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论述题doc

文学概论论述题doc

文学概论论述题doc
文学概论论述题doc

文学概论——论述题(答案)

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该题不仅能考察学生对文学创造原则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考察出学生从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把握和认识文学特征与性质的能力。该题关键是从比较的角度把握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要点有:其一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比较,重点突出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重在对艺术的内蕴的真实与假定的真实两个方面的阐述;其二是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的比较,重点突出艺术真实是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意性,重点阐述艺术的主观真实与诗意真实两个概念。

2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该题是个重点题,重在考察学生综合把握和梳理丰富多样的文学概念以及我们当前对文学概念的理解。把历史上的文学概念梳理为三种,广义、狭义与折中义,即文化的、审美的惯例的文学观念。要集中梳理和说明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合理的成分,要指明文学概念的多义对我们把握文学概念带来困难,我们有可能寻求如下一种解决办法,即承认狭义文学的审美文学观念为中心地位,在此中心地带汲取广义和折中义文学观念的某些合理成分。

3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该题是个重点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并分别阐明文学的一般性质即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特殊性质即审美性的特征。特别是这两种性质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4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

及原因。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文学发展

的复杂性问题,以及如何认识这种复

杂性产生的原因。文学发展问题的复

杂性在于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物质发展

的不平衡关系上,这种不平衡有着种

种表现方式。需要学生举例,以文艺

史的例子来证明。该题的另一个重心

在于阐明如何解释这种不平衡关系产

生的原因。如何把握最终的决定因素

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影响的关系是

该题的难点。

5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

解。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整体把握马克

思主义文学理论观点的程度以及理解

能力。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体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

艺术生产。。该题关键是要求学生能

够简明阐述对这三方面的认识与理

解。

6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该题考察了大量有关精神生产的

知识点,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逻辑地

阐述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

精神生产的独立性、特殊性的表现,

进而说明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的特殊方面。

7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

该题关键是首先说明文学类型的

划分是来自对现实反映的不同方式

上,然后分别阐述三种文学类型的各

自特征并联系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流派说明文学类

型的发展情况。该题有大量的知识点,

也考察学生的组织论述的能力。

8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文学话语的特性存在在文学话语

的层面上,该题要联系话语的特征、

从文学话语的三个特性加以说明,该

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说

明,可以用具体例子、也可以用概括

的例子。

9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典型的理解

程度,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

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

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

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

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该题

有大量的知识点,且需要举例说明。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意境的

理解程度,特别是对其特征有如情景

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这些特点

加以精炼的说明,该题的关键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举例说明。

11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

征。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审美意

象的理解程度,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

特征:(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

哲理性。(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

是象征性,(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

征是荒诞性,(四)审美意象的思维

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关键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说明。

12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

叙事层面是现代叙事学中一个最

基本的概念,是我们理解叙述学的基

础,首先要了解叙述内容、叙述语言、

叙述动作的基本内涵。然后能够把三

个层面的各自意义与关系讲明白,并

举例说明

13 举例说明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叙事的意识形态性质可以从

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是从叙事内容

上看,其二是从叙事方式上看,该题

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说明。

尤其是在说明第二个方面的时候。

1

14试论抒情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该题主要要把握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把握论述抒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与现实难以分解的关系的程度。有一定的理论性。

1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风格的掌握程度,文学风格的特征主要有三点: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该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分别举例说明。

1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

语情境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考察的是风格的定义,理

解风格定义的基础上,从文学风格与

创作个性、文学风格与话语情境两个

角度展开说明,可以举例说明,可以

用具体例子、也可以用概括的例子。

1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

文学接受的对象具有多种文化属

性,而文学接受的主体也有多种精神

要求,文学接受主体的不同需求促使

文学接受对象的不同属性,该题关键

是要求从多方面来举例说明文学接受

的主体与文学接受对象的不同属性。

18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

意识形态性质。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消费与

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程

度,这是有一定理论性的论述题,要

强调说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是

一种客观存在,文学消费实质是一种

意识形态消费。

19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该题是从整体上综合考察文学接

受的过程,该题有大量的知识点,在

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高潮各阶段

有大量的考察知识,需要学生有条理

的组织并论述。

20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观的整体掌握程度,重点考

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

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

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

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

以认识和评价。所谓历史的观点,就

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

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

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

论作品。要求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具体

阐述并且要特别把握美学的观点和历

史的观点的辩证的统一关系。

2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 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 会生活()的反映。 ( )相生的形象系统。 3、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4、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长期积累,( )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5、文学风格具有稳定性、独创性和( )特点。 6、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 )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7、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 8、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 9、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 10、人们形容美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者说读完某部作品“余味无穷”等,讲的都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效果。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共鸣: 2、文学风格: 3、文学的认识属性 4、典型: .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所谓"第三代

"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4、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是指90年代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与"知识分子写作"相对立的一种倾向。倡导"民间立场"和"口语写作",内在哲学支撑是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于坚,伊沙,韩东等。 5、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古代文学论述题

