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眼的采收方法

龙眼的采收方法

龙眼的采收方法

龙眼的采收方法

龙眼果实采收的一般要求是要做到适时、适熟、轻采。

适熟采收,要求果实达到合适的成熟度时采收。龙眼果实采后用途不同,所要求的采收成熟度也稍有差异。采后就地鲜销或加工成桂圆肉、桂圆干的,采收成熟度必须在九成以上;用于制作糖水罐头的果实,要求成熟度八九成为好;供贮藏、远运的果实宜在八成五至九成熟采收。

成熟度一般以果皮颜色、形态、果肉变化、果核颜色等作为判断指标。用作远运或贮藏保鲜的果实一般在八成五熟时采收,这时龙眼果皮由青色转褐色,由厚而粗糙转为薄而平滑;果肉由坚硬转柔软、富有弹性;果核硬化,种皮变黑;果肉生青味消失,呈现出浓甜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以上,这种果实较为耐藏。

龙眼采果,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时进行,一般在早晨或傍晚采摘为好,不要在雨天、台风天、雾天或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果,如果在雨天或者露水未干、浓雾下采摘果实,由于果皮细胞吸饱水而膨胀,在采收和采后处理时很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并且果实表面潮湿,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和传播,使用防腐剂处理不容易达到防腐目的,还会使防腐剂的使用浓度下降,这种果实贮藏期不长,而且贮藏过程中因病菌造成的腐烂率很高;在晴天中午或午后采果,由于烈日暴晒,气温高,果温也高,果实带田间热多,不容易去除,也不宜采果。否则,由于果实温度高,田间热多,采后不易散发,使果实尽快降温,造成果实呼吸

1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⒈板蓝根 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先在畦沟的一边开60cm的深沟,然后顺着向前小心挖取。切勿伤根或断根。 ⒉地黄 春地黄于栽后当年11月前后,当地上茎叶枯黄且带斑点时采挖。先割去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cm的深沟,小心挖取根块。 ⒊山药 以块根供药用。春栽的当年霜降前后收货。1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株芽,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挖取后,切下芦头贮藏做种载,块根加工成药材。 ⒋人参 于生长6年后的10—11月份参叶变黄、越冬芽长大前采收。收获过早,浆液不足;过迟,人参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先拆除参棚,顺行挖出参根,切勿伤根,然后抖掉泥土,去掉茎叶,装入箱内,运回加工。 ⒌蛇舌草 9—10月果实成熟后,平齐地面割去地上茎叶,除去杂质和泥土,晒至半干捆扎成小把,继续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⒍玄参 栽后当年11月,当地上茎枯萎时采挖。先割去茎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小心将根块挖起,剪去茎叶,掰下块根。 ⒎穿心莲 栽后当年8—10月开花期和种子成熟初期为最佳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时割去全草晒干;或将植株拔起,剪除根部,晒干即成商品。 ⒏北沙参 栽后1年可收获。春栽的于当年9—10月,秋栽的于翌年9月下旬,当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挖。先除去茎叶,小心挖取参根后,用草席覆盖,避免干后难以去皮。 ⒐当归 秋季直播繁育的于第二年,育苗移栽的于当年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采收前10天地上茎叶割取,作为提取当归油的原料,然后小心挖取全根。 ⒑白术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挖为适期。当白术茎秆变黄褐色、叶片枯黄时采挖。过早,根块茎较嫩,药材质量差、产量低;过迟,已萌生侧芽,白术干后表皮皱缩,降低品质。采挖时选择晴天,小心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剪去茎秆,运回加工。 以下药材适宜冬春季采收。⒈苦参 栽后2年—3年收获,每年茎叶枯黄后至翌年春季萌发前挖取全根,按根条生长状况将其分割成单根,芦头、细根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整理)龙眼种植栽培技术

