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约瑟之谜近几年文献综述的思考

李约瑟之谜近几年文献综述的思考

李约瑟之谜近几年文献综述的思考
李约瑟之谜近几年文献综述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15783019.html,

李约瑟之谜近几年文献综述的思考

作者:唐琳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近年经济学界对李约瑟之谜的讨论主要有,地理资源禀赋论,制度论,产权制度论、高水平均衡陷阱以及少数英雄论,亦有学者补充交易成本分工理论等。本文主要研究主流经济学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并根据历史背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地理禀赋;新制度经济学;少数英雄论

引言

学者姚洋对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学讨论主要划分为地理禀赋与制度论、新制度经济框架下官僚体制影响论、产权制度与寻租理论、高水平均衡陷阱论以及少数英雄论。学者皮建才借其分类做了深入评述,认为文贯中的地理禀赋论过度强调“路径依赖”效应;借张宇燕与高程基于“货币—制度”的总体框架下的结论对姚洋的高水平均衡陷阱忽视了中央集权对工商业高额利润人为降低的影响做出批判,并指出张宇燕及高程的文章有过多分析点[1]。

1.李约瑟之谜的主流经济学方面的讨论的分析

1.1地理禀赋说

学者文贯中把地理禀赋作为对当地人类发展方向的“预算约束”,以此解释了古希腊海洋文明影响下科技文化等的超常理发展,同时解释了大陆文明的中国因朝代更替,明清时人口由少变多地循环,且疆域扩大,人少地多,固化了人地依赖关系。不依赖科技发展,也能养活当时的人口。到了后期,人口渐多,疆域不再扩大,农业所需的人口流向工商业,让古代中国工商业及科技继宋朝的发展高峰后,有所起色[2]。

但其观点缺乏研究人的能动性,以及在地理禀赋约束下形成的经济政治制度对经济再发展的影响。地理禀赋的假说能够解释过去各个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却无法很好地解释逐渐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及将来的世界发展。

1.2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制度经济学在向新制度经济学转型的过程中,艾尔斯认为制度与技术发展的作用是负向的。制度的僵化对技术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后向作用。而工业革命产生于欧洲是因为连续的技术发展,由于欧洲土地上的人是不断流动,制度的束缚不是很严重,最终出现了技术质变[3]。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史简介 狭义来讲,科学观是指人类对科学基本的、总体的看法。把科学作为探究和反思的对象,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观。而广义的科学观是指人类将实践规律或方法提升到科学的境界,去除客观对环境表面的错误认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界。 我们从小就进行科学的教育,学习语言和科学,通过动手做实验跟着老师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了自己、他人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慢慢有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 1、古代科学 从久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利用自然、学习改造自然,形成古代科学技术萌芽。璀璨的四大文明古国。 在公元五世纪之前,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可以说各领风骚,古希腊的文化包括数学、哲学承受于埃及、巴比伦、波斯这些远古文明。他们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相传到过埃及和巴比伦学习。古希腊哲学追求公平、理性和抽象思维。同时哲学家又是很好的科学家,欧氏几何、勾股定理、地心说等一系列科学成就。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的时代,涌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和实干家。墨家的墨子就是一个汇集了中国文明的实干家、发明家和哲学家,道家的炼丹开启了化学的发展等。 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西方进入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千年黑暗(欧洲中世纪),很多学者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尤其是保守教士对于哲学和科学的攻击,不断在间接、微妙而广泛得多的层面发生作用,其后果是自然哲学始终受到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而中世纪的中国,一枝独秀。在这千年里,中国文化收获了璀璨的成就,对自然的认识上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如四大发明、中医学、农学、炼丹术为代表的化学、瓷器制造、数学、天文学等一系列重大创造。 2、近代科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史的开端是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明清朝代)。而从这个年代开始,创造了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文化一蹶不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解读 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 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 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

