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一、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有:“U”型、“Z”型、“Y”型、“W”型、“H”型等多种,但我国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方式。

“U”型通风条件下的采空区瓦斯流动场的规律: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从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剖面看,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个抛物线状,从进风巷向回风巷剖面看,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元一次方程直线状(在上隅角处最大)。

在这种通风方式下,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的方向流动,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若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或同一煤层未隔离的巷道相通,即采空区有漏风通道,则此风流会汇入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流中而流向工作面。

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通过采空区,风流带出瓦斯,逐渐返回工作面,最后汇集于采面上隅角,所以,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瓦斯流入工作面的汇合处。

二、采面上隅角的风流状态是瓦斯超限的重要原因。

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风流速度很低,局部处于涡

流状态。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除上隅角存在的涡流区外,在靠近切顶排处会出现微风区,采空区漏出的瓦斯在此处积聚,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的瓦斯超限。

三、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大小是瓦斯超限的一种原因

巷道风流中任一断面都具有静压、位压、动压,三种压力之和是全压,全压差的大小决定着风流的方向和速度,由于上隅角处两面的静压和位压是一样的,风流速度不一样,采煤工作面的风流到此转弯,造成上隅角处风流速度变慢,上隅角两面的风流速度差降低,此处风流速度大大减少,在上隅角处出现无速度差,甚至风流出现紊流。

四、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

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情况,通常的防治方法有十种,即:1、设臵上隅角临时挡风帘, 2、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3、设臵采空区风幛, 4、安设专用抽排风机,4、高位抽放瓦斯, 6、建立采煤工作面尾排系统,7、改变通风方式等,现分别进行分析。

(1)设臵采面上隅角挡风帘

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时,在靠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挂一挡风帘,使之将工作面的风流一分为二,利用风帘引导

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以稀释高浓度瓦斯。风幛可采用软质风筒布制作,长度一般不小于10m。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在上隅角瓦斯不大的地点,并且只能作为临时措施。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提高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解决上隅角处涡流的问题。

(2)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

工作面风流对上隅角涡流区积聚瓦斯的驱散,主要靠工作面风流与上隅角瓦斯积聚区间的空气的对流和主风流的扩散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现场观察,发现在工作面正常供风的情况下,靠有限速度的风流来驱散上隅角涡流积聚区的高浓度瓦斯是不可能的。工作面采用增大风量的办法,虽然可使上隅角积聚区风流与工作面主风流的对流作用加大,但是随着风量的提高,负压增大,采空区的风流速度加大,使采空区的瓦斯流线延深,加强了风流与采空区内的瓦斯的交换。若采空区内存在其它漏风通道,则会增大此漏风量。总之,若增大采面风量,会使风流携带出的瓦斯量增大,同时,风量过大又有以下缺点:

a、造成邻近采掘工作面的供风量下降,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

b、使采面风流中的粉尘浓度增加,恶化工作面的工作环境,增大防尘工作的难度;

c、工作面风量过大容易使巷道内的风速超过《煤矿安全规

程》的规定,影响矿井的质量标准化达标。

(3)设臵采空区风幛

根据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可知,若能减少进入采空区的风量,则可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使上隅角避免出现瓦斯超限。在工作面采空区一侧,沿切顶排从工作面一出口到上隅角设臵风幛,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采空区的漏风量。尤其是在工作面下出口处,由于风流进入工作面时在此处直射采空区,所以应保证此区段的风幛封堵严密。

这种处理方法可从根本上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但是由于风幛位于采空区边缘,采空区落下的矸石极易将风幛破坏,造成风幛漏风增大;同时由于风幛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而逐渐前行,所以增大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这种方法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只有当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涌出量不大(2~3m3/min)和(4)安设专用抽排风机(4)抽出式通风

使用抽出式无火花风机,上隅角瓦斯高浓度瓦斯经吸风器X进入硬质风筒Y,使排放瓦斯风筒内瓦斯浓度不超限。瓦斯浓度不太高(3%以下)的情况下才能应用。

(5)高位抽放瓦斯

布孔方式:在工作面回风巷内直接布臵钻场,从顶板开孔,

往工作面上方裂隙带打钻孔,抽放上邻近层及其附近煤线中的瓦斯。工作面推进方向反向布臵钻孔,钻场间距15m,每个钻场打3个钻孔,利用工作面前方煤体保护钻孔,工作面回采到位时撤出。回风巷安抽放瓦斯管,抽采空区的瓦斯,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向抽放管流动。

布孔参数:钻孔设计依据两个原则,一是钻孔的终孔层位位于裂隙带上部界限,二是钻孔进入卸压区的层位位于冒落带顶部、裂隙带下部界限以上。

根据矿压理论,煤层开采后其顶底板岩层发生冒落移动,当上覆岩层下沉稳定后,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区划可分为“竖三带”和“横三区”,即采动区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在工作面风巷和机巷区域分为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沿工作推进方向上的“横三区”随之交替向前移动。

顶板抽放口最佳位臵:法距位于垂直煤层顶板向上8~25m、(10~15m)(位于冒落带顶部,裂隙带下部),平距位于回风巷内错 8~30m(8~17m)。具体矿井,要根据其实际综合确定。其中钻孔的终孔位臵,可以利用几何知识,通过计算得到。

