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领导在智慧城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爆款】.docx

区领导在智慧城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爆款】.docx

在2018年**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提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目的是回顾上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就下阶段智慧城市工作进一步统一思路,形成共识,从而更好地协同推进。

刚才,对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做了部署,其中有一些工作是需要在前阶段成果上取得进一步提升、优化,也有一些是根据当前城市建设发展新需求而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希望各相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区建管委、新城公司和**联通三家单位也进行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全面,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就下阶段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客观分析现存问题,提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认识

在新的时代特征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项新的基础设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八次提及互联网,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在各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信息化手段深入应用到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政府工作的

各个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在座每一位同志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首先,要清楚认识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短板问题。近年来,**区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取得了飞跃性的提升,成果值得肯定;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客观条件的障碍、主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一是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由业务部门牵头推进,但部分单位缺少对信息化建设的中远期规划,时常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部分信息化项目是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仓促间上马,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运用,体现其在整个应用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二是信息化项目“重建轻管”、“重硬轻软”、“重用轻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项目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没有从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能的角度入手,应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造成财政经费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三是“信息孤岛”现象仍广泛存在,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各条线部门间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系统间缺乏对接渠道,也缺乏主动协作、相互支撑的动力,往往一个部门就是一个信息孤岛,政务信息数据重叠、不一致、不完整现象广泛存在。

因此,各部门务必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意识。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势必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必须要做到“想清楚、看明白”,以整体性

规划引导每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我希望大家要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为纲领,落实好各领域子规划的编制,必要时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从更专业的角度、更宽广的视角,从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并力争在后续工作中,将每一项任务目标通过项目的形式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人才支撑,力争在各条线培养形成一批兼具智慧城市发展前瞻视野,并对政府工作难点、痛点具有深入理解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在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阶段能够提供清晰思路,在项目运营阶段能够提供坚实有力的全方位支撑。此外,科委要充分运用好信息化项目审批、立项、监管职能,凡是没有中长期规划的,在信息共享方面无法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项目,原则上应一律不予立项,预防信息孤岛的再次产生;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形成信息化建设、管理、运维、共享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完善相应技术标准,形成适应于我区智慧城市特点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从制度标准上进一步规范全区信息化建设。

其次,各部门要从更加全局性的角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在今天下发的会议材料中,有一份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介绍及任务分解表;前期,科委就全市智慧城市评估工作向区里作了专题汇报,在过去两年的评估结果中,**均维持在全市中下游(11-12名)、郊区中上游(3-4

名)水平,相较于**、**等兄弟区,仍有一定进步空间;目前,在全市层面上,这样一套以“网络就绪度”、“智慧应用指数”、“发展环境指数”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形成了对各区智慧城市综合性水平较为客观、量化的衡量指标;从全局角度来看,每一条线、每一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都是影响全区智慧城市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各部门不仅要站在自身工作角度,更要从全区角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今天下发的材料中,区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对全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各部门要认真地将工作任务领回去,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以及兄弟区的沟通联系,做好每一项指标的横向对标,加紧补足短板。

二、依托信息资源共享,凸显大数据对政府工作的支撑作用

目前,全区已初步建成了实有人口、企业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了相关工作制度,在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今后,针对政务信息资源开展数据整合、平台贯通、试点应用,提升政府数据的共享水平,将是全区层面上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一是要加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架构。首先要树立数据整合的意识。当前,全区各部门都积累了大量的公共数据信息,但大部分都处于内部循环状态,缺乏横向、纵向的交互对接。因此,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数据共享是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意识,针对于各部门已有的政务信息资源,除敏感涉密信息外,都要逐步进行梳理,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字

典”,在政府内部形成公开的目录清单;在今天下发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0》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为跨部门、跨条线、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夯实基础,并逐步形成涵盖全区所有单位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架构。其次是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化体系。加快制订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制度,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在信息化项目的目录管理、系统接入等方面划分好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政务资源目录的数据质量进行定期分析评价,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实现数据交互的有序开展,提升全区政务数据的规范化水平。

