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雷系统得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防雷接地原理:

接地系统接地就是避雷技术最重要得环节,不管就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她形式得雷,最终都就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得接地装置就是不能可靠地避雷得。接地电阻越小,散流就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就越短,危险性就越小。对于计算机场地得接地电阻要求≤4欧姆,并且采取共用接地得方法将避雷接地、电器安全接地、交流地、直流地统一为一个接地装置。如有特殊要求设置独立地,则应在两地网间用地极保护器连接,这样,两地网之间平时就是独立得,防止干扰,当雷电流来到时两地网间通过地极保护器瞬间连通,形成等电位连接。

1、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1) 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得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

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得金属导体。

3) 接地装置:接地线与接地体得总与。接地体指得就是降阻剂,离子接地极,扁钢等

2、弱电系统与防雷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应满足什

么条件?

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取弱点系统与防雷系统要求得最小值,

1)比如防雷系统要求小于10欧姆,弱点系统要求小于4欧姆,联合接地就取小于4欧姆。

2)防雷系统要求小于1欧姆,弱点系统要求小于4欧姆,联合接地就取小于1欧姆。

二、防雷电源(LightningPower)

随着城市经济得发展,感应雷与雷电波侵入造成得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得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得电磁场产生得感应雷与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电子仪表等用电设备。然而,信息时代得今天,电脑网络与通讯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得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得瞬间过电压会越来越频繁得通过电源、天线、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与网络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得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其危害触目惊心,间接损失一般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因此,防雷电源便应运而生。

1电源避雷器得安装要求

在安装电源避雷器时,要求避雷器得接地端与接地网之间得连接距离尽可能越近越好。如果避雷器接地线拉得过长,将导致避雷器上得

限制电压(被保护线与地之间得残压)过高,可能使避雷器难于起到应

有得保护作用。?因此,避雷器得正确安装以及接地系统得良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避雷器防雷得效果与质量。避雷器安装得基本要求如下:

2、电源避雷器得连接引线,必须有足够粗,并尽可能短;

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得多股铜导线;

如果引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加大引线得截面积;?引线应紧凑并排或帮扎布放;

电源避雷器得接地线应为不小于25~35m2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就近可靠入地。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

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得方式有两种:直击雷侵害与感应雷侵害。雷电直接击中设备所在建筑物或设备连接线路并经过网络设备入地得雷击过电流称为直击雷;由雷电电流产生得强大电磁场经导体感应出得过电压、过电流所形成得雷击称为感应雷。直击雷击中建筑物,会产生强大得雷电流,如果电压分布不均会产生局部高电位,对周围电子设备形成高电位反击,击毁建筑物,损坏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感应雷一般由电磁感应产生,通过电力线路、信号馈线感应雷电压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造成网络系统设备得大面积损坏。

?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入侵途径主要有三种:供电电源线路、通信线路及接地系统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得防雷主要就是针对供电电源线路、通信线路及接地系统入侵计算机网络

系统进行雷电防护,通过增加各级防雷设施,尽可能地防御与减轻雷电灾害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得损害。

计算机网络系统得供电系统并非独立得,而就是由电力线路输入室内,理论上电力线路可能遭受直击雷与感应雷。如果直击雷击中高压线路,经过变压器耦合到低压端,通过计算机供电设备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样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过电压。无论就是何种情况下得雷电造成电源线路得过电压,均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造成毁灭性得损坏。

四、防雷系统得组成:

防雷系统主要有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与避雷网)、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组成。建筑物得耐雷水平就是指建筑物防雷系统承受最大雷电流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时得电流值(单位Ka)。

避雷针:适用于保护细高得建筑物或构筑物、露天变配电装置、电力线路等.可以用Φ25得镀锌圆钢或SC40钢管制成,针上端砸扁并搪锡,以利于尖端放电.独立避雷针适用于保护较低矮得库房与厂房,特别适用于那些要求防雷导线与建筑物内各种金属及管线隔离得场合.也可使用海胆状多针避雷针,如北京亚运会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有两组,各12根针。

避雷带与避雷网:避雷带就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得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得地方敷设得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它就是为了保护建筑得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与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得防雷保护。架空避雷线与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2得镀锌钢绞线。

