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Q1: 什么是展示设计,如何理解展示设计?

Q2: 展示艺术与绘画、平面设计、音乐、影视、表演、等艺术媒介有什么区别?

Q3: 展示设计与装置艺术?

Q4: 展示设计与雕塑、建筑?

Q5: 展示艺术与空间?

什么是展示设计,如何理解展示设计

从传统意义上理解:

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空间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元素:

主办方、展品、观展示空间的主体为展品,所以展示空间是主办方与观众通过展品进行交流的空间。这里所说的展品不光指展示的实物,还包含展示空间本身。由于展示空间表达了主办方及展品的形象特色,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从空间和平面上全面感受展示空间的氛围,使其在艺术设计门类中独具特色,并从其它的设计门类中相对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从空间上看,它既具备建筑空间的艺术风格,又极具象征和表现主义的雕塑精神;从平面上看,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显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展示空间设计融入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所以展示设计亦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行为;同时为促使主办方与观众更好的交流,其必须的商业运作也成为展示空间特色之一。众。

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展示正向着虚拟空间,交互的多媒体领域延伸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展示的概念已不能适应展示艺术的发展、展示设计需要更广义更全面的解释

如果把设计的涵义进一步扩大,在形式和内容上适用于各个不同领域,可以将展示设计看成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展示设计是通过对主办者,设计者和观众这几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及重组使信息得以在这几方面间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沟通过程

展示艺术与商业贸易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早期的展示活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集市贸易。

但是,展示活动发展到今天,展示活动的种类和性质已大大地丰富,展示的目的已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商业交易,展示的重点是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展示活动就是为了完成信息的发布、收集和重组。(两方面含义)

展示艺术是综合艺术门类,是多媒体艺术

狭义的多媒体的定义

an extension of hypertext allowing the provision of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 cross-referenced to a computer text. (也就是指:多媒体是一种计算机文字的扩展,这种扩展允许音频及视频等素材被添加进来作为补充,或者说多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的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综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通常意义上讲的多媒体的概念。

广义的多媒体的定义

Using more than one medium of expression or communication.( 也就是指:使用一种以上的媒体来进行表达和沟通,即综合使用造型、空间、色彩、文字、图像、视频、音频、表演甚至互联网、行为、光线、气味等等媒介和手段来进行创作,这也正是现代展示活动的特点所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活动的多媒体特征日趋显著,如今的展示已不仅仅是空间艺术,而是各种艺术分支的综合。近年来展示活动更有着向虚拟网络空间延伸甚至迁移的趋势(虚拟展示)

展示设计与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的一般特征:

●     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但主要是室内。

●     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

●     观众的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变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他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     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曲、文学、电影、电视、录音、摄影、诗歌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     一般来说,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

●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

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等是艺术家自身创作意图和艺术理念的表达,主要是艺术家与观众间的单向信息传达;

展示活动尤其是商业展示活动是参与展示活动的所有方面间的复杂信息交流(传达、收集、交换)(包括虚拟的展示活动)。

1.4 展示设计与雕塑、建筑

艺术分类法2: 空间艺术、时序艺术

雕塑、建筑等具有三维特征、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展示设计除了具有三维特征外,还具有时序性、时限性等四维特征。也就是说展示不只是一门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序艺术

时序性:人的互动和展示的固有特点所决定的

●展示:“展”——放开、翻动、伸张;示——把事物摆出或指出。

●exhibit: 源自拉丁语ex——出来+habere——有,原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拿出来,后来引申为展览。

●display: 源自拉丁语displicare, dis——打开+plicare 折叠

展示的名词解释与动作有关,

时序媒体的运用

时限性:大多数展示活动都是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的。并且许多限定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及要考虑布展和撤展的时间限制。

展示艺术与空间

现实空间(三维)

虚拟空间(计算机虚拟空间、网络空间、现实空间的延伸)

心理空间,空间与观众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行为空间,在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效应。

穿越人行夹道、众目睽睽、习惯距离

1.5 展示设计的特点

以高效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根本宗旨。

具备功能、技术工艺、艺术形象三要素的必备特征。

以时间感、空间感为前提,人们在空间内活动

是群体的创造而决非个体行为。

2.展示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期 1851至一战前

发展期一战、二战间

成熟期二战后

2.1 萌芽期

古老的货品展览会源自于集市市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货品流通,2.信息交流,3.娱乐。直到今天这依然是商业展会的三大主导功能。

国家、教会和贵族集团的私人沙龙和画廊是博物馆展示的祖先,在从中世纪到19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中担负着各种文化资讯的收集与发布职能。

展示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生产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而人类在科学技术和表达手段上的革新成为展示设计探索最主要的动力。直到19世纪以前,展示活动都没有成为独立的大众咨询传播活动。古老的货品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易货,各种宫廷画廊与贵族沙龙的展览脱离大众是为特权阶级服务的,到19世纪时影响力日渐衰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工业产品被生产出来亟待交易,而古老的货品集市已经不能满足商业空前巨大的信息交流需求,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在制造者、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更需要在制造者之间和商人们之间展开。交流范围广阔而且数量庞大,社会需要一种资讯交流的方式和场所,这就是要求展览活动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诉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展览这种资讯传播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铁路的兴建大大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使单位时间中人们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了。其次钢铁等金属构建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为建造能够容纳大量人群和展品展示的大跨度空间提供了可能。

这一切最终导致了1851年那次伟大的展览。1851年由英国政府主办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博览会——万国产业成果大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由英国皇家工艺协会主办,主席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地点在伦敦的海德公园。

为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在海德公园兴建了巨大的展厅——世界上第一个展览建筑,整座建筑采用了钢架玻璃材料,被称为“水晶宫”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综合博览会,参观的人数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展览的举办产生了三个意义深远的结果。

