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告分析全.pdf

财务报告分析全.pdf

最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 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试卷 一、回答以下小题(每个5分) 1.“大中电器”是一个专门从事电器零售的民营连锁企业,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其部门归属? 2.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指标中,有些用于描述某方面的时点状态,即经济存量;有些则是描述一段时期的活动总量,即经济流量。以下指标哪些具有时点特征,哪些具有时期特征?A.国民总收入;B.进出口差额;C.固定资产总价值;D.持有资产损益;E.总储蓄。 3.有关投入产出表,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x21表示第2个部门提供给第1个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额; B. 每一个部门的总投入恒等于其总产出,所以每部门的增加值恒等于其最终产品价值; C. 第一产业行、固定资本形成列交叉点上的数字代表该产业当期固定资产积累; D. 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较高,该部门就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4.以下对外交易活动中,哪些应该记入经常帐户,哪些应该记入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A. 向联合国交纳会费;B. 货物服务进出口;C. 购买美国国债;D.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E. 外国来华投资企业对国外母公司支付的投资收益。 二、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核算方法,说明利用其核算资料可以分析哪些宏观问题。(25分)

三、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组成,如果经常帐户和金融帐户都是顺差,那么储备资产变化项目会怎么样?为什么?(25分) 四、计算分析题(30分) 下表提供了住户部门有关资料,要求:就住户部门,以增加值为起点,计算其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总储蓄和净借入/净贷出;并对住户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中的态势做简要分析说明。 单位:亿元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三章-陈正伟

