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症状常不典型,反复发作可造成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惊厥发作形式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更难于辨认。常见的发作形式有轻微发作,表现为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吸吮咀嚼、肢体踏板样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局限性阵挛性发作、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二)辅助检查根据病情检查血糖、钙、磷、镁、钾、钠、氯、胆红素。脑电图检查对惊厥的诊断和预后尤为重要。

治疗

(一)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

特异治疗如:低血糖可给25%葡萄糖2-4ml/kg,以每分钟1ml的速度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5-6mg/kg·min继续静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血钙(7mg/dl)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加等量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8小时一次,同时监测心率。此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治疗参照有关章节。

(二)一般治疗细心护理、保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心肺监护。

(三)抗惊厥治疗原则上选用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护药物血浓度。

1.苯巴比妥钠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对窒息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和能量的消耗,减轻脑水肿。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效果好。但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系

统有抑制作用,所以,与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应十分慎重。

3.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脱水剂的应用;反复长时间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静注,或速尿肌注或静注。

小儿惊厥大全

1.概述 小儿惊厥是指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突然、大量的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是脑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 惊厥发作可作为多种急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如热性惊厥、脑膜炎时伴发的惊厥,随原发病好转而消失,是为“急性惊厥”发作。癫痫患者也常有惊厥性发作,如癫痫的强直-阵挛性发作,但具有慢性反复发作基本特征。是为“惊厥性癫痫样”发作。 癫痫性发作:涉及中央前回的异常放电 非癫痫性发作:仅涉及其它脑区如颞叶的异常放电 2.小儿惊厥特征 ①发病率高,2岁以下多见,6岁以下约为成人的10~15倍。 ②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惊厥持续状态常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③新生儿及婴儿(<3月)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 ④病因复杂。 3.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性非感染性 颅内脑膜炎:化脓性、结核性、 病毒性、霉菌性 脑炎:病毒性、免疫性 脑寄生虫病、脑脓肿颅脑损伤 颅脑发育畸形颅内肿瘤 癫痫 颅外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 中毒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 代谢性: 电解质紊乱 特发性低血糖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毒鼠药、有机农药 3.1.颅内感染 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 细菌、病毒、结核、霉菌等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的损害及脑水肿。 惊厥发作特点:在颅内感染控制前,惊厥以反复发作伴进行性意识丧失为特征。 3.1.1.发热伴感染或中毒症状 颅内高压或脑实质受损症状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 脑脊液异常或脑电图(+) 各种病原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于冬春季 乙型脑炎多见于夏秋季 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常年散发, 脑脓肿通常有如中耳炎、败血症及紫绀型先心 病等前驱病。 3.2.颅外感染 3.2.1.热性惊厥 颅外热性疾病,发热初期惊厥发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

【2019年整理】新生儿诊疗常规

NICU治疗常规 XX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 NICU消毒隔离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母婴同室儿科医师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NICU住院与观察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监护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NICU监护内容与常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营养错误!未定义书签。氧疗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黄疸错误!未定义书签。PICC错误!未定义书签。并发症孕妇婴儿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分类与早产儿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早产儿错误!未定义书签。超低出生体重的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呼吸困难与呼吸系统疾病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窒息与复苏错误!未定义书签。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错误!未定义书签。 胎粪吸入(MAS)错误!未定义书签。细菌感染性肺炎错误!未定义书签。呼吸暂停错误!未定义书签。肺出血错误!未定义书签。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错误!未定义书签。湿肺错误!未定义书签。干肺综合征错误!未定义书签。消化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呕吐错误!未定义书签。呕血错误!未定义书签。

鹅口疮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腹泻病错误!未定义书签。坏死性小肠炎(NEC)错误!未定义书签。循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心力衰竭错误!未定义书签。心率失常错误!未定义书签。休克错误!未定义书签。血液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出血症错误!未定义书签。DIC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败血症错误!未定义书签。泌尿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错误!未定义书签。神经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B超诊断胎儿体重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1986~1987) 错误!未定义书签。按体重求体表面积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正常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C ALIFORNIA M ALE B IRTHWEIGHTS错误!未定义书签。 C ALIFORNIA F EMALE B IRTHWEIGHTS错误!未定义书签。脐血检查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脐动静脉、深静脉插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NICU消毒隔离制度 每次接触病人洗手! 每次接触病人血或分泌物时戴手套!