首先,在当年的参观者中有一个青年,他的名字约翰·拉斯金,他深感当时的设计不能与工业社会的产品功能需求和审美变化的改变相适应,所以立志要以己之力来改变这种现象。后来他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启蒙者和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先驱。现代设计由此发轫。

其次,水晶宫第一次大规模地显示了采用工业化预制装配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水晶宫的建筑形象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它揭开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史,现代的建筑家们开始大规模采用金属、玻璃等一系列新建材和新的结构形式探索工业化时代的建筑形式。

第三,在伦敦博览会后几年里人们对咨询的大众传播与交流媒介的需求空前的强烈,于是展览活动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

修建超过1000英尺(约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最著名的展览建筑成为了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标志。

Ferdinand Dutert设计有46500平米的机械馆(Galeriedes Machines)跨度达到115m

巴黎世界博览会从1887年建造到1889年完成共花费了830万美元,吸引了3235万人次参观,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以后的近二十五年的时间中,相继举办了4次国际博览会。分别是: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纪念哥伦布世界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中首次采用高架铁路连接芝加哥市中心和会场,并在会场设置了近三百个自动检票口。1900年巴黎再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会场上首次采用电动自动步道,设置了露天电影场。会场的动力全为电力,因此有电力宫殿的评价。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这次博览会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共吸弓隆观者4813万人次,创造了博览会参观者人数的纪录,该记录一直保持到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时才被打破。1904年的路易斯安那领土购入纪念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并不成功,之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的萧条使国际博览会的举行中断了10年,展示设计发展的第一阶段结束。

从 1851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展示设计的探索集中表现在国际博览会的设计实践上,这是现代展示设计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展览的形式被人们认同固定下来,确立了资讯交流、大众娱乐和货品交易的功能——这作为商业展会的三大功能原则贯彻至今。展示设计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展览基本功能的确立和展览建筑建造的探索以及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尤其是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他们为展品展示、资讯交流和公众集会提供了所需要的超大型公共空间,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展示设计者们得以发挥才智,开始了展示设计原则和传达方式的探索。

2.2 发展期

战后经济危机的结束,制造业的恢复为展览活动的复苏创造了客观条件;经过长时间萧条的城市生活后,人们渴望展览这种大众交流方式能够丰富城市生活;此外,战后新兴国家和战败国家也希望通过展览来建立或改变公众形象,宣传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成果,借此来摆脱公众对于一战的阴影。德国和俄国表现得尤其强烈。这些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与此同时,一次大战结束了人们对于工业生产力的盲目迷信而开始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各种社会思想和艺术思潮澎湃激荡,许多知识精英开始了社会实践。与此同时,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些都成为展示设计第二阶段探索的动力。

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基斯勒 Frederick Kiesler 李西斯基 EI Lissitzky 沃尔特.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 米斯.凡德洛 Mies Van Der Rohe

莉莉·瑞克 Lilly Reich 赫伯特·拜耶 Herbert Bayer 保罗·鲁道夫

基斯勒1924年在维也纳为新剧院技术国际展览(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New Theater Technique)设计的方案,他突破了原有传统展示设计平板局促的布局,提出了“Leger and Trager”即“L&T”原则。L&T系统创造了一种自由展架组合的新的语言。可拆卸的垂直与水平的七条结合面板组成了这个系统的主要部分,600个无框的先锋戏剧作品的绘画、海报、提线本偶、照片、设计和模型被展示在该系统中。T系统的展板角度可以根据参观者的需要进行调节。“L&T”原则提出的意义在于它使艺术作品不用再依附于博物馆展览的墙壁进行展示,从而将艺术品本身作为个体从房间装饰与建筑室内中剥离出来。

“L&T”原则在1925年法国巴黎的现代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基斯勒制作了一个名为空间城市的展览装置(City in Space),这是一个独立的色彩计划、照明系统和构件组合的系统,该设计具有明显的风格派特点。基斯勒在以后的展览设计中继续发展了这一设想,我们可以从1942年他在本世纪艺术展(Art of This Century)中继续发展了“L&T”原则。

李西斯基

1926年汉诺威州立博物馆的指导——亚历山大·多纳不满意凡·杜斯伯格为抽象艺术展示所做的设计,转而邀请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李西斯基为此创作了汉诺威州立博物馆的抽象橱子(Abstract Cabinet),他的设计希望改变以往参观者被作品麻痹趋于被动钝化的状态,通过设计来使人积极兴奋。他在灰色的墙壁上安装了许多金属榨板,这些榨板一面是黑色另一面是白色的。黑白灰的变化贯穿在参观者在室内移动的过程中。另外李西斯基曾经希望安装一个电子照明系统来完成黑白灰转换的效果,但当时没有这样的设备能够实现。

1928年李西斯基在科隆的国际新闻博览会(International Press Exhibition)中设计了苏联馆。这次展览将展示设计诠释成为视觉传达领域(Visual Communication)的新学科。通过对于新的摄影技术——巨幅照片、新材料——玻璃纸、树脂玻璃的使用创造一种轰动的公众展览的新类型来表达苏联新闻的革命力量和历史的主题。

这个展览成为构成主义展示设计从建筑与空间设计的实验转向使用新材料、新视觉(电影与摄影)、大众媒介等等多元手段探索实验成果的集大成者。

基斯勒、李西斯基的探索使得艺术展品脱离了墙面装饰地位的窘境和空间风格的限制、实现了资讯传达的纯粹性与独立性,为以后展示设计在多种媒介传播中的实验提供了平台。在此基础上,以后的设计者们得以开展对于资讯展示传播方式的实验。他们明确了展示设计的意义。

