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思维&想象》

第2页:1.李小明同学今天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动机性遗忘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

2.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

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防止遗忘应该()。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及时复习D.过度复习

【解析】1.D项指话到嘴边想不起来,提笔忘字,缺乏线索。【选D】2.题干中,“情绪过分紧张”关键词,所以选压抑说(动机说),弗洛伊德。【选C】3.【选C】

第3页:【解析】三、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良好记忆的特点,怎么样防止遗忘。1.良好记忆的特点(1)敏捷性:强调速度的快慢,过目成诵。过目不忘更强调敏捷性。(2)持久性:强调时间上的持久,如记忆的快,记忆的久这样就是记忆的品质很高,持久性好,终身不忘。(3)准确性:强调记忆的正不正确准,如“倒背如流”。(4)准备性:应用的时候运用准备性,是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的综合体现,如“出口成章”,有些人记忆的很好,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把知识忘记,考完才会想起来,这就是准备性的欠缺,准备性不足。【注意】客观题出现,常用成语对应记忆的特点。过目不忘:过目,更强调敏捷,不忘强调持久。准确性:倒背如流。准备性:是综合体现。准备性:出口成章,体现了准备性。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简答题备考。1.与现实相关,应该有目的的去记忆。(目的)2.在记忆的时候要多

去理解,运用意义记忆。(意义)3.在记忆的时候,要进行深度的加工,即精加工。(精加工) 4.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把信息分为一组一组会记忆的比较快,运用记忆编码和组块记忆。5.口诀:目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编码、重复习。

【解析】防止知识遗忘:简答题备考。1.回顾上节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认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不均匀的,复习应该及时复习。(1)时间: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时间。(2)方法: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如临考前一周进行突击复习,是集中复习。如果四五月份考试,每天学一点,临近

考前一个月集中学习,这样效果是很好的。②复习方

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2.防止遗忘的方法简答题,想要不忘,就要从时间上,合理分配时间,及时的经常的复习。从方法上,注意多样,多种方法,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口诀:法官及时反配散中。

【解析】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的特点:(1)敏捷性。关键词速度快。(2)持久性:时间长(3)准确性:正确。(4)准备性:提取和应用。 2.简答题:(1)提高记忆能力方法:口诀:目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编码、重复习。(2)防止遗忘方法。口诀:法官及时反配散中。

【解析】记忆:1.记忆概述:(1)记忆概述。(2)记忆分类(重点)。①根据内容来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②按照时间来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记忆过程:(1)识记。(2)保持:遗忘(3)回忆与再认。

3.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的特点:单选。(2)简答题:提高记忆能力方法:防止遗忘方法。

第9-11页:【解析】思维这一节从思维的概述、过程、基本形式进行讲解,考试中考查最多的是思维的概述,重点复习。

1.思维的概念,考试中没有考过,但是需要我们了解。

2.间接、概括构成了思维的特征(多选题)。

思维的特征:客观题、例子的形式考查。1.间接性:通过中介,进行一种推断。关键词“由…推出…”“推断”,如地震,地震的工作者,根据自然界的异常行为,推断哪里会地震。在如考古学家,通过文物的纹理推断文物是哪个朝代的。医生通过给病人把脉,推测病人的病情。

2.概括性:(1)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对本质特征加以概括。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如人的共同属性是会吃饭的、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思考的、有语言的、会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强调概括实物的本质。(2)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得出结论、规律。关键词“得出结论或规律”如农民伯伯总结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注意】思维本身是抽象的,关键词对应。1.间接性的关键词是“推断”

通过中介进行的。2.概括性:(1)概括事物的本质。

(2)得出结论,找出规律。题目:早晨起来推开门,发现

地是湿的,推断昨天下雨了——间接性。

【解析】思维的品质:考查不多,例子或者成语进行

考查。1.(单选)中心品质是思维的逻辑性。如老师评价

一个老师讲课好不好,会说他讲课的逻辑是否是清晰的。2.

