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学案:2.3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1)(1)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学案:2.3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1)(1)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学案:2.3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1)(1)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学案:2.3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1)(1)

[目标导航]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在方向性、饱和性上的特征。2.会分析离子键对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一、离子键

1.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条件

一般认为,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原子间才有可能形成离子键。3.实质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当静电作用中同时存在的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

(1)静电引力是指阴、阳离子之间的异性电荷吸引力。

(2)静电斥力包括阴、阳离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之间的斥力。

4.特征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倾向于形成晶体,使每个离子周围排列尽可能多的带异性电荷的离子,达到降低体系能量的目的。

议一议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吗?

[答案]不一定。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有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两种元素以共价键形成AlCl3。

2.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形成的吗?

[答案]不是。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这种静电作用是指阴、阳离子之间静电吸引力与电子和电子之间、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二、配位键

1.配位键

(1)定义: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具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而形成的特殊的共价键叫配位键。

(2)表示方法:配位键常用符号A→B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B是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的原子。

(3)实例:NH+4的结构式(表示出配位键)可表示为,N原子杂化类型为sp3,NH+4中的配位键和其他三个N—H的键长和键能相等,N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配合物

(1)概念:组成中含有配位键的物质。

(2)组成: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含有空轨道)与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如:CO、NH3、H2O、Cl-、F-、CN-、SCN-等)通过配位键形成配合物。

(3)实例:[Cu(NH3)4]2+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Cu2+的空轨道,[Cu(NH3)4]2+可表示为

议一议

1.配位键与共价键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案]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但形成配位键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方提供,而不是由双方共同提供的;一般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由双方共同提供。

2.NH+4中的配位键与其他的三个N—H键的性质有差别吗?

[答案]没有差别。NH+4的4个N—H键的键长、键角、键能完全相同,具有相同的性质。3.配合物[Cu(NH3)4]SO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哪些?

[Cu(NH3)4]2+与SO2-4之间形成的、一般共[答案][Cu(NH3)4]SO4中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

价键、配位键、极性键和σ键。

4.如何表示[Cu(H2O)4]2+中的配位键?

[答案]

三、金属键

1.金属键及实质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

当可见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固态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吸收所有频率的光并很快放出,使得金属不透明并具有金属光泽。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3)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当金属中有温度差时,通过不停运动着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碰撞,把能量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4)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排列方式不变,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没有被破坏。

议一议

1.金属原子核外所有的电子都是自由电子吗?自由电子专属于某一个金属阳离子吗?[答案]不都是。金属的自由电子是指金属易失去的价电子,而不是金属原子核外所有的电子。

不专属于某一个金属阳离子,而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金属键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原子共用许多个电子形成的。

2.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吗?

[答案]不一定,离子化合物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但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不含阴离子。

一、常见的化学键

1.常见化学键的比较

2.化学键类型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MgO、NaF等,复杂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NO3、NaOH、Na2O2、NH4Cl等。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3)中学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

①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H2、O2、N2、P4、S2、S8、金刚石、晶体硅等。

②只有极性键的物质:HX、CO、SO2等。

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H2O2、C2H2、C2H4、C6H6、C2H5OH等。

④只有离子键的物质:如CaCl2、K2O、KH等(固体)。

⑤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Na2O2、Na2S2、CaC2等。

⑥既有离子键、共价键,又有配位键的物质:铵盐、配合物如[Cu(NH3)4]SO4、NH4NO3等。

⑦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

⑧金属或合金中存在金属键。

例1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C.金属键中的自由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D.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

[解析]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键中的自由电子属于整块金属共用;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既包括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包括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的性质及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强弱有关。

[答案] B

解题反思金属键和离子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变式训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主族元素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答案] B

[解析]离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不正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一般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原子间不易形成离子键,如AlCl3和BeCl2中金属与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B 正确;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主族元素包括H元素和碱金属元素,H元素与卤素形成共价键,碱金属元素与卤素形成离子键,C不正确;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中NH+4与阴离子形成离子键。

解题反思离子键与共价键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1)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有可能是共价键。

(2)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有可能含离子键。

二、配位键和配合物

1.配位键

(1)形成条件: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

(2)配位键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和普通共价键只是在形成过程中有所不同,配位键的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一方提供,普通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双方共同提供,

但实质都是成键原子双方共用,如NH+4中的四个N—H键完全等同。

2.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Cu(NH3)4]SO4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1)中心原子或离子:提供空轨道,如Fe、Ni、Fe3+、Ag+、Cu2+、Zn2+等,常见的是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2)配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①原子:常为ⅤA、ⅥA、ⅦA族元素的原子;