(6)建立采面尾排系统

沿工作面回风巷(采空区)铺一趟非金属的管子,可以使用

水泥体。该管子与回风系统相连通(不是与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沿管子流向回风流。

(7)改变通风方式

我国煤矿的通风方式大部分采用上行风,由于采煤工作面涌出的瓦斯比空气轻,其自然流动的方向和上行风的方向一致,在正常风速(大于0.5 ~0.8m/s)下,瓦斯可能出现分层状流动和局部的瓦斯积存,容易造成瓦斯上隅角积聚,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动方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层状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能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但《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所以在运用下行通风时,必须慎重。

五、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一旦采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立即在采面上隅角挂风帘、安挡风幛;增大工作面的进风量、调高工用面的压差,检查与该工作面相关的所有密闭是否漏风,若漏风及时进行封堵。上述方法不能解决问题,要尽快安设专用抽出式风机进行抽排。

上述方法都是临时性急性的措施,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主要方法应该是:高位抽放,尾排,上隅角瓦斯抽排。其根本方法是

开采解放层,提前进行巷道抽排或预抽,使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

六、综上所述,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检查要不间断进行(每班不少于8次),检查地点要在工作面风流上隅角转弯处以上,检查范围在距顶板20厘米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班报手册上,以备抽查。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编号:SM-ZD-79718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 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东一采区23 #右六采面走向长度1 200m,平均倾斜长度170m,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8°~10°。该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7m3/min,采面配风量1 000 m3/min,在回采过程中,随着支架的回撤,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跨落,邻近层以及围岩、煤柱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大量的瓦斯涌入采空区,造成上隅角和上巷回风瓦斯超限。根据矿井的供风情况,不可能用风量将瓦斯排出,采面回采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杏花矿采取了下列方法进行了瓦斯治理。 1 上隅角瓦斯治理 1.1 风幛法 在末排柱从上巷上帮沿工作面向下设一档风幛,然后将抽排管伸入上隅角采空区里,管口对准高瓦斯点进行抽放。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在开采初期,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时,采用此法可取得一些临时效果。但存在下列问题:首先风幛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规定1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规定 为强化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杜绝瓦斯超限事故,特制定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规定。 一、管理规定 1、生产单位班长和通风区瓦斯员认真执行“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全确认制度”,填写确认牌板。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全确认牌板由生产单位管理。 2、采面上角必须吊挂瓦斯便携式和瓦斯确认牌板,瓦斯便携式吊挂在上毛窝末排柱子处,距离上顶不大于300mm,距离上帮煤壁不小于200mm的位置。瓦斯确认牌板吊挂在切顶线以外1米的煤帮侧醒目位置。 3、现场班长每班开工前、班中、班末各检查1次上隅角瓦斯情况,认真填写确认牌板,并汇报安全管理部调度,安全管理部调度建立专用记录。 ⑴、开工前现场班长必须检查并确认上角瓦斯不超限;通风设施完好;瓦斯探头报警仪位置正确、毛窝深度符合要求,并在管理牌板上签字后方可开始当班工作。 ⑵、当班班中在工作面上角从事回柱、掏窝等工作时必须检查上角瓦斯,只有确认上角瓦斯不超限时方可进行工作。 ⑶、当班工作完毕后班长必须检查并确认上角瓦斯不超限;通风设施完好;瓦斯探头报警仪位置正确、毛窝深度符合要求并在管理牌板上签字后方可下班。

4、通风区瓦斯员每班检查2次上隅角瓦斯,认真填写确认牌板,并汇报通风区调度,通风区调度作好相关记录。同时汇报安全管理部调度,安全管理部调度建立专用记录。 5、生产单位要及时回撤上隅角支护,上风道若为锚杆支护,生产单位必须及时解锚杆、锚索螺丝。采面上下毛窝距离切顶线以里不能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制定措施采取充填、强行落顶等措施进行处理,严禁上毛窝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 6、每班开工前、班中、班末对采面上口20米范围进行洒水灭尘,并作好相关记录。 7、生产单位要管理好采面上角风帐和风动风机,通风区瓦斯员负责检查。 ⑴、采面上角采取专用的风帐吊挂,其角度以和煤壁夹角40-45度为宜,风帐上端吊挂至毛窝末排柱位置,距离上帮煤壁留有0.3-1米的通风通道,风帐下端距离工作面煤壁留有0.2-0.5米通风通道,吊挂要平、直、顺,与上顶结严无破口,环环吊挂。 ⑵、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装风动风机吹散上毛窝瓦斯时,风动风机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①、使用单位定期(3~5天)检查清洗过滤网,对过滤网和相关零件进行彻底清洗,如发现过滤网破损必须更换。 ②、保证气源是洁净压缩空气,如发现气源中有水,则风机不能使用。 ③、风机内部马达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磨损会导致内部泄漏增加,使风机转速下降,当风量过低时,可将过滤限流阀上限流量调高(稍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工作面概况 13305采煤工作面位于主斜井井底车场以南,下起13305运输巷,上至13305回风巷,北止原通风联络巷(开始冲掘的切眼)。与地表垂直高差近200m,煤层厚度平均1.6m,平均倾角为28度,属优质无烟煤。采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绞接顶梁进行支护,实行“三四排”控顶,放顶步距为1m,采空区实行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矿区内有可采煤层5层,从上至下为C4、C5、C9、C13、C15煤层,C5、C9两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C13、C15煤层未做突出鉴定,应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 该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13305运输巷为采面进风巷,13305回风巷为采面回风巷,实行全风压通风。 二、上隅角产生瓦斯超限的原因分析 1、从风流压差分析:该面属一进一回的“U”型通风回采工作面,在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风流压差作用下,上隅角作为工作面的漏