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

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病因复杂,病死率高,部分患儿遗留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1年1 月~2007年9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新生儿786例中新生儿惊厥76例(9.67%),男53例,女23例;足月儿58例,早产儿18例;胎龄≤36周10例(13.2%),37~41周60例(78.9%),≥42周6例(7.89%);出生体重<2500 g 39例(51.3%),2500~4000 g 36 例(47.4%),>4000 g 1例(1.32%);入院日龄:≤3天49例(64.5%),4~7天10例(13.2%),8~14天15例(19.8%),15~28天2例( 2.63%)。县医院出生31例(40.8%),乡、镇、妇幼保健所出生37例(48.7%),家中出生8例(10.5%);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21例,

妊娠期糖尿病1例;有出生窒息史22例。有围产高危因素68例,占89.47%,其中有异常分娩史38例(50.0%),因胎位不正、宫内窘迫,前置胎盘等因素做剖宫产17例,胎头吸引器助产9例,早破水3例,旧法接生8例,急产1例。脐带异常23例(30.3%),脐带脱垂3例,脐带绕颈18例,脐带短小2例。羊水胎粪污染15例(19.7%),Ⅲ度9例,Ⅱ度6例。 2.惊厥原因惊厥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及一些相关疾病。76例惊厥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5例(46.1%);颅内出血(ICH)18例(2 3.7%);低钙血症8例(10.5%);化脓性脑膜炎5例(6.58%);败血症4例(5.26%);肺炎3例(3.95%);低血糖1例(1.32%);捂热综合征1例(1.32%);不明原因1例(1.3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多在生后7天出现惊厥。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惊厥的分类法[1],惊厥发作类型有:微小型41例(53.9%),强直型8例(10.5%),多灶性阵挛型10例(13.2%),局限性阵挛型12例(15.8%),全身性肌阵挛型5例(6.58%)。头颅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76例中行头颅CT检查63例(82.9%),发现有异常表现38例,以脑实质低密度改变(23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脑室内出血(12例)多见。血清生化检测,包括血清钙、钠、血糖等,低血钙38例,波动于1.28~1.95 mmol/L;低血糖1例,血糖值仅1.7 mmol/L;低血钠28例,波动于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常提示存在严重的原发病,同时惊厥另一方面可造成脑损伤,是围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应及时诊断和处理。随着诊疗技术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后遗症仍减少不明显,故仍为新生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其特点是局限和隐晦,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熟悉其表现形式尤其是隐晦(微小)型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诊。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不属于惊厥的某些异常运动如惊悸、颤抖和快速眼运动相睡眠状态下的动作误认为是惊厥。惊悸和颤抖可由寒冷、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运动而诱发,无意识障碍和眼球的异常运动,抚慰可使其平息,而惊厥则相反。近年来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一是临床是有惊厥表现,脑电图监测却无异常放电;二是有些病例脑电图有异常放电,但临床上却未见惊厥。 1.发病时间生后不久出现的惊厥可见于HIE、颅内出血、先天性TORCH感染、维生素B6依赖症等。 (1)生后24h内: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脑出血、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 (2)生后24~72h:多见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药物撤退综合征、低镁血症等。 (3)生后72h~1周: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柯萨奇B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及弓形体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氨基酸代谢异常、核黄疸、新生儿甲旁亢、脑出血(实质)。 2.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和分类 (1)局灶阵挛型:表现为一个肌肉群的阵发性的节律性的抽动,常见于单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有时可扩散到同侧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脑皮质的异常放电,主要脑电图表现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时可扩散到整个半球。常提示脑局部损伤如出血或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谢异常。 (2)多灶阵挛型:表现为多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多个肢体或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交替地抽动。也可在一次发作中,抽搐由一个肢体游走到另一个肢体,由一个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由身体一侧游走到另一侧,而无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识障碍。脑电图表现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节律电波由皮质的一个区游走到另一个区。约75%的患儿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样波。本型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感染,偶见于代谢失常。 (3)强直型:表现为单个肢体或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双下肢强直而双上肢屈曲,全身强直型可有躯干的后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偏移固定和呼吸暂停,除破伤风外一般神志不清。类似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本型很少与皮质异常放电相关,偶见棘波,主要的形式为高幅慢波,有时出现在爆发抑制背景上。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破伤风、核黄疸等。 (4)肌阵挛型: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动,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阵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婴儿痉挛症。仅部分患儿临床发作伴皮质异常放电,脑电图常见爆发抑制,常提示存在明显的脑损害。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一、病史 1 产前因素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 、先兆流 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 剥等。 2 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 3 产后因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 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 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 1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 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3)自主运动困难: 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 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 4 ) 主动运动减少: 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 ②2 ~3 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三、辅助检查 1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 (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 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鉴于MR 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 (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 2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 1 ) EEG: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2)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

