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 、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 、年十七,好.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B 、骊山北构而西折C 、天下云集响应D 、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B 、襟三江而带五湖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 、常以身翼蔽沛公C 、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 、履至尊而制六合

C谨庠序之教 D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 、序八州而朝.同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B 、前辟四窗

C 、沛公欲王关中

D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过秦论

2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 B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而下百川。B 、思知止以安人。

C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D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B 、六王毕,四海一。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2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内立法度。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词类活用答案

1、B A.名词作状语,向下;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名词

作状语,亲手

2、A 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

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D A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名词作动词,责备C、名词作动词,处罚

D 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4、B 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5、C 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

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6、B 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7、C 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A 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

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

9、D 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10、B 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11、 C A、名词作动词,灭族B、名词作动词,攻下C、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名词作动词,种植

12、A A、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囊一样B、使动用法,使来

C、使动用法,使……愚昧

D、使动用法,使……跟从)

13、D A、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14、A A、意动用法,以……为鉴B、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地C、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15、D A、名词作动词,登记B名词作动词,放火C、形容词作动词,照明D、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16、C A、名词作动词,乘坐辇车B名词作动词,登上C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D、名词作动词,用草绳系

17、B A、使动用法,使……来B、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C、使动用法,使……斗)

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8、 B A、名词作动词,归罪B、形容词作动词,交好C、名词作动词,说明白D、名词作动词,引,招致

19、C A、名词作状语,像财物一类的B、名词作状语,在前面C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D、名词作状语,像人腰,像鸟嘴

20、D A、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B、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C、名词作动词,使眼色D、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21、D A、使动用法,使……绿B、使动用法,使……为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C、使动用法,使……牢固D、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过失

22、A A、名词作状语,成群地B、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道义C名词活用为动词,祝寿

D、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学习

23、C A、意动用法,以……为奇(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B、意动用法,认为……小(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C、使动用法,使……寒冷D、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24、B A、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B、名词作状语,用瓮、用绳子C、名词活用为动词,提起D、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25、A A、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于……之下B、使动用法,使……安宁C、使动用法,使…… 快乐

D、使动用法,使……端正

26、D 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名词作状语,在国内C、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D、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人教版初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无案牍之劳形 ②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③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 ④陈胜王(《陈涉世家》)为王 ⑤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扩大 ⑥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 ⑦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七年级(下)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7父利其然也。(同上)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会宾客大宴。(《口技》)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 12其一犬坐于前。(《狼》) 13一狼洞其中。(同上)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 八年级(上) 1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17无丝竹之乱耳。(同上) 18无案牍之劳形。(同上) 1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高中:学生+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荆轲刺秦王》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鸿门宴》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4、名词用作状语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完整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通假字: 与可没与陈州通“殁”,死亡 少纵即逝矣通“稍”,稍微 一词多义: 然 予不能然也:这样 自视了然:...的样子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以 以追其所见:来,从而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 与可以书遗予曰:把... 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之 竹之始生:取独标志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 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焉 而节叶具焉:助词 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其 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 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表并列 古今异义词: 初不自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月落庭空影许长古:这样;今,也许 废卷而哭失声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吾将以为袜古:把...当作;今,认为 发函得诗古:打开;今:发送 而读书者与之古:赞成;今:给 以书遗余曰古:赠送;今:遗失 重点词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做动词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与可厌之:厌,厌恶 名词作状语 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意动用法 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庖丁,解牛者也 轮扁,斫轮者也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省略句 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吾将以(之)为袜 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倒装句 疑否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状语后置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足相蹑于其门 固定句式 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难句翻译: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译:从蝉破客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尺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词类活用

附录二: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满井游记》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 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1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唐雎不辱使命》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

《训俭示康》归纳完整版

《训俭示康》整理 一、通假 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公宜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簪,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立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衣服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妾不衣帛:衣,穿 2、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4)非远方珍异: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 5)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美,美德 6)问其所来,以实对:实,实情 3、形容词作动词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枉道速祸(使……曲) 5、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6、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汝非徒身当服行:身,本身