引下线:引下线分为暗装与明装两种形式。暗装引下线通常采用结构柱钢筋作引下线,但钢筋直径不能小于12mm。并且利用柱内得主筋作引下线时,IEC规范指出“通常不需要装设连接各引下线得专用环形导体,因为钢筋混泥土水平梁内连接得钢筋能够实现这个功能".高层建筑中采用专门得扁钢作为引下线时,一方面敷设困难,另一方面引下线得数量较小,流过得电流较大,容易因高电位引起反击事故.故对高层来说不就是好得做法.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中接地极一般采用Φ19或Φ25得圆钢或者L40X4或L50X5得角钢。钢管时为G50.接地极埋深不小于0、6m;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小于2、5m,其间距不小于5m,两接地极间采用接地母线即扁钢焊接.为防止跨步电压对人体得伤害,接地体距外墙不小于3m,避开人行道不小于1、5m。

接地极也可以沿建筑物四周砸一圈垂直接地体,即周围式接地方式.这时,不需要离开外墙3m,而以靠近建筑物基础沟槽得外沿敷设为合理.因为它与基础钢筋距离较近,能起到均衡电位得效果。但如果能够采用建筑物得基础主筋作接地体效果更好,不仅节省钢材,而且接地电阻较小。

基础接地及防雷引下线施工工程技术交底

基础接地及防雷引下线施工工程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一)作业条件 一、接地体安装: 一、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一、(二)材料要求 一、电焊条、氧气、乙炔、预埋铁件、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一、(三)主要机具 一、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一、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一、二、质量要求 一、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一、三、基础接地 一、(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 一、(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预埋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四、接地体核验: 一、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监理单位进行隐检核验(签署审核意见,并下审核结论),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接地电阻应及时进行测试,当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测试;当利用人工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回填土之前进行测试;若阻值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时应补做人工接地极。接地电阻测试须形成记录。 一、五、避雷引下线敷设 一、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 一、(1)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一、(2)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一、(3)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距地高度为0.5米。 一、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一、(1)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小于φ12mm。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 20m,当大于 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一、(2)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一、(3)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他的焊接处理。 一、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一、六、成品保护: 一、(1)其他工种在开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 一、(2)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扎完的结构钢筋。

分析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安全论文.