格罗佩斯拜耶

对于展示设计的实验,德国的设计者像拜耶、格罗皮乌斯、莫霍尔·纳吉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在30年代他们接过了构成主义者的火把。德意志工作联盟为了在1930年巴黎的展会中推广现代德国设计与建筑,特意邀请了格罗皮乌斯担任设计师。格罗皮乌斯联合包豪斯的其他几位成员赫伯特·拜耶、马歇·布鲁尔和莫霍尔·纳吉,由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公共区包括游泳池。体育馆、咖啡厅、舞池和阅览室,布鲁尔设计家具用品等,纳吉设计了舞台、芭蕾展示台和标准的邮局,拜耶为实用产品、织物、建材、实用美术、家具和建筑的展示设计了建筑与家具展馆。

建筑与家具展馆是一个展示设计史上具有例证性的实验,它旨在论证工业产品与设计的一体性。拜耶把展示空间、图板与物品的组织和观察者的视野联系起来,视平线上下的展板都被倾斜过来与视线成一定角度。这就是拜耶所提出的“视野”观念(Fields Of vision)。通过拜耶的草图,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到它对于“视野”原则的思考。

1935年拜耶联合格罗皮乌斯、马歇·布鲁尔、莫霍尔·纳吉创作了在柏林的建筑工人联盟的展览(Building worker’Unions Exhibition)。在这个展览中拜耶发展了他的360度“视野”观念,他将基斯勒和李西斯基对于视觉传达者与接受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技巧整合成为“视野”的公式。他确立了这样一个

展示的原则:展示的作品不是挂在展墙上的平面,展览的整体应该通过设计创造成为一种动态的展示的体验,即展览的视觉传达方式不是点状的、片段的,而是线性的、连续运动的。

密斯·凡·德罗莉莉·瑞克

说到展示设计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提到密斯·凡·德罗和莉莉·瑞克(Lilly Reich)。密斯·凡·德罗作为建筑大师无人不晓,但他在展示设计方面的成就往往为人忽视。早在1929年经典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展示设计中就建立了他对空间的认知,就像1947年菲利普·约翰逊关于密斯的叙述:“空间是一个通道,它永不停止,允许持续的流动。”这种对于空间的处理不仅成为20世纪建筑发展的来源,同时也是展示设计变革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密斯在德国馆中创造了冷漠、高贵的气氛以表现德国作为一个现代的、具有竞争性的、工业化国家的特征。

莉莉·瑞克则几乎要被她声名赫赫的合作者的光芒所淹没了。在她20年代与密斯合作之前,她就已经是一个很出色的建筑师、时装设计师、家具和展览设计家了。她与密斯的合作创造了一种不仅强调展示内容,而且更加强调展示设计语言作为一种形式的方法。这种对于展示技巧的自我表现迫使参观者不得不关注展示(设计)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材料和展示本身成为展览的内容。这种表达在1927年的斯图加特住宅展会的电镀玻璃厅(Plate—Glass Hall)中就已经相当的充分了,他们用橄榄绿蚀刻墙面、灰色的玻璃和色彩不同的油布地面组成了这个空间。1927年在柏林的妇女时装展中,密斯和莉莉设计了咖啡休息区。这个设计运用曲线的金属框架蒙上金色、银色、黑色和柠檬黄的丝织品与黑色、橙色和红色的丝绒来划分空间,并配上密斯的黑皮钢管椅子与茶几,供参观者喝咖啡休息。该设计具有更强的自我表现特征。

密斯·凡·德罗和莉莉·瑞克在展示设计上的实践对展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所倡导的非政治的、减少主义的、冷漠的形式特征,运用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灯光等设计语汇而不是文字来传达展览需要传达的资讯,设计形式与传达内容作为展览一体化欣赏诉求的原则,成为战后展示设计的主流风格

保罗·鲁道夫

在朝鲜战争结束两年和二战结束十周年之际,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人类家庭”展(The Family of Man)。这里展出了来自 68个国家的 503张照片。保罗·鲁道夫担任展示设计。该展览强调了叙述结构并创造了真切的体验,成为展示成功的关键。在展出的三周中,有25万人参观了这个展览。它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最成功的展览之一。

如果说基斯勒、李西斯基的探索使得艺术展品脱离了墙面装饰地位的窘境和空间风格的限制,实现了资讯传达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密斯·凡·德罗和莉莉·瑞克的功绩在于确立了展示设计形式与传达内容作为展览一体化欣赏诉求的原则,赫伯特·拜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实践探索了展示设计的传达方式和媒介选择的方式的话,那么保罗·鲁道夫则向我们揭示了展览策划与展示设计相结合的力量。

通过各方面的实验到50年代末,展示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正像赫伯特·拜耶在《展览与博物馆设计的面貌》中所说的:“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视觉(形象)传播的整合方式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复杂体: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和新的设计语汇。”

2.3 成熟期

战前的博览会是各国产业技术的竞技场,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对立与缓和的晴雨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突出的泛政治化倾向。而战后的国际博览会逐渐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人类自身的发展、民族的团结与和解、科技发展、历史与未来、人类与环境等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上。经过50年代的战后经济的复苏,在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电子、原子物理和航天等科学上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和未来的世界充满了自信和幻想。另外六七十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建筑技术渐趋成熟,新结构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这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博览会在展示设计的形式上表现出对于科学技术和未来想象的兴趣。

195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以呼吁世界各民族和解团结,共同投身战后重建为主题。其中的“原子”展馆表现了人类对于原子科学时代的憧憬,该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原子排列结构的视觉特征创造了令人记忆深刻的建筑形象。9个原子形的空间由升降梯联系在一起,每个球形的展厅直径将近三十米,位置较低的作为展厅,高处作为餐厅和全景观景塔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展馆建筑技术的教练场,它标志着现代建筑在技术展示方面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次展会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建筑师富勒设计的

