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秋天的边塞风光,蕴含将士的思归之情。

(6)李商隐在《无题》中,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

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吴用劝道:“兄长既设此会,人皆欢乐饮酒。他是个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且陪众兄弟尽此一乐。”

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如骨肉一般。因此潸然泪下。”

(1)选段选自名著《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书名翻译为《______________》。

(2)“潸然泪下”在选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选段中画横线句子改成反问句。

(4)宋江说“得他气力来”与小说前文哪处情节呼应?宋江待李逵“如骨肉一般”,但是在小说结尾,宋江却害死了李逵,原因是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3.临近毕业,某校九(1)班准备以“青葱岁月”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面对新生活的召唤,我们翘首以待,信心百倍;我们期盼将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化为现实。请补全对联,以表达你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岁月如歌,谱写多彩人生。

(2)下面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甲)三年的时光即使很短暂,但回首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乙)多少次,在晨羲中我们勤思苦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风雨同舟,我们携手共进……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畅谈心中的爱恋与不舍。

①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甲)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根据(乙)处画线句子、在后面横线上仿写句子。

(3)阅读下面的表格,提取二家结论:小谈谈对学生上职业中专的看法。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敬畏规则者易幸福

唐剑锋

①什么是幸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追求与标准。关于幸福,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古至今,守规则就是幸福一直都占主导地位。因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获得平安。

②胡适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讲规则、守规则与不讲规则、不守规则,最终竟会导致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③《明史杂俎》中记载,一日早朝,皇帝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最快乐,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乐,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都不满意。这时,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乐。” 顿时,朱元璋龙颜大悦。快乐须守法,守法才快乐。守法能使人诚实懂规矩,无后顾之忧,没有后怕,活得自然潇洒。幸福不是一掷千金,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生坦荡,问心无愧。

④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法律就是规则,守规则与诚实相通。诚实既是德的核心,又是法的根本,更是守规则的标志。守法者一定是诚实者,诚实者才能安心创业做事。创业者实现了追求与目标,才是快乐幸福的。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只有懂法律、知规则、守规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创好业、成大业。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守规则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⑤明朝《玉堂丛语》卷一中记载着“曹鼐不可”的故事。曹鼐在明英宗朝做到宰辅。曹鼎在泰和当“派出所长”的时候,抓到一名女犯,美得让他心动。那是他单独执法呀,没有别人,在心动之时,怎么办?曹鼐想,自己不能知法犯法啊,情急之下,只好用纸一遍遍写“曹鼐不可”4个大字,写完就烧,烧了又写,反复几十次,一直煎熬到天亮。一夜竟然没有乱。这样的定力,为他后来做到宰辅,奠定了基础。在没有监督之下,曹鼐也曾想到过乱,但最终觉得不可乱。最后的不乱,是道义、良知最终战胜私欲的结果。

⑥生活中,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是不守规则酿成的一场悲剧。小到乱扔垃圾、开车加塞、不按秩序排队、网上随便谩骂,大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高铁上霸占座位、从动物园后山跳进去落入虎口等,都是不守规矩酿成的悲剧。而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践踏规矩的产物?

⑦守规则与践踏规则孰轻孰重,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实在因为人的欲望太多,权力太大,监督太少,才敢拿规则不当规则;很多人因为图一时之快,满足私欲,才不断

突破规则防线,落下一个个祸坑。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人就毁在“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图一时之快,毁掉了一生的幸福。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3期)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5.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第⑥段说“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请紧扣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不得与文中的事例重复。

7.结合全文来看,“敬畏规则者易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8.文章⑤⑥两段能否调换位置,说说你的看法。

