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培养

血培养

血培养
血培养

血培养的意义

菌血症高危人群

国内血培养的现状

阳性检出率<10%(国外约为15%)

原因何在?

1.血流中含菌量低

2.血液中含抗菌物质

3.抗生素的应用

4.血培养的临床实践欠规范(时机、套数、量)

5.只做需氧培养,不做厌氧培养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1.医生开出医嘱

2.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3.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

4.三级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采血指征

发热(≥38℃)或低温(≤36℃)

寒战

白细胞计数增多(>×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109/L)

皮肤黏膜出血

昏迷

多器官衰竭

血压降低

CRP升高

PCT升高

G试验升高

突发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采血时间

宜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采集

尽可能在使用(或下一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采血部位

采血套数

成人:同时采集2套(4瓶,需氧和厌氧各2瓶)

儿童及新生儿:1瓶儿童瓶,只需做需氧培养,特殊情况才做厌氧培养,宜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医嘱:血培养及鉴定,每个瓶子开1条医嘱,如需要采集2套,则共计4瓶,需要开4个医嘱

标本应隔多久采集

血培养瓶

蓝色:需氧瓶

橙色:厌氧瓶

黄色:儿童瓶

采血量

成人:每瓶8~10ml(如采集2套,需2个穿刺点,每个穿刺点需抽16~20ml静脉血)

儿童:每瓶1~5ml

新生儿:

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

采血量不足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

采血的先后顺序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导管可拔除的,应采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导管尖端5cm做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

导管不可拔除的,应采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采集导管血1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

临床护士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医嘱,把握采血量和采血程序,着重关注消毒环节,最大限度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

血培养瓶应孵育多久

结果追踪与探讨

常见漏检原因

血培养采集及运送程序(3个消毒)

粘贴医嘱条形码,1瓶1条码,采集前核对病人信息

手消毒:推荐戴无菌乳胶手套

培养瓶橡胶塞消毒:去除塑料瓶帽后,75%酒精消毒,自然干燥60s

穿刺点消毒:推荐三步法

o75%酒精消毒穿刺点,待干30s以上

o含碘消毒剂消毒穿刺点,60s,待干

o75%酒精脱碘60s,待干

使用注射器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

脱手套,洗手

在LIS系统中录入采集时间

切勿冷藏,尽快送达检验科(24小时值班,随时接收)

血培养是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不明原因发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最佳标本。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SOP) 一、采血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标本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三、采血的标准流程 1、标本采集部位 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其诊断价值不高,且增加了抽血污染的机会。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10,11,12]。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参见3.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3 血培养的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 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血培养采样、送检、检验方法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 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血培养检测培养瓶消毒程序: 1.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论著 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张秀珍 宣天芝 胡云建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 T /Alert 系统的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 1800份血标本应用Bac T /Alert 系统的分析结果对其分离阳性率、假阳性率、阳性最早出现时间及所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 1800份血液标本用BacT/Alert 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检测,检出阳性标本363份(20.2%);平均假阳性率为1.6%;系统总体阳性出现时间分别为?10小时占20.8%;10~24小时占41.6%;24~48小时占35.6%;超过48小时报告阳性占2%。结论 BacT/Alert 系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正确等优点,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是正确报告的关键。 关键词! 血培养系统 细菌 Clinical evaluation of BacT/Alert and the factor for false positive Zhang Xiuzhen ,Xuan Tian zhi ,Hu Yun jian.Bei j ing H ospital ,Beijing 10073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function and Analyze the factor for false posi tive for BacT/Alert blood culture system.Methods A total of 1800blood culture sets were obtained from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 ts.For each culture 8ml of blood was i nocu lated into both the aerobic and anaerobic standard bottle of BacT /Alert sys tem.We evaluated positive rates,false positive rates 、speed and the ability to detect aerobic anaerobic and facul ta ti vely microorganism.Results In a total of 1800culture sets,363cases were obtai ned positive.positive cases were distribu ted in respiratory,emergency and IC U department.To calculate the time of 101strains,20.8%were found positive in less than 10hours,41.6%positive in less than 24hours,35.6%positive d urin g 24~48hours.and 2%positive over 48hours.Among the 1119strains, 1.6%were false positive.Conclusion The automated blood system BacT/Alert appears to be of speedy,reliable,and labor saving features. Key w ords ! Blood culture system Organism 第三代全自动血培养Bac T/Alert 、VITAL 和Bactec 9120等系统的引进和临床应用,为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快速正确的报告,在临床细菌学快速诊断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但无论是欧加隆的Bac T/Alert 系统、生物梅里埃的VI TAL 系统或B D 公司的Bactec 9120系统,其功能的拓展和良好的发挥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标本采集状况、使用者操作水平、仪器放置环境和保养等。为此,我们将1800份血液标本在Bac T/Alert 系统培养结果作一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作简略讨论。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血液样本来自本院门诊、急诊及各病区,发热、有全身感染症状患者。部分样本来自外院送检标本。 2 血培养瓶:一次性全封闭血培养瓶为Bac T/ Alert 系统专用瓶,购自欧加隆公司。 3 标本采集:按常规方法进行;使用抗生素一 周以内者用普通培养瓶;使用抗生素一周以上者用高渗培养瓶(FAN)。要求同时做厌氧瓶培养。儿童患者用儿童需氧培养瓶和厌氧培养瓶。成人每瓶采血5~10ml,儿童每瓶采血3~5ml 。 4 阳性培养瓶处理:凡系统报告为阳性瓶时,应从菜单扩展功能项进入观察曲线状态,并及时转种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和中国蓝平皿。将血琼脂、巧克力琼脂置5%~8%CO 2培养,中国蓝琼脂置普通孵箱35#培养。每一阳性培养瓶必须做涂片、革兰染色并做直接药敏试验。将涂片结果通知临床作为血液培养的一级报告。 培养次日将直接药敏报告通知临床医生作为二级报告。并将分离出的菌落做标准药敏试验和鉴定,经16~20小时培养后,作最终血液培养报告。 5 阴性瓶处理:当系统指示有培养瓶已到预置的报告时间时(可根据不同标本培养目的设置5天、 297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年9月第21卷第5期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血培养操作指南