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习题三解答 1.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多选 A 国民总民收入 B 国民净收入 C 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D 个人收入(PI) E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 2.从狭义来讲,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填空3.简述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简答 答: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净值保持着从生产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关系是: 国民总(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在封闭的经济假设下,国民总(净)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净)值相等。因此,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生产过程的结束与收分配的开始正是在这两个总量指标之间实现转换的。 4.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填空 5.初分配属于()。-单选 A 微观分配 B 宏观分配 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6.再分配属于()。-单选 A 微观分配 B 宏观分配 C 既属于微观又属于宏观 D既不属于微观又不属于宏观7.再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入税等形成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填空 8.初分配的构成公式为:GDP=折旧(企业)+报酬(个人)+净税(国家)+盈余(企业)。-填空 9.国民收入初分配的构成项目有()。-多选 A 折旧 B 报酬 C 净税 D 盈余 E 医疗保险收入 10.下列使用初分配的项目有()。-多选 A 退休金 B 所得税 C 净税 D 企业盈余 E 物价补贴 11.下列使用再分配的项目有()。-多选 A 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金 B 抚血金 C 净税 D 党费 E 物价补贴 12.简述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形成。-简答 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为: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个原始收入获得者或者按照分配制度的规定,或者按照自身的意愿,无偿转让其原始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也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流程。 1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那些?-简答 答: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项目有:(1)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的收支。(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3)其他经常转移收支。 14.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填空 15.国民收入要素分配:要素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投入生产的要素很多,有传统的劳动、资本、土地等,也有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管理等现代要素。-名词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1、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一)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两类。 一、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 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1)定类数据: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定类数据只测度了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对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却无法从中得知,因此各类地位相同, 顺序可以任意改变②对定类数据,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个体出现的频数。 人口的性别(男、女),为了便于统计处理,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例如分别用1、0表示男性与 女性,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数字没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或大小多少之分,只是符号而已。 (2)定序数据: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分类),还可以测度次序差(比较优劣或排序)②无法测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该尺度的 计量结果只能排序,不能进行算术运算。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考试成绩(优、良、差) 二、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1)定距数据: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准确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②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果往往表现为数值③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加减运算有意义)④“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100分制考试成绩;摄氏温度对不同地区温度的测量。 (2)定比数据(比率尺度):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数据。特点:①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也表现为数值②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③“0”表示“没有”,即它有一固定的绝对“零点”,因此它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定距尺度只可进行加减运算)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人的身高176厘米、体重65公斤,物体的长度30厘米、面积600平方厘米、容积9000立方厘米,水稻的平均亩产400 公斤/亩,某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人、第三产业比重48%等,都是定比数据。 (二)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类 绝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事物)内部或现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少部分表现为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有名数(限于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居民食品支出 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 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平均数: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三)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四)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五)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两类。 2、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 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第1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1.宏观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含义 宏观经济统计:也叫国民经济统计,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分析的实践活动。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就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资料认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过程,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经济学的关系 P9-10(了解)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必须以经济学为基础。(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伴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例: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并指导斯通和米德创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选题和具体研究,往往要直接参考经济学理论。 2、反过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不断深入,可以推动宏观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完善。(1)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统计是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基础,它提供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数量特征的系统方法和系统数据;(2)依据宏观经济分析的各种目的,建立统计模型或计量经济模型,从事科学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以及政策的具体量化研究,可以验证宏观经济学中的各种理论假说和数理经济假说。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P11(了解) 宏观经济统计学是一门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方法论科学,也称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 4.常用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P12-17(了解) 常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1. 静态分析法:也叫静态均衡分析法,是指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基本经济条件稳定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 2. 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转变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3. 动态分析法:是指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看做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4. 比较动态分析法:如果说动态经济分析是就一个经济过程所进行的分析,那么比较动态经济分析就是对两个经济过程的比较分析,而且这种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变量之间的时滞关系,另一是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参数的变动。 5. 均衡分析法: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动的状态。所谓均衡分析法,是指分析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方法。它又分为一般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分析方法。 6. 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它着重分析自变量变动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离散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 对于连续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理论研究。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pdf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概述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最早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从统计学知识体系和经济学知识体系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在两个知识体系相互融合,且遵循宏观经济理论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发展规律,最终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进一步验证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经济学的核心,不断发展。这也侧面说明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属于剂量经济学。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是不应该把计量经济学视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因为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计划管理是直接统计经济的工具,通过一系列的计划管理来促进我国经济操作系统的稳步发展,而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发展良好。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纳入到计量经济学内,有侧重性的展开。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为了推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立足于现实层面,对近些年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实际情况予以了解,确定其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具体表现为:(一)统计分析方法比较落后。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讲,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这对于推动我国良好发展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前提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到位、可行。而通过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深入研究,确定因为统计分析方法的不适用性,给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带来较大的影响,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造成统计分析方法滞后,一方面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观念意识陈旧,在工作之中未能推陈出新,习惯应用传统方式方法来处理工作内容,进而导致统计分析结果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利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来收集、整理、分析及统计各项数据信息,致使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信息未能提取出来,相应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大打折扣。(二)缺乏必要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市场机制是维系和鼓励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顺利展开的关键推力,所以出于保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能够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但对近些年我国市场机制实施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机制逐渐表现出疲软的现象,相应的其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大大降低。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市场机制疲软呢?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贴息政策的实施,扩大了投资的范围,给市场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外部需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减弱,致使市场出现通货紧缺的现象,相应的市场上供货需求矛盾不断加深,这也使得市场机制疲软。(三)缺乏对大数据时代基本特征的合理认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使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此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优化调整统计分析模式,以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时俱进,能够为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驾护航。但立足于现实层面,对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实际情况予以了解,确定诸多不切合实际的分析结果并不能有效的调控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发展。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主要是现阶段所展开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特点不符,相应的其难以准确的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国民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四)没有适时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态势。当前国内较为看重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包括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软件应用等技术的应用,都为大数据的进步提供了优良的前进空间和条件。此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民经济发展,同样好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态势,指出国民经济发展违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而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推动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但事实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灵活且有效的运用先进技术来分析数据,向相应的统计分析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不高,难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意见。 三、强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有效措施 经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现阶段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佳,如若不能积极且有效的改善现状,那么国民经济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基于此,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提出的建议是:(一)加强对相关统计分析理念的理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必须要以有效规范的发展理念来—22—撑,主要包含生动性、进步性、多元化、详细性的理念。基于此,在时代不断发展情况下适时适当的调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是非常必要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形势,进而优化调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念。此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科学化、合理化的展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念,也就是积极组织学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及理念指导,使之能够在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结合相关课题来全面分析国民经济,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提供有利支持。(二)建立规范合理的指标系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体系越来越不适用,如果不能及时且有效的做出改革之举,那么国民经济难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在强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之际,应当建立规范的合理的指标系统,也就是详细且全面的分析国民经济体系,明确国民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综合分析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等等相关方面,总结国民经济发展规律及宏观经济调控标准,从而合理构建指标体系,以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之中真正发挥作用。(三)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态势。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表现出诸多不适用性,如若不能切实有效的改变现状,那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持续发生,还要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存在的不足,进而创新统计分析模式,以便真正创新宏观经济统计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doc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作业 1、为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分别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中作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试分析这批数据,关于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解:(1)数据压缩分析首先将上表中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压缩成二维2X2列联表1.1,合起来看,分析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1 “性别X偏好饮料”列联表 二维2X2列联表独立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2ln A的值为0.7032, P值为p=P(x2⑴m0.7032)=0.4017>0.05,不应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偏好类型”与“性别”无关。(2)数据分层分析 其次,按年龄段分层,得到如下三维2X2X2列联表1.2,分开来看,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2三维2X2X2列联表 在上述数据中,分别对两个年龄段(即年青人和老年人)进行饮料偏好的调查,在“年青人”年龄段,男性中偏好饮料A占58. 73%,偏好饮料B占41.27%;女性中偏好饮料A占58. 73%,偏好饮料B占41.27%, 我们可以得出在这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同理,在“老年人”年龄段,也有一定的差异。 (3)条件独立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得出的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条件独立性检验。即由题意,可令C表示年龄段,C1表示年青人,C2表示老年人;D表示性别,D1表示男性,D2表示女性;E表示偏好饮料的类型,E1表示偏好饮料A,E2表示偏好饮料B。欲检验的原假设为:C给定后D和E条件独立。 按年龄段分层后得到的两个四格表,以及它们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2ln A的值如下: C1层 C2层 -2ln A=6.248 -2ln A =11.822 条件独立性 检验问题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是这两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和,其值为-2lnA=6.248+11.822=18.07 由于r=c=t=2,所以条件独立性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渐近x 2分布的自由度为r(c-l)(t-l)=2,也就是上面这2个四格表的渐近x 2分布的自由度的和。由于p值P(x 2(2)318.07)=0.000119165很小,所以认为条件独立性不成立,即在年龄段给定的条件下,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是有差异的。 (4)产生偏差的原因 a、在(1)中,将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压缩在一起合起来后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上是没有差异的。但将数据以不同的年龄段