回采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瓦斯管理措施

******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瓦斯管理措施 通风科 2014年元月

***回采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瓦斯管理措施 一、概况: ***回采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工艺,现已进入试采阶段,根据生产科下发的《***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预报》通知知,3301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27.26m,周期来压步距11.13m。为有效防止回采时老塘顶垮落造成瓦斯超限事故,特制定如下措施: 二、准备工作: 1、生产科要作好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预测预报工作,特别是工作面机头(尾)的支护进行现场监测,并提前通知各管理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业务科室专业技术人员要下井跟班作业。 2、综采队要提前做好超前维护,确保进回风巷道出口畅通,通风良好。 三、顶板管理技术措施: 每次拉架放顶时,应尽量将顶煤放空,以防止老塘顶大面积跨落,造成风暴,造成瓦斯超限及安全隐患,应采取如下措施: 1、工作面两端头区域的锚索必须全部退锚,并且剪网,若因上大板或超前支护、部分锚索损坏等原因不能退下,应采取剪网措施,每隔600mm通长剪开一条缝。 2、工作面切眼顶上的锚索必须全部退掉,对于部分退不掉的要将槽钢四周剪网300mm。后煤墙与顶板交接处需断网,支架顶梁尾部到后煤墙顶网沿钢筋托梁剪断。 3、当机组错机头(尾)架时,必须缓慢移架防止顶板突然全

部垮落造成瓦斯超限。 4、初采期间,机头段、机尾段老塘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0m,否则必须采取充填措施。 5、工作面作业人员在听到顶板来压声、出现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超限时,要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至进风巷道中。 四、通风管理技术措施: 1、***工作面生产期间配风量不低于950m3/min,每班瓦斯员需检查通风系统稳定情况,并重点监测上隅角瓦斯情况。 2、各地点瓦斯斯浓度要求: 进风不得超过0.4%,回风不得超过0.8%,。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0.8%,上隅角达到0.8%,即为超限。局部瓦斯存积体积为0.5m3,浓度达到2%时,20m范围内停电撤人。发现有瓦斯超限时,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然后立即汇报处理。 3、工作面大顶未跨落前,工作面回采空间增大,当进度达到6~10米时,必须在工作面进风侧沿切顶柱挂风帐,以保证工作面作业空间的有效风量,且风速在0.5m/s以上。 4、工作面要长期备用20m风帐,以备处理瓦斯超限时使用。 5、工作面每个生产班必须有一名专职瓦检员,重点负责检查工作面、上隅角等处的瓦斯,当班班长没有接到瓦检员的指示,不准开机生产。机组司机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割煤时悬挂在机组上方,随机检查瓦斯。 6、调度室按规定校验探头及实验闭锁,并经常检查校核,保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__瓦斯抽放_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 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使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更好的治理瓦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管理措施。 一、上隅角挡风帘使用措施 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挡风帘必须按规定悬挂,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取下。 2、每一回采队必须由指定专人负责挡风帘的安设与悬挂。值班矿长负责管理工作。 3、挡风帘处支护改变时,必须由瓦检员在场监测。上隅角瓦斯不超限方可进行工作。严禁无挡风帘超限作业。 4、工作面人员通过挡风帘后,必须把挡风帘挂好。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冲淡上隅角瓦斯。 5、挡风帘损坏严重时必须及时予以更换。挡风帘出现破口时应及时修补,保证挡风帘完好。 6、当上隅角瓦斯浓度接近1%时,使用挡风帘不能将其冲淡时,必须采取抽放措施进行处理。 二、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附: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图) 1、抽放泵司机必须由责任心强,并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者担任。

