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饶超俊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饶超俊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饶超俊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饶超俊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饶超俊

发表时间:2016-03-18T16:05:37.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作者:饶超俊[导读] 陕西广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深部矿床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饶超俊

陕西广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省 710024 摘要:成矿关涉的地质特性,能够明晰找矿思路。例如:沉积情形之下的地质作用、岩浆特有的成矿、火山特有的成矿、变质情形之下的成矿。深部找矿细分出来的应用体系,整合了沉积构造、侵入及特有的火山构造、断裂体系及褶皱、复合架构之中的体系。采纳成矿特性的这种标志,采纳根本机理,探究真实情形之下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地质研究前言

对深部矿床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埋深超过500m 的深部矿藏就是我们所说的深部矿床,该类矿床几乎都是由岩浆活动以及岩浆热液活动产生的。因此,矿体一般分布在火山岩中。深部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产状也比较的复杂。由于其不具有一定的独立物体性,分布比较散,因此使用物探方法直接寻找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概要的研究进展

金属矿床关涉的深部找矿,带有高层级的实践属性,应被不断摸索。单纯情形下的理论,很难化解惯常见到的找矿疑难。只有累积得来的真实经验,才能整合直观认知,明晰矿产的特性。矿区架构之中的找矿情形、细化的真实状态,都会带有差异。归结得来的规律,也只适宜这一区段。没能发觉普适特性的理论,来化解找矿关涉的一切疑难。金属矿床范畴以内的深部找矿,惯常包含如下层级的难题。第一种情形,是寻找出了明晰的地质特性,及多层级的成矿条件;经由物探化探,也发觉了凸显出来的异常。然而,真正去找矿时,却只发觉了偏少数目下的工业矿体,或者没能发觉矿体。第二种情形,是对经由开采的矿山,予以更深找矿。这种情形特有的疑难,是怎么去判别是否潜藏着金属矿,或如何拟定接续的探测走向。

二、深度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地质作用,是地质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地质作用的分析是深部找矿工作的基础准备工作,所以,必须对地质作用进行重点论证。地质作用主要是包括地质的构造和建造两个部分,地质作用中还包含着成矿作用,成矿作用分析是进行深度找矿中地质研究工作的一个基础工作。在进行金属矿床矿产勘测工作的时候,首先,采用建立成矿模型、模拟找矿方式和类比预测的方式,对金属矿床的勘测工作做一个模拟和推断,通过预测的结果,进行成矿模型的建立和矿床的判别。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需要清晰的思路和详尽的勘测计划,这就需要在进行金属矿床深部找矿时,对成矿地质作用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与成矿作用关系最紧密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是成矿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进行火山作用研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火山结构以及在火山喷发时垂向变化的特征。在一般的情况之下,陆相火山垂直方向变化的较快,若是在开放的情况下不利于成矿物质的能量聚集,因此,在进行勘测时,应该特别注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勘测,勘测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浅部。(2)加强火山喷发中心的隐伏次火山岩体空间位置的确定。(3)除了注意火山喷发中心剖面变化以外,还应在进行勘测时,特别注意确定沉积岩、火山岩转换界面空间位置以及判断喷流中心带,尤其还要注意确定硅质岩类、火山岩、变换界面或者碳酸盐岩类夹层在深部的具体分布情况。

2、沉积作用

在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特别注意含矿地层层序垂直变化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一般指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相邻盆底发生含矿层位垂直向上的错层现象;另一种,就是沉积环境的变化,使得含矿层沿着走向发生了垂向的迁移。(2)沉积作用严格受

到沉积的化学和物理条件控制,使得成矿的宽度受到地球上化学条件的变换带控制,容易在空间上形成宽度较窄、走向较长的窄带状分布区,这种在深部矿体查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为矿体平面位置判断不准确而落空的情况。例如,在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床深部找矿过程中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3、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是根据变质作用的大小的不同,将其分为高级变质岩区和中等变质岩区。在高级变质岩区,我们需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变形构造的研究方面,推断背型构造和向型构造对成矿作用位置造成的影响,进而来判断矿体所存在的位置。

