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风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防风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防风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防风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防风

药材名称:

防风[国家保护3类]

拼音名称:

FANGFENG

别名:

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

科属: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产地: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中成药:

共有508种中成药使用防风:康乐鼻炎片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国公酒寄生追风液坎离砂银屑灵骨友灵搽剂癣湿药水川芎茶调颗粒追风壮骨膏等。

应用:

1、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为用,功善疗风,既散肌表风邪,又除经络之湿,止痛功良,微温不燥,既治风寒表证,头

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又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每与羌活、藁本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还可用

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喉微痛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若治疗风疹瘙痒,多与苦参、荆芥、当归等散风止痒、活血养血药同用,如消

风散。

2、用于风湿痹痛。本品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姜黄等祛风湿药,如蠲痹汤。

3、用于破伤风。本品能祛风止痉,用治风毒内侵,窜于经络,引动内风,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药,如玉真散。

此外,用于肝郁侮脾,腹痛腹泻,本品炒用,又能止泻,常配伍陈皮、白芍、白术同用,如痛泻药方。本品炒炭尚可用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未抽花植物的根,栽培的需种植2~3年采挖,除去残茎、细根、晒干。药材炮制后,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制工艺:

1、防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防风: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中,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防风炭: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色,内部黑褐色,喷少许清水,灭尽火量,取出,晾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酚类、Β-谷甾醇、多糖类及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的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

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

作用。

临床应用:

1、以白术(土炒)、白芍各15~20G,陈皮、防风各9~12G,粉葛10~15G,枳实6~9G,木香7~10G,甘草6~1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

征属于中医肝旺脾虚者,效果显著。(《陕西中医》2000,6:255)

2、蒲公英20G,夏枯草30G菊花15G,黄芩10G,防风9G,荆芥9G,煎汤外洗,治疗单纯性角膜炎有效。(《陕西中医》2000,11:486)

3、以苍术、白芍、白术、茯苓各10G,防风6G组成升阳除湿防风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眩晕有效。(《四川中医》2000,3:23)

4、以防风10~15G,羌活10~12G,甘草6G组成防风汤,随证加减,治疗

面神经炎有效。(《江西中医药》1998,3:32)

食疗食谱:

1、银花防风茶

[材料]金银花、葛根、芦根、防风、淡竹叶、甘草各2钱,蜂蜜适量。

[做法]将上述药材置于碗中,用刚烧开的热水冲泡,闷盖5~10分钟后调入蜂

蜜即可饮用。

[养生提示]金银花及防风抗菌、消炎,葛根、芦根、淡竹叶可解热、镇痛,甘草祛痰止咳,蜂蜜消炎解毒,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流鼻涕及痰黄、发烧等

患者饮用。

2、防风粥

[材料]防风(在药店可以买到)15克,葱白2根,生姜3片,大米50克

[做法]先将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防风、葱白和生姜,可适量加盐。

[养生提示]该粥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病症。

中药材分类

中药材的分类 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二)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药:关木通、川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三)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八、理气药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防风有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的功效,这经常和羌活,独活,当归,薏苡仁,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配伍羌活,细辛,山苍术等,治疗外感兼风湿侵袭肌表,头疼如裹,肢节重痛。 2.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导致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防风还有显著的祛风解痉作用,这个时候要和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功效。还可以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姜虫等。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治疗风毒侵犯经络,引动内风,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 3.用于治疗肝郁伤脾而造成腹泻、腹痛。防风能人肝经气分,经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比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橘皮),就是治疗此类病患经常使用的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经常和白芍,补骨脂,五味子,乌梅等配伍。可配伍荆芥,大黄,连翘等,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发热恶寒,二便不通。 4.用于治疗肠风便血。反复发作,长时间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以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较好的作用。经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防风和附子同用,可减小附子的毒性;防风和黄芪同用,能够增强黄芪

的功效。 5.用于治疗皮肤病。防风通圣散加减可以治顽固性湿疹,带状疱疹,扁平疣等。配伍荆芥,当归,苦参等,治疗风疹或者皮疹瘙痒。 6.用于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防风通圣散加减用水煎服。 防风的不良反应: 服用防风引起中毒的情况末见报道。用量过大,可剖起出汗太多,口渴等伤津耗气的现象。过敏反应报道,属极个别现象。可于服药后1h出现腹部不适感,呕吐恶心,出冷汗,皮肤瘙痒等情况。 防风的治病验方 1.用于外感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如果治风寒感冒的头身疼痛,可配荆芥,紫苏,白芷;如果配伍用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可以治风热感冒之目赤咽痛。 2.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酒当归,姜黄,白芍,炙黄芪,羌活,防风各9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用水煎服。 3.荨麻疹:当归10g,防风9g,荆芥6g,蝉蜕3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或者每隔一天一剂。