龙眼种植栽培

一、育苗 有实生、高压、嫁接等方法。近年推广小苗芽片贴接、舌接、合接和切接发展颇为迅速。 1.实生繁殖实生繁殖结果和丰产较迟,变异大,目前多作砧木苗培育。幼苗不耐低温,苗圃地宜选择无低温寒害、避免冷空气沉积的低洼地或冬季风大温低的北坡,并提早犁耙晒白,施足基肥。采用条播,行距l2-15cm,播种量600-750kg/h㎡。出苗三成时将覆盖稻草抽去一半;出苗八成时则全部除去。随即培土以盖住暴露种子,并灌水、淋水以保持湿润。幼苗第一片复叶老熟时施l:12用水稀释的人粪尿,每月施二次;至11月施土杂肥,以利过冬,并停止水肥以防抽发冬梢遭受霜害。一般播后翌春移植成活率高,管理较省工,恢复生长快。龙眼幼苗除主根外,侧根少,苗根脆嫩易断,再生力较弱,以选对天或傍晚边小心起苗边栽植为好。起苗后按大小分级并适当修剪过长主根和枝叶,分别移栽于移植畦上。移栽株行距l5-20cm,每公顷约种1. 6万-1. 8万株,栽后淋足定根水,以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第一次新梢老熟开始施肥,以后每次新梢老熟时都施肥一次。 2.嫁接繁殖芽接用单芽贴接,在4-10月树液流动,砧木和接穗容易剥皮时进行。枝接有切接、舌接、合接(或改良合接)

和嵌接等方法,最适宜时期两广为2~5月、四川地区为4-5月。接穗应以品种纯正、生长健壮、丰产优质的结果树作采穗母本树,选择树冠外围中上部、充分接受阳光、芽眼饱满、表皮嫩滑、粗度与砧木相近或略小的一年生枝梢。剪下后即剪除叶片,用湿布包好,便可嫁接。龙眼接穗不耐久贮,采后立即嫁接,最好边采边接。 龙眼嫁接育苗中,砧穗不亲和现象颇为普遍,各地多未能提出最适宜的砧穗组合,广西玉林地区虽曾作过初步探讨,今后各地还应就此进行研究。 3.高压繁殖龙眼高压繁殖方法简易、成苗快、生长迅速、植株较矮化,结果早,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但繁殖系数低,只适合有较多母树材料的地方应用。 二、建园 为使龙眼早结果、高产、稳产、优质和便于管理,建目前需进行细致周咎的勘测调查和科学规划,尤其在建立龙眼商品生产基地时更显得重要。通常只要无严重霜冻和风害,南亚热带广大缓坡丘陵荒地都可发展龙眼生产。霜冻是龙眼栽培的限制因子,冬季最低温度下降到-2-3℃以下,就会引起严重冻害,应避免选择有严重霜冻的地点建园。海滨、海岛地区台风为害严重,且易受旱,一般不宜发展,