灵活性:反映是否灵活,关键词概括“随机应变”,能否进

行变通; 3.深刻性:对问题的分析能够一针见血,强调有

深度。如跟人聊天时,有的人聊天比较浮现,但有些人聊天

很深刻。4.敏捷性:强调快,关键词当机立断。5.广阔性:

思路广泛,面面俱到。 6.批判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

判断是好是坏。小学生的批判性比较薄弱,会把老师当成女

神,但是初高中的学生有批判性,能够判断老教的好坏。强

调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判断好坏。7.独立性:我们能

够独立思考,不过分依赖别人。

【注意】考点:(1)选择题:中心品质是逻辑性。(2)随机应变强调灵活性,当机立断强调的是敏捷

性。(3)独立性:强调独立思考,自己思考。批判性:能够辨别好坏。(4)钻牛角尖更侧重于思维不灵活。

【敏捷性强调“快”。深刻性强调有深度、一阵见血。批判性:比如小学生的批判性比较弱,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比较好教。独立性更强调独立思考,批判更强调能辨认事物的好坏。】

1.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睛。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思维的()。A.间接性B.抽象性C.稳定性D.概括性

2.“灯是照明的工具”反映了思维的()。A.灵活性B.间接性C.直觉性D.概括性

3.神探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常常能当机立断、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突显了他思维品质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解析】1.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的结论选择概括性,概括性强调的是得出结论得出规律。【选D】2.思维的特征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排除AD两项。“灯是照明的工具”是概括出等的本质是照明。【选D】3.【选D】第12-13页:【解析】思维的类型:客观题考查居多,例子对应品质的类型。

1.凭借物不同划分:(1)多选题,根据凭借物不同,把思维划分为什么?(2)直观动作:凭借实际的动作。如小朋友数苹果、手指。(3)具体形象思维:凭借表象。如在脑中想苹果,在脑中进行数。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成人具备具体形象思维的,如想画竹子,心理就要有竹子的形象,才能画出来。(4)抽象逻辑思维:凭借语言符号。如问2+3可以脱口而出是5,通常以概念符号或者推理公式表现出来的。

2.根据逻辑性划分:(1)直觉思维(常考):没有经过逐步分析,突然的顿悟,一种灵感。如女生的第六感。(2)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如小时候做证明题,就是一步一步证明出来的。

3.根据指向性划分(重点):(1)辐合思维:又称聚合思维。唯一答案,由多到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优的唯一的一个答案;如去香港有很多路可以走,但是我只选择了一条路,就是辐合思维。(2)发散思维:一个题有多个答案,由一到多,一题多解。如老师让学生一道题用三种方法解答。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小朋友的玩具有多种玩法。

4.根据创新程度划分:几乎不考,了解即可。(1)常规思维:固定模式解决模式。(2)创造性思维:新颖别致的方式解决问题。【注意】思维的类型,考点:(1)根据凭借物划分,常考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2)根据逻辑性划分,灵感顿悟,直觉思维。(3)根据指向性划分,常考

1.思维的概述:概念中得出思维具有两个特征。

2.思维的概述特征:(1)间接性:强调有中介、推测。(2)概括性:强调概括本质特征;得出结论。

3.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以逻辑性为中心。

4.思维的类型(重要):(1)按照凭借物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凭借实际动作)、具体形象思维(凭借表象,实物的形象)、抽象逻辑思维(凭借概念推理的)。(2)按照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3)按照指向性划分:发散思维(找到多个答案)、聚合思维(找到唯一答案)。

第14页:思维的过程:考查不多,但是题目能和对手拉开距离。

1.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过程,以单选题备考。

2.分析和综合:最基本的过程。(1)分析:整体分为不分,如老师讲解树分为根、茎、叶来分析。(2)综合:把各个部分整合为整体,如先学根、茎、叶再学树。

2.比较和分类(1)比较: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相同和不同,如购买课程的时候,会比较课程。(2)分类:在比较的基础上,再去分类,如把线上培训分为一类,把线下培训班分为一类。