分析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安全论文 2018-12-22 关键词:通信系统电源设备运行安全维护 摘要:通信电源系统是对通信局站各种通信设备及建筑负荷等提供用电的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由备用发电系统、高压供电系统、变压器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直流系统、接地防雷系统以及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通信离不开电源,通信电源是通信的保障,所以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保证通信系统的畅通乃至通信的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通信设备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比分立元器件设备体积小、运行速度快、功耗小、故障率低、便于维护管理是其显着的优点。但它绝缘强度低,工作电压低,承受过电压能力弱,是属于低电平、微电流系列的电子设备。当受到电网过电压或雷电干扰时,电子通讯设备往往会受到较大的破坏。据有关研究显示,过电压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的故障损坏比重占到总事故的三至四成。因此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已经成为通信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加强电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电源是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电源系统,为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消除由于雷电干扰引起的过电压对通信电源的不良影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专门的通信电源防雷标准,对各种通信站的电源防雷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电力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且必须埋地进出通信站。其次是在电源上逐级全面加装电源防雷器,实现多等级防护。即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加装低压防雷器,高压端加装高压防雷器,在直流配电屏和交流配电屏分别加装直、交流防雷器。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雷电对信息设备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雷电电磁脉冲,这种雷电电磁脉冲包括雷电流和雷电电磁场。产生过电压的根源是雷电流,而雷电电磁场则是产生感应过电压的根源。对于通信设备来说,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概率防护、系统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应采用多级防雷体系。而采用防雷器件时还应该考虑到防雷器件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工工作电流、作电压、工作频率、谐波干扰、工作温度、绝缘等级、泄漏电流、插入损耗、结构形式、远程监控、操作与维护等,还有安规的影响等。 1.2 通信线路防止过电压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14T15:56:18.5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李一兵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容量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普遍使用了一些计算机、RTU 和其他微电子设备来进行工作。 (国网山东龙口市供电公司山东龙口 265701) 摘要:电力系统容量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普遍使用了一些计算机、RTU 和其他微电子设备来进行工作。但是在雷雨季节,一些电力局调度大楼和电力局所属自动化显示系统、通信联络系统(Modem、载波机、程控交换机等)等通常会因为受到雷击而受到损坏,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都是非常大的。虽然有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使用了一些防雷措施,但是还是频繁的出现雷害事故,因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1 雷击产生的原因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 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形成电磁感应,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信息系统中系统接口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信息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感应雷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感应雷可以来自云中放电,也可以来自对地雷击。而信息系统与外界连接有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感应雷,并沿电缆传入信息系统。所以防感应雷是电力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因而信息系统防雷是电力系统保证安全的重点。 2 电力系统雷击防护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目前的防雷器多采用两种工作方式:开路方式与短路方式。开路方式是指在防雷器遇到瞬间过电压时开路从而隔离设备,如隔离变压器、电感器、光隔离器类防雷器便是采用此种原理。短路方式是指在防雷器遇到瞬间过电压时对地短路使雷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护电子设备。由于短路方式防雷器本身承受反压低,设备经济简单,所以应用比较广泛。其保护原理,短路方式防雷器多为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的组合,由于各个模块对雷击防护性能有一些区别,所以在选择避雷器时最好有所了解。其中抑制二极管及限流电阻模块可精密控压,但泄流较小;压敏电阻模块启动电压低、启动快,但同样泄流小,过载能力低;气体放电管模块泄流大,但启动电压较高。此外为防止较大过电压冲击。 3 微电子器件耐冲击水平与TVS管特性 微电子器件中 TTL 数字电路的抗冲击能力最弱,10V、30ns 脉宽的冲击电压可使TTL电路损坏;雷电流产生的磁场达 0.07 × 104T 时可使微电子器件误动,无电磁异蔽时即使雷电流通道远在 1km 处,也可能使微电子设备误动。为使微电子器件遇雷击时不致损坏,有效的办法是选用新型保护器件——TVS 管。 TVS 管即瞬态电压抑制器。当其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 10-12s 量级的速度,将两级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一般小于 2 倍额定工作电压),有效的保护电子电路中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破坏。 TVS 管的正向特性与普通二级管相同,反向特性为典型的 PN 结雪崩器件。在瞬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流过 TVS 管的电流,由原来的反向漏电流 ID 上升到 IR(25℃下,IR = 1mA )时,其两极呈现的电压由额定反向关断电压Uoff 上升到击穿电压 UBR,TVS管被击穿。随着峰值脉冲电流的出现,流过TVS 管的电流达到峰值脉冲电流 Ipp,其两极的电压被箝位到预定的最大箝位电压 Uc 以下;其后,随着脉冲电流按指数衰减,TVS管两极电压不断下降,最后恢复到起始状态。这就是 TVS 管抑制出现的浪涌脉冲功率,保护电子元件的过程。 TVS 管的显著特点为:响应速度快(10-12s 级)、瞬时吸收功率大(数千瓦)、漏电流小(10-9A 级)、击穿电压偏差小(± 5%UBR 与± 10%UBR 两种)、箝位电压较易控制(箝位电压 Uc 与击穿电压 UBR 之比为 1~1.4)、体积小等。