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

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

存在的一些分歧

3.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

同语。

5.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

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 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语音

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

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岀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岀的声音

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由发音体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音波振动的幅度

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音波持续的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声

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

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岀来的。对音节进行分析,得

岀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 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岀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

流迸裂而岀,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岀,造成摩擦音。

9. 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岀,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转道鼻腔

流岀,发岀鼻音。

(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 化音,

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 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

流出,造成边音。 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声 门时要振

动声带,气流在口腔中不受到发音器官的任何阻碍, 只受口腔的调节。元音发音都比较响亮。

普通话语音中共有10个元音:7个舌面元音,2个舌尖元音,1个卷舌元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大多数辅音发音时气流不振动声带, 少数辅音

要振动声带。不振动声带的是清辅音,振动声带的是浊辅音。普通话音节中一共有

22个辅

音。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岀,当发音 器官突然

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岀,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 ,所以把不用辅音充

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声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开头的辅音字母叫声母。声母都由辅音充当,发音时多数气流不振动声

带,声音不响亮。普通话声母共 21个。

韵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可以由一个元音充当,也可以由两到三个元 音结合而

成;有些韵母由元音加辅音韵尾组成。韵母中不能缺少元音,所以发音响亮;韵母可以独立 自成音节。普通话有 39个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只有一个元音音素独立充当的韵母叫单韵母。普通话语音共有 10个单韵母,分为舌面 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和卷舌韵母。舌面单韵母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音节,但拼写时要按照《汉语拼音 方案》的规定。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 况快速滑

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按照元音数 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

;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

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和后响复元音韵母

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普通话语音中共有 16 个鼻韵母。根据鼻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把鼻韵母分为两类,韵尾是舌尖中音n 的,叫舌尖鼻音韵母, 又叫前鼻音韵母;韵尾是舌根鼻音 ng 的,叫舌根鼻音韵母,又叫后鼻音韵母。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

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岀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肌肉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汉语中一个汉字读岀来往往就是 一个音节,但普通话语音中的儿化韵,如“盖儿” (gair ),写下来是两个汉字,但读音上是一个音节。

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 调五个部分,每个音节至少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普通话的音节有 400个左右。

05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有区

别意义的作用,是语音社会属性的表现。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由其他特征构 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音位和音素不同, 音素不辨义意义。例如:饱了 /p/跑了 /p ',出现在同样的环境中,/p/和/p'/区别意义,是辨义对立,所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以是两个音位。ian lei ao/a/中,/e/和/a/呈互补分布,不辨义对立,所以只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表现为音素。

28.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若干不同的声音相近的音素或声调,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

体”,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9. 06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音位有不同的变体,其中分为自由变

体和条件变体。如n和I在有些方言里可以任意替换而不改变意义,属于自由变体,而ian /e/ ao/a/中的ian和ao里的a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了音色的改变,但是不区别意义,是条件变体

30.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31.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韵脚指各句押韵的

字。

32. 05叠韵:叠韵指两个汉字的韵部相同。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苗条”[mi a Ut ‘i aQ,是叠韵,韵母都是

[i aQ。所谓韵部相同,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的有无或有什么样的韵头可以不论,如普通话“蓝

天” [Ian t 'ian ]两字中,一个有韵头[i],一个没有韵头,可是韵腹和韵尾相同,也是叠韵。两个字是不是叠韵,不同方言区或不同时代的人认识并不完全一样。如闽南方言“屡次”[lu堭’Q, “轮

船” [lun堭un]都是叠韵,普通话则不是叠韵。又如“拙劣”,从《广韵》音系来说,拙,职悦切,劣,力辍切,都在薛韵,两个字是叠韵,但现代汉语则不是叠韵。

33.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有两个主要的语音特点:1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

34.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岀来的,调值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就是调类。

35. 入司:是古声调的一类,发音特点是韵母后面带有塞音韵尾,使它发音时在运维部分气流收到阻碍,因此声音

不能延长,听起来特别短促。

36. 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也就是说

话时音节在一串语流中的读音变化;在共时语流音变中,主要是连读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变调、

轻声、儿化、“啊”字变读等。

37. 变调:在语流中,因为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

这种变化叫变调;汉语普通话中主要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重叠变调。

38. 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不属于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

