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注音及易错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注音及易错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注音及易错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注音及易错字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9、三峡

三峡南北朝郦(lì)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xiāng líng] ,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 āo)发(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dào)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10、(一)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lè)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bǎi)?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ài)。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hǎo)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唐王绩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huī)。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hào)

昔人已乘(chéng)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shǔ)国过居延(yán)。

征蓬出汉塞(sài),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hòu jì),都(dū)护在燕(yān)然。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réng)怜故乡水,万里送行(xíng)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xíng)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课外古诗背诵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fā)华滋(zī)。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香盈(yíng)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yíng)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xìng)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bǎi)有本性。

梁甫(fǔ)行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qiè)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shùn )/发于/畎(quǎn)亩(mǔ)之中,傅(fù)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í)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于海,百里奚(xī)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人”又作: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同“增”,曾益: 增加)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曾不……,译为“连……都……”)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yān)置土石?”杂曰:“投诸渤(bó)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shuài)子孙/荷(hè)担(d àn)者三夫,叩(kòu)石垦(kěn)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 è),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é)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3、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c í)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yà)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jiàng)以下/骑(qí,动词,骑马)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nǔ),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dū)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chē jì,名词,随从皇帝的卫队。)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jiè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乎,此/真将军矣!曩(nǎ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jiàng)/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

作品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诵读二

浣(huàn)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yuán)香径独徘徊(pái huái)。

采桑子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wēi yí),芳草长(cháng)堤(dī),隐隐笙(sh ēng)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liú li)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liányī),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宋朱敦(dūn)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zān)缨(yīng)散(sǎn),几时收?

试倩(qìng)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xìng)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野望隋末唐初诗人王绩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相顾无相识⑺,长歌怀采薇⑻。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译文⑴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依:归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的余光。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相顾:相视;互看。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白话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 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易错字汇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易错字汇编 古诗 皋、徙倚、唯、晖、顾、萋、鹦鹉洲、乡关、居延、蓬、雁、候、燕然、尽、生、燕、啄、渐、遗、袖、致、骥、枥、亭、罹、殊、剧、象、日、夕、辨、溅、搔、簪、满、燕脂、戟、蓬舟 读读写写 遒劲、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喧嚣、无动于衷、因地制宜、别出心裁、重峦叠嶂、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坦荡如砥、婆娑、蹒跚、踌躇、和颜悦色、轩昂、正襟危坐、任劳任怨、教诲、抑扬顿挫、彰显、振聋发聩、镌刻、殚精竭虑、浩瀚、娴熟、眼花缭乱、锐不可当、嶙峋、斟酌、寻觅、推崇、交头接耳、丘壑、慰藉、旁逸斜出、宛然、秀颀、倔强、不折不挠、遏制、砥砺、狼藉和颜悦色、气宇轩昂、鹤立鸡群、犀利、广袤无垠、盎然、绯红、宛如、油光可鉴、正襟危坐、锃亮、慰勉、任劳任怨、杳无消息、抑扬顿挫、痛疾、振聋发聩、铭记、彰显、初衷、殚精竭虑、一丝不苟、浩瀚、娴熟、镌刻、轻盈、由衷、屏息敛声、眼花缭乱、潇洒、凌空、颁发、锐不可当、泄气、悄然、如梦初醒、郁郁寡欢、惊心动魄、震耳欲聋、凛冽、名门望族、粲然、篡改、崎岖、粗制滥造、璀璨、俯瞰、震颤、慷慨激昂、历久弥新、遒劲、崛起、发掘 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花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哲理(激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山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战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典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诚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名著阅读(6分) (1)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①长腹蜂从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这部科普作品,介绍了许多有“个性”的动物:②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③金蜂是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的是:④蜜蜂。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被毛泽东称为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A )A.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一单元: 阻(zǔ)遏(è):阻止 锐(ruì)不可当(dāng) :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xiǔ):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要塞(s ài):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泄气歼(jiān)灭:消灭(敌人)。风平浪静:形容平静无事。 翘首(qiáo) 酷.似(kù) 潇洒(xiāo)屏息敛声(liǎn) 湛蓝(zhàn) 刹那(chà)镌刻(juān) 眼花缭乱(liáo) 由衷(zhōng ) 悄然(qiǎo)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第二单元 绯红fēi:深红色。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不逊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诘责jié zé诘问谴责。

