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

《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

《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
《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

《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措施》

1建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供应室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工作区域遵循基本原则: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供应室按两规一标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3.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5.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针对相关科室的特点对灭菌物品的意见、调查、反馈进行处理,持续改进,提高供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发放到临床科室灭菌物品进行召回。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院感科。

6.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进行质控和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7.供应室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质量按ws310.2和ws310.3的规定执行,不得违反。

8.科内人员必须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继续教育,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并对科内人员进行考核,有记录。

第二篇:供应室质量管理措施xx年供应室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

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的

为巩固二级甲等医院,减少不良亊件,确保灭菌物品达到合格,提高科室满意度。

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工作区域遵循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3、供应室按两规一标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包刮外来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应案。

4、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安全。

5、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针对相关科室的特点对灭菌物品的意见,调查反馈进行处理,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发放到临床科室的物品进行召回,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院感科。

6、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进行质控和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8、供应室工作质量按卫生部部标执行。

科内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继续再教育,根据专业开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并对科内人员进行考试,有记录

9、洗手正确率达到100。

10、灭菌合格率100。

11、质量评价标准95分合格。

第三篇: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第四篇: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

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重点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物品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供应室物品和供应质量的管理,这些标准和制度是供应室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并根据医院发展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其更有利于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保存及发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无菌的要求。

2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和工作流程

供应室布局要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染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清洗分开,未灭

菌与灭菌分开,防止交

叉污染。

3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供应物品质量

3.1质量监控落实到人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质量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让每个人掌握标准,在工作中贯彻好标准。

3.2定期检查每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洗涤、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3.3做好各项灭菌监测工作(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进行程序监测和化学指示卡(剂)监测,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必须按规范进行,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并放各项监测指示卡(带)做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项措施监测合格后方能发放到各

科使用。

3.4加强环节质量监测对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上一道工序

由下一道工序把关,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3.5把好洗涤质量关回收的医疗用品的洗涤工序按照回收分类浸泡、洗涤(去热原)、清洗等步骤认真落实,重视每一个步骤,对每批洗涤物品进行严格质量监测。

3.6包装质量关严格包装质量,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二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得进入灭菌室。

3.7灭菌质量关制定高压蒸汽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质量要求等,对高压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监测。灭菌后认真检查3m胶带、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对不合格的重新处理,同时将监测数据、灭菌时温度、压力时间及灭菌后原始资料留样建档保存。

3.8无菌物品存放质量关无菌物品存放,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对灭菌后物品严格质量,杜绝不合格物品入室存放,入室时详细记录物品种类数量,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

灯消毒1次,每次1h.

3.9加强对各科消毒包的质量检查工作对各科室的消毒包,严把质量关,不允许大包装内套小包装、不同物品混装、超大包等现象发生。包外贴3m指示胶带,包内有121℃化学指示卡,包外标签应注明灭菌日期,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联系纠正,规范全院消毒物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3.10加强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证件审

核,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专室存放、验收、保管、发放、回收,并做好记录,以及环节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严格把好进货、储存、发放、回收关。

4加强质量教育

供应室为医院消毒物品供应的中心,供应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在科内加强质量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强化无菌观念,保证工作质量,杜绝医源性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院供应室由于加强了质量管理,保证了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

第五篇:供应室质量控制与考核供应室质量控制与考核方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而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手段。因而,科室成立质控小组,依据医院总体的质量方针、质量和目标和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制定科室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科室质控组织

(一)科室质控小组成员组长:成员:

(二)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师等至少3人组成。负责科室日常质量控制工作。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技术常规,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专业技术,强化质量意识。

4、按时参加医疗质量控制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督导改进。

5、每月应有1-2次对科室检查各种登记本,检查一级质控完成情况,完成一级质量评价。

6、负责本科室出现的医疗过失、医疗不良事件的协调、处理和上报工作。

二、供应室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3)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职业资格护士、消毒和其他工作人员。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重点是:供应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工作制度。重点是《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能遵循与其职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消毒供应室环境/物资/人员管理/持续改进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消毒供应管理基本原则。

(1)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规定。

(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卫生部要求。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接触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应进行消毒。(5)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的处理流程。

(6)消毒供应中心能24小时满足临床需要,为临床医技提供服

务。

2、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

(1)消毒供应室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符合国家要求。

(2)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基本原则

①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②空气的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值,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3)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之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4)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设缓冲区(5)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应分区使用。

(6)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应防滑易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电源插座应采取防水安全型;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消毒供应设备、设施管理。

(1)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以及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

(2)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等。

(3)灭菌设备及设施。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械、无菌物品装卸载设备等,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

(4)储存、发放设施。应配有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5)防护用,根据工作岗位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等。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

4、消毒供应室耗材管理

(1)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2)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

(3)洗涤用水应用冷热水、软水、纯水或蒸馏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相关规定;纯水应符合电导率≤15s/cm(25℃)。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

(4)消毒灭菌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使用。自制测试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5、消毒供应人员

(1)科室根据消毒供应室工作量及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2)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上岗前均应接受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

等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肝功,两对半,大,小便培养,胸透,咽拭子)无传染病患者方可从事供应室工作。

(三)消毒、灭菌全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去污管理

(1)需要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均应实行消毒、洗涤、灭菌的双消毒原则。

(2)去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或车辆,必须严格区分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混用。

(3)所有浸泡、清洗器械必须完全打开轴节,内外腔须按顺序排列放好。

(4)结构复杂、带管腔器械:先手洗、超声清洗后再机洗:清洗口腔科器械时需按口腔器械洗涤要求进行。

(5)严格区分污染、清洁冲洗池,物品、用具、手套做到污、洁分明。

(6)工作台面及地面应保持清洁,操作过程中空气应进行动态消毒和净化。

(7)分类接收台。应及时用氯消净抹拭消毒等下一批物品接收。

2、检查、包装及灭菌管理

(1)无菌包应将金属器械类和锦布类分类包装,打包或捆扎不得过紧或过松,必须查对科别,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

号、数量、灭菌日期及有效期。

(2)每天保证包布的使用基数,定期清点,做好包布补充计划。(3)临床科室不得打包含(有灭菌器的手术室除外,但应符合条件),供应室对各科送来的灭菌包应检查把关,合格方可接收。

(4)检查所有物品包合格方可入炉灭菌(标签纸、斑马纸、名称、科室、有效期、签名)对临床待灭菌物品,不符合要求一律返回科室,拒绝灭菌。

(5)与下收、下送人员接收清洁物品、发放灭菌物品包时,必须双方清点、签名,记录接收,发放时间(明确记录时、分)并有相关记录。

3、无菌物品存放管理。

(1)发放无菌包时,必须与下送人员双方清点、记录签名、确认无误。

(2)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并做到三查四对。(3)不发放过期包、湿包、落地包。

(4)无菌物品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的物品架上。(5)无菌物品定点、定量放置,标识清晰。(6)一次性无菌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入无菌区。

(7)每月对无菌物室进行物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监测,各类指标符合要求。

(8)负责无菌区及缓冲间整洁,车辆、无菌物品架及物品定点放置,补充准备各类物品。

(四)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监测与持续改进

1、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5)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