2、抽放泵司机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监视抽放泵及各种仪表的运行状况,在正常情祝下对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的检查每小时不少于 1 次;异常情况下,要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并做好记录。 3、发现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急剧变化时,泵站司机应立即采取降低负压,稳定瓦斯浓度的措施,并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 4、必须保证抽放泵的供水,无水严禁开泵,停水必须停泵,启动或停止抽放泵必须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 5、当抽放的瓦斯浓度、负压和抽放泵轴承温度、真空度、流量变化大时,首先进行检查处理,需停泵时,及时停止抽放泵运转。 6、抽放泵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并将所有影响地区的全部人员撤出、并切断电源。 7、如抽放泵或抽放泵房内瓦斯管路泄漏,甲烷传感器报警,应适当调节抽放泵房的供风量(但时间不宜过久,以甲烷传感器不报警为止,防止引起其它地方瓦斯超限),当瓦斯浓度达到 1 %时,停止抽放泵运转并切断其电源。如因供气压力太高或供水量小,导致气水分离器出水口漏气,则调整供气压力或加大供水量。如因真空泵泄漏或其它原因,则必须停泵检修,发生以上情况泵站司机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和通风科汇报。 8、每班由瓦斯检查员用光学瓦斯检测仪对抽放泵站回风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编号:SM-ZD-56438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 技术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仅采用通风方法稀释瓦斯;二是采用先抽放、再用通风进行稀释,以确保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在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仅依靠通风稀释方法很难有效治理瓦斯的情况下,瓦斯抽放是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技术途径。 1 工作面概况及瓦斯涌出情况分析 41120工作面开采11#煤层,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层瓦斯含量15m3/t。煤层厚度2.8m,倾角8°~12°,走向长502m,倾向宽160m,相邻北侧为41118采空区。老顶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度为6~8m,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度2.3~3.5m,顶板容易垮落,采空区冒落高度为10~15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布置,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措施

己15—12030采面上隅角瓦斯管理措施 一、概述 我队现回采的己15—12030采面,生产和打钻期间瓦斯较大,为有效治理 上隅角瓦斯,防止瓦斯积聚、超限,特制定本措施。 二、安全技术措施 1、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方法如下图所示。风 巷 喷 雾 抽放管 支架切顶线 煤墙 导风障 骨架风筒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 封堵墙60°—90° 116架117架118架119架 采 空 区 上隅角瓦斯治理示意图 2、按要求佩戴及悬挂瓦斯便携。各班班长必须坚持佩带便携式甲烷检测 仪,并指定专人每班在规定位置(距119架支架向风巷上帮侧2m 内,距封堵 墙500mm 范围内,距顶板不大于300mm ,距风巷上帮不小于200mm )吊挂

瓦斯便携仪。 3、在上隅角打封堵墙封堵采空区瓦斯。每班指定二到三人在上隅角打封堵墙封堵上隅角涌出的瓦斯,施工前须检查风流中的瓦斯,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施工,并对上隅角20m范围内洒水冲尘,开启喷雾,防止碰撞、摩擦火花。封堵墙施工要求:①用泡沫或装有煤的编织袋垒成。②封堵墙要和切顶线齐,必须接顶接底。③封堵物之间严禁出现较大缝隙(>20mm),以防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④打封堵墙时须两到三人配合作业,同时密切注意顶板情况以防顶板掉矸伤人。⑤每割完一刀煤移架后,及时调整封堵墙的位置。 4、在机尾使用导风障稀释上隅角和架间瓦斯。在支架116架与封堵墙之间布置导风障,导风障长度不少于10m,高度不小于3.5m,导风障与走向所夹锐角为30°左右(布置方式如《上隅角瓦斯治理示意图》所示),导风障上部与支架顶梁或巷道顶板接触严密(距离小于100mm),导风障下部与支架底座、运输机或巷道底板要严密接触(距离小于100mm),以保证导入上隅角的风量。导风障煤墙一侧留300mm—500mm的通风口,导风障上隅角侧留1000—1500mm的通风口。当煤机上滚筒走到110架时停止煤机,将116架处的导风障卷起移到118架,吊挂好后方可开主机;拉移第119架支架时,暂时拆去上隅角导风障。第119架支架拉移到位后,及时恢复吊挂导风障。若采取此方法后,机尾支架间瓦斯仍较大,则采取调整109—119架支架缩小支架之间的缝隙或者用编织袋等物将支架之间的缝隙封堵严密的方法减少架间漏风。 5、机尾支架吊挂骨架风筒吹散架间瓦斯。采面机尾119架支架架间内风流较小,同时采空区瓦斯容易涌入架间,为防止架间瓦斯积聚和超限,采用

浅析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几种处理办法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 原因及处理方法解析 摘要:分析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来源及瓦斯超限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几种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处理 瓦斯管理是矿井安全系统工程和“一通三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而防治瓦斯超限又是瓦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生产矿井的瓦斯超限是威胁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的延伸和采掘强度的加大,使矿井瓦斯涌出量急骤增大、瓦斯超限现象更为频繁发生,瓦斯超限的发生地点绝大多数是在采掘工作面(占矿井瓦斯超限次数的80 以上),其中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尤为突出,不但严重制约了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给其安全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并且也严重威胁整个矿井安全。因此,分析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来源、超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瓦斯治理技术、创新瓦斯管理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上隅角瓦斯来源 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瓦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本煤层,本煤层存在着大量的裂隙,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瓦斯向上隅角的空间内涌出。②邻近煤层,受采动的影响 邻近层会产生较多较大的裂隙,另外上隅角处于负压状态,瓦斯会由

