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防灭火

矿井防灭火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第五章矿井防灭火

第五章矿井防灭火

第一节概况

根据地质精查勘探中采集的254个煤层燃点样品试验,井田内各煤层的原煤燃点较低,为271~314℃,煤的自燃倾向等级ΔT1—3℃值,除16煤层为33外,其余各层煤均大于40,均属很易自燃煤层。各层煤燃点、煤的自燃倾向等级见表5-1-1。

井田东北相邻的磁窑堡煤矿,1980年井下曾发生过两次自燃发火现象,1987年在磁窑堡煤矿3133采空区发生过自燃发火,1988年井下发生过煤层自燃。自然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

矿井煤层的自燃性相关指标的分析,依据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相关实验数据,并结合了邻近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基础资料可靠,可以作为矿井防灭火设计的依据。

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是由煤层自燃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如明火、电缆着火、电弧火花、瓦斯或煤尘爆炸、放炮等引起的火灾。矿井火灾的主要危害有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毁坏设备和资源。

因此,针对可能引起本矿井火灾的各种原因及条件,设计考虑了预防明火,加强通风管理、注氮、注凝胶、喷洒阻化剂以及井下移动式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措施。

第二节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一、煤的自燃分析预测

宁夏枣泉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第五章矿井防灭火

表5-1-1 各可采煤层燃点、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统计表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5-2

影响煤层自然发火,除决定于煤层的开采技术(包括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开采方式、开采顺序、顶板管理、通风方式、通风系统、通风强度等)因素外,还与煤层的内在因素有关。这些内在因素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影响很大,主要包括煤的化学成分及变质程度、孔隙率、地质构造和内生裂隙、水分、炭化程度、煤岩组分、硫磷含量、瓦斯含量、吸氧速度、温度等。

根据地质报告鉴定成果,结合邻近生产矿井实际情况,本矿井各煤层均具自燃倾向,因此设计按很易自燃煤层进行设防。深部煤层的自燃倾向性是否随着开采深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需在生产中重新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为经济合理的防治自然发火提供技术依据。

二、煤层的自燃预防措施

(一)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1、巷道布置与开采顺序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初期斜井井筒兼作采区上山。主要开拓巷道包括主副斜井井筒、井底车场、石门等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内;回风斜井井筒布置在煤层中,支护形式采用挂网锚喷,工作面顺槽均沿煤层布置,支护形式采用锚网喷浆,煤层巷道均考虑了封闭措施,并要求加强维护,严防冒顶。矿井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煤层的暴露情况合理调整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原则是:及时封闭暴露的煤层或尽量缩短暴露时间,从而减轻煤层自燃的可能性和煤层瓦斯的涌出。尽量不掘和少掘设计外的辅助性巷道,及时密闭采空区和废弃巷道,以避免风流紊乱、串风、漏风,从而达到预防煤层自燃的目的。

本矿井可采煤层较多,设计开采顺序在倾向上先采上山部分,后采下山部分,在剖面上先采上煤组(1、2煤层),然后中煤组(6、7煤层),最后采下煤组;同煤组内下行开采,同煤层内先采上分层,

后采下分层。

2、采煤方法

本矿井1煤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采,2煤采用走向长壁大采高分层综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方式。

1煤工作面采用国内先进的配套设备,2煤采用部分引进的配套设备,工作面设备配套合理、先进、协调,开采过程中可以提高资源回采率,降低故障率,加快推进速度,采后立即封闭采空区,在时间和空间上减少了煤炭的氧化,降低了自然发火的可能。

开采时,应尽量减少采空区残煤,尽量少留煤柱或不留煤柱,提高资源回采率,以利于预防采空区煤层自燃。及时密闭采空区和受采动影响的不可采煤层。

合理进行顶板管理,使采空区尽快压实。

生产中,综采工作面应编制专门防火设计和开采规程,并遵守有关规范或规定。

(二) 通风方面的措施

根据矿井开拓开采布局,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简单,后期采用分区式独立通风。矿井生产能力较大,总风量大,设计要求加强管理,控制内部漏风,降低通风阻力等综合措施(详见第二章)。

回采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方式,全负压“W”形通风方法,进回风顺槽平直,支护强度良好,通风阻力小,工作面至停采线后要及时撤出所有设备、设施并进行密闭,避免向采空区漏风。

井下各风门、风量调节设施等位置进行了合理设置,以尽量降低负压,控制漏风。

主扇设有反风装置,可满足全矿井反风要求,工作面顺槽及相关巷道,均设有反风风门及通风巷道可实现采区或工作面反风。

(三)监测方面的措施

矿井选用KJ4-2000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其中含有温度、一氧化炭、风速、负压、烟雾、瓦斯、粉尘等环境监测探头和报警装置。同时,在回采工作面设置了GC-85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并纳入了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详见第八章。