二是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首先要加快完成基础性平台建设。于年内加快完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陆续将梳理完成的资源目录接入平台,形成可供信息系统使用的目录字典;此外,各单位目前都还保存着大量台账、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相关部门要加快研究数据标准化的实施方案,逐步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力争在2020年前,将我区大部分单位的可共享数据目录接入共享平台。其次要逐步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从数据供应、使用的角度出发,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原则上将由信息数据的主管单位明确数据共享范围和共享方式,科委作为共享平台的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对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每一项数据都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得到合理使用。

三是要探索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对政府工作的促进作用。结合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政务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应用作为中期目标,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比如:在政府公开服务方面,促进部门间审批、办事信息的资源共享,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整合各条线信息,使社区事务办理更加高效,实现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将卫生、医疗、社保、民政等相关部门数据整合,为老年护理、养老保险、就医、救助等服务事项提供支持;运用政务大数据实现对全区教育资源的精准分析,推动区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城市运营管理方面,通过对人口、房屋、土地、就业等基础性数据的整合分析,建立城市运营状况整体宏观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从长期来看,要逐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对外开放共享,合理引导社区服务、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一方面要形成向社会开放数据的多种渠道,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等平台向社会公开部分政府数据,打通对接渠道,形成信息资源开放的完整平台;另一方面,要引进第三方研发力量,引导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参与政府数据的研究及应用开发,提供数据挖掘分析等深层次服务,逐步建立起合法、合规、合理的盈利模式,推动政务大数据生态体系的形成。

三、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做好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区智慧城市建设也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刚才,陈蕴珠同志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精炼而又务实。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下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慧政务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市民的体验度和感知度,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聚焦“物联”,着力打造深度感知的基础网络。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泛在、感知为目标,以互联网、物联网设备为硬件基础,在交通、医疗、环保、安全、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将智能化感知功能进一步做细做精。一方面,今年我们通过打造雪亮工程,目标是“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接入一批”高清摄像探头,目的是实现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对城市管理风险隐患更加及时有效的发现和预警。另一方面,全区也要着重聚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领域的其它痛点和难点,吸收其他区的先进经验,以街镇、社区为单位,在住宅小区、商圈、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做强“城市神经元”建设,逐步实现气体、水体、火灾、红外感应、门禁设备等物联网传感节点的深度覆盖,“将百倍于人的物纳入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与图像监控系统形成有效互补,

汇聚多维数据,构建感知体系,形成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感知基础。

其二,要依托“数联”,创新城市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智慧城市手段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绝非是一个部门、一个条线能够独立完成的;重点是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以综治、公安、联勤、城管为主要牵头部门,建成多条线融合的、以城市感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共享平台,使原本复杂的城市运行体征情况更加数据化、结构化、标准化,精准反映城市运行态势;同时,要探索建立共享机制,有效整合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家庭的功能,实现对各条线城市数据的彻底融合应用,比如:水土指标与食品安全监管、交通行为识别与网格化管理、门禁监控与人口管理的互相联通等,都可帮助政府更好地摸清家底、及时发现、分析预测城市管理的风险隐患,彻底打通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最后一公里”。

其三,要围绕“智联”,打造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体系。从长期来看,充分构建城市体征“深度感知”的物联网架构,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深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城市智能感知、推理引擎,使城市和社会运行态势可建模、可计算,使“看得见的眼睛”升级为“会思考的大脑”,势将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最终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鼓励全区各单位、各街镇、各基层社区基于“物联、数联、智联”原则,

围绕交通管理、社区安全、养老照护、环境监测、消防安全等多种场景,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力争面向城市管理中的“民生热点、政府痛点、管理难点”等问题,在智能运营管理方面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同时,也鼓励试点示范先行及创新应用建设,在有规范、有标准、可共享的前提下,各单位应积极结合各自特点,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共同建设和强壮“城市大脑”,助推城市深度感知体系和智能管理架构的建设。

同志们,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大家要紧紧围绕“全面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两大核心任务,将智慧城市建设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助力推动产业精准转型、城市精美成长、民生精细服务,为将**打造成为智慧城市的新亮点而砥砺前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