邻近煤层通过裂隙向上隅角涌出。③采空区,现在大多数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机风巷基本上都采用了煤巷锚杆支护,这种主动的支 护方式使得巷道上方的直接顶和老顶结合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在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顶板不易跨落,产生悬顶现象,使机巷的下隅角和风巷的上隅角形成了一定的空间(为上隅角的瓦 斯积聚提供了空间),因而进一步使:机巷下隅角采空区一风巷上隅角三者构成了一个风流的通道(为采空区的瓦斯大量涌向上隅角提供了通道),使得部分风流流向采空区,带出采空区内的大量瓦斯,为上隅角的瓦斯积聚提供了主要的瓦斯来源。 2.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分析 2.1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有:“U”型、“Z”型、“Y”型、“W”型、“H”型等多种,但我国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方式。 “U型通风条件下的采空区瓦斯流动场的规律: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从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剖面看,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个抛物线状,从进风巷向回风巷剖面看,采空区瓦斯浓度呈现为一元一次方程直线状(在上隅角处最大)。 在“U型通风方式下。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在工作面风流的前半部份在采空区内部沿角度放大的方向流动;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进入采空区的风流因回风巷负压逐渐返回工作面。若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

采煤工作面及尾巷瓦斯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63631 采煤工作面及尾巷瓦斯管理规定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采煤工作面及尾巷瓦斯管理规定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加强采煤工作面(以下简称采面)及尾巷的瓦斯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杜绝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一、严格按照《公司配风细则》的要求进行采面工作面的风量配备。当采面风巷瓦斯浓度接近1.0%或尾巷瓦斯浓度超过1.5%时,可适当再增加风量。 二、采煤车间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确保采面行人通道畅通,不得有大砂堵塞通风断面;采面净高不得低于0.8米。采面每次放炮后,必须将溜子内煤炭开出工作面,防止工作面风流绕行采空区而导致尾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强博煤矿采煤工作面 上 隅 角 瓦 斯 专 项 治 理 措 施 强博煤矿

措施会审签字单 名称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时间2017.10.10 地点办公室编制人曾令海 会审人员签字 职务或部门姓名日期 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生技科长 通风科长 安监科长 调度主任 会审意见:

采煤工作面 上隅角瓦斯专项治理措施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的方向流动,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同时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或同一煤层未隔离的巷道相通,即采空区有漏风现象,因此风流汇入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流中而流向工作面。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通过采空区时带出采空区的瓦斯,逐渐返回工作面,最后汇集于采面上隅角,并由此流入工作面回风流,所以,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瓦斯流入工作面的汇合处,是整个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最容易积聚的地点, 针对上隅角瓦斯流动情况,我矿特制定如下瓦斯治理措施 1、工作面每班必须配备专职瓦斯员,并加强对瓦斯员培训学习,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瓦斯检查与处理工作,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和空班、假检、漏检等现象发生。 2、工作面必须加强瓦斯检查,注意大顶垮落情况。根据工作面瓦斯浓度,适当增加工作面的风量。防治出现顶板突然跨落造成瓦斯超限。 3、工作面必须按规定安装瓦斯检测报警断电装置,一台安装在工作面上隅角,当瓦斯浓度≥0.8%时报警,当瓦斯浓度≥

1.0%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一台安装在回风顺槽距工作面回风口10~15米处,当瓦斯浓度≥0.8%时报警,当瓦斯浓度≥1.0%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顺槽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仪器要定期校正,保证灵敏可靠,信号返至地面。探头悬挂的位置符合规定要求。 4、该地区瓦斯员巡回检查时要注意检查瓦斯及通风设施情况,每班检查次数不得少于3次,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值班调度室汇报。 5、在上隅角设置风幛(工作面由各班瓦检员负责,安全员监督执行)。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浓度增高时,在靠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挂一风幛,利用风幛引导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以稀释上隅角瓦斯浓度。风幛用软质风筒布制作,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6、合理配给回采工作面风量。工作面风流对上隅角局部区域积聚瓦斯的驱散,主要靠工作面风流与上隅角瓦斯积聚区间的空气的对流和主风流的扩散作用。回采工作面风量过小不足以稀释采面涌出的瓦斯,过大则加大采空区过风量,导致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为此,经过调整风量,合理配给回采工作面适宜风量。 7、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实行瓦斯抽放措施。在上隅角处敷设抽ф300mm放管,用低负压抽放,这样在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隅角处瓦斯向抽放管子流动,最后通过抽放管排到地面。 8、设置采空区风障,根据采面上隅角瓦斯增高的原因可知,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处理措施

新疆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弘利煤矿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处理措施 二零一一年元月十九日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处理措施 根据于2011年1月15日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行管处瓦斯治理验收专家组对我矿进行瓦斯治理验收和目前的采煤情况来看,检查时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发现瓦斯超限的现象。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或采煤作业的安全顺利完成,我矿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应配备专职瓦斯检查人员,每次放炮前后随时对上隅角加强瓦斯检查,发现一次瓦斯超限(超过1%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与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如连续存在瓦斯超限(一直不下降)时,立即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必须按规定设置甲烷传感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九条表3(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或上隅角传感器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1%、复电浓度<1%)的规定进行报警、断电、复电设置,并确保瓦斯检定器、报警仪、甲烷传感器、监控主机显示都相符。 3、在采煤过程中,上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报警仪,并保持常开状态,瓦斯检查员随时观察报警仪的运行情况,及时校正,应确保瓦斯超限时自动报警,如任何人听到报警仪报警声音时,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上端头要及时压顶,缩小上端头垮落面积,减少瓦斯积聚的空间,防止大面积垮落引起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的现象。 5、采取可行的引风方法(挂风障引风法),杜绝上隅角瓦斯