矿井设计还配备有GC4008A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ZRJ-1型煤层自燃性测定仪等测定仪器、仪表。

胶带机硐室设有DMH型自动灭火系统。

三、防灭火方法

回采工作面存在多种发火因素,矿井能否安全回采,防灭火是关键之一。由于本矿煤层自燃指标为很易自燃的煤层,邻近生产矿井又曾发生过火灾事故,所以设计考虑以预防为主的防灭火方法。设计采用注氮方法为主,并辅以注(喷)阻化剂、注凝胶、汽雾阻化,井下移动式灌浆及采用地表覆盖黄土压实和加强管理与监测并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开采推进度等综合防灭火措施。

(一)注氮防灭火

本矿井开采煤层属容易自燃煤层。设计考虑对煤层自然发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井上下建立相应的防灭火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对注浆、注氮及其它惰性气体等多种防灭火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

黄泥灌浆防灭火方式,设备投资省,系统简单,但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破坏水土资源,不易管理,浆液浓度大易发生堵管,浓度小又达不到防火效果等问题。矸石制浆防火系统,虽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购地费用,但系统复杂,所需辅助人员多,能耗大,并需对该矿井的矸石进一步化验分析后才能确定。因此,考虑到本矿井紧邻白岌滩自然保护区,水土资源宝贵,因此设计暂不推荐黄泥灌浆防灭火方式。

惰性气体防灭火方式,国内外常用的惰性气体防灭火剂有氮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防灭火,是通过CO2发生器(组)将两种化学原料发生反应产生的CO2,经管路向井下采空区或掘进工作面灌注,用CO2充实密闭着火区,起到吸热、降温、窒息、灭火的效果。该方案优点是使用过程中不用电,产气浓度高,产气温度低,有利于吸热降温,不产生二次污染;但该方案原料消耗多,劳动强度大,实际运行费用也较高,且目前主要用于矿井灭火,对矿井防火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注氮防灭火,是通过高压制氮机将压缩空气制成氮气,经管路向井下采空区或掘进工作面灌注,使该区域内空气惰化,使氧气浓度小于煤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浓度,从而防止煤氧化自燃或使己形成的火区窒息。该方案虽然初期设备投资较高,但系统简单,不需购地,安装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采用适量的氮气注入采空区,则能迅速充满采空区氧化带的各个部位,降低采空区氧含量,惰化采空区,尤其是氮气比空气略轻,更能迅速降低采空区上部氧含量,有效抑制顶部浮煤自燃。根据国内十多对矿井放顶煤工作面应用氮气防灭火的实践表明:氮气具有灭火速度快,既能防火,又能灭火,还能抑制瓦斯爆炸,无环境污染,对煤质无影响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根据本矿的具体特点,设计井下采掘工作面选用以氮气防灭火为主,喷洒阻化剂等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同时加强管理与监测,并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开采推进度的综合防灭火措施。设计已配备阻化剂喷射泵(WJ-24型)和注阻化凝胶堵漏等设备作为辅助防灭火的措施。

1、氮气防灭火的技术要求

本设计将氮气用作预防性注氮,同时考虑灭火注氮。日常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间歇式注氮,当发现有火灾征兆时,采用连续注氮直到

征兆消除。

2、设计依据

矿井气侯条件、开拓方式、开采布置、开采深度、采煤方法、工作面风量、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丢煤情况、自然条件等详见本章前文及第一章相关内容。

3、注氮工艺系统及设备

(1) 注氮工艺系统及布置

按矿井技改完成后要求制氮设备的产氮量,深冷空分式、变压吸附式和膜分离式制氮设备均可满足,但深冷空分制氮,产氮效率较低,能耗大,设备投资大,需要庞大的厂房,且运行成本较高,设计不予推荐;膜分离式制氮虽然流程简单,比变压吸附式少一个缓冲罐,体积稍小,但膜分离式制氮要求气源的压力高,对气源除油、除水、除尘的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制氮成本高,其膜分离组件国内与国外产品质量差距较大,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购货不便,维修费用高,且膜分离式制氮氮气浓度较变压吸附式低,不利于防灭火,因此设计推荐变压吸附式制氮设备。