中药防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防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防风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防风有什么作用应用在哪方面?下面为你介绍中药防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

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中药防风的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痹痛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

防风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防风 药材名称: 防风[国家保护3类] 拼音名称: FANGFENG 别名: 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 科属: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产地: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中成药: 共有508种中成药使用防风:康乐鼻炎片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国公酒寄生追风液坎离砂银屑灵骨友灵搽剂癣湿药水川芎茶调颗粒追风壮骨膏等。 应用: 1、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为用,功善疗风,既散肌表风邪,又除经络之湿,止痛功良,微温不燥,既治风寒表证,头

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又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每与羌活、藁本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还可用 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喉微痛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若治疗风疹瘙痒,多与苦参、荆芥、当归等散风止痒、活血养血药同用,如消 风散。 2、用于风湿痹痛。本品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姜黄等祛风湿药,如蠲痹汤。 3、用于破伤风。本品能祛风止痉,用治风毒内侵,窜于经络,引动内风,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药,如玉真散。 此外,用于肝郁侮脾,腹痛腹泻,本品炒用,又能止泻,常配伍陈皮、白芍、白术同用,如痛泻药方。本品炒炭尚可用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未抽花植物的根,栽培的需种植2~3年采挖,除去残茎、细根、晒干。药材炮制后,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制工艺: 1、防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防风: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中,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防风炭: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色,内部黑褐色,喷少许清水,灭尽火量,取出,晾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酚类、Β-谷甾醇、多糖类及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的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

防风

防风(《本经》)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及辽宁等地。原植物喜生于平原、丘陵、多砾的山坡上。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痉、止泻止血。临床用名有防风、炒防风、防风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肋痛、肋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药性论》: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主骨节间疼痛。《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藏,头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虚,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开宝本草》:味甘、辛,温,无毒。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本草衍义》:防风、黄芪,世多相须而用。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告术穷。嗣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芪、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药类法象》:纯阳,性温,味甘辛。 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 《药性赋》:味甘、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以气味能泻肺,以体用通疗诸风。 《汤液本草》:纯阳,性温,味甘辛,无毒。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乃二经之行经药。太阳经本经药。 《珍》云:身,去身半以上风邪;梢,去身半以下风邪。 《心》云:又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尔。 《本草》: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游风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东垣云: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又云:防风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虽与黄芪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云:得泽泻、藁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脏风。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本草衍义补遗》:防风、黄芪,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为多。地主浊,故口受有形而兼乎无形。王太后病风,不言而脉沉。其事急,若以有形之汤药缓不及事,令投以二物,汤气熏蒸,如雾满室,则口鼻俱受,非智者通神不可回也。 《本草发挥》:洁古云: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又为去湿药之使,风能胜湿故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主治秘诀》云:味甘,纯阳,手足太阳经之本药。又云: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 《本草经疏》:防风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甘温。《别录》兼辛而无毒。气厚味薄,升也,阳也。入手阳明,足少阴、厥阴。风药也。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亦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

防风商品质量标准2014

防风商品质量标准2014 防风 Fang feng SAPOSHNIKOVIAE RADIX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家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主干较粗,下部有细分枝,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等级】统货交收标准品,为秧播家种防风,货物去除缺陷项及杂质后,直径0.5cm以上者不得少于65%。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栓内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 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缺陷量不得过15%,其中虎皮不得过6%,芦头、变茬、走油不得过2%,虫蛀、霉变不得过0.5%(附录缺陷量与杂质判定规则)。 杂质不得过1.0%(附录缺陷量与杂质判定规则)。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7.0%。 总灰分不得过6.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一部修订附录ⅨU)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50mg/kg(0.015%)。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升麻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适量,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水浴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防风【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防风 Fangfeng SAPOSHNIKOVIAE RADIX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栓内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 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陕防风

陕防风 本品为药材陕防风(为伞形科植物华山前胡Peucedanum ledebourielloides K.T.Fu的干燥根)的炮制品。 【制法】取药材陕防风,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或短段,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形厚片或圆柱形小段,直径0.2~2cm。切而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周皮表面粗糙,灰黄色,具纵皱纹和多数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者具少数细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有棕褐色叶基。体轻,质软韧。微具败油气,味微甘。 【鉴别】(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较宽,韧皮部和栓内层分布有多数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5~10个,分泌细胞及油管中含金黄色分泌物。皮层和韧皮部问常形成切向的裂隙,沿射线方向常形成径向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陕防风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和5-О-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测定,不得过13.0%。 总灰分不得过8.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K)。