反季龙眼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反季龙眼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龙眼是原产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名贵水果,其果实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补品,龙眼鲜果富含营养物质,因品种而异,含糖量也不同,龙眼除鲜果外,可制罐膏等,龙眼干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龙眼核含淀粉达50%,制酒率达40%-60%,也可制成高级活性炭等,龙眼的根、花、叶、种子均可入药,具有开胃,补虚,养血,安神等功效,世界上的龙眼栽植业,以我国居首要地位。海南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海岛,最能发挥冬暖春早的“天然大温室”作用。一年四季都能为龙眼生长提供必要的光、热等外条件,这为海南进行龙眼反季节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 1、控梢催花 1.1 培养适量健壮的结果母枝 龙眼任何时期的催花,都必须建立在上一次采果后再培养出具有2~3次梢的充实健壮的结果母枝基础之上,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功能叶维持花果的正常发育,否则即便催花成功也未必会有产量。 1.2 适当疏剪 反季节龙眼在控梢之前,要适当疏剪一次,即将过密枝、过弱枝、枯枝、病虫枝等除去,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净光合效率,从而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 1.3 化学控梢 在预计抽花穗前约45天,即结果母枝的末次梢转绿后开始喷施控梢药,一般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7天。具体是:第一次用8g乙烯利加50g多效唑配水15kg喷雾;第二次用10g 乙烯利加100g多效唑配水15kg喷雾;第三次用0.5%的磷酸二氢钾改进型或复合型核苷酸加100g多效唑配水15kg喷雾。控梢药的使用次数具体因枝端梢状芽的变化要有所增减。 1.4 适当控水 在控梢期间,若雨水太多,则应于滴水线外沿挖深、宽30cm的环状沟进行控水,注意不宜断根或露出细根;同时可在离树头30~50cm的范围内扒开土层露出大根以强化控水,待叶片出现失水状时再行覆土。 1.5 环割环剥 对于壮旺树,在控梢末期即施用龙眼催花专用肥前6天左右应对主枝进行环割或螺旋形环剥(剥口宽0.3cm),深度以达木质部为好。 1.6做好防高温和霜冻工作。在高温季节抽发花穗期间,一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另一方面早晚喷水,最好是搭棚遮光网。遇低温期间,可喷施果实防冻剂或用薄膜覆盖。 2 施肥管理 2.1 土施法 2.1.1 施药时间 一般在1.反季节龙眼促花:可于8-9月份龙眼新梢老熟后施用,30-40天可见花芽; 2.正造龙眼“冲梢”后施用;当2-3月份,龙眼“冲梢”而无花穗抽发时施用,可促使冲梢龙眼在5月份正常开花;8~9月均可施药催反季节花,具体是在喷施第三次化学控梢药之后,马上土施龙眼催花专用肥,约25天后即可抽出花穗。 2.1.2 施用量 目前生产上龙眼催花专用肥的施用量往往偏多,据了解大多每米树冠直径施用量竟高达300~500g药剂。只要在树势健壮且抓好常规控梢的基础上,每米树冠直径施用100g药剂即可达到良好的催花效果。 2.1.3 施用方法 (1)施药前先将树盘内的杂草、树叶清理干净;(2)在树冠滴水线内近20cm处挖深10~15cm的环状沟或将离树头50cm至滴水线范围的土层进行浅松土,以不伤根为宜;(3)将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 1.川药 主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中药材采收注意事项 1、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所以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①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这个时期就是它们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②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③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 ④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4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6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期生长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 ⑤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有毒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利用传统的采药经验,根据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分别掌握合理的采收季节是十分必要的。 (1)植物药类 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①.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②.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③.皮类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中药材一般采集方法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1、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一般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如栝楼、栀子、山楂;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有的专采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青皮等。如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可随熟随采,过早采收则其肉薄,过迟则其果肉松泡,影响质量与产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2、动物类中药材因其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在其活动期中捕捉,如斑螫、蚯蚓、蟾酥、全蝎、蛇等。有的以卵鞘入药的,则在3月中旬前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其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的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鹿茸则应在5月中旬至7 月下旬锯取,过时就骨化为角;牛黄、马宝结石类药材应在屠宰时注意收取。两栖动物如蛤土瞑,则于秋末进入冬眠时捕捉,不可用炸药或通电捕捉,泽渔而竭、杀鸡取卵的办法应予禁止。 3、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

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采挖。 4、叶类及全草类药材应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如艾叶,紫苏叶均在开花前采收。少数叶类药材秋冬时采收,如桑叶即如此。全草类的青蒿、薄荷均在茎叶旺盛生长时采收。益母草、荆芥、香需等在开花时采收。全草类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起,全株药用,如蒲公荚、细辛等。 5、花类药材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质量。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然脱落,影响产量。 6、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水通、大血藤、忍冬藤、首乌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7、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与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

果蔬采后考试重点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延缓果蔬成熟衰老进程对延长果蔬贮藏寿命是很重要的? 当果蔬充分长成以后,便进入成熟阶段。果蔬的成熟无论对采后生理还是对果蔬贮藏保鲜的实践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眼界果蔬的成熟衰老问题,了解其发生的内在原因、推动力和进程,有助于采用人为的手段来控制其成熟与衰老的进程。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2论述果蔬的呼吸作用对于贮藏保鲜的意义。 呼吸作用是采后果蔬的一个最基本的生理过程。果蔬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但另一方面,如果呼吸作用过强,则会使贮藏的有机物过多地被消耗,含量迅速减少,果蔬品质下降,同时过强的呼吸作用,也会加速果蔬的衰老,缩短贮藏寿命。此外,呼吸作用在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许多中间产物,他们是进一步合成植物体内新的有机物的物质基础。 3跃变型与非跃变型果实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在贮藏实践上有哪些措施可调控果蔬采后的呼吸作用。 特性项目跃变型果蔬非跃变型果蔬 呼吸变化明显不明显 体内淀粉含量富含淀粉淀粉含量极少 内源乙烯产生量多极少 采收成熟度要求一定成熟度时采收成熟时采收

