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练习题(优.选)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练习题(优.选)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练习题(优.选)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练习题(优.选)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练习题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

+2B(气) 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总物质的量

2.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2(气)+B

2

(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度与C的分解速度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速度 v

A =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

=2 mol/(L·min)

(B) 正反应速度 v

A =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

=2 mol/(L·min)

(C) 正反应速度 v

A =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

=1.5 mol/(L·min)

(D) 正反应速度 v

A =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

=1.5mol/(L·min)

7.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 A )A(气)+B(气)C(气) ( B )A(气)+2B(气)3C(气)

( C )A(气)+B(气)C(气)+D(气) ( D )以上都达到平衡

8.在2NO

2 N

2

O

4

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

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N

2O

4

和NO

2

的分子数比为1:2

(B)N

2O

4

和NO

2

的浓度相等

(C)平衡体系的颜色一定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有1 mol N

2O

4

变为NO

2

的同时,有2 mol NO

2

变为N2O

4

9、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

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

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

3%、N

2

%、H

2

%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

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

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

3

)=0.4mol/L·min

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10、在密闭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HI气体,

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 H

2+I

2

(气) 。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平衡状态

的是:

A. HI、H

2、I

2

的浓度相等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时

C. 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变时

D.v(HI):v(H

2):v(I

2

)=2:1:1时

11、(16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

下使其发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

2(g)+I

2

(g)

2HI(g) △H>0。

(1)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再加入1molH

2

,反应速率(填“加快”、“减慢”、

“不变”或“无法确定”下同)_______,平衡(填“向左”、“向右”、“不”或“无法判断”,下同)_______移动。

(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

2

,反应速率_______,平衡_______移动。

(3)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

2

,反应速率_______,平衡______移动。

(4)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再加入1molH

2(g)和1molI

2

(g),反应速率_______,

平衡______移动。

12.反应:A(气)+3B(气) 2C(气) ?H<0 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14分)已知可逆反应

CO(g)+H

2O(g)CO

2

(g)+H

2

(g),达到平衡时,

,K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1)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

2

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的转化率为______;K值为______。

(2)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

2

O)=6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

(3)830K时,若起始时:c(CO)=amol/L,c(H

2O)=bmol/L,H

2

的平衡浓度c(H

2

)=cmol/L:

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②当a=b时,a=______。

1 .BC 2.D 3.CD 4.D 5.AC 6.CD 7.D 8.BC 9.C 10.A C 11.C 12.D 13.CD 14.D 15.B 16.B 17.B 18.AB 19.C 20.A 21.BC 22.B 23.C 24B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与计算习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

D.单位时间内一个A-A键断裂,同时生成二个A-B键

2.在一定温度下,2A (s)+2B(g)C(g)+D (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和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A的质量不再变化

D.平衡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3.某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可逆反应4A(g)+5B(g) 4C(g)+6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A,同时生成nmol的C

B.单位时间内消耗4nmol的A,同时消耗5nmol的B

C.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4∶5∶4∶6

D.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4.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3C(g) +D(s),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A、B、C、D物质的量之比为1:2:3:1

B.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υ(A):υ(B):υ(C) ==1:2:3

D.A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2003上海)()

A.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

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

6.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7.在一定温度下A(气)+3B(气)2C(气)达平衡的标志是:( )

A .物质A 、

B 、

C 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B .单位时间内生成A 、C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摩A ,同时生成3n 摩B

D .反应速率ν(A)=31ν(B)=2

1

ν(C)

8.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 (g ) + 2B (g )

2C (g ),反应

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9.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Q 反应平衡后,SO 2、

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时 n

(SO 2)=1.4mol,

n (O 2)=0.9mol ,则此时SO 3物质的量为( ) A .1.4mol B .1.6mol C .1.8mol

D .2.0mol

10.在一密闭容器:2SO 2(g)+O 2(g)