它对保护装置免遭静电、雷电、操作过电压、断路器电弧重燃等各种电磁波干扰十分有效,可有效地抑制共模、差模干扰,是微电子设备过电压保护的首选器件。 4 接地电阻与屏蔽 4.1 接地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通信调度综合楼的通信站应与用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共用接地网并尽可能与防雷接地网直接相连。通信机房内应敷设均压带并围绕机房敷设环行接地母线。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另设接地 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 接地的其他方面均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办理。 4.2 屏蔽 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计算机等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对计算机系统来说具体可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各种线缆包含管道的屏蔽。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接或可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保护,并通过接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初级屏蔽网。设备的屏蔽应该对计算机设备耐电压能力进行严格且严密的调查,按IEC划分的防雷区(LPZ)施行多级屏蔽。在此强调二点注意事项。其一是屏蔽管线的接地,一般要求入户线采用地下电缆入户,其电缆金属护层,在前后两端做良好接地。测量结果表明,电线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时可将高频干扰电压降低一个数量级,两端接地时可降低两个数量级。其二是使用金属丝编制网屏蔽电缆,因其重量轻,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电磁波频率较高时,其波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1、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 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 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离器。接地线一般采用40×4mm镀锌扁铁或25mm2以上多股绝缘铜缆,一端焊接到接地体上,另一端引到室内的等电位连接排上。接地体与引下线或接地线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处必须牢固无虚焊,同时为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必须将接地体与建筑物大楼的基础地网可靠连接。对于监控中心及靠近建筑物的摄像头我们设计采用抽建筑物主钢筋的方法作联合接地,对于远离建筑的摄像头则需要在摄像头旁做一套人工接地体,具体如下地网设计方案。 3、电源系统的防雷 由于雷电冲击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从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所以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几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几率高得多,据统计,约有80%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线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 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 1)在控制大楼总配电柜处,安装第一级加强型电源防雷器; 2)在中心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标准型电源防雷器;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作业条件→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环境保护→接地安装 1、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 (1)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2)根据图纸要求准备相应施工图集等技术资料; (3)编制技术交底。 1.2 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镀锌钢材(角钢、钢管、扁钢圆钢等); 2)铜材(铜管、铜排等); 3)辅材(电焊条、铜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等)。 (2)质量要求 镀锌钢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冷镀锌或热镀锌材料,材料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1.3、主要机具 (1)施工工具:钢卷尺、大锤、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测量工具:ZC-8 型接地摇表。 2、作业条件 (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桩筋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技术关键要求 充分熟悉图纸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技术资料及交工资料。 4、质量关键要求 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 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5、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体施工时,如位于较深的基槽内应注意高空坠物并做好护坡等处理。 (2)进行电气焊作业时,相应设备必须完好,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配备相应灭火器具。 6 、环境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装置施工时应避免扬尘污染。 (2)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降噪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7、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作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 根)底部与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 根)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800mm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58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 技术正式样本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 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 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包含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为电 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 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 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 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即为为雷 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变电站接