3.抽象和概括:(1)抽象:抽取本质特征。如“鸟”是有羽毛的,有翅膀的,卵生的,尖嘴有喙的动物,这就是抽象。(2)概括:推广解决问题。凡是有羽毛的,有翅膀的,卵生的,尖嘴有喙的动物,都是“鸟”,凡是什么的都是,就是概括。(3)抽象是本质,偏向生活中,概括是确确实实形成了概念。如笔的特点,是直的可以书写的,有尖头的,这就是抽象。而凡是能够书写的工具都是笔,通过概念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概括。

4.具体化和系统化:考查较少。(1)具体化:强调的是解决问题,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走路时,选择直线距离走。(2)系统化:强调分门别类的整理。如学习的时候画思维导图,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注意】重点: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总结】分析和综合是基本过程,例题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掌握了数的概念以后,再掌握了整数、小数、

分数后,归纳为有理数,把有理数和和无理数归为实数。例子2.。把数分为小数和整数,这是分类;分析是我把这道题在头脑中进行了一遍加工,这是分析,分析和综合是整个过程的基础。3.抽象:简单看一下,人是会说话、使用工具、会思考的,这是抽象。看到“凡是……都是……”这是思维的概括。4.分门别类的整理是系统化。

知道思维的三个基本形式。常考第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1.概念—最基本形式(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合取概念:强调缺一不可,比如说,毛笔是有毛的笔。析取概念:指的是缺不缺无所谓,比如我让大家说好学生是什么样的,有人说品德好是好学生,有人说品学兼优、听话是好学生,缺一个也可以。关系概念:强调上下、左右、前后、高低。3.推理(1)归纳推理:比如我先学习了苹果,又学习了香蕉、草莓,我再来告诉大家这都是水果。更强调的是从小到

大。(2)演绎推理:从大到小。比如,学了金属

能导电,就知道铁和铜能导电。

【总结】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2.

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2)判断(3)推理。

以概念为最基本形式。整个思维里考的最多的是思

维的类型。

重点掌握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分析和综合为

基本过程,基本形式中概念为基本形式。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2.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经验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3.教师课堂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1.【选B】2.【选D】1.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选C】

第20页:表象、想像,重点掌握想象。比如你去过长城,你脑中浮现的长城的形象就是表象,去过珠穆朗玛峰,脑中呈现的形象就是表象。强调事物不在

眼前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1.直观性。

2.概括性:比如我去过卢浮宫,

我只记得大致轮廓。3.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

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呈现“R”你能认出

它,当我旋转后,你依旧能认出它,实际上你在

闹钟进行了旋转。考的时候会问你“心理旋转实

验证明了什么”,是表象的可操作性。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主要看有没有产生新形

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

的想象,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比如看到天上的白

云一会像小兔子,一会像骏马,这是无意想象。做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不需要要意志努力,也没有目的。

(1)再造想象:根据图样示意,比如小时候读课文,读到雷锋叔叔的时候,会浮现雷锋的形象,读到林黛玉会浮现林黛玉的形象。比如有的是学设计的,给我一个图纸,我能根据这个图想象出家的形象。考试中考到“读小说就是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比如曹雪芹创造了人物形象,是独创、首创的。

创造想象:①幻想:是指向未来的A.理想:如果与现实相联系就是理想,比如小时候幻想成为一个老师,所以考入了师范学校,最终成为老师。B.空想:如果脱离实际就是空想,比如你幻想成为胡歌的老婆。

色如春晓之花,……身长五尺由余……,通过语言描述是再造

1.学生在读完《淘气包马小跳》时,在脑中出现可爱、活泼的马小跳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A.幻想B.空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做题技能总结:

读小说、读剧本、读古诗、看图纸——再造想象写小说、写剧本、写古诗、画图纸——创造想象

【梳理】通过别人的语言描述就是再造想象。 1.选C.2.【选C】

读小说、读剧本、读古诗、看图纸——再造想象。写小说、写剧本、写古诗、画图纸——创造想象

考试中以例子考查。1预见功能:强调预知未来,小时候都写过一个作文“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我”,这就是想象的遇见功能。比如凡尔纳幻想,他预测我们将来会有飞机、电脑,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疯子,但实现了。2.补充功能:强调弥补认知,比如你在读《红楼梦》的时候,王熙凤“一双丹凤眼……”这是补充功能,比如看到恐龙化石,想象出恐龙样子。3.替代功能:找替代物,比如小时候没有骑过马,总让家长驮着我们。画饼充饥、安抚奶嘴也是。4.调节功能:有人觉得学习很辛苦,但是可以利用调节功能,想几个月后当了老师可以开着车、端着茶、对学生指点,就很兴奋了,能够调节生理系统。想象左手托着冰块,右手烤着火,一段时间后两只手的温度会差四度。

1.黏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事物的属性。比如美人鱼,主要粘合了鱼的尾巴和人的头。比如飞马,它有鸟的翅膀

2.夸张:改变正常特征,把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比如“千手观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只考过定义。

3.拟人化:也叫人格化。主要是把对象赋予人格化的过程,比如“雷公电母”,它在现实中不存在,我们赋予了人物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也是拟人,首先米老鼠的原型是老鼠,形象也是老鼠,只不过是赋予了它说话的功能。唐老鸭和黑猫警长也是相同道理。猪八戒目前认为是拟人化。

4.典型化:是事物的典型形象。比如阿Q,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考的最多的。

1、老舍的作品中对于骆驼祥子的刻画属于()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

2、改变客观事物形象中的某一部分,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这种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是()。A.黏合B.强调C.人格化D.典型化..

【解析】1.【选D】2.【选B】

(五)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指学生学金观察,丰在学生的表杂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

【解析】简答题备考。1.多观察2.多思考3.多积累、多学习。4.训练学生想象力。5.引导积极的幻想。“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训练、多幻想。”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学习)、多训练、多幻想

【总结】1.表象的特征中的实验“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2.想象的分类:(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①再造想象②创造想象3.功能:①想象的遇见功能,预见未来。②想象的补充功能,比如没见过鬼,但想出鬼的样子。③想象的替代功能④想象的调节功能。5.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3.思维的分类:根据凭借物划分,凭借具体的动作,直观动作;凭借表象的是具体形象;判断推理的是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概念是思维基本形式中最基本的。2.判断。3.推理。】

3.思维的过程,以分析和综合为基本过程。系统化更强调分门别类的整理,在脑中形成体系。

4.思维的基本形式,通过三种形式表现(1)通过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2)判断(3)推理。

5.表象和想象(1)心理旋转实验(2)心理分类(3)功能是次重点。(4)综合过程。

6.培养方法。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2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圣才出品】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答:(1)脑的进化过程 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再到高度复杂的人脑,经过了上亿年的发展。脑的进化过程如下: ①神经系统的起源。物质由气体状态到无机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多细胞中出现了神经细胞。 ②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出现,它繁盛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大体经过了由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的发展。 ③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以后,脊椎动物出现的背式神经系统以及管状空心的神经组织,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两栖动物的前脑已经发展成为两半球。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④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它们的神经系统已经接近于人脑的神经系统。 (2)脑的进化的一般趋势 ①脑重占体重比例增加,脑的相对大小增大。随着进化阶梯的上升,脑指数(用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是逐渐上升的。 ②新皮层容积增大。皮层的相对增长增大。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新皮层容积的增加大于灵长类内部其它动物中新皮层容积的增加。