2SO 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

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为0.4mol/L ,O 2为0.2mol/L

B .SO 2为0.25mol/L

C .SO 2,SO 3均为0.15mol/L

D .SO 3为0.4mol/L

11.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O 2、SO 3(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了1/13(温度、压强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达平衡时,混和气体中SO 2占总体积的

A .1/3

B .1/6

C .2/13

D .6/13

12.在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气体和1mol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 + B(g)

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

65

,则A 的转化率为( )

A .67%

B .50%

C .25%

D .5%

13.1 mol A 气体和n mol B 气体,按下式反应生成气体C :A(g) + n B(g)

m C(g),一段

时间后测得A 的转化率为50%,反应前气体的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反应后的3/4,则n 和m 的数值可能是 A .n=1,m=1 B .n=2,m=2 C .n=3,m=2 D .n=2,m=3

14.在一定条件下,把N 2和H 2按体积比1:3混合后通过合成塔,若从合成塔排出的混合气

体中NH 3的体积占20%,则N 2占的体积分数为( ) A.15% B.20% C.25% D.30%

15.(08年海南)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

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6%

16. 在一定温度下,将100mol N 2、H 2的混合气体充入密闭的恒压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密度的1.25倍,平均式量为15.5,则平衡时,N 2转化的百分率为( ) A .20% B .25% C .30% D .40%

17.加热时,N 2O 5可按下列分解:N 2O 5

N 2O 3 + O 2、N 2O 3又可按下列分解:

N 2O 3

N 2O + O 2。今将 4 molN 2O 5充入一升密闭容器中,加热至 t ℃时反应达到了

平衡状态。平衡时,c (O 2)= 4.5 mol/L, c (N 2O 3)= 1.62 mol/L,c (N 2O )= _ _ mol/L ,此时N 2O 5的分解率为 ____ ___。

1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气体R 和5L 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 (g )

+ 5Q (g ) 4X (g ) + nY (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87.5%,

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是( ) A 、2 B 、3 C 、4 D 、5

19.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 X 和2mo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2Y(g)

2Q(g)+nR(g)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的

物质的量比原来减少了3

1

,此反应中方程式的n 值是多少?

20.某温度时,将12gNO 和一定量的O 2放在容积为8L 的密闭容器内反应,反应刚开始测得气体混合物的压强为2×105Pa ,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 ,同时剩有O 21.6g.求该温度下一氧化氮的转化率.

答案1-5 C A D D C 6-1 0D B A A B 11-15 D B AD B D 16 B 17.1.44 0.765

18.A

19.5

20.75%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方法及习题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及其习题 最新考纲: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比较? 化学平衡状态 1.研究的对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4.平衡状态的标志: (1)速率关系(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等价反向) (2)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宏观标志):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p