全国新生儿诊疗常规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早产儿中, 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者临床问题比较多,病死率仍然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2年多讨论,决定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预计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及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询问胎儿期母婴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分娩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出生时处理做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并发症比较多,出生是要积极实施新法复苏,动作要快而轻柔,产科医师与新生儿医师要密切合作.复苏时要仔细评价全身情况. 二、保暖:出生后即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0C,湿度60-7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的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防灾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本33-350C左右(表1)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更为重要(表2)。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也应保暖。 表1 三、呼吸管理: 1一般吸氧:包括头罩吸氧、鼻导管给氧和暖箱吸氧,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85-88%者,应给以吸氧,要尽可能采用有空气氧混合的气源。头罩吸氧总流量为4-6L/min,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0 L/min。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氧浓度。根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监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过95%。 2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度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4-6cmH20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60-70mmHg)、PaO2下降(<50 mmHg),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也可使用高频通气。 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4.1指证: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剂量每次100毫克/公斤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kPa(8cmH2O),ke可重复给药,有些重症病例需给2-3次,间隔时间10-12小时。对轻度和早期NRDS可采用CPAP + PS方法,即先给PS,然后拔管,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维持。 4.2制剂:PS有二种剂型,干粉剂和混悬剂,均须冷冻保藏, 干粉剂用前加生理盐水摇匀, 混悬剂用前解冻摇匀,可放在暖箱中预热。用PS前先给患儿清理呼吸道,然后将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 4.3预防用药:对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出生时可考虑给PS预防,在复苏后经气管插管给药,给一次,剂量100毫克/公斤。 5呼吸暂停的防治: 5.1加强监护: 包括仪器监护、医师护士的密切观察。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 5.2刺激呼吸:发生呼吸暂停时予以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时需气囊给氧。 5.3.药物治疗: 5.3.1氨茶碱:负荷量4~6毫克/公斤,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次2毫克/公斤,每天2-3次,保持血浓度在5-15微克/毫升。氨茶碱的缺点是半衰期短需多次给药。副作用较多,有烦躁、心动过速、惊厥、胃肠道出血、喂养