六年级上“看拼音写词语”易错题

六上“看拼音写词语”易错题 xíng sacōng cōng bùjūyìg?chǎn pínɡníjiünɡm?nɡl?nɡ ()()()()() fùsūyǐn y?nɡcán jíshūshìji?zhìgu?sùkūsh?u ()( )()()()()()y?mìng wūhūgǒu yán cán chuǎn sùliào rìk?u jiüo zào bùün ()()()()()chǔbai jiǔbi?ch?ng f?ng xián guàng juün kaàn dàn m?shyng ()()()()()()qiün füng bǎi jìcháng túbáshazhígōu gōu fyng cǎi fùyuyzào jiù()()()()()()liàn jiùyìlìdàn yǎchan tuōbúzài huàxiàqiaqias?yǔ()()()()()()dàyáng bǐàn bùjitzh?yuán shǔqùhán lái xiǎo xiàng bào yuàn ()()()()()zuìkuíhu?shǒu d?wyi jíxiáng xiüng jiüo màn bùj?ng x?n ()()()()() zhuōmōbào qiàn hán yìshìshìk?s?u yuán gùchún shú ()()()()()()() yùxuab?shüshyn yuǎn jiüo shachan tuōbiàn ran yìyáng dùn cu?()()()()()()zhan tr yùl?ng jísùjìng mìs?p?yōu lǜjiayìquàn zǔ()()()()()()()h?ǎi ktq?n zuìkuíhu?shǒu bǎo cún jiǒng xiàng yuapǔqìgài ()()()()()()y?ng wǔxiüng y?xiüng suíxián guàng gün cuìxiüo sh?u guüng tūtū()()()()()()pǔxitqín jiàn tàn fǎng m?fǎng huàn ju?yǎn mào j?n x?ng kàng yì()()()()()()()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21、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原文】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人教版最新版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易错字复习

人教版最新版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易错字复习 一、生字注音 撮()行()辈撺掇()()凫()恪( )尽职守潺()蕴藻()()装模()作样气喘()吁()吁 桕()树楫()棹()归省()颇()絮()叨 糜()子脑畔()白羊肚()羁()绊()冗()杂 磅()礴()戛()然而止蓦()然粗()犷()斡()旋幽悄()铿()锵()骠()骑怅()惘()争讼()司马懿()连翘()销声匿()迹悄()然无声风雪载()途 翩()然臀()奢靡()椽()子饮鸩()止渴 联袂()埋()怨褶()皱两栖()潮汐()追溯()遗骸()蟾()蜍()地壳()衍()射二氧化硅()缄()默雾霭()迁徙( ) 狩()猎坟冢() 璞鹬()山麓()粗糙()龟()裂刨()刮 楔()形砂砾()沟壑()豁()然俨()然 阡()陌()垂髫()诣()太守刘子骥()此中人语()俎豆()休憩()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寂寥()坻()嵁() 箬()篷糁()之多髯()惴惴()不安糟粕() 家醅()测量()壬戌()发髻()贻()余 篆()章袒()胸露乳黍()米徙()倚()关雎() 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芼() 蒹()葭()溯()回晞()湄()跻()涘()沚()卑鄙()赋予()挑拨()离间() 蛮横()纨绔()丁肇()中缅()怀彷()徨 博闻强识()堕()落强()词夺理瞭()望 测量()襁()褓()拙()劣湛()蓝 姊()妹剥削()崩溃()束缚()气氛() 萦()绕寒噤()出轧()汩汩()推搡( ) 漩()涡怒不可遏()湿漉漉()驰骋()潺潺() 棱()角虔()诚霹()雳砾()石矍()铄()腈()纶蜷()卧接踵()而至漫溢() 皱褶()蠕()动熠熠()生辉帐篷()翌()日 穹()顶妩()媚纷至沓()来俯瞰()巉()峻 沟壑( ) 拾()级恣( )意闸()蘸()水 矗()立颠簸()草甸()抟()扶摇迁徙() 鲦()鱼濠()粱李邕()兑()命学( )学半 选贤与()能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祗()辱 骈()死槽枥()布衾()两鬓()叱()咤()挂罥()敕()相形见绌( ) 顷()刻倾()倒 发薪()坳() 二、改正易错字 怠漫()蹿掇()涌跃()愠藻()篷勃()磕睡() 靡子()甜静()萎糜( ) 嘎然()束傅()悔暗() 急燥()涡旋()树稍()点辍()篇然()口渝() 簌口()消声匿迹()周尔复始()叹为观知()人情事故() 草长鹰飞( ) 殒石()追朔()潮夕()鸟殿目() 迁徒()稚鸡()沙椎鸟()香浦()璞脚()寒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易错字读音》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易错字音 1.(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真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喑.哑(àn)感慨.(kǎi)尴尬.(gà)鲜.为人知(xiǎn) B. 扶掖.(yè)拮据.(jù)佝.偻(gōu)鞠躬尽瘁.(cuì) C. 阴霾.(mái)蹒.跚(pán)归省.(xǐng)忍俊不禁.(jīn) D. 单.于(chán)襁.褓(qiǎng)宽恕.(shù)咬文嚼.字(ju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喑”应读yīn。B项中“据”应读jū。D项中“嚼”应读jiáo。 2.(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鄙.夷(bǐ) 伫.立(chù) 潜.心贯注(qián) B. 气氛.(fěn) 霎.时(shà) 惟妙惟肖.( xiāo) C. 屏.息(bǐng) 炽.痛(chì) 风雪载.途(zài) D. 默契.(qiè)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 1