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

39. -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40. |儿化韵|:是指韵母“ er”跟韵母结合并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的语音现象。韵母er的音节很

少,只有“而、二、耳、儿”等几个。但er可以跟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

这就是儿化韵。它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从词汇、语法方面说,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从修辞方面说,表示细小、可爱的色彩。

41. 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42. 语调:指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主要有停顿、重音和升降。停顿指说话或朗读时,段

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岀现的间歇;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另U清晰的音;升降指语句的高低升降,也称句调,属于超音段成分。

43. |重音:指朗读时把表意上需要突岀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重音分语法重音和

逻辑重音两种。

44. 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

语法重音,也叫自然重音。

45. -强调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可以叫做强调重音,也叫逻辑

重音。

46. 06 “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为开口、合口两

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

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 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7.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 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式通过。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48. 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

(,)隔开。

49.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里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气流必须通过阻碍才能发音。语音学

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位。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共有7种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50. |发音方法|:语音学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法叫做发音方法。21个声母共有5

种不同的发音方法,即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另外,根据发音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声带

振动与否的不同,将声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音和浊音等不同的类别。

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岀来的,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

字。

3. 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4. 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5.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是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的文字,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所以叫甲

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 |金文:指西周及春秋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青铜称为金,所以得名。

7.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

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

8. |隶书:秦代时将小篆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这种字体就是隶书。其特

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

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9. 楷书:就是端端正正可谓楷模的字体,又叫真书、正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萌芽于西

汉,成熟于东汉末,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10. |草书: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

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

11. 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简便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

生的。

12. |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岀来的构形规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

借、转注。

13. 音素文字:是用一定的字母为书写单位,用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音位的文字

14. 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

15. 同音字:读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和字义不同的一组字,就是同音字

16. 多音多义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并且不同的读音又跟不同的字义相联系

17. 异读词: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

18. 字体:是文字符号的体式,由于书写工具和承载材料不同等原因,一种文字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符号体式,既包

括历时的不同体式,也包括共时的不同体式。

19. 汉字的内部结构:指一般所说的结构方式或造字法,是构造字形以记录汉语的方式、方法。

20. 08笔画和笔顺: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字形结构的最小单位;书写汉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

就是笔顺

21. 笔形:笔画是由点和线构成的,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汉字的笔形由于在汉字中所处部位和比例的制约

而有不同的变化,可称为变化笔形

22. “永字八法”:书法上用“永”字作为代表概括八种主要笔形,因此有“永字八法”之说。

23. 08偏旁和部首|:偏旁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构成汉字的预置构件,也就

是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笔画构成可以独立书写的组成单位,与笔画相比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分为形旁和声旁两种;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验的标目即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也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24. -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25. 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

26. |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

27. 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合字表意的造字法叫会意。

28.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即意符,和表示字音的偏旁即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法叫形声。形声造

字法优于其他造字法,所以现代汉字也以形声造字为主。现代汉字里形声字已达90%以上。

29. 意符和音符形声字总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也叫形旁、形符、义符。

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意符的作用一是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语素的一类,二是区别同

音字。意符在表义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表音部分称为音符,也叫声旁、声符。音符的作用是表示字音,

即提示该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一致。音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声旁的读音的准确率不高。

30.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31. 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其产生原因主要有造字方法不同、方言差异、书写讹变。异体字的存在没

有任何积极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应予以整理。

32. 独体字和合体字是对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后归纳出来的两大类别

1)独体字:指某一汉字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由笔画与笔画直接组合而成,不能拆开,分不出偏旁来,主要来源于由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

2)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即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多来源于形声字和会意字。不过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成分发生变化,有些古代的独体字变成了现代的合体字,有些古代的合体字变成了现代的独体字。

33. 常用字和通用字:都是对现代汉语的字量进行分类后得岀的类别

1)常用字:指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的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常用字2500个, 次常用字1000个

2)通用字:指除专用字(如仅用于姓氏、人名、地名、译名、科技术语等方面的字)以外的汉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34. |汉字标准化“四定” |:就是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整理,确定明确的标准,提高汉字的规范化水平。汉字标准

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定形就是确定汉字的字形,主要做好整理异体字、整理异形词、规范书写笔顺三项工作;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标准读音,做好规范异读字的工作;定序主要是查字法的标准化。

