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棉蚜

棉蚜 基本信息 棉蚜,蚜科昆虫的1种。俗称腻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蚜科蚜属: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 棉蚜有翅或无翅。无翅孤雌蚜体长 1.9毫米。活体黄、草绿至深绿色。头黑色,胸部有断续黑斑,腹部第2~6节有缘斑,第7~8节有横带,第 8节有毛 2根。体表有网纹。触角为体长的0.63倍,第3~6节长度比例为100∶75∶75∶43+89。喙超过中足基节,末节与后跗节2节约等长。跗节第1节毛序为2,3,2。腹管黑色,长为触角第3节的1.4倍,尾片有毛4~7根。有翅孤雌蚜腹部第6~8节各有背横带,第2~4节有缘斑。腹管后斑绕过腹管基部前伸。触角第3节有小环状次生感觉圈4~10个,排成一列。喙末节为后跗节第2节的1.2倍。 以受精卵在石榴、花椒、木槿和鼠李属几种植物枝条上越冬。春季孵化后,全为孤雌蚜,营孤雌卵胎生,第1~2代无翅。第3代为有翅型,迁往棉和瓜类上孤雌卵胎生约20多代,大都为无翅型,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次有翅型在田间扩散为害。秋末发生有翅性母和有翅雄蚜向上述四类树上迁飞。有翅性母孤雌胎生出无翅的雌性蚜,雌性蚜成熟与雄蚜交配后产受精卵越冬。常造成棉幼叶卷缩、发育延迟和减产,并能传带黄瓜花叶病和大豆花叶病等 形态特征 翅胎生雌蚜体长不到2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尾片青色。有翅胎生蚜体长不到2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三岔。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无翅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有翅

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日期:2007-11-29]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养蚕业是我县农村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之一,农村常有勤喂猪、懒养蚕,20多天见现钱之说。今春,由于茧丝行情稳中有升,鲜茧价格创历年新高,加之农民养蚕技术提高,一张蚕收入在800—1000元很常见,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蚕儿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的侵害,引起蚕病发生,造成单产低,质量差,严重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提高蚕农识别常见蚕病的能力和普及蚕病防治技术,减少蚕病损失,提高张种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1、家蚕常见蚕病的种类及识别方法 1-1:常见蚕病种类 蚕病共有七大类,20余种。在养蚕生产中,常见的易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具有传染性的蚕病有5种,尤以血液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中肠型脓病三种病毒病发生严重。真菌病中的白僵病和细菌病中的败血病次之。此外非传染性蚕病中的蝇蛆病在夏秋二季也发生较重。 1-2:常见蚕病的识别 1-2-1.病毒病中的三种蚕病识别方法。 病名俗称病征病程尸体 血液型脓病高节蚕、脓蚕环节肿胀,体躯乳白发亮、狂躁抓行箔边流脓死亡4—6 户体流脓皱缩 中肠型脓病空头蚕中肠肿胀,白色横纹,大小不齐,俯伏蚕座病程长黑腐臭列 病毒性软化病亮水蚕头胸昂举,挺胸呆立,全身发亮,空头严重5—12 户不烂,干瘪 在识别中肠型脓病与病毒性软化病时应注意:二者病征相似易混淆,最大区别在于:病毒性化病的病蚕全身透亮,中肠不肿,下痢乌水昂胸不动。 1-2-2真菌病中的白僵病识别方法 白僵菌潜伏期较长,蚕儿感染后,照常食桑不显病态,重病时食桑不活泼,身躯无力,头胸俯伏萎靡,死前躲在桑叶下,体色灰白没有光泽,有的皮肤显现小圆点,有的气门呈油渍状,头胸伸长吐黄水,或拉稀粪后死亡,刚死柔软有弹性,尸体变成桃红色再硬化,一两天后长出白色粉末状孢子。 1-2-3细菌病中的黑胸和青头败血病的识别 黑胸病,胸部膨大,墨绿色,叶水少,边球粪,血液黑褐有臭气。 青头病,血液浑浊,胸背淡绿有水泡。吐水多,稀软粪,尸体腐烂有很大臭味。 1-2-4蝇蛆病的识别方法 多化性蛆蝇产卵于蚕体上,一两天内孵化成蛆,幼蛆钻入蚕体,皮肤外面现黑疤,初病蚕儿仍食桑,五至八天蛆长大,眠前寄生,眠中死,死蚕乌黑。 2、蚕儿为什么发病? 引起蚕儿发病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蚕儿的体质状况,环境条件,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蚕儿食下一定数量的病原物,其毒力超过自身防御机能就会生病。蚕儿食下少量病原物,但蚕儿体质虚弱,不健康也会生病。虽然蚕体质强健,但饲养条件恶劣,有利病原滋生漫延,而不利蚕儿生长也同样会使蚕儿发病。总之蚕儿生病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力求消灭各种病原,是蚕儿不生病的关键措施。 3、蚕病的防治方法