③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人类皮层的生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功能的增加。 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神经元的含义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其功能可以把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答:(1)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 神经冲动是指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其传导的两种基本方式为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2)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①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这种特性使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1)含义: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2)种类:无意识(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3)功能: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2、睡眠 (1)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 ①第一阶段:轻度睡眠、α波、浅睡、身体放松、呼吸缓慢、易惊醒、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身体放松、较难被唤醒、20分钟; ③第三阶段:出现&波、时有“睡眠锭”、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40分钟; ④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脑电多为&波、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等,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 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梦境(一般规律为: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在每次睡眠中,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2)功能:①修整、恢复大脑与身体功能; ②减少个体能量消耗和避免伤害; ③大脑节律性自我抑制调节。 (3)特征:普遍性、必需性 3、梦: (1)精神分析: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弗洛伊德); (2)生理学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麦卡利); (3)认知观点: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可意识的知识(福克斯)。 二、注意概述 1、含义: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种类: (1)不随意注意: ①含义: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影响因素:刺激物特点(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和人本身的状态(个人需要、直接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 (2)随意注意: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意识现象()。 A.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 B.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思考 C.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D.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盲视 2.意识的特点有()。 A.感觉性和心理性 B.控制性和调节性 C.变化性和连续性 D.局限性和能动性 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意识状态的正常变体()。 A.睡眠 B.白日梦 C.幻想 D.幻觉 4.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阶段的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5.睡眠状态的脑电波主要是()。 A.δ波 B.α波 C.β波 D.ε波 6.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7.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8.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注意的哪种功能?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 9.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不包括()。 A.负启动现象 B.顺发抑制现象 C.注意瞬脱现象 D.返回抑制现象 10.()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A.注意的持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集中性 11.“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2.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 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 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14.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强度 D.注意的稳定性 二、填空题 1. 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 2. 会引发意识状态的改变。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试卷范文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普通心理学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编号上课时间/教室/教师 ( B)1、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 詹姆斯 B. 冯特 C. 弗洛伊德 D. 马斯洛 (D )2、大脑左半球的 D 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 D.威尔尼克区 ( B )3、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A)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 C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 D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D)7、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___________。 A. 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 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 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C)8、当过度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C)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_____C______。 A.独特性 B.复杂性C.稳定性 D.综合性 (B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 A)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___________冲突。 A.双避 B.双趋 C.趋避 D.多重趋避 (D )12、心理学家把如活泼好动、灵活善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 B)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技能记忆 (C)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__ _________。 A. 90 B. 100 C. 110 D. 120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1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参考书目:《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大学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知识点:记忆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性质、方法、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心理学的理论并且能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1.知识点: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兴奋、抑制、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比较分析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那些一般的趋势。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条件反射学说;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第三章感觉 1.知识点:记忆和理解感觉的神经信息加工和感觉的种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关系及相关概念;视觉产生的机制、视觉现象;听觉的生理机制;其他感觉的内容;感觉的规律。记忆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明度、颜色、颜色混合、色觉缺陷、视敏度、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2.考核要求:分析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分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分析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析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206001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含2课时考查) 适用专业:中学师范学科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学师范学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教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学会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我心理品质。本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以后其他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心理学实验演示。 5、本课程共28课时(含2课时考查),每周2课时。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查,考查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教学、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能够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能够对自身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 2 课感知觉& 记忆 第2 页:1. 冷色产生深远感,有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A. 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相互作用C.错觉D.联觉 2.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 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 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 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B.对比C.适应D.相互 解析】1. 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 作用 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如果单选题最 优选项选D 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 两项。【选D 】 第4-5 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考查通常为“下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 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运动。(1 )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形状知觉就是对于形状的认识。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右。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 岁以后。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拿小朋友做实验,中间有玻璃挡板,妈妈在对面招呼他,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不敢爬过去,当小朋友9 个月之后有了深度知觉就不敢爬了,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注意】空间知觉的就是对空间位置的认识,有四个方面,包含两个考点:(1 )空间知觉包含哪四个方面?(2)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2. 时间知觉:对时间的认识。比如到年底了,过的时间过得快,一眨眼就到了年底。再比如上课的时候或者看新闻的时候觉得度日如年,30 分钟感觉好几个小时,而追剧的时候时间特别快。“荒淫岁月短,寂寞嫌夜长”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 3. 运动知觉:(1 )真动知觉:事物真的在动,比如风刮着树叶动,电风扇转的时候真的在转。( 2 )似动知 觉(考查较多):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动,我们觉得在动,另一种是连续播放,我们觉得动了。】 ①动景运动:联动,比如拍照连拍,然后把照片放在电脑上播放的时候会觉得是连续运动的。再比如看小人书,快速翻动的【注意】区分诱导运动和运动后效: 1.诱导运动:两个物体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物体一动一静。 2.运动后效:两个物体是相继出现的,方向必须是相反的。时候,会觉得小人在动。电影、电视也是动景运动,快速的呈现觉得它是联动的。最早拍摄电影的方式就是用胶片快速呈现。【注意】动景运动的例子:拍照(连拍播放)、电影、电视、小人书、连环画、霓虹灯。 ②诱导运动:两个物体,A 是静止的,B 是运动的,看起来A 在动。比如歌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其中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展。P40 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一)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 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但可以看到起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景之分。外浆和内浆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二)多细胞动物(如水螅) 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水螅拥有的细胞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细胞2.运动细胞3. 神经细胞(组成网状神经系统) (三)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如蚯蚓) 节肢动物1.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2.初步具有了各种感觉能力 3.链状神经系统 1.界桩神经系统(头部神经节为脑雏形,并 形成三大神经节) 2.可分辨声音,颜色,形状,气味 3.不能利用感觉器官协同来反应外界影响

