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2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2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2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2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2

绪论第 1

第 2 章第 3 章第 7 章

第 10

章第 13

综合

测试

综合测

试1

综合测试2试题样本

绪论

简答题

1.何谓生物工艺学

2.何谓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的关系如何?

3.细胞机器

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1章发酵工程介绍

一、多项选择题

1. 生物技术可以理解为“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其中的有机体是指()。

① 动物② 生物组织③ 植物④ 微生物⑤ 生物活细胞

2. 生物技术中用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要求的条件是()。

① 常温② 高温③ 常压④ 高压⑤ 中性pH值

3. 在基因工程操作技术过程中,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主要有()。

① 糖化酶② 异构酶③ 限制酶④ 氧化酶⑤ 连接酶

4. 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工程涉及面很广,概括起来有下列()几方面内容

① 细胞培养② 细胞融合③ 细菌培养④ 细胞重组⑤ 遗传物质转移

5. 生物中的酶按照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可以分为()等类型。

① 杂合酶② 单纯酶③ 胞内酶④ 胞外酶⑤ 结合酶

6.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使用微生物不同,其代谢规律有差异,因而按照其需氧与否的状况,将微生物发酵分为()等几种方法。

① 动力发酵② 好氧发酵③ 厌氧发酵④ 好水发酵⑤ 兼性发酵

7.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业的品种改良中的主要任务是()。

① 拓宽育种资源② 减少种植面积③ 提高产量④ 改善品质⑤ 增加抗逆性

8. 农作物的秸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利用生物技术可将它们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在下列所列的资源中,()等可以由秸杆通过生物技术直接转化而来。

① 淀粉② 木糖③ 苯酚④ 乙醇⑤ 葡萄糖

9.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废物废水的排泄,自然界的水体逐渐富含各种养分,形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是

()。① 重金属② 有机物③ 氮类物④ 磷类物⑤ 矿物

10. 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防腐与加工工艺的需要,人们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这类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鲜味剂就是其中一种,传统的鲜味剂是味精,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除味精外,还可用()等作为鲜味剂,而它们都可由发酵法生产并实现了产业化。

① 苏苷② 赖苷③ 鸟苷④ 肌苷⑤ 色苷

答案: 1. ①③④ 2. ①③⑤ 3. ③⑤ 4. ①②④⑤ 5. ③④ 6. ②③⑤ 7. ①③④⑤ 8.

②③⑤ 9. ①③④ 10. ③④

二、问答题

1.生物需氧量(BOD)

2.化学需氧量(COD)

3.生化意义上的发酵与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有何区别?

4.何谓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发酵工程经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征是什么?

6.简述微生物工业的特点及范围。

7.发酵工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8. 简述废水生物处理的优点。

9. 废水的重要指标包括哪几项,各有何含义?

10 常用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11. 简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原理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12. 简述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因素。

13.简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14.能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生物工程将如何解决?写出一遍综述。

15.沼气发酵原理和沼气微生物的种类?

16.沼气发酵过程和沼气发酵条件是什么?

TOP

第2章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一、选择题

1.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A 5:1

B 25:1

C 40:1

D 80:1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 基础培养基

B 加富培养基

C 选择培养基

D 鉴别培养基

4.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5.营养成分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C 促进扩散

D 基团移位

6.E.coli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二、是非题

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代时。()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4.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5.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7.被动扩散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8.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三、填空题

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

2.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和等方法。

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和。

4.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和,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5.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它有利于;迟效N源如、,它有利于。

6.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和。

7.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

8.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

9.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和。

10.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

11.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方式运输乳糖,大

肠杆菌又是通过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2.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和。

13.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和等,无机氮源有和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等作为有机氮源。

14.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15.制备淀粉水解糖的方法有、、和。

四、名词解释

1.培养基

2.生长因子

3.碳源

4.氮源

5.碳氮比

6. 理论灭菌时间

7.对数残留定律

8.实消

9.空消

10. DE值(葡萄糖值)

11.波美度

12.灭菌

13.消毒

14.基础培养基

15.完全培养基。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特点和要求?

2.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3.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

4.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方式?

5.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来源?

6.什么是产物促进剂?产物促进剂举例?

7.培养基设计的一般步骤?

8.培养基成分选择考虑的问题?

9.读书报告:举例说明培养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0.讨论:培养基优化在发酵优化控制中的作用与地位?

11.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主要包括哪些物质?

12.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基有哪几种类型?