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一)

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一) 摘要介绍了棉花蚜虫的越冬寄主,分析了棉蚜消长因素,提出了棉蚜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棉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蚜;越冬寄主;消长因素;防治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棉区棉蚜已成为主要防治对象。在过去20多年中棉蚜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大发生,给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新疆棉区种植结构单一,作物结构不合理,棉花与其他作物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田间生态脆弱,天敌繁殖空间有限,影响其种群的发展;防治措施以及防治药剂的选择不当,造成棉田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降低,天敌数量不断下降。现将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棉花蚜虫越冬寄主 新疆棉区危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棉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棉蚜又名腻虫、蜜虫、油虫、油旱等1,2]。棉蚜属多食性害虫,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285种,属于75科。第1寄主(又叫越冬寄主)阿拉尔地区棉蚜的越冬场所为居室、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花卉和蔬菜等。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蚜进行同寄主和异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史。尚可在冬季冷藏的石榴、花椒、菊花等寄主产卵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棉蚜室外寄主如黄金树、石榴、核桃、葡萄等上的棉蚜卵可以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3,4]。第2寄主(又名侨居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植物。 2棉蚜消长因素 阿拉尔地区棉蚜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害虫的天敌昆虫(瓢虫、草蛉、寄生蜂、食蚜蝇)和蜘蛛;人为的不利影响,如乱用杀虫剂,也会导致棉蚜的猖獗发生。年际间影响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棉蚜发生期间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期,天敌的出现期和数量,以及天敌与高温天气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 一般春秋两季棉蚜体色以墨绿色为多,夏季黄色增多。当6月棉田棉蚜有墨绿色和黄色混合发生,则当年棉蚜发生重。当6月上旬棉田有蚜株率10%以下,有翅蚜株率在10%以上;6月中旬有蚜株率30%~50%,有翅株率在30%以上;6月下旬有蚜株率、有翅蚜株率在80%以上时,当年发生重。 在一定基数条件下,4~6月温湿度变化是当年棉蚜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这个时期气温适宜(多在23~27℃)、天敌数量不大,棉蚜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9℃对棉蚜有抑制作用;气温23~27℃,相对湿度40%~60%,此气候条件为棉蚜个体发育和种群的扩散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因此,做好4~6月温度、湿度和检测对棉蚜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由于引发蚕病的原因不同,其防治方法也不一样。为提高防效,降低蚕病损失,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围绕消毒和清洁饲育,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等方面,把防病与饲育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取得实效。“蚕病靠防,防重于治”是养蚕防病的基本方法。 1.蚕病的传播特点 1.1蚕病病原广泛 凡是养过蚕或发过病的蚕室或上过簇的簇室里,不但蚕具、簇具上,而且地面、墙壁、门窗、屋顶、蜘蛛网、灰尘等各种东西上,到处都潜藏着病原体~病毒、细菌等;洗过蚕匾、蚕架的死水塘里,都有大量的病原菌存在,甚至环境中都有大量病原存在。 1.2饲养管理不善,导致蚕儿体质虚弱而感病 收蚁不及时、没提青分批、饱食就眠、以及过分“等等齐”后再饷食等措施都是造成蚕儿体质虚弱的主要原因。 1.3叶质不良,导致蚕儿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 晚秋蚕期桑叶不是过老就是过嫩,加之农作物用药污染导致蚕儿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 1.4养蚕使用的药品不良或使用不当 有的蚕农购买的蚕药不良或过期;有的蚕农没对症下药;甚至在阴雨天气僵病发生时还舔食液体药剂,不仅控制不了病,还助长了蚕病的爆发。 1.5恶劣的气候条件诱发蚕病 连续阴雨的阴冷天气或高温闷热天气是造成僵病或脓病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2.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蚕病 2.1及时发现病蚕 在养蚕生产上一般采用:“看”、“摸”、“听”、“嗅”的方法。即看:蚕儿发育情况、体色、体态、排粪等;健康蚕体色青白,蚕体匀整,尾角翘起。蚕粪墨绿色、呈六角状态;摸:用手触摸蚕体,蚕体结实,有弹性为健康蚕;听:听蚕儿食桑声音,每次给桑后食桑声音大,为健康蚕;嗅:蚕室有没有气味,进蚕室后有桑叶香味的为健康蚕。 2.2正确诊断蚕病 在生产中可用肉眼鉴定。肉眼诊断主要观察群体发育、蚕的行动、体形、体色、