呼吸作用的调控: a在不出现冷害的前提下,果蔬菜后应尽量降低贮运温度,并且要保持冷库温度的恒定。 b稍干燥的环境可以抑制呼吸。 c 适当降低贮藏环境氧气的浓度或适当增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有效降低呼吸强度和延缓呼吸跃变的出现。 d避免机械损伤 4阐述乙烯对果蔬成熟衰老的影响。 乙烯促进果蔬成熟与衰老,诱导和促进跃变型果实的成熟。 5叙述乙烯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 蛋氨酸—SAM—ACC—乙烯在SAM转变为ACC这一过程中,受AVG (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和AOA(氨基乙氧酸)的抑制。缺氧、高温、接偶联剂、某些金属离子等可抑制ACC转化为乙烯 6.为什么说温度是影响果蔬水分蒸腾的主要因素? 当环境中绝对湿度不变而温度升高时,产品与空气之间水蒸气饱和差增加,此时

龙眼的栽培管理技术龙眼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龙眼的栽培管理技术龙眼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龙眼又称为桂圆,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龙眼肉质鲜美汁多,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提高热能、补充营养。龙眼肉除了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效,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龙眼的种植 建园 (一)园地选择 地形:选择园地时应避免在经常有大风吹刮(特别是正迎西北风)的地段,或在易有冷空气沉积的地段建园。 土壤: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红壤土、黄壤土、沙壤土、冲积土等土壤。 水源: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段建园,良好的灌溉条件是龙眼获得丰产稳产的保证。如能引水建池,保证喷药和 干旱浇灌,坡地也可发展种植。 (二)品种选择 栽培品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品种在栽培地 区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水平等。目前我市主要栽培的优良品 种有:储良、石硖、古山二号、双孖木等。 (三)园地的规划与建设 道路设置:根据地形地势安排有利于交通运输的主干道和机耕道。 灌溉系统:栽培龙眼需水量较大,建立一个完备的灌溉系统有利于龙眼丰产栽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蓄水池、化粪池、输水管道等。

修筑梯田:丘陵山地在种植前要修筑水平梯田,或先沿等高线定穴种植后开水平梯田,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定植 定植密度:龙眼种植不宜过密,以每亩30-50株为宜,且株行距4.5米×5米、4米×3米。 定植前的准备:定植穴的大小主要决定改土有机质肥的多少,应不小于长×宽×深为0.8×0.8×0.6米。填穴基肥主要有表土、杂草、塘泥、垃圾和猪牛栏粪、鸡粪,可分层或混合回填穴,一般回填后沤1-2个月后再种植。 选苗:选苗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要求品种纯正,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须根发达,无病虫害,嫁接苗嫁接口 病虫害的防治 龙眼的病害主要有龙眼鬼帚病、炭疽病、霜疫霉病等,炭疽、霜疫霉病防治方法可参考荔枝。 龙眼鬼帚病是主要病害之一,病梢丛生、嫩叶不能伸展、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良种苗木; (2)防治传病媒介昆虫,注意防治蝽蟓、龙眼角颊木虱等; (3)及时剪除病树、病穗; (4)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龙眼花果期虫害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时期: (1)在龙眼花穗抽生期,花穗经常受蛀梢虫类(如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龙眼亥麦蛾等)和咀嚼式虫类为害,可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用敌敌畏乳剂喷药一次杀虫。 (2)在龙眼开花前(3月下旬),用敌百虫倍液,或用是灭百可喷杀越冬荔枝蝽蟓若虫。 (3)在龙眼果实种子充实后,荔枝蒂蛀虫对果实为害较严重。若做虫情测报,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保果效果最好。一般在成虫羽化率达40%和80%时进行两次喷药防治。在没有虫情测报的情况下,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上旬各喷药一次,收果前15天左右喷药一次防治。常用药剂有:喹硫磷乳油、乐斯本、灭百可等菊酯类农药。

