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空海法师东北禅修开示-20160416打印版

2010年空海法师东北禅修开示-20160416打印版

2010年1月24日~29日

中国渖阳双灵寺禅修开示

壹、禅修第一天开示(2010年元月24日)

今天能够在这里承办这么庄严殊胜的禅修,也印证了心想事成,一切唯心造。两个月前,我第一次来到双灵寺,当时传悟大和尚对我们亲切招待,且表达对解脱道的法的重视,以及希望尽早承办禅修的心愿…。说实在的,由于当时我们在大陆这边已经进行几个月的活动了,于是跟传悟大和尚讲说希望明年下半年再安排,也就是今年的年底,但由于传悟大和尚热切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学习到原始佛法、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很诚恳的期盼尽早举办专修班…。当时在大和尚陪同我回渖阳的途中,我都还在慎重的考虑中,但真的是被大和尚的真诚真心所感动,因为他发大愿希望这所道场可以让大家来用功、修行,期以早日有成。所以,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就答应说两个月之内会再回来,跟大家共结善缘。大家要知道,这些善因善缘,主要就是因为大和尚的发大心,我们好好的感恩他。

在跟大和尚几次的沟通情况下,觉得我们有很多的默契、很多的共识。在北传佛教地区的一位名山古剎住持、大法师,能够没有南北传之见诤而平等对待、重视的,并不是很多。当我一跟大和尚相谈,真的就是呈现一种宽阔的胸襟,广纳南北传的优点,而且在他的世界里面他觉得没有必要去区分那些,大家有优点就是互相学习,能够对众生有益的,我们就把它实现出来,让大家学习获益…。由于有这些共识,而且他也跟我讲:你就不用客气,来这里你觉得要怎么样规范,对大家有益,你就好好去做,不用考虑我大和尚…。他的这一种胸襟、气度,一切为众生,也很让我佩服。就是具足这样的因缘,我们在短暂期间内,又再回到东北来,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面,跟大家结法缘、结善缘。所以,这是要酝酿很多的善因善缘,你们才能够来这里参加,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能够参加「四念处」的禅修,让自己好好的放下万缘、脱胎换骨,真的也是需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希望大家不要辜负龙天护法的协助,不要辜负众多菩萨的协助,不要辜负我们大和尚的期许。你们越精进用功,就是越具体的回馈。大和尚对大家无所求,就只盼望大家早日有所成就,能为法作见证,让正法久住、利益人天。

严格遵守禁语

在我们禅修开始之前,有几件事情先跟大家来作一些宣布、沟通。第一件事情,大和尚刚才特别强调,禅修期间要严守规范、规定、戒律,而且希望大家能够跟执事人员完全的配合。我们所有的规定,没有要为难大家,没有刻意要刁难折磨你,绝对不会!所有的规定、再严格的规定,都只为成就大家的道业,尤其是在禅修时间,越严格的规定,对大家越好。从等一下开始,就要严格执行禁语的规定,各楼的楼长也要负起责任,尤其是回到寮房。一般很容易回到寮房之后,就在那里窃窃私语。禁语的规定要严格执行,禅修到最后一天,我们才解除禁语,其他这几天,请大家严格遵守禁语。如果执事人员跟你规劝,而你不服从,我们就要考量你的去留。如果三次,你还没办法配合,就表示你没办法适应这样的禅修,就只能够请你离单。希望大家在禁语方面要严格遵守,这是为大家好。不要忘了我们的禅修,不是现场几百位而已,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看你们怎么做。如果大家做的不好,给别人的印象不好,以后还有谁敢来参加、想要参加?!如果大家能够作出模范、表率出来,同样的,你们的精进用功,可以让更多人越有信心,越想要来学习。所以,希望大家遵守纪律,配合我们执事人

员的规定,一切都是为大家好。禁语方面,请大家严格禁守。你们配挂「禁语」这个牌子,不是挂假的,要挂真的。

再来,手机方面,除了执事人员之外,不但不可以带入禅堂,而且这一个礼拜内,全部都要关机。如果还没有联络好的事情,今天上午之前全部要联络好。这个礼拜,希望你要好好让自己大死一番,万缘要放下。真正要有所得,一定要万缘放下。如果没有放下万缘,你有所操心、担心,就没办法深入。你的心没办法真正宁静、沈淀,就没办法见法、没办法开悟。所以,为了大家成就道业,除了我们执事人员必要的沟通之外,其他的全部都关机,更不可以带入到禅堂。如果不是法工人员,还有人带入到禅堂,就算是严重的违规。至于执事人员,手机一样改为震动型的,如果有必要联络的时候,原则上以不要让禅修学员听到的情况之下,到其它地方去做一些沟通联络。在禅堂内、寝室内,就是要很宁静、很庄严,在五观堂内也是一样,都是很宁静、很庄严。

在禅修期间,我们会逐渐把「四念处」的修行方法,一一跟大家介绍,让大家能够学到活生生的修行方法,不管在禅堂内、禅堂外,寝室内或是在大寮,或是在五观堂,处处都是在修行,处处都在开发明觉。如果我们前面没有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的深入,后面你就会慌张,觉得跟不上进度。我们的进度不会很快,会让大家都有机会去练习,每一天上午、下午都有进度,跟大家讲了之后,大家就要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练习。你也不用怕你学不会,不用担心你跟不上,这些都不用担心。我们每天会有进度、有方法协助大家,把身心安顿下来,把身心宁静、净化下来。只要一步一脚印的跟着每天的进度去做,自然的就能够逐渐的深入。不用担心,自己的闻思基础还不够,或是觉得没有参加过禅修,怕跟不上来…。都不用担心,只要一步一脚印的跟着做,这样就好。