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阐述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结合当地实际,分析总结出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特点、原因及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危害;防治技术 临夏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其中玉米作为一种高产高效作物,在全县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达0.97万hm2,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9.40 %,玉米总产量达70 207 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53.80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也日益加重,因此,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对提高我县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1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 1.1 玉米螟发生特点 玉米螟在临夏县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幼虫在6月下旬发生,初孵幼虫取食叶片造成花叶,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而后4-5龄幼虫钻蛀穗轴或雌穗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玉米大喇叭口期是防治玉米螟危害的最佳时期。 1.2 玉米螟危害特点 玉米螟在我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使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状或排孔。玉米抽穗后大部分幼虫钻蛀茎秆、天花、雌穗等处,破坏植物组织,阻碍养分的输送,造成减产。 1.3 玉米螟的习性 玉米螟的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性,成虫产卵多在叶背中脉两侧,有时也产在茎秆、雌穗苞皮等处。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喜欢在长势旺盛、叶色浓绿、植株高大的玉米上产卵,50 cm以下的植株多不去产卵,因此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产卵多,受害严重。 1.4 玉米螟发生条件 影响玉米螟发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越冬幼虫的多少,越冬虫量大,冬春气

棉蚜的防治方法

棉蚜的防治方法 1、对棉蚜的防治必须摸清虫情,不盲目用药,保护天敌,是正确防治蚜虫的关键。 2、防治棉蚜应采用以家农业防治为基础,尽可能地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优先应用与生物防治相协调的、化学防治相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查虫方法:通过田间五点取样,每个点连续查棉苗20株,共100株,检查每株顶部及2-3片叶上的总蚜量并加以分级。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在一年两熟棉区,宜推行麦棉、油菜棉等间作套种;麦套棉田实行麦子收割时留高茬(大约20-30厘米)、处长割倒的麦子在田间的滞留时间以便天敌的转移。在一年一熟的棉区,用箭舌豌豆代替其他绿肥;在棉田内种植诱集带,具体做法:于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棉花播种前,每隔10行棉花种一行甘蓝型冬油菜,不单独占行,六月下旬铲除作饲料或压作绿肥。但要注意防治油菜上的地老虎。化学防治技术措施(一)随种下药一熟直播棉田在棉花开沟播种时,按每亩3%呋喃丹颗粒剂1.5公斤,均匀撒于棉行沟中,有效期35-45天,可保证棉苗安全度过三叶期。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田移栽后20天内仍可控制受害株率在10%以下。药剂除呋喃丹以外,还有5%涕灭威或5%甲拌磷颗粒剂。涕灭威每亩1公斤甲拌磷每亩2公斤,防效可以达到90%。注意:不能盲目增加药量,避免药害,同时,所用农药属剧毒尖,必须注意安全。(二)涂茎用内吸性农药50%久效磷和40%氧化乐果配制成高浓度缓释剂涂于棉苗茎基部,即能被棉苗吸收输导到棉叶、嫩头及花果等组织内部,当棉蚜取食时中毒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目的。使用方法:用

上述农药1.5公斤加聚乙烯醇50克或用菁胶25克(也可用2-3个鸡蛋打散代替),再兑水3.5公斤(棉苗4叶期)或2.5公斤(5叶后)。先将聚乙烯醇加水溶化,再加足水量拌匀冷却,加入农药搅匀后即可使用。用毛笔、小棉球或涂茎器蘸药液涂在棉茎青红交界处,涂的药斑:小苗绿豆大,大苗黄豆大,5叶后的比黄豆大。由于涂药处会产生药斑,所以切忌绕茎涂一圈,更不能把药涂在棉叶和生长点上。此法效果好,残效期长,药效在半个月以上;省工省时;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天敌,同时能杀死多种刺吸式害虫。(三)喷雾苗期蚜虫危害指数达防治指标时用药剂喷雾防治。可选取药种如下:1、50%久效磷乳油20-30毫升/亩2、40%氧化乐果乳油30-40毫升/亩3、50%甲胺磷乳油30-40毫升/亩4、20%速灭菊酯或其他菊酯类乳油10-20毫升/亩5、50%灭蚜松乳油20-30毫升/亩6、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选用药剂2要注意更换药种和交叉用药,用水量20-30公斤/亩。用代容量喷雾,水量可用到10-15公斤。

最新防治姜瘟方法姜瘟综合防治技术

最新防治姜瘟方法姜瘟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生姜产区普遍发生姜瘟。该病一般于6月中下旬(挖取种姜后)发病,发病初期主要是死苗烂蔸,直到采收季节均有发生。发病轻者死蔸率达30%~40%,重者死蔸率达80%,引起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姜瘟病菌可在种姜和土壤中越冬,遇适宜温度,通过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病菌从生姜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引起姜组织崩溃腐烂,最终导致整株死亡。故在同一地块连年种姜,病原菌基数高,发病重。另外,生姜根系不发达,喜湿润但不耐渍,耐钾肥而需氮、磷肥较少。故在排水不畅,积水严重,施用氮肥过多的地块,生姜抗病性弱,姜瘟也发生严重。根据生姜的生长习性和姜瘟发生的特点,防治姜瘟要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1、轮作防病 选择新地种姜,严格实行轮作。山区和丘陵宜选择新垦坡地或未种过姜的坡地,平地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方种姜。冬季翻土冻垡,熟化土壤。同时每亩施熟石灰50kg左右,给土壤消毒。 2、消毒防病 选用无病种姜,并对种姜实行消毒处理。种姜在催芽前,应选晴天晒1~2天,剔除弱姜病姜,留下硕大健壮的姜块作种姜。如果在