咖啡果实的采收方法和采后果实的加工程序

咖啡果实的采收方法和采后果实的加工程序 杨碧富 咖啡的种植的目的,是为了让生产咖啡者能获到高产,稳产,优质的效益,以增加经济收入;对于商家是使在销售中获到多的利润,对于销费者是能获到更优质产品。所以要怎样采收咖啡果实和采收后的加工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要抓紧,抓好。具体操作: 一丶咖啡果实采收 咖啡果实的采收,应随熟随收。对于果实采收标准,应要根据咖啡品种的不同而异。具体的采收方法: (一)有如小粒种咖啡,由于采收期较为集中,当果实转红时,即可采收。 (二)又如中粒种咖啡,是多次开花稔实的,所以一般从头年11月至次年5月陆续成熟,应分批采收。 (三)再如大粒种咖啡,收获期较长,可待多数果实呈紫红色时才采收。 二丶咖啡果实加工 对于咖啡果实加工程序: (一)将鲜果制成咖啡干豆 1.小面积种植咖啡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干法加工。 该法加工简单易操作,只要采收来的鲜果放在水泥晒场上晒干。干燥的程度以果壳易压碎为度,接着用脱壳机,电磨或石臼脱去果皮,种皮。再筛除果皮,种皮及杂质,即成商品咖啡干豆。 2.大面积种植咖啡的,加工的方法却是采用:湿法加工。 这方法加工的商品咖啡干豆质量好。具体加工程序: (1)脱皮 脱皮的操作,是用人力带动脱皮机脱皮;或用水力带动的脱皮机脱皮;以至用电力带动脱皮机脱皮。 (2)分皮 分皮的做法,是在脱皮机上附有分皮设备。再用动力挤压,使咖啡豆粒与咖啡果皮分开。 (3)脱胶 将脱去果皮的豆粒进行脱胶,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发酵脱胶法,用于数量少的。做法是:将脱去果皮的豆粒放在发酵池或水缸内浸水发酵,每隔12小时换水一次。小粒种需24-36小时达到发酵;中粒种需36-38小时达到发酵。发酵适时,使脱胶后,接着用清水将豆粒洗净,并晒干即可。 第二种,是化学剂脱胶法。用于数量大的。豆粒脱胶的具体操作是:每500公斤湿豆加入2.5公斤氢氧化钠,搅拌20-30分钟,脱胶后立即用清水将豆粒洗净,随后晒干或烘干。若是烘干的,可用干燥室进行干燥,干燥时间24-36小时,干燥室温,最初的3-6小时为90-100摄氏度,以后的3-6小时保持80摄氏度,最后降至60摄氏度,维持到完全干燥。 对于干法与湿法在进行加工时,都需将果实分为大,中,小三级。这样做,可使脱皮干净,又不会压破种仁,从而提高商品豆质量。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二)调制 在炒制咖啡豆时,要根据咖啡产区规模大与小,来选用炒制咖啡豆的方式。具体的操作: 1.对于咖啡产区规模大,咖啡豆数量大的,在炒制时,是采用旋转筒烤机,每炒一批咖啡豆需15-20分钟,控制烤机的温度应保持在178-238摄氏度,当咖啡豆炒至与标准样品颜色相同时,取出吹凉,并进行磨碎即可。 2.至于咖啡产区规模小,咖啡数量小的,在炒制时,是在小型加工厂,用手工加工,是将咖啡豆放在铁锅内,用文火焙炒,还要不断翻动咖啡豆,并用风扇吹去种皮,至豆粒内外