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新生儿惊厥多但是不典型,往往体现为两眼注视,眼球震颤,脸上局部肌肉抽动,或四肢不规则的抽动。有的仅体现为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皮肤紫绀。那么新生儿又应该怎样护理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讲解一下。 1、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2、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搐,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在医生到来前,应采取以下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将患者领口,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那么发现新生儿惊厥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带来应对新生儿惊厥的一些家庭护理办法。 1、正确的体位 将宝宝的枕头撤下,保持侧躺,或平躺并使头部偏向一方。这样的体位,不会让宝宝的舌根堵住呼吸道,并能够有效的防止宝宝呕吐导致的窒息。爸爸妈妈需要注意,此时千万不可以给宝宝灌药,否则就会有宝宝窒息的危害。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及治愈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疗效标准,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州医院产科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存活率及治愈率为80%。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

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曲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特点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起阿或极期. 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2)颅外感染:如热性惊厥,其他部位感染(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引起 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常于原发性的极期出现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产伤脑外伤原发癫痫先天脑发育异常颅内占 位性疾病等.产伤与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 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内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紊 乱肝肾衰竭中毒)等.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病, 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引起者患儿 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基础.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起,当体温骤然升至38.5﹣40℃(大多39℃)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性两种: 1.单纯型(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分钟,可伴有发作 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 征.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特点 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在24小时内发作≥2次 3)惊厥形式成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4)惊厥发作5次以上 多数热性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部分患儿转换为癫痫,危险因素: 1)有癫痫家族史;2)复杂性热性惊厥;3)首次热性惊厥前已由神经系 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的发作

诊疗项目

心血管 心衰的诊治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静脉临时起博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 高血压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顽固性心衰的诊治 高心脏监护室(CCU)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治 消化 常规内镜(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的诊治 急诊内镜(胃镜、肠镜)检查 ★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 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 ★白血病的诊治 ★溶血性疾病的诊治 ★疑难血液病的诊断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 ★淋巴瘤的诊治 ★急性料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席汉氏综合症的诊治 糖尿病的诊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处理 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的防治 ★ 24小时17羟皮质类固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TT3、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肾病综合怔的诊治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治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及非透析治疗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血透 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 泌尿系统超声,影像学检查 ★肾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脑血管病的诊治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常见病因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 癫痫的病因诊治 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一般通气功能 大咯血的诊治 自发性气胸的救治 ★呼吸衰竭的诊治(血气分析) 心肺复苏术 肺源性心脑病诊治 ★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 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症哮喘救治 重症肺源心脏病的诊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治★胸膜活检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该病多发生于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分娩时胎心可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而非新生儿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呼吸心跳骤停,也可见于休克、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供给,故缺血缺氧首先影响脑的代谢。 脑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作用增加3~10倍,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糖酵解时仅产生少量ATP,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脑细胞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K+、Mg2+、HPO4+自细胞内逸出,Na+及Ca2+进入细胞内,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受到损害。缺氧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脑血流灌注易受全身血压下降影响而减少;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水泡样变性,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当脑血流恢复后血液仍不能流到这些缺血区,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以后发展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内积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形成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引起严重的脑细胞代谢障碍,以后形成脑萎缩。 目前再灌注损伤在HIE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脑组织由低灌注转移到再灌注时,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氧自由基大量增加,导致细胞膜分解、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加重;Ca2+内流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在脑内增加,使Na+、Ca2+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肿胀以致死亡。

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

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 (作者: 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病因复杂,病死率高,部分患儿遗留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1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新生儿786例中新生儿惊厥76例(9.67% ),男53例,女23例;足月儿58例,早产儿18例;胎龄<36周10例(13.2% ),37 ?41 周60 例(78.9% ),^42 周 6 例(7.89% );出生体重V 2500 g 39 例(51.3% ),2500 ?4000 g 36 例(47.4% ),>4000 g 1 例(1.32% );入院日龄:< 3 天49 例(64.5% ),4 ?7 天10 例(13.2% ),8?14 天15 例(19.8% ),15?28 天 2 例(2.63% )。县医院出生31例(40.8% ),乡、镇、妇幼保健所出生37