②分子:如H2O、NH3、CO、醇等;

③阴离子:如X-(Cl-、Br-、I-)、OH-、SCN-、CN-、RCOO-等。

(3)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或离子数目。如[Fe(CN)6]4-中Fe2+的配位数为6。

(4)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数的代数和,如[Co(NH3)5Cl]n+中的n=2。

3.配合物溶于水的电离情况

配合物中外界离子能电离出来,而内界离子不能电离出来,通过实验及其数据可以确定内界和外界离子的个数,从而可以确定其配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位体。

例2回答下列问题:

(1)若BCl3与XY n通过B原子与X原子间的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则该配合物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

(2)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_____原子提供孤对电子,_______原子提供空轨道。写出NH3·BF3的结构式,并用“→”表示出配位键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离子键b.配位键c.共价键d.σ键

(4)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可生成Na2[Cu(OH)4]。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u(OH)4]中除配位键外,还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b.金属键

c.极性键d.非极性键

(5)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然后加入适量乙醇,溶液中析出深蓝色的[Cu(NH3)4]Cl2

晶体,上述深蓝色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普通共价键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解析](1)BCl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B原子未杂化的1个2p轨道为空轨道,所以与X形成配位键时,X应提供孤对电子。

(2)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BF3中B原子为sp2杂化,杂化轨道与F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故有一个2p空轨道,与NH3形成配位键。

(3)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可见它是离子晶体,晶体内存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σ键。

(4)Cu2+中存在空轨道,而OH-中O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故O与Cu之间以配位键结合。Na2[Cu(OH)4]为离子化合物,Na+与[Cu(OH)4]-之间以离子键结合,O—H键为极性键。

(5)Cu2+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Cu2+与NH3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NH3分子中

SO 以离子键结合。N、H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内界离子[Cu(NH3)4]2+与外界离子24

[答案](1)X(2)N B(3)abcd

(4)ac

(5)离子键配位键

解题反思解答配位化合物问题的关键

一要掌握配位键形成的条件;二要正确分析最外层电子排布和成键情况。

变式训练2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D.[Co(NH3)5Cl]Cl2

[答案] B

[解析]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Cl-,加入AgNO3溶液即有AgCl 沉淀产生。对于B项配合物分子[Co(NH3)3Cl3],Co3+、NH3、Cl-全处于内界,不能电离出Cl-,所以不能生成AgCl沉淀。

解题反思许多配合物内界以配位键结合很牢固,难以在溶液中电离,而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

1.下列关于配位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配位键是一种静电作用

B.配位键实质是一种共价键

C.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双方提供

D.配位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答案] C

[解析]配位键形成条件中的一方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提供空轨道。

2.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

[答案] B

[解析]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A不正确;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B正确;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C不正确;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自由电子能够吸收并放出可见光,D不正确。

3.下列微粒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A.Na2O2B.H3O+

C.NH4Cl D.NaOH

[答案] C

[解析]Na2O2中Na+与O2-2之间以离子键结合,O2-2内O与O之间以共价键结合;H3O+中有1个配位键;NH4Cl中NH+4与Cl-以离子键结合,NH+4中存在1个配位键;NaOH中Na+与OH-以离子键结合,OH-中O与H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离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B.因为离子键无饱和性,故一种离子周围可以吸引任意多个带异性电荷的离子

C.金属是借助金属离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D.[Cu(H2O)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H2O中的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答案] D

[解析]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变形而不易折断是因为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不被破坏,故A不正确;离子键无饱和性,体现在一种离子周围尽可能多的吸引带异性电荷的离子,但还要受两种离子的半径比和个数比的影响,如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吸引6个Cl-,每个Cl-周围也只能吸引6个Na+,故Cl-和Na+的个数比为1∶1,B项不正确;金属的导热性是由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碰撞将能量进行传递,故C不正确;Cu2+有空轨道,H2O中O原子有孤对电子,可以形成配位键。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

C.配位键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D.金属键的实质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答案] C

[解析]N和H这两种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5,即NH4H,其电子式为

,B项正确;配位键中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某一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的。

6.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金属的金属键最强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 b.Mg c.K d.Ca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着配位键的是_______。

①H3O+②[Al(OH)4]-③NH3④NH+4

⑤[Cu(H2O)4]2+⑥Ni(CO)4⑦Fe(SCN)3⑧BF-4

⑨CH4

(3)在配离子[Fe(CN)6]3-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提供空轨道的是_____________,与其配位体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微粒是______。