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伫”应读zhù。B项中“氛”应读fēn,“肖”应读xiào。D项中“契”应读qì。 3.(2019年山东东营市)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世界被烈日zhì烤得无精打采,你又一次以见义勇为者的角色,让清凉润泽的爱连同悲悯的哽咽.,从天空宣泄下来,树木感动的哭泣应声而起…… ①zhì②咽。 【答案】①炙②yè(每小题1分,共2分)。 【解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4.(2019年衡阳市中考真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初雪后的河畔(),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眼前的城郭乡野,呈现出格外的清晰和洁净之美,浮动着一种天润和安谧()整个山川,所有的景物,轮kuò( ) 清晰,色彩分明,洋溢着丰盈蓬勃,全然没有一丝寒冬的níng()重与苍凉。 河畔.(_____)安谧.(_____)轮kuò(_____) níng(______)重 【答案】 pàn mì廓凝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 2

六年级语文常见易错字归纳及错因分析1

课题成果1 六年级语文常见易错字归纳及错因分析 六年级语文教学突出了阅读教学,识字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学生识字量还很大,导致很多错别字的产生。 六年级语文上册常见易错字: 毯、腐、缀、薄、崖、寇、德、稻、冀、抡、盏、隆、嵌、雕、娥、磁、秧、割、疯、嘻、簸、涯、裹、巍、曝、厨、掷、慷慨、澎湃、凿、蔗、篷、嚷、疙瘩、寇、哉、巍、曝、唉、茵、毡、澄、掷、窜 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见易错字: 蒜、宵、腻、葬、偎、哼、覆、褐、侯、惧、蒸、毙、凿、籍、徘徊、援、域、裸、糊涂 六年级语文常见易错字错因分析 识字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原本学起来就吃力,在小学语文高段语文教学中,已经弱化了识字教学,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有一定识字基础但是识字量增大的六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很多,不外乎以下几个。 一、年龄特点:浮躁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力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写不出时还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代替。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联,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只求和速度,不求正确和质量。 二、行为习惯:懒惰心理,率性而为。 “识字与写字”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各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上不会写或想不起来的字词,懒于思维懒于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

三、心理因素:旧知影响,错误暗示。 在教学中,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旧知的存在而对新学习的字形成了干扰,导致了自然而然的错误记忆,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比如:金壁辉煌、一愁莫展等错字的使用。 四、环境影响:潜移默化,导入错误。 社会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学生受到的影响之深有时大于学校教育。闪动的电视镜头,巨幅的街头广告,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印象。尤其是擅长使用谐音的广告媒体的强势包围与熏染,大量错别字就潜移默化地侵入学生的大脑中。如:箭牌口香糖把“一见如故”写成“一箭如故”、某服装广告语把“一鸣惊人”写成“衣名惊人”等。 五、汉字本身的特点:复杂、多样, 汉字不仅笔画多,结构复杂,而且多音多义,有一音多义字,有一义多音字,学生很容易搞错。比如:同音字就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字形、字义却完全不同的字。如土壤的“髯”和“燃”都读“rán”,而意思却迥然不同,学生极易混淆。再如:形近字就是指字形相似的字。这类型的字猛一看都差不多。学生如果观察不认真,很容易写错。 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反复性也很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只有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使用率,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与古诗词背诵

一、八年级上册古文背诵篇目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tiáo),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 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 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 (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 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 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g)。念无与乐(lè)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 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 二、课外十首古诗词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阳春 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shua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 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 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 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难度易错字梳理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难度易错字梳理总结 A 暧昧(ài) 狭隘(ài) 黯然失色(àn) 遨游(áo) 翱翔(áo) 奥妙(ào) B 长途跋涉(bá) 细胞(bāo) 羁绊(bàn) 山崩地裂(bēng) 迸溅(bèng) 秕谷(bǐ) 庇护(bì) 裨益(bì) 髀骨(bì) 针砭(biān) 干瘪(biě) 落英缤纷(bīn) 濒临(bīn) 摒弃(bìng) 脉搏(bó) 哺育(bǔ) 点名簿(bù) C 沧海桑田(cāng) 粗糙(cāo) 恻隐(cè) 诧异(chà) 姹紫嫣红(chà) 蟾蜍(chán chú) 潺潺(chán) 阐述(chǎn) 谄媚(chǎn) 忏悔(chàn) 嗔视(chēn) 澄澈(chéng) 惩罚(chéng) 逞能(chěng) 痴想(chī) 叱咤(chì) 储蓄(chǔ) 松弛(chí) 炽热(chì) 忧心忡忡(chōng) 憧憬(chōng) 更胜一筹(chóu) 惆怅(chóu) 绸缪(chóu) 踌躇(chóu chú) 雏形(chú) 相形见绌(chù) 揣摩(chuǎi) 悲怆(chuàng) 淳朴(chún)