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变电站接地设计的必要性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变电站的接地网上连接着全站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如果接地电阻较大,在发生电力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一、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离器。接地线一般采用40×4mm镀锌扁铁或25mm2 以上多股绝缘铜缆,一端焊接到接地体上,另一端引到室内的等电位连接排上。接地体与引下线或接地线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处必须牢固无虚焊,同时为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必须将接地体与建筑物大楼的基础地网可靠连接。对于监控中心及靠近建筑物的摄像头我们设计采用抽建筑物主钢筋的方法作联合接地,对于远离建筑的摄像头则需要在摄像头旁做一套人工接地体,具体如下地网设计方案。 3、电源系统的防雷 由于雷电冲击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从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所以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几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几率高得多,据统计,约有80%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线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 1)在控制大楼总配电柜处,安装第一级加强型电源防雷器; 2)在中心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标准型电源防雷器;

机房电源系统防雷设计(三级防雷)

机房电源系统防雷设计(三级防雷) a.电源第一级防雷 在机房所在楼层配电间总电源处并联安装一套雷科星LKX-B380/100型三相电源防雷箱,做 为电源的第一级防雷保护,共计1套。产品技术参数: 型号LKX-B380/100 标称通流容量In(kA, 8/20μs)60 最大通流容量Imax(kA, 8/20μs)100 保护水平(kV) 2.5 漏电流0.75U1mA (μA) ≤20 额定工作电压(V AC) 380 响应时间(ns) <25 持续工作电压(V AC) 385 工作温度(℃) -40~+85 b.电源第二级防雷 虽然已经在楼层总电源进线端安装了第一级的防雷器,但是当较大雷电流进入时,第一级防雷器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由地线泄放,而剩余的雷电残压还是相当高,因此第一级防雷器的安装,可以减少大面积的雷击破坏事故,但是并不能确保后接设备的万无一失还存在感应雷电流和雷电波的二次入侵的可能,需要在机房电源电源进线处安装电源第二级防雷器。 具体措施: 在机房总电源处并联安装一套雷科星LKX-B220/80型单相电源防雷箱,做为机房电源的第 二级防雷保护,共计1套。产品技术参数: 型号LKX-B220/80 标称通流容量In(kA, 8/20μs)40 最大通流容量Imax(kA, 8/20μs)80 保护水平(kV) 2.2 漏电流0.75U1mA (μA) ≤20 额定工作电压(V AC) 220 响应时间(ns) <25 持续工作电压(V AC) 385 工作温度(℃) -40~+85 c.电源第三级防雷 虽然已经安装了第二级的防雷器,但是当较大雷电流进入时,前二级防雷器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由地线泄放,而剩余的雷电残压还是相当高,还存在感应雷电流和雷电波的再次入侵的可能,需要在UPS电源进线处安装电源第三级防雷器。 具体措施: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1 总则 1.0.1 为确保通信局(站)站内通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站内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通信局(站)由于电源系统引入的雷害,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对新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防雷做出了技术要求,改建、扩 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亦可参照执行。 1.0.3 本规定是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设计、设备选型、防护器件选择、施工监督和日常维护的技术依据。通信电源防护器件应采用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 产品。 1.0.4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电源设备类型、运行及接地方式、安装地点 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雷电防护措施,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统筹设计、统筹施工,加强随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 1.0.5 从交流电力网高压线路开始,到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入口端,通信电源系统自身除应采取分级协调的防护措施外,还应与通信系统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通信局(站)的接地及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要求协调配合。 1.0.6 本规定与国家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报主管部门 审批。 2 术语 2.0.1 避雷器的残压 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所呈现的电压。

2.0.2 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2.0.3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 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天的地区,或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2.0.4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 摸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如图2.0.4所示。图中: 1. 视在原点O 1 是指通过波前上A点(电压峰值的30%处)和B点(电压峰 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压波上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 波前时间T 1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D点(=1.67T处)的时间间隔。 4. 半峰值时间T 2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电压峰值,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处的时间间隔。 2.0.5 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 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如图2.0.5所示。图中: 1. 视在原点O 1 是指通过波前上C点(电流峰值的10%处)和B点(电流峰 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流波上C,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波前时间T 1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E点(=1.25T处)的时间间隔。 4. 半峰值时间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电流峰值,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的时间 间隔。 3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与接地的组成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 术正式版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 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 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

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1前言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但是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室外监控系统,雷电天气常出现的地方更应做防雷设计。 2概述 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3安防监控系统构成、分类及雷电防护概述 3.1安防监控系统的构成 3.1.1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黑白(彩色)摄像机、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线、双绞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音频、视频、控制信号和馈送交、直流电源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控制设备、画面分割器、监视器、录像存储设备等组成。

3.1.2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分类 依传输部分的传输方式分类,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 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D.微波传输监控系统:防护重点在于,前后两站无线设备的自身直击雷防护。 3.2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3.2.1直击雷 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 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3.2.2雷电侵入波 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3.2.3雷电感应 电磁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

监控系统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系统(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编辑:万佳防雷负责人:杨帅一、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025-73 低压供配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雷电或大容量电气设备的操作会在供电系统内外产生电涌,其对供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压供电系统的外部电涌主要来自于雷击放电,它由一次或若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若干幅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一个典型的雷电放电过程包括两次或三次闪电,每次闪电之间大约相隔1/20s的时间。大多数闪电电流在10~100kA之间降落,其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00μs. 供电系统的内部浪涌主要来自于供电系统中大容量设备、变频设备和非线行用电设备的使用。供电系统的内、外部浪涌会对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即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部分或整个电子设备损坏。在雷电对设备造成的损害事故中,由电