融资方面论文-文献综述

(一)国际上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李集成(2012)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施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其操作方式是通过政府定期拨款设立的基金作为融资担保,引导其他资金来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对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刚开始的操作方式是由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后改进为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政府为其发行的长期债券进行担保的方式。经过40多年的运作,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价值,培养出了苹果、联邦快递等创新型企业。 以色列:以色列对企业的支持与美国相同点都是政府主导推动。但是以色列的操作方式与美国不同,以色列是先由政府拨款一亿美元成立YOZMA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民间资金设立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再由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给予资金支持,但其重点是创业企业的早期,投资的领域也限于在IT、医药、生物科学、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并且具有专利技术的创业企业。 韩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韩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支大学生优秀创业企业在金融和政策上等同于商业企业,并且在贷款方面更优惠于商业企业。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设立专门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创业基金,基金规模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5亿韩元到2009年增加到6亿韩元。在中小企业厅的带领下,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团体也纷纷跟进支持大学生创业。韩国一系列做法,使得韩国创业在1998年至2001年间,每年以一杯的速度迅猛发展。 英国:英国用减税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英国的做法与前面几个国家不同,其主要操作方式是针对私人股权投资的减税政策,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进行。比如2000年实施的《公司创业投资法规》中规定,在税收方面,资金投入未上市的小型高风险企业3年以上,则可享受投资额20%的税收地面,税收地面额再投资可以推迟纳税,在种种税收政策的鼓励下,英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在2000年的适合超过60亿英镑。每年大概提供38%的资金投向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 [1] (二)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吴运霞(2006)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所谓“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中国有史以来就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早期思想先进,各个学派百家争鸣,文化百花齐放,实用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古代创建了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甚至一度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我们都有经验,一旦一件事发展到高峰必然会物极必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到高峰后,极大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古代中国的扩展。并在逐步政教分离等多项原因中衰退。使十七世纪左右,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经过研究之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进入到观点深化,见解深化的阶段。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李约瑟难题研究实际上大体呈现出了两种趋势。一种是分科研究的趋势占据主导,即注重从某一学科和某一方面入手探寻解决方案。认为近代科学未能发生于中国,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为自然知识的演化提供一种被组织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另一种趋势是反思自省问题本身的研究路向得以拓展。这样就使得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种种致疑和再认识成为可能,进而使这一问题趋于本土化,并产生了若干修正问题。 了解这些之后使我明白了: 首先,我们应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经世致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实用主义基调,由于这种实用主义过于狭隘,致使中国古代科学呈现出逻辑性和系统性差、理论结构松散等弱点,未与古代科技建立良好的匹配和互动关系,丧失了一个强大的动力源。近年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基础科研的产出率仍然很低,这妨碍了中国科学家开展尖端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将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

李约瑟之谜的启示

成功与无奈: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曲折发展摘要: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科技成就一度领先世界,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文明没有在中国得到萌芽与发展,一度落后于中国的西方却后来居上?历史问题很多时候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试图得到一个终极的解释是不实际的,因为“原因”总还有其自己的原因。因此,应当从多角度来剖析它。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影响因素必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导致了这一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总能得到不同解释。 关键词:辉煌;没落;李约瑟之谜;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 引言: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但是近代科技文明却没有能在中国诞生。它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找到落后的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 古代中国文明辉煌灿烂,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成就。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先地位。中国古代较早的步入了文明时代,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农耕技术。中国有关于日食、哈雷彗星等天文现象的最早记录。中国有另全世界瞩目的四大发明,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

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术在中国得以推广。中国早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活字印刷术则在宋代发明。中国的航海技术也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指南针,麦迪逊写道,“在1405~1433年,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体现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上。中国的航船比葡萄牙的大得多,由于有先进的防水设备,中国的航船更坚固,也更舒适,它们甚至能远洋航行到非洲。” 15世纪中期,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代表了当时世界医学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1。罗伯特·坦普尔甚至如此赞叹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没落 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开始逐渐落后。据部分资料统计,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重从公元前6世纪的占54%下降至19世纪时占世界的0.4%。然 1【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5

