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最新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最新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最新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

《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主要对接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并且对这些职业所需的基础能力、思维方法、创意方法与策划、写作、实施等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文化创意是以知识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合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它因崛起的文化产业对高端创意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本课程采用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相结合的点面结合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宏观层面上,要从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广东以及肇庆本土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等特点,把握文化创意在文化产业中地地位和作用,明确文化产业创意师的职业状

况和职业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文专业与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的内在逻辑关联的分析,重点以文化创意中的“故事编织”为脉络,培养锻炼学生学会编织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故事的能力。在编织故事能力的训练中,首先是将讲好故事的理论讲清,并辅佐以一定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本着发挥中文专业的核心素养即创意写作优长,再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个案,训练学生学习编织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门类里的故事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职业能力训练,最终以文化创意策划、写作与实施作为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本课程通过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师的职业能力的学习与训练,达成四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中文创意写作能力在新兴的文化产业里大有作

为,提升学生对中文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拓宽视野,改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状况;

3、根据社会对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实际需要,根据文化产业创意师

的资格评价需要,根据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新兴的文化产业创意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需求;

4、通过个案学习与市场实操,培养学生作为文化产业创意人员所需

的职业素养、思维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争达到两个职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意型人才的基本素养的

感知;

2、培养从事文化产业的创意型人才所需要的复合能力,包括人文情

怀、理论知识、思维能力、方法能力、策划、写作与实施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文化产业创意师资格证。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一族2009-11-19 09:20:06 阅读1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授课班级:2005汽车运用技术2、3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 总学时:48 使用教材:《汽车文化》郎全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面授 考核方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建俊《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王秀贞《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张凤山《国产轿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例精选》机工版2004 4、陈家瑞《汽车构造》机工版2002 5、汤姆森学习公司《修理训练》丛书机工版2004 1、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3. 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居于主导地位火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了蒸汽火车 1825年 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 轮船——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了蒸汽轮船 飞机——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管道——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管道 二、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马路——法国工程师皮尔·马克丹制造的拱形两边带排水系统的路。高速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 各国的公路发展 三、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旧中国的公路运输 新中国的公路运输居于基础地位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上海——嘉定 “五纵七横” 道路运输法规建设 2004年5月1日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思考题: 1、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 2、高速公路的意思何在? 3、《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哪里体现出来? 2、车的地位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谈汽车 3、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4、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意设计(正文)

古今中外,文化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而且是评价尺度和探索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设计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基于区域文化要素的本土设计知识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设计,许多的产品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本土文化的基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带来产品设计的创新。不同文化符号同时呈现,产生的不只 是碰撞与比较,而是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艺术、工艺以及设计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古代的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创造及优雅审美让世人为之倾倒。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中国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本土设计文化?设计师对不同文 化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并利用多元化的文化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1、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族性和理论上不同 东西方的民族性有很大差异,东方民族一般比较谦虚、含蓄、好面子,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而西方民族一般比较热情、务实、追求自我和个性化。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儒家思想的“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师遵循的设计法则。例如,东西方文化对龙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龙是巨大的蜥蜴,是邪恶的象征。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而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年来风调雨顺。而龙是一个图腾,龙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格,既是雨神,雷神。云神,又是风神。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因此,中国人视龙为神,历代的皇帝都自称为天子,皇帝的身体是龙体。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常常被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中西方各说各的龙,显然如果一方放弃或让步,放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对待不同的文化,设计师应该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 1.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根据伯特兰.罗素的说法,西方文化是基于古希腊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这三个源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专业代码:580403)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汽车公司和商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等内容,是一门集汽车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交通体系,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2、1汽车发展简史 1、了解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2、了解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3、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4、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5、了解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6、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7、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2、2汽车地位 1、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掌握公路运输的地位。 2、3汽车造型的变化 1、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2、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3、了解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2、4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1、掌握美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2、掌握德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3、掌握日本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4、掌握法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5、了解意大利和英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6、了解韩国、瑞典和捷克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7、掌握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8、掌握汽车命名典故。 2、5汽车名人 1、掌握卡尔.本茨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2、了解戈特利布.戴姆勒和阿尔弗莱德.斯隆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3、掌握亨利.福特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 执笔人:孙玉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概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2.第一章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谈汽车;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 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 掌握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 汽车的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 6. 第五章汽车名人 (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汽车运动 (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魅力。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汽车花絮(2学时