探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docx

探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但在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统计分析方法、先进技术等等的,导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之中存在一些问题,相应的其不能为国民经济运作提供有效的建议。对此,应当探寻行之有效措施来弥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真正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使之能够在我国经济发展之中发挥作用,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由此看来,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概述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最早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从统计学知识体系和经济学知识体系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在两个知识体系相互融合,且遵循宏观经济理论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发展规律,最终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进一步验证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经济学的核心,不断发展。这也侧面说明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属于剂量经济学。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是不应该把计量经济学视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因为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计划管理是直接统计经济的工具,通过一系列的计划管理来促进我国经济操作系统的稳步发展,而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发展良好。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宏

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纳入到计量经济学内,有侧重性的展开。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为了推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立足于现实层面,对近些年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实际情况予以了解,确定其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统计分析方法比较落后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讲,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这对于推动我国良好发展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前提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到位、可行。而通过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深入研究,确定因为统计分析方法的不适用性,给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带来较大的影响,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造成统计分析方法滞后,一方面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观念意识陈旧,在工作之中未能推陈出新,习惯应用传统方式方法来处理工作内容,进而导致统计分析结果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利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来收集、整理、分析及统计各项数据信息,致使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信息未能提取出来,相应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大打折扣。 (二)缺乏必要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 市场机制是维系和鼓励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顺利展开的关键推力,所以出于保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能够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但对近些年我国市

