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创新服务

体系建设方案

2011年11月

目录

一、北科建嘉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背景 (3)

二、北科建嘉兴创新服务体系借鉴经验 (3)

三、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9)

四、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及目标 (10)

五、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点 (11)

六、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内容 (12)

七、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19)

八、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规划 (20)

九、嘉兴公司2011年下半年——2012年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21)

附: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政策概览

一、北科建嘉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背景

在“立足北京、兼顾外埠”的市场战略下,北科建集团布局于

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地区,着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新城—嘉兴长三角创新园。嘉兴长三角创新园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直接投资约100多亿元,由产业研发区、商务功能区及生态住宅区三大功能区块组成。其中,产业研发区作为极具生态景观特色的国际高端产业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及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方向,将汇聚各类创新人才,形成科技创新源头,提升区域产能升级。随工程推进,产业研发区一期将于2011年12月交付,为打造环境清新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高度集聚、自主创新活跃的高新产业创新平台,园区亟待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以实现北科建集团自主创新、引领创新、服务创新的科技地产服务模式。

二、北科建嘉兴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借鉴经验

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是北科建集团集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经验之大成,在嘉兴市各级政府指导支持下按照科技地产全新模式开发的科技新城项目。项目依托北科建集团十余年科技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在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构思上充分借鉴集团现有园区服务体系构架,同时结合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研发区区位特征,参考所在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园区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我项目特色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一)北科建集团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经过近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北科建集团所开发运营的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园已发展形成了配套服务完善、重视自主创新、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园区环境和园区文化。企业孵化器集群、技术研发机构集群、中介服务和配套服务机构集群等创新要素在园区汇集并相互作用。目前两大主园区已初步建设完成了基于各细分产业领域的创新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资本、人力、市场的公共产业服务体系。

1.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1)园区于2006年7月发起成立了“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联盟”,联盟现有成员50多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加入,积极融入并大力开拓全球外包服务市场。

(2)园区建立了网上图书馆,整合万方数据、CNKI两家国内最大的科技文献数据提供商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全文下载、中英文全文传递、情报信息等数据信息服务。

(3)园区设立了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为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开放实验室及科技条件服务平台,提供委托测试服务、产业配套合作、科研项目合作开发、培训服务等,2004年已正式面对留学回国创业人士展开服务。

(4)园区战略合作机构包括百余家知名企业,涵盖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股份报价转让主办券商五大类型,并有指定人员负责园区相关业务的对接工作。

(5)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中关村管委会针对中关村科技企业制定了很多产业优惠政策,涉及科技政策、留学生创业等方面。

(6)园区在加强政企交流方面也做了很多广受好评的工作,例如2011年5月20日在园区创新大厦举办的高端代表座谈会,围绕“药品监管与鼓励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袁林,药品注册处副处长焦立,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周宏等相关人员,园区内从事医药研发、生产的企业到场32家,专业人士70多名。

2.中关村软件园

(1)园区已经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与10个国家科技园建立了友好园区关系,每年举办数十场各种形式的技术研讨会、商务洽谈会、品牌推广会,组织园内外企业参加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以及国内有关展会,共同拓展国内外市场。

(2)园区数字化建设非常与时俱进,包括公共基础通信、技术平台、无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一卡通系统、中心机房。

(3)园区先后成立了三大产业联盟促进企业的发展: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首都金融服务外包促进会。

(4)园区不仅帮助企业积极争取政府的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同时园区内部也制定很多政策,帮助鼓励企业发展。

(5)园区提供全面中介服务,包括:产权经纪与注册代理服务、法律服务、园区投融资服务、税务服务、人才派遣服务。

(6)园区还尝试建立培训中心,目前已形成以引入成熟专业培训机构的模式为园区提供人才再造、人才提升等服务。

(二)长三角地区知名园区创新服务体系经验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近年来已实现“一核九带”产业分工布局。“一核九带”规划为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规划详细阐述了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进行产业分工,试图破解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定位上的“同构”困局。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发展新能源产业。在此规划下,长三角区域逐步发展出致力于培育新兴产业,整合优势产业资源的创新型科技园区,与我项目颇具相关性。