汽车文化-单元1.1

授课教案

例 授课内容 一、复习或者说明本次课程的重要性(5分钟) 1. 如今的汽车非常先进,各种的功能,速度非常的快,能过达到每小时百公里,不用说远古时代,就是近朝近代的军事中的急行军也不过日行百里。车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简单到智能驾驶,汽车在当今的生活中地位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汽车发展的这个过程。 二、导入课程(10分钟) 汽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要学习、了解、掌握汽车文化知识。汽车诞生已逾一百三十年。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汽车融科技、艺术和实用于一身,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汽车的造型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汽车工业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进步,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带动着整个社会向着繁荣的方向发展。如果将19世纪80年代的汽车 与现在的汽车作比较,任何人都会看到其间的变化之大。 三、课程设计过程(50分钟) 1.1.1 车轮的起源 汽车的进步离不开车轮的发展,轮子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以至我们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实际上,人类驯服火的历史超过150万年,而开始使用轮子的历史只不过六千年的时间。车轮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以后的事情。 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滚木上拖船,也使用纺轮,又有滚铁环的戏法儿,但是没有发明轮子。引出:凡使用轮车的民族,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从古巴比伦学来的。 轮子的演化过程: 陶轮-----有辐条的轮子------现代的车轮; 1.1.2 发动机发明之前的交通工具 关于汽车发明前的交通工具,各种论述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1)中国古代车辆的发展。 (2)国外古代车辆的发展。 中国: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随机提问:车轮的形成或者发明的条件?(伴随青铜利器) 课后可以去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让指定的同学介绍? 强调演化的过程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着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认识世界着名汽车公司车标; ●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运动; ●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项目一汽车的发展史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实施性教学计划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一、课程简介 《汽车文化》是中职学校学汽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驾车文化、品牌文化、名车文化和名人文化等知识,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诞生与发展史、现代汽车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著名汽车公司、汽车与社会、汽车时尚等有关汽车文化及未来汽车发展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到汽车和汽车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汽车的基础知识,汽车品牌对汽车文化所起到的直接作用,现在汽车技术的发展如何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计划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完成,每周4学时,共68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汽车的发展方向所编写的教材,全书主要分为九个学习模块: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驾车文化、品牌文化、名车文化和名人文化等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20人左右,大部分是刚到的新生,年龄为15岁到17岁,男生占比100%,其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尚可,学习基础扎实,知识面较为开阔,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上进行强,有良好的学习目标。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四、实施教学的目标任务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一)素质目标

创意产品设计

目录 一、产品项目背景 (2) 二、产品名称 (2) 三、创意来源 (2) 四、产品简介: (3) 五、产品优势: (6) 六、市场分析: (6) 七、消费群体分析: (7) 八、进入市场 (7) 九、产品销售战略目标: (9) 十、结束语 (9)

一、产品项目背景: 当今时代,人们更加追求时尚与个性,因此具有创意的产品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追求精湛细致的许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文化元素与现代常用随身物品的结合最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该策划则主要是对设计的古锁外形的眼镜盒创意产品做出营销战略分析。 二、产品名称:锁清秋 三、创意来源:锁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锁不仅是作为生活上的器具,也被人们当做一种配饰,具有驱害辟邪吉祥如意的含义。该产品的创作原型是广锁,又被称为横式锁。民间又叫做“横开锁”、“枕头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这种锁是人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古代建筑内部最为常见的一种,也可以说是被大众群体所熟知的物事。锁的外形厚重古朴,有着浓厚的古代气息。类似枕头形状的特点正好成为了最佳的储物空间。多余的锁柄又恰好可作为碳素笔笔杆。眼镜盒只是其中的一种用途,也可以将其当做文具盒,用来放置各种文具用品。该产品名称取自于五代诗人李煜的词《相见欢》