山东省立医院血培养操作指南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临床上应该进行急症处理,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血培养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起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病原微生物,是诊断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1.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须100%送检率): 1.1.1发热(≥38 ℃)或低温(≤36 ℃)伴下列一项: A 寒战; B 肺炎; C 留置导管超过5天; D 白细胞>万/mm3;; E 感染性心内膜炎; F 收缩压低于90mmHg; G 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H PCT或CRP升高; 1.1.2发热≥ ℃ 注意事项: 1、怀疑脑膜炎患者应同时进行血培养; 2、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3、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的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 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个血培养。 血培养的采血量: 要求: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20~30ml,每瓶5ml~10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应少于患儿总血容量的1%,每瓶不少于2ml。血培养采血量要根据患儿的血容量和年龄确定: A 新生儿:只需做一侧需氧培养,即单瓶需氧瓶抽取~;

S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落石出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 三、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自身对照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0.9%氯化钠注射液 2、试剂生产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06143020455; 4、包装规格:500ml/瓶; 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二年;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 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x60mm)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1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

摘自:《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 主编:徐英春、倪语星、王金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来源:微生物之家 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BC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sop

BC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一)检测原理 安图BC120系统中所使用的每一血培养瓶內底部都含有颜色感应器,其中有半滲透性硅胶膜隔离了培养基及颜色感应器,只有CO2可透过硅胶膜。当血液培养瓶內有微生物生长时,释出的CO2滲透至感应器经水饱和后,产生氢离子(H)改变感应器酸碱度值,使感应器颜色产生变化,从灰色变为黄色,由颜色变化计算有无微生物生长。反应如下:CO2+H2O→H2CO3→H+HCO3–。孵育箱內, 每一测试槽底部都有一组激光器及反射光感应器,反射光感应器随瓶底颜色感应器颜色改变,产生不同的反射值。光度信息经扩大、传送至电脑后,系统会自动连续分析及记录,然后判断阳性或阴性;系统随之以图象及声音报警。电脑有下列三种阳性生长计算图表:如下图所示: 1、加速度法;培养瓶放入孵育箱时细菌还未生长; 2、速率法;培养瓶放入孵育箱时细菌正在生长期; 3、阈值法;培养瓶放入孵育箱前已经阳性;4.手工修改