(4)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与钛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现有含Ti3+的配合物,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配离子[TiCl(H2O)5]2+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该配合物的配位体是____________。

(5)B和Al均为ⅢA族元素。

①AlCl3·NH3和AlCl-4中均含有配位键。在AlCl3·NH3中,配位体是__________,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__,AlCl-4中Al原子采用__________杂化。

②气态氯化铝(Al2Cl6)是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成键关系为。请将图中你认为是配位键的斜线上加上箭头。

③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 mol NH4BF4含有________ mol配位键。

[答案](1)b(2)③⑨(3)6Fe3+CO、N2、C2-2(写出一种即可)(4)Ni、Ge、Se极性

键(或共价键)、配位键H2O、Cl-(5)①NH3N sp3②

③2

[解析](1)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金属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四种金属中阳离子电荷数最多而半径最小的是Mg2+,故金属镁的金属键最强。

(2)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一方能够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H3O+是H+与H2O形成的配位键,H+提供空轨道,H2O中的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Al(OH)4]-是Al(OH)3与OH-形成的配位键,Al提供空轨道,OH-提供孤对电子;NH+4是NH3与H +形成的配位键;[Cu(H2O)4]2+是Cu2+与H2O形成的配位键;Ni(CO)4是Ni与CO形成的配位键;Fe(SCN)3是Fe3+与SCN-形成的配位键;BF-4是BF3与F-形成的配位键。CH4、NH3分子中不存在提供空轨道的原子,不存在配位键,故选③⑨。

(3)[Fe(CN)6]3-中的配位数为6,Fe3+提供空轨道。配位体为CN-,其等电子体有N2、CO、C2-2等。

(4)T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未成对电子数为2,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4s24p2、4s24p4,即为Ni、Ge、Se。[TiCl(H2O)5]2+中的化学键有极性键(或共价键)、配位键,配位体为H2O、Cl-。

(5)①AlCl3·NH3中,Al3+提供空轨道,配位体为NH3,NH3中的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AlCl-4中Al的价电子对数为1

3杂化。

2×(3+1+4)=4,孤电子对数为0,Al原子杂化类型为sp

②配位键的箭头指向提供空轨道的一方。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通过一个共用电子对就可以形成一个单键,另有三对孤对电子。所以氯化铝(Al2Cl6)中与两个铝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氯原子中,有一个是配位键,氯原子提供电子,铝原子提供空轨道。

③NH+4含有1个配位键,BF-4含有1个配位键,故1 mol NH4BF4含有2 mol配位键。

上海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n ≥1) ⑴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⑵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副反应: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烯烃通式:C n H 2n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 2H 4 +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点燃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浓硫酸 170℃ 点燃 催化剂 △ 一定条件 图1 乙烯的制取 浓硫酸 140℃

与氯化氢加成: H 2 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⑶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电石的制备:CaO+3C CaC 2+CO↑) 烯烃通式:C n H 2n-2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C 2H 2+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⑶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n ≥6)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C CH=CH 一定条件 2500℃~3000℃ 电炉 一定条件

(全国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学案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9·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晶体的常识和常见四种晶体性质 (频数:★★★难度:★★☆) 1.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 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性质特征 自范性有无 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晶胞 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格能 ①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②影响因素 a.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b .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③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 ②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 2.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比较 类型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构成粒子分子原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阴、阳 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 (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 硬度较小很大有的很大, 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较低很高有的很高, 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 何溶剂 常见溶剂 难溶 大多易溶于水等 极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 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 电性,个别为半 导体 电和热的良导 体 晶体不导电,水 溶液或熔融态导 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大多数非金属单 质、气态氢化物、 酸、非金属氧化 物(SiO2除外)、绝 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金刚石、 硅、晶体硼), 部分非金属化 金属单质与合 金(如Na、Al、 Fe、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 K2O、Na2O)、强 碱(如KOH、 NaOH)、绝大部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离子晶体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建议: 分析、归纳、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四种类型晶体的比较: [阅读与思考]:阅读下表,讨论、分析得出哪些结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表1:

表2: [板书]:二、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 2、规律: (1)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的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2)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科学视野]:阅读P84————科学视野,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3、岩浆晶出规则:晶格能高的晶体,熔点较高,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析出。(美国矿物学家鲍文) 教学习题设计: 1、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晶格能:NaClCaO C、熔点:NaI>NaBr D、熔沸点:CO2>NaCl 2、已知:三种氟化物的晶格能如下表: 三种氟化物的晶格能的递变原因是。 3、已知:硅酸盐和石英的晶格能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橄榄石和云母晶出的顺序是。