35. 05正字法: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书写规则。任何一种字都有正字法。它要求文字有一种正确的、合乎规范的写法,以保证文字的全民性和规范化。正字法在不同的文字体系中有不同的重点。拼音文字正字法的主要内容是:文字定型法(包括字母表、印刷体及手写体式样)、字母名称法、字母音值法、缩写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编排法(行款格式)等。汉字由于形体上和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正字法的内容重点亦不一样。汉字正字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规范的汉字来纠正错字、别字,反对滥造简化字和滥用繁体字,淘汰异体字以及实行横写,注意行款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等。正字法是指文字的规范,即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规则。汉字正字法实际是汉字标准化,包括纠正

错别字,规定简体字和淘汰异体字等等。以纠正错别字为重点。

36. 义序法:就是按照字义把字分类,较早的《尔雅》、《释名》、《方言》等用过此法。

37. 音序法:以字音作为排检标准的一种方法。

38. 汉字编码:是把一个个汉字变换成可以输入计算机的代码,即汉字输入码的设计和编制,汉字编码是汉字信息

处理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形码、声码、形音结合码三类。

词汇

1.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部作品所

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2.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读成词。

3.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许多自由语素也能够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

4. 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5.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做不自由语素。

6. 替代法:就是对某个语言片断的各个成分进行同类替换

7. |剩余语素在单词中有音有义但不适用替代法的语素。譬如“苹果”、“槐树”中的“苹”、“槐”。这

类语素虽然有音有义,也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它们的构词能力极其有限,只能同某个特定的语

素组合,不适宜替换法,只好采用剩余法来确认。也就是将一个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片段中可替换的语素首先提取,剩下的部分虽然不能被其他语素替换,但只要它有音有义,具有表义作用,就应该认定也是语素不可替换的剩余语素。

8. 词:是句中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结构单位,由语素构成;是构成短

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词。

9. 短词: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是在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也叫词组,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而不成为句子的语言单位。

10.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其中熟语

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11.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12.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

化形式;数词略语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13. 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同词缀相对,属于词汇学的构词

法范畴,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14. 词缀:附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其位置固定,属于词汇学的构词法范畴,指意义不实在、

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15.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16. 05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与合成词相对的是单纯词。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分为三

种,分别是:附加、复合、重叠。例如:娘子(附加)、铁路(复合)、星星(重叠)。

17.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的词,是由联绵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和其他三个小类。比如:慷慨、蜻蜓、峥嵘。联绵词多是古代汉语沿用流传下来的,而且都是由音得义,而不是从形得义,所以一个联绵词往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少数联绵词中的某个音节已经语素化了,比如“麒麟”中的“麟”。还有一些已被人当成合成词使用,比如:朦胧一朦朦胧胧。不过,总体上看联绵词还是单纯词。

18. |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鞠躬――鞠了一个躬”,称之为离合词。只要是离

合词,无论是合还是离,都是一个词,不过,合的时候是常式,离的时候是变式,变式是一种为了某

种语用需要的特殊的表达形式,使用分离的形式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有四百多个,大部分是动宾式。

19.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各有自己的岀现环境。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两大类,其中转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种。

20. 08基本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其他意义由其转化发展出来。

21. 08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衍发展直接派生的义项叫引申义。

22. 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23. *转借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某种修辞手段间接派生的义项叫转借义

24. *借代义:|通过词的借代方法派生出新的意义叫做借代义。重在相关性,比如“千金”借代为小姐,“孔

方兄”借代为钱等。其形成是修辞格借代在使用中逐渐定性化和词汇化的结果。

25. 单义词:这是从义项的多少划分的,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26. 多义词:这是从义项的多少划分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彼此间有意义相联的词叫做多义词。

27. *多音词:凡是一种词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就是同形多音词,简称多音词

28. *异形词:是指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写法,又叫异体词。如:赢利一盈利等。一般情况下,异形词

之间只是形体不同,也就是其构词所用的语素不同,但是在意义、读音和用法这三个方面是相同的。其产生原因相当复杂,规范和整理异形词,必须遵循通用性、理据性和系统性三个原则。

29. 同音词:指语音完全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同音词之间的声母、韵母、声调必须完全相同。