小微企业成长中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的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成长中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大型企业的改革,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力和剩余劳动力,保持了社会稳定,特别在维护市场有序的竞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然而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近年来集中精力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小微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其中融资的问题是制约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的"瓶颈" 。因此,如何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小微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学者探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从多个角度研究的。 1 小微企业融资难成因 1.1 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世界性难题——小规模企业的融资问题,是由 Macmillan 在 1931 年在《麦克米伦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被称为“麦克米伦缺陷”(Macmillan Gap)。“麦克米伦缺陷”指出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中小企业对债务和资本的需求数额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即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难易程度的因素是企业规模。 Malnell & Hodgman 在 196l 年指出,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成立时间较短,只有较少或没有信贷记录,银行无法通过信贷记录来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因此企业贷款申请的通过率较低,较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 55%的小企业选择通过传统的银行借贷实现融资,但1998年Udell & Berger 指出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统计不标准。外界很难掌握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加剧了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 1.2 国内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研究,基于传统的金融理论与企业理论,分别从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即金融机构与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来详细分析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 信用额度贷款和抵押贷款是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80%的小企业贷款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的;55%的小企业的融资是通过传统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进行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有关中国发明的论述少不了剑桥大学李约瑟(约瑟夫·尼达姆)教授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科学和技术史的研究。他对中国的兴趣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与剑桥大学华裔科学家共事的经历, 1942年他受命去中国工作,这让他无比兴奋。他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促使七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诞生,其中第一卷在他的同伴和学生的帮助下于1954年出版。李约瑟的另一贡献是创建了剑桥大学的李约瑟研究所,他是当时西方久负盛名的汉学家,被称为20世纪的“伊斯拉谟”。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他由于谴责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并支持中国和朝鲜,在西方世界备受批评。然而,他提出的“李约瑟之谜”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李约瑟之迷”的问题是:近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欧而不是在中国产生?或者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西欧而不是产生于曾经在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的中国?正如戴维·兰德斯指出的那样,中国在更早的时候(约11世纪)就已经具有每年12 5万吨生铁的生产能力,而英国在700年后才达到同样的水平。 第一种解释着眼于中国技术进步的特征。中国很早就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但之后就少有进步了。例如:中国的滴漏钟在当时非常先进,它本可以进一步发展成机械钟,但是却是由欧洲发明了比滴漏钟更精确、更耐用的机械钟,并且西方将这种技术垄断了三百多年。由于中世纪的技术传播速度很慢,当时的中国不能像现在这样很快地

模仿西方的技术。兰德斯进一步指出:“中国对这些技术没有迫切的需要,虽然朝廷官员和大富人家希望拥有这样的机器,但是他们并不愿承认西方技术先进的现实,这些机器最后只被当做普通的玩具。这是当时中国犯下的一大错误。”将火药用来制造武器本可以使中国成为军事强国,但后来又是由欧洲而非中国发展了这项技术。中国发明的火药杀伤力很弱,只有像欧洲那样将火药压制成球状或卵状才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遗憾的是中国仅仅把火药用于制造爆竹。 第二种解释认为当中国本应该进一步发展技术时却突然止步了。中国“大宝船”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向世界炫耀国威,从而赢得更多的附属国。这样的航行持续了很多年,由于每次远航开销太大,结果造成了财政危机,于是它就逐渐被取消了,15世纪时一个开放的中国突然封闭起来。本来就很蔑视商人的统治者明令禁止同国外进行贸易。贸易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因而中国停止与外界贸易的做法最终导致了自身发展的停滞,并且中国自恃技术先进,既不向外界学习也不继续改进。与此相反,欧洲从不以向中国学习技术为耻,“直到15世纪,欧洲在很多方面的进步都依赖于亚洲和非洲的技术,” 麦迪逊写道,“在1405~1433年,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体现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上。中国的航船比葡萄牙的大得多,由于有先进的防水设备,中国的航船更坚固,也更舒适,它们甚至能远洋航