戳穿(chuō) 啜泣(chuò) 辍学(chuò) 吹毛求疵(cī) 祠堂(cí) 赐教(cì) 淙淙(cóng) 簇新(cù) 纯粹(cuì) 猝不及防(cù) 出类拔萃(cuì) 撺掇(cuān) 窜逃(cuàn) 璀璨(cuǐcàn) 挫折(cuò) 忖度(cǔn) D 殆尽(dài) 忌惮(dàn) 档案(dàng) 重蹈覆辙(dǎo) 祷告(dǎo) 悼念(dào) 堤岸(dī) 砥砺(dǐ) 中流砥柱(dǐ) 真谛(dì) 取缔(dì) 根深蒂固(dì) 玷污(diàn) 凋谢(diāo) 笃信(dǔ) 兑现(duì) 咄咄逼人(duō) 踱步(duó) 堕落(duò) E 婀娜(ē) 厄运(è) 扼要(è) 前颚(è) 愕然(è) 遏止(è) F 藩篱(fān) 绯红(fēi) 翡翠(fěi) 获益匪浅(fěi) 氛围(fēn) 天衣无缝(fèng) 凫水(fú) 辐射(fú) 符合(fú) 拂晓(fú) 翻来覆去(fù) 重蹈覆辙(fù)

人教版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

1 《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不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 《观月记》 [南宋]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

人教版初中语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易错字总结整理(填空版)

1东临____石2水何澹澹,山岛_______ 3秋风___瑟,洪波涌起 4______落尽子规啼,闻____龙标过五溪6随___直到夜___西 7海日____残夜8乡书何处达?归______阳边9 枯___老树昏鸦 10影入平____江水流11思君不见下_______ 12____王宅里寻常见。无为在___路 13遥___故___菊,应___战场开14回乐___前沙似雪15不知何处吹___管,一夜征人尽____乡。16便引诗情到碧____ 17君问归期___有期,巴山夜雨涨秋____ 18何当共剪西窗___ 19____卧孤村不自____,尚思为国___轮台。一___烟雨任___生20夜___卧听风吹雨 21终古高云___此城,___________。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 22河流大野犹___束23万里赴___机24朔气传金___ 25当窗理云___,对镜___花黄。26___兔脚扑朔,___兔眼迷离,双______地走,安能___我是______?27独___然而涕下28荡___生___云,决___入归鸟。会当凌___顶,一览众山___。 29不___浮云遮望眼,___缘身在最高层。30莫笑农家___酒浑,丰年留客足鸡___。 31___鼓追随春社近。回首向来___瑟处32______无时夜叩门33独坐幽___里,弹______长啸。34___鞭东指即天___ 35化___春泥更护花36___入春风满洛城37何人不起故___情 38_____东望路漫漫,双___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___笔,凭君___语___平安。 39___花______无才思,___解漫天___雪飞40烟笼寒水月笼___ 41___女不知亡国恨,___江犹唱后___花。42宣室求贤访___臣 43可___夜半虚前席,不问___生问___神。44赚___行人___喜欢 45___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___ 46东___薄___望,______欲何依 47牧人驱______ 48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49____________梦中行采薇。 50黄鹤一去不______ 51晴川______汉阳树,芳草_____________。 52征___出汉塞,归___入胡天. 孤___万里征53仍___故乡水 54几处早莺争___树,谁家_________春泥。55绿杨___里白沙堤 56而无车马___ 57此中有真意,欲______忘言58___火连三月59浑欲不胜___ 60___君黄金台上意,______玉龙为君死61折___沉沙铁未___ 62东风不与周___便 63星河___转千帆舞64我___路长___日___,学诗___有惊人句。 65___舟吹取三山去。___山此去无多路。66馨香盈怀___,路远莫______。 67神龟虽寿,犹有___时。68老骥伏___ 69岂不___凝寒?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汇总 1.《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答谢中书》【南北朝】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古诗词全集(重点字易错字已标明)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古诗词全集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

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