三、一词多义: 1、靡: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种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 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5、数:1)会数而礼勤 : 屡次 2)常数月营聚 : 几、几个 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 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3)自为乳儿:是 7、多:1)今多穷困:大多 2)多不过七行:最多 8、乃:1)乃簪一花:才,这才 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 2)公宜少从众:稍微 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3)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 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目的连词,来 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 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 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 12、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 2)及戌:到,至 13、病: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 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 14、虽:1)虽不能禁:即使 2)公虽自信清约 : 虽然 3)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 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 2)身岂能常存:永久的 3)常数月营聚:通常、往的 17、弊: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破的衣服,形容词作名词 2)风俗颓弊如是。破败,动词 18、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差的,形容词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初中三年所有的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童 趣》)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论 语》十则) 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论语》十则) 4、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观沧海》) 5、次.北固山下。次:名词活用为动作,停泊,停宿。(《次北固山下》) 6、明月别枝惊.鹊惊:使动用法,使……惊起。(《西江月》) 7、乱花渐欲迷.人眼迷: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 8、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山市》) 9、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楼、堂、坊:名词作状语,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山市》)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咏雪》) 1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陈太丘与友期》) 12、天雨.墙外。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13、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智子疑邻》) 14、近.塞上之人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塞翁失马》) 15、家富.良马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塞翁失马》) 1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伤仲永》) 17、父异.焉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伤仲永》) 18、稍稍宾客 ..其父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伤仲永》) 19、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伤仲永》) 20、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伤仲永》) 2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伤仲永》) 2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木兰诗》) 23、策.勋十二转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教案资料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完整版)《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入:进入。园圃:果园。窃:偷窃。其:代词,指别人。闻:听说。非:指责。之:代词,他。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得:抓到。罚:处罚。之:代词,他。(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他后,就会处罚他。 2.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此:这。何:为什么。以:连词,因为。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利:使动用法,使......有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至:至于。攘:偷盗。豕:猪。豚:小猪。其:代词,他。不义:不正当。甚:动词,超过。是:代词,这。何:什么。故:缘故。以:连词,因为。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 至于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果园偷盗桃李(的行为)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其:代词,他。兹:同“滋”,更加。甚:动词,突出。罪:罪过。益:更加。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至:至于。栏厩:养家畜的地方。厩:马棚。取:偷取。其:代词,他。甚:动词,超过。攘:偷盗。此:代词,这。何:什么。故:缘故。以:连词,因为。其:代词,他。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人,他的不仁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的狗猪鸡。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6.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总结(一)

词类活用(一)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不属于它的语法功能,相应的具有了新的意义,甚至改变了音调,这种用词的特殊现象,我们叫它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登记)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用蹄踢”) (二)名词作状语 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如: 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 每韵为一帖,木格 ..贮之。(《活板》)(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 刘备、周瑜水陆 ..并进。(《赤壁之战》)(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像对待奴隶一样)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予分.当引决(按名分)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向北) 3. 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六国论》)(每日;每月)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对译,这个动词既与原有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有关,又能恰当支配句中的宾语。 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 2. 用一个状动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状语,在它后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远离) 3. 用一个动补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补语,在它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照明)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状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瑜等率轻锐 ..续其后。(《赤壁之战》) “轻锐”用作名词,译为“轻装精锐的部队”。 (五)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动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动词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典型文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写出用法和意义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名作动;向东进发,名作动)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作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形作名;愚昧的人,形作名)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8.予分当引决(按名分,名作状) 9.草行露宿(在草地上,在露天下,名作状)

(完整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要说明是哪一种词类,如何活用的,参看例子)。 例1: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异: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异之:认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异。 例2: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犬:名词做状语。犬坐:像狗一样地坐。 1.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扁鹊列传》) 2.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3.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4.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禇少孙《西门豹治邺》) 5.遍体鳞伤、风驰电掣。 6.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攘鸡》) 7.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9.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齐 桓晋文之事》) 10.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 语·颜渊》) 1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 1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二、请在下列四组成语中,用字下加点的方法,标出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中“尊”的活用情况相同的词语。 1.含糊其辞正襟危坐聊表寸心赏心悦目 2.自圆其说轻车简从光宗耀祖骇人听闻 3.同心同德前倨后恭食不果腹明火执仗 4.严阵以待荷枪实弹回肠荡气怡情悦性 三、请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将文中包含词类活用的句子全部摘录出来,并略作说明。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第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