超限;如其它没有可行的办法时,需要局部通风机排除瓦斯时(目前我矿采用局部通风机和抗静电阻燃风筒进行引风),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局部通风机周围严禁产生循环风或瓦斯积聚的异常。 6、必须完好通风设施,瓦斯检查员随时观察对局部通风机和风筒漏风情况,如发现风筒漏风时及时修补,确保足够的新鲜风量。 7、加强瓦斯抽放工作,根据瓦斯抽采设计采取可行的抽放方法。目前我矿采用的是向采空区插管抽放,检查时多次瓦斯超限的原因是:抽放管管径小、管路阻力大,不能满足抽采的要求;因此,现用的抽放管路必须更换,增加管径,减少管路负压,提高抽放效率,防止上隅角继续发生瓦斯超限现象。 8、加强监测监控,保持监控有效,配备专职维修人员,加强对监控系统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9、监控室值班人员发现上隅角瓦斯超限时,要及时通知向井下当班值班领导和工作面瓦斯检查人员,下令查明瓦斯超限的原因,并汇报矿调度室总值班人员一同处理,并将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结果等详细记录备案。 弘利煤矿 2011年1月19日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为了使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更好的治理瓦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管理措施。 一、上隅角挡风帘使用措施 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挡风帘必须按规定悬挂,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取下。 2、每一回采队必须由指定专人负责挡风帘的安设与悬挂。值班矿长负责管理工作。 3、挡风帘附近响炮时,经瓦检员检测后同意方可采取特殊悬挂措施,防止崩坏挡风帘。放炮后必须按要求吊挂完好。 4、挡风帘处支护改变时,必须由瓦检员在场监测。上隅角瓦斯不超限方可进行工作。严禁无挡风帘超限作业。 5、工作面人员通过挡风帘后,必须把挡风帘挂好。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冲淡上隅角瓦斯。

6、当上隅角处瓦斯浓度超过1%时,班队长必须指定人员悬挂挡风帘或安设局部通风机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冲淡上隅角瓦斯,然后方可进行作业。采取上述方法不能将上隅角瓦斯浓度降至1%以下时,必须上报公司,待采取安全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作业。 7、挡风帘损坏严重时必须及时予以更换。挡风帘出现破口时应及时修补,保证挡风帘完好。 8、当上隅角瓦斯浓度较高,使用挡风帘不能将其冲淡时,必须采取抽放措施进行处理。 二、井下临时瓦斯抽放系统 1、抽放泵司机必须由责任心强,并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者担任。 2、抽放泵司机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监视抽放泵及各种仪表的运行状况,在正常情祝下对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的检查每小时不少于1 次;异常情况下,要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并做好记录。 3、发现瓦斯浓度和抽放负压急剧变化时,泵站司机应立即采取降低负压,稳定瓦斯浓度的措施,并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通风处汇报。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 版)

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原则上2010年底回采工作面全部实行“U”型通风。凡新布置回采工作面,通过瓦斯抽采不能实现“U”型通风,需继续采用“U+L”型“二进一回”通风系统的回采工作面,专用回风巷必须实行全风压通风系统,消灭独头巷道,取消局部通风机,使其专用回风巷末端达到通风稳定。 2、已开始回采的回采工作面,通过瓦斯抽采采用“U”型通风方式不能确保工作面各地点瓦斯不超限时,可继续沿用原“U+L”型“二进一回”的通风方式。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回采工作面回风巷的设置 ⑴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其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符合有关规定。 ⑵回风巷与副巷间横贯的断面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横贯的间距不得大于50米,并且在切巷与停采线的对应位置各设一个横贯。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58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 治理(正式版)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东一采区23 #右六采面走向长度1 200m,平均倾斜长度 170m,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8°~10°。该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7m3/min,采面配风量1 000 m3 /min,在回采过程中,随着支架的回撤,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跨落,邻近层以及围岩、煤柱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大量的瓦斯涌入采空区,造成上隅角和上巷回风瓦斯超限。根据矿井的供风情况,不可能用风量将瓦斯排出,采面回采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杏花矿采取了下列方法进行了瓦斯治理。 1 上隅角瓦斯治理

1.1 风幛法 在末排柱从上巷上帮沿工作面向下设一档风幛,然后将抽排管伸入上隅角采空区里,管口对准高瓦斯点进行抽放。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在开采初期,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时,采用此法可取得一些临时效果。但存在下列问题:首先风幛无法完全封严,漏风严重,抽排瓦期浓度低;其次每一循环都需进行移风幛,缩抽排管工作,这期间上隅角瓦斯大量涌出,造成回风流瓦斯超限,危险次数增加。而且风幛与上巷相交的转角处,瓦斯经常超限,必须再设一道引风幛,将风流引向转角处,冲淡瓦斯,两道风幛的安设与现场施工相混杂,对施工不利(见图1)。 图1 风幛排瓦斯示意 1.2 留煤柱