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_刘洋

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 刘 洋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定性数据的统计研究一直以来在统计研究方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几年更是成为统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统计方法的逐步发展,定性数据的研究也正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方法,以求找到更适合自身的理论方法。相应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都是较新的定性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方法。 关键词:定型数据 相应分析 统计分析 一、定性数据的背景及发展 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实际问题中愈来愈多定性数据的出现,学会使用定性数据来处理实际问题便成为了必要的技能之一,定性数据的统计方法也成为统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述所研究的事物。定性数据的性质间接决定了定性数据成为了统计研究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也为统计研究方法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扫清了很多障碍。 2.定性数据的发展。定性研究起于19世纪,早期的定性研究是从社会调查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引发的,但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Pearson(1904)首次提出了列联表的概念,也就意味着开始了定性数据的研究。Bartlett(1935)定义了三维列联表三变量的交互作用,但仍不能进行结构复杂的大量数据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统计学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的能力越来越强,使定性数据的研究更是有大幅的提高,现在对定性数据的研究方法更是多样的,例如相应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二、定性数据相关的统计分析理论 1.定性数据。在统计学中,数据按照其取值分为四种类型,即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名义数据和有序数据。其中,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称为定量数据。名义数据和有序数据称为定性数据,定性变量中包含了名义定性变量和有序定性变量。 2.相应分析。相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叫对应分析,其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变量可以是定性的,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通常意义下的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因素)的多种水平进行相应性研究,因而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之一。相应分析的思想首先由Richardson和Kuder于1933年提出,后来法国统计学家Benzecri等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使其得到了发展。 3.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是可以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关系,或者处理不可直接观测变量即潜变量的好方法,解决了一些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假设潜变量的存在,即潜变量可以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使用,而不是作为观测变量。使定性数据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分析,适用于新的统计方法。主要适用于数据较多的定性数据的调查问卷。 三、定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 1.数据处理。 1.1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于由朱建平主编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一书中相应分析章节举例。应用spss17.0做相关分析。 1.2定性数据数字化。每个定性数据都含有不可量化成分,所以,在分析定性数据之前需要把定性数据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或不同范围用简单整数表示,一种含义或范围只能用一个整数表示,这样就使得定性数据数字化。 2.定性数据的相应分析。 2.1相应分析原理。相应分析是在列联表的基础上通过交互汇总数据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一般情形,取两个公共因子,在一张二维平面图上绘出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即可以直观地描述两个因素A和因素B以及各个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揭示了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2.2相应分析实证。研究数据为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部分数据。对1847位选民的最高学历与所支持总统候选人进行相应分析。由于该分析通过了卡方检验,所以相应分析的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从图1中可以发现大学本科(bachelor)层次的选民最支持Bush,其次是高中(high school)层次的选民。Clinton更受研究生(graduate degree)层次的选民的青睐,而Perot的支持者更多是专科学历者(junior college)。大学本科和高中学历的选民是普通选民所拥有的最普遍学历,也就是说得到的支持中这部分学历的选民最多的话,也就可以说明这个人得到了相对大多说人的支持。 相应的对选民的年龄与所支持的总统候选人间进行相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选民最支持Clinton,35-44岁的选民其次,这部分选民相对而言更多的选择了支持Bush。Clinton与Bush更多的赢得的是中年人的支持,其中Clinton赢得了相对较多的老年群体的票数支持。Perot与两名竞争对手在支持选民年龄上显示了很大不同,支持他的选民相对年轻化,且选民随之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超过65岁的选民几乎没有支持者。 3.模型结果分析。以上模型分析了该定性数据的显著特点与有趣的分类,知道了选民在最高学历与年龄的不同上对所支持政客不同的相对应分析,让我们从新认识了这组定性数据。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模型证实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定性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使得我们更好的对定性数据进行理解。由于定性数据本身的特点,使得我们不能很好的直接通过定性数据本身观测、理解和使用定性数据,但是借助于相关分析,我们可以透过定性数据难以分析的数据特点来理解定性数据,使数据为研究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定性数据不应只通过数据表面的观测进行分析,由于定性数据自身性质会给相关研究带来误导性信息且不准确。所以定性数据的统计研究方法为统计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定性数据在问卷调查的应用中还是相对突出的,但是了解和学会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你在任何数据的面前不再担心它的种类,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定性数据的分析理论正在迅速发展,一些相关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要深入分析,仍需不断探索新理论与新方法。分析定性数据的对数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和相应分析方法都已相对成熟,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仍在起步,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证支持。 2.建议。由于定性数据的多样性,可以在分析定性数据时使用多种分析方法,以便正确数据所包含信息。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般都是相互结合使用,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定性数据在数量化之后也属于定量数据,所以在发展定性数据统计研究方法的同时,定量数据的统计研究方法也会相应进步,相互取长补短。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仍然满足不了数字化的发展,对新方法的创新仍是耽误之急。希望完善以前好用的方法,不断创新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葛新锋.有序数据的多元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2]王静龙、梁小筠.定性数据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3. [4]王济川,王小倩,姜宝法.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Donald J. Treiman.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社会研究检验想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洋(1989—),女,吉林东丰人,西安财经学院2013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2014年·8月·中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207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个啥东东 将来能干啥

