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ment in workplace

GB 5748-85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

【颁布日期】860127

【实施日期】8605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劳动

【名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题注】UDC613.933:543 GB5748-85

【章名】全文

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 术语

1.1 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 粉尘

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 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 游离二氧化硅

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 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 测尘点

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 测尘点的选择原则

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1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 器材

3.2.1 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 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3.2.3 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l/mi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为±1%的转子流量计校正一次。若流量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校正。

3.2.4 天平用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按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检定一次。

3.2.5 秒表用来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

3.2.6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3.3 测定程序

3.3.1 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

3.3.2 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应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

3.3.3 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30min后。阵发性产尘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3.3.4 采样的流量常用流量为15~40l/min。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

3.3.5 采样的持续时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小于0.2m3;低于2mg/m3时,采气量为0.5~1m3)。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1)估算;

t≥△m×1000/(C′Q)(1)

式中:t—采样持续时间,min;

△m—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mg;

C′—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3;

Q—采样时的流量,1/min。

3.3.6 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直径为40mm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不应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应做成锥形漏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

3.3.7 采样后样品的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3.2.4规定的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称量,并记录测定结果。称量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干燥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时,取其最小值。

3.4 粉尘浓度的计算

C=(m2-m1)/Qt×1000 (2)

式中:C—粉尘浓度,mg/m3;

m1—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m2—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样流量,1/min

3.5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4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4.1 原理

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几乎不溶,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

的含量。

4.2 器材

4.2.1 锥形烧瓶(50ml)。

4.2.2 量筒(25ml)。

4.2.3 烧杯(200-400ml)。

4.2.4 玻璃漏斗和漏斗架。

4.2.5 温度计(0-360℃)。

4.2.6 电炉(可调)。

4.2.7 高温电炉(附温度控制器)。

4.2.8 瓷坩埚或铂坩埚(25ml,带盖)。

4.2.9 坩埚坩或铂尘坩埚钳。

4.2.10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2.11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4.2.12 玛瑙研钵。

4.2.13 定量滤纸(慢速)。

4.2.14 pH试纸。

4.3 试剂

4.3.1 焦磷酸(将85%的磷酸加热到沸腾,至250℃不冒泡为止,放冷,贮存于试剂瓶中)。

4.3.2 氢氟酸。

4.3.3 结晶硝酸铵。

4.3.4 盐酸。

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

4.4 采样

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对最大流量采集0.2g 左右的粉尘,或用其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4.5 分析步骤

4.5.1 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105±3℃烘箱中烘干2h,稍冷,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如粉尘粒子较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

4.5.2 准确称取0.1-0.2g粉尘样品于50ml的锥形烧瓶中。

4.5.3 样品中若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坩埚中,在800-900℃下灼烧30min以上,使炭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将残渣用焦磷酸洗入锥形烧瓶中;若含有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烧瓶中。

4.5.4 用量筒取15ml焦磷酸,倒入锥形烧瓶中,摇动,使样品全部湿润。

4.5.5 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璃棒不断搅拌。

4.5.6 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100-150℃,再将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的蒸馏水稀释到40-45mo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

4.5.7 将锥形烧瓶内容物小心移入烧杯中,再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形烧瓶。把洗液并倒入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50-200ml,用玻璃棒搅匀。

4.5.8 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容物,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滤液中有尘粒时,须加纸浆),滤液勿倒太满,一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

4.5.9 过滤后,用0.1N盐酸洗涤烧杯移入漏斗中,并将滤纸上的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可用pH试纸检验),如用铂坩埚时,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检验方法见4.8)。上述过程,应在当天完成。

4.5.10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放于恒量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再放在电炉上低温炭化,炭化时要加盖并稍留一小缝隙,然后放入高温电炉(800-900℃)中灼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室温下稍冷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

量并记录。

4.6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

SiO2(F)=(m2-m1)/G×100 (3)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粉尘样品质量,g。

4.7 粉尘中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

4.7.1 当粉尘样品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则需用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

4.7.2 向铂坩埚内加入数滴1:1硫酸,使沉渣全部润湿。然后再加40%的氢氟酸5-10ml(在通风柜内),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防止沸腾)。再于900℃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量。

4.7.3 处理难溶物质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4)计算:

SiO2(F)=(m2-m3)/G×100 (4)

式中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沉渣质量,g;