谈谈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

谈谈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 班级:机制1206961 学号: 120696120 姓名: 钱春华

谈谈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 所谓“李约瑟难题”,学界公认的经典表述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虽然,李约瑟早在1944年2月重庆的中国农学会会议上就己提出了该问题,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一、思想,文化,哲学角度 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在1953 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J. E.Switzer)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姓名:学号:专业: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到中国,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印刷术、炸药和指南针。 这样看来,李约瑟之谜的产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他当然会思考,为何之前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又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具体来说,李约瑟难题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姓名:朱玉梅学号:js1002446 专业:财务管理班级:10金审财管4班指导教师:钟宜彬职称:讲师 二0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js100244610财管4班朱玉梅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非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其融资难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复杂和具有其特殊性。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展开了研究,本文梳理了其中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融资环境

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而实体经济中最受冲击的正是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千万户,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白钦先、薛誉华认为,转轨时期,具有比较优势、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要素享赋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垢病。同时高正平指出,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为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活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边红霞(200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直接融资渠道受阻严重;内源式融资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来源;非正式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渠道。 李玉海(2006)经研究也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表现为:中小企业在融资中过分地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过于偏重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忽视其他的债务融资方式。 李志骥、封俊国(2006)等人通过对衡水市10县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县域中小企业以外源融资为主,占信贷总量的68.7%,内源融资占26.5%,是融资的重要来源。另外,多数研究表明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不够也是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Shape(1990)认为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自身信息透明度低,

精选-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1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根据老师所划重点制作的精简版仅作为进行教材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5×6’ 二、简答题4×10’ 三、论述题2×30’ 说明:1、不考模型2、边看书边补充,资料有局限性。 一、第1、2章综合(名词解释) 李约瑟之谜: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十分发达,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该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2、为何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至今尚无定论。 马尔萨斯陷阱: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那么这个国家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居民的平均社会福利水平却是在下降,这种经济总量的增加与平均社会福利下降同时出现的现象 人口转型:指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 人口红利:针对第二阶段后半段,这个阶段劳动人口相对于被抚养的人口更丰裕,从而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第三章、农业与经济发展(大题) (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1、保障粮食供给2、提供就业3、缓解贫困4、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下降的原因? 答: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现代农业的进步率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进步的实质是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的相对价格会降低。这样劳动力将转移到技术进步率较低但相对价格较高的产业;从需求方面,农产品主要是食品这样的必需品,而必需品的弹性小于1,故但收入增加时,越来越多的收入份额会用到非食物产品上,从而降低了食品消费占经济总消费的比例,进而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三)对农业的过度汲取及其后果? 答:对农业的过度汲取表现为:实行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形成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用于工业的积累。 后果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生产效率的严重下降;其次农民被固着在土地上,农村开始呈现完全等同于农业的态势;最后是城市农产品供应空前紧张。 我们能逃避的只是逃避的本身—卡夫卡; 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的本身—罗斯福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 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方面 融资是资金融通的简称,是资金从剩余(超前储蓄)部门流向不足(超前投资)部门——购买力转移——的现象。企业融资,即企业从各种渠道融入资金,实质上是资金优化配置的过程,包括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 1、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即指企业为获得各种渠道的资金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也是企业为资金供给者支付的资金报酬率。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等同于企业在具备承受一定风险的能力时,寻求投入成本最小化的融资结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 2、企业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又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戴兰德于1952年提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按照下列三种方法建立的,即净收入法、净营运收入法和传统法,这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由Franco Modigliani和