四、产品简介: 人们在用到眼镜的时候,大多数会用到碳素笔。该产品则成功实现了碳素笔与眼镜盒的创意结合。总体来看,该产品的外形是一把古代用来锁官银的古锁,属于广锁类。锁身内部掏空,作为放置眼镜的空间。露在外面的“钥匙”的一部分是拉动开关的把手。铁柄的部分是一支碳素笔。拉动把手,露出笔尖,可将碳素笔旋转抽出。于此同时眼镜盒的盖子也将拉开。当然,该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来放置眼镜,也可以当做文具盒,内部可放置其他文具等物品。该产品的材质可为塑料、铝质、或铁质、皮革等。 产品的颜色为金属色,正面和反面分别写着”天长“、”地久”四个字。代表着它带给人们的吉祥祝福将天长地久,世代留存。锁身正面的字体是用篆体写的是“盗损官库锁一律处斩”反面写着年号和地点.(可更改) 产品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文化创意产品现代设计研究.docx

文化创意产品现代设计研究 1研究背景 基于现代VI设计的理念是由西方传入这一原因,现代VI的设计风格也具有明显的西方美学特征,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性的国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扬意识的提高,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创意类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VI设计方面还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将VI设计分为以满足品牌文化和宗旨的基础VI设计及为了宣传和售卖的文化创意周边产品设计两大方面进行研究,两个方面中基础VI部分主观性更加强烈,既要避免趋同化的现象,满足令人印象深刻特性,又要耐人寻味意义深刻;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承载的是宣传特性,同时还要满足其自身的产品功能,需要的是客观的认同感。将VI中融入文化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VI的设计需要文化融入进行创新领域的拓展,传统文化也需要新形式的传承和宣传,所以怎样将两者融合的巧妙自然,便是要研究的课题。 2文化运用分析 2.1基础VI设计探讨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VI设计作为企业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承载着企业文化,具有指向意味。其中企业视

觉传达系统中的基础VI部分包括LOGO为主要设计对象,包含标准色、标准字等更能代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识别度高、令人印象深刻的VI设计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打开市场,这一部分的设计着重点在于将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巧妙,使其更加耐人寻味。其中LOGO 的设计便是VI设计的灵魂所在,中国文化在标志设计中按照使用元素大多分为三类派别:一是使用特色形象,这类标志大多会采用地标性建筑、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进行抽象化设计或直接引用品牌变成LOGO,例如:在湖南本土的茶饮品牌“茶颜悦色”采用的就一个中国古代女子的形象,人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获取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信息,奠定了中国风的店铺文化基调。二是使用典型中国特色纹路,中国的纹路作为形式美学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在LOGO设计中常见的纹路有龙凤纹、云纹、水纹、忍冬纹等除了其装饰性意义,更加看重的是其吉祥的寓意。例如中国联通的品牌LOGO 采用的寓意吉祥美好、万事顺通的“中国结”作为标志,代表性强,同时内涵“联结”各方的意味。三是使用中国汉字进行变形,汉字和书法艺术作为东方美学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使汉字种类样式多种多样,同时因为汉字大部分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注重形体变化却又兼具线条美感,又有着很多西方文字不具备的点线面集合为一身的特点,所以可创作发挥的空间更大,即使是单字也可表达多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精编版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设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王莉莉(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 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强调 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的分析,着重探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要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纪念品,不但要对纪念品设计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着重了解纪念品本身所代表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等的本土气息。从而力求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规律、方法。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地域特色 “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文化是生活的精华,生 活蕴含着创意。设计体现生活,离不开创意和文化。”——靳埭 强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术对 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文化 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 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 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再加上产品、服务、策略,以现代科技及企 业化经营模式,促使文化创意作品得以经济化与产业化,力求寻 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 创新,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文化创意商品侧 重于个性化人性化精神层面心理需求,并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等背 景下产生的,设计思想更加注重人文情感化设计,是今后产品设 计的发展趋势所在。 中国文化渊源流畅,内涵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书法、文 房四宝、神话传说、京剧戏曲、茶道等,以文化传承载体产品设 计的种类丰富,文具、饰品、家具、灯具、茶具、纪念品等生活 用品。 文化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与人们常说的礼品有些差 别,纪念品是能长时间保存的东西,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 礼品是指人们之间互相馈赠的物品,礼品的范畴更广一些,有实 用型、装饰型、收藏型等。可以说有纪念意义及收藏价值的礼品 可以称为纪念品。纪念品同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 如:纪念某一个人、纪念某件事、纪念某一次会议的召开或者纪 念个人一段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班级:教师: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本课程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从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角度观察,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条件。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熟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及汽车品牌,熟悉汽车界的名车名人,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难点是汽车基础知识中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讲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方法,课余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小论文,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本课程是学生初步接触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模型、实物讲解、实验手段及生产实习、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加强教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认真备课,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4、讲练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辅导。 5、授课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6、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课件,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7、全面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8、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周次章节主要教学内容课时模块一汽车与生活模块二汽车发展历程模块三汽车结构与性能评价模块四现代汽车技术模块五汽车生产与管理模块六汽车后市场模块七著名汽车公司模块八汽车运动模块九汽车展会课题汽车与生活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中国汽车现状; 3、了解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熟悉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方法能力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区分汽车类型;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组织秩