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同式(3)。

4.8 磷酸根(PO4-3)的检验方法

4.8.1 原理

磷酸和钼酸按在pH4.1时,用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

4.8.2 试液的配制

4.8.2.1 乙酸盐缓冲液(pH4.1)取0.025N乙酸钠溶液,0.1N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4.8.2.2 1%抗坏血酸溶液(保存于冰箱中)。

4.8.2.3 钼酸铵溶液取2.5g钼酸铵溶于100ml的0.05N硫酸中(临用时配制)。

4.8.3 检验方法

4.8.3.1 测定时分别将4.8.2.2和4.8.2.3两溶液用4.8.2.1液各稀释10倍。

4.8.3.2 取1ml滤液加上述溶液各4.5ml混匀,放置20min,如有磷酸根离子则显蓝色。

4.9 本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5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5.1 滤膜溶解涂片法

5.1.1 原理

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5.1.2 试剂和器材

5.1.2.1 乙酸丁酯(化学纯)。

5.1.2.2 瓷坩埚(25ml)或小烧杯(25ml)。

5.1.2.3 玻璃棒。

5.1.2.4 玻璃滴管或吸管。

5.1.2.5 载物玻片(75×25×1mm)。

5.1.2.6 显微镜。

5.1.2.7 目镜测微尺

5.1.2.8 物镜测微尺

以上器材在使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

5.1.3 操作步骤

5.1.3.1 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坩埚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2ml乙酸丁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注明采样地点及日期。

5.1.3.2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

5.1.3.3 制好的标本应保存在玻璃平皿中,避免外界粉尘的污染。

5.1.3.4 在400~600倍的放大倍率下,用物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刻度的间距,即将物镜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内。在低倍镜下(物镜4×或10×),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将其刻度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成测定时所需倍率,在视野中心,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间距。

5.1.3.5 分散度的测定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400-600倍观察。用目镜测微尺无选择地依次测定粉尘粒子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下表记录,算出百分数。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5.1.3.6 对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本法不适用。此时采用自然沉降法。

5.2 自然沉降法

5.2.1 原理

将含尘空气采集在沉降器内,使尘粒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定。

5.2.2 器材

5.2.2.1 格林沉降器。

5.2.2.2 盖玻片(18×18mm)。

5.2.2.3 载物玻片(75×25×1mm)。

5.2.2.4 显微镜。

5.2.2.5 目镜测微尺。

5.2.2.6 物镜测微尺。

5.2.3 操作步骤

5.2.3.1 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用水冲洗后,再用95%乙醇擦洗干净。然后放在沉降器的凹槽内,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筒盖以备采样。

5.2.3.2 采样时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取下筒盖,上下移动数次,使含尘空气进入圆筒内,盖上圆筒盖,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然后将沉降器水平静置3h,使尘粒自然降落在盖玻片上。

5.2.3.3 将滑板推出底座外,取出盖玻片贴在载物玻片上,编号,注明采样日期及地点。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

5.2.3.4 粉尘分散度的测量及计算与5.1.3.5同。

附录A 测尘器材的主要技术指标

(补充件)

A.1 滤膜滤膜的阻留率,当用直径0.3μm的油雾进行检测时,应不小于99%;滤膜的阻力,当用20 1/min 的流量采样,过滤面积为8cm2时,应不大于1000Pa;滤膜质量的稳定性,因大气中湿度变化而造成滤膜的质量变化,应不大于0.1%。

A.2 采样头的气密性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薄膜的采样头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头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000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A.3 流量计流量计精度为±2.5%。

A.4 抽气机应能连续运转100min以上,采样流量(带滤膜)应大于15l/min,负压应

大于1500Pa。

附录B 工厂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B.1 测尘点

B.1.1 一个厂房内有多台同类设备生产时,三台以下者选一个测尘点,四台至十台者选两个测尘点,十台以上者,至少选三个测尘点;同类设备处理不同物料时,按物料种类分别设测尘点;单台产尘设备设一个测尘点。

B.1.2 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围的长度设测尘点。20m以下者设一个,20m以上者在装卸处各设一个。

B.1.3 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一个测尘点,但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一个测尘点。

B.1.4 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者设一个测尘点;10m以上者在皮带头、尾部各设一个测尘点。高式皮带运输转运站的机头、机尾各设一个测尘点;低式转运站设一个测尘点。