你是唯一的竹马

克拉岛

少时,我最大的渴求莫过于想要一个哥哥或姐姐了,再不济有一个发小也好。只是大概我的生辰异于常数,不仅想要一个哥哥姐姐的愿望成了泡影,就连父母的亲戚、朋友间也没有一个和我同年生的玩伴。落寞童年时代的弊端,在我步入青春期伊始便显露出来:我的想法比同龄人更幼稚,身型也更瘦小,唯一出众的大概就是读书的启蒙要过早些,也过热些。不过,仿佛种种失意走到底,总会迎来柳暗花明,我终于遇到了足以代替哥哥姐姐和发小的竹马同桌。

他的个头与我一般高,一张萌娃脸,如果不是有极出众的理科成绩傍身,大概会有不少来自同学间刺痛的玩笑落进他的心里。军训初见,我总分不清他和常伴他身侧的同伴,两个小矮子形影不离,就越发显出两个人的身高缺陷。开学典礼上,年级要排演英语舞台剧《白雪公主》,从全年级12个班里挑选七个小矮人,我们班就贡献了两个扮演者——他和他的同伴。

我总隐隐担心有人捉弄他。果然,当一个男生一把摘了他的小红帽在手里把玩时,我迅速坐直了身子,即刻展开头脑风暴,寻找应对策略。但见他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剧中的英文台词,男生听后,手中把玩的动作停滞,来不及更多反应,他又说出一大段英文台词,标准的发音、从容的姿态让开玩笑的男生彻底红了脸,窘迫地把帽子还给他。

智商、情商都以超高水准在线,是他的金钟罩,也渐渐成了我的保护伞。全科成绩优异,数理化不时跳线刷新纪录,漫不经心的慵懒气质,偏偏配了一张萌娃脸,使他独得老师喜爱。

我的理科劣势在初中全面爆发,其中最怕的是物理,偏偏物理老师是最“凶残”的一个人,有一个万年不变的课前“协奏曲”——画电路图。每次听到他点我的名字,我

心里的兵荒马乱快要淹没了呼吸,起身之际,他一声轻语“不会的放着,我上去帮你”,我才放松了如灌铅般的双脚。

我磕磕绊绊地把电路图画好,一副快要哭泣的表情看向老师,举手示意:“老师,我请求同桌帮助。”靠着物理老师对他的宠爱,竟也次次被应允。我捏一节新粉笔递给他,他重重地望我一眼,眼神里尽是肯定和安抚。直到下课,我紧绷得身子才彻底放松,他开玩笑道:“多大点事儿,别怕,有我呢,下次写作文,你帮我想提纲就行。”

秋天的一个下午,我轻翻着夹满标本的本子,大多蝴蝶已干裂,呼吸稍重,就能把残肢吹散。突然,我发现页间有一只米白色的蝴蝶生满了小虫,翅膀的边缘也已暗黄。我静静凝视着,随即眼泪止不住掉落,不知是被这不堪的场景吓到了,还是意识到自己的残杀行为。他突然凑近看一眼标本,而后轻拍我的肩膀,说:“想不通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敏感,对不起,你就当作我是那个杀蝶凶手吧!”

a 。初二放暑假前一日,大家私下约定结伴出游,笑闹之际,他轻拍我的肩膀,说:“我要走了,加一下你的QQ,以后只能线上联系了。”我心想他又神经病发作了,就随口报了一串数字,因捉弄他而隐藏不住的笑意盈满心窝。他低头沉默不语,快速记下,欲言又止地望我一眼,就静静离开了。

b 。初三开学,两个月未见的新鲜劲儿让班级炸开了锅,我看着身边空荡荡的位置,手足无措。直到听到语文老师一句“明浩是转学了吗?可惜流失了一个好苗子”,我怔怔地望着老师启合的嘴唇,耳旁轰隆作响,眼底蔓延起抑制不住的委屈,双拳紧握着,企图控制决堤的眼泪。

c 。该怪他装作开玩笑,还是怪自己对他熟络到太无心。初三已能从容应付一切的我,常常想起两人做伴的过往,才后知后觉地明白,是他用玩笑伪装的守护换得我的成长,他倒像一个功成身退的英雄般潇洒地离场。

d 。嗨,同桌,无论走了有多远,我们一定会再相见吧,因为你是我唯一的竹马同桌。

(摘自《视野》2019年第3期,有删改)9.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的横线上,恰当的位置应当是()