龙眼管理方法

龙眼管理方法 龙眼是大小年结果最明显的果树,大年结果多,消耗养分大,树势衰退,采果后不能萌发健壮的秋梢,无法形成优良的结果母枝,导致第二年少花少果,甚至无花无果或隔年结果。如果及时施好采前采后肥,保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保护树势,防止衰退,就能使结果多的龙眼树在采果后及时抽生健壮秋梢,并成为优良的结果母枝,第二年就能良好成花坐果,获得好收成。这是克服龙眼大小年结果,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今年是龙眼结果的大年,必须及时施好龙眼采前采后肥,才能保证明年丰收,具体做法: 在龙眼采收前15-20天,当果核变黑,果皮转滑,果肉透明时,施采前肥,以速效、速溶氮肥、钾肥为主,结果50公斤以上的树,每株施尿素1.5-2公斤,氯化钾0.75-1公斤,兑清水或沤制腐熟的人畜粪水80-100公斤后淋施,或雨后撒施。在龙眼采果后5-10天内施采后肥,以氮磷钾完全肥和优质有机肥为主,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2-3公斤,沤制腐熟的人畜禽粪40-50公斤,在树冠下挖6-8条深15-20厘米,宽30-40厘米,长80-100厘米的放射沟,将肥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施入沟内,盖土即可。为了提高施肥的效果,在施肥前,应将树盘上和植株周围的各种杂草铲除干净,施肥后,再用所铲除的各种杂草将树盘覆盖住,以降温保湿。 另外,在龙眼采果前后,必须每7-10天进行一次叶面追肥,连喷3-5次,既能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果实膨大和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稳定树势,防止采后落叶,加快秋梢萌发。在采果前,喷施0.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1000倍核苷酸混合液;在采果后,

喷施0.1%硫酸锌、0.1%硫酸镁、0.1%硼砂、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均匀喷湿所有的果实和叶片,以开始滴水为宜。 龙眼的丰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施肥 施肥是成年果树土壤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增产稳产和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的基本措施,要根据龙眼树生长情况,分期适时施足肥料,以充分满足其生长、结果的需要。成年树在肥源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依树体生长、开花结果的变化,过去要求全年施肥4~5次,本人认为以下三次根际施肥已经足够。 (一)根际施肥 1、花前肥(促花肥)于12底至1月中下旬施下,目的是促使花穗健壮,花器官发育良好。施肥量:按每株产果100斤计,株施复合肥1--2斤,堆沤腐熟的农家肥50 —100斤加花生麸粉1斤。复合肥要淋施或雨后撤施,农家肥及花生麸粉在根际铺施于树冠周围。如果能在树冠周围开50厘米深的环状沟连同杂草一起施下更为理想,施肥时期要根据树势、叶色深浅及雨水等情况来决定时间早晚,如果树势较旺,叶色较绿,或天气回暖早或雨水多,一般不宜早施。反之,弱树或天气较冷或喷激素控制过重,则要稍早施肥。 2、壮花壮果肥在花穗骨架已形成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前施下,目的是及时补充开花后期树体的营养,保证幼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对减轻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提高当年产量。为

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得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就是针对中药材得质量而言得。中药材质量得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得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与采收得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得质量与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得成熟就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与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得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得药材,达到较好得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与品质得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 用部分得不同,对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得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得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得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得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得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得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龙眼丰产栽培技术

龙眼丰产栽培技术 一、幼龄龙眼园的管理 龙眼从小苗定植到开始结果,一般3—4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称为龙眼的幼龄期。幼龄龙眼园的栽培管理工作重点应树龄而有所不同。第一年植株刚定植,根量少、分布浅、抗逆性弱,管理工作重点是保护根系和新萌发的枝叶,提高其成活率。第二年,植株己恢复正常生长,枝梢萌发次数多,生长旺盛,工作重点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冠迅速扩大。第三、四年,植株开始进入结果阶段,管理工作应在促进树冠扩大的同时,着重进行整形修剪,培养分布均匀的强壮结果母枝,并加强土壤改良和熟化王作,扩大根系生长范围,增加根量,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 (一)土壤管理 1.树盘覆盖:树盘是根系分布最多的地方,是供给树体养分、水分的基地,栽培管理除要经常浅耕、松土、除草外还要做好树盘覆盖工作。可利用山草、稻草或果园杂草等做材料,覆盖于树干周围的地面上,覆盖前先进行中耕松土,覆盖厚度一般为5-10厘米,树盘覆盖既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使土壤