病区留种、调种,应对种姜实行消毒。可选用1∶100倍的甲醛(福尔马林)水溶液浸泡种姜1h左右,然后将种姜捞出摊放在草垫上,覆盖塑料薄膜闷种6~12h;或用“姜瘟净”500倍液,浸泡种姜约1h,捞出沥干;也可用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浸种约1h,然后催芽。在种姜催芽过程中,发现病姜随即拣出淘汰。 3、管理防病 科学管理肥水,提高植株抗病力。生姜耐肥,需钾肥尤多,种姜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3t。多施火土灰和富钾肥料。在生姜根茎膨大期,施2~3次追肥,同时培土盖蔸,但要注意勿伤根系。生姜喜荫,惧怕烈日,虽喜湿润怕干旱,但又怕渍。因此,雨季要做到沟内无积水,旱季沟内保留浅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淹没生姜根系。若在夏、秋季搭1m高的荫棚,或在姜地间作瓜类作物,遮光降温,有利于生姜生长。 4、及早防治 一般在生姜齐苗后,开始用药剂保护,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普遍施药治疗。用农用链霉素(每包对水50~75kg)、叶青双、代森铵等药剂淋蔸防治。

(完整版)实验室污染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目的】 为了有效的预防实验室污染,有效的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防止和杜绝实 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 理,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科室各专业实验室及实验室周围环境。 【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 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全体成员开展日常督促检查实验室污染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组织建立、人员培训、技术和物资等的落实,指挥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的现场和调查处理工作。 2.负责防止实验污染的日常工作,完善制度、规范措施、责任到人和检查督促,按科室统一安排办好一切防止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 3.加强预防工作,每个人都要认真负责执行实验室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实 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种有毒有害易污染实验室和其周围环境的物品及废物的管 理制度等的执行;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对不能排除的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 排除,对可能突发的实验室污染事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 施,并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同时期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4.发生突发事件后 , 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的国家财产损失。 【应急处理程序】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

蚕病学教案

蚕病学教案 第一章蚕病的基本概念(4学时) 第一节蚕病的种类 第二节蚕病的发生 第三节蚕体的防御功能 第四节蚕病的流行 第 1 次课 4 学时 A 点名,熟悉教学班学生情况。 B 自我介绍——利用多媒体(包括课程组成员情况)。 C 开始讲课: Ⅰ关于《蚕病学》 一、本课程特点: 1、多学科交叉所产生的一门课程。与之关系较近的课程有:《养蚕学》、《蚕体解剖生理学》、《蚕种学》等。———了解学生先修课情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显的课程 理论——蚕体病理 实践——防治技术(生产应用) 二、本课程所解决的问题 提问:蚕病学研究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 1、蚕为什么生病?——病因 2、蚕怎样生病?———病理 3、蚕生病后怎样?——病征 4、怎样防治蚕病?——预防、治疗 三、本学科发展历程 1、经验阶段:经验; 2、实验科学阶段:实验验证、查明病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 四、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讲、自学,全面掌握。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进行。———强调互动式教学。 实验课: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布置参考文献、随堂测验等。课外小组:小组论文,课外观察。 要求各班选定课代表。