当经济学遇见统计学,盛开了艳丽的花朵。 经济统计学在大数据的浪潮下成为了热门学科,在国内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乐观。但研修这个专业是否能给自己一个高大上的人生呢?这需要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社会需求才能做出结论。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厚实的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与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与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培养应用能力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实务模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科研与论文写作。 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统计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基本原理,能够较好的运用紧急统计学分析思想与技术对实现经济问题进行数据测度与数据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 (5)了解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统计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对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中的应用有一定认识; (6)具有能初步从事宏观经济与微观管理统计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统计学理论研究的能力。 学制一般设置为4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根据以上权威信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1)经济学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多为研究性和管理型,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领。 (2)从事该类工作的人,需要自觉的培养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逻辑思维和数理统计分析能力,所以说学好数学是必要的。同时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写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时会很痛苦。 (3)该项工作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经济金融和统计分析。经济金融方向更看重个人素质能力,经济金融类的专业都属于招聘范围,特别是银行、券商、保险等大型机构。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第四章 消费需求统计分析 习题四解答 1.消费:消费是指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行为。-名词 2.任何社会中,消费都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每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部分用于消费,剩余的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填空 3.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填空 4.消费的类型有( )。-多选 A 生活消费 B 生产消费 C 中间消费 D 最终消费 E 投资消费 5.消费需求研究的消费是指进入国民经济使用阶段、用于国民生活的最终消费,生产消费或中间消费不属于消费需求统计分析的范围。-填空 6.最终消费总额:最终消费总额是指住户、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承担的个人消费货物或个人服务的全部支出再加上用于公共消费的支出之和。-名词 7.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就是指全社会所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名词 8.国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若用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Y C C α+=0。-填空 9.若消费函数表示为:Y C C α+=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简答 答:C 为消费额;o C 被称为自发性消费,是指不依存于收入消费;α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国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 C M P C = Y ?? ;α Y 被为引致消费,就是依存 于收入的消费。 10.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C A P C Y =。-填空 11.国民可支配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增加消费就会减少储蓄,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消费和储蓄二者相互制约。-填空 12.储蓄函数是以收入为其自变量。在假定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函数可表示为:Y S S β+=0。-填空 13.若储蓄函数表示为:Y S S β+=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简答 答:S 为储蓄倾, o S 为自发性储蓄,β为边际储蓄倾向, βY 为引致储蓄。 14.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Y S MPS ??=。-填空 15.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来说明。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Y S APS =。 -填空 16.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 )。-多选 A 价格水平与价格预期 B 利率 C 分配状况 D 金融资产 E 人口 17.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显著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除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宏观经济统计对统计发展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引言 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其应用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我国自身来看,由于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这种体制所具备的特有形式都使得国家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采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国民经济进行正确且行之有效的核算,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掌握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GDP的增长态势逐渐放缓,2012年的增长速度为8.5%,而2013年则为8%,到2014年的时候GDP增长速度呈现出24年来的最低值,仅为7.5%.这些数据都是通过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出来的,对其有效掌握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产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依据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产生的专业术语,并随着相关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发展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作为中国独特的术语名称,有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和发展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为一个发展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的来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一共包括2门学科:一是经济学,二是统