4、岩浆侵入作用

在进行岩浆侵入作用研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岩石组构的垂向变化、多期侵入岩体物质组分以及其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研究时,还应注意深部岩体和矿体之间的确切的成因关系,进而判断到底是属于矿头还是属于矿尾,通过这些来指导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工作。(2)通过研究推断出侵入岩体热流体的影响空间范围,定量的对隐伏岩体的垂向埋深的位置进行推断,还可以通过这些判断出热流体活动中心的地表标志或者是浅部。

(3)重点研究岩体的三维空间形态,尤其需要重视的就是岩石组构的垂向变化、岩体物质成分、接触带的垂向空间形态的变化、岩浆侵位方向等,这些可以直接指示深部找矿工作的找矿方向。

5、综合作用

成矿地质作用的研究,需在上述几种具体地质作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工作。首先,研究成矿地质建造以及原始成岩构造之间的综合关系;而后,研究出各类地质作用的综合的成矿关系;最后,研究原始构造、建造以及变形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复合关系。在进行综合作用研究工作时最为重要的就是以上这些问题的研究。

三、我国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属矿山地质学要点

矿山地质概念:矿床经过勘探之后,在矿山基建和矿山生产过程中,在已建或拟建矿山范围内,为保证矿山基建与生产工作顺利进行,而对矿床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的总和 按性质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深区、边部隐伏矿体勘查 学科性质:直接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应用地质学科,主要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地质问题及相应的资源经济问题……….. 学科特点:1直接联系矿山采掘生产并为矿山开采活动服务的应用学科,有较强实践性2综合性强:以矿物岩石学,地质历史学等为理论基础,以钻探,勘查地球物理为技术手段,等来解决矿山生产中出现的地质问题3介于地质学与矿冶工程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总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很强,联系面比较广的应用地质学………. 工业指标:划分矿与非矿的标准,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的依据……….. 制定工业指标的原则:1充分考虑国家建设对某种矿的需求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2贯彻矿产资源保护和充分利用方针3保证矿山生产在采选技术上可行和矿上生产与建设有较好的经济效益,4保证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力求形态简单,矿体完整5贯彻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方针6最大限度满足国民经济计划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影响工业指标的因素:1矿化特征和地质条件:如矿化均匀规模大品位低,综合利用半生有益组分多等可以降低工业指标,2矿石性质及加工技术性能:类型简单,选冶加工技术优良可以降低工业指标3矿体埋藏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埋藏浅,形态简单,克以选用成本低效率高的采矿方法克降低工业指标4矿区建设条件: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可以降低5国家需求和市场价格6矿山生产经营效率………………. 边界品味:圈定矿体内的单个样品有用组分的含量的最低标准,是划分矿石与废石界限的品味………………. 最低工业品味:可以划分为单工程的最低工业品位,矿体或开采矿段的最低工业品位 单工程的最低工业品位:圈定矿体,划分表内外储量的依据,是根据现有采选工艺技术水平,矿化特征和经济合理性制定………….. 矿体最低工业品位:针对矿化极不均匀的矿床,考虑矿体分别开采时的经济合理而提出 .制定工业指标的方法:1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的方法: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综合方案法2最小可采厚度确定法:根据矿体规模,产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法等因素制定,常采用经验对比法3夹石剔除厚度的确定方法:根据开采方式,采掘设备以及矿石加工过程中对废石的剔除厚度确定,一般地下开采2m,露采4m,4综合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方法:制定综合工业品位和以主组分工业指标下达,考虑到有用组分适当降低主组分最低工业品位……………… 生产勘探:在矿山生产期间或在前阶段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或继续开拓的需要,提高储量级别或为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的探矿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达到矿产储量升级,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 生产勘探技术手段:探槽,浅井,钻探,地下坑探工程……………… 影响生产勘探手段的因素:1矿体地质因素:如矿体外部形态变化特征2能被矿山生产利用的可能性:地下坑探,必须考虑探采结合3矿床开采方式及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需探槽浅井钻探,潜孔或穿孔机等,,地下开采需坑探和钻探和凿岩机探矿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自然地理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勘查技术手段的选择。 露天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探槽、浅井、穿孔机和岩心钻等是常用的技术手段①探槽②浅井③钻探④潜孔钻或穿孔机。…………….. 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主要是各种地下坑道和坑内钻,在可能情况下也可利用各种凿岩机起辅助探矿作用。①坑道②钻探③凿岩机探矿。………….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