美国馆和德国建筑师奥托设计的德国馆。富勒以他的“形态学”理论最早提出了张拉体系的概念,在1967年的展会中使用张力杆件技术建造了一个直径达76m的玻璃球体,美国馆的主体被置于这个晶莹剔透的球体中。奥托从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中获取灵感,是现代膜建筑的开拓者。他设计的德国馆使用了索膜结构,大面积的钢索玻璃篷帐令人惊叹科技时代的到来。

提到战后世界博览会就不能不想到1970年的大阪博览会。不仅仅是由于它具有革新观念的博览会会场规划设计以及它6421万人次的创纪录参观人数(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更是由于它出色的场馆展示设计至今仍然给人们留下不能磨灭的印象。本届展会中的美国馆是一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充气膜结构顶覆土建筑,由路易斯·戴维斯和萨墨尔·布罗迫设计。馆内展示了月球登陆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标本,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展馆具有科学幻想的色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瑞士馆建筑采用钢结构外挂铝面板材,外部挂有发光灯架。该展馆充分显示了瑞士精密制造的工艺水平,尤其夜晚的效果好像漂浮在空中的城市,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代表性的展馆还有丹下健三、矾崎新、黑川纪章联合设计的祭广场(Symbol Zone)。作为EXPO’70(大阪国际博览会)会场的中心设施,祭广场举行大型庆典和演出,在广场中使用了电子技术控制光、声以及动作的计算机系统。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和电脑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国际形势和人类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结束使人们对自身的发展重新思考,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这种变化体现在国际博览会主体的选择上,1992年塞维利亚博览会的主题是“发现的时代”,1998年里斯本博览会的主题是“海洋,留给未来的遗产”,2000年汉诺威博览会的主题是“人·自然·科学”。博览会展示设计转向对于多元文化以及展示表现同资讯传达的一致性的发掘。电脑与网络技术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新的媒体手段,资讯传达向互动的方式发展。博览会设计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场馆设计注重对历史文化及各国多元文化的发掘,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不再一味的追求高大新奇,而更加注重个性。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馆将具有生命力的东方木构架建筑文化引入现代建筑的大空间创造中,强烈而和谐,体现着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回味与发现。巨大的门廊由斗拱的结构形式变异而来,外形舒缓的弧形墙壁则来源于古代城池的石壁。

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和新千年的第一次国际博览会,汉诺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汉诺威博览会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博览会。它抛弃了以往过于强调高科技表演而削弱表现卞题的偏差,强调对“人·自然·科学’主题的传达。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将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博览会设计发展的新篇章,它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场馆的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和展示表现与资讯传达的一致性。

3.展示空间功能分类:文化艺术展馆空间商业展卖空间专题展会空间

3.1文化艺术展馆空间: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展览馆等

展期长(通常以年计算)

固定场所展示内容及空间布局

多使用专用建筑物,建筑设计以对特定展示内容进行了优化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普通民众。如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宫等,这些宫殿本身就是无价的艺术珍品。法国宫廷的贵族们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绘画雕塑以及其它宝物,原本只是奢华品作为家族的财富积累,但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这些珍品成为公开展示的展品,成为大众和社会共有的财富,这种改变促使人们不断更新展室的设备环境以保护珍品,并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其中的典范就是卢浮宫的现代化改造。

战后经济的复苏,使人们更热衷于艺术的追求,一批高技派的新兴艺术展览馆应运而生,如德国斯图加持艺术博物馆、美国华府美术东馆等等。新派的文化展示空间更注重建筑本身的空间流线,做法更加简洁,运用大量新的材料来突出个性品味。

展示形式与设施配

置特点:

(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

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

面功能布局上.一个井然有

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

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

味展品。在常规情况下,参

观线路由人口开始,保持一

定量的交通线路,展区的排

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文

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依

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所

以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

应比较简单。对于单体的艺

术品或文物,根据其自身的

体量需要有适合的观看距

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

像商品或其它商业性的产

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

其对干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

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

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

甚至在展品前有可供休息的

座椅,让人轻松品味。

(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恬

静的展馆气氛

大多数的文化展示都在相对固定的展馆里,从整体环境上给人以清静安逸的感觉。因为这类展品多数是艺术品、文物等,相对于商品而言较独立,所以展览中除了突出展示的展品外,尽量避免其它物件的干扰。只是为了烘托展品,需要精心设计出适宜的展具和陈设,但不能有过多渲染,以免喧宾夺主。

由于文化展示的展品中有许多是艺术品、装饰品,在展馆中为了陈列出极具情调的艺术气氛,必须对每一件精美的展品都加以分析,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展示安排。正是这种艺术品或文物的独立特征,才使文化展示处处显得精美别致,与商业展示的系列化展品陈设有天壤之别。并且这些文化展品尤其是艺术品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没有杂乱的商业形象干扰,它们既是展馆里的主体,又是整个展馆的背景。

(三)柔和自然的照明设计

在文化展示的空间里,由于其展品多数是珍贵的艺术品或文物、标本等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所以在光照度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许多展品必须提供日光效果的照明才能完全真实地表现,但又要避免直接日光的照射,以防紫外线对其侵害,所以大多数展馆提供柔和自然的照明配置。