对于变压吸附式制氮设备,目前国内常用井下移动式制氮系统,将该设备放在采区附近,节省了输氮管路的投资,但鉴于本矿井井田范围大,各煤层均容易自燃,氮气需要量大,制氮装置机型较大,各采区均需设两套防爆制氮设备,设备投资较大,工作环璄差,安装维护费用高,需要建立硐室,矿建投资大,此外制氮系统在井下供水、供气也较困难。而地面制氮设备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且系统总投资少,管理维修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根据矿井工作面布置,初期离工业场地较近,后期工作面离后期风井地表较近,设计推荐本矿井采用地面固定式制氮设备(无地基,可移动),制氮站初期布置在矿井工业场地内。

(2)注氮参数

①注氮防灭火隋化指标

注氮防火隋化,即注氮后采空区域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

注氮灭火隋化,即着火区域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4%。

②注氮量

a、按采出的空间,即在单位时间内注氮充满采煤所形成的空间使氧气浓度降到惰化指标以下计算注氮量

Qn=[A/(1440tρn1n2)] ×(C1/C2-1)

式中: A——年产量,t,1煤工作面1.5Mt/a,2煤工作面3.3Mt/a;

t——年工作日,300d;

ρ——煤的密度,1.4t/m3;

n1——管路输氮效率,90%;

n2——采空区注氮效率,80%;

C1——采空区空气中氧的含量,20.8%;

C2——采空区防火隋化指标,7%。

1煤Q1 =[1500000/(1440×1.4×300×90%×80%)]×

(20.8%/7%-1) =6.79m3/min。

2煤Q2 =[3300000/(1440×1.4×300×90%×80%)]×

(20.8%/7%-1) =14.94m3/min。

b、按采空区氧化带氧含量计算注氮量

Qn= { ( C1- C2)Q v}/(C N+C2-1)

式中:Q v——采空区氧化带漏风量,m3/min;

Cn——注入氮气的浓度,%。

1煤Q1 ={(20.8%-7%)×4.1}/(97%+7%-1)

=14.15 m3/min(约850m3/h)

2煤Q2 ={(20.8%-7%)×5.3}/(97%+7%-1)

=18.29 m3/min(约1100m3/h)

经计算,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本矿井1煤工作面防灭火注氮量取14.15 m3/min(850 m3/h),2煤工作面防灭火注氮量取18.29 m3/min (1100m3/h)。

(3)制氮设备选择

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布置、采区接替及矿井所需注氮量情况,结合国内采用注氮防灭火矿井的设计生产情况,考虑到矿井注氮实际效果及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本矿井初期选用KGZD-1200型地面固定式制氮装置两套,考虑矿井后期发展,预留1套设备安装位置。制氮装置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制氮量Q=1200 m3/h;

输出压力P=0.6MPa;

氮气纯度≥98%;

装机容量N=32kW;

额定电压V = 380 V;

所需空气源流量60m3/min,压力0.8MPa;

所需冷却水流量约6.5m3/h,压力0.3MPa。

(4)注氮工艺

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布置、煤层有自燃倾向、发火周期和工作面开采情况,在采空区深部预埋注氮管道,在自然发火期之前或有火灾预兆时,进行连续注氮,使采空区深部的氧含量降到防火惰化指标以下,然后根据工作面推进等情况,对预埋管道进行拖移。

(5)输氮管网

供气系统:空气→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制氮站→制氮设备进气口。

输氮系统:干管由制氮站→地面管路→东回风井井筒。

分管1由东回风井井筒→+1234m 中车场→12205工作面运输巷→12205工作面→采空区。

分管2由东回风井井筒→+1285m 中车场→12103工作面运输巷→12105工作面→采空区。

管路选择:

1) 干管:Q d ?=20

601950

20?==114(mm )

输氮管路选用D165×4.5型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1趟。

2) 分支管1:Q d ?=20

601100

20?==85(mm )

管路选用D140×4型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1趟。

3) 分支管2: Q d ?=20

60850

20?==75.3(mm )

管路选用D114×4型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1趟。

各管路均采用法兰连接。注氮管路系统布置见图C1379-174-1。 注氮系统输送压力校验:

根据注氮管路系统布置及工作面注氮量,按最远输送距离计算注氮管网初端所需绝对压力为:

P 1={0.0056(Q max /1000)2Σ(D 0/D i )5(λi /λ0)×L i +P 22}1/2

={0.0056(2400/60/1000)2[(150/150)5(0.026/0.026)×1.28 +(150/125)5(0.0275/0.026)×6.1]+0.32}1/2

=0.30034(MPa)< 制氮设备输出压力0.8MPa

所选制氮设备满足要求。

(6)注氮方式和防灭火方法

本设计将氮气用作预防性注氮,同时考虑灭火注氮。日常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间歇式注氮,当发现有火灾征兆时,采用连续注氮直到征兆消除。

