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路甬祥

2013-04-18 北京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这是党和国家立足时代、放眼全局、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升科学原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必须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创新设计的价值,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加强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推进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科学智能、可持续发展。下面我想着重就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挑战与机会

我国经济连续30余年高速增长,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工业产品产销量居世界前位,GDP总量超51.9万亿元,外贸总额超3.87万亿美元,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科技能力显著提升,载人航

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航母入列、超级计算机、超超高压输电、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重要领域的设计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仍较薄弱,不仅自主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自主创新设计制造的产品、技术体系和经营模式也少,多数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中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还不是制造强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和人力成本优势,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将面临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粗放付出了巨大资源环境代价,资源能源对外依赖度逐年上升,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能源、信息、材料、先进制造、生物等领域酝酿着新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革命;全球经济衰退和复苏将加快创新变革。未来10年将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战略机遇期。我们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会。也为提升自主设计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与服务的价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小康社会的品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提供迫切需求和巨大动力。

二、设计价值的拓展

无论是制作简单工具,还是创造智能机器,无论是建造

房屋、规划城市,还是科学研究、创新技术……,在实施之前,必须先有创意构思、设想计划,设计正是人们将创意设想目标,通过计划规划指导实施,满足和引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而言,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其本身就是创意和创造,蕴含着对更美好未来的梦想和追求,是人类创造力的集成与综合。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设计价值也不断拓展。

生存价值。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设计活动的萌芽期。为了温饱、安全等基本生存需要,选择利用天然材料加工制作石器等原始工具。因此,也可以称为“生存设计”。

应用价值。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其它应用需求随之产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人类的设计创造更加多样。在生产工具、建筑构造、车辆船舟、兵器胄甲、生活器皿、家具服饰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并逐步从单元性设计制作演进到系统的设计创造。工业时代的机器装备、运载工具、电力系统、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设计更是将应用功能放在首位,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文化艺术价值。陶器出现是设计史上的一次飞跃,它实现了从一种可塑物质制作成形后经烧制转变为固体器皿的过程,从造型到色彩纹饰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设计的应用功能和文化艺术价值。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设计在实现物质应用功能的同时,都体现了作者的设

计理念、审美情趣和工艺创造,承载着文化艺术价值。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喜好、技艺、设计对象和社会文化。

社会价值。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使得各地区、各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体现多样的社会价值。如金字塔和神庙建筑是古埃及社会神权王权崇拜的象征。雅典卫城庄严的神殿、供公众活动的音乐厅、竞技场、市场、采用动植物纹饰和精美的人体雕塑,反映了古希腊民主制度兴起,商品经济发达,崇尚理性和自然美。建筑设计规模宏大、世俗化和经济性,反映了古罗马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和作为欧洲政治、宗教、文化中心的特点。

中国传统设计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传承的延续性、统一性和包容性。《周易》中的重生、民本、尚中、变通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思想,宋代崇尚致用、明理、养生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注重血脉相承的宗法观念和中央集权的等级制度等,在中国建筑、园林、服装、器物等设计中得到了反映。

文艺复兴时代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设计风格体现了欧洲社会人文主义的复兴。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注重功能效率的机械设计,美国芝加哥学派注重建筑设计的应用功能。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主张面向大众,采用新

材料、标准化和模数等方法降低造价,倡导团队精神和合作。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物,设计师是社会公仆,而不是自我表现的艺术家,强调技术和手工艺的统一,倡导技艺结合的设计教育,培养适应工业化时代的设计人才。反映了工业社会和德国设计制造注重质量、功能和技术的社会价值理念。

蒸汽机和工作机械的发明与设计制造导致工业革命。电机、电器和电力系统的创新和设计制造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因特网、蜂窝电话等创新、设计制造和应用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标志。这些都无不与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关。纵观创新设计和社会发展史可见,核心技术的原创突破与设计引领的重大系统集成创新相结合才能带动产业革命和社会发展。展望未来,只有突破清洁可再生能源、下一代信息网络、先进材料、高端制造和生物工程等核心技术,并通过创新设计实现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才能实现以绿色、智能、共创分享、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才能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创新设计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将继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经济与品牌价值。好的设计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并提升品牌价值。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设计推出简洁实用、便于维修的T型小汽车,并采用流水线装配,大