大家在练习禅修的方法,如果有不会的、不了解的,每天上午跟下午都各有安排两位小参老师来协助大家。在后面几天,我一样会承担小参方面,跟来自各处的学员见面,我所服务的对象,是以出家众为优先,想跟空海小参的,或是有意见要反应的,一样我们都会有机会让大家可以见面。

有一点请大家配合,就是禅修期间,你们在途中遇到空海,你可以继续用功、继续摄心,不必跟空海打招呼。我知道很多学员,看到空海都会很兴奋,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有人相的执着,你们是为法而来,不是为看空海而来。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收摄六根,一心一意放在法上面用功。在途中、在路上或是在其他地方看到空海,一样继续用功收摄六根,好好开发明觉,不要跟空海打招呼,我不会怪你没有礼貌。在禅修期间,就是要让大家收摄六根,大家就继续的保持用功。

遵守五戒

大家来到双灵寺,尤其是在禅修期间,我们要严格遵守五戒。比较具体一点,是要遵守八戒。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严格遵守。当然也不是说禅修之外就不用,而是在禅修期间,就要特别严格要求。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要有共同的生活公约、规范,一切也都是为大家好。基本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打妄语、不喝酒,包括不可以抽菸,刺激性的兴奋剂也不可以用。

现在解析一下,第一个「不杀生」,不要去伤害生物。由于大家来这里修行,会去伤害别人、杀害其他众生的这一种机率几乎是没有,但是我们很容易去恼怒别人,干扰别人的精进用功,这是不可以的。所以,「不杀生」包括不去恼怒、不去干扰别人,不去伤害别人,更不可以有那些殴打怒骂。

第二,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不偷盗」,不是我们的东西,绝对不可以有任何的偷盗之心,只要你有偷盗行为,这就严重的犯戒,我们会看情况来处理。大家是为法而来,这方面应该是可以严格遵

守,只是要强调、要规范。如果我们不小心错拿东西了,该负责的、该还的,我们就要还,千万不可以有偷盗的行为。

第三,不邪淫。包括夫妻一同来的,不可以住同一个寝室,这严格规定都是为大家好。

第四,不打妄语。原则上我们是严格要求要禁语,执事人员有时候因为要说话,但是记得要从慈悲心、柔软心出发。一旦有所开口,我们要真诚真心。我们有所开口,那是在利益众生。以利益众生,从慈悲心出发为原则。如果我们讲话,会恼怒众生的,会造成分裂的,会造成冲突的,这些就变成我们在造口业。不打妄语,也是让大家不要造口业,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去伤害别人。我们在打妄语,我们在造口业,这是在损耗我们自己的福报。如果我们在损耗自己的福报,你的福报不够,就没办法顺利参加禅修。因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你的因缘就会让你往忧悲恼苦的方向走。所以,点点滴滴都要修福,累积善根福德因缘。记得!只要我们一有所开口、要讲话,一定是对众生有益,在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减少忧悲恼苦,从柔软心从诚心,从慈悲心出发。千万不可以展现我是、我能、我很行、我很厉害…,千万不可以制造任何的冲突分裂,我们本身就是要来到祥和、和谐、慈悲、大爱,这些都不是用嘴巴讲的,是需要透过我们真正的具体力行,以身作则实现出来。

如果我们光只是嘴巴讲,而身体实际没有做出来;或是嘴巴一开口,就在制造分裂冲突、展现我慢,我们本身带给别人的,就是不好的印象,这样不管你讲的再怎么好,那都完全无益,给别人是负面的印象。至于口行、口德怎么修?这几天会陆续跟大家做具体的解析。在禅修期间禁语的情况之下,我们的起心动念,更容易观察得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打妄语,或是讲话在伤害众生,自己都观察不到。因为一般众生的觉性,处在比较粗糙、处在无明、处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常常在跟众生结恶缘、种恶因,自己都看不到。我们看不到,就没办法福慧增长。这一次「四念处」的禅修,就是协助大家开发明觉,让我们逐渐来到「明心」的阶段。当你能够开发明觉,「明心」之后,后面的见法、开悟、开启智慧就容易。如果「四念处」方面,没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用功,你说要开悟见法,那只是头脑里面的观念知见。所以,希望大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的去做,收摄六根,随时回来反观。

第五点就是「不喝酒」,包括不抽菸,不吃那些刺激物、兴奋剂,毒品更是不可以沾。这方面请大家要严格的遵守。还有一点,女众方面,在禅修期间,一律不要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涂抹一些润肤的保养品是可以,但是不要有散发出香味的那些化妆品,包括口红那些都不要,越简单、越朴实越好。

以上是做一些简单的规范,等一下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代表禅修正式开始,要执行禁语。禅堂就是让大家好好的精进用功专修,在禅修期间不搬动椅子,让大家可以更宁静、更摄心,所谓「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一切是为了大家而着想。所以,早上的打太极拳时间,我们就改为打坐。

对于大寮及五观堂行堂的人员,真的要多感恩他们、多体谅他们,我们原则上是希望大家有因缘,多进禅堂、多用功、多聆听。有时候他们为了成就大家,因此要牺牲时间去承担一些工作。如果他们在进出的情况之下,有对大家造成一些干扰,要用爱心来感恩他们,不要起烦恼。如果你起烦恼的话,就换你去做吧!所以,鼓励大家一