1.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张江园区成立于1992年,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是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长三角地区科技产业的龙头园区。目前,张江园区初步形成了6个功能区,成功培育了三大支柱产业,拥有11个国家级基地,其成功经验应对同样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嘉兴长三角创新园颇有裨益。

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园区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对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服务,“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进步,满足企业需求,提升园区品质”的园区服务大格局已初具规模。其具体服务体系特色如下:

(1)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张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针对研发保障、产学研协同创

新以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建成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主要区域,以高科技产业和新型科技产业为主要服务领域,以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为主要支撑,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共享性充分体现为特征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两网三系统。其包括①科技创新服务组织网:由政府职能部门、功能区域、协(学)会、社会中介机构等相关方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服务网,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技术孵化和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好及时、全面的服务。②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网:以“浦东科技一点通”为品牌,全面整合科技服务综合信息,对接市“一网两库”,链接主要大学、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互动式服务。③研发条件保障系统:进一步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设施资源、提供开放式高效便捷的仪器设施专业共享服务;注重共性技术和构件化的研发服务,提供高端的技术增值服务;提供行业测试服务。④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布局建设国际金融IT服务、电子导航、半导体照明等功能性研发中心,作为祥光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指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成熟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有效协作。⑤企业成长促进系统: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中介服务、辅导培育等综合服务;支持自持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市场服务、研发外包服务等服务支持。

(2)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张江园区人才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使人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引领中心建设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落实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是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主线。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落实既是国家需求、问题导向的体现,也是核心协同单位能力和地位的体现,更是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和条件。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组织和完成的质量、水平与贡献,是评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效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依据。 (二)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凝练、落实和完成,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汇聚队伍、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的根本方式。要以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中国特色的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和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认定与管理方式 坚持把质量作为“2011计划”实施的核心,建立健全评审认定、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按照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重实效的认定标准,择优择强,宁缺毋滥,严控认定数量。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符合“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X-X年)》(工信部联规〔X〕137号)《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X〕273号)、《X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功能和定位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整合配置各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

体,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通过创新资源的汇聚整合,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力争到X年,培育20家以上覆盖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实现新突破;到X年,创建6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力争第一,形成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是加强统筹,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一个领域布局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防止重复建设。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我市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注重创新中心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统一。加大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三是区域合作,协同创新。利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四是创新机制,示范引领。鼓励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创新型企业规划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湖南航天信息为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 (一)建立自主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金,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一条适合自己既能发展又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自主创新之路。二是掌握运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创新整体规划之中。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原始创新。四是紧盯科技前沿,尽可能抢占制高点。(二)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优势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可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将双方优势互补,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科研基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对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注重产学研合作实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充分整合企业内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

促成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与技术创新机制的确立,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3、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获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在产学研合作的领域、范围、方式、层次方面下功夫,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1)在合作层次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和决策的层面上,在战略的制定,特别是技术发展战略、国际战略的制定上,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智囊库”和“信息库”的作用,使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方向性。(2)在产学研合作的领域上,可以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作用力强的共性技术,特别是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共性技术,组建更加紧密的联合攻关团队,集中资源,重点突破。(3)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投入,特别是要在做好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地走出去,与国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缩小与本行业国际巨头的差距。(三)强化品牌创新 企业着重开发具有知识产权、能够代表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知名品牌,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努力在价值链高端寻求高利润,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 第五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增

量提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行择优建设、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的管理机制。 第六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宏观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政策和规章。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及工作规则。 (三)编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验收和管理与运行绩效评估(以下简称绩效评估)。 (五)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技术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指导申请单位编制《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推荐。 - 2 -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天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科委