上隅角瓦斯治理

五2-11070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说明;五2-11070综采工作面,因上部采过区域冒落不及时,造成上隅角及采空区有少量瓦斯积聚,为有效治理上隅角瓦斯,防止瓦斯积聚,出现异常和超限,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1、五2-11070综采工作面采面位于±0米水平以下,五2回风下山东部。采面走向长:540m,斜长:平均145m,面积为:78300㎡。该采面位于五2采区东翼上部,东部为矿区边界,北部为五2-11050采面采空区,西部为五2采区下山运输巷保护煤柱,南部为五2-11090采面保护煤柱。 2、按要求佩戴及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各班班长及跟班队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并指派专人每班在指定位置,距95号支架向风巷上帮侧3m内,距切顶密柱500mm范围内,距顶板不大于300mm范围内,距风巷上帮不小于200mm范围内吊挂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3、每小班保证装丝袋200个,丝袋装满碎货,封好袋口,码放在上隅角欲垒丝袋墙位置。 4、提前解锁帮锚杆和锚索,帮锚杆解锁与采面同一直线,锚索解锁超前5m。解锁的托盘、锁具、螺丝统一回收,放在指定位置。 5、剪除欲垒丝袋墙位置的帮、顶网。 6、清理欲垒丝袋墙位置的浮货和杂物。 7、欲垒丝袋墙与原丝袋墙距离不能超过3m。

8、两道丝袋墙之间的单体全部回收后,进行丝袋墙单层墙体的垒砌,将丝袋口对老塘方向,一层压着一层,确保垒砌严实。 9、使用丝袋和黄泥将没有严密接顶的缝隙处堵严。 10、垒砌好的丝袋墙要经现场瓦检人员检查合格。 11、现场听从瓦检人员的现场指挥。 12、施工时,瓦检人员随时监测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停止施工撤出人员。 13、垒砌丝袋墙工作开始,工作面停止一切生产活动。 14、上隅角安设一套喷雾装置。在采面上隅角安设一套能够封闭上隅角断面的喷雾装置,生产及打钻期间开启喷雾,利用喷雾扰动风巷切顶线及尾巷内有毒有害气体,随风流引出上隅角,同时利用喷雾降低上隅角煤尘。 15、机尾作业人员严禁使用锹、镐、锤等金属用具敲打支架或单体等金属物品,严防产生火花。 16、必须坚持提前回收风巷的锚杆盘和锚索托盘,防止巷道悬顶距离过长造成瓦斯集聚,或者顶板突然垮落时造成瓦斯超限事故。(必要时可以强制放顶) 17、回收切顶线附近的单体柱、铰接梁、拆卸导风障、卸锚杆托盘、卸锚索托盘等作业前,必须先检查上隅角瓦斯情况,只有在瓦斯浓度小于1.0%时方可作业。 18、每班跟班队长及班组长要及时掌握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情况。当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当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15805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安全技 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上隅角支柱要及时回收,超前管理。每班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带班矿领导负责安排人员对回风巷锚杆托盘等护表构件进行提前拆除。 2、上隅角回柱前打柱工必须用注液枪对回柱20米范围内进行洒水,回柱前后必须有瓦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瓦斯,回柱时必须使用铜工具,防止产生摩擦、撞击火花。 3、机尾段出煤前,必须由当班安全员对回采工作面机尾段10米范围内进行洒水润湿煤体,防止机尾链条及刮煤摩擦产生火花。 4、瓦检员必须及时吊挂风障,风障必须吊挂在老塘支柱外侧且吊挂封堵严实,风障调整距离由带班矿领导确定,但不小于10米。 5、利用导风筒对上隅角进行瓦斯排放,导风筒随采随移,

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治理特别规定(通用版)

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治理特别规定(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31

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治理特别规定 (通用版) 为了加强面瓦斯管理,杜绝工作面风流、隅角、回风流瓦斯超限,确保工作面安全推采,特编制瓦斯管理规定: 一、面瓦斯管理规定 1、加强工作面瓦斯检查,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盯靠现场,随时处理工作面及隅角瓦斯,杜绝工作面瓦斯超限。 2、安装队每班必须安排负责人及时建好隅角隔离墙,墙建好后要用黄泥抹好严禁漏气,用低负压对隅角处隔离墙内进行抽放,并在隅角挂好挡风帘。 3、安装队每班安排负责人在回风巷隅角架前顶板下30公分 处,施工抽放钻孔,每组间距1.5米,每组施工不少于5个孔,