30. 同源词:汉语词汇当中,有一些声音形式相类相同、同时在词义上又相近似、相联系的词,这样“音

近义通”的词,语言学上叫做“同源词”。同源词在历史上曾经来自于同一个语源,常常以某一个概

念为中心,形成一个词族。如:筐一框

31. * |内部形式:|任何一个词都是意义与形式的结合体。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形式又可以分为内部形式

和外部形式来那个钟。所谓内部形式,其实就是构词方式,比如“国家”的内部形式就是: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义类

32. 义素: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

同义素,区另惰征叫区别义素。

33. |区别性特征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所以又叫区别性语义特征。有三个基本性质: 1是义项的

组成成分2没有特定的语音形式3是比较一组相关的词而分析岀来的语义特征。区别性特征在义素

分析和语法研究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34. |义素分析|:义素分析法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和基本方法,它深入到词义的内部微观结构,系统地反映

词义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能够较好地说明词义的聚合关系或组合关系,对于词义分析的

形式化、精确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步骤是:1明确分析对象2进行词义间的比较3义素确定后,米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

35. |语义场|:指通过相关的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他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聚合关系类。同一语义

场的各词都具有共同的义素,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义素,以显示彼此的差另U。语义场内部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的特殊义素。

36. |关系义场关系义场中的两个词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它们互相依存和制约,各方以对方的存在作为

自己存在的根据。如:胖一瘦,整齐一凌乱

37. 顺序义场顺序义场的各个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比如:小学、中学、大学。有些顺序义场

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一月、二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38. 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 廖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题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 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5.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 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 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6.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17.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9.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0.辅音音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阐述。“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不同的造字方法。 3.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4.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5.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所用的字体,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6.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7.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8.浊声母:声带颤动而产生的声母。 9.零声母: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0.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11.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12.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13.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14.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15.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6.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7.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规律。 18.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句子。 19.离合词: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扩展后是词组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20.派生词: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21.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 2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 23.类词缀:类词缀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 24.区别词:不能直接做谓语的形容词是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25.偏义复词:凡是由一个表义语素和一个别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就是偏义复词。 26.文言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 27.历史词: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28.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29.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也叫借词。 30.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 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5、声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开头的辅音字母叫声母。16、韵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7、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18、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19、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20、调类: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 21、儿化韵:“儿”这个音可以同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22、语调: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28、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2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黄本) 30、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31、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32、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33、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34、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3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36、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37、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8、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39、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46、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这种变化叫“音变” 文字: 1、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 2、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5、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2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2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2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6、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 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28、异体字: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29、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7.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8.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24.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黄)/ 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一定振动,响亮清晰的音素。(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音波,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北) 25.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26.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国

现代汉语重要名词解释及概念要点

现代汉语重要名词解释及概念要点 绪论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 词汇: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语音 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字音?):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声调是指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调类: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调值: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变调:变调是指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 轻声:轻声是指因语流音变而形成的又轻又短的调子。 作用:1.区别词义2.区分词性 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的总称。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作用:1.区别词义2.区分词性3.表示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上)名词解释

词素、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义项、义素、语义场、同义词的作用、反义义场的不平衡现象、词义的分类、词义的语变、规范,词义与语境的关系,基本词汇的特点,离合词,短语词 区域性语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 辅音、声母、元音、韵母、音节结构、调值、调型、调类、音变、音位、声韵、拼合规则、注音方式、国际音标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华语:新加坡人说的普通话 国语:台湾人说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体系为标准音,以北方华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普通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方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词汇方面(1)单音节与速度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运用 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方面(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 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4)量词和语气词丰富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哦,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物理属性包括:1.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语决定于物体 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有:(1)发 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其形状不同 音素:因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等三方面来观察) 浊音/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是带音 不带音/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不带音 四呼: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义) 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噪音) 4.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8.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9.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20.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21.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2.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3.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如小车儿? 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 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有 i 韵腹的要加 2 ,如:帮忙儿,花瓶儿。 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括 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括 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 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25.塞音 26.擦音 27.塞擦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他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1.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 物质外壳。 2.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他与发音体颤动幅度大小有关。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 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他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8.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收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0.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 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a.汉字的注音工具 B.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C.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 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 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第二节声母 1.发音部位:发音是,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2.发音方法: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第三节韵母 第四节声调 1.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部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取之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3.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统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