(二)操作步骤 1.开机步骤:插上电源,打开仪器的UPS电源,待UPS亮灯稳定后,再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开关在仪器的背面),程序会正常启动,登陆安图全自动血培养控制系统V1.0,进入软件主界面(用户名和密码均为“admin”)。 2.放瓶步骤:在主界面下,点击“放入键”,将光标放置在ID号窗体内,输入该培养瓶上的ID号(可手工和扫描输入,为必输项目),和对应的病人信息(可选项目)。打开抽屉,将培养瓶放入到抽屉中有指示灯亮起的任何空置空位内,会听到提示音,指示灯会闪烁,放瓶界面重新回到空白界面,可继续放瓶,放完之后点击结束键,关闭抽屉,完成此操作。 3.取瓶步骤:在培养过程中:当有阳性瓶或阴性瓶时,可按下述步骤操作:主界面下点击“取阳瓶”/“取阴瓶”健,屏幕会显示每个箱体内阳性瓶/阴性瓶的数量。打开血培养主机抽屉,相应阳性/阴性瓶位指示灯的绿灯会亮起,可依次取出,然后关闭抽屉,完成此操作。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①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②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③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④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 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 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2.各加入①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分钟。 3.再滴入2滴②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③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

迪尔血培养标准操作

DL-Bt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XXJYCZXJXXX 版本: 生效日期: 共4页 1.目的 规范DL-Bt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原理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通过将已接种的血培养瓶放入检测器中,利用热传导原理使血培养瓶在37℃恒温环境下持续培养,使培养瓶中微生物快速生长并产生代谢气体,从而使培养瓶的传感器发生变化,同时利用光学传感器连续监测血培养瓶的传感器的变化,由专家系统判定待检标本的阴阳性结果,通过声光报警提示阳性结果并显示在液晶屏幕上。 4.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80% 光照度:避免强光直射 使用电源:AC220V±22V,50Hz/±1Hz 大气压力:76kPa~106kPa 5.操作程序 5.1使用血培养瓶的基本要求 5.1.1注意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5.1.2.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使用前发现培养瓶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应使用。 5.1.3应正确采集标本,注意皮肤消毒程序,避免造成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 5.2血培养瓶的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段及标本实际情况选用相应血培养瓶(需氧瓶、厌氧瓶、儿童瓶)。 5.3血培养瓶的加样: 用无菌注射器采集(成人瓶8~10ml、儿童瓶采集1~3ml)血液或其它体液标本,注入到培养瓶中 5.4启动血培养系统 5.4.1打开仪器背板的电源开关,并按下仪器开关。 5.4.2等待系统启动完毕后,观察温度达到培养要求,即可使用 5.5关闭血培养系统 5.5.1遇到下列情况需关闭系统:屏幕触摸无反应、操作键盘或鼠标无应答。 5.5.2按下仪器开关,待屏幕无显示后,关闭电源开关。 5.6装载血培养瓶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抗A、抗B、抗D血清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聚凝胺试剂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

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测定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凝聚胺是一种高效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较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少。若是未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加入悬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所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集,凝块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五、试剂及材料 (一)聚凝胺试剂盒(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分:低离子介质溶液、聚凝胺溶液、重悬液、阴性及阳性对照液; 保存条件:2~8℃贮存2年,试剂盒打开使用后可置于室温 (二)材料:玻璃试管、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载玻片、显微镜等 六、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注意核对病人信息),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七、操作程序:

(一)将受血者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二)将供血者血样配制3%红细胞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三)取洁净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 (四)主侧管:受血者血清100u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次侧管:供血者血清100u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0.6 ml,混匀后静置1分钟,再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静置15s。 (五) 混合均匀后,在1000g条件下离心15s,然后倒掉上清液。 (六) 轻轻侧动试管里的细胞扣,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七) 最后加入重悬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八、结果判定: (一)阴性:60秒内凝块散开,代表由聚凝胺溶液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 (二)阳性:60秒内凝块不散开,代表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三)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九、注意事项: (一)若病人血浆(血清)含肝素,须多加双倍量的聚凝胺溶液以中和肝素。 (二)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三)加入血清量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会提高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 (四)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一.目的 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 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所需材料和设备 材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五.操作步骤 1.凝聚胺法 (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记主、侧和自身对照 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 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 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 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骤(3)-(6) (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 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 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 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 最长不要超过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过1min可能 变为阴性。 六.注意事项 1.配血技术 ①常规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仅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可少的试验,首先采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用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2.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患者或供者ABO血型定型不正确,或二者的ABO血型不配合; ②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起反 应;③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中的相应抗原起反应;④供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阳性; ⑤患者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假 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用盐水添加试验来解决); ⑥试验系统被污染。 3.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供者血清中存在针对患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②患者与供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③患者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8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 1.申请单验收:要求血培养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 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 (l)检查标本标识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2) 检查标本容器有无溢漏、渗出; (3)检查送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标本保存时间。 3.不合格标本处理: (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 (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 1.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售培养基良 莠不齐,选购时要慎之又慎注意质量,以知名大厂家生产者为宜。国内报告应用不 同培养基的两组血培养结果,1组阳性率为9.7%,另1组为16.1%,可见培养基影 响之大。抗凝剂现多用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polyanetholsulfonate,SPS)浓度为 0.025%~0.05%。因兼有抗凝、抗补体、抗吞噬及拮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故较 其他抗凝剂为优。 2.培养条件: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 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可占病原菌的10%以上。所以必要时应选取相 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3.盲传: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因此在培养终结时应盲目 传代1次,以防漏检。 四、结果观察和报告 1.结果观察和评价: 血培养的结果应及时快速通知临床医师。采取以下措施:即每日开始工作时,首先检查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 核对:核对医嘱及化验单,打印采血条形码、明确标本项目、 注意事项。 准备: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常规消毒物品一套、止血带、血培养瓶、 采血针、手套、注射器。 评估 : 1 、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2、忠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 3、肢体活动情况和静脉充盈情况,合理安排采血部位。 4、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有无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 5、患者的心理状态,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需求等。 告知: 1、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采血后注意事项 要点说明 1、按检查项目及医嘱准备相应的血培养瓶 和采血量。 2、检查培养瓶有效期、有无破损、胶塞有无 松脱、瓶签模糊,瓶内培养液肉眼观察有 无絮状物、变质 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 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使用密封培养瓶采血: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1、成人血培养采血 8-10ml 儿童 1-5ml ,婴儿 0.5ml 1、将血培养瓶口的保护帽剔去,用酒精消毒瓶盖,干燥 1min 。 2、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约6cm 处系止血2、如用注射器采血,应将血液先注入厌氧 带,用 75%酒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 瓶后注入需氧瓶,如用采血针采血,则涂擦,消毒区域达 3cm,静置 1min 待干。 应先注入需氧瓶,再注人厌氧瓶。 3、戴手套后用采血针头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用 胶布固定针翼,接培养瓶,观察培养瓶内液体刻度,到达3、采血量不足时,先注入需氧瓶足够血量, 所需血量时反折针头,拔出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换另 再注入剩余血液到厌氧瓶。 一瓶采血。瓶口贴封口,贴条形码,标注采血部位和采血 4、注意培养瓶用 75%酒精或 70%异丙醇消 时间。 4、换对侧肢体按同样方法采集另一组培养瓶。毒,但不能用碘酒消毒。 整理用物: 1、再次查对采血项目和患者身份,询问并观察患者 反应 ,交代注意事项。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入不 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医疔废物按有关规定处置。能立即送检,应室温放置,不得冷藏。 3、扫描采集好的血标本并签收签名,及时送检。

血培养检测方法

血培养检测 一、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因此,采血前严格执行皮肤消毒。

三、采血量: 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因为培养的血液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 用静脉穿刺获得的血量,成人和儿童不同。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静脉采血1ml~5ml用于血培养,当细菌浓度足够高时,血液少于1ml也足以检测菌血症。标本量大于1ml,细菌量也增加,对于感染的儿童每毫升血液比成人有更多的微生物。对于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少于10 ml不易培养出细菌,每瓶最低限量应是10ml血液,20ml~30ml最合适,血液和肉汤的比一般推荐为1:5至1:10。几乎所有现代的血培养系统假如血液量均在10ml以上。虽然静脉采血30ml可增加细菌量,但这不太切合实际,这很容易造成医院获得性贫血。 四、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次血培养。研究已经证实,采集适量的血液注入2~3瓶血培养瓶中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菌血症。对间歇性菌血症,用于培养的血液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因为细菌流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间隔1h,在发烧时血液可能没有细菌,实际上,血培养通常是在寒战或发烧后进行。由于细菌很快会从血液中清除,因此,在寒战或发烧后应尽快抽取血培养。 采血时间: 实际上已经证明在24h内同一时间或任意时间抽血培养发现微生物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