例(48.7% ),家中出生8例(10.5% );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21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有出生窒息史22例。有围产高危因素68例,占89.47%,其中有异常分娩史38例(50.0%),因胎位不正、宫内窘迫,前置胎盘等因素做剖宫产17例,胎头吸引器助产9例,早破水3例,旧法接生8例,急产1例。脐带异常23例(30.3%),脐带脱垂3例,脐带绕颈18例,脐带短小2例。羊水胎粪污染15例(19.7% ),皿度9例,H度6例。 2.惊厥原因惊厥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及一些相关疾病。76例惊厥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35 例(46.1% );颅内出血(ICH )18例(2 3.7% );低钙血症8例(10.5% ); 化脓性脑膜炎5例(6.58% );败血症4例(5.26% );肺炎3例(3.95% ); 低血糖1例(1.32% );捂热综合征1例(1.32% );不明原因1例(1.3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多在生后7天出现惊厥。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惊厥的分类法[1 ],惊厥发作类型有:微小型41例(53.9% ),强直型8例(10.5% ),多灶性阵挛型10例(13.2% ),局限性阵挛型12例(15.8% ),全身性肌阵挛型5 例(6.58% )。头颅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76例中行头颅CT检查63例(82.9% ),发现有异常表现38例,以脑实质低密度改变(23 例)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脑室内出血(12例)多见。血清生化检测,包括血清钙、钠、血糖等,低血钙38例,波动于1.28?1.95

新生儿惊厥早期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惊厥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惊厥发作类型 1.轻微型(隐晦型或微小型) 新生儿期惊厥最常见的一种发作类型,无肢体强直或阵挛抽动。表现为眼球水平或重直位偏斜,眼皮颤动、眼睑反复抽动,眨眼,皱眉,面肌抽动,流涎,伸舌,吞咽,打哈欠,吸吮及咀嚼动作,呼吸暂停,上下肢体呈现游泳样或踏自行车样动作。还有自主神经性发作,如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升高,阵发性面红或苍白,瞳孔扩大或缩小。绝大部分这个类型的惊厥患儿临床发作不伴皮质异常放电,但脑电图常见背景波异常,表现为波幅低平和爆发抑制。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颅内出血或感染患儿。 2.全身性肌阵挛型 此型新生儿期少见。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步性抽搐动作,常表示有弥漫性脑损伤。 3.多灶性阵挛型 发生于儿个肢体,呈移行性,由一个肢体移向另一个肢体或身体一侧移向一侧的游走性、阵挛性抽动。有时一个肢体的限局性阵挛性抽动持续很长时间,然后出现其他部位的抽动。常伴有意识障碍。本型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感染,偶见于代谢失常。 4.局灶性阵挛型:是指身体某个部分限局性阵挛发作。如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抽动,可蔓延至同侧其他部位。常无意识障碍。常提示脑局部损伤如出血或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谢异常。 5.强直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有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并伴有头后仰。常伴呼吸暂停和眼球上翻,脑电图常有明显异常。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破伤风、核黄疸等。 6.肌阵挛型 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动,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阵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婴儿痉挛症。仅部分患儿临床发作伴皮质异常放电,脑电图常见爆发抑制,常提示存在明显的脑损害。 (二)伴随症状各种引起惊厥的疾病,均可有各自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如低血糖可有面色苍白,肌张力减弱,反应低下;颅内出血可有兴奋、嗜睡、凝视、