【升华】“变”到“不变”。“变”就是到达平衡过程中量“变”,而到达平衡后“不变”,一定平衡? 【巩固练习】 1.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 (g )+O 2(g )2NO 2 (g );ΔΗ<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相等 B .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 )2AB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 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 2 + 3H 2 2NH 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N 2、H 2、NH 3的百分含量相等 B .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 2的同时消耗3a mol H 2 C .单位时间,消耗a molN 2的同时生成3a mol H 2 D .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 A(g) + B (g ) C (g )+D (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 .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 .A 气体和B 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C .A 、B 、C 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D .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5.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形成 B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断裂 C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 —H 键形成 D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 —H 键断裂 6.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 正(N 2)=v 正(H 2) B.v 正(N 2)=v 逆(NH 3) C.2v 正(H 2)=3v 逆(NH 3) D.v 正(N 2)=3v 逆(H 2) 7.在2NO 2(红棕色)N 2O 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化学课外辅导专题四 ——化学平衡状态 一、知识提要 1、化学平衡状态可用五个字概括: 2、填写下表: 二、能力提高练习题 1、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 的是( ) 反应速率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在一定的温度下,固定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 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3、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4、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草酸溶液,用于酸化的酸可用 (硫酸、硝酸、盐酸)。判断该反应快慢的现象是。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反应中用4ml 0.01mol/L的KMnO4溶液与2ml 0.2mol/L的草酸溶液反应,褪色用时45S,用草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3)在上反应滴加几滴MnSO4溶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分析原因是: 5、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是。写出化学方程式,用双 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为: 在该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反应的硫代硫酸钠质量为。 6、在一定条件下,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D B.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D.容器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E、容器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F、v(A)=2/3 v(C) G、A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 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2B(气) 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 8、在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加入CO和水蒸气各1mol,发生反应生成CO2和H2,达到平衡后 生成0.7mol,若其它条件不变,一开始充入4mol水蒸气,则达平衡时可能生成CO2的为 A、0.6 mol B、0.95 mol C、1 mol D、1.5 mol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总结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 1.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方法: (1) 第一特征:V正=V逆: ①同一物质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在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系数之比 或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之比,前后比较项必须相反; ③方程式不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生成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系数之比 或消耗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前后比较项必须相同; ④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相等,体系温度不变。 (2) 第二特征:各组成成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①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②各气体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④各组分的分子数之比不变; ⑤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一定平衡(变化时不一定); ⑥各组分的转化率或产率不变; ⑦若某组分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时一定平衡(变化时不一定)。 2.反应类型 (1)对于反应:mA2(气)+nB2(气) pC(气)+Q,下述特征标志表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①生成A2的速率与消耗A2的速率相等;生成B2的速率与消耗B2的速率相等; 生成C的速率与分解C的速率相等;生成C的分子数与分解C的分子数相等; 生成A2的速率:消耗B2的速率= m:n;消耗A2的速率:生成B2的速率=m:n 消耗A2的速率:消耗C的速率=m:p;消耗B2的速率:消耗C的速率=n:p 生成A2的速率:生成C的速率=m:p;生成B2的速率:生成C的速率=n:p 单位时间内,每生成pmolC的同时生成了mmolA2和n molB2;每消耗pmolC的同时消耗了mmolA2和n molB2 ②A2、B2、C的 (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百分组成、分子数之比不变; ③A2、B2、C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A2、B2的转化率不变; ⑤C的产率不变; ⑥气体的颜色不变; ⑦隔热条件下,体系温度不变; (2)当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时,即m+n = p时: ①A2、B2、C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也标志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但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气体颜色深浅因外界压强改变而改变,平衡不移动,平衡状态不变。这两项发生改变时,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或平衡是否发生了移动标志。 ②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气体密度、平均分子量大小因反应前后始终不变,有的随外加压强改变而变化但平衡不移动。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或平衡是否发生了移动,通常不作为平衡标志。 (3)当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等时,即m+n≠p时,下列各项也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或平衡不再发生移动的标志: A2、B2、C的物质的量不变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时;恒容下体系压强不变时;恒压下体系的总体积不变时; 平均分子量不变时;混合物的密度不变时。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444324 谭贤凤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化学平衡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笔者对化学平衡的概念深入剖析,总结规律,从不同侧面认识化学平衡,以化解难点,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剖析概念,把握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从其概念可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主要根据两点:一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深入理解,把握规律 ㈠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概括为“一等五不变”,现以mA(g)+nB(g)2pC(g)+qD(g)为例,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对此标志的理解。 1.一等 “一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其意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而言的,而不是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若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来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必须要求两速率反向(切忌单向速率)且两速率之比等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在试题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出现: ⑴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如υA(消耗)=υA(生成)或υD(消耗)=υD(生成)。 ⑵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反应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消耗): υB(生成) =m:n,或υC(消耗):υD(生成) =p:q。 ⑶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某生成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消耗):υC(消耗) =m:p,或υB(生成):υD(生成) = n:q。 ⑷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2.五不变 “五不变”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其意义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对于全为气体的可逆反应,当m+n╪p+q 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在试题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出现: ⑴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如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⑵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如外界条件不变时,对于有颜色的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如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⑷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如在一定条件下,A或B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以上各项既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又适用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 ⑸对于全为气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如当m+n╪p +q时,恒温恒容时,体系的总压强不发生变化;当m+n╪p+q时,恒温恒压时,体系的总体积不发生变化;当m+n╪p+q时,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殊标志 在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能否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呢?这主要看可逆反应中有无非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因为该条件下的气体密度只和气体的质量有关,若是全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恒容条件下,不论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都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此时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若有非气态物质参与的可逆反应,在恒容条件下,只有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专题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比较? 化学平衡状态 1.研究的对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中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4.平衡状态的标志: m A(g)+n B(g pC(g)+q D(g) 【升华】“变”到“不变”。“变”就是到达平衡过程中量“变”,而到达平衡后“不变”,一定平衡?

