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doc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doc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doc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doc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1):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 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 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温度带中的(北温带),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中国的邻国有(14)个,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 4、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万8千)多千米。 7、我国最大盐场为(长芦盐场),最大渔场为(渔场)。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0、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划分界线为的(漠河)至省的(腾冲)县。 12、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是(省),最少的是()。 13、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它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5、我国在各少数民簇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16、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国公民有(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中国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6、我国四大盆地为(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7、我国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一半是难以利用的。 10、我国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③.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 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⑸.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mA(g) +nB(g) pC(g) +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一、概况(认真参考地图册146---178页,按顺序随时翻阅) 1、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和省区? 45°N-------准噶尔盆地-(蒙古)-东北平原 40°N-------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北京 35°N-------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淮河 30°N-------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记住几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落实到地图上) 季风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 800㎜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400㎜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市—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域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 等降水量线 中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秦岭-淮河一线意义? 1)、黄土高原南界; 2)、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800MM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4)、河流有无冰期 5)、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二、中国的国土和疆域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2、读地图册142页图“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范围? 3、说出我国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34′N)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4、熟读我国14个陆上邻国?说出新疆和云南的邻国?(新疆8个、云南3个) 三、中国的近海 1、比较我国四个海区? 1)、位置最北、面积最小、水深最浅、盐度最低-渤海 位置最南、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盐度最高-南海 2)、全部大陆架--渤海和黄海 3)、黄海-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 4)、东海-我国大陆与我国我国台湾岛、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大陆架最宽。 南海-台湾海峡是南海与东海间的交通要道 2、我国潮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分布:40%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省区、60%以上分布于杭州湾以北沿海各省市; 开发利用:浙闽沿海---养殖贝类;苏北沿海---盐业、种植棉花、成为商品棉基地;上海金山石化—填海造陆; 3、我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杭州湾以北——沙岸或泥岸为主-----海积地貌 杭州湾以南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岩岸为主,水深,多良港-----海蚀地貌 4、我国近海油气田分布?(主要在大陆架) 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浅滩、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油气盆地。 5、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长芦盐场:北方为沙岸、泥岸,雨期短,春季至初夏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利晒盐;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低、蒸发旺; 6、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前两个条件必写) 1)台湾暖流和黄、渤海冷水团在此交汇,海水易搅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浮,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且水温适宜,冷暖水性鱼类在此交汇洄游,数量众多; 2)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河入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为多种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饵、洄游场所; 3)海区位于大陆架,海水浅、阳光足,可直射海底,有利海洋生物繁殖; 4)纬度适中,多优良避风港,有利捕捞; 7、潮汐能的分布?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沿海。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20200804225834).pdf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 的内海。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2016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2016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或。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 +bB===cC +dD ,比较v(A)a 与v(B)b ,若v(A)a >v(B) b ,则A 表示的 反应速率比B 的大。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 1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反应热为。(注: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2.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活化分子浓度)→反应速率。 考点三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与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黑土地(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0.我国四大高原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比较平坦的是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21.长江发源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长江的分段:宜昌和湖口 22.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四川省。 2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分段:河口和桃花峪。 24.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是中游水土保持。黄河的治理: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下游: 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高中生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