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要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 映了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 时也 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 苦 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 《蒹葭》、 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 辱 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 夸耀 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 《载芟》、 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 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 带来 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感情 真挚, 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 子于役》 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鄘衣风》?载驰、》《小雅? 采薇》等。

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 最 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 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 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 《雅》诗 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 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 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 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 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6)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 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参考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考核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 一) 启用时间 本考核说明春季启用。 ( 二) 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 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编制的, 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 ( 四) 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重点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四个层次, 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

重点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全面的认识; 掌握: 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 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看法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 五)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 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及格; 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 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 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 ”专题十二”) 后进行, 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小时) , 卷面总分为100分,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最好在课堂内进行) , 采用”开卷”形式, 能够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它教学参考资料。 2.终结性考试 ( 1) 考试形式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当代文学论述题

林道静的形象 (1)个性解放的新内涵。子君:大胆的叛逆者沙菲:迷茫的叛逆者。林道静:进步的叛逆者(2)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展的典型形象。(3)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林道静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主要特点:他们接受革命常常是从个人遭遇和理论认识开始的,他们从民族矛盾进而认识阶级矛盾,从求个人解放到争民族解放,从个人奋斗、幻想个人英雄式的事业,到参加集体的阶级斗争、革命的英雄主义;从对劳动人民自上而下的人道主义同情到同呼吸共命运的阶级感情。并且,作品通过林道静的“成长”来指认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 《青春之歌》艺术特征 1、在主题思想上,《青春之歌》成功概括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现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2、在艺术构思上,《青春之歌》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3、在表现技巧上,《青春之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比较。无论是描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能够笔墨含情、情景交融。 《一地鸡毛》 (1)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出了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小说揭示出作者所理解的生存本相:生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人都挣脱不得,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使他们在昏昏若睡的状态中丧失了精神上的自觉。(2)小林的迷失:考察小林的精神发展轨迹,可具体看出这种生活的严峻性及其对个人精神磨损的效用。《单位》是写生活迫使小林在公共生存空间中(即工作场所)放弃了自我的个性追求,而在《一地鸡毛》中,这种生活的严峻性和销蚀力则更渗透进他的私人生存空间,使他在更本己的层面上也必须彻底摈弃自我意识。(3)冷静客观的写实:小说始终以不动声色的平静口吻叙述小林遭遇的林林总总,把创作主体的感受与判断几乎完全排挤干净,只是按照日常经验逻辑,依次地呈现出各种琐碎事件,其中极少有观念意义的直接添加。(4)冷峻深刻的人文意图:小说隐约闪烁着一种尖锐的讽刺精神。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们所处的那种无可抗挣的处境,揭示出这种处境的荒谬性,从而体现了通常认为新写实所缺失的现实批判立场。 “一地鸡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在作品中的描写是,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其象征意义,正如作家自己在一篇创作谈中所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也就是说,生活就是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的人都挣脱不得,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

历年 古代文学史2 简答论述题

36.诚斋体37.子弟书38.才子佳人小说39.诗界革命 36.永嘉四灵37 .南戏38.《圆圆曲》39.新文体 36.元诗四家37.前七子38.唐宋派39.肌理说 36.“易安体”37.“借才异代”38.张岱39.新红学 36.西昆体37.平话38.“汤沈之争”39.小说界革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金代“国朝文派”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41.简述贯云石散曲的风格特点。 42.简述蒲松龄的经历对《聊斋志异》的影响。43.简述严复翻译文字的意义。 40.简述辛弃疾词的语言艺术。41.钟嗣成《录鬼簿》中将记载的已死才人分为哪三种? 42.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43.简述清代小说编创方式不断成熟的具体表现。 40.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41.简析元杂剧《梧桐雨》中唐明皇的形象。 42.《水浒传》中,“义”的人格观念表现在哪些方面?43.简述《老残游记》的体式、结构和新异的思想。 40.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是什么?41.简述元代“四大传奇”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点。42.简述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43.简述南社的意义。 40.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41.简述《琵琶记》的戏剧结构特点。 42.简述《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43.简述《长生殿》的曲词艺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45.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44.试论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45.论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 44.试论“山谷体”的风格特征。45.试述《儒林外史》塑造的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44.试以《题竹石牧牛》、《登快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为例,论述“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45.如何理解《长生殿》中的爱情描写? 44.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45.试述《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成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文学概论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4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写作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者只有首先过了语言关,才能形象、生动地叙事,才能优美、动人地抒情,才能深刻、精辟地说理。这样,你的文章读者才会喜欢、爱看,编辑眼睛会为之一亮,阅卷老师也会因有“亮点”而打高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黄庭坚说“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所以,本期独眼龙要特别地提醒同学们,作文除了要注意材料、立意和构思外,还须尽量做到语言有文采。 我们先来看看湖南地质中学刘有志同学《壶瓶之秀》中的一段文字: 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头,一眼望去,灰绿、墨绿、深绿、油绿、浅绿、嫩绿,无所不绿,绿中有绿,层层叠叠,整齐的林木有秩序地排列在山头,像一支穿着绿色军服的威武之师。 这就是有文采的语言。作者像一个高明的小画师,精心调配他的色板,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壶瓶山绿海中的不同层次。让人称道的是,在短短的百来字的文中,竟连续用了10个绿字,观察既细致,词汇亦丰富,美景美文,赏心悦目。 隐忍是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一书,含垢忍辱,隐忍而行,终成一家之言,为后人敬仰;隐忍是刘邦鸿门宴上谦卑而行,随机应变,蛰伏关中,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隐忍是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铸造“天下三分”的精彩。 这段文字选自山东莱芜市第二中学李新同学《刚强如水隐忍如山》一文。语言干净利落,言简而意丰。例举了三个人三件事,全部文字却不到100个,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一系列成语及四音节词组的成功使用,它不但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度,而且音节匀称,节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觉得口腔是舒服的”(老舍)。我们很多同学作文,要么无语可说,要么写出来干巴巴的了无韵