Ⅱ《蚕病学》研究概况与进展 一、 1949年前研究概况――简讲 1、病症方面——经验阶段。 如:王盘(元代)《农桑辑要》中关于微粒子病病症的记载;宋应星(明代)《开工天物》中关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记载等。 2、病原及防治方面: 1835 年Bassi.A(意大利)发现僵病病原为真菌。 1870 年Pastear.L(法国)发现并命名了微粒子孢子。 1907 年Prowazek.S(德国)证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原为滤过性病毒。 1929 年Paillof.A(法国)指出软化病病原为病毒。 1959 年中日科学家证实。 1934 年石森(日)发现家蚕中肠型脓病病原为质型多角体病毒。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蚕病研究 1、病原 50 年代:主要对僵病、NPV、CPV病原进行研究; 60 年代:主要对病毒的增殖条件及与环境关系进行研究; 66—76 年:文革,停止研究(67 年,日发现浓核病病毒); 70 年代末—80年代:病毒的超微结构、核酸类型、基因表达方式、病毒离体培养等方面(80 年发现浓核病); 90 年代——今:病原→试材,进行其他领域研究。 a、生物防治制剂:BmNPB 、BmCPB 、Bt。 b、BmNPV经重组可作为载体在蚕体内表达外源基因。 2、致病机理方面 致病机理病原微生物对蚕的作用; 蚕体自身的防御功能 在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生化学深入研究基础上,近年来深入到分子水平,尤其是BmNPV 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细胞凋亡(PCD):感染病毒后,细胞透过染色体DNA段片化自主地发生细胞死亡,形成PCD 小体以防御病毒的进一步增殖,在昆虫中也被验证。 浓核病病毒(DNV)感染家蚕时,有的品种具有完全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nsd, 推测与中肠圆筒型细胞上受体存在与否有关; 细菌性肠道病:发现抗肠球菌蛋白(AEP);但对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尚待深入研究。 Bm 对真菌感染的防御:体壁与血液中蛋白酶抑制剂可阻碍真菌感染;体壁中F 型真菌 蛋白酶抑制剂是第一道防线。 Bm 微粒子病:以昆虫培养细胞为材料对Bm N.b的感染、增殖模式及生活史开展研究, 并未搞清。 3、防病应用理论的研究 蚕室、蚕具消毒剂研究:“消特灵”研制;消毒剂、消毒安全性评价方法等。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螟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大豆实心虫为害特点 (2)、大豆实心虫的生活习性 (3)、大豆实心虫的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阅读教材解决自主预习题目、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为害特点、生活习性、综合防治 【学习难点】 综合防治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大豆食心虫俗称、属于目科。 (2)、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 A、每年发生的世代数? B、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C、成虫活动规律 D、成虫产卵部位、产卵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D、幼虫为害特点 E、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如何影响的? 影响因素(a): (b): (C): (4)、综合防治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一、预习环节: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预习题目,并做好充分准备,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鼓励每位同学认真准备,积极展示。并积极提出疑问? 学生笔记: 二、检测预习环节 1、采用抽查每个小组某个成员的方式,到黑板上书写答案。写错的小组成员纠错或其他小组纠错。 2、收集各小组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后写到黑板上,或小组间交换问题讨论解决;还可以指定某个小组解决指定的问题。 3、要对各小组预习情况作出评价,好的要有表扬,不好的要指出缺点促其改正。(比如采取积分制,引进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 学生笔记:

具体措施(药剂、施药方法、一到二种药剂即可) C、生物防治 具体措施(a): (b): D、物理防治 具体措施: 二、检测预习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大豆食心虫的为害特点 2、大豆食心虫产卵应选择的植株生育期、豆荚品种应该是怎样的会更好一些? 3、为什么大豆食心虫的成虫选择用黑光灯诱杀? 4、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有几种方法?分别在什么时期? 5、大豆食心虫的农业防治的几项措施的依据是什么? 四、教师精讲点拨(针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课堂达标与迁移 一、填空题 1、大豆食心虫属于目科, 2、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代,以在中作茧越冬, 3、成虫具有性,晚上到15:00时多隐藏于豆丛中,极少活动,下午15:00到16:00时以后开始活动,产卵时间多在,卵多产在上,少数产在、及上, 4、大豆食心虫在田间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主要和、、等因素有关,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田间消长,温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从品种来看,一般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少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同时也和有关。 5、防治大豆食心虫时,适当调整播期,使大豆期避开成虫期。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防治技术】玉米螟施药方法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二、形态特征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卵: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蛹: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三、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气候条件:温度和湿度影响玉米螟最大,适于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可以达到要求,这时各地玉米螟发生数量常与当地湿度和降水有密切关系。

