是拨付资本。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供给,资本供给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回报与风险。回报与风险的衡量指标很多,每股收益与净收益率是其中两个重要指标。

40.价格歧视,又称差别价格,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相同的消费者因购买数量的不同而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增加其总收益。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 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 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 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 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 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 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 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 BY Clark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Economies of Scale,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本章结构 ?本章简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与贸易 ?倾销 ?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小结 ?本章简介 ?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两个基本原因: –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贸易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报 ?两个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国际贸易模型: –垄断竞争模型 –倾销模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贸易模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完全竞争: –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递增的产品回报) –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下: –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是: –外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两种规模经济形式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不完全竞争理论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劳动需求 1.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 (1)劳动需求量 媒介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从媒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决策中派生出来的需求。假定媒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则其对劳动的需求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值等于

工资时的员工数量。在其他因素(如办公室大小、可用的机器设备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所谓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与工资 图7-1中水平虚线为工资水平线。公司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雇用的员工数量应是工资水平线与边际产值线的交点A。当员工数量低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边际利润为正,因此增加员工会增加利润。当员工数高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小于工资,边际利润为负,因此增加员工会减少利润。 图7-1边际产值与工资 (3)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而工资水平线则为劳动供给曲线。将此结论普遍化,便得到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见图7-2)。 图7-2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价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成本完全等于边际利润时的产量。由此可见,从劳动投入角度考虑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从产出角度考虑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一致的。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市场上就业方面利润最大化均衡与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均衡并不矛盾。 2.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会随着一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影响劳动需求变动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P)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劳动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2)边际产量(MPL)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边际产量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如通过职业培训)。 (3)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 对可以替代某种劳动的生产要素而言,该要素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3.劳动需求弹性 (1)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

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 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降低社会总福利; 出口补贴有利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2.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3.出口贫困化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为铸币平价。 6.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用单式记账法。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注意瓦解时间)所实行的金汇兑 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没有挂钩。 8.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 10.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 短期:贸易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 1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基石)、市场开发原则、公平贸易原则、 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1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商品。 13.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 间。 14.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15.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和相对技术差异理论均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 16.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钉住汇率制。 17.非关税壁垒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理、出口补贴、倾销、反倾销、 自愿出口限制、政府采购政策、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18.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19.倾销行为有两种: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2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21.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经常项目差额,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 分。 23.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均等化(主导力量),生产要素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24.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 经济一体化。 25.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各成员国产生的静态影响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26.自由贸易会使参加国商品价格均等化,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土地得到相同的报酬率, 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率。 27.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本国国币不能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 28.套汇、套利、套期保值均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错)套期保值不是。 29.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30.若将国际投资看成一种交换,则是用现在的商品去交换未来的商品。 31.国际收支表组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寸头。 32.一个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会导致世界价格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条件。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

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 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第六章 广 告)【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生产可能性边界 (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 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

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 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其表达公式如下: 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 (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 1.生产者均衡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 重点笔记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Q + aQ ≤ L WLWLCC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奶酪的机会成本k= - a /a = (a – /a )Q ,Q = L/a LWCLCLWLCWLW相对价格与供给而劳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等工资率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a。,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aP于一个工人在1LWWCLC < /P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 > a/aP当P /P WLC CLWWC/a = aP /P/aa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LWCLC LC WLW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该国价格与生产之间关系的关键命题:当一个国家的奶酪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就专门生产奶酪;当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葡萄酒。a = /P如: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P LC CW /a LW 4.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我们就说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绝对优势 **aaaa < < 和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如:LWLCLCLW ****/a/ aaaa/aa/a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或 < < LW LCLW LCLCLCLW LW **/a/aaa,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LW LWLCLC将奶酪从本国运到外国或将葡萄酒一旦进行国际贸易,因为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比本国高,外国将出口足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

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2),收入法:产品生产者所得到的收入 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3),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所支出的总量 支付所有产品的总额 三者等价的原因:首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支出额相等;其次,卖方所得等于买方所支;产品价值与收入都和支出相等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产出法:1,市场价值(测量的局限性)2,当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再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中间产品和服务)4.,GNP和GDP 存货:公司拥有的库存,包括未出售的成品、半成品及其原材料 GDP(本国领土范围)和GNP(本国生产要素)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 ————————————————————————————————日期: ?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播学书架上的,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由于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的市场失灵,而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经济现象和相应的经济规律,以及传媒各产业的基本情况,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感觉《理解》深入浅出,比起大部头经济学的著作要浅显,又充分体现着经济学的逻辑与理性。 虽然只有百来页,但是《理解》用相当清晰的思路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 该书前段主要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的“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实化至产业链的分析等?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电影业,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新媒体,包括新媒体的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所存在的疑惑(如p2p问题等);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的应对措施(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该书知识系统,叙述条理,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许多资料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较于国内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理解》更为切实,更让人容易理解。 《理解》清晰而详细地介绍了与传媒有关的主要经济学概念,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的需求为基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 相关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联系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论述了各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审视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作者: ————————————————————————————————日期: ?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招生量较少,招生数为9人,考研难度相对较高。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8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传媒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媒经济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怎么样? 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传媒经济学的就业方向如下: 传媒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领域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就业方向为:文化传媒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管理、研究、发型、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影视项目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影视制片人、发行人、策划人以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部门 三、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学费及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学费总额为3万元,学制为2年 传媒经济学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 1、传媒产业管理(招收9人) 2、国际文化贸易(招收2人) 3、文化产业管理(招收2人) 4、影视项目管理(招收3人)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