在传统建筑改造的展馆空间里,原建造大多没有很好的照明安排,像卢浮宫的室内展厅,欧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层高很高,除了一些水晶吊灯,就是昏暗的壁灯照明。经过改造,在原顶棚增加了柔和的灯棚,营造出日光的效果,并将许多墙面加厚,作出暗藏的冷光灯带,照亮墙体和顶棚,使得室内大厅明亮洁净。在多处的长廊里,也增设了柔和的光带,不仅照亮展品,也形成了导向的线条,有几处长廊的端头都设计了天光的藻井,像段落的符号,节奏井然。“天光”下往往陈设一尊古典精美的雕塑,如大卫、断臂维纳斯、战神等,并结合建筑高起的平台,使这些展品透出神圣的光芒。

(四)风格统一的展示空间

艺术品、文物等文化展示在风格上较统一,因为没有过多的企业和品

牌商业形象的干扰,展示空间

较纯粹,而且往往直接利用展

馆空间的界面作展示,没有过

于复杂的展板、展架等构造,

不用额外地刺激观众的视觉

与心理,而是强调展品本身的

影响力。简化单一的立体空间

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与回味。

在这些展馆中,有的极其现

代,有的蕴含古典,有的质朴

无华,有的冷静深遂。这些都

应是展览建筑空间本身的艺

术美感,它们能让观众步人其中后感受到艺术与文化的神圣与

魁力,而并非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一个有文化的展馆空间,

就应该具备这些谦和沉着的博大精神,才能容纳百家文明展示

其间。

商业展卖空间

专卖店

开放式购物中心,超市

展期中长(通常以月计算)

空间布局基本固定

面积大展示内容复杂,一般根据展品性质及经济效益布置展品

位置(好卖的放在显眼处)

交通线路宽敞,须考虑足够的人流疏散面积,主要交通路线一般考虑5-8人并排穿行的距离,以每人80厘米的自由宽度计算,需要4-6米。货区内的交通尺度可适当缩小,但不小于1米。

明确的导购系统:由于面积大展示内容复杂,所以良好的导购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充足的照明:大面积照明100-500 lx 局部重点照明1000lx以上

适量的储藏面积/合理适量地安排收银台、打包台/POP的应

专卖店

展期中长(通常以月计算)

空间布局基本固定

产品形象品牌展示优先

分类展示、精品陈列

重点照明,烘托气氛

空间有限合理布局

时装店

时装店具有很强的消费阶层倾向,而且时装又是一种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的商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流行性,因此,时装店的室内设计应强调其现代感及特色风格,也需要有很强的艺术烘托力。

特色时装店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商店,给进入商店后的顾客的第一印象,应具有很强的整体形象感,才能衬托出时装自身美的效果。这样店铺室内变成最佳的时装陈列环境背景,使人置身于艺术的气氛中而感到兴奋不已。

电器专卖店

当今的电器商店设计,追求商品的最佳展示效果,如划出一部分空间来设置电视墙;利用更具魅力的图像屏来展示商品而吸引顾客;音响陈设需设计奇特的环境作为背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义如轻巧精致的袖珍商品陈设在透明的玻璃柜内,使人感受到商品的精美及价值,而产生一种占有欲…这些都是陈列艺术的运用。创造厂具有亲近感的空间尺度后,再配以适度的照明及色彩装饰,更能增强商业气氛。现代家用电器向系列化、系统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店主及售货员应对系列化产品的使用具备一般常识,但如何更好地陈列这些商品,则是设

计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专题展会空间

大型产品展示

中小型产品展示

政治性、公益性等类型的展示

展期短(通常以天计算)

展示场地,空间布局不固定

(一)展架设计要便于拆装,迅速布展及撤展(布展1-3天,撤展1天

以内)

一般展览的期限不长,多数都在一周左右,而组办单位留给参展商的布展

时间通常是三天左右,拆展可能只有一天。所以多数展览要在外场做好现

场组装,就要求设计人员把展架分解多个单元,便于灵活组装。对于标准

形式的展览已经有了批量生产的标准展览用具,如标准展板、球形构架等

等,而特殊的展览往往用轻便的板材制作。在考虑便于安装的同时,还应

做好结构支撑,做到安全稳固。

(二)独立艺术形象和品牌的广告宣传

专题展示有别于常规商业展示的地方在于,专题展示通常是在大型展馆里临时搭建的构架,不仅要考虑存放展品,还需要注重展区外部空间造型。由于参展商的参展目的在于宣传品牌,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商业气氛的渲染,并且要考虑多视角多方位的展示效果。

(三)合理的人流疏导

在大型展馆里,每一个区域的不同展商都想尽可能地吸引观众来参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流的拥挤。怎样有利地疏导观众,值得仔细研究。同时,在每个摊位内,也应安排合理的行走线路,因为绝大多数展览是要让观众近尺度观看,是要让人穿梭其间的,所以怎样让观众容易参与进来,又能快速疏散是很重要的。

(四)适当的照明布置

展馆为各个摊位提供照明电源,在展区内,灯光的布置极其重要,一般也分为普通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考虑场馆的照明、用电、消防要求)

(五)合理的功能布局和适宜的展品陈列

作为专题展示,摊位未必很大,但功能应该齐全,从接待到洽谈,从展示到仓库都应具备,甚至有的展区要考虑演示台和观众休息观望区,能长时间或反复地留住观众,加深观众对品牌的印象。

(六)强烈刺激的展示氛围(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迅速吸引目标观众群)

有别于普通商业展示的轻松购物环境,专题展示的时间短,不可能让观众有足够休闲的时间来观看,在这种快节奏的影响下,所有参展商都希望能在最短时间里给观众以最深刻的印象,那么强烈刺激的展示氛围应该是符合展示要求的。

造就强烈刺激的氛围可以用下列手段来实现:

1.新颖奇特的展架和展示空间,运用常规环境中难以见到的不拘一格的造型来组构;

2.色彩别致的展区情调,强烈的色彩对比或怪诞的色彩组合都能营造非同寻常的气氛;