各种农药防治棉蚜试验论文

各种农药防治棉蚜药效试验 薛丽云郑晓寒 (农二师三十三团农技推广站,新疆塔里木 841505) 摘要: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蚜的药剂,选用5种杀虫剂对棉蚜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地常规药剂20%吡虫啉75 g/666.7㎡对棉蚜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其次是20%吡虫啉30g/666.7㎡和辛硫.灭多威35 g/666.7㎡表现较好,持效期高于常规药剂。 关键词:棉蚜防效持效期 近年塔垦区棉蚜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致使职工盲目依赖农药、滥施农药,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蚜的药剂,选用5种杀虫剂对棉蚜进行药效试验,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处理1:10%高渗烟碱水剂10mL/666.7㎡;处理2:40%啶虫脒散粒剂5-6g/666.7㎡;处理3:20%吡虫啉30g/666.7㎡;处理4:辛硫.灭多威35 g/666.7㎡;处理5:常规药剂:20%吡虫啉75 g/666.7㎡;湖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7:清水(CK):清水60千g/666.7㎡。小区面积30㎡,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18个小区。 1.2.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农二师33团农试站3-9西条田,前茬棉花,肥力中等,土质沙壤,基施油饼100kg/666.7㎡,二胺15 kg/666.7㎡,硫酸钾100 g/666.7㎡,株行距配置:(66+10)×9.5 cm,理论株数18468株/亩。 2.调查内容及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固定2株有蚜棉株,每株固定中部有蚜叶片2片用白色薄膜标记,施药当天调查记录幼虫数,施药后1、3、7、10、14、21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1、推广抗螟品种:在适合种植区域推广抗螟品种. 2、处理越冬寄主。一是推广秸杆还田,在有条件地方采用机械灭茬还田,既能降低虫源基数,又能培肥地力;二是烧 掉剩余秸杆。 二、生物防治: 1、白僵菌封垛。就是对上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药剂处理,消灭在秸杆内越冬的玉米螟,降低虫源基数,达到防治的目 的。在玉米螟化蛹前(我市一般在6月上、中旬)用白僵菌粉对去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喷粉处理,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秸杆用 1:40白僵菌粉(一份白僵菌原粉兑40份滑石粉)0.5公斤,对垛内和垛外进行均匀喷粉封闭; 2、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化蛹初期,对玉米螟的羽化进度进行调查,准确预测玉米螟成虫田间产卵高 峰期(我市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亩地选1个放蜂点,放蜂15000头,分两次释放,间隔7—10天,第一次放蜂7000头, 第二次放蜂8000头。 2、田间投撒颗粒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我市一般在7月初)将白僵菌颗粒剂或杀螟丹颗粒剂投撒在玉米心叶中, 每株3—4粒,用药量每亩约0.5公斤。 三、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和水池捕杀玉米螟成虫。方法是于玉米螟羽化初期(我市一般

在6月中旬),在村屯附近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米,每盏灯下设置直径为1米的水池,水深10厘米并放少许洗衣粉,灯 距水面约1米,于晚8时至次日拂晓前开灯进行诱杀,连续开灯40—50天。 四、化学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盛期前(6月20日左右),取两节高梁杆,将一节去皮后浸泡在50%敌敌畏的原液中,把浸泡好的高梁 杆插入垛内40厘米处,每立方米插2-3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螟的防治时间、方法、所用药剂。 1.2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螟综合防治。 2 综合防治 2.1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1.1 农业防治 收获时将秸秆拉回,堆放整齐,封垛。翌年5月20日前处理完毕。 因地制宜选择抗虫、耐虫的叶片直立型玉米品种,如黄莫417、掖单12等。 2.1.2 生物防治

微生物实验室气溶胶预防与控制

xx儿童医院 微生物实验室气溶胶污染预防与控制 研究表明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医学实验室的许多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由于其气溶胶分子小,易漂浮在空气中,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当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便可以引起实验室相关感染。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飞沫核气溶胶,另一类是粉尘气溶胶。 这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一般来说,微生物气溶胶颗粒越多,粒径越小,实验室的环境越适合微生物生存,引起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离心、烧接种环、剧烈震荡或混匀时极易形成带菌的气溶胶。 因此样本的离心工作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真空采血管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min后才能打开。细菌室酒精灯火焰上应套一个长管,使酒精灯火焰上方有充足的无菌空间,最好使用焚烧灯。 任何有可能产生细颗粒气溶胶的操作步骤(如标本编号、血清分离、细菌接种等)标本处理原则上在有合格证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对于暂无生物安全柜的实验室,可在超净台内处理标本,但切不可开启排风装置,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弥散。处理标本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时应使用密闭的离心机转头或密闭样品杯。理想情况下,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取出离心机转头或样品杯。离心机使用完毕,立即用含有效氯1500mg/L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因此做好医学实验微生物气溶胶的净化工作,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护在场所工作的人员的安全。 下载文档可编辑 一、微生物气溶胶的定义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1、推广抗螟品种:在适合种植区域推广抗螟品种. 2、处理越冬寄主。一是推广秸杆还田,在有条件地方采用机械灭茬还田,既能降低虫源基数,又能培肥地力;二是烧 掉剩余秸杆。 二、生物防治: 1、白僵菌封垛。就是对上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药剂处理,消灭在秸杆内越冬的玉米螟,降低虫源基数,达到防治的目 的。在玉米螟化蛹前(我市一般在6月上、中旬)用白僵菌粉对去年的玉米秸杆垛进行喷粉处理,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秸杆用 1:40白僵菌粉(一份白僵菌原粉兑40份滑石粉)0.5公斤,对垛内和垛外进行均匀喷粉封闭; 2、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化蛹初期,对玉米螟的羽化进度进行调查,准确预测玉米螟成虫田间产卵高 峰期(我市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亩地选1个放蜂点,放蜂15000头,分两次释放,间隔7—10天,第一次放蜂7000头, 第二次放蜂8000头。 2、田间投撒颗粒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我市一般在7月初)将白僵菌颗粒剂或杀螟丹颗粒剂投撒在玉米心叶中, 每株3—4粒,用药量每亩约0.5公斤。

