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1.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2.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

3.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

5.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6.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7.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8.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9.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

10.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11.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2.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

13.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

14.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17.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18.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

19.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20.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2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2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3.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24.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25.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由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26.神经末梢:为周围神经末梢的终末部分,它遍布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形成各种各样的末梢装置,分为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27.髓鞘: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

28.中央凹:视网膜后极的一浅黄色区域的正对视轴处一浅凹

29.视神经乳头: 位于黄斑鼻侧,圆盘状,呈乳头状隆起,中央略凹,为视神经穿出处,并有视

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又称生理盲点

30.血胸屏障:胸腺内的Cap被上皮细胞包裹形成屏障作用的结构,使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胸腺皮质。该结构称血胸屏障

31.淋巴小结:为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有明确的界限

32.边缘区在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

33.血-胸腺屏障由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和其周围结构组成的屏障,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周围基膜、巨噬细胞、上皮基膜、上皮细胞

34.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于全身,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周而复始的现象

35.肺泡隔:是相邻肺泡间含丰富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的薄层结缔组织,属于肺间质。其中还含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等成分

36.赫令氏体: 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车门感团,使轴突呈珠状膨大,于光镜下成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碱性团块

37.APUD是指散在于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其胞体内含胺或胺前体,并能在细胞内进行脱羧作用,产生胺或肽,具有这种特性的心包统称为APUD

38.DNES: 将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APUD细胞统称为DNES

39.皱襞: 是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凸向消化管腔内的突起

40.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41.潘氏细胞:(Paneth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的低部

42.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43.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进入漏斗,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至远侧部,形成血窦

44.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内分布于腺泡之间

45.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间隙

46.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而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47.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窦内有定居的肝巨噬细胞

48.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49.滤过膜:(滤过屏障)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称为滤过屏障

50.肾单位: 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51.髓袢: 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U型的髓袢

52.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行至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称球旁细胞

53.血管球:是肾小囊包绕的一团蟠曲状毛细血管

54.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核大染色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参与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

55.致密斑: 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斑

56.Sertoli 细胞:即生精上皮上的支持细胞,呈不规则长锥形,从生精上皮基底一直伸达腔面

57.睾丸间质:位于生精小管之间,为富含血管和淋巴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睾丸间质细胞)

58.血睾屏障: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存在血睾屏障

59.精原细胞:紧贴基膜,圆形或卵圆形(分为A、B两型)

60.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61.闭锁卵泡: 退化的卵泡,它是一种细胞凋亡的过程,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

62.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颗粒层和卵泡膜细胞,连同壁上的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内塌陷,在LH作用下形成富含血管有分泌功能的黄色细胞团

63.卵丘:逐步扩大的卵泡腔将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部分卵泡细胞推向卵泡腔一侧,形成一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

64.卵泡膜: 与卵泡生长相伴随,周围结缔组织中的梭形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膜

65.胚盘: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66.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构成。

67.神经管:亦称髓管,在胚胎发育早期,神经板闭合而形成的管状物,它沿着脊索纵行位于脊索的背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

68.心内膜垫: 由连接心房和心室的房室管的背侧壁、腹侧壁所生成的心内膜突起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管理学的性质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是指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6**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 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人体形态学名词解释复习