金 属 矿 床 地 下 开 采 班级:采矿09—2班 执笔人:樊高峰 25 成员:王荣发 04 刘浩 26 张恒远 27 杨社 28

第十六章崩落采矿法 第一部分为看书自学崩落采矿法,并对其中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了相关知识点总结 1、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 基本特征: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崩落采矿法包括以下采矿方法: 单层崩落法浅孔落矿 分层崩落法浅孔落矿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阶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2、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按分段逐个进行回采;第二在每个分段下部设有出矿专用的底部结构(底柱)。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就是根据这两个特征命名的。分段的回采由上向下逐分段依次进行。 依照落矿方式可分为:水平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与垂直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两种。 水平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用来开采矿石稳固、形状规整、急倾斜中厚以上的矿体较为合适。该法每次爆破矿量较大,一般不受相邻采场的牵制,有利于生产衔接。该法的缺点是,在天井与硐室中凿岩,凿岩工作条件不好;此外要求矿体条件(厚度、倾角、形状规整程度)较高,适应范围小,灵活性较差。(该法在我国使用的不多。) 在向上垂直扇形中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广泛使用挤压爆破。按崩落矿石获得补偿空间的条件,可分为: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和向崩落矿岩挤压爆破两种回采方案。 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回采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下。 优点: 1)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矿体形态变化、相邻崩落法矿岩的状态、一次爆破范围的大小、矿岩稳固性等条件的限制。 2)对相邻矿块的工程和炮孔等破坏较小。 3)补偿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能按空间分布情况调整矿量,故落矿质量一般都较好,而且比较可靠。 缺点: 1)采准切割工程量大,一般都在15~22m/kt,比向崩落法矿岩方向挤压爆破的大3~5m/kt。 2)采场结构复杂,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条件差。 3)落矿的边界不甚整齐。 适用条件: 1)各分段的第一个矿块或相邻部位无崩落矿岩。 2)矿石较破碎或需降低对相邻矿块的破坏影响。 3)为生产或衔接的需要,要求一次崩落较大范围。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勘查地质找矿标志

4.3.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

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 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当剥蚀程度中等,达到岩体顶部,岩体呈岛状分布时,各种变质作用较强烈,是找寻各种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地区,中酸性岩体大面积出露,剥蚀深度很深时,对找矿一般不利。 4)矿床与岩体的空间位置: a.产于岩浆岩体内部的矿床:主要是分布于超基性、基性、碱性岩体中的矿床,也有一些铜、钨、锡矿床分布于中酸性岩体中。 b.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床:多为在成因上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高温热液矿床。其矿体一般分布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构造或岩性有利部位。矿种繁多,如铁、铜、铅、锌、钨、锡、锂、铍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萤石矿控矿因素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 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

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 矿床的控矿因素 同其他种类矿床一样,控制萤石成矿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类型和构造。适宜的岩相和岩性往往是萤石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基础,一定褶皱和断裂,为成矿溶液提供通道和有利的容矿空间。在这些因素中,对不同类型矿床而言,各自所起作用程度也不同。 (1)岩石类型的控矿作用岩浆岩类型对萤石矿化的影响因矿床类型而异。对于产在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内、外接触带的矿床,特别是那些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岩本身的矿床,总的来讲,对围岩的选择性不强,而往往岩体本身的性质对能否构成萤石矿化或矿床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与萤石矿化有关的岩浆岩多为酸性或中性,很少与基性岩浆有关,以酸性花岗岩(包括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及某些中酸性岩石(如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富sio2的钙碱性岩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该区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体特征,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接触变质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并总结其找矿标志。 标签:铁多金属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区域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铅山组(∈1q)、中生界上二迭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P2-T1)w]、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风山屯组(T3f)、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光华组(K1gh)、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2)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有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γδ43-2b)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43-2b)岩组;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ηγ51)岩组、正长花岗岩(ξ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大面积分布在矿区西侧,是该矿床矿体的底板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脉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其它为花岗斑岩、细晶闪长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褶皱较发育,表现为复背斜。 2 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西林群铅山组沉积岩(∈1q)及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统五道岭组火山岩{P3w},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呈带状零星分布,铅山组被五道岭组不整合覆盖。 根据岩石特征将铅山组划分为三段,即下部粉砂岩夹钙质砂岩、石英砂岩段;中部白云质大理岩夹粉砂岩段;上部粉砂岩夹板岩段。总厚度大于340米。 五道岭组划分为两段,即下部中性火山岩段,上部酸性火山岩段。总厚度大于120米。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广泛,深成至浅成岩均较发育。出露侵入岩为印支期斜长花岗岩(γο51)、白岗质花岗岩(χγ51),燕山早期石英正长斑岩(ξοπ52)、正长斑岩(ξπ52)。 控矿构造为早期形成的北东向压扭性构造,与此同时产生了北北西向与东西向两组张扭性断裂,尤其以北北西向断裂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 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角岩化、硅化、蛇纹石化、碳酸