计学。同时对这2门学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对经济学的运用较为普遍。具体的表现则是计量经济学。但并不是计量经济学就代表着宏观经济学,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断发展的,要考虑到我国独特的市场背景[1].具体如图1所示。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相关的宏观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并且有效运用统计资料去认识宏观经济规律的过程,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通过宏观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中的主要要素有机结合然后再进行综合的评估过程。国民经济的发展范围较为广泛,它包含了多个部门和环节,只有运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才能有效地掌握国民经济各个环节的联系,以便有效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并能通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1.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有特性 与一般的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除了有实证性、总体性、数量性等相同的特点之外还具备一些独有的特性,这些独有特性是有效促进对国民经济统计的关键。具体包括:(1)对象的系统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整体对象是国家的国民经济,而国民经济是由多个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并且相互组成的多个不同要素又有其独特性。因此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系统,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也存在

《统计学》重点归纳(20200625174335)

统计学》期末重点 1. 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1)(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2)(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3)(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统计数据;按统计 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4)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5)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6)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7)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2. 变量的题型 第10 页,习题1.1 (1)年龄:数值型变量 (2)性别:分类变量 (3)汽车产量:离散型变量 (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顺序变量 (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分类变量 3.随机抽样(概率抽样)的抽样方式。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就是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者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 抽取样本。将各层的样本结合起来,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 (3)整群抽样: (4)系统抽样 (5)多阶段抽样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分层抽样的层数就是样本容量;整群抽样的群中单位的个数就是样本容量 4.非概率抽样的几种类型 (1)方便抽样 (2)判断抽样 (3)自愿样本 (4)滚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往往用于对稀少群体的调查。在滚雪球抽样中,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特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 优点:容易找到那些属于特定群体的被调查者,调查成本也比较低。 (5)配额抽样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它同样使用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不需要调查结果投影到总体的情况)。 5.数据预处理内容 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 6.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 分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组距分组又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 (2)确定各组组距 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7.散点图与饼图的主要用途 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角度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它主要用于表示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散点图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方法,从中可以大体上看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及关系强度。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期末论文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通过对2011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入境、出境旅游的分析,通过《统计年鉴2011》和国家旅游局找了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发展现状,主要通过2000~2011年我国总的旅游人数和总的旅游收入分析旅游业现状,大致的分析了入境、出境旅游概况。其次把侧重点放在了我国入境旅游,并且分别从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者构成、旅游者目的构成、旅游者年龄构成、旅游者区域构成、旅游者性别构成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然后大致的分析了出境旅游的概况,我国还是需要加强入境旅游的发展。最后是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结论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发展旅游入境出境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得各地的旅游业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近十年我国旅游业情况 在1993年11月旅游业终于得到政策的认可,中央政府提出“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国内旅游业发展方针。并且在1994年的时候,国内旅游首次被纳入国家旅游统计范畴。从此之后我国的传统的旅游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也促使旅游业新的发展结构的提升。在2003年的时候,由于“非典”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当年旅游人数的下降,使得2003年我国的消费额出现负值。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使得近几年我国旅游业人数逐渐上升。在我国旅游人次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旅游消费额也逐步的在提高,平均每年的旅游消费额几乎都在10%以上。这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很客观的。2011年,中国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良好开局。虽然2011年国际环境非常严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但经过多方的努力,仍然取得了旅游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的好成绩,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预计高达18%,旅游市场呈现“两高一平”格局,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入境旅游轻微增长。2011年我国旅游业红利双收,而强有力的政策,是2011年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助力。2011年国内游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