(2)石英总是在各种硅酸盐析出后才晶出的原因是。(3)推测云母和橄榄石的熔点顺序为,硬度大小为。 4、下表列出了钠的卤化物和硅的卤化物的熔点: 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很多,其原因是。(2)NaF 的熔点比NaBr的熔点高的原因是。 SiF4的熔点比SiBr4的熔点低的原因是。(3)NaF和NaBr的晶格能的高低顺序为,硬度大小为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 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探索新知](1—18号) 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以H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b. 以He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c. 以C 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 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N 、 O、 Ne 、 Al、 Mg 、 Si 、 [学无止境](19—36号) 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Sc Fe 结论: 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Cr Cu 结论: 练习:V、As 第2、3课时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 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 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 [交流·研讨] 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 (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 (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练习]书写19号钾原子,24号铬原子,30号锌原子和35号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共同分析]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与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有什么区别? [观察讨论]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价电子排布,从中找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 1、氮原子间能形成氮氮叁键,而砷原子间不易形成叁键的原因是砷原子半径较大,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As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91.80°,小于氨分子键角107°,AsH3分子键角较小的原因是 砷原子电负性小于氮原子,其共用电子对离砷核距离较远,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2、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C—C 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5、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________,该结构中S—O键 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 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相当于一心两用) 6、碳元素可形成多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的熔点为3550 ℃,C60的熔点约为28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前者原子间是靠强烈的共价键结合的,后者分子间是靠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的 7、Mn2+的稳定性强于Mn3+,其原因是:Mn2+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而Mn3+不是 8、已知常温下,H2CrO4的K1=4.1、K2=1×10-5,从结构的角度上看,K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四节离子晶体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离子晶体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解析:选C原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只要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晶体,但在离子晶体内部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常见的晶体类型中,只有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最大,有熔、沸点很高的钨,也有常温下为液态的汞。 2.氧化钙在2 973 K时熔化,而氯化钠在1 074 K时熔化,两者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类似,下列有关它们熔点差别较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 B.氧化钙的晶格能比氯化钠的晶格能大 C.氧化钙晶体的结构类型与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 D.在氧化钙与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类似的情况下,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解析:选C CaO晶体和NaCl晶体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可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判断。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离子间距离、晶体结构类型等因素有关。CaO和NaCl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故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3.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固态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氧化二钒,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解析:选D A项中熔点很高且熔融态不导电,为原子晶体;D项中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为离子晶体;B、C项为分子晶体。 4.下列图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 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 常温常压( 1 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 ≤ 4 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 )4]亦为气态 3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 ,.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 或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最新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3:3.1认识晶体

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第1节认识晶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重要特征。 2.通过等径圆球与非等径圆球的堆积模型认识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3.了解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与晶体的关系,会用“切割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目(或粒子数目比)和晶体的化学式。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概念 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2.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自范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2)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晶体的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微粒的种类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晶体分为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思考交流 1.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 2.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及对称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知识点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

思考交流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探究学习 探究一晶体的特征与分类 【问题导思】 ①晶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见1。 ②晶体分几类? 【提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1.晶体的特征 2.分类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内部粒子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依据构成微粒的作用力不同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1原子结构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上海市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备注及猜想] 化工生产: 工业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

? 2SO + H 2O → H 2SO 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 总反应为: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 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 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 32243NH CO H O NH HCO ++→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 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 其工业流程图为: 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2020年最新]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 【例题1】K2Cr2O7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剂还原成Cr3+。 (1) Cr3+能与OH-、CN-形成配合物[Cr(OH)4]-、[Cr(CN)6]3-。 ① Cr3+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 ②不考虑空间构型,[Cr(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________。 ③ CN-与N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CN-的电子式:________。 (2) K2Cr2O7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直至乙酸。 ①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酸的沸点是117.9 ℃,甲酸甲酯的沸点是31.5 ℃,乙酸的沸点高于甲酸甲酯的沸 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 (3) 一种新型阳极材料LaCrO3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距离每个Cr原子最近的原子有6个,则图中________原子代表的是Cr原子。 【自我归纳】 题中设计到哪些考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案】(1) ①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② (2) ①sp2sp3②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 (3) C 【变式训练】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 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