形成五花眼,提高抽放量。安监员每班必须汇报打钻验收,打孔质量、瓦斯等情况 4、安装队安排人员维修机组内喷雾和确保外喷雾效果,对滚筒四周进行喷射,压力达到要求,开机时必须开启内外喷雾。 5、当班瓦斯检查员、班组长、安监员、机组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随时检查机组滚筒前后及回采时瓦斯情况。不带便携仪的报严重违章。 6、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采煤队每天早班安排人员对工作面施工瓦斯释放孔,安装队严格按措施施工。 7、工作面各地点瓦斯浓度规定 (1)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8%,必须降低机组割煤速度。停机 (2)回风隅角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0%,否则必须对隔离墙进行处理,杜绝超限。 (4)机组前后20米 范围内的风流、煤帮、浮煤和滚筒间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8%。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处理方法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处理方法 瓦斯, 采煤 (张传喜.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贵州六盘水553017;马丕良.煤炭科学总院,北京100013) [摘要] 本文分析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几种 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处理 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分析 1.1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有:“U”型、“Z” 型、“Y” 型、“W” 型、“H” 型等多种,但我国 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方式。 “U”型通风条件下的采空区瓦斯流动场的规律: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从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剖面看,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个抛物线状,从进风巷向回风巷剖面看,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元一次方程直线状 (在上隅角处最大)。 在这种通风方式下,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的方向流动,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若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或同一煤层未隔离的巷道相通,即采空区有漏风通道,则此风流会汇入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流中而流向工作面。其采空区流线分布如图1所示。 可见,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通过采空区,风流带出瓦斯,逐渐返回工作面,最后汇集于采面上隅角,所以,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瓦斯流入工作面的汇合处。 1.2采面上隅角的风流状态是瓦斯超限的重要原因(见图2、图3) 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风流速度很低,局部处于涡流状态(如图2所示)。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如图3所示,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除上隅角存在的涡流区外,在靠近切顶排处会出现微风区,采空区漏出的瓦斯在此处积聚,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的瓦斯超限。 1.3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大小是瓦斯超限的一种原因 巷道风流中任一断面都具有静压、位压、动压,三种压力之和是全压,全压差的大小决定着风流的方向和速度,由于上隅角处两面的静压和位压是一样的,风流速度不一样,采煤工作面的风流到此转弯,造成上隅角处风流速度变慢,上隅角两面的风流速度差降低,此处风流速度大大减少,在上隅角处出现无 速度差,甚至风流出现紊流。 2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 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情况,通常的防治方法有十种,即:1、设置上隅角临时挡风帘, 2、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3、设置采空区风幛,4、采煤工作面安装局部通风机,5、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风、水引射器, 6、安设专用抽排风机, 7、高位抽放瓦斯, 8、建立采煤工作面尾排系统, 9、三相泡沫挤上 隅角瓦斯,10、改变通风方式等,现分别进行分析。 2.1设置采面上隅角挡风帘 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时,在靠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挂一挡风帘,使之将工作面的风流一分为二,利用风帘引导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以稀释高浓度瓦斯。风幛可采用软质风筒布制作,长

工作面上隅角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上隅角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10-108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悬顶面积大于10㎡,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需对上隅角采取强制防顶,为保证强制放顶期间的作业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准备工作 1、接一趟风管、一趟水管至工作面上隅角,接一台风钻。 2、施工地点准备菱形网1卷,构木、板梁若干。 3、放炮前,对1#、2#支架立柱、管线、阀组用旧皮带包裹,防止开炮打坏。(要求用皮带包裹支柱时,用铁丝捆扎紧,并在两架阀组和管路上覆盖皮带)。 二、施工方法 1、作业施工前,由副队长亲自执行“敲帮问顶”,检查施工地点安全情况,处理完隐患后,方可施工。 2、由两名作业人员配合在封口柱处施工强行放顶的炮眼,炮眼在两π梁之间,在封口柱往里(靠老山侧)300mm处的顶板向老山侧以65°施工一排炮眼,炮眼眼深1.5m,炮眼间距600mm,共施工4个。每孔装药2条,封泥封满捣实。 3、如开炮后顶板冒落不充分,必须在本次放炮后在封口柱前(超前支柱方向)再施工一排炮眼,共施工4个,排间距600mm,待工作面往前推进一个循环后可直接装药开炮。 4、作业中,一人操作,一人观察顶板、煤壁及支护变化的情况,发现

问题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爆破时采取一次打眼一次装药一次起爆。打眼开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前后洒水灭尘”、“放炮员亲自连接母线,最后一个离开放炮地点”。 5、装好药后,在封口柱老山侧挂联双层铁丝网进行有效挡矸。 6、放炮前,由当班副队长安排专人警戒,警戒点两个分别设在放炮地点往外100米处,放警戒严格按放炮警戒图执行。 7、开炮后,由当班副队长检查放炮地点顶板跨落及支护变化情况,顶板跨落不充分时,待再推一个循环后再在顶板上按上述要求装药放炮,直至顶板跨落充分为止(所有操作过程均由副队长现场指挥作业)。8、放炮前必须加强端头、封口柱的支护强度: (1)端头支护支设两排,排距600mm,间距300mm,交错支设。(2)封口柱必须采用一梁两柱支设,排距300mm。然后在每两组封口柱中间支设一根迎山角度为60°的戗柱,戗柱支设朝老山方向。(3)正巷封口柱、端头超前支设的单体柱必须全部穿鞋,挂联防倒链,初撑力达11.5mpa以上。 三、施工安全措施 1、参加放顶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及有规定,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工种操作规程,各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各工种作业前必须由副队长对作业地点范围内进行:“敲帮问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否则不得施工作业。 3、施工地点安全出口畅通,作业人员退路畅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