13.简述选择发酵培养基应遵循的原则。

14.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5.简述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16.比较不同的淀粉水解制糖工艺的优缺点。

北化生物工艺学问答题与答案1

一.简述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应用于发酵的优势。 1.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微生物种类在10万种以上,具有多种代谢方式。在生化过程 中积累不同种类的代谢产物,用于多种发酵工业的生产,产品丰富,如(。。。。)。营养谱极广,生长要求不高,繁殖快,自然界分布极广,适宜生产研究就地区取材。 2.高面积-体积比,代谢能力强。其比表面积相当大,利于微生物与环境进行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具有高代谢速率。其代谢强度高于高等动物千、万倍。 3.生长迅速,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最快的繁殖速度,在工业上有重要意义。适宜条件 下能达到几何级数增殖。 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代谢灵活,酶系可受诱导,以适应环境变化。其诱导酶可占 蛋白的10%。故其可耐高温、低温、盐高盐,高酸碱、干燥、辐射、毒物等极端环境。 5.易变性。诱变剂容易使其遗传物质变异,改变代谢途径,产生新菌种。而次特性对 菌种保藏、发酵等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用于发酵的优势:不需高温设备,利用原料比较粗放,主要采用低廉的农副产品,不需特殊催化剂、副产品少,无毒性。 二.常用工业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列举三个典型,并说明其主要产品。 1细菌,醋杆菌属有醋化醋杆菌(食醋),巴氏醋杆菌(食醋)。弱氧化醋杆菌(山梨糖、酒石酸等)。 乳杆菌属:德式乳杆菌(左旋乳酸) 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α-淀粉酶,蛋白酶,诱变后生产肌苷,鸟苷) 梭菌属:丙酮丁酸梭菌(丙酮丁醇) 大肠杆菌:(天冬氨酸,缬氨酸,苏氨酸,) 产氨短杆菌:(辅酶A) 2放线菌,链霉菌属:灰色链霉菌(链霉素),金色链霉菌(金霉素),红霉素链霉菌(红霉素) 小单孢菌属:绛红小单胞菌(庆大霉素),棘孢小单孢菌(庆大霉素)。 3霉菌,曲霉属:黑曲霉(酸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米曲霉(糖化淀粉酶,蛋白酶)。黄曲霉(液化淀粉酶) 青霉属:产黄青酶(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维c),桔青霉(桔霉素,脂 肪酶等),娄地青霉(干酪,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 根酶属:黑根霉(果胶酶),米根霉(酒曲,乳酸),华根酶(液化淀粉酶) 红曲霉属:红曲霉(淀粉酶,麦芽糖酶) 4酵母菌:酵母属:啤酒酵母(啤酒,面包,饮料)。 裂殖酵母属,发酵糊精,菌粉。 假丝酵母属:产朊假丝酵母(饲料、蛋白质),解脂假丝酵母(发酵煤油。石油脱蜡) 毕赤酵母(固醇、苹果酸、) 汉逊氏酵母(乙酸乙酯) 球拟酵母属(多元醇,氧化烃类) 红酵母属(产脂肪) 三.简要说明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操作步骤: 1.出发菌株的选择:①自然界分离的野生菌株②通过生产选育,自发诱变的菌株③已 经诱变的菌株。高产菌可先进行杂交再作为出发菌株 2.菌悬液制备:使细菌同步生长,悬液经玻璃珠打散,并用脱脂棉过滤。处理细菌的