【巩固练习】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的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 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 2 + 3H22NH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B.单位时间,消耗amolN2的同时消耗3amolH2 C.单位时间,消耗amolN2的同时生成3amolH2 D.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6.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 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7.在2NO 2(红棕色)N2O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c(N2O4)=c(NO2)的状态 B.N2O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 C.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 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8、可逆反应H 2 (气)+I2 (气)2HI(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 、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9、在一定的温度下,固定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F、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G、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10、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及近年高考化学平衡大题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最新考纲: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比较? 化学平衡状态 1.研究的对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4.平衡状态的标志: (1)速率关系(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等价反向) (2)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宏观标志):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p

1.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 (g )+O 2(g )2NO 2 (g );ΔΗ<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 .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 )2AB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 l 的B 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 2 + 3H 2 2NH 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N 2、H 2、NH 3的百分含量相等 B .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 2的同时消耗3a mol H 2 C .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 D .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 A(g) + B (g ) C (g )+D (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 .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 .A 气体和B 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C .A 、B 、C 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D .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5.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形成 B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断裂 C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 —H 键形成 D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 N —H 键断裂 6.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 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 正(N 2)=v 正(H 2) B.v 正(N 2)=v 逆(NH 3) C .2v 正(H 2)=3v 逆(NH3) D.v 正(N 2)=3v 逆(H 2) 7.在2NO 2(红棕色)N 2O 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 标志的是 A .c(N 2O 4)=c(NO 2)的状态 B .N 2O 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 C .NO 2的分子数与N 2O 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小析 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定:V正=V逆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即必须是一个V正一个是V逆之比等于系数比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 例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B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C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例2、判断 在反应2HI(g) H2(g)+I2(g)中能判断达平衡状态的有2molH-I键断裂就有1molH-H生成(错误)间接判定: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总之:能变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 二、具体方法 注意事项:在研究化学平衡时注意各物质的状态,和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是否相等。 在做题时注意用公式推出结论,在进行讨论,在此要注意哪些是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 一、密度 ρ密度=质量/体积 ①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平衡状态(否) 原因:在反应中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是个恒定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平衡状态(能)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关键字: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度、相等 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很多同学犯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其理论性太强,笔者对此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出一点规律,仅供各位同学参考。 首先我们从平衡状态的定义入手,平衡状态强调两方面: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我们也从两方面看:例如对于反应 A 2(g)+B 2 (g) 2AB(g)若说不变,则是指含量,或能表明含量的叙述。可以 是A 2、B 2 、AB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以及分子数之比不变,A 2 、 B 2 的转化率不变、体系的温度不变、体系的颜色不变;对于反应前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还可以是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压强、总物质的量,密度等不变。若说相等,则是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例如:生成AB的速率与AB分解的速率相 等;单位时间内,A 2反应掉的分子数与生成A 2 的分子数相等。有些叙述肯定不对, 如:生成 B 2的速率与反应掉的B 2 速率不变;反应掉A 2 的速率与反应掉B 2 的相等; A 2的浓度与B 2 的浓度相等;B 2 与AB的体积分数相等;A 2 与B 2 的转化率相等。 平衡标志: 1.直接标志:①V(正)=V(逆) ②各组分百分含量(不是浓度)不随时间变而变 2.间接标志: ①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③各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④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⑤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⑥气体平均式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3.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为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对同一物质,断键的量与生成键 的量相等. 例、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g) H 2(g)+I 2 (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 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时 ⑤[HI]∶[H2]∶[I2]=2∶2∶1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汇总