疏松,透气性好,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2.土壤改良:在山坡丘陵种植的龙眼园,除植前进行植穴和壕沟式深翻压绿改土外,定植后在二、三年内逐年进行扩穴(壕沟)改土,并分层填入绿肥、杂草、混施石灰、磷肥及土杂肥等,改善龙眼园土壤肥力。 (二)施肥 龙眼幼龄园的施肥常年均可进行,但施肥方法、数量及种类随树龄的变化有所不同。定植第一年,施肥应勤施薄施,以施水肥为好,每月1-2次,通常结合淋水进行,一般每株每次施复合肥30-50克,或尿素20-25克。另外可结合喷药杀虫加0.3%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以后,树冠逐步扩大可增加施肥量,做到每抽一次梢施1-2次肥,三、四年生树龄准备进入结果阶段,此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重施有机肥,以培养发达的根系和强壮充实的枝梢。 (三)排灌 新建果园应注意排灌系统的建设,新梢生长期间尽可能保持土壤湿润。 (四)修剪整形 幼年龙眼树修剪宜轻,主要注重整形工作,培养分枝角度分布均匀的枝梢骨架。另外要及时抹除主干的萌芽,减少养份消耗。 (五)枝梢管理 新种植的幼树,绿叶面积少,应尽量增加枝梢生长量,保护叶片,扩大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 树皮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时应尽快采剥。此时,树皮类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容易分离,如杜仲、黄柏、厚朴、肉桂等树皮。其采收方法:一般剥取环状块或采取“剥皮再生法”进行采收。 花类药材的采收:这类药材采摘季节性很强,如辛夷花、款冬花、金银花等要采摘未开放的花蕾供药用;绿梅花等要采摘即将开放的花朵入药;菊花、凌霄花、红花、西红花等要采摘盛开的花或花柱供药用。采收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防日晒变色。 全草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枝叶生长茂盛、初花时收割,如荆芥、藿香、穿心莲、益母草、半边莲等。但有些应在开花前采收,如佩兰、青蒿等;也有些是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而马鞭草要在花开后采。极少要连根挖出入药,如北细辛、紫花地丁等。采收方法:割取或挖取。 叶类药材的采收:一般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开放前采收,如青叶、紫苏叶、艾叶等品。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就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叶类药材的质量。也有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后采摘,如桑叶、银杏叶等,而枇杷叶则要在落叶后采。采

收方法:摘取、割取或拾取。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当植物正在生长发育时,会消耗根部储藏的养分,因此一般在植物休眠期,即秋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采收根及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前胡等。此时地下根和根茎储藏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川芎等应在生长期采收。采收方法:选雨后的晴天或阴天,在土壤较湿润时用锄头或特制的工具挖取。采挖时注意保持根皮完整,避免损伤而降低药材质量。 根皮类药材的采收:采收时期同根茎类。先将根部从土中挖出,然后进行砸打或搓揉使皮肉与木心分离,如五加皮、远志肉等根皮。 果实类药材的采收: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瓜蒌、黄栀子、薏苡仁、花椒、八角等;也有些要求果实成熟经霜打后再采,如山茱萸霜后变红、川楝子霜打变黄时才采收;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果实成熟期不一致的药材,如山楂等,要随熟随采,过早采收肉薄产量低,过期采收肉松泡,质量差。多汁浆果,如枸杞子、山茱萸等,采摘后应避免挤压和翻动。采收方法:摘取或剪取。同一果序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致的,如女贞子、五味子等,可将整果序剪取,放置若干天后摘取果实。