B.2 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一般为1.5m左右)或产尘点的呼吸带。

附录C 地下矿山隧道工程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C.1 测尘点

C.1.1 掘进长度在10m以上的工作面、刷帮、拉底、挑顶和掘进硐室连续作业五个班以上的工作面,按工作面各设一个测尘点。

一班多循环的工作面,只按一个凿岩测尘点计算。

C.1.2 硐室型采场按作业类别设测尘点。巷道型采场按作业的巷道数设测尘点,切割工程量在50m3以上的采准工作面设一个测尘点,开凿漏斗时以一个矿块作为一个测尘点。

C.1.3 漏斗放矿按采场设测尘点,但在同一风流中相邻的几个采场同时放矿时,只设一个测尘点,巷道型采矿法出矿按巷道数设测尘点。

使用皮带转载机运输时,每一皮带转载机、装车站、翻车笼等各设一个测尘点。

溜井的倒矿和放矿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主要运输巷道按中段数设测尘点。

C.1.4 破碎硐室设一个测尘点。

C.1.5 打锚杆、搅拌混凝土、喷浆当月在五个班以上时,分别设测尘点。

C.1.6 更衣室按房间数设测尘点。

C.2 采样位置

C.2.1 凿岩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回风侧的工人呼吸带。

机械装岩作业、打眼与装岩同时作业和掘进机与装岩机同时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装岩机4-6m的回风侧;人工装岩在距装岩工约1.5m的下风流中。

普通法掘进天井的采样位置,设在安全棚下的回风流中;吊罐或爬罐法掘进天井的采样位置,设在天井下的回风流中。

C.2.2 硐室型、巷道型采场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产尘点3-6m的回风流中;多台凿岩机同时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通风条件较差的一台处。

电耙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人操作地点约1.5m处。

C.2.3 溜井和漏斗的倒矿和放矿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下风侧约3m处。皮带转载机、装车站、翻罐笼等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均设在产尘点下风侧1.5-2m处。

主要运输巷道的采样位置,设在污染严重的地点。

C.2.4 喷浆、打锚杆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人操作地点下风侧5-10m处。

附录D 露天矿山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D.1 测尘点

D.1.1 每台钻机(潜孔钻、牙轮钻、冲击钻等)的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钻机处设一个测尘点。台架式风钻(包括轻型、重型凿岩机)凿岩,按工作面设测尘点。

D.1.2 每台电铲、柴油铲的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司机室外设一个测尘点。

每台铲运机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司机室外设一个测尘点。

每台T-2G、T-4G装岩机设一个测尘点。

每个人工挖掘工作面设一个测尘点。

D.1.3 车辆(汽车、电机车、内燃机车、推土机和压路机等)的司机室内设一个测

尘点。

其他运输(索道、皮带、斜坡道、板车、人工等运输)在转运点或落料处设测尘点。

D.1.4 一条工作台阶路面设一个测尘点。永久路面(采矿场到卸矿仓或废石场之间)设2~4个测尘点。D.1.5 每个二次爆破凿岩区设一个测尘点。

D.1.6 每个废石场、卸矿仓、转运站的作业处各设一个测尘点。

D.1.7 每一个独立风源设一个测尘点。

D.1.8 溜矿井的倒矿和放矿处分别设测尘点。

计量房、移动式空压机站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保养场、材料库、卷扬机房、水泵房和休息室等处,均应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D.2 采样位置

D.2.1 电铲、钻机、铲运机、车辆等司机室内的采样位置,设在司机呼吸带内。

D.2.2 钻机外的采样位置,设在距钻机3-5m的下风侧。铲运机外的采样位置,设在距铲岩处1.5-3m的下风侧。

台架式风钻凿岩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人操作处1.5-3m的下风侧。

D.2.3 电铲外的采样位置,设在电铲铲斗装载和卸载中点的下风侧。铲斗容积为1m3者,测点距中点15m 左右;3-5m3者,20-30m;大于8m3者,为30-40m。

T-2G、T-4G等装岩机及人工挖掘工作面的采样位置,设在距挖掘处1.5-3m的下风侧。

D.2.4 机动车辆以外的其他运输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转运点或落料处1.5-3

m的下风侧。

工作台阶路面,永久路面的采样位置,设在扬尘最大地段的下风侧,距路面中心线5-7m处。

D.2.5 二次爆破凿岩区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凿岩处3-5m的下风侧。

D.2.6 废石场、卸矿仓、转运站的采样位置,均设在卸载处的下风侧。其距离为:人力卸料,3-5m;30t 以下机车拖运,5-10m;30t以上机车拖运,15-20m。

