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学设计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指导学生列出原始社会遗址表,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的民主推举制度。

(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1.重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难点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各地域文化如满天星斗,多姿多彩。最终融合为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相传5000距今年前,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打败了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尧、舜、禹,是我国传说中“天下为公”时代的英雄代表。夏禹传子,废除“禅让制”,从夏朝开始进入“家天下”时代,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始。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请同学们翻到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3、合书找线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禅让制的传说

(公天下 ) 尧

舜大禹治水方法堵

禹原因疏

(家天下)启皋陶伯益

王位世袭制

4、教师做布点小结:

尧、舜、禹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但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5、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5分钟)

6、快速提问:(5分钟)

①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

舜、禹)。

③什么叫

禅让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惯例。)

④尧和舜分别派谁治水?(鲧和禹)

⑤鲧和禹分别有什么方法治水?(“堵”: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疏”:

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⑥两种不同的方法的结果各怎样?(“堵”的方法失败;“疏”的方法

成功。)

⑦大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

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得导,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⑧禹为什么被尊称为“大禹”(赞颂禹的治水功绩)

⑨禹死后,夺取权位的是谁?(启击败伯益,建立了夏朝)

7、课后作业

熟读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全文,巩固以上问题,加深影像,提高记忆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