3.独特的灯光照明处理,运用各种手法的照明设备,目的让观众恍如踏人了迷幻的空间,印象深刻;

4.丰富的材质搭配能表现新颖空间,大胆运用非常规建材或装饰材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鲜明的品牌形象,及标识系统(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对特定的展示内容形成独立的视觉印象,和记忆)

展览的目的在于宣传品牌,所以大幅的标识系统是画龙点睛之处;多数采用文字或图片的平面标识,也有实物形式的立体标识,让人一目了然,并能在同一展馆中脱颖而出,引人入胜。

艺术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 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三章平面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四章现代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

考核目标 第五章环境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六章工业产品设计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七章传统与民间工艺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第四部分附录:题型举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设计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美术设计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为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平面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传统与民间工艺等设计类别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述,以及对优秀作品进行概述、欣赏、评析。介绍各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领会设计师们考虑问题的角度。课程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但也有别于其他史论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以通过介绍各领域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欣赏优秀作品、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设计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设计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扩展设计的视野。 三、教材的第二、三、五和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二章是论述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通过设计艺术门类的变化来考察现代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规律同时便于实践。第三、五和六章分别对设计艺术的主要门类:平面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三门进行基本理论阐述和作品鉴赏分析,这几部分是设计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鉴赏这些作品也能够掌握整个设计艺术的概貌。 "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 1、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4、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代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输出设计的内容 7、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8、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9、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识记: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三、结构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四、模块、结构图的概念与使用 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 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运用 七、代码的作用、类型、设计的原则及代码检验 八、输出设计的内容 九、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十、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十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领会: 一、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 三、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四、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五、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 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 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用: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结构图 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 2、系统的效率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工作质量 5、系统的可变更性 6、系统的经济性 二、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人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为了使系统容易修改,首先要使其容易被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系统划分为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模块。 (2)系统分成模块的工作按层次进行。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 (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即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关系。当然,系统中的模块不可能与其他模块没有联系,只是要求这种联系尽可能少。 (4)模块间的关系要阐明。这样,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 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系统设计的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的正式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 (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 (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 (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第二节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模块 模块(Module)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PASCAL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FORTRAN 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 模块具有输人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一个模块从它的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把产生的结果再传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场地: 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 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 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二)场地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 5.工程系统 (三)场地类型的划分 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四)场地设计概念 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 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 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

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 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七)场地设计原则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 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 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④技术经济合理 ⑤满足规范要求 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⑦竖向布置合理 ⑧管线综合合理 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 (九)场地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项目的依据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1、基本观念 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2、基地条件 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 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十一)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预见性与阶段性全局性技术性与艺 术性 (十二)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

艺术设计概念

艺术设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态势强劲。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有数百所高校。但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无法开出艺术设计历史和理论课程。针对这一状况,东南大学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凌继尧教授和全国工艺设计学会技术美学分会会长徐恒醇教授撰写了本书。全书共有10章,系统阐述了艺术设计的生成和历史发展,详细介绍了艺术设计的有关理论及其各种流派和人物活动,对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功能定位、审美创造、市场开发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本书论述清晰,资料翔实,体例恰当,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想教材,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参考书。业务培训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及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在讲解系统架构设计之前,有必要补充一下架构相关的概念,因此本博文主要讲述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等相关的概念以及关系。这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此方面的知识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架构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架构师如何编写架构文档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相关内容。 现在我们通过定义的概念来了解架构设计中的一些相关术语。 架构:架构是体现在它的组件中的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它们彼此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及指导它的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系统:系统是组织起来完成某一特定功能或一组功能的组件集。系统包括了单独的应用程序、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子系统、系统之系统、产品线、产品组、整个企业及感兴趣的其他集合。 架构设计:一个架构的定义、文档编写、维护、改进和验证正确实现的活动。 架构描述:描述一个架构的文档集。

架构机制:对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的具体解决方案。 架构决策:关于一个软件系统整体或它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组件的刻意设计决策。这些决策决定非功能性特性和质量指标。 企业架构:当与业务战略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时,指导与将来的业务方向保持一致的解决方案的选择、创建和实现的一组原则、指导、政策、模型、标准和流程。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了解了架构中的一些相关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架构、什么是架构、架构师在架构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我们以一幅图来详解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定义组件的结构,同时还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比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我们有客户组件、账户管理组件、订单实体组件等,我们可以通过时序图来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调用过程(交互)。架构虽然定义结构和行为,但是它不关注定义所有的结构和行为。它只关注被认为非常重要的元素。 架构的特点: 架构必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架构基于合理证据使决策具体化。 架构会遵循一种架构风格。 架构受它的环境影响。 架构影响开发团队的结构。 关于架构师的说法: 架构师是负责系统架构的人、团队或组织。 架构师的特点: 架构师是技术领导。 架构师的角色可能由一个团队来履行。 架构师理解软件开发流程。 架构师掌握业务领域的知识。