高考化学热点内容专题训练(十六)-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2B(气) 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总物质的量 2.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中的总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C)[A2],[B2],[AB]不随时间而变化 (D)单位时间里生成2n molAB的同时生成n molB2。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度与C的分解速度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6.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A(g)+bB(g)mC(G)+nD(g),表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的压强与反应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 (B)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度与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度之比为a/m (C)物质B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D)单位时间内x mol B参加反应同时有x mol B生成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B=2 mol/(L·min) (B)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C=2 mol/(L·min) (C)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B=1.5 mol/(L·min) (D)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C=1.5mol/(L·min)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 (C)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2的同时,减少了nmolA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E)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A2,同时消耗了2nmolAB 9.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 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mA(g)+ nB(g) pC(g)为例 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A 消耗速率与 A 的生成速率相等, A 的消耗速率与 C 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p,B 生成速率与 C 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n:p。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间接标志: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注: m+n≠p)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④ 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总结: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是否能判断已达平 可能的情况举例 衡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量的分数 1、混合物体系一定 中各成分的含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量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 A ,同时生成 m mol A 2、正、逆反应②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B ,同时消耗了p mol C 速率的关系 ③ v(A):v(B): v(C):v(D) =m:n:p:q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B,同时消耗 q mol D ①其他条件不变, m+n≠p+q 时,总压强一 3、压强定 ②其他条件不变, m+n=p+q 时,总压强一定 、平均相对分①当 m+n≠p+q 时, M 一定 4 子质量 M②当 m+n=p+q 时, M 一定 5、温度其他条件一定时,体系温度一定 6、体系密度其他条件一定时,密度一定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一】课本P46你知道吗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 行的反应。 2、表示:用可逆符合“ ”表示 ( 3、特征: 相同,正逆反应 进行,且不能进行到底。一段时间后 一定到达 状态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与氧气,2H 2+O 2=2H 2O 是可逆反应吗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 可逆反应吗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若把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中,其反应情况如下 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且等于 。 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 ,正反应速率逐渐 , 生成物的浓度逐渐 ,逆反应速率逐渐 ,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 变化。 三、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在 的 反应中,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保持 的状态。 2、特征: 逆: ) 等: 定: 动: ) 浓度 生成物 反应物

变: 3、标志: (一)直接标志 (1)速率方面(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 ②不同的物质: ¥ 【跟踪练习】 1.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 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N2)=v正(H2)正(N2)=v逆(NH3) 正 (H2)=3v逆(NH3)正(N2)=3v逆(H2) 正 2(变式—双项).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 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形成 B.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 C.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形成 D.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 (2)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宏观标志): ) ①②③④ 【跟踪练习】 3.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O2、SO3的浓度相等 、O2、SO3在容器中共存、O2、SO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X,同时消耗nmolY 、Y、Z的浓度相等 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二)间接标志 # (3)压强 [探讨]恒容下,当压强不变时,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 A (g) +B (g) 2C(g) ② A (g) +B (g) 3C(g) ③ A (s) +B (g) 2C(g) ④ A (s) +B (s) 2C(s) [思考]压强问题从哪个角度考虑 [小结] 对于m A(g)+n B(g) p C(g)+q D(g) 的可逆反应,当m+n≠p+q时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反应,压强时,反应达到。【跟踪练习】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m A(g)+n B(g)p C(g)为例 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p,B生成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n:p。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间接标志: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注:m+n≠p)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④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总结: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2.能充分说明可逆反应N 2(g)+O2(g)2NO(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O2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消耗速率 B.容器内始终有N2、O2和NO共存 C.容器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每生成n mol N2,同时生成2n mol NO 3.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4、在定容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判断该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f 、气体密度不变 5、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2NO2(g)体系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 )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2 6、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 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7、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已知:只升高温度,NO2的含量减小,则该正反应方向是________热反应.