根据矿井火灾发生的地点不同,灭火的方式也不同,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同时生产中应制定安全计划、措施、管理制度、作业规程等,针对不同的发火形式,发火地点制定不同的灭火方法。

(7)注氮地点的安全通风量

在输氮管路沿途或工作面,假设主干管2400m3/h的氮气,分支管2400m3/h的氮气,全部泄漏,能否造成泄漏区域缺氧,按空气中氧含量为20%的要求,经计算,此时主干巷道的安全风量应为13.4m3/s,分支巷道、采区工作面的安全风量应为6.7m3/s,而本设计管路途径主干巷道风量均大于13.4m3/s,分支巷道、采区工作面风量均大于6.7m3/s。尽管如此,矿井生产中要制定输氮管路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制定注氮作业规程,同时应严格要求加以落实。

(二)阻化剂防灭火

1、设计依据

设计主要为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矿井周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煤层顶底板岩性、煤的发火期、发火特征以及阻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2、阻化剂的选择

设计选用阻化效果好、储运方便、货源充足、价格便宜的工业氯化钙。

3、喷洒压注工艺

设计采用阻化剂喷射泵进行机动性喷洒压注。该系统工艺简单,施工快,投资小,机动性强。

4、参数计算

(1)阻化剂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通常情况下工业氯化钙浓度在10~20%时,阻化效果较好,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阻化剂溶液的密度应由实测取得,一般情况下,10~20%氯化钙溶液的密度为1.05t/m3~1.11 t/m3。

(2)原煤吸药液量

原煤的吸药液量应由实测取得,设计取平均10kg/t。

(3)工作面一次喷洒量

一般在准备班的放顶前进行,工作面一次喷洒量包括底板浮煤和护顶煤的喷洒量。设计计算工作面一次喷洒量为1000kg。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喷洒情况确定。

(4)巷道或煤壁的喷洒量与钻孔压注量

该参数可在生产中实际测定。

5、喷洒压注设备

设计选用3D-5/50型阻化剂喷射泵及其相应的配套器材设备。

四、其它综合防灭火措施

氮气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等必须与其它辅助防灭火措施相配合,采取以氮气防灭火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措施,才能取得好的防灭火效果。结合本矿实际,设计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有:

1、注阻化凝胶

利用阻化凝胶进行堵漏,巷道冒顶充填,停采线附近的封堵,氮

气灭火后的处理等。设计配备有XKJ-5/18型胶体注浆泵及配套的系列注浆设备。凝胶宜采用无氨味配方,以铝盐作为促凝集,添加成胶速度调节剂,制成成胶时间可调、强度较高的新型凝胶。

2、井下移动灌浆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配备了井下移动式简易灌浆系统。该系统机动灵活、灌浆距离短,管材消耗少,堵管几率小。系统有泥浆泵、灌浆管、搅拌机等组成,灌浆材料可采用粘土、亚粘土等,也可采用炉灰、粉煤灰等代用。灌浆地点主要在停采线附近,用于采空区封闭。

3、堵漏

由于氮气防灭火要求注氮区域严密,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注氮区域进行堵漏。一般除对巷道高冒区域巷道裂隙采取注浆或阻化凝胶外,工作面上、下隅角挂风帘,采空区后方不留任何尾巷并应严格封密所有联络巷,减少巷道间风压差,以减少漏风。

4、汽雾阻化和膜阻化

汽雾阻化,重点喷洒开切眼、停采线、两顺槽及上下隅角等地点。膜阻化重点喷洒巷道煤壁,形成隔氧环境。阻化剂的选用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计配备有单系统II型雾化器及相关设备。

5、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采空区次氧化带和氧化带长度一般为60~90m左右,为使在发火期内将浮煤甩入采空区窒熄带,应根据自燃发火期确定工作面推进度。根据邻近生产矿井经验,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设计的1煤工作面年推进度为1440m,2煤工作面年推进度为3000m,均能满足要求。

6、开切眼防灭火

开切眼为工作面易发火地点,必须重点预防;掘进时应对冒顶区

及时充填,开切眼掘完后应先喷洒膜阻化剂,再用泥浆或阻化凝胶进行全断面喷涂,并应加强监测。

7、加强火灾预测、预报及监控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氮气防火必须有能连续不断地监测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通过生产中不断地积累资料和经验,并加强各种检测,是可以预测、预报火灾的,使其在萌芽状态就能采取措施加以消灭。