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的基础概念: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室内设计的作用:1、功能实用性室内空间的大小,形状、整体布局,家具,环保、健康的材料,合理,顺畅的交通流程以及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物理环境,与工程的科学性密切相关。2、审美艺术性对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个性需求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安全感,个人喜好、审美情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 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室内设计的风格1、传统风格:风格有明清,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伊斯兰,和式。2、现代风格: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表现出简洁的几何形态。3、后现代风格:用装饰手法丰富视觉效果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新结构新材料。4、自然风格:自然材质风格雅致简洁。5、折中风格:将各种风格进行时空融合追求形式美讲究比例。培养目标:以培养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AutoCAD施工图、Excel预算报价书、PhotoShop家居平面彩平图等制图技术;以及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量房、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毕业后,学员能成为施工图设计、预算报价等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 授课内容:一、室内设计理论:1.室内设计原理;2.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3.室内空间组织与设计;4.室内设计流程;二、AutoCAD:1.AutoCAD软件操作;2.AutoCAD 施工图;3.家装施工图;4.工装施工图;三、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1.Excel软件:Excel软件的入门与提高 2.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原理:室内装饰工程种造价含义、内容、分类及特点 3.家装预算案例实现:模拟实际家装工程的预决算流程四、PhotoShop:1. PhotoShop工具栏;2. PhotoShop图层、蒙版、路径、通道与滤镜;3. PhotoShop三维效果图处理、PhotoShop彩平图制作;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1.室内设计常用尺寸: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学习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尺寸、家具的基本尺寸 2.室内装饰材料:常用室内装饰材料的类别、规格、使用要求与最新装饰材料的介绍 3. 施工工艺流程: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油漆涂料施工工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第二版) 张伶伶孟浩 引言 第一节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 ……,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到资源、环境、生态、技术,建筑学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建筑正在走向城市,走向环境,在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同时创造者崭新的城市形态。……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原本单纯的问题有了新的契机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内部的分化,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 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建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建筑学领域变化的源动力。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观被重新评价,片面的“机器”建筑观被遗弃。后现代主义回顾历史,强调文脉,重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重视精神与意义的表达,这是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建造活动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一切建造的成果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方式的体现。建筑——作为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手段,同时又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这也要求我们对建筑学科内部与环境相关联的部分,相对于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成为学科的重点,成为新的核心。 二、设计实践的要求 在设计实践的层次上,建筑设计初期的基地划分与场地布局以及设计末期的场地细部的丰富完善,是设计中决定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的工作内容。前一部分主要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项内容,这些工作决定了场地的宏观形态。……把它作为设计工作的切入点来对待。后一部分处于设计工作的末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场地竖向、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 ……场地设计供重视对场地中各要素关系的组织,这种关系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 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建筑(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的效果…, 西方建筑:更多体现人的创造力量,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是美的根源) 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 西方:更多第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和几何结构关系……

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艺术鉴赏的概念 “鉴赏” :鉴者,照也,明也,即”识” , 赏者: 即赏心,称扬,玩娱之意. 鉴赏即: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 从具体设计作品的感受出发.由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 鉴赏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 1969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西蒙首次提出“设计科学” 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 从人的创造思维和器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对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进行总结.包括定义,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20世纪初,“design ”开始引入中国”中国开始注重装饰与设计 俞剑华<<最新图案法>> “图案design一语” 1920 蔡元培<<美术的起源>>“美术有狭义:建筑造像,,广义:图画与工艺美术”等 柳林<<提倡工艺美术与提倡国货>>我国制造家、实业家忽视工艺美术之得要,不以工艺美术为产品竟争这必要工具的结果。 1.1.1识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 设计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 1. 基本功能2. 享受功能 3.鉴赏功能, ,构成了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艺术: 是一种方式, 过程,手段,, 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联系点: 1. 艺术的属性: 技术, 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 2. 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在技术中成长出来. 整体设计的产生便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进步整合的产物. 技术化与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设计日趋艺术化, 艺术化生活是人类的理想.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美学>> 席勒<<美育书简>>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 1.1.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 (1) 领会: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以下艺术欣赏

平面设计 概念

平面设计概念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现在平面设计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 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 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不管是现在的报刊广告、邮寄广告、还是我们比较经常看到的广告招贴等,都是有这些要素通过巧妙的安排、配置、组合而成的。 平面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M E3F+a q w(W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n4t/Y F C T)t \ 三.室内装饰设计要点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的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的目的是创造适用、美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间的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的背景,而顶面的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 1、基面装饰--楼地面装饰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场地设计(作图题)的分析阐释,界定了场地设计考试的范围。从应试者自身的考虑出发,分别从场地分析、场地剖面、停车场设计、地形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解决作图考试中遇到的有关场地设计问题。 关键字:场地概念应试 实际工作中,场地设计的内容往往被分散到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范围内,或者由总图专业来完成。大部分建筑师无法通过实际工作来得到相关场地知识的补充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对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题目感到陌生,关于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清,设计方法欠缺,成绩自然不理想。 场地分析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设计条件的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场地设计工作总是从设计条件的场地分析着手,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明确各种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从中启发场地设计构思,并自始至终制约场地设计全过程,最终保证设计成果的正确合理。 场地分析的题目主要针对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内规划控制线的退线要求,以及各建筑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卫生间距等等,并在图纸上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是分析被各种条件界定下的场地最大可建范围,有时还加绘分项开发的范围(如高层和多层住宅的用地范围等)。 场地剖面的题目则是对场地分析的衍伸,将场地分析中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日照间距的关系以及建筑和保护建筑、保护古树等之间的关系以剖面的形式变现出来。 停车场设计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特殊要求,除满足车辆出入安全,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停车场选址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市政交通部门的布局和安排。车场靠近需求停车附近,靠近主要车流源头,特别是车辆出入要右行,尽量不妨碍道路主干道的通畅。车场出人口要有安全视线保护,注意车行出人口道路坡度,以保安全。 在停车场设计题目中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的主要因素为停车数量和连接道路的等级。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较为流行的3d建模网站就是建E网了。建E网拥有全国的丰富资源,是一家具有特色的网站。下面就让建E网来说说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吧。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所谓室内设计,是指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的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便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 室内设计将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与符合人们内心情感的特征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艺术设计的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从心理、生理角度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在精神享受、心境舒畅中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这正是室内设计的价值所在。 室内设计则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即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问题,也包括视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造。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功能日趋复杂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会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所以,室内设计的内容涉及面大,相关因素多,内容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不断地增加。 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理性的因素占有很大成分。作为设计人员,除强调视觉效果外,还要考虑采光、隔声、恒温等因素,同时考虑造价、材料等经济因素与施工、防火、空调等工艺因素。虽然设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应尽可能熟悉,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因素,并与有关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的内在质量。 关于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详情请咨询建E室内设计网! 建E室内设计网(以下简称建E网),是南京设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集“网站+新媒体+社群”三位一体的室内设计内容综合服务平台,于2006年组建。是目前中国较好的原创室内设计素材与门户网站之一。 目前,网站注册会员100万以上,行业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涵盖原创模型、贴图、施工图、VR全景合成、云渲染等业务。我们拥有数万套作品案例,网站的资源已为国内500万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家居与商业设计项目,是设计与装修从业人员,项目业主和材料供应商资源实际应用平台。 从网站组建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室内、家具、3D设计师提供高品质、高精度的3D家具模型以及其他相关设计素材、设计工具以及云工作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3)含答案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3)含答案