后来,心性成熟后我才明白,他才是那个小小年纪就将一切通透于心的敏感的小大人。我以为日子就要这般平淡地过下去时,告别却来得猝不及防。

A.a处B.b处C.c处D.d处

10.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我”与竹马同桌之间的故事,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上了初中、“我”遇到了竹马同桌→学典礼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课上,

竹马同桌帮助“我”画电路图解围→秋天的一个下午,②__________________→初二放暑假前一日,③__________________→初三开学,明浩转学,“我”伤感万分。1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智商、情商都以超高水准在线,是他的金钟罩,也渐渐成了我的保护伞。

12.结尾说“你是我唯一的竹马同桌”。请你谈谈对“唯一”的理解。

13.你觉得竹马同桌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廉《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③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节选自《西京杂记》)(注释)①逮:及,到达。②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③与:帮助。④资:借。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2)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

(3)走.送之走:_____(4)邑.人大姓文不识邑:________

(5)遂.成大学遂: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6.两文中的主人公都好学。(甲)文中的“我”克服无书之难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匡衡为了读到更多的书,做法是“____________”。17.两文中的主人公都学有所成。结合选文,说一说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至少答两点。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中有很多的“不再”。我不再彷徨,因为我有明确的方向;我不再忧伤,因为我有了亲人的关爱;我不再沮丧,因为我取得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我不再孤独,因为我有了朋友的陪伴……

请以“我不再”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自定立意,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马作的卢飞快何日遣冯唐闲来垂钓碧溪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解析】

【详解】

“遣”“钓”“塞”“雁”“鬓”“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2.(1)施耐庵四海之内皆兄弟

(2)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3)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难道不会冷了弟兄们的心?

(4)①李逵孤身劫法场救宋江,在与梁山好汉共同冲出法场时出力最多。②怕李逵造反,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文学常识。《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潸然泪下”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

(3)陈述句在改反问句时,要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或叹号)改为问号。据此可知,应该保留前半部分,将“冷了弟兄们的心”改为:难道不会冷了弟兄们的心吗?

(4)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顾,但因酒醉在浔阳楼墙壁上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儿子蔡九判处死刑。正准备行刑时,梁山泊英雄,在智多星策划下,大闹江州法场,前来劫走了宋江、戴宗。在这个过程中,李逵是冲锋在前面的,原文说他“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李逵性情暴躁,对宋江又忠心耿耿。如果知道大宋害死了宋江,必定暴怒,继而大闹京师,最后也是免不了一死。而且这样一来,宋江把梁山正名的苦心也就白费了。正是因为这一点,李逵必死,在宋江看来跟随自己一起死去,是最好的去处。

点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1)示例:青春似画,描绘缤纷世界(紧扣活动主题,和下联构成对偶即可)

(2)①晨羲晨曦②即使虽然③示例:多少次,在灯光下我们埋头苦学。(符合语境,句式相近即可)

(3)我的结论: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或子女读高中,而不愿读职业中专,希望进入社会的则更少。

我的看法:示例一:我认为如果考不上高中去读职业中专挺好的。职业中专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上职业中专可以提前就业。另外,读职业中专国家有补贴,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示例二:我个人觉得读职业中专不好。有些职业中专,管理松散,师资薄弱,学生们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本领,将自己的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样的校园里,实在是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拟写为:年华似诗,编织美好生活。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晨曦”是清晨的阳光,正确的字形是“曦”。

②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甲处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把“即使”改为“虽然”。

③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在晨曦中”可对应“在晚霞里”“在灯光下”,“勤思苦读”是人物的活动,可对应“好学不倦”。

(3)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观察图片中的百分数可知,无论学生还是家长,相当多一部分人倾向于上普通高中,读职业中专和进入社会的意向不大。发表对学生上职业中专的看法时,赞同或不赞