南昌大学 生物工艺学题库

名次解释: 1、下游过程: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物质的分离,其目的是把生物反应液内的有用物质分离出来,获得所需的目的产品 2、离心分离因数 3、高压匀浆法:属于液体剪切破碎方法之一,是借助于高压匀化作用的液体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高压匀化是通过碰撞、剪切、空化和高速作用的综合效应来起作用的。 4、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用雾化器将原料液分散成细小雾滴,并用热空气与雾滴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干燥而获得粉粒状产品的一种干燥过程。 5、细胞破碎率:定义为被破碎细胞的数量占原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比数,即:S=[(N0-N)/N0]*100 6、热沉淀: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很容易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很小,容易沉淀,利用这一现象,可根据蛋白质间的热稳定性差别,进行蛋白质的选择性热沉淀,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 7、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可扩散穿过膜,高于膜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则被保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8、反渗透:当渗透过程进行达到平衡时,若在溶液的液面再施加一个大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溶液向溶剂一侧移动,这就是反渗透 9、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之比成为分配系数。可用下式表示:K=C1/C2。K为分配系数;C1为分配平衡时在萃取相中的溶质浓度;C2为分配平衡时在萃余相中的溶质浓度。 10、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双水相萃取的特点是能够保留产物的活性,整个操作可以连续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极有前途的新型分离技术。11、离子交换树脂: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剂,包括合成离子交换剂和天然有机大分子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典型的凝胶,一般统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12、大孔树脂:孔道直径应比扩散离子大三倍以上,基本特点是在整个树脂内部,无论干、湿或收缩、溶胀都存在着比一般凝胶剂更多更大的孔道,布满树脂内部。 13、亲和层析:是将有亲和吸附作用的物质分子偶联在固体介质上作为固定相,用以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的液相层析法。 14、离子交换层析:是指带电荷物质因电荷力作用而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分配得以相互分离的技术 二、问答 1、生物分离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1.通常处理的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产品的浓度一般很低 2.生物产品很多是生化活性物质,易受环境因素如温度、PH、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的影响,甚至失活,因而也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往往要求极高 2、生物物质分离的四个基本步骤 答:1.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去除因为发酵终止时,发酵液中总是混杂有固体物,所以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分离是提取发酵产品的重要步骤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2参考答案

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分) 01、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02、在体外和体内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的一类物质。 03、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口服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04、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 05、一种生物制药中的温和”多阶式”分离,即将药物中的杂质一级一级分离。 06、是指发酵到一定时间,放出一部分培养物,又称带放。 07、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对称碳原子可逆的发生异构化,形成差向四环素。 08、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C D C D B C C B C 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09、干热灭菌 10、羟基 11、固醇类成分 12、萘醌、苯醌 13、红霉内酯 14、甘油和葡萄糖、硝酸盐、 15、对数生长期 16、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 17、糖酵解途径、单磷酸已糖支路途经 18、脱水,脱脂 四、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生化药物有何特点。 答:①生物原材料复杂②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③生物材料有种属特性④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有关⑤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 30、怎样对青霉菌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答:青霉菌发酵液菌丝较大,一般在菌丝自溶前用鼓式过滤机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其ph值6.2~7.2之间,用硫酸调ph至4.5~5.0,再加入0.07%的溴代十五烷吡啶和硅藻土作为助滤剂,通过板框过滤机过滤得第二次滤液。第二次滤液澄清透明,可进行提取。 31. 简述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答:①蛋白水解法,以毛发、血粉等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在进行分离纯化。②化学合成法,利用有机物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氨基酸的方法③酶法,利用微生物特定的酶系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④直接发酵法,直接按照生产菌株的特性发酵⑤微生物生物合成法,以氨基酸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 32.如何减少四环素成品的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 答:首先四环素发酵液通过加入草酸除去钙离子和促使蛋白质凝固等手段进行预处理,为了使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降低,此过程应在低温、短时下进行。此外,还可此外还可在母液中加尿素,使其与四环素形成复合物而纯化;也可加入丁醇:乙醇(3:1)混合溶剂,加入乙醇可降低母液四环素损失;但降低成品中的ADT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筛选不产生ADT的菌株。 五、分析综合题:(共25分)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生物药物概论 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 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 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 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 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 术语: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抗体酶,模拟酶,组合生物合成,药物基因组学,DNA 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 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液氮研磨法,丙酮粉 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 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 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 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 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流体为哪种?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萃取的流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术语: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 沉淀和结晶 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 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工艺学习题

生物工艺学习题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选择题 (1)绪论 1、通风搅拌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的()。a.第一转折期b.第二转折期c.第三转折期 2、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起始标志是()工业的开发获得成功。 a.丙酮丁醇b.青霉素 c.人工胰岛素 (2)菌种、菌种选育及保藏 1、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a.细菌b.放线菌 c.真菌 2、在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中,涂布法主要适于()。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 3、下面不属于诱变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噬菌体c.氯化锂 4、在诱变育种中,金属化合物的作用是()。a.无作用 b.诱变c.增变 5、在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中,菌株抗性的来源是()。 a.噬菌体的存在b.环境的影响c.基因突变 6、有效诱变因子的判别主要指标是()。a.营养缺陷型的诱发率 b.死亡率c.菌型变异