广西凤凰山银矿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广西凤凰山银矿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黄君振 (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 530031) 【摘 要】对凤凰山银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银矿成矿主要受层位及断裂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地层提供了矿源,构造提供了进一步富集的动力条件和成矿空间,在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寻找银矿体的勘查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银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凤凰山 【中图分类号】P618.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08)06-0129-02 广西凤凰山银矿属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脉型单银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及层位控制。自1987年至1995年经过广西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队的曲折探索,探明银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1995年组建“广西凤凰银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采选能力为300t/d,经历年开采、扩产,矿山银矿资源日渐减少,公司发展面临压力,寻找外围及深部矿体,扩大银矿资源储量的任务日益紧迫。本文从地质成矿特征为起点,对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寻找银矿体的勘查方向。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凤凰山银矿床地处广西隆安县与扶绥县交界的凤凰山北东侧。所属构造单元为华南准地台之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是一个由加里东褶皱形成的弧形背斜区。矿区处于西大明山凸起的北东部。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为一套海相类复理石建造,构成西大明山复式背斜的基底。自下而上分为小内冲组(?x)、黄洞口组(?h),进一步可根据旋回或岩性组合各细分为三个岩性段即小内冲组第一段(?x1)、第二段(?x2)、第三段(?x3);黄洞口组第一段(?h1)、第二段(?h2)、第三段(?h3)。泥盆系构成西大明山复式背斜的围翼,自下而上分为莲花山组(D1l)那高岭组(D1n)及郁江组(D1y),在矿区,主要分布于北部边缘。 西大明山地区岩浆岩出露甚少,仅有少量酸性岩脉和基性岩脉沿裂隙或断层侵入,分布零星。 区内褶皱构造以小明山复背斜为主,次级褶皱不太发育,较大的有渌郁山背斜,为小明山复背斜的次一级褶皱。其北翼,在凤凰山矿区F1、F4断层的北盘及北部的黄洞口组第二段(?h2)中稀疏发育一些近东西向次级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矿区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有区域性断层罗维北西向断裂、马村北东向和小明山—新六厘北东向断裂通过。 (二)矿区地质 1.地层 矿区范围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其北面与泥盆系莲花山组为不整合接触,而南西与小内冲组整合接触。根据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将其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又分为下部和上部两个岩性层。各岩性段、岩性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见图1)。 第一段下部(∈h1-1):分布于矿区南部,从下往上可细分两个沉积旋回,下部旋回由含泥中- 细粒砂岩、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少许泥岩,逐步过渡为砂岩泥岩互层到泥岩夹砂岩。上部旋回由含泥中- 细粒砂岩逐步过渡为砂岩、不等粒砂岩夹泥岩到泥岩夹砂岩。厚度480.39m。 第一段上部(∈h1-2):是矿区赋矿层位,分布于矿区中偏北部,下部以含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泥岩,中及上部则以泥岩夹砂岩和砂岩夹泥岩韵律性交互产出。厚度267.48m。 第二段(∈h2)分布于矿区北部。底部有一层长石质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下部、中部为含泥中-细粒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或互层,未见顶,厚度>442.75mm。 2.构造 矿区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不甚发育,仅见一些小褶曲。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数量较多,方向各异,规模大小不等,且多次活动,力学性质十分复杂。其方向有近东西—北西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图1),其中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层较发育,而北东、南北向则不很发育且规模较小。 矿区内的EW向断层为主要容矿断层,由F1、F2、F3、F4、F A、F10组成一长约3200m,宽约800m近EW向的断裂破碎带,其间尚发育多条EW、NE、NW向次级小断层。其中F1规模最大,西起31线,东至40线,延长2km,总体走向108°,由数条次级断层构成破碎带,宽度最小4.5m,最大89.85m,是矿区内的主要容矿断层,产I-①、I-②及若干小矿体,倾向SSW,局部可见反倾现象。下断面倾角48~83°,平均64.5°;上断面倾角55~89°,平均71.2°。破碎带内部陡缓不一,方向各异的次级断裂结构面普遍可见。属逆冲性质断层,经历多次活动叠加改造,具早期压裂,中期伸张和晚期压扭几个演化过程。 【收稿日期】2008-04-20 【作者简介】黄君振(1971-),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第四地质队地质工程师,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 129 -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而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环境状况;成矿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需求有色金属的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色金属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勘探开采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矿产的开产率切实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浅部易识别的矿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矿床的找矿难度又非常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寻找新矿床将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成矿模式是对同一类矿床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它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反映对矿床规律的认识。成矿预测则是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潜在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并提出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在当前找矿难度大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做指导来建立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不仅能克服以前找矿的盲目性还能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矿模式的研究和预测利于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发展,使矿床研究方法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对寻找地球深部隐伏的矿产资源有非常重要。 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笔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属成矿,在以往的找矿实践经验和地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成矿的特征和矿区分布,以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从而促进在新的区域勘察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 有色金属的广义概念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它包括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锑、汞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 2 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发展 成矿模式是在四维空间内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终用不同的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__GB_l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2006年6月22日发布 2006年9月1日实施