Merton Miller于1958年所创立,即著名的MM理论。后来的学者对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不断发展完善,引进了诸如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张维迎认为,“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至少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该企业所在经济的制度环境,二是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特征,三是该企业自身的特点”。 3、金融制度方面的理论——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机制会促进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本身被抑制或扭曲的话,那么它就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即一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经济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 4、银企信贷博弈分析。主要运用博弈论,通过对银行与企业在信贷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来说明降低银企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徐洪水认为,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不是一次性的,实际是一种动态博弈的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有良好的政治信贷支持系统(担保抵押体系)或高效的司法制度下,能有效降低银企交易成本,获得银企双赢,反之,昂贵的交易费用和低效的司法制度将增加银企交易成本,加剧中小企业金融缺口。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方面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转向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如何在科技和人才上占领制高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它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其实,“钱学森之问”,在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英国人提出过。这个人就是李约瑟。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钱学森之问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钱学森的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答案是很简单的。学校里,关心科技发展的人已成少数--没氛围;提得出又打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人已成少数--没数量;关心的往往是创业问题并非科学研究--没火候;现在社会,人人祈求安贫乐道,不搞也不敢搞科技创新--没手段......总之,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绝不可能造就出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种伟人的!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财务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门且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融资约束问题的文献进行理解梳理,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融资约束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进一步查寻,汇总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特别是在有关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其各方面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也是有偏离中国国内情况的大环境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金融约束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外部资本融资和内部资本融资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而是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因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理想金融市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尽管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取得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为融资约束。 一、融资约束基础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 Baltensperger(1978)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条款和非价格条款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Friedman(2002)将信贷配给定义为:一些经济主体得到了贷款,而明显相同的

徽商的兴起的和衰败

徽商的兴起的和衰败 徽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徽商的历史应该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徽州商人自形成至解体的400余年中,其经营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就其势力的兴衰消长而论,则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1573~1620)中叶的100余年间是徽州商帮的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从它发展的主要表现来究其原因。 (1)表现一:徽人从商风习之盛。这与徽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徽州山多田少、耕地贫瘠、粮食不足、人民生活困难,加之赋役繁重、社会动乱、荒灾迭起,无不加深了徽人的灾难,而明中叶以来徽州邻近地区,如苏浙等处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恰恰为徽人开辟了一条经商谋生之路,所以徽人之所以汲汲于求富,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太穷了,他们是借经商以求富。(2)表现二:经营行业多、活动范围广。徽商经营的范围极广,“其货无所不居”。如“盐、茶、木、棉、布、丝绸、瓷器等等”,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货币经营的人也随之增多。在上述行业里面,尤其是盐、典当、茶、木四大行业之盛更是为其他商帮所望尘莫及。同时由于商运路线的增辟和延长,市场网络的进一步,徽商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为了从事商品贩运活动,其“足迹几遍天下”,从侧面反映出徽商兴起的另一个原因——经营内容、方式的灵活性。 (3)表现三:财力雄厚。在商业活动中最基础的就是商业资本。徽商中出自地主缙绅之门者只是少数人,而出自贫下之家者则占绝大多数,他们虽然资本不少,但却能以小本成家,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发财致富,使得资本越积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4)从这第三点中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个原因,徽商中大多数人出自寒微,他们之所以发展兴起与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经营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阶段二:万历后期到康熙初年的近百年是其遭受挫折的阶段,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政权的横征暴敛。万历时,矿监税使四处搜刮,徽商成为其主要勒索对象。天启时,魏忠贤又发起“黄山旧案,在这场狱案中徽商财力消耗是难以估量的。 (2)明末农民起义军对徽商的打击。如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实行的是“平买平卖”,保护商人的政策,但徽商处处与农民军做对的态度,是农民军对徽商仇视,使他们以徽商作为追赃对象。 (3)明清战争的破坏。苏州、湖广遭受战祸最为严重,而这些地点有恰恰是徽商最为集中的地区。所以战争对徽商的破坏可想而知。