同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赞同上职业中专,可以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拥有一技之长,方便就业等角度来回答。

4.敬畏规则者易幸福(或守规则就是幸福)。

5.道理论证。作者引用胡适先生的话,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讲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6.示例:某客车司机不听从交警的劝告,疲劳驾驶,导致客车撞断护栏翻入山下,酿成特大交通事故。

7.①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获得平安;②守规则懂规矩,无后顾之忧,没有后怕,活得自然潇洒;③知规则、守规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创好业、成大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8.示例:不可以,⑤⑥两段和上下文衔接紧凑。首先,第⑤段列举“曹鼎不可”的故事,论证了第④段结尾提出的观点“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守规则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属于正面论证。其次,第⑥段列举重庆公交车坠江、从动物园后山跳进去落入虎口等事例论证“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的观点,属于反面论证,和第⑦段的论证角度相同。

【解析】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阅读全文可知,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5.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要记准确的内容。从“胡适先生说”可以判断出来,这段话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一个肮脏的国家……”“一个干净的国家……”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人人讲规则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6.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如:一位中年妇女,不遵守交通规则,强行翻越马路护栏,摔倒后猝死。

7.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

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获得平安”“快乐须守法,守法才快乐。守法能使人诚实懂规矩,无后顾之忧,没有后怕,活得自然潇洒”“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只有懂法律、知规则、守规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创好业、成大业”“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守规则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对应关系的能力。议论文往往运用多个论据,它们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因此具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作答时首先弄清楚材料是什么论据,可论证什么观点,与哪段的观点相符,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第⑤段列举曹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与第④段衔接自然;第⑥段列举的都是践踏规则的例子,与下文的“守规则与践踏规则孰轻孰重,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意思相关。故不能调换顺序。

9.A

10.①竹马同桌说英文台词,折服捉弄他的男生②“我”看蝴蝶标本伤感,竹马同桌安慰“我”③竹马同桌与“我”道别,“我”没放在心上

1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超高水准的智商、情商比作他的金钟罩和“我”的保护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桌聪慧成熟的特点,既照应了上文同桌折服捉弄他的男生一事,又引出下文对同桌帮助“我”画电路图解围一事的交代。

12.①“我”与同桌感情深厚,“唯一”表明同桌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没有人可以取代;

②同桌给了“我”帮助和安抚,“唯一”表达了“我”对同桌的牵挂与感激之情。

13.①有超高水准的智商和情商,同桌说英语台词折服了捉弄他的男生,并且他全科成绩优异;②乐于助人,物理课上同桌帮“我”画电路图解了围;③善解人意,“我”看着蝴蝶标本伤感,同桌好言安慰“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9.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告别却来得猝不及防”这句话提示我们,应该写“我”与同桌告别的事情,而“我要走了,加一下你的QQ,以后只能线上联系了”就是告别的开始,所以应该放在a处,此题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

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他又说出一大段英文台词,标准的发音、从容的姿态让开玩笑的男生彻底红了脸,窘迫地把帽子还给他”“我发现页间有一只米白色的蝴蝶生满了小虫,翅膀的边缘也已暗黄”“想不通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敏感,对不起,你就当作我是那个杀蝶凶手吧”“我心想他又神经病发作了,就随口报了一串数字,因捉弄他而隐藏不住的笑意盈满心窝”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1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金钟罩”“保护伞”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同桌的高智商、高情商,也表明了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我”对同桌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唯一”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强调了同桌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之高,也概括了我们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包含着对他的感激。

1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全科成绩优异,数理化不时跳线刷新纪录”可知他成绩优秀;从“不会的放着,我上去帮你”可知他热情友好,助人为乐;从“我捏一节新粉笔递给他,他重重地望我一眼,眼神里尽是肯定和安抚”可知他为人真诚;从“是他用玩笑伪装的守护换得我的成长,他倒像一个功成身退的英雄般潇洒地离场”可知他真诚善良,善解人意。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4.(1)喜欢,爱好(2)得到(3)跑(4)同乡(5)最终(于是)(意思对即可)