生药采收原则

生药采收原则 中药材生药的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药材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广泛引起中医中药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保护和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在野生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我们更要注意中药材的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性。由于中药材质量鉴定主要有基源鉴定,形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几部分组成。 要全面鉴定比较费时。而中药材生药在采收时把关可以减少中药材的浪费,有效保护野生资源的发展。 野生中药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份含量不同,同时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产收时既要考虑到产量,又要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所以我们在采收时要掌握一些原则。 1.根和根茎类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初春发芽前采集。但也有例外,如柴胡、明党,在春天采较好,人参、太子参则在夏季采为好,延胡在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 2.叶和全草类宜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花蕾将开放时,或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但桑叶需经霜降后采收,枇杷叶须落地后收集。 3.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树皮和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特别不宜环剥。 4.花类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金银花、丁香等;但除虫菊宜在花蕾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 5.果实和种子类果实宜在已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枳实。种子类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6.菌、藻类、孢粉类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 7.动物类昆虫类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如桑螵蛸在三月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如鹿茸须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 以上原则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在采收时要按照以上原则进行采收要注意保护野生资源 ,计划采药,合理采挖,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才能有效保证药材质量。 目前,一些收购商,药农为了利益不讲究采收季节,乱收,乱挖现象比较严重,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国家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健全机制,使乱采乱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止,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做保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中药材的采收 (1)全草: 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荆芥、紫苏、豨莶草等;如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小蓟、车前草、地丁等;而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2)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 (3)花、花粉: 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4)果实、种子: 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槟榔、马兜铃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收集整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如茴香、牵牛子、豆蔻等,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等,最好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5)根、根茎: 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太子参、延胡索等则要在夏天采收。

龙眼栽培技术

龙眼栽培技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龙眼栽培技术 1、园地的选择:龙眼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山地、丘陵地是发展龙眼的主要地区。宜选择山坳谷地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水、电路较方便的山地。山地坡度不宜超过30度。 2、园地规划及开垦。面积较大的龙眼园要经过规划,综合考虑种植小区,道路布置,排洪系统设置及建筑物的规划。但重点应抓好果园的水土保持工作即修筑等高水平梯田。4度以下的缓坡地,可不开梯田而等高种植。品种配置应结合各品种的特性。如低湿地可选种黑叶等耐湿耐涝品种。另外搭配种植一定数量的授粉树,因龙眼是雌雄异花果树,且雌雄花异热,不同时开放,致受粉成果率比龙眼低很多。 3、定植 (1)种苗:应选经过嫁接的一年生苗或高压苗,发育生长良好,根系发达者的壮苗。 (2)定植时间:一般在春季进行,此时气温回升快,雨水充足,生长快,成活率高。 (3)种植密度:山地果园以每亩20-25株为宜。也可考虑矮化密植栽培,但技术要求较高。 (4)定植方法:先挖深宽各0.8×1.0米大穴,分层压入植物稿杆,绿肥,土杂肥及石灰,回土填到高出原土层20公分。定植后应充分灌水,树盘处复盖死物,并立支柱防风。 三、龙眼园的管理 1、幼龄树:定植发新梢后即应施薄肥,掌握“一梢二肥”,即在芽萌动时施一次,新梢叶由红转绿再施第二次,肥料以农家肥为佳,并随

植株长大加重肥量。施肥应挖浅沟施下并盖土。幼树根系浅,若迁干旱应及时灌水。树盘及行间如长杂草,可人工或随时清除。整形方法是在主干离地30-50公分处剪顶,留4-5枝新梢作为主枝,要求强壮且分布均匀,在主枝上抽生的新梢留1-2条作侧枝,以后每次新梢达到20公分时分支一次,通过人工控制使龙眼形成较为开张的半园球形树冠。 病虫害防治:龙眼主要害虫有尺蠖,卷叶蛾、蒂蛀虫、金龟子等,要进行人工捕杀。 2、结果树管理 (1)施肥。龙眼叶片含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0.11:0.55,是有利于开花结果的生理指标。龙眼常用的肥料农家肥。农家肥营养全面,且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最佳肥料。龙眼一年施2-3次肥,首先是采果肥,可及时恢复树势,促发夏秋梢为次年结果打基础。施肥量一般按结果50公斤的树,施鸡粪50-100公斤。另一次肥是促花肥,目的促花穗健壮,提高座果率,每株可施5-10公斤。再一次是壮果肥,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之养分,减少落果提高产量。 (2)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可应用人工除草,减少水土流失。 (3)修剪,目的在于使枝条分布均匀,树冠透风透光,除去无用枝条,减少营养消耗。 (4)控冬梢,冬梢消耗积累的养分,而且处于低温无法分化花芽,造成次年无花或少花,所以必须严加控制。主要是控制11月份及以后抽发的冬梢。控梢方法有:一是树盘外开20公分沟,切断吸收根。二是树干螺旋环剥。三是对于已抽出并成梢的冬梢人工摘掉,但较费劳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