浅谈李约瑟问题及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浅谈“李约瑟问题” 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从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李约瑟问题”的原因。中西方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文化模式。研究“李约瑟问题”是对中国文化更深一步的理解与反思,解决“李约瑟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中国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探索,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启示 1、“李约瑟问题”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其一般表述为:在公元 1 世纪至 15 世纪之间,东亚文化在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并将其用于对人类有益的目的方面,为什么竟然会比西方的欧洲有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江河日下,跌入窘境。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博士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得到全面解决,但是对它的研究带动了许多学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以及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国在未来中更好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意义。 2、对“李约瑟问题”的分析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李约瑟之谜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一方面,直到明代和清代,新技术不乏出现,另一方面,历史上如此多的优秀技术,竟然一直缺乏科学理论化的概括,直至落后于西方国家科技的发展,被其他国家侵略。 要解释李约瑟之谜,首先要考虑一下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并将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之进行比较。 6.1 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 考察欧洲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 (1)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美)詹姆斯.W.汤普逊,商务印书馆,1996年),只有依靠手工业,以贸易的方式获得生活必需品。于是出现了三个很重要的阶层:商人、资本家和工人。生产或者经营的目的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而不是为了自给自足。 (2)与此相对应的政治体制也必然是民主体制,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完全控制国际市场。实际上,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民主政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来源主要依赖航海业和商业的缘故(见亚里士多德“雅典政体”)。 (3)民主政治体制对于社会成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道德标准,工业革命前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黑暗的中世纪)虽然也试图压制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但是当资本家、工人和商人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受到这种政治体制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提高时,矛盾的激化将必然导致新科技的产生和相应的政治变革。 所以可以这样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并且由于自然禀赋的限制(耕地面积、气候条件等),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这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展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当这三个重要的非农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理论方面有较大突破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时,就必然地出现了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非农业科学技术。 与此相对应,我国古代的资源禀赋特别适合农业生产,农民为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农业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结果: (i)农业的发达,使得农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这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 (ii)与自然经济最适合的政治体制莫过于中央集权制(已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对于帝王而言,整个国家都是他自己的;实际上,帝王就是一个最大的地主。 (iii) 作为社会的统治者,所有的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需要民众“本分受法”,而对于民众而言,只要有一小块地,就能够生存,所以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点农田,“本分受法”的风险最小。于是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的圣经,而以服从为特点的“三纲五常”就成为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iv)这种情况下,新的科学理论的创新就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极限,只要还有提高的余地(满足自给自足的余地),(i),(ii) 和(iii) 的关系就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很难被打破。历次改朝换代的原因是土地的分配,而每个朝代初期的兴盛也是由于土地的分配,这些政权更替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土地分配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正如林先生文中指出的,我国古代的人地比率并非总是在减少,而是17世纪中叶比11世纪有所增加,也说明了古人为了缓解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压力而扩大耕地面积的努力。 (i),(ii)和(iii)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也说明,在14世纪,中国的市场发育和生产率水平虽然已经较高,但是应该注意到当时还是以农为本。无论是商人还是手工业者,他们经商和经营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购买土地。只要有了足够的土地,他们就会舒适地当起地主,因为地主的休闲显然要多于其他工作(经商和搞手工业)。社会上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把那些典卖自家土地的人称为“败家子”。 (v)所以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是:只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最高水平(可称之为“李约瑟瓶颈”,是指在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最高水平。)不被打破,由此产生的稳定的“三角形”就很难被打破,从而使科学技术的根本性创新成为梦想。中国清朝末年,由于政治的腐败、人口的剧增,这个瓶颈就要被打破,但是太晚了,西方人的侵略开始了。 6.2 结论和政策建议 虽然中国早已结束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实际上,中国人以前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只注重提高产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当然,60年代的自然灾害对决策者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否认。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能够满足口粮消费并且出现了剩余,在需求渐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口粮得到满足的农户收入的增长慢了下来,所以决策层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中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以下几点都是应该考虑的: (1)改变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理解,从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转向口粮安全。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政策建议(黄季焜,1996)。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应该更加注意国内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相应地调整种植业结构。 (2)高层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最近几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民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更为民主的政治体制,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 (3)加强文化道德建设,提倡求实和创新应该成为“以德治国”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邓小平理论的一个词概括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意味着求实,求是意味着追求真理的创新过程。这是整个科学发展历史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