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策划案 目录 一、当前高校纪念品开发普遍存在的误区 1、高校纪念品开发的目标市场为校方送礼。 目前,高校纪念品被认为是校方领导出席各种会议、互访赠送的礼品,它的目标市场仅为校方送礼。因此,在纪念品的开发评选上,以专家领导组成的评选团队无法全面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真实需求,易造成最终设计产品高处不胜寒的局面。 客观上,高校纪念品的目标受众人群应该包含每一位高校人,它包括:老师,校友,学生,及一切的相关工作人员。高校纪念品不仅为校方送礼佳品,更应成为贴近普通师生日常生活,深受师生喜爱,传播宣传校园文化,弘扬办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它的目标市场应该从高端送礼,扩大到普通教师之间,学

生之间,师生之间,校友之间......校园日常情感交流的馈赠佳品。 2、高校知名度与纪念品市场开发成正比例关系。 诚然,一些知名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百年的校园历史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其校园纪念品成为大家热衷购买的产品。众人认为一般高校因美誉度、知名度的不够,无法建立良好的纪念品市场,因此,高校知名度与纪念品市场的好坏成正比关系。 这是对纪念品的理解缺乏深度而产生的误解。纪念品不仅用来纪念一份荣耀,更为重要的是纪念一份记忆,一份存在,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就这个层面上讲,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如:历史文化、办学理念、鲜活生动的当下校园生活,等等。因此,高校纪念品依靠的不仅是品牌的光环效应,其内涵的建设才是纪念的真正价值所在,即:设计研发者需要打破高校知名度和纪念品市场成绝对正比的认识误区,要让纪念品成为代表每位高校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自发购买欲望,真正获得人们喜爱的、能够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产品。 3、高校纪念品开发追求不变、永恒的审美价值。 一说到纪念品,众多人都希望通过设计获得永恒的、经典的、甚至可以代代相传的承载高校精神的纪念品。因此,高校的纪念品市场呈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是通过知名设计团队设计出高附加值的高端礼品,当然这样的设计,其市场出路当然是代表校方送礼,与普通人无关;要么是,因为设计费用的昂贵,索性不做设计,直接找到工厂,进行校徽贴标,其结果,只能是市场产生“拼爹”效应,与普通师生无关。 研究证明,视觉审美的规律显示了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也显示了很强的时代

13级汽车文化教学计划

赣榆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课 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 授课班级14级汽修1、2、3、4 授课教师黄家进 部别汽车机电部

教学大纲(教学纲 要)制定部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 教材全称(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版次)《汽车文化》王家淮任慧珠朱国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 本课程本学期教学 时数周学时 数 2 本学期教学周数18 本课程总时数 本 学 期教 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30 编制说明: 1、主要教学内容: 1、汽车史话-汽车的发展 2、汽车魅力-驾驭的灵动快感 3、汽车博览-五彩缤纷的世界 4、汽车风姿-永不凋谢的花絮 5、汽车赛事及未来汽车发展 2、教学目标: 1、以趣味性为主,通过对功能原理的基础认知,融通汽车文化的内 涵外衍,从转向灵活中寻觅驾驭的灵动。 2、拓展知识面,拓展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视野,比如:汽车与电影、 汽车赛事等,从多个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品味汽车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3、注重汽车未来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就业信心。准确找 到人生定位,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引导着方向。 3、学情分析: (1)对汽车文化不了解 (2)知识面狭窄 (3)理论知识薄弱,对新颖的内容兴趣浓厚 (4)拓展汽车内涵的愿望强烈 实践教学 习题课 复习 4 考核 机动 审批 (核) 人 教研组长教务(部)主任制表日期