7、放线菌的育种方法与()相似。a.霉菌 b.细菌 c.酵母菌 8、一般来说,斜面孢子的冷藏时间为()。a.10天以内 b.1个月以内c.1年以内 9、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原生质体钝化是指经钝化后其存活率()。a.接近于零b.为零c.不受影响 (3)代谢及调控 1、下列产物中,属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 b.丙酮酸c.麦角生物碱 (4)培养基 1、下列培养基成分中,只能提供碳源的是()。a.葡萄糖 b.酵母抽提物c.甘蔗糖蜜 2、维生素、氨基酸等热敏性物质通常采用()方法实现无菌化。a.微孔滤膜过滤 b.巴氏消毒 c.蒸汽灭菌 3、效应剂在什么时候加入才能起作用()。 a.基础培养基中b.菌体生长期c.产物生产期p63 4、CaCO3在培养基中主要作用是()。 a.营养成分b.缓冲剂 c.加固培养基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

复习整理——根据课件后的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药物 Biopharmaceutics: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 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生物药物的特性 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特性: 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 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4、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二、理化特性: 1. 含量低、杂质多、工艺复杂、收率低、技术要求高; 2. 组成结构复杂,具严格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对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不稳定。 3. 活性高,有效剂 量小,对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严格要求(包括标准品的制订)。 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microbial transformation)产生的用化学方法难以全合成的药物或中间体。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 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 生物制品:一般把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制造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在我国又统称为生物制品。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包括基因的定点突变和基 因表达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期获得性质和功能更加完善的蛋白质分子。 RNA干涉( 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dsRNA(双链RNA) 引起同源mRNA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 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重组DNA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半合成生物 药物 2.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3.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

《化工工艺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题各2分) 1、在合成氨烃类蒸汽转化的过程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三个副反应存在析炭 的可能性,这三个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能析炭。 2、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业煤气分为四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游离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在合成氨CO变换工序阶段低温变换催化剂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种类型。 5、在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_两种类型。 6、氨合成塔的内件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加热器三个部分组成。 7、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8、在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硫铁矿在进入沸腾焙烧炉前需要达到的 组成指标为:S>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H O<8%。 2 9、在沸腾炉焙烧硫铁矿时要稳定沸腾炉的炉温需要做到的三个稳定分别为:① 稳定的空气量、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10、电解法生产烧碱的电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 应方程式)。 二、简答题(本题共50分,共5小题,每题各10分) 1、简述烃类蒸汽转化过程中析炭的危害及防止析炭应采取的措施。 2、简述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组成(含量)及各组分的作用。 3、简述硫酸生产两转两吸工艺的优、缺点。

《生物工艺学下》复习题

生物工艺学下复习题 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生物产品特点: ①产物浓度低的水溶液 (原因:a 氧传递限制;b 细胞量;c 产物抑制 ②组分复杂(a 大分子;b 小分子;c 可溶物;d 不可溶物;e 化学添加物 由于起始浓度低,杂质又多,所以提取步骤多,常导致收率低,成本高。发酵液的产品浓度与价格成反比。P3图13.1. ③产物稳定性差(a 化学降解(pH , 温度);b 微生物降解(酶作用,染菌)c剪切力(影响空间结构、使分子降解) ④由于分批操作和微生物变异,发酵液每批不尽相同,提取方法要有弹性。选择提取方法要考虑放罐时间、杂菌污染、加入添加物等, ⑤质量要求高(药品或食品) 2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和阶段是什么? ①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技术: 絮凝,离心,过滤,微过滤。 ②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高压匀浆,化学破碎技术 ③初步纯化技术(目的在于浓缩): 盐析法,萃取,有机溶剂沉淀,化学沉淀,大孔吸附树剂,膜分离技术 ④高度纯化技术(精制): 各类层析,亲和,疏水,聚焦,离子交换 ⑤最后纯化-成品加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结晶 3 凝聚和絮凝是两种方法,两个概念。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4 凝聚的机理:1)中和粒子表面电荷 2)消除双电层结构3)破坏水化膜 5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氯化铝 AlCl3?6H2O;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7H2O ;石灰;ZnSO4;MgCO3 6 絮凝的机理——架桥作用 7 工业常用的絮凝剂分为三类: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 1)目前常用的是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亚胺衍生物;聚丙烯酸类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2)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根据其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植物胶类和聚多糖类。其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最引人注目。 3)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有聚合铁系和铝系两大类 8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1.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 2.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3.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 9 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 10 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过滤filtration离心Centrifugation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双水相萃取 ATPS 扩张床吸附 EBA