《设计基础》试题(第三章) (课程代码10177)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招贴内容属于社会公共招贴的是() A.企业形象招贴 B.音乐演出宣传画 B.电影海报 D.“预防爱滋病”宣传海报 2.包装设计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以下可不考虑进行定位的是() A.生产者 B.商品 C.销售渠道 D.销售对象 3.下列不属于包装设计审美的是() A.材料美 B.结构美 C.文化美 D.装饰美 4、连接封面和内页,目的在于封面和内页牢固不脱离,常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制作的版面叫() A.封面 B.扉页 C.环衬 D.目录 5.企业形象设计是围绕()为主体的一系列视觉符号的设计。 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C.吉祥物 6.具有实用价值和美感作用的包装外观形体,是指包装审美的() A.结构美 B.造型美 C.装饰美 D.材料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平面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名词 B 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C 它的一个现代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 D 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 E 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基本元素 2.下面属于平面性广告的是()。 A 杂志广告 B 报纸广告 C 广播广告 D 路牌广告 E 车身广告 3.下面属于招贴内容美的有()。 A 社会现实 B 图形 C 文字 D 文化内涵 E 思想情感 4.标志按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 A 公共标识 B 文字标志 C 图形标志 D 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标志 E 徽标 5.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外部视觉形象要素的是()。 A 标志 B 标准字 C 企业的各种制度 D 名称 E 标准色 6.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可称为() A 广告招贴 B 公益招贴 C 文化招贴 D宣传画 E 商品宣传画

艺术设计的概念.doc

艺术设计的概念: 一部完整的平面设计艺术史,是从人类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反映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物质创造的历程而开始的。平面设计即平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简称。 设计艺术是一种文化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社会活动,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联系的时代特征。最早使用这一专业术语者是美国人威廉·阿迪逊·德维金斯(William Addison Dwiggins,1880-1956),始用于1922年的世界一战之后。这一术语把最早诞生在印刷工匠和建筑师手中的“设计概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即把一般理解中的平面与三维空间结合起来,把视觉的图形、图像与相关工程学的材料、结构应用的物质创造结合起来。因此,Graphic Design已经成为国际设计艺术界通用的专业术语。 平面设计艺术图形的视觉传达,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三维空间的特定方式。人类不仅在原始时期的语言有限、能力不足情况下,而且在文化高度发展的抽象思维阶段,对于思想的传播、意图的表达、活动的组织及物质的创造等,均有赖于文字、图形、图像、图表等这些平面视觉传达途径。因此,图形、图像、文字就构成了平面设计中最主要、最稳定、也是最活跃的基本设计元素;图形、图像、文字在相互组合中的创造、复制、传播与应用,也就是平面艺术设计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开端—文字创造与图形意识 .北美印安第人的岩画与文字创造 两河流域人的岩刻与契形文字 古埃及人的文字创造与发展—从契型走向“象形” 中国象形文字的创造与发展 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和印刷技术对欧洲早期设计的推动 综合各国的探索而创造完善了金属活字并推动了印刷技术发展的是德国人。 德国的早期书籍插图装饰设计和字体设计 国的阿伯里奇.丢勒(1471-1528)既是世界著名的画家,又是具有杰出贡献的插图设计和字体设计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发展 标志设计在德国、意大利的诞生与应用 印刷设计在法国的发展 巴塞尔、里昂成为16世纪欧洲新的印刷业中心 欧洲17世纪的平面设计 ——英国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剧作家米贵尔·塞万提斯(等带动的文艺繁荣促使了设计与印刷的发展;——1640年法国皇帝十三在巴黎的罗浮尔宫设立了“皇家印刷处”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阿维莎关系报》(在德国、《柯兰托斯》在英国相继出版发行; ——荷兰的出版家路易斯·艾泽维与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斯托佛·梵戴克合作,推动优秀的出版物发展; ——英国在其北美洲的殖民地输入印刷技术与平面设计; 18世纪欧洲平面设计的特点 ——法国罗可可(The Rococo)风格的书籍出版与平面设计;——英国平面设计与印刷行业的密切结合;——欧洲“现代”字体设计体系的形成 人类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文艺繁荣的重要时期。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集艺术与科学创造予一身的最卓越的伟大代表人物。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一位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具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平面设计的开端—文字创造与图形意识 1、古典风格的出现和发展 2、凯尔特人(Celtic)的书籍设计 3、卡罗琳时代(the Caroline)的平面设计 4、西班牙的图画表现风格发展(Spanish pictorial expressionism) 5、中世纪晚期宗教读物手抄本的装饰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发展 1、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 2、法国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3、16世纪印刷设计的新中心——巴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