目录 L.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2 - 4.总则........................................................ - 3 -5露天部分 .................................................... - 7 -5.1基本规定 .. (7) 5.2露天开采 (9) 5.3运输 (15) 5.4水力开采和挖掘船开采 (23) 5.5饰面石材开采 (25) 5.6盐类矿山开采 (28) 5.7排土场 (34) 5.8电气安全 (40) 5.9防排水和防灭火 (45) 6.地下部分................................................... - 46 -6.1矿山井巷 . (46) 6.2地下开采 (54) 6.3运输和提升 (60) 6.4通风防尘 (78) 6.5电气设施 (82) 6.6防排水 (89) 6.7防火和灭火 (92) 7.职业危害防治............................................... - 95 -7.1管理和监测 .. (95) 7.2健康监护 (97)

找矿方法

找矿方法概述 主要讲三个方面: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和找矿技术方法。 一、控矿因素 控矿因素一般是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等。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类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到岩浆岩、构造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因素的制约。控矿因素研究是预测、找矿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 二、找矿标志 找矿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的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找矿标志按其与矿化的联系一般可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前者如矿体露头、铁帽、矿砾、有用矿特重砂、采矿遗迹,后者如蚀变围岩、特殊颜色的岩石、特殊地形、特殊地名、地球物理异常等。 ㈠地质标志 1 矿产露头 矿产露头可以直接指示矿产的种类、可能的规模大小、存在的空间位置及产出特征等,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由于矿产露头在地表常经受风化作用改造,因此据其经受风化作用改造的程度,可分为原生露头和氧化露头两类。 原生露头是指出露在地表,但未经或经微弱的风化作用改造的矿化露头。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保持原来状态。一般来说,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矿石和脉石较坚硬的矿体在地表易保存其原生露头。 多数的矿体的露头,在地表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使矿体的矿物成分、矿石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化,这种露头称之为矿体的氧化露头。在对金属氧化露头的野外评价中,要注意寻找残留的原生矿物以判断原生矿的种类及质量,另外也可以据次生矿物特征判断原生矿的特征(表3-2-3)。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察技术研究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察技术研究 新世纪的今天,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于矿产的需要也不断增加,而矿产勘察技术和方式也应该不断更新。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安全,其占有的地位相当重要。为了更好的发展矿业,我们将要寻找总结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金属矿产的勘察技术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 标签:金属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随着时间推移作为国民经济的矿产资源逐渐缺乏,而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又集中于偏远的地方,这样矿产勘察的难度增大,开发起来较难。但是按照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来分析的话,对于矿产资源保护的实际效益不是很好,各种资源的总量也没有那么的丰富,所以对于矿产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和节约就是现在的关键。但是当今的矿产学没有更好的发现其本质,那么这方面的研究就要加强,要看到地质现象背后矿产的本质,有一个新的寻找矿产的理论和方法,这才是当前最需要的。 1根据地质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相关方法,全面而系统的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有效的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 1.2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是根据地表露出来被风化以后形成的矿砾或者是与矿化有关的岩石,在重力,水流等的搬运下它们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此原理沿着山坡、水流等地带进行研究追索。 1.3重砂找矿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2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的理论一直被沿用至今,应用该理论已经成功的发现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该理论中阐明重要且巨型的成矿区域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内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类型的同矿种和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 《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简述项目基本情况、评价项目委托方及评价要求、评价工作过程等。 1. 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描述评价项目名称,根据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安全预评价范围。安全预评价范围一般从空间范围或生产系统组成进行说明,应说明不包括哪些方面(一般不包括选矿厂〈供配电除外〉、地面炸药库、危险化学品等)。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简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遵循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1.3.2标准规范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规范。 1.3.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合法证明文件(包括发文单位、日期和文件号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2)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委托书(任务书、合同书)。