幅降低成本,1921年销售已占世界50%以上,至1927年累计销售了1500万辆,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也使“福特”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品牌。耐克(Nike)是一闻依靠研发设计和全球制造营销的运动用品公司。它依靠人体功能学研发设计运动鞋等性能卓越、外观色彩时尚的产品,依靠运动名星的广告效应,曾一举成为全球运动用品第一品牌,佔有46%的同业市场份额。乔布斯领导苹果公司设计推出的ipod、iphone、ipad系列产品创造的财富奇迹更为人们所赞叹。空客380、波音787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大量应用先进复合材料,改进了气动性能、选用先进机翼设计,使用了新一代发动机,并采用数字化设计和全球智能制造等,显著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舒适性、大幅下降座公里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是空客、波音竞争新一代洲际客机市场的利器,也成为航空公司创造利润的新希望。

生态环境价值。远古时代,人类生存完全顺应自然。农耕时代, 利用的主要是生物资源,废弃物多可自然降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和谐。工业时代,生产力快速发展,人口与消费持续增长,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发改造征服自然的发展观念滋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业排放与生活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森林、草地过度砍伐利用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灾难频发……,人们开始反思。1962年蕾切尔·卡逊所作的

《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唤起了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进而促使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并发布“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发展观的转变,也促进了设计对于生态环境价值的重视,开始将生态环境价值视为设计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三、创新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的目标始终是赋予产品和系统更卓越的功能、更优美的形式、更美好的身心感受,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满足和引领市场和社会需求。中国设计必须坚持科学理性、开放包容的理念,用创新合作取代模仿跟踪,创造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设计,顺应、影响和引领世界设计的潮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思考设计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文明的走向,未来设计将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1、绿色。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因为设计决定了产品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总水平。必须从设计研发开始,就考虑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使产品和系统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运行使用到废物和遗骸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有害排放和废弃物最少。

2、智能。先进传感、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机器的感知、运算能力快速提升,知识、信息的海量获取与

存储,使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宽带、数控、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信息处理、知识挖掘、判断决策、加工演示、用户感受更加可靠、安全、高效、精彩;云技术及其应用平台使网络化智能设计更加强大,设计资源共创分享水平得到空前提升。智能设计制造、设计制造智能产品和系统,实现以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运行服务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用户满意、生态环境友好为目标的智能化。

3、全球网络。信息网络时代,设计不仅依靠个人或单一团队,已发展成为全球网络合作、多领域、多学科协同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而且需要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间的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协调水平。促进全球多样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包容,促进全球设计资源的共创分享,推动规模化集中大生产方式向柔性、网络、全球分布式制造发展,将使设计团队、设计方法和设计业态发生新变革,将形成全球网络设计制造和经营服务融会一体的新格局。

4、个性化与可分享。人类社会存在多样的应用需求和文化审美追求,未来的创新设计不仅要满足中高端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要满足普罗大众可分享的基本、多样的需求。工业社会创造了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为特征的大生产方式。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数控技术的应用,发展了适

应小批量、多品种的数控、柔性、集成制造方式。21世纪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进展,预示着个性化与规模化、全球化绿色智能设计制造服务相结合将成为未来知识文明社会的生产方式。

5、和谐协调。在设计阶段就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的和谐协调,更加关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节约、可持续利用和综合价值的提升。中国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文明,又要吸收融合世界各民族智慧和优秀文化,促进世界多样文化和谐协调。不仅要满足和引领科学理性、绿色低碳的物质消费,还将创造和引领健康、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促进创新设计的五个关键要素

国家战略。由于设计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美、英、德、法、日、意、荷、丹等工业化国家都曾将创新设计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唅,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设计创新和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型,应对全球竞争和合作,实现向“创造强国”的历史跨越,我们必须顺应创新设计的规律和时代特点,重视创新设计,将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作为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制定出台促进创新设计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有力举

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提升我国创新设计能力和水平。

开放合作。全球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决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在发掘弘扬中国设计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吸纳国际创新设计资源,使中国设计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激励和自由发挥。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共创分享国际创新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基础资源;多渠道、多种形式务实引进国外优秀设计人才和智力,鼓励国内企业聘请国际设计专家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吸引境外资本投资创新设计和设计企业,鼓励支持中国设计人才、成果、企业走向世界。通过政府支持引导、产学研合作、行业和专业组织积极参与,培育形成俱有全球影响的设计学院、设计大赛、设计展会和设计奖项。

创新集成。既要重视原始创意和关键核心技术设计研发,也要充分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系统集成设计创新。只有原始创意创新的设计将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设计创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系统,并实现产业化,才能引领市场而又不受制于人。要重视政策、管理和制度创新,创造有利于创新和设计产业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加强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的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加强政府对创新设计的投入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

快形成以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创意文化、现代服务产业的紧密结合,培育一批以创新设计主导的世界著名企业和品牌,实现中国设计制造的跨越发展。