8、其它要求

a、主扇风机应定期进行性能测定,掌握其特性,并随着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工况,确保井下各用风点供风稳定、合理。

b、工作面采完后及时密闭,杜绝漏风。

c、发火征兆明显处,用高压泵压注或喷洒“凝胶”胶体,覆盖煤体、隔氧降温;对采空区顶部和巷道高冒顶部的高温点和火区,辅以注耐温高胶体措施。

d、发生火灾时的避灾路线详见避灾线路示意图(C1379A-200-1)

e、防灭火是本矿安全工作的关键,应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技术攻关,积极摸索适应本矿的经济、安全、有效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第三节井下外因火灾的防治

一、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

1、井下机电设备硐室防火措施

井下所有机电设备硐室设计基本都布置在岩层内,距开采煤层一定距离,且所有硐室及通道均采用砼等不燃性材料支护,长度超过6m的硐室均有两个以上出口。

井底排水泵房硐室及通道采用砼砌碹支护并用砼铺底,在其通道

内设有密闭门1座,可作防水、防火用,硐室内还设有手提式灭火器。

井底中央变电所硐室及通道采用砼砌碹支护并用砼铺底,在与井底车场通道内设密闭门1座,可作防火和防水用,与井底排水泵房相连处及变压器室与配电室间分别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各1座,各硐室还按规定配备有手提式灭火器。

其它机电设备硐室均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

机电设备硐室的管理维护均应依据有关规程、规范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必须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严格进行管理。严禁携带火源或易燃易爆品进入机电硐室,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机电硐室内,机电硐室内确需存放易燃物品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存放入不燃性容器内并密封严实,严禁乱堆放;机电硐室内工作人员必须进行防灭火的安全培训。如井下发生火灾,必须遵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灭火救灾

2、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井下电气设备均采用防爆型。井下各变电所均为两个以上的回路供电。电气设备和供电线路均设有保护接地、漏电等保护。

井下电压等级高压为10kV,低压为3300V、1140V、127V等。

地面、井下所有线网和设备均按规程规定和要求设有防雷等保护接地网。

3、井下电缆

井下电缆均采用煤矿用阻燃电缆。电缆的选择、敷设、连接等均按规程的第442、第466~第472条规定和要求进行。

4、井下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

井下电气设备需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查、维护、修理。并设有保护接地、短路、过流、过负荷、断相、漏电等保护。

二、胶带输送机着火的防止措施及装备

本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有主斜井带式输送机、中部车场转载带式输送机和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

1、井下带式带式输送机使用的胶带为阻燃型,其安全性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MT147和MT450规定。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都必须阻燃和抗静电,其安全性能应符合MT113的规定。

2、带式输送机巷道顶部设有照明灯具进行照明。

3、带式输送机设有驱动轮防滑保护、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和堆煤保护装置及防胶带跑偏装置。

4、带式输送机巷道设有自动洒水装置。

5、机头机尾硐室设有DMH型自动灭火系统。

6、带式输送机巷道设有火灾报警装置及监测监控装置。

7、井下带式输送机装备考虑了综合保护措施,该保护装置具有煤位信号、速度、温度、烟雾、洒水、拉线停车开关、自动联锁控制等功能。驱动装置和电控选用防爆型。

三、其它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

1、防止地面明火引发井下火灾的防治措施

(1)杜绝火源。严禁将烟火带入井下,不许在井下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禁止明火;井口房设有防火门和消火栓及手提式灭火器;井下严禁用灯泡、电炉等取暖。地面临时排矸场、消防材料库、炉灰场、坑木场、井口房等的布置满足安全规程、规范要求。

(2)井下和地面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如果必须进行,则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

(3)矿井设有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中每隔100m设置有支管和阀门,在胶带输送机巷中每隔

50m设置有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容积为500m3,按规定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4)矿井在井上设有消防材料库。井上消防材料库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消防材料库内储存有足够的消防材料和工具。

(5)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均配备有手提式CO2灭火器。

2、防止井下爆破引发火灾的措施

(1)井下爆破材料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且必须分批次、分品种存放在爆破材料库内,并经过检验后方可下井。

(2)井下爆破材料的使用必须严格管理,使用前由放炮员专人领取,当班未用完的必须送回发放室保存。

(3)必须采用毫秒电雷管,炮泥要填实,放炮前必须检测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并对其周围物料进行清理,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破材料和工艺。

3、地面下井所有管线均做防雷接地。为防止由于雷电波侵入、静电感应、管路带电等进入井下,所有下井管道、线路等均按规范要求做接地处理。

4、在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

其它如防止机械摩擦、撞击等引燃可燃物的措施详见第四章。

三、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详见第三章第二节。

四、井下防火构筑物

井下机电硐室设有防火栅栏两用门。+950m水平井底车场设有消防材料库,装备有消防材料列车,并按规定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材料。

五、火灾检测及防灭火装备

火灾检测及防灭火装备详见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