生物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2分/个全是啤酒)啤酒比较乱 1啤酒生成过程对原料粉碎度有何要求? 粉碎时要求麦芽的皮完整而不碎,胚乳适当细,并注意提高粗细3的均匀性。辅助原料(如大米)的粉碎越细越好,以增加浸出物的得率。对麦芽粉碎的要求,根据过滤设备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过滤槽,是以麦皮作为过滤介质,所以粉碎度要求较高,粉碎时皮壳不可太碎,以免因过碎造成麦槽层的渗透性变差,造成过滤困难,延长过滤时间,由于麦皮中含有苦味物质,色素,单宁等有害物质,粉碎过细会使啤酒色泽加深,口味变差也会影响麦汁得率。因此在麦芽粉碎时要尽可能大的使麦皮不受破坏。如果采用压滤机,则要适宜细粉碎。 *2.糖化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麦汁组分的影响? (1)麦芽的质量及粉碎度:糖化力强溶解良好的麦芽糖化时间短形成可发酵性糖多;优质麦芽或溶解良好的麦芽,粉碎度的粗细对糖化影响小,反之麦芽质量差则影响大(2)非发芽谷物的添加:种类,支链直链淀粉比例,糊化,液化程度及添加数量对麦汁组成影响大,非发芽谷物含量超过35%将延长糖化时间降低麦汁中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如果麦汁质量差含淀粉酶活性低不但会延长糖化时间,麦汁组成差,还会导致发芽谷物淀粉的利用率降低(3)糖化温度的影响:影响麦汁中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和糖化时间,还会影响浸出物的收率(4)糖化醪pH:对于啤酒的糖化一般在63~70℃范围内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最适pH范围较宽,可在pH5.2-5.5范围内波动,影响不大(5)糖化醪浓度:糖化时原料加水比越小则糖化醪浓度越大,糖化醪粘度也增大,会影响酶对作用基质的渗透,从而降低淀粉的水解速率,降低最终产物-还原糖的积累,也会抑制酶对淀粉的作用,当糖化醪浓度超过40%会降低浸出物收率,可发酵性糖含量也会降低,糖化时间延长。 3.如何操作能使麦汁清亮透明? (1)贮酒温度不宜过高,酵母不能太老以免造成酵母自溶使啤酒浑浊(2)控制好后发酵使CO2产生较多就可以促进酵母凝聚沉淀加速澄清(3)贮藏温度越低越能减少大分子物质的溶解促进澄清;恒定的温度和罐压可防止啤酒对流保持澄清(4)贮藏容器越小垂直度越高越有利于澄清(5)控制啤酒中的高分子氮的含量等 4.麦汁过滤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从理论上说,使用过滤槽时,麦汁过滤速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 K ——和过滤速度有关的常数△P ——麦糟层的压力差fa ——麦糟层的可渗透性d ——麦糟层的厚度μ——麦汁粘度(或用文字叙述过滤速度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麦汁过滤速度的措施有:降低麦汁粘度(浓度、糖化完全、保温)、控制麦糟层的厚度(投料量、糟层平整)、控制麦糟层的可渗透性(麦皮不碎、控制辅料量、糖化完全、合理耕糟)、控制合适的压力差(结构合理、滤速适宜)等。 5.麦汁煮沸的意义 一是麦汁煮沸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稳定麦汁:(1)杀死破坏性微生物(2)减少凝固性氮,从而提高胶体稳定性(3)提取酒花中的有效物质,赋予啤酒独特的香味和风味。(4)麦汁过滤结束后水分偏大,煮沸可以将多余得到水分蒸发出去,使麦汁浓度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通过麦汁煮沸可以把麦汁中的可凝固蛋白分离出来,使后期操作没有蛋白质析出,导致啤酒外观不合格。 三是通过煮沸可以把酒花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麦汁中,起到固定香型作用。 四是起到杀菌作用,使麦汁发酵前就处于无菌状态,让发酵过程是一个纯种发酵的过程,有利于啤酒口味的纯正。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 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

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 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