人才团队。创新设计,人才为本。需要一批学科和技术、艺术带头人和优秀团队。要加强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引进和团队建设,促进不同专长和背景创新人才、团队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要着力培育扶持青年设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创新设计人才与企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与创业人才的紧密合作。加强创新设计教育和职业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造就世界著名的设计大师、国际化团队和引领国际的设计风格流派。

集聚与网络。创新设计及其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区域集聚和全球网络。要积极完善法律政策、财税金融、信息网络、公共技术、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形成有利于设计创新和中小设计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提升与相关产业的资源共建分享水平,促进设计产业链的协调协同发展。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设计人才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若干世界级“创新设计之都”,培育形成富有吸引力、创造活力的国际化创新设计专业网络平台。

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为创新设计注入不竭动力,知识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呼唤创新设计。我们应以时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创新设计发展的新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提升我国创新设计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希望设计界同仁和社会各方团结合作,创新协同,为人类共同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谱写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

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了一下发到。 为加快推进我县行政审批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促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近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全臣带领县环境创优效能提速工作办公室、监察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府法制办、采购中心、城投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赴**市、**县和**市考察学习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实地感受了三地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和优化环境工作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大手笔风格,人员创新服务理念、热情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三县市政务服务基本情况 (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政务服务中心于xx年8月正式运行,面积6500平方米,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45个,其中44个部门275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设70个服务窗口,窗口人员150人,真正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运行",是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超市".一是窗口布局科学合理。将中心大厅按功能分成投资建设审批

区、企业注册登记区、房产登记服务区等9个服务区,同时还设有10个中介和配套服务窗口,大厅服务功能清晰明了。二是人员管理规范有效。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定了责任追究、限时办结等19项管理制度,统一窗口人员工作着装,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中心"一家人"的亲情氛围,达到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目的。三是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全市10个乡镇123个村、22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做到"十有",村便民服务室做到"五有",部分乡镇还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网上通知、网上代办、网上查讯、网上投诉等网上办事目标。 (三)**市政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xx年,进驻市级审批部门39个、开发区部门4个,水电气热报装和中介服务机构26家,设服务窗口253个,窗口人员390人。该市在政务服务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中心也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主要做法是:深入开展行政___度改革,延伸服务链条,形成 "一个创新、四个延伸、两个网络"的服务模式,打造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于一体的"政务超市". 在推行"四个延伸"上:一是中介机构进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招标进驻20余家服务好、收费低、效率高的中介或技术服务机构,包括环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图审查等,为项目提供

创新县域创新怎么干(上)县市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创新县域创新怎么干(上)——县市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核心阅读县域创新能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记者走访了9省区13个县市采访县域创新发展现状,能够深刻感受到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不同地域不同省份的县市都涌动着同样的创新渴望。县域需要“接地气”的创新驱动战略。他们清楚自己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是因为有需求才创新,县域层面的创新发展一定是针对各自县域特点找准需求定位。县域层面的创新需要很明确,始终围绕着企业创新做文章。在以中小企业占多数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各县市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求政府积极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企业,共同寻找选择更好的创新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始向创新体系“末梢”发力。《意见》提出,到202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县域创新的“家底”如何?县域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如何开展创新?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赴江苏、河北、陕西、湖北、湖

南、江西、广西、新疆、山东等9省区13个县市进行调研 采访。县域层面创新有啥不同在县域层面实施创新驱动不可能和大城市一样,多数县市受访人士都强调,在县市搞创新要“对症下药”,跟着需求走,得“接地气”既然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末梢神经”,县域层面实施创新驱动就不可能和大城市一样,那么县域层面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呢?在采访中,大多数县市都强调要“对症下药”,跟着需求走,得“接地气”。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科技局局长周克胜认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创新一定是因为有需求才创新,县域创新发展一定要针对县域特点找准需求定位。从县域层面来看,创新驱动主要应集中于“双创”能力的培育。县域创新主要解决的问 题是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科技、管理、商业模式等需求,根据需求匹配科技力量,增加县域的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机构,集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双创”驱动力。 湖北省大冶市科技局局长马倩认为,县域创新没有标准模板,需要因地制宜,关键在于基层科技部门将如何参与地方中心工作,参与地方主导产业及未来新兴产业之中去。如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有多少是来自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多少来自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来的企业?有多少来自双创培育? 针对企业的不同特性,帮助企业对接产业资源,发展壮大。河北省武安市科协副主席申拥军认为,县域需要经济社会事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都充分肯定了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置。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劳动技能等,使之能与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也获得相应提高。此外科技进步也包括宏观和微观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是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与提高设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等硬技术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精选文档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人类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也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于我国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不同的科技革命,但相同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而这种进步是其它任何革命所无法比拟的。18 世纪60 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车等发明使工场手工业大大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英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成为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19 世纪70 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得到创制、新通讯手段得以发明,使得世界市场出现,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大幅度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一)怎样理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 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 精选文档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总工发【2012】21号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是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职工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力量。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体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十分艰巨任务。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投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伟大实践,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3.提高职工素质是实现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需要。通过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实现职工利益、提升职工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大力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