D.2.7 独立风源的采样位置,设在采场的实际上风侧,而且不应受采场内任何含尘气流的影响。

溜矿井倒矿、放矿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井口5-10m的下风侧。

计量房、移动式空压机站、保养场、水泵房等场所的采样位置,设在工人操作呼吸带高度。

附录E 车站、码头、仓库产尘货物搬运存放时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E.1 测尘点

E.1.1 车站、码头、仓库、车船等装卸货物作业处,分别设一个测尘点,皮带输送货物时,装卸处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E.1.2 车站、码头、仓库存放货物处,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E.1.3 人工搬运货物时,来往行程超过30m以上者,除装卸处设测尘点外,中途设一个测尘点。

E.1.4 晾晒粮食时,设一个测尘点。

E.1.5 物品存放仓库,在包装、存放过程中产生粉尘时,在包装、发放处各设一个测尘点。

E.2 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一般设在距工人2m左右呼吸带高度的下风侧;粮食囤边采样,应距囤10m左右。

粉尘防爆场所安全检查表

粉尘防爆场所安全检查表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 检查 结果 检查说明 一、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 1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粉 尘的建(构)筑物,应与其它建(构)筑物分离,其 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 《粉尘防爆安 全规程》 GB15577-2007 第5.1条 2建筑物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宜用轻型结构《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第5.2条 3多层建筑的结构要求如下: 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框架结构; 不能使用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应在墙上设置符合 要求的泄爆口; 如果将窗户或其他开口作为泄爆口,应经核算并 保证在爆炸时其能有效的进行泄爆。 《粉尘防爆安 全规程》 GB15577-2007 第5.3.1、 5.3.2、5.3.3 条 4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应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 构。 工房内墙表面应采用平整不易积尘和易清扫的 结构,且不应向上拼接。非整料构筑的墙体,墙 面应用砂浆抹平,不得留有孔隙。 工房、成品库房的地面、工作平台应采用硬质防 滑导静电的非燃性材料制作,且不应有积尘接 缝。 工、库房屋顶不应漏水,同时应防止室内漏水及 外部水流入。 工房、成品库房所有门、窗框架均应采用金属材 料制作。 窗扇应向外开启,且不得设中挺并配有摩擦式窗 栓。 《粉尘防爆安 全规程》 GB15577-2007 第5.5条 《铝镁粉加工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7269-2003 第5.2.3、 5.2.4、5.2.5、 5.3.1、5.3.2 条 5疏散通道要求如下: 工作区应有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数目和位置应 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 门应向外开启,并不得设门槛。 《粉尘防爆安 全规程》 GB15577-2007 第5.6.1条 《铝镁粉加工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7269-2003 第5.3.3条 6疏散路线应设置明显的路标和应急照明《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行业资料:________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根据《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xx)的要求,对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范围 1.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纺织、硫磺厂、轻工、金属加工、化工、粮库、发电、冶金等生产经营单位。 2.常见粉尘爆炸作业场所和设备:包括厂房、仓库、密闭空间等作业场所和除尘设备、混合机、输送机、筛选机等设备。 3.常见爆炸粉尘:包括煤粉、面粉、化纤品、玉米粉、饲料粉、铝粉、锌粉、镁粉、硫磺粉、棉织品、麻织品、塑料粉、树脂及化工有机粉等。 二、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重点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是否清楚本单位有无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并采取了有效防止爆炸控制的措施。 2.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结合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了本单位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 3.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使职工了解本单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 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严禁烟火,所用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要求。 5.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是否有下列规定: 第 2 页共 6 页

(1)有安全负责人批准的作业证。 (2)明火作业开始前,应彻底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 (3)进行明火作业期间,严禁有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采取了防止电弧和电火花点火及防止摩擦碰撞火花引燃、静电引燃等的安全措施;生产设备、设施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采取了分段与隔离措施,减小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 8.不能完全防止粉尘泄漏的特殊地点(如粉料进出工艺设备处),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除尘措施;是否制定了维护管理制度;除尘设施是否保持正常使用运行。 9.是否经常对车间地面和设备进行清扫;清扫方法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0.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编制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配备了相应器材;是否组织了应急演练。 粉尘安全操作规程 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机械性噪声 2.机械外露运动件 3.通风不良 4.防护装置、设施缺陷4.带电部位裸露 5.静电 6.抛射物 岗位可能导发生的事故类型: 第 3 页共 6 页

煤粉防爆安全检查表

煤粉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安全 检查表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科创中心编制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科创中心发布 2017年7月

目录 1 使用说明 (1) 2 知识要点 (3) 3 安全基础管理(通用部分) (7) 4 煤粉防爆安全检查表(专业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检查表编制人员:吴长康。