1.3.4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2)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 1.3.5其他评价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其他有关文件。 1.4评价程序 简要介绍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2. 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单位历史沿革、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基本情况,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周边环境等。 2.2自然环境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地形地貌、气候(降雨量、风向、主导风向、气温、冻土深度、最高洪水位或山洪特征等)、地震烈度等。 2.3地质概况 2.3.1矿区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出露地层、脉岩和区域构造等区域地质情况,以及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和岩石等矿区地质情况。 2.3.2矿床地质特征 简要介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夹石(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顶底板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层控热液矿床找矿方法(标志)总结

一.海底喷流沉积型(SEDEX型)铅锌矿找矿方法(标志) 1 地质填图找矿方法 构造、沉积相和热液蚀变的地质填图法很重要。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识别出一、二、三级盆地可了解矿床可能成矿区域位置;识别同生断层:同沉积断层,是含金属流体的通道;识别盆地内古生代或元古宙的细碎屑沉积岩区、碳酸盐岩沉积岩区和角闪岩、麻粒岩相变质岩区,这是sedex铅锌矿最常见的容矿岩石。识别可能含矿的地层、层位、岩相以及特有的标志层;识别热液燧石层,有助于发现喷发中心和伴生的硫化物矿床;识别常见围岩蚀变如硅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等等。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SEDEX型矿床含有一套成矿元素组合,通常包括Fe、Mn、P、Ba、Ca、Mg、Hg、Cd、As、Sb、Se、Sn、In、Ga、Bi、Co、Ni、T。离开喷口杂岩Zn/Pb比率增加,是sedex铅锌矿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用于新鲜露头和钻孔岩心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可为找隐伏矿指出方向。容矿沉积岩中具Zn、Fe、Mn、Tl异常,容矿碳酸盐岩在近矿更富Fe和Mg.矿床常含金属分带异常。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法:矿床附近的岩屑和土壤样品有异常的贱金属值,黑色页岩的背景值高,土壤地球化学Pb、Zn有助于确定钻探目标。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法:河流沉积物和水系样品有成矿元素和伴矿元素异常。 3地球物理找矿方法 重力测量:矿石和围岩的密度差可以通过详细的重力测量识别,详细的重力测量可确定几百米深处有无铅锌矿的存在。 磁法:航空和地面电磁测量可圈定炭质和含黄铁矿容矿沉积相的位置。 4,遥感找矿方法 环形和线性构造解译:遥感物探数据有利于解释盆地构造和掩埋于沉积盖层之下的其他类型岩石的分布;经处理的区域势场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基底构造、盆地边缘、盆地充填物的性质和厚度,以及生长断层等其他构造。 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找矿方法(标志) 1.地质填图找矿方法 大地构造环境:稳定的克拉通 区域基地构造、基地隆起和断裂、断层和破碎带:为矿床重要控矿因素。 巨大的沉积盆地:MVT矿床通常产在盆地的边缘。 地台碳酸盐岩系:构成MVT矿床的常见容矿岩石。 成矿时代:奥陶纪-第三纪之间,多形成于泥盆-二叠或白垩-第三纪时期。 不整合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不整合为岩溶构造、溶解角砾岩等的生成创造了条件,这些构造常构成容矿空间。 存在蒸发岩:对形成卤水方面有重要意义。 地层:常产在碳酸盐岩系的白云岩中,少量在灰岩和砂岩中,白云岩化、有机质、浸染状硫化物的出现为良好的标志。