七个防风的中药秘方

七个防风的中药秘方 防风又名铜芸、百枝,古代名“屏风”,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乃风药中之润剂”,能发汗能止汗,能止泻能通便。 7个有关防风的中药偏方 1.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九味羌活汤。方用防风、羌活、苍术、白芷、生地、黄芩各9克,川芎6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 2.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用表里双解的防风通圣散。方用防风、麻黄、荆芥、薄荷、连翘、当归、川芎、白芍、白术、黑山栀、熟军、芒硝各15克,桔梗、石膏、黄芩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3.治表虚自汗用玉屏风散。方用防风、黄芪各10克,白术20克,水煎温服。此方“发在防芪收在术”,内外兼顾,为益气固表止汗的良方。 4.治脾胃虚弱所致大便溏泄方用升阳益胃汤。用黄芪60克,半夏、人参、炙甘草各30克,防风、羌独活、白芍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9克,黄连6克,加姜3片、枣3枚,水煎服。 5.治中风引起的风秘、气秘用搜风顺气丸。方中用防风配以熟军、车前子、火麻仁、山药、牛膝、郁李仁等,制成蜜丸,口服每次1丸,一日1~2次。 6.治大便带血用槐角丸。方用防风配以槐角、槐花、黄芩、大黄、枳壳、地榆炭、芥穗、当归等,对痔漏下血、大便带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用槐花30克,侧柏炭15克,芥穗、枳壳各9克,加防风、升麻、大黄各9克(均炒炭),共研细末,每日早晚空腹服6克,米汤调服,能入血分而止血。 7.治抑郁所致经闭用防风、陈皮、柴胡、制香附、九香虫、川朴、枳实、川芎、川牛膝、当归各10克,白芍15克,砂仁4克,水煎服,对经行不畅、头晕、乏力等症有较好疗效。

中药防风含量测定

中药防风含量测定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 的干燥根。 性状特征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 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中药防风中药防风横断面 单位购进一批中药饮片防风,为了控制其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优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做了HPLC法含量测定,具体如下: 中药饮片防风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40 : 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升麻素苷对照品及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水浴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勻,滤过,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对照品的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加载供试品色谱,计算。 对照品色谱图

对照品色谱图对照品色谱图

供试品色谱图 供试品色谱图 《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素苷和5 -0 -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测定结果含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总量为2.00% 本次购进的中药饮片防风,质量优良。

防风的临床应用

防风的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痹痛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防风的双向作用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

防风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武威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防风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是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以中药材防风的传统栽培生产技术为基础,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k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武威市防风药材规范化生产。 2引用标准 2.1 GB5084-92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2 GB3095-96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3 GB15618-95国家土壤质量标准 2.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2.6 NY/T-393-2000《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2.7 NY/T-394-2000《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326号令) 2.9《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3药用植物品种 全国野生及人工栽培种均系一种,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的二倍体或多倍体。 4防风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征 4.1栽培的生长条件

4.1.1气候条件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北纬37°23′-38°12′,东经101°59′-103°23′,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武威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极端气温最高36.6℃,最低-29.8℃。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4800米之间,气候凉爽,降水丰富,林草丰茂。 4.1.2防风对土壤及pH值的要求 适宜防风生长的土壤较为广泛,主产区最适宜防风生长的土壤为砂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甚至轻盐碱土壤也能够生长。在暗棕壤和白浆土也生长很好,活性成分也较高。因此pH值为5.5-8.5的广泛条件均适合防风栽培。 4.1.3防风对气候及水分的要求 防风主产区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300-400 mm,可见防风耐旱性极强。防风对湿度的要求范围较宽,随苗期需要较长时期湿润土壤外,在整个其他生长期均不宜土壤水分过大。在栽培过程中,水分过大或长期积水,叶的颜色则由绿色变为黄色。 4.2生长环境要求 4.2.1应符合GB5084-92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2.2应符合GB3095-96《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4.2.3应符合GB15618-95《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以上标准。 5种质资源鉴定和种子质量标准 活力≥75%,发芽率≥50%,净度≥65%。 5.1催芽时间 防风种子5月初-8月中旬均可进行催芽 5.2催芽方法 将防风种子用2倍量以上的温水浸泡24 h,期间每隔2 h搅动种子一次,捞出种子,控除水分,将种子与2倍量粒度8-10目的潮湿细沙混匀,湿度保持10%左右,每天翻倒2次。细沙干时在翻倒种子前喷水。催芽种子的堆放体积以种子量及温度而定,一般每堆0.5 m3或20 cm厚平铺上盖草帘保湿,温度高时,体积宜小,尤其是种子临近发芽的升温阶段,体积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