附件1 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

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案

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方案 为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开放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的必要性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一系列的服务支持的科技机构。其中心任务是面向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对于促进我县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项目选址、建设方式及相关内容 (一)项目选址 电商园区 (二)建设模式 县工经局统筹,科技中心配合。(建议用我县文亮生产力促进中心+租赁标准厂房) 三、项目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突破,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以增强科技孵化能力为重点,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业服务、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服务;租赁标准厂房作为孵化器,为科技型人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场所和科技创新服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建设开放提供科技支撑。 (二)可行性 1、硬件设施建设,即提供物理孵化场地。借用电商园区现有的办公场所(标准办公场所、水电路设施完善)4000——6000平方米。 2、软件功能建设,向在孵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将现有的县文亮生产力服务中心迁移到孵化区域,提供及时服务。费用约20万元左右。 3、政策,有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系列配套政策支撑。 4、创业投资人或企业。抓住贵州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契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和中小型科技型企业5——10家入住。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1. 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落实孵化器场地,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初步建成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平台,落实入孵企业3-5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摘要: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 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4年2月2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关于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 方案 篇一: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涂料行业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的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有力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和行动,推动整个行业及相关产业聚集发展。通过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转化应用,培育创新人才,形成企业的创新文化。通过创新企业评价,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内在机制,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使企业整体水平提升与持续健康发展。(一)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荣昌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扬中市合成材料制品厂成立于1989年,经过10余年的励精图治XX年与德国蓬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而成股份制企业——江苏荣昌化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48万美元,是一家以专业生产防腐蚀涂料、车辆与机械涂料、特种涂料、专用涂料、民用涂料等各种功能涂料为主及涉及工程机械的通用零部件、橡塑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资产***万元,XX年实现销售

收***万元,利税***万元,利润***万元,拥有年产**万吨的现代化先进企业。 1.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概况 1.1 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体系 公司根据长远的发展战略,实行纵向职能分工,建立具有严谨但有弹性的管理机构,设有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主管、职员五个管理层次,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公司始终围绕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计划、开发、生产、质量、经营、财务、安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公司的高效有效运作。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40001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公司对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完善、充实,实行集中内审和局域自审相结合的审核方法,对查出的不合格项及时进行整改,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这知识经济朝代,以信息化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建设了EPR供应链系统,OA办公系统、建有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24小时全方位网络电子监控系统,实施“1+3”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1.2装备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公司斥巨资建立了拥有年产**万吨的重点较大规模型

企业研究院建设方案

企业研究院建设方案

企业研究院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四个一”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由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增强龙头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特制订XX市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方案。 一、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 (一)总体目标 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以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掌控产业链技术优势为根本,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主动设计,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专项,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径,研发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再造市场竞争新优势。依托已有的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培育一批市重点企业研究院,充分发挥其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支

撑企业持续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着力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龙头骨干企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条件和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批省内领先、业内知名的市重点企业研究院,为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制约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攻克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前沿的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引领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目录 XX市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类)建设方案 (2) 一、牵头建设单位现有基础和条件 (3)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二)科研队伍情况 (4) (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11) (四)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1) (五)开展研发活动情况 (1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市内发展需求 (16) (一)国际技术发展水平 (17) (二)国内发展趋势 (18) (三)市内发展需求 (18) 三、组建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19)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20) (二)组建中心的可行性 (22) 四、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战略定位 (25) (三)建设原则 (25) 五、建设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主要任务 (26) (三)近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26) 六、管理运行机制 (28) (一)组织架构 (28) (二)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29) (三)规章制度建立 (30) 七、中心未来三年的经费预算情况 (32) 八、附件材料 (33) (一)营业执照 (34) (二) XX年审计报告 (34) (三)主要研发人员名单 (52) (四)中高级职称证书 (53) (五)外部专家职称及聘用证书 (58) (六)专利证书 (61) (七) XX年软件著作权证书 (69) (八) XX年重点项目及研发费用 (82) (九)近三年研发设备采购发票 (142) (十)产学研合作协议 (159) (十一)资质荣誉 (165) (十二)其他证明材料 (180)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 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末树立一批创新型单位典型,形成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氛围浓厚的全民创新局面,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2008年全面启动“创新型区县(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乡镇”、“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选择20家示范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到2010年完成100家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按照宣传启动、深化推广、评估认定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 1、宣传发动(2007年12月-2008年1月)。组织召开创新型单位建设动员会议。在省会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各区县(市)、各行业层层进行动员。 2、推荐申报(2008年2月—3月)。由各成员单位或相关部门组织指导和推荐,由各牵头单位汇总相关申报资料,要求于3月30日前报**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科技局)。 3、指导创建(2008年4月—5月)。由相关专家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评价小组,分组对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现场指导,出具意见报告。 4、评估认定(2008年6月)。对评估合格的单位,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授予“创新型单位”称号。 (二)深化推广阶段(2008年7月-2009年12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