生物技术制药题库

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制药: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医药品。 2、基因工程制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3、细胞工程制药: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物的技术。 4、酶工程制药:是将酶或活细胞固定化后用于药品生产的技术。 5、发酵工程制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生产药物的技术。 6、抗体工程制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生产药物的技术。 7、先导化合物:通过优化药用、减少毒性和副作用可以使其转变为一种新药的化合物。 8、生物药物的定义: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9贴壁细胞:生长须有贴附的支持物表面,依靠贴附因子生长。 10、悬浮细胞:生长不依赖支持物表面,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生长。如血液淋巴细胞、生产干扰素的Namalwa(那马瓦)细胞。 11、兼性贴壁细胞:生长不严格依赖支持物。如中国地仓鼠卵巢细胞,小鼠L929细胞。12牛痘病毒:构建多价疫苗腺病毒、 逆转录病毒:用于基因治疗 杆状病毒:用于外源基因表达 13、生物碱:含氮有机化合物 14、生理活性物质:对细胞内生化代谢和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15、植物抗毒素(phy toalexins)是指在植物防御系统内能对抗微生物进攻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有些时候连续合成,有些时候在被刺激下才会产生抗毒素,或仅在被诱导下其产量才能增加。 16、生物转化定义(biotransformation,bioconversion):也称生物催化(biocatalysis),是指利用生物离体培养细胞,固定化的植物(或微生物)细胞或从这些有机体中分离得到的酶等,对外源底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更有价值产物的一种技术。 17、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8、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多克隆抗体:由多个克隆细胞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制剂。也称第一代人工抗体 20、基因工程抗体:是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对抗体分子基因结构与功能了解,有目的地在基因水平上对抗体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或者直接合成基因序列,再将基因导入细胞表达产生的一类抗体,也称第三代抗体 21、药用酶: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酶。 22、酶法制药: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而将前体物质转化为具有药用功效的物质的过程。 23、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 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或 自然分离。 填空 1、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等。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与答案

发酵工艺学(2)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生物药物、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1)、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3)、生化药品: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直接从生物体分离或利用微生物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生化物质。 (4)、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各种疫苗、抗血清、抗毒素、类毒素、免疫调节剂、诊断试剂。(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糖和蛋白质类药物。 2、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可分为: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维生素。 (2)、按原料来源可分为: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3)、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生物药物的特性。 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如细胞色素c为呼吸链的一个重要成员,用它治疗因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效果显著。 (2)药理活性高生物药物是精制出来的高活性物质,因此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4)生物副作用常有发生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14级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糖酵解途径、属于异型发酵的双歧途径、属于异型发酵的 HMP途径。 3、米根霉属于好氧真菌,其发酵类型属混合型发酵,L-乳酸的转化率能达 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细胞渗透性和代谢途径。 5、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使用生物素含量高的糖蜜作为碳源时,在适当时间加入 _青霉素、头孢霉素或表面活性剂,也可积累大量谷氨酸。 6、乳酸发酵一般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 它可分为同型和异型乳酸发 酵。 7、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_ 壳寡糖。 8、ω-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EPA 、 DPA/DHA ;ω-6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 _、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9、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10、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1、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型麦芽糖。 12、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β-界限糊精。 13、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 62-65 ℃。 14、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 72-75 ℃。 15、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是沉淀蛋白质,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制药工艺学 期末试题

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A.C-N B. C-C C.C-S D. C-O 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A.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的中试放大。 A.10~50 B. 30~50 C.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A.蛋白酶 B. 果胶酶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B. 纯化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 A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 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习题 、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a -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_____ ,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 EMP途径、属于异型发酵的双歧途径、属于异型发酵的HMP途径______ 。 3、米根霉属于一好氧真菌 _______ 其发酵类型属一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___ , L-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和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它可分为同型和_异型__ 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壳寡糖。 7、 3 -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EPA_ > DPA/DHA_ ; w -6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 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丫-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 8、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_______ 、清蒸 混烧法

9、 a —定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 a -1,4-糖苷__________ 键,不能水解 a -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 a -界限糊 精_____ 。 10、B—定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a -1,4-糖 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 B -构型___ 。 11、B—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 a -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 B -界限糊精。 12、麦芽B—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62-65 C。 13、麦芽a —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72-75 C。