新生儿休克的诊疗常规

新生儿休克 新生儿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新生儿急性微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征。由于主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代谢紊乱,最终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应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1.低血容量休克由于失血和水、电解质丢失引起。 (1)失血:见于产前、产时和生后急性和亚急性失血。产前、前时出血包括胎儿-母亲、胎儿-胎儿(双胎)间输血、前臵胎盘出血、胎盘早期剥离、难产及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帽状腱膜下出血、巨大头颅血肿或实质性脏器损伤出血等。生后出血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肺出血、医源性失血等。 (2)水、电解质丢失:呕吐、腹泻致液体丢失;发热、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多;腹膜炎、坏死性肠炎致液体渗出至腹腔或肠腔;摄入不足等。 2.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休克)为细菌释放内、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致微循环障碍所致,也可由病毒和真菌感染引起。 3.心源性休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泵功能衰竭,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所致。常见原因有: (1)宫内或生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心肌病等。 (2)先天性心脏畸形致流入道或流出道阻塞、左向右分流致心脏排血量减少等。 (3)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4)新生儿持续胎儿循环。 (5)新生儿低体温、硬肿症导致心功能障碍。 (6)低血糖、低血钙致代谢性心肌损害。 4.窒息性休克主要与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和无氧代谢致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外周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等有关。 【诊断】 (一)症状

主要表现心排出量不足、氧供应不足、末梢循环不良、脏器灌注不良以及机体的代偿反应。 1.微循环障碍表现 (1)皮肤颜色苍白或发花。 (2)肢端发凉,上肢达肘、下肢达膝,指端与肛门的温度差≥6℃。 (3)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延长,足跟部≥5秒,前臂内侧≥3秒。 2.心排出量减少所致症状 (1)血压下降,足月儿<50mmHg,早产儿<40mmHg,脉压减小。 (2)股动脉搏动弱,甚至摸不到。 3.脏器灌注不良所致症状 (1)心音低钝,心率增快>160次/分或心率减慢<100次/分。 (2)呼吸增快,安静时超过40次/分,出现三凹征(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有时肺部可听到啰音。 (3)反应低下,嗜睡或错睡,或先激惹后转为抑制,肌张力减弱。 (4)低体温,皮肤硬肿。 (5)尿量减少,每小时<1ml/kg。 (二)体征 1.新生儿休克严重程度的判断见表29。 表29 新生儿休克评分表 评分四肢温度股动脉 搏动 血压 (收缩压) 皮肤 色泽 前臂内侧 CRT 0 1 2 正常 凉至肘膝以下,或肛- 指温差6~8℃ 凉至肘膝以上,或肛- 指温差≥9℃ 正常 弱 未触及 >60mmHg 45~60mmHg <45mmHg 正常 苍白 花纹 <3秒 3~4秒 >4秒 注:5分为轻度休克;6~6分为中度休克;9~10分为重度休克。 2.各种不同类型休克的特点 (1)低血容量性休克:有血容量丢失的病史,如呕吐、腹泻、失血等。可见皮肤苍白、脱水征、中民主静脉压下降。失血引起者有贫血、血细胞比容下降。 (2)感染性休克:有明确的严重感染原发病和有关化验指标,感染中毒症

【实用】新生儿惊厥-诊疗规范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症状常不典型,反复发作可造成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惊厥发作形式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更难于辨认。常见的发作形式有轻微发作,表现为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吸吮咀嚼、肢体踏板样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局限性阵挛性发作、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二)辅助检查根据病情检查血糖、钙、磷、镁、钾、钠、氯、胆红素。脑电图检查对惊厥的诊断和预后尤为重要。 治疗 (一)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如:低血糖可给25%葡萄糖2-4m1/kg,以每分钟1ml的速度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5-6mg/kg·min继续静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血钙(7mg/dl)加等量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8小时一次,同时监测心率。此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治疗参照有关章节。 (二)一般治疗细心护理、保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

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心肺监护。 (三)抗惊厥治疗原则上选用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护药物血浓度。 1.苯巴比妥钠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对窒息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和能量的消耗,减轻脑水肿。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效果好。但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所以,与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应十分慎重。 3.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脱水剂的应用;反复长时间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静注,或速尿肌注或静注。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诊疗常规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表现,症状常不典型,反复发作可造成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惊厥发作形式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更难于辨认。常见的发作形式有轻微发作,表现为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吸吮咀嚼、肢体踏板样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局限性阵挛性发作、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二)辅助检查根据病情检查血糖、钙、磷、镁、钾、钠、氯、胆红素。脑电图检查对惊厥的诊断和预后尤为重要。 治疗 (一)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