三、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和水池捕杀玉米螟成虫。方法是于玉米螟羽化初期(我市一般 在6月中旬),在村屯附近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米,每盏灯下设置直径为1米的水池,水深10厘米并放少许洗衣粉,灯 距水面约1米,于晚8时至次日拂晓前开灯进行诱杀,连续开灯40—50天。 四、化学防治 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盛期前(6月20日左右),取两节高梁杆,将一节去皮后浸泡在50%敌敌畏的原液中,把浸泡好的高梁 杆插入垛内40厘米处,每立方米插2-3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螟的防治时间、方法、所用药剂。 1.2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螟综合防治。 2 综合防治 2.1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1.1 农业防治 收获时将秸秆拉回,堆放整齐,封垛。翌年5月20日前处理完毕。 因地制宜选择抗虫、耐虫的叶片直立型玉米品种,如黄莫417、掖单12等。

三月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三月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阳春三月,惊蛰已过,春分将至,园林苗木由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萌发、拔节期,万物开始复苏,但对于园林养护工作者来说,除了柳梢初绿,草地渐茵,还有各种病虫草害,如何做好养护,将危害消除?园保特地整理了这篇关于虫害综合防治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虫害? ? ? ? 刺吸类害虫:蚜虫、蚧壳虫等 ? ? 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等 三月虫害,可分为刺吸类害虫(蚜虫、介壳虫等),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它们随着温度上升,逐渐开始活跃起来,如处理不当,从三月开始,有些为害能持续危害到下一个休眠期,给花木造成巨大伤害。 ? ?? 蚜虫 蚜虫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几十代,每年大都是在春季有一发生大高峰,秋季有一小高峰,单一方法很难取得防治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地制宜,抓住春季最佳时期进行综合防治。 防治方案 一、植物防治 1.烟叶:1公斤干烟叶浸泡在10公斤热水中,揉搓后捞出,加10公斤水浸泡一昼夜,揉搓后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与含有0.5公斤石灰的水溶液10公斤均匀混合喷雾。 2.橘皮、辣椒:干橘皮1公斤与干辣椒0.5公斤,混合后捣碎,用10公斤清水煮沸,浸泡24小时,过滤后的浸出液即可喷施。该液具有触杀作用,蚜虫受药后很快死亡。 3.蓖麻叶:用鲜蓖麻叶浸泡于两倍水中,煮15分钟后过滤喷施。 二、物理防治 1.黄色板诱蚜:利用蚜虫趋黄性,将纤维板、木板或硬纸板涂成黄色,外涂10号机油或凡士林等黏着物诱杀有翅蚜虫。注意应及时更换黄色板。 2.银灰色避蚜: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驱避性,可在园区内挂银灰色塑料条或用银灰色笛膜覆盖避蚜虫。该法对蚜虫迁飞传染病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生物防治 蚜虫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小花蝽、蚜茧蜂、蚜小蜂等80余种,可引种、繁殖或释放。在天敌主要繁殖季节重视协调化防,减少用药次数,选用低毒农药。 四、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可用莱恩坪安瑞青(原名:叶虫净)1000倍、吡蚜酮(暴蚜珍)6g兑水15公斤或者60g兑水160公斤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 介壳虫 三月,介壳虫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此时是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其以成虫、若虫聚集在树干、枝条、叶片、嫩芽和果实等处吸汁危害,造成被害植株生长不良,枝干裂皮、干枯,叶片泛黄、早落,果实畸形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危害极大。 防治方案