8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离子交换法

第八章离子交换法 一、填空题 1、离子交换剂由、和组成。平衡离子带 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平衡离子带称阴离子交换树脂。 2、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有,,等。 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有、、 、和。 4、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等。 5、请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的名称和类型:CM-C的名称是,属于交换纤维素; DEAE-C的名称是,属于交换纤维素;。 6、色谱聚焦(chromatofocusing)是一种高分辨的新型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它是根据,结合,能分离几百毫克蛋白质样品,洗脱峰被聚焦效应浓缩,分辨率很高,操作简单。 7、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类型:732 ,724 ,717 ,CM-C ,DEAE-C ,PBE94 。 8、在采用多缓冲阴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聚焦色谱过程中,当柱中某位点之pH 值下降到蛋白质组分值以下时,它因带电荷而,如果柱中有两种蛋白组分,pI值较者会超过另一组分,移动至柱下部pH较的位点进行。 9、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有、、、 、。 二、选择题 1、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氨基酸时,吸附量很低,这是因为() A.偶极排斥 B.离子竞争 C.解离低 D.其它 2、在酸性条件下用下列哪种树脂吸附氨基酸有较大的交换容量() A.羟型阴 B.氯型阴 C.氢型阳 D.钠型阳 3、在尼柯尔斯基方程式中,K值为离子交换常数,K>1说明树脂对交换离子吸引力() A.小于平衡离子 B.大于平衡离子 C.等于平衡离子 D.其它

三、名词解释 1、蛇笼树脂: 2、尼柯尔斯基方程式: 3、偶极离子排斥作用: 四、问答题 1、简述离子交换纤维素的特点有哪些? 2、请以CM-C为例说明离子交换纤维素分离纯化蛋白质时的洗脱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各种方法的洗脱原理。 3、请以DEAE-C为例说明离子交换纤维素分离纯化蛋白质时的洗脱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各种方法的洗脱原理。 4、由下图,利用给出的两种离子交换剂(E1,E2)分离3种蛋白质(P1、P2、P3),用箭头流程图表示(并指出E1,E2的类型)。 5、下图为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请填写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空格(可选因素: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 0.05mol/L氨水,0.1mol/L氨水,2mol/L氨水)。简述从“滤液”开始,以后步骤的分离原理?

生物工艺学习题完整版

生物工艺学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选择题 (1)绪论 1、通风搅拌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的()。a.第一转折期b.第二转折期 c.第三转折期 2、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起始标志是()工业的开发获得成功。 a.丙酮丁醇b.青霉素 c.人工胰岛素 (2)菌种、菌种选育及保藏 1、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a.细菌b.放线菌 c.真菌 2、在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中,涂布法主要适于()。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 3、下面不属于诱变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噬菌体c.氯化锂 4、在诱变育种中,金属化合物的作用是()。a.无作用 b.诱变c.增变 5、在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中,菌株抗性的来源是()。 a.噬菌体的存在 b.环境的影响c.基因突变 6、有效诱变因子的判别主要指标是()。a.营养缺陷型的诱发率 b.死亡率 c.菌型变异 7、放线菌的育种方法与()相似。a.霉菌 b.细菌 c.酵母菌 8、一般来说,斜面孢子的冷藏时间为()。a.10天以内 b.1个月以内c.1年以内 9、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原生质体钝化是指经钝化后其存活率()。a.接近于零b.为零c.不受影响 (3)代谢及调控 1、下列产物中,属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 b.丙酮酸c.麦角生物碱(4)培养基 1、下列培养基成分中,只能提供碳源的是()。a.葡萄糖 b.酵母抽提物 c.甘蔗糖蜜 2、维生素、氨基酸等热敏性物质通常采用()方法实现无菌化。a.微孔滤膜过滤b.巴氏消毒 c.蒸汽灭菌 3、效应剂在什么时候加入才能起作用()。 a.基础培养基中b.菌体生长期 c.产物生产期p63 4、CaCO 在培养基中主要作用是()。 a.营养成分b.缓冲剂 c.加固培养基 3 5、在含有氨氮和硝基氮的培养基中,被优先利用的是()。 a.硝基氮b.氨氮c.同时被利用 6、在发酵培养基中,比较起来,哪种培养基氮源最丰富()。a.孢子培养基b.种子培养基c.发酵培养基 (5)消毒、灭菌及过滤除菌 (6)种子制备工艺 1、在抗生素发酵中,大多数品种的接种量为()。 a.5-10% b.7-15%c.10-20% 2、在菌种的纯度考察中,主要菌型比例应占()。 a.100% b.80%以上c.90%以上 3、在种子扩大培养过程中,级数是()。a.愈少愈好 b.愈多愈好 c.三次最好(7)发酵工艺 1、下列产品发酵类型属于非生长关联型的是()。 a.脂肪酶 b.柠檬酸c.杀假丝菌素 2、抗生素的生产属于()发酵类型。 a.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 c.混合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