(四) 脊椎动物(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椎骨,脊椎骨内有一条 神经管) 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 脑泡发展成为五个相对独立的脑泡两栖动物时前脑分为两个半球 的能力 注: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着和指挥者。 (五) 高等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脑的各部位机能也 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高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1. 灌装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节在腹侧 2. 脊椎动物神经组织是空心的(无脊椎动物的为实心的) 1. 可以用感知来控制行为 2. 在某些复杂的活动中加入了表象的成分 3. 有了最简单的概括能力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 供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 ) 课程编号:15210260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教学,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树立尊重心理科学、崇尚心理科学、按心理科学的规律办事的理念,激发学习心理科学的兴趣,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解释各种社会心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选自叶奕乾等人 2004 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参考了彭聃龄 2001 年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以及(美)理查德 . 格里格等人著、王垒等人译, 200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还注意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心理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作业 3 次,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及意义。 2 、理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科学的心理观。 3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心理过程 2 、个性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1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1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2 、心理学的任务 3 、心理学的分类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 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 、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3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4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教学要求: 1 、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2 、识记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定义。 3 、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 、能辨别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 1 、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2 、神经兴奋的传导 3 、突触及突触传递 4 、神经网络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8、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普通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的最高阶段,即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注意的集中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有意后注意:例如:因写字太投入,把摸摸沾着墨汁吃了 个性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客观现实 用进废退的规则说明脑具有可塑性 人特有:意识、教育、有意意识、逻辑记忆、情感、第二信号系统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中间环节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弗洛伊德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活动上的注意,称之持续性注意 能够真正促进知识长久保持的的方法包括深度加工、多元表征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心理动作;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痛觉是最难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功能 浦肯野现象:在明适应时对红色和橙色看起来较亮,在暗适应时对蓝色看起来较亮 闪光融合:高速转动的风扇。我们看不清每扇叶子形状,就是闪光融合的结果 知觉的协同率:不仅要求学生留心听,还要用眼看,用手触摸,用鼻子嗅,亲自操作,用脑思考 知觉的组合率: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容易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知觉的强度率: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瞬时记忆也成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 长时记忆 提高短时记忆容量的方法是组块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有效方法:复述 要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复述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信息会发生关键性转变这一步转变被称为编码短时记忆:干扰性遗忘长时记忆:提取性遗忘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 概念学习包括概念获得、概念应用 概念结构: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想象活动、开设思维训练) 1.运用启发式教学 2.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3.组织创新性活动 4.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 5.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6.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内外和木星):1.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2.合理组织活动3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4对兴趣的依赖性。 注意的功能(注意坚持选调):监督、保持、选择、调节 影响注意的转移的条件(坤进点铃木条):原有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互相转化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意志特征:自觉的确定目的(首要特征)、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克服内外部困难(最重要的特征)、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行动过程:准备阶段(冲目防化:1.动机冲突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4.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为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 1.注意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级神经活动:不可遏制型(兴奋型)、活泼型(灵活型)、安静型(不灵活型)、弱型(抑制型)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强三观、强积行、利用榜样和集体、自我教育要提高、个别指导要及时、实际锻炼少不了):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式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将记忆分为(动情语情形):动作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 遗忘原因(效干压提同):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克服遗忘最好方法(十次方质卫):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方法要合理、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注意用脑卫生 机体觉:又称内脏感觉 平衡觉:超重、失重、晕车、加速、净觉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目太清质量法)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态度与情感状态;活动的任务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 认知过程(感知寄相思):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 基础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去极化电位差全或无法则突触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 脑皮质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反射反射弧脑电图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扩散集中互相诱导分析综合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 )。 A.神经元 B.突触 C.神经回路 D.神经系统 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 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C.轴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 3.通过对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的研究,( )功能的定位不在右半球。