浅谈电力系统防雷

浅谈电力系统防雷 摘要:电力生产发,送,变,用的同时性,决定了它每一个过程重要性。电力 系统要通过设计、组织,以使电力能够可靠、经济地送到用户。对供电系统最大 的威胁就是雷击引起的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它会给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它。 对于一个大电网,雷击引起故障发生的几率和雷电带来的扰动是相当大的,如果 没有防雷的保护装置,电网是不允许运行的。这就是防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程度。正确安装避雷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系统复杂的内部连 接和易发雷电区域关系致使很难检查正确与否。因此有必要采取校验手段。防雷 的保护装置是分区域布置的,这样整个电力系统都得到了保护,而不存在保护死区。本论文较好的介绍了对雷电的产生基本理论知识,针对雷电的基本特征, 分析原始资料,充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对防雷技术改革的目的、要求及措施,提出有益的建议,使每个电力职工增强电力设施的安全保护意识。 关键词:雷电防雷技术接地保护浪涌电压 绪论 雷电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生产各个方面的使 用越来越广,电力职工在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 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上,在电力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安全防雷意识相对淡薄,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 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 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一直以来,致力于电力生产和电力设 备研究的人员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雷电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在大气层中,云层间或云和地之间的 电位差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猛烈放电现象(闪电)。可见,雷电的产生 首先与大气层中的云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最重要的则是 积雨云,气象专业书中讲的积雨云就是指雷雨云。在积雨云的生成与发展的同时,云体会带有大量电荷,一般云体上部带正电荷,中部和下部带负电荷,底部又有 一部分带正电荷。当浓积云发展到积雨云阶段,其中有的区域电位梯度大到每厘 米几千伏特,甚至上万伏特时,才会有闪电发生。每次放电时的电流强度平均有 2万安培左右,放电时间很短,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为0.2秒;个别的可达1.5秒。闪电有枝状、球状、片状、条状等多种形状,但经常见到的是枝状闪电,其平均 长度是2-3公里,也有可达20-30公里的。在闪电的同时,放电的路径上空气的 温度瞬息间可以增高几万度,空气因急剧增热而膨胀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 冲击、爆炸,产生强烈的雷鸣(打雷),亦称雷暴。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故先见 闪电,后闻雷声。雷暴在气象学里,分锋面雷暴、气团雷暴、对流性雷暴、平流 性雷暴。 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 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 应方式侵入导体。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 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 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方案【最新版】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方案1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 1.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1)前端部分:主要是由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解码器等组成; (2)传输部分:使用电缆、电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3)终端部分: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录像存储设备等组成。 2. 视频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1)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或雷电直接击在架空线缆上造成线缆损毁。这种雷击方式造成的损坏最严重,但出现几率比较小。

(2)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分为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落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顺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感应雷造成的设备损坏没有直击雷造成的破坏大,但出现的几率比较高,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3)雷电侵入波: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他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二 监控立杆防雷接地设计 1.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 (1)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2)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3)传输或存储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收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瘫痪整个系统。 对于监控点来说遭到直击雷破坏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一级雷电波入侵过电压,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别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前端摄像机设计均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系统。 2. 室外摄像机大多数选择金属或水泥杆安装,在这里简要介绍金属立杆的选择要求: (1)监控杆为圆锥钢杆,其中双臂监控杆立杆高10米,臂长1.5米,壁厚4mm;单臂杆高12m,臂长1.5m,壁厚4mm。监控杆上口直径80mm,下口直径200mm。监控立杆的支臂为碳钢管,直径60mm,壁厚3mm;

低压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设计依据

低压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设计依据(节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第4.3.6条 4、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 5、当 Yyn0型或 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独自敷设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应在母线上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冲击电流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当无线路引出本建筑物时,应在母线上装设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 5 kA。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 6、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I级实验的电涌保护器,以及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并在低压侧配电屏的母线上装设I级实验的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电源线路无屏蔽层时可按本规范式(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可按本规范式(4.2.4-7)计算,式中的雷电流应取等于150kA。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050343-2012) 第5.4.3条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规定: 3、进入建筑物的交流供电线路,在线路的总配电箱等LPZOA 或LPZOB 与LPZ1 区交界处,应设置Ⅰ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Ⅱ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在配电线路分配电箱、电子设备机房配电箱等后续防护区交界处,可设置Ⅱ类或Ⅲ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后级保护;特殊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电源端口可安装Ⅱ类或Ⅲ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精细保护。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4、浪涌保护器设置级数应综合考虑保护距离、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长度、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等因素。各级浪涌保护器应能承受在安装点上预计的放电电流,其有效保护水平Up/f应小于相应类别设备的Uw 。 5、LPZO 和LPZ1 界面处每条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Iimp,采用当采用非屏蔽线缆时按公式(5.4.3- 1)估算确定;当采用屏蔽线缆时按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