1.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共51块。椎孔: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锥孔。 2.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 3.鼻旁窦有四对: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开口: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筛窦和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分别开口于左、右蝶筛隐窝;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4.肩胛骨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隙;外侧角肥大;上角近似直角,对第2肋。 5.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位于相邻的椎弓板之间,呈节段性,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参与围成椎管。活体时呈黄色,标本上为粉红色或暗红色。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当屈脊柱时,黄韧带伸长,其弹性回缩协助脊柱恢复直立姿势。 6.骨盆组成: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7.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限制胫骨后移。半月板是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内外侧各一。 内侧较大呈C行,外侧较小呈O行。 8.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9.腹股沟管:为男性精子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健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贯向内下,长约4.5cm。为斜疝的好发部位。 10.小腿三头肌:浅表的两个头称腓肠肌,比目鱼肌。 11.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 12.消化管是从口腔到肛门粗细不等的管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及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到肛门称下消化道。 13.大唾液腺有3对,即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襞。 14.咽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15.食管长约25cm,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续,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 16.食管的三个狭窄: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以上狭窄是食管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7.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腹部相连。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的上缘凹而短,称胃小弯,下缘称胃大弯。胃前臂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分为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18.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沟,位于中部的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淋巴管及神经进出肝的门户。 19.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20.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1.输胆管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组成。胆总管:在肝固有动脉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至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也可行经胰头后方的沟内)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2.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喉粘膜等围成的管腔。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门下腔炎症时最易发生喉水肿。 23.肺根: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统称为肺根。 24.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密闭间隙称胸膜腔。肋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形成半环行的肋隔隐窝,该隐窝是直立位时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在此。 25.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而下顺序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26.肾门约平第1腰椎体,其体表投影点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部位,称肾区。肾患某些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或压痛。 27.肾表面自内向外有3层被摸: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28.膀胱尖朝向前上方,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膀胱体为尖与底之间的部分,膀胱颈是膀胱的最下部,在男性为尿道内口紧接前列腺的部分,在女性为尿道内口邻接尿生殖膈的部分。 29.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30.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阴茎具有排尿和射精的双重功能。 31.精索部是进行输精管结扎的常取部位。 32.精索的主要成分是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 33.阴茎主要有二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每个海绵体外面均有一层厚而致密的纤维膜,分别是阴茎海绵体白膜和尿道海绵体白膜。 34.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膨大:分别位于尿道的前列腺部、尿道外部和尿道舟状窝;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和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耻骨前弯可变直而消失)腹膜陷凹:1)男性的直肠与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2)女性膀胱上面的腹膜向后折转到子宫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3)直肠子宫陷凹。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位置。 35.输卵管的分部(由内向外):输卵管子宫部(最细)、输卵管峡(短直、狭窄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输卵管壶腹(约占全长2/3、卵子和精子在此部形成受精卵)、输卵管漏斗部(外侧的膨大部)。 36.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子宫的韧带有: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3)子宫主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防止子宫向下脱垂;4)子宫底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 阴道穹: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可经后穹引流凹陷内的积液。 37.腹膜内位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脏器,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和卵巢、输卵管(女性)。 腹膜间位器官:三个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脏器,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膀胱、子宫(女性)。 腹膜外位器官:仅前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部。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人体形态学组织胚胎学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形态学组织胚胎学习题 基本组织一、单选题 1.上皮组织中没有() A.细胞B.细胞间质 C.神经末梢 D.血管 2.杯状细胞常见于()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复层扁平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 3.下列哪个部位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A.阴道粘膜 B.口腔粘膜 C.肛门粘膜 D.皮肤 4.变移上皮分布于() A.气管 B.食管 C.膀胱D.结肠 5.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肥大细胞 6.以下对肥大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 B.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呈异染性 C.常沿小血管分布 D.再次接触少量相同过敏原时,通过一系列反应,可引起过敏 7.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8.下列对胶原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新鲜时呈白色又称白纤维 B.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为 I 型和Ⅲ型胶原蛋白 C.胶原纤维是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 D.胶原原纤维无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9.又名嗜银纤维的是()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网状纤维 D.胶原原纤维 10.下列对弹性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新鲜时呈白色,又称白纤维 B.表面光滑可有分支 C.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D.在外力牵拉下卷曲的弹性蛋白的分子伸展拉长 11.透明软骨 HE 1 / 10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

一、单顶选择题 1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3有关研究表明,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惯例层次 C. 前惯例层次 D.后惯例层次 4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全球化任务环境的是() A.政治体制 B.供应商 C.顾客 D.竞争对手 5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差别而采用的全球化组织模式是()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跨国组织模式 D.全球组织模式 6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MRPH指的是() A.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B.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7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属于() A.环境因素 B.组织自身的因素 C.决策问题的性质 D.决策主体的因素 8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属于() A.定性快策方法 B.确定性快策方法 C.风险型决策方法 D.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9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 A.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是() A.程序 B.规则 c.方案D.预算 11制定战略类型的划分,属于成长战略范畴的是() A.收缩战略 B.剥离战略