15.(1)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2)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拿书映照着光来读。

1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7.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要学会创造机会读书;③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④做人要守诚信。(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无从致书以观”的意思是“无法得到书来看”,“致”的意思是“得到”;“走”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跑”的意思;“遂成大学”的意思是“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遂”的意思是“最终”。1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假(借)”“因(于是)”“穿(凿穿)”“映(映照)”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6.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的意思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这就是宋濂克服无书之难的方法;“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意思是“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这就是匡衡为了读到更多书采取的做法。

17.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从“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可知,学习要勤奋刻苦;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要讲诚信;从“余幼时即嗜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可知,学习要有兴趣、有主动性。

甲: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年代:明

乙:选自《西京杂记》作者:刘歆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乙: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拿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做法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匡衡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8.范文:

我不再叛逆

因为眼前的情景,那一刻,我在风雨中停下了脚步。

下午第二节课,空中突然响起一阵闷雷,随之而来是大雨。果然下雨了,早上与母亲为是否带伞而争吵,虽然勉强带上,却脱口而出:“你们怎么那么烦!”如今印证了母亲的话,我却依然这么倔强地认为。

出校门了,雨,似乎比先前下得更猛。远处有对父女朝着我缓缓走来,到近处发现,那个女孩约莫五岁,摇摇晃晃地走着。兴许是经不住那狂风吧,那个男人,佝偻着身子将伞撑在她的面前。雨太大,女孩走路不稳,伞上的水珠一点一点滑到男人的衣服上,很快,男人的肩头便湿了一片。

这幅场景似曾相识。我停下了脚步,儿时的记忆涌现在眼前:父亲的脸和男人的脸渐渐重叠,小时候,父亲也是这般待我,用他有力的臂膀撑住伞,撑起一片天空,为我挡住一切风雨。一阵狂风袭来,伞柄颤动,我将伞握紧了些,逆着风走着。如今的我,已可以独自面对这些风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我身旁经过,我看见她布满老年斑的手拿着伞。她的力量显然难以对抗这样的骤雨强风,即使雨水将她的衣襟打湿,她也无能为力。我停下脚步,看着她蹒跚独行,直至擦肩而过,不禁同情起那位老人来,也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衰老后也会如此吗?莫非只能勉力独行?

边走,边想到之前遇到的那对父女,伞下的女孩拥有着何等的幸福!那位老人的背影愈发显得茕茕独立。不,携着父母给予的幸福走到今日,我不能让父母在垂垂暮年如此;我,要在那时,为他们挡掉所有的风雨!我停下脚步站在雨中,紧紧握住伞柄。

回到家,打开冰箱想拿瓶饮料,看到冰箱里放着一堆中药。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再那么硬朗了;我咬了咬嘴唇,喊了一声“妈”,走向阳台,母亲回应着我的呼唤。我抬头看去,突然停下了脚步:母亲正左手撑着劳损的腰,踮起脚用右手奋力举起撑衣杆收衣服,我能想象她脸上痛苦的神情。这样的疼痛,已经多久了?我竟不知道。那一刻,眼前是模糊的。母亲已是人到中年,早不复昔时的强健。

我说:“妈,你放着,等我来。”

我在冰箱上贴上了记事贴,写上:“爸,每天等我来煎药。”

那一刻,我岂止是发现父母的老去;那一刻,我更停下了自己轻狂叛逆的脚步。

从此,我不再叛逆。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较大。题目中补充的可以是一个带有消极意义的词语,比如,“我不再自卑”“我不再孤独”“我不再叛逆”等。这个题目中还有一个隐含意思,在文中首先要交代我曾经非常××的事实,然后自己受到了某种触动,所以才会变得不再××,本文要重点表现我转变的过程,即自己战胜××的过程。注意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在变化中自己的感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点睛】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