金属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

金属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 发表时间:2019-04-26T15:47:58.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刘祥[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依靠着大量的生产资源不断发展,这些生产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依靠着大量的生产资源不断发展,这些生产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随着金属资源被大量的应用,我国的金属矿山灾害越来越频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因此,我国在使用金属资源时,需要对金属矿山的地质进行勘察,同时对出现的灾害予以一定的防治。对此,本文通过对金属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金属矿山地质勘察项目以及金属矿山勘察灾害防治技术,表明了如何对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为地质勘察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未来我国金属矿山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金属矿山;地质勘察;勘察灾害防治 在进行金属矿山开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地质结构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不断的开矿和挖掘金属,很有可能导致矿山出现地质灾害,同时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发生。较为重大的地质事故现象同时还会影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安全,遗因此,在金属矿山开矿的过程中,需要对地质进行仔细勘察,从根本上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现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提升矿山的价值,保证我国资源开采的安全性。 1.金属矿山地质勘察项目 金属矿山在开矿的过程中,通过地质勘察以及灾害防治技术,实现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同时避免矿山因不同的地址灾害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因此,在地址勘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矿山的结构以及矿山所处的地址位置以及周边的水文风貌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合理的地质勘察技术。其次,在矿山地质开采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矿山开采需要,选择不同的勘察方式。最后,在对金属矿山地质项目进行勘察时,应当引入更多的企业和组织,保证勘察工作的丰富性,同时可以开展良性的勘察工作,以便于提高勘察的工作效效率。在保证矿山的自然资源时,还需要明确矿山的地理条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并设置相应的灾害预警体系,全面了解开采工作过程中的储存量和消耗率等等。同时,在金属矿山地质勘察等过程中,需要科学、定期的进行勘察,保证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由于金属矿山地质特殊,对于矿山的特点应当有所了解,明确周边环境是否会对矿山及产生影响,结合当地的水文情况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1]。 2.金属矿山勘察灾害防治技术 (1)微震监测技术 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金属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控。我国由于长时间的进行金属矿山的开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效仿金属矿山的开采模式,尝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应用该技术时,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金属矿山的有效监测,并实现各类数据的收集,同时有效排除噪音等。通过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对不同波形进行区分。在微震监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对金属矿山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于出现的微震现象实时监控,准确提示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同时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可以打破传统监控设备的局限性,实现对矿山的山压实时监测,同时将监测的数据实时传到数据终端,以智能化与数据化的方式反映矿山的波动。 (2)动态监测系统 除了微震监测技术,还可以理由动态检测系统以及GPS技术对金属矿山的地质变化以及灾害频发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检测能够及时反映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以及时间等,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金属矿山在开矿的过程中,需要预先采取一些减灾防震的措施,同时通过动态检测系统与金属矿山的地质变化以及波动等现象进行预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地质灾害的预估及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矿山充填技术 金属矿山填充技术可以起到对矿山的支持作用。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充金属矿开采后的尾矿或废料,在对其他金属矿进行开采时,利用尾矿和废石对金属矿山进行填补,避免废矿的浪费,同时保证了金属矿山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实现环境和谐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通过对废水废石的处理,对砂浆进行填充,以确保填充效果,并实现智能化和机械化填充,以确保填充效率,确保填充材料的高浓度应用,降低材料使用的整体成本,并确保填充工作的稳定进行。 (2)采用支护技术 在金属矿山的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常用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支护技术,该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围岩支护的耦合作用,可以通过混凝土喷射、锚索加固、灌浆凝固来支撑地质,从而保证矿山的稳定性,通过围岩的坚固性,很好的避免了矿山逐渐下沉的现象。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道路支护的不稳定性会导致井巷及其不稳定,影响金属矿山资源开采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支护技术,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金属矿山的地质条件,合理的使用支护方法[3]。 4.结论 在金属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监测技术对矿山进行有效勘查,明确矿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及概率,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设计相应的预防地质灾害的方案,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从根本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本文通过对金属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金属矿山地质勘察项目以及金属矿山勘察灾害防治技术,表明了如何对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为地质勘察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未来我国金属矿山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同时对我国的矿产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实现我国资源利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参考文献: [1]普理新.矿山地质勘察与勘察灾害防治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0):186-18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