4.职工技术培训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努力培养造就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5.要围绕本地区、本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从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岗位工作需要出发,把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创新人才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帮助职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形成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6.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高技能技术工人队伍。 7.精心制定培训规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扎实做好培训工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培训所需费用。 三、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 8.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积极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日期:2008-01-06 作者:张晖明来源:文汇报 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大家知道,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这个命题不论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而言,还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模式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长、企业竞争力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回到“以人为本”方面而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我更多想讲的是问题。现在我具体讲几个与技术创新等有关的问题。 一是D V D付费。在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定后,第二天,在荷兰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 V D 被查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或者跟美国有直接双边协议之前,人家可能也没有直接约束我们的办法,但是既然签约了,采用了他们的核心产品,就必须技术付费。因此,谈判的结果是给3C联盟付费,每台D V D9美元,给6C联盟每台D V D付6美元。最近美国贸易委员会还在就D V D问题进行讨论,谈判中讨论是否多追加每台3美元。到现在为止,D V D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可以看出自主知识产权对产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

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促进定位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拼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技术竞争水平乃至整体竞争实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成熟的市场竞争背后所蕴含的,是更为成熟的创新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何勇08010434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在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科技为动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人才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工业革命带来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一样,目前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形成,这给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新一轮的激烈的经济竞争。尤其是近些年来,美国凭借科技优势,率先开发信息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政策创新,并强化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在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中独占鳌头。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已经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尤其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确立,加速科技进步,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企业,引导职工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物业管理部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一、围绕中心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 1、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安全知识,并考试对末及格者要取消上岗资格。 2、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自觉为企业献计、献策。 3、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组织攻关小组,改造落后技术,采取新的工作方式,为物业的发展出工出力,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二、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1、组织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节省每张纸、每一块砖、每一米电线、每公斤煤,把好的建议提出来,为企业节省每一块铜板 2、压滤机滤布开展无违章班组活动班组之间展开竞赛,从自身做起,保证自己不违章。监督别人不违章,对平时不注意安全的个别人,要严加看管,坚决做到自己无事故,身边无违章,保证全班安全生产。

三、“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 1、建立群监会,成员有张金顺、王利民、崔刚、刘长兴、任四午、马林生。无论班组到哪工作,安全都是首位的群众监督是必可少的,让安全牢记在每个人心中。 2、加大宣传安全生产力度,要召开班组长及安全员会议,将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制作条幅宣传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 3、开展三项活动,每班都选出安全示范岗,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确保物业部安全生产指标。 4、广泛发动职工,结合物业特点,提合理化建议,滤布厂对好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将给一定的奖励。《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附送: 物业经理聘任书 物业经理聘任书 为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 201XidtISO9001:201X),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特任命曹庆秋为我公司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如下: 1、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整个公司贯标范围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当夸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赣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扎实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扎实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近年来,常州电信分公司在省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服务和服从于企业中心工作的观念,行政、工会联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泛动员和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2002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围绕一个难点、抓好两个基点、突出三个重点”方面,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围绕一个难点。省公司的电话放装任务一下达,分公司上下感到在竞争如此激烈、电话普及率较高的状况下,完成任务难度较大。分公司和工会联合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开展了四个大活动。一季度在全区开展了“奋战一季度、夺取开门红”竞赛活动,二季度开展了“热月行动、电话大放装”竞赛活动,三季度开展了“大干三季度、诚信促发展”竞赛活动,四季度开展了“金色冲刺”竞赛活动和“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服务活动。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抓好两个基点。一是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务实创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效益杯”立功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贯彻活动和创建学习型企业、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专题征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服务大局、务实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二是开展了立足岗位赛技能活动。本着干什么、学什么、赛什么的原则,各个部门及基层工会都狠抓竞赛方案的制定,开展业务技术竞赛,为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三是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市场口技术人员在全省电信系统较早推出了全业务储值卡等业务;通过实施“六五真诚服务系列工程”、制定《员工服务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加强学习,创新思维。 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提高员工参与全面竞争的素质,努力营造全面、全员、全过程创新的氛围。为此,我们加大了员工教育力度。一是强化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员工责任意识;二是通过开展“评先进、树典型”和让标兵、明星“现身说”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努力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三是通过常州电信企业精神征集、宣传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全面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四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着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五是开展了思维创新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生产、服务、后台支撑、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创新,都应该创新,人人都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摘要] 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

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