1 使用说明 1.1本检查表适用于工贸行业具有煤粉爆炸性粉尘作业场所的企业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或委托专业技术机构(专家)开展粉尘爆炸作业场所专项监督检查。 1.2本检查表所指爆炸性粉尘主要有煤炭等。如煤粉等。 1.3本检查表主要依据的法规、规章、标准规范: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4﹞68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办〔2012〕38号) GB 15577-200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29304-2012 爆炸危险场所防爆安全导则 GB 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T 17919-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AQ 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GB 17269-200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6543-2008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2008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9081-2008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8245-2000 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AQ 4228-2012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GB 19881-2005 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AQ 4232-2013塑料生产系统粉尘防爆规范 1.4安全基础管理检查项目设置机构和职责、管理制度、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五个项目。作业场所管理检查项目设置建(构)筑物结构与布局、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通风除尘、作业安全六个项目。 1.5检查表按检查项目、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结果五类目设置。

江苏省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表(试行)

附件: 江苏省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表(试行)

说明: 1.粉尘是指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粉尘类型:涉爆粉尘可以分为铝粉、镁粉、铁粉、锌粉、钛粉、锆粉、炭黑粉等金属粉尘;煤粉、焦炭粉、木炭粉等燃料粉尘;玉米粉、黄豆粉、面粉、淀粉、糖粉、奶粉等农产品粉尘;血粉、鱼骨粉、烟草、棉花、茶叶粉、纤维粉、木粉、纸粉等纤维鱼粉类粉尘;聚苯乙烯粉、橡胶塑料粉等合成树脂类粉尘、染料粉等化学类粉尘以及其他类粉尘。具体填写请填写具体粉尘名称,比如铝粉。 2. 所属行业:产生涉爆粉尘的行业可以分为冶金煤粉制备、金属制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皮革羽毛制品加工、木材家具加工、纸制品加工、橡胶及塑料加工、烟草加工、其他。 检查表引用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称《安法》 2、《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简称《生产条例》 3、《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简称68号令 4、《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简称GB15577 5、《企业主要负责人保护员工生产安全六条规定》(苏安〔2014〕26号)简称苏安〔2014〕26号 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简称70号令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简称3号令 8、《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简称74号令

9、《关于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检查督查通知》(苏安监〔2014〕39号)简称苏安监〔2014〕39号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简称GB50016《建规》 1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简称GB 50058 12、《爆炸危险场所防爆安全导则》(GB/T29304-2012)简称GB/T29304 1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03)简称GB 17269 14、《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简称AQ3009 15、《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10)简称GB3836.1 1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7919-2008)简称GB/T17919 17、《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简称59号令 18、《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办〔2012〕38号)简称安委办〔2012〕38号 1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简称GB/T 11651 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0140-2005)简称GB 500140 21、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简称GB 50019 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简称GB50057

涉爆粉尘作业场所安全检查表6

号 一、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 1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粉尘的建 (构)筑物,应与其它建(构)筑物分离,其防火间距应符 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1条 2建筑物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宜用轻型结构。《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2条 3多层建筑的结构要求如下: 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框架结构; 不能使用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应在墙上设置符合要求的 泄爆口; 如果将窗户或其他开口作为泄爆口,应经核算并保证在 爆炸时其能有效的进行泄爆。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3.1、5.3.2、 5.3.3条 4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应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 工房内墙表面应采用平整不易积尘和易清扫的结构,且 不应向上拼接。非整料构筑的墙体,墙面应用砂浆抹平, 不得留有孔隙。 工房、成品库房的地面、工作平台应采用硬质防滑导静 电的非燃性材料制作,且不应有积尘接缝。 工、库房屋顶不应漏水,同时应防止室内漏水及外部水 流入。 工房、成品库房所有门、窗框架均应采用金属材料制作。 窗扇应向外开启,且不得设中挺并配有摩擦式窗栓。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5条 《铝镁粉加工粉 尘防爆安全规 程》 GB17269-2003 第5.2.3、5.2.4、 5.2.5、5.3.1、5.3.2 条 5疏散通道要求如下: 工作区应有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数目和位置应符合 GB50016的相关规定 门应向外开启,并不得设门槛。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6.1条 《铝镁粉加工粉 尘防爆安全规 程》 GB17269-2003 第5.3.3条 6疏散路线应设置明显的路标和应急照明。《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6.2条 二、工艺设备 7如厂房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在建筑物内 较高的位置,并靠近外墙。 《粉尘防爆安全 规程》 GB15577-2007 第5.4条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新版)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 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 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清洁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4、禁火措施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器材配备