特异治疗如:低血糖可给25%葡萄糖2-4ml/kg,以每分钟1ml的速度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5-6mg/kg·min继续静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低血钙(7mg/dl)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加等量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8小时一次,同时监测心率。此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治疗参照有关章节。 (二)一般治疗细心护理、保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心肺监护。 (三)抗惊厥治疗原则上选用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护药物血浓度。 1.苯巴比妥钠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对窒息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和能量的消耗,减轻脑水肿。 2.地西泮(安定)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效果好。但地西泮对呼吸和心血管系

统有抑制作用,所以,与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应十分慎重。 3.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脱水剂的应用;反复长时间惊厥常并发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静注,或速尿肌注或静注。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一、产前诊断 1、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1:164时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症。Rh阴性母亲应在孕12-16 28-32周和36周时测血中有无抗D、抗E 1:32-1:64 累可较严重。 2、羊水检查450nm波长密度 羊水中胆红素越高。同时测羊水中的磷脂(L)和鞘磷脂(S) L/S<2表明胎儿肺未成熟。 3、 B超 二、产后诊断 (一) 病史 1、母婴血型不合O型A、B型或AB型Rh 阴性Rh阳性。 2、母既往有分娩重度黄疸、贫血或死胎史。 3、母有接受输血及流产史。 (二)临床表现 1、贫血 者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即可<120g/L,患儿可出现苍白、水肿 力衰竭。 2、黄疸 3、胎儿水肿Rh溶血症。 4、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清胆红素 3、血型抗体检查ABO或Rh血型鉴定 子血液查 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3项试验。前2项阳性均表现小儿的红细胞已致敏 治疗 一、产前治疗 1、血浆臵换术Rh抗体164时应考虑给予母亲血浆臵换。 2、宫内输血胎儿水肿或胎儿血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行宫内输血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测下注入脐血管。 3、鲁米那1-2周口服鲁米那90mg/d, 以诱导胎儿肝酶产生。 4、L/S>2考虑提前分娩。 二、产后治疗 治疗原则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1 a.总胆红素> 205μmol/L b.已明确为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病疸即可光疗。c.换血准备期间及换血前后均应进行光疗。 2、1g/kg.次1-2次。3 5mg/kg.d 口服胆红素的快速上升 时意义不大。 (二)阻止溶血 1、激素0.3-0.5mg/kg.d 静脉或强的松1-2mg/kg.d口服。 2、丙种球蛋白0.5-1g/kg,静脉注射1-2次。 (三)换血 目的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所

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观察不难鉴别。(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毕业论文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摘要】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1、病因和发病机理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 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母亲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大于35或小于16多胎妊娠。 1.2分娩因素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

2、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新生儿窒息328 例,在328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277例,重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中有3例发生并发症: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2例,肺透明膜病2例,1例因颅岀血而死亡。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引起的各种脏器—系列的生理改变,胎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可按新生儿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Apgar 评分标准容包括:①皮肤颜色;②呼吸;③ 肌力;④喉反射;⑤心率五项来确定。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出生后1 min 评分8?10分而数分钟后降至7分以下也属窒息。 3、窒息诊断标准; 可按新生儿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 4?7分为轻度窒息,症状体征是,(1)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青紫。(2)呼吸浅表或不规律。(3)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80?120 次/分钟。(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肉力好。(5)喉反射存在。0?3分为重度窒息症状体征是,(1)皮肤苍白,口唇暗紫。(2)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3)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钟,且弱。(4)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力松弛。(5)喉反射消失。如生后1 min 评8?10分,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属窒息。并发症缺氧缺血可造成多器官受损,但不同组织细胞对缺氧的易感性各异,其中脑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