C.市场开发 D.清算战略 12伍德沃德等人根据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序将技术划分成若干类,其中定制产品 采用的技术是() A.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 B.大批量生产技术 C.流程生产技术 D.连续生产技术 13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划分的组织部门化形式是() A.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 B.流程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D.职能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14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但主管对下属的监管和协调控制难度较大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矩阵型结构 B.动态网络型结构 C.扁平式组织结构 D.锥形式组织结构 15为了发挥专家的核心作用,减轻直线主管的任务负荷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 设立的职权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权限 C.参谋权限 D.管理权限 16组织变革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组织的效能 B.提高组织的效率 C.提高组织的获利能力 D.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 17与行政职位高低无关的权力是() A.奖赏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B.感召性权场和春图生辅导 C.奖赏性权力和感召性权力 D.专长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18根据权力运用方式不同,领导者可以划分为() A.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 B.魅力型领导者和变革型领导者 C.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 D.激进型领导者和保守型领导者 1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参与型领导在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两个领导维度方 面表现为() A.高任务一低关系 B.高任务一高关系 C.低任务一高关系 D.低任务一低关系 20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是() A.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激励力=效价X期望值 C.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D.期望值=效价x激励力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跟、足尖靠拢,足尖向前,两上肢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向前 二、填空 1、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矢状面、冠状面、横切面三种。 2、以器官本身为准,沿其长轴所作的切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 3、轴分为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三种。 (1) 一、名词解释 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其、两侧与第2肋相连,是临床上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椎间盘 位于相邻的椎体之间(第1、第2颈椎除外),由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将相邻的椎体紧密相连) 二、填空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2、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为椎间孔。 4、从上向下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 5、脑颅骨共8块,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6、不成对的面颅骨有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7、鼻旁窦有4对,上鼻道有筛窦后组的开口,中鼻道有筛窦前组、筛窦中组、上颌窦和额窦的开口,开口于蝶筛隐窝的是蝶窦。 8、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9、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构成。 11、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有11对。 12、最大的闭合最晚的颅囟是前囟。 13、运动系统的肌为骨骼肌,根据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阔(扁)肌和轮匝肌。 14、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15、膈肌有三个裂孔,即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分别有主动脉与胸导管;食管迷走神经前干、后干和下腔静脉通过。 16、股四头肌有四个头,即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 17、小腿三头肌是由骨骼(间)肌和蚓状肌合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椎骨属于( D )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2、老年人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B ) A、有机质含量多 B、无机质含量多 C、骨松质较多 D、无机质有机质均少 3、开口位置高于窦底的鼻旁窦是( A ) A、上颔窦 B、筛窦 C、额窦 D、蝶窦

专插本管理学(两本教材)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活动 1 .识记 ( 1 ) .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周三多)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 2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 .领会 ( l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茂生)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的性质——即管理二重性(蔡茂生) 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茂生)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 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 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砰)管理者的角色(亨利一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 A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B 、信息角色: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C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 5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一卡茨Katz ) a .概念技能 b .技术技能 c .人际技能 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 1933 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 .工作定额。 b .标准化。 c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 .差别计件工资制。 e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另外,与泰罗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部分答案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答案(部分) 5.头颈、躯干、四肢主要的肌性标志有哪些? 一、头颈部 1、咬肌: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2、颞肌:当牙咬紧时,在颞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3、胸锁乳突肌: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1、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2、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3、竖脊肌: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4、胸大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5、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1、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2、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3、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4、掌长肌腱: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5、桡侧腕屈肌腱: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6、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7、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1、股四头肌: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2、臀大肌: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3、股二头肌:在腘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14、半腱肌、半膜肌:在腘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 5、胟长伸肌:当用力伸胟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6、胫骨前肌:在踝关节的前方,长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7、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8、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9、髌韧带:髌骨下缘至胫骨粗隆之间。 10、跟腱:踝关节后方。 6.某小孩误吞一枚小玻璃球,后见从粪便中排出,请描述玻璃球所经过的器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