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前者与饮食不当有关,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哭闹。后者多见于儿童,有周期性发作,其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2、高渗脱水:

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钠>150mmol/L 时称为高渗脱水。多见于腹泻伴有高热、饮水不足,或输入电解质液体过多。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出现细胞内脱水,表现口渴明显、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

3、等渗脱水:

是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维持血钠浓度在130~150mmol/ L。临床上最常见,出现一般的脱水症状。

2、低渗脱水:

电解质的丢失大于水的丢失,血钠<130mmol/L 时称为低渗脱水。多见于

营养不良小儿伴较长时间腹泻者,或腹泻时口服大量清水、静脉滴人大量非电解质液体,以及因心、肾疾病长期限盐等情况。细胞外液减少相对较重,临床上除脱水体征较重外,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严重低钠者可致脑水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

3、食欲不振亦称厌食:

是指患儿缺乏进食欲望,常见于急慢性疾病。突然食欲不振往往是疾病的先驱症状,长期食欲不振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此外,小儿情绪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引起长期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以致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4、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呼吸系统器官疾病、呼吸中枢疾病、呼吸肌麻痹或心功能不全致肺水肿,造成通气换气障碍,导致体内C02潴留、碳酸增高、血pH降低,而C02CP 增高,血钾也增高。

1、xx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由于维生素 D 缺乏,引起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全身惊厥、手足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 4 个月—3 岁小儿。

2、(猩红热)xx 线:

猩红热患者出疹期在皮肤皱褶处,因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色线状,称巴氏线。

4、高热惊厥:

是颅外感染伴有高热时在年幼儿常有可能引起的惊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尤为常见,其特点是:

① 年龄多在 6 个月至 3 岁之间;② 多在病初突然高热时;③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和时间短;④ 神志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体征。

1 、血钾<

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减低,精神萎靡、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肌肉弛缓性瘫

痪。心音低钝、血压减低,心电图可见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降,Q- T间期延长,出现U波,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3、百日咳:

痉咳期为百日咳第二期,约在起病后7-10天即由卡他期进入痉咳期,此期体温恢复正常,较大婴儿及儿童突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发作连续数十声,集中在呼气期,患儿面红耳赤,张口伸舌,涕泪粘痰交流,十分痛苦。

在咳至憋气濒于窒息时,突然急速深长吸气,发出鸡鸣样吸气声。每次阵咳末常伴有呕吐,夜间影响睡眠。剧烈阵咳使颜面、眼睑浮肿,并使眼结膜、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持续2-6 周或更长。6个月以内婴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憋气和窒息。

4、急性颅内压增高

简称颅内高压,是由于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代偿范围,即导致颅内压增高。

1、感应性腹痛:

常与内脏性腹痛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当内脏病变使痛觉神经纤维受刺激,发生

冲动,传人相应的脊髓节段的脊髓神经支配的皮肤部位,而引起体表感应性腹痛。例如阑尾病变的体表感应区是右下腹;小肠的体表感应区在脐周;胃的体表感应区在上腹部;肝胆的体表感应区在右上腹和右肩胛;肾和输尿管的体表感应区在腰和腹股沟部。此种疼痛比较尖锐,伴皮肤过敏和腹肌痉挛,定位较明确,常位于腹部两侧。此外,腹外病变也可引起感应性腹痛,例如胸膜炎可引起前腹壁疼痛。

2、代谢性酸中毒:

是由于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多堆积,为[H+]增加或[HCO-喊少所致。血pH<

7.35。轻度酸中毒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较重酸中毒可出现呼吸深长、口唇樱红、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心率增快。严重酸中毒时心率转慢、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可致生命危险。小婴儿呼吸变化不典型。

3、麻疹粘膜斑(xx 斑):

在麻疹前驱期发热2-3 天后,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可见散在小沙粒状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特征性粘膜斑。此斑持续仅1-2 天即完全消失,但粘膜粗糙充血可持续数日。

4、结核半杀菌药:

是指在碱性环境中能杀灭细胞外的结核菌的药物如链霉素,或能杀灭在酸性环境中细胞内的结核菌和干酪病灶内代谢缓慢的结核菌的药物女口吡嗪酰胺。

1.新生儿硬肿症:

是指新生儿期内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变硬与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受损。

3.(猩红热)xx 舌:

猩红热前驱期2—3 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突出,称为杨梅舌。

4.青春期:

是指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 岁,男孩从13—14 岁开始至18—20 岁

5.治疗性的游戏:

当游戏起到应对恐惧和忧虑的作用时称为治疗性的游戏。其作用是评估儿童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3、抗生素诱发性肠炎: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而继发肠道内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的肠炎。一般发生在体弱的患儿、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起病急,病情凶险,全身中毒症状和脱水症状重,大便为暗绿色海水样、有粘液。大便培养或涂片镜检可找到病原菌。

4、新生儿期:

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 天为新生儿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