最新当代文学论述题!

80年代寻根热和90年代传统文化热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思想根源不同。 80年代“寻根热”出现的思想根源:一、既是向传统的回归,又是现代观念的表达。二、对“五四”启蒙主义思想的再思考。三、对国民性、儒家文化、乡俗文化的批判。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崛起已被世界所瞩目。经济生产力和影响力要求并体现了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要我们从这片土地上找寻到自己的精神命脉。然而,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因此,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然会掀起巨浪了。 同时,政府、学界、民间以及文化市场的商业运作也为这次传统文化浪潮推波助澜。 由此看来,两者的动机也不同:寻根热找寻的是发展方向;传统文化热则是为了填补精神空缺,现代社会更看重利益,急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来满足虚荣感。 第二是表现形式不同,80年代文学“寻根”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对小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而90年代的“传统文化热”表现形势趋于多样,姓氏寻根热、族源寻根热等兴起。这是由一种文化认同、种族认同的群体心理趋动的。 80年代的“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寻根作家在创作时吸收了大量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在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上功不可没。但“寻根文学”的局限也十分明显。大多数作家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很片面,他们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 而90年代以来的“传统文化热”至少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当代意义。不可避免的是,有人用经济大潮洗刷着传统价值观念,带着商业意识炒作“传统文化热”。同时,“传统文化热”也是一种文化自我迷失和道德迷失行程中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苏醒与无奈的求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论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欧阳修之后有曾、王、三苏。曾、王与欧阳修皆江西人,三苏皆出欧阳门下。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却不容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出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他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的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 无滞涩窘迫之感。在写作技巧上,欧阳修善用宕笔、疏笔,吞吐夷犹而抑扬顿挫。他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评说历史、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而且在诗歌中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诗至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诗为一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炼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具备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着人文意趣,诗中的人文意象开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据主导地位。 2.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 (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 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

电大古代文学B分析论述题集锦图文稿

电大古代文学B分析论 述题集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分析论述题集锦(2014年7月-2007年7月) 33.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 (1)“以文为诗”,在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文体界限。(2)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景象,生动地落于笔端。(3)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4)大量用典,善于用典。(})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活用书本语言,吸收口语。34.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是如何结合人物处境、经历表现人物性格变化的。 《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中能够结合人物处境、经历变动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对林冲的描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相国寺初次露面时豪爽英武。(2)面对调戏妻子的高衙内时,一方面表现得理性稳重,另一方面又倔强愤恨。(3)发配充军途中忍气吞声。(4)身陷绝境杀陆谦、富安时粗犷狠厉。(5)梁山上火并王伦时果决爽利。林冲性格发生的这些变化是他的地位、处境、身份和心情变化的结果。 33.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1)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多在铺叙描写中逐步展示抒情主人的情感变化,且多在特定部位穿插表现动态的词汇或突出强调抒情自我立场的语词,使铺叙生动而不呆板。(2)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34.《西游记》的诙谐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西游记》稀释了中国小说里的道德浓度,带给读者富于智慧的调侃、诙谐,这表现在:(1)唐僧身上。首先把一位高僧同时描绘成

当代文学专题简答

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玫瑰门”是“女性之门”,是“生命之门”,又是代表着女性隐私的“玫瑰色”。肉体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感到自己作为女性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禁欲主义时代,女性相信了自己身体是污秽不吉利的。男权社会的“性蔑视”使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耻,更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肉体并以此为荣,既是女性的发现与觉醒的标志,又是对男性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抗拒和对男性文化凋败的一则有力寓言。女性活生生的肉体和生命力备受压抑和禁锢,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对自己肉体的蒙昧和自闭,既是悲剧的表现,又是悲剧的根源。《玫瑰门》是关于女性压抑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次大曝光,它既是对男性社会非人性的控诉,更是女性自身的反省。以肉体的觉醒为起点的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撕破男权铁幕的一个切口。 3.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蹉跎岁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如: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绿化树》 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4. 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可以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 1)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疯子,《狂》里的疯子代表礼教对人的戕害,《一九八六》里的疯子代表文革对人的戕害(1986年正好文革结束10年)。礼教无处不在,而文革的阴影恐怕也久久难以散去。 2)一群麻木的看客。麻木、冷漠、不觉悟的国民。 5、“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