理论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 周次顺 序 授课章节(单元、课题)及其主要内容(含实 践教学、复习测验) 学时数课内外作业备注 1 前言 1 2 项目一任务一:汽车史话了解车的起源 1 有 3 任务二:了解现代汽车的诞生 3 有 4 任务三:不断改进的现代汽车 3 有 5 项目二任务一:了解汽车的结构 3 有 6 任务二:速度与激情;任务三:舒适与稳定 3 有 7 运动会 2 8 任务四:娱乐与享受; 3 有 9 任务五:永恒的经典 3 有 10 项目三:汽车博览 -欧洲车系 3 有 11 任务二:美国系车 3 有 12 任务三:亚洲车系 3 有 13 项目四:任务一T台与车展 3 有 14 任务二、三:汽车与人类 3 有 15 任务四:车迷世界、宝马艺术车 3 有 16 项目五:以车会友 3 有 17 项目六:汽车改装与未来发展 3 有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试 20 21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探析

歌海2016年第3期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探析 ●闫雪梅 [摘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较为严重,尝试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为主要切入点,探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朝阳产业,“它以高于传统产业24倍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①。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政策文件,比如《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大中型博物馆开始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也逐渐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品牌,延伸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然而,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形式雷同 囿于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理念滞后等因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目前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存在“千馆一面”的现象。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以典藏复仿品和创意纪念品居多。典藏复仿品是高精度复制、仿制馆藏文物的艺术品,因须忠于馆藏文物原貌,所以较好保留了各馆特色。创意纪念品是提取馆藏文物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意、衍化与加工,然后运用在各类产品上。目前,不同博物馆之间,创意纪念品的体现形式往往大同小异,甚至存在众多博物馆委托同一家公司制作同类同款产品的现象,因此,除了LOGO有所区别,功能、形状、颜色、材质等几乎没有变化,缺乏独创性,无法体现不同博物馆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 (二)产品档次分化 不同的观众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消费水平和购物偏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购物需求。目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存在低价位产品和高价位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低价位产品因成本受限,做工不够精致,种类不够丰富,个别博物馆的低价位产品混同于普通旅游纪念品,除印有馆徽和馆名外,没有引入馆藏文物元素,影响观众的购买积极性,同时给博物馆的形象也带来负面效应。高价位产品通常是高精度复制、仿制馆藏文物的典藏复仿品,制作精细,价格昂贵,更适用于单位之间作为外事礼品相互馈赠,难以面向普通大众市场。 (三)产品难成系列 虽然近年来一些大中型博物馆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但大部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体规划意识依然较弱,产品和产品之间缺乏协同关联,产品和展览之间也缺乏统筹策划,较少配合陈列展览研发设计与展览主题吻合的文化创意产品。单个产品居多,系列产品较少,无法吸引二度消费,也不利于推广宣传,更难以将产品的主题元素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 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 2016年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措施,并指出,深度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闫雪梅,女,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①陈红玉:《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32

文化创意商品设计与创新经营模式之探讨

文化創意商品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之探討 -- 以台藝大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產學中心為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 工藝設計系所教授 林榮泰 1.前言 近年來,「美學」伴隨著知識經濟快速的興起,政府在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的計畫下,積極以設計產業鏈的概念,訂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整個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的重點在於文化如何加值「設計創意」,變成可以營利的「生意」,形成「美學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顯示台灣經濟發展面臨轉型的殷切,已經是全國的共識。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與產業的關係日益密切,文化是需要花錢投資的產業,而產品也可以透過文化的加值成為賺錢的產業。對產業而言,文化加值創造了產品價值的核心;對文化而言,產業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動力。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達到「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願景,發展文化創意加值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益顯得重要;而「文化創意加值商品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技術。 另一方面,博物館透過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將珍貴的歷史文物予以「數位典藏」,以保存國家文化資產,建構公共資訊系統,以促使精緻文化能夠資訊化、普及化、大眾化與生活化,結合科技與人文,達到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的目的。有鑑於此,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率先成立博物館(OUR MUSEUM)來典藏藝術相關的「技藝」,並在設計學院下成立「文化創意產學中心」(OUR STUDIO)作為提供文化商品「創意」的中心,同時建構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UR FACTORY)負責把這些創意商品化,達到美學經濟的「生意」。整個計畫的構想主要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中心,結合「科技產業」與「藝文產業」,整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藝術與工藝教育」的基礎,從體驗台灣的「文化」特色,透過文化「創意」加值「設計」,經由「文化」、「創意」與「設計」的過程「行銷」台灣,以達到結合技藝、創意與生意的「美學