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平衡的标志 四川省旺苍中学 杨全光 邮编:628200 化学平衡即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在反应之初,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反应物浓度减低),逆反应速率增大(生成物浓度增大),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从化学平衡的定义来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标志: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当然也可以理解一些间接标志。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根本标志I :速率 v (正)= v (逆)。对相同物质:v (生成)= v (消耗)≠0;对不同物质:反应方向相反,大小符合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1】 能说明反应 N 2+3H 22NH 3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 正(H 2)=V 正(N 2) B.单位时间内消耗H 2的速率与生成H 2的速率相同 C.2V 正(H 2)=3V 逆(NH 3) D.NH 3的分解速率和N 2的消耗速率速率。 【答案】BC 根本标志II :浓度 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固体的浓度不变不能作为标志)。以下情形可体现浓度不再改变: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断键与成键的物质的量)、转化率(或产率)、物质的量分数、体积百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或有色物质(Br 2、I 2、NO 2等)颜色不在改变。 例:对反应2NO 22NO +O 2 、 H 2(g)+2I 2(g)2HI (g ) 、2NO 2N 2O 4等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即NO 2、I 2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例2】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 )+3H 2(g) 2NH 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c(N 2)∶c(H 2)∶c(NH 3)=1∶3∶2 B .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 .N 2与H 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 3的物质的量2倍 D .断开1mol N≡N 的同时断开3mol H-H. 【答案】B 二.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间接标志 所谓“间接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有气体参与的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通常指压强、平均式量、密度等,能间接体现。这类标志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P 、V 、n 、R 、T 分别表示压强、体积、物质的量、常数、热力学温度)进行巧妙的判断。PV=nRT 中包含了等效平衡所涉及的所有条件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即P 、V 、T 是条件,n 是物质的量。由于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间接标志很多,这些标志不仅与条件有关,而且与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N (N=n ·N A , 其中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 数)有无变化有关。不妨将PV=nRT 变形为PV= N N A RT 或PV= m M RT 或P M = ρRT (M 、ρ分别表示平均式量、密度),因此通过T 、P 、M 、ρ或V 及N 等的变化不难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间接标志I :温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概括为“一等五不变”,现以mA(g)+nB(g)2pC(g)+qD(g)为例,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对此标志的理解。 1.一等 “一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其意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而言的,而不是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若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来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必须要求两速率反向(切忌单向速率)且两速率之比等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在试题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出现: ⑴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如υA(消耗)=υA(生成)或υD(消耗)=υD(生成)。 ⑵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反应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消耗):υB(生成) =m:n,或υC(消耗):υD(生成) =p:q。 ⑶某反应物的正反应速率与某生成物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A(消耗):υC(消耗) =m:p,或υB(生成):υD(生成) = n:q。 ⑷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2.五不变 “五不变”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其意义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对于全为气体的可逆反应,当m+n╪p+q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在试题中可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出现: ⑴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如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⑵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如外界条件不变时,对于有颜色的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如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⑷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如在一定条件下,A或B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以上各项既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又适用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对于想要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来说,一定要复习好高中化学的可逆反应平衡状态,这也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下面是本人为您整理的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 = v(逆)。 (3)“动”:v(正) = v(逆) ≠0 (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 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 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 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方法如下: 以mA(g) + nB(g)pC(g)+ qD(g)为例: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 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 p; 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 + n ≠ p + 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 + nB(g)pC(g)+ qD(g)是否达到平衡还可以归纳如下表: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例题 【例题1】可逆反应:2NO2(g)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消耗2n mol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正=V逆,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考虑 (I)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2(g)+O2(g) 2SO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如:H2(g)+I2(g) 2HI(g) (II)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2(g) CO2(g) 、 CO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