A.艺术欣赏 B.知觉空间关系 C.逻辑推理 D.幻想 4.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 )。 A.神经元 B.胶质细胞 C.突触 D.反射弧 5.当神经元处于安静状态时,( )。 A.轴突内外无电位变化 B.神经元随时处于自发放电状态,产生的电位为动作电位 C.细胞膜对所有离子具有相同的通透性 D.细胞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静息电位 6.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 A.静息电位 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

C.动作电位 D.服从全或无法则的电传导 7.早期颅相说为脑功能 ( )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A.定位说 B.整体说 C.机能系统说 D.模块说 8.大脑皮层是指 ( )。 A.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白质 B.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灰质 C.灰质与白质的总和 D.灰质与部分白质的和 9.正是通过对 (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2课感知觉&记忆 第2页:1.冷色产生深远感,有 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A.感 觉的适应B.感觉的相互作用C.错觉 D.联觉 2.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 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 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 开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 觉()。A.后像B.对比C.适应D.相互 作用 【解析】1.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 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如果单选题最 优选项选D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两项。【选D】 第4-5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考查通常为“下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运动。(1)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形状知觉就是对于形状的认识。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右。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岁以后。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拿小朋友做实验,中间有玻璃挡板,妈妈在对面招呼他,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不敢爬过去,当小朋友9个月之后有了深度知觉就不敢爬了,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注意】空间知觉的就是对空间位置的认识,有四个方面,包含两个考点:(1)空间知觉包含哪四个方面?(2)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2.时间知觉:对时间的认识。比如到年底了,过的时间过得快,一眨眼就到了年底。再比如上课的时候或者看新闻的时候觉得度日如年,30分钟感觉好几个小时,而追剧的时候时间特别快。“荒淫岁月短,寂寞嫌夜长”,“岁月如梭”“时光飞逝”。 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事物真的在动,比如风刮着树叶动,电风扇转的时候真的在转。(2)似动知觉(考查较多):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动,我们觉得在动,另一种是连续播放,我们觉得动了。】 ①动景运动:联动,比如拍照连拍,然后把照片放在电脑上播放的时候会觉得是连续运动的。再比如看小人书,快速翻动的【注意】区分诱导运动和运动后效:1.诱导运动:两个物体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物体一动一静。 2.运动后效:两个物体是相继出现的,方向必须是相反的。时候,会觉得小人在动。电影、电视也是动景运动,快速的呈现觉得它是联动的。最早拍摄电影的方式就是用胶片快速呈现。【注意】动景运动的例子:拍照(连拍播放)、电影、电视、小人书、连环画、霓虹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