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预防

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预防/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环境工程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预防 1实验室的设计分区和布局1.1样品准备区该区域无压力设置要求。该区域是用于对样品进行分样,将样品进行研磨、粉碎、匀浆的区域。由于在这些粉碎、研磨和匀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因此,存在阳性样品污染后续操作的可能性。该区域与后面的区域应严格隔离,应放在与后面的三个区域隔开的独立的房间中。在样品准备区内还可设立一个专用的封闭区或房间用于样品的接收和储存。这个房间可以放置冰箱用于样品储存,应该和样品准备区其它区域隔离开。样品准备区域的人员不得进入试剂准备区。1.2核酸提取区核酸提取区是进行样品核酸提取的区域。该区域为负压,目的是防止核酸溢出造成污染。样品准备区又包括从样品中进行核酸提取和纯化的区域以及将核酸加到包含PCR主反应混合液管中的操作区域。添加完样品后,PCR管的盖子要尽可能快地盖好。使用PCR板和胶盖时,阳性对照和含目标序列的样品要与待测样本分开操作,以避免模板添加时造成交叉污染。重要提示:这个房间里的一切物品不得带入试剂准备区。1.3扩增和产品检测区该区域是用来进行PCR扩增和PCR分析的。PCR仪放置在这个区域。房间保持负压,目的是防止核酸溢出。在该区域人员一定要一直穿戴工作服和手套,在离开房间前脱去,防止扩增子污染其它地点。所有用于扩增和产品检测的设备要指定用于这个房间。PCR分析工作也设置在该区域,例如:酶切、测序、克隆等,但实验室应尽可能把这些活动隔在不同区域或不同房间,以降低扩增产物的污染风险。如果没有条件在该区域设立负压,此区域必须建立排风装置。重要提示:这个房间的物品不能带入样品准备区或试剂准备区。2设备与耗材配置设备、耗材和实验工作服都应分区存放。各区域应该分别配备可调节移液器和带滤芯的吸头。如条件允许可用颜色标识不同区域的物品架、吸量管、实验工作服以方便监控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变动。此外,由于尘埃会在试验中产生抑制作用,不论在哪个工作区域,都应全程使用防尘手套。各区域配置如下: 2.1试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1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5?6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前缘有10条左右紫黑色短斜纹,周围黄色,后翅浅灰色。卵椭圆形稍扁平,初产白色,孵化前橙黄色。幼虫共4 龄,虫体圆筒形,初孵黄白色后变橙红色,老熟幼虫体长8.1 ?10.2 毫米。蛹黄褐色,藏在由幼虫吐丝制成的筒形土茧内。 2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条件 2.1土壤温湿度 大豆食心虫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20%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合 化蛹和羽化出土。成虫产卵的最佳气温为20C?25C,相对湿 度为90%。因此,大豆食心虫化蛹、羽化和孵化多集中在高温高湿的7?8 月份。 2.2不同大豆品种 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大豆荚皮木质化隔离层细胞紧密且横向排列的较隔离层细胞疏松且纵向排列的受害轻,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不适于幼虫蛀入,所以危害也较轻,这是物候异常造成的。 2.3大豆连作 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地块受害重。9 月份幼虫脱荚后即入土越冬,成为来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危害。

3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荚取食籽粒造成危害,在东北地区1 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7 月中旬到8 月初化蛹,成虫7月末至8月初始见,8月中旬为盛期。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轻者沿瓣缝将豆粒咬成沟,似兔嘴状,重者把豆粒吃掉大半,被害粒失去原形,豆荚内充满粪便,严重影响大豆品质、芽率及产量。虫食率视大豆品种的品质及熟期而不同,一般年份常规品种虫食率为5%- 10%而高油及早熟大豆 通常为10%- 30% 严重时达40%- 50% 甚至高达70%- 80%受害大豆不但产量下降,而且品质变劣。 4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地区1 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的土内(3- 5 厘米)作茧越冬。来年7 月底到8 月中下旬羽化,产卵高峰在8 月下旬,卵多产在豆荚上。8 月底至9 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在豆荚边缘附近吐丝结网,然后蛀入荚内危害豆粒,荚内充满虫粪。幼虫在荚内为害20- 30天,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在豆荚合缝线附近咬孔爬出,入土作茧越冬。 连作田重于轮作田; 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吻合度高,则受害重,反之则受害轻,因此适当提早播种或利用早熟品种,可降低虫害率; 大豆多荚毛品种着卵多、危害重,无荚毛或少荚毛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5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5.1 选择抗病品种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修订版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水稻害虫之一,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在我国为二类检疫性害虫。原发生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国,1987年在朝鲜半岛迅速蔓延。1988年首次在中国发现。 稻水象甲为害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作物,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成虫在细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随着叶表面的生长留下一纵形条斑痕;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水稻根系造成损坏,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和成熟期显着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各水稻生产区为有效地防治稻水象甲,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检疫检验 加强对水稻产品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稻谷、秧苗、稻草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加强对从疫区进来的车辆、货物及包装物、填充物检疫,对通往疫区外道路两侧及周围水田、草丛定期进行检疫调查,建立常年监测网点,进行疫情监测。对划定疫区范围内进行封锁、防治,加强哨卡管理,严格执行调运检疫操作规程,防止随寄主植物及交通工具等传出疫区。 二、做好监测及预测预报

做好春季稻水象甲越冬代基数调查,5月下旬到6月初对越冬代成虫进行调查监测,及时发出预测预报,进行有效防治。 三、农业防治 1、合理施肥。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 2、清除杂草。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及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稻水象甲疫情临界区重点隔离,实施水改早,或改种其它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 4、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 四、物理防治 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五、生物防治 现已发现稻水象甲的寄主真菌有三种,白僵菌,绿僵菌及 Hirsutella jonesii。古巴和巴西应用于田间防治成虫,有良好效果。 六、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稻乐丰乳油、维稻乳油、象虫净、杀虫单、杀虫双以及菊酯类药剂。 1、成虫防治:就我市情况看,防治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旬盛发期进行;药剂可选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毫升,兑水750公斤喷施;36.8%维稻乳油每公顷750~90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或每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