汽车文化教案

授课课题汽车色彩 授课课时 2 授课课型理论课授课日期2018.10.08 教学目标1、知道汽车常见色彩 2、了解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3、掌握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教学难点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演示法、互动法、目标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 板书设计 汽车色彩 汽车常见色彩 二、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三、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

教学实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新授 举例分析汽车常见颜色 视频分析 和一般商品一样,汽车刚刚出现时只有黑色。之后,随着 汽车成为成熟商品,普遍被购买时,其色彩也开始丰富多彩, 也越来越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现在,企业在推出多种 车身颜色的同时,又开始推出个性化颜色。 汽车常见色彩 在购买汽车时,如果看中的汽车品牌中没有自己喜欢的 颜色,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43.2%会坚持自己选择的颜色。女 性消费者对颜色的要求更高,有45.9%会坚持选择自己的颜 色。调查结果显示,未来消费者最想购买的汽车颜色是黑色, 其次是金银色,在消费者首选的汽车颜色中,这些颜色占据 了5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红色、蓝色、黄色等鲜艳色。 两厢车的用户对橙色、黄色、紫红更为关注,而两厢旅行车 用户更多关注蓝紫色。 二、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不同使用功能的汽车,对色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 可以根据色彩来区分不同的汽车。如白色的救护车,红色的 消防车,绿色的邮政车,迷彩的军用车。之所以白色与救护 车相连,红色是消防车的象征,绿色与邮政车伴随,迷彩色 是军队的专用色,是与颜色的本身的属性相关的。白色是具 有明亮、干净、卫生、雅洁的特性,还表示尊重、同情,所 以在卫生事里大量的应用白色。红色是火的色彩,看到红色 的消防车,人们能马上联想到火灾,同时红色比较醒目,是 前进色,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便于人的发觉,方便及时的 避开。绿色是安全、和平的象征,所以用在邮政车上,能够 表现出邮政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信件或物品会安全送到 顾客手中的寓意。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车 型颜色 分组讨论:不同群体对 汽车的选择 学生思考为何这些车采 用这种颜色?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 究为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设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王莉莉 (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 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强调 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文经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的分析,着重探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要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纪念品,不但要对纪念品设计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着重了解纪念品本身所代表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等的本土气息。从而力求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规律、方法。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文化是生活的精华,生 活蕴含着创意。设计体现生活,离不开创意和文化。”——靳埭强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术对 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文化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再加上产品、服务、策略,以现代科技及企业化经营模式,促使文化创意作品得以经济化与产业化,力求寻 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文化创意商品侧 重于个性化人性化精神层面心理需求,并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等背景下产生的,设计思想更加注重人文情感化设计,是今后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法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法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法本文关键词:创意,产品开发,博物馆,方法,文化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文章以南京博物院为例分析了江苏地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文章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然后结合ASEB分析法,分析了消费者参与南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活动项目、活动环境、消费者文化体验及产品成果;最终形成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图例,希望能为文创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方法本文内容: 摘要:文章以南京博物院为例分析了江苏地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文章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然后结合ASEB分析法,分析了消费者参与南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活动项目、活动环境、消费者文化体验及产品成果;最终形成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图例,希望能为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ASEB分析法;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消费的特征逐渐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目前江苏地方博物馆的文创产

品已经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不少种类,但由于对消费者需求研究不深、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设计思维局限等原因,导致产品不能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文创产品的价值还没达到预期。本文引入ASEB消费者分析法,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探索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为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一)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概况 南京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包括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南京博物院现有藏品43万余件,既有全国性的藏品,又有江苏地域性的藏品。南京博物院设有文化创意部,负责博物院馆藏文物及相关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销售。院内有三个博物馆商店销售文化产品,分别位于博物院入口的非遗馆、中部的特展馆以及历史馆。销售的类型包括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及各种纪念品,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包括配饰类、文具类、玩具类、数码产品类、服饰类以及家庭生活类。部分产品具有馆藏特色,如民国风格的文创产品系列、以陈之佛绘画为蓝本的文创产品,也有根据特展设计的配套文创产品。部分产品与夫子庙等地方的旅游产品雷同。其设计重点在馆藏和特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消费者文化需求的研究相对不足,导致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南京博物院消费者调查及需求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