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7、培训教育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员工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做好粉尘爆炸安全生产教育;危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8、xx 制定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 9、劳动保护 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0、预案演练 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检测评价

(制度上墙)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基础管理 1、具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符合本提示要求。不符合本提示的现有企业,要限期整改,到期仍不符合的,要停产整顿。 2、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将预防粉尘爆炸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粉尘防爆管理体系,强化安全和防火防爆机构。 3、企业是本单位各类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4、企业必须定期对本单位的危险程度进行危险识别,定期进行评估。 5、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六个层面: (1)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2)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中层部门(各管理科室、车间、分公司等)和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4)班组和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5)具体岗位和做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6)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和人员的专项安全生产责任。 7、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原始记录和台账应按规定如实填写,按期限保存备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5)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6)粉尘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4)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7)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8、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检修维护操作

粮食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专业部分.doc

6粮食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专业部分) 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联系电话 企业安全 联系电话检查人员检查时间 生产负责人 粮食粉尘包括麦粉、米糠、淀粉、糖粉等,如小麦粉属于可燃性非导电粉尘(IIIB) 。高温表面堆积粉尘层 (5mm)的引燃温度为炭化,粉尘云的引燃温度为 410℃,粉尘平均粒径为20-40 微米,爆炸下限为 --g/m 3。 一、安全基础管理(见通用部分) 二、作业场所管理 序检查 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结果号项目 (1)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粉尘的建 建 (构)筑物,按 GB50016 规定的乙类火灾危险性建筑进行《粉尘防爆安全规 ( 构) 设计。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分离,与其他厂房建筑之间程》(GB15577-2007) 筑物 1 不得低于 10 米,与民用建筑之间不得低于 25 米。第条 结构 《建筑设计防火规 与布 【查文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资料;现场检查:生产厂区范》(GB50016-2006) 局 与周边建筑安全距离】

序检查 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 号项目 (2)建筑物为单层建筑时,屋顶应用轻型结构。 【现场检查:建构筑物结构、材质】 (3)多层建筑应采用框架结构或在墙上设置泄爆口。 【现场检查:建构筑物结构、泄爆口】 (4)爆炸危险区域应设有两个以上出入口,其中至少有一 个通向非爆炸危险区域,其出入口的疏散门应向外开启,通 道确保畅通。 【现场检查:爆炸危险区域疏散门】 (5)疏散路线应设置明显的路标和应急照明。 【现场检查:生产区域疏散路线、路标和应急照明】 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结果 《粉尘防爆安全规 程》(GB15577-2007) 第条 《粉尘防爆安全规 程》(GB15577-2007) 第5.3.2 条 《粮食加工、储运系 统粉尘防爆安全规 程》(GB17440-2008) 第条 《爆炸危险环境电 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 2014)第 4.1.4 条 《粉尘防爆安全规 程》(GB15577-2007) 第 5.6.2 条

粉尘爆炸危险企业安全检查表

附件2: 粉尘爆炸危险企业安全检查表 受检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 序号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及意见备注一、安全基础管理 1 #营业执照: 相关证照齐全,具备经营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人员: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的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 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 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规定》 3 安全培训和教育: (1)企业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 铝镁粉尘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 (3)企业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 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 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规定》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03)

序号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及意见备注二、管理制度体系 4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个体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眼镜、护耳器、 防尘口罩等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的衣服应选用耐火、 不易产生静电的棉布制作,同时应易清洁和易脱下。 (2)作业安全:作业人员作业前,要先检查各类仪器、仪表、 装置是否正常,并将检查情况如实记录;作业人员作业前, 必须首先开启粉尘除、排尘系统的排风风机进行排风运行10 分钟后,方可进行打磨抛光加工作业;作业人员作业后,必 须在铝镁制品机加工作业完全停止,粉尘除、排尘系统的排 风风机继续运行15分钟后,排风风机方可停机,然后要切断 岗位所有电源开关。 (3)检维修作业:生产系统完全停止、现场积尘清理干净后, 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严禁交叉作业;检维修作业如涉及有 限空间作业的,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的原则,确定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 监管总局令第68号)及其释义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 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刻吸取江苏 省昆山市“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深入开 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安委办 〔2014〕19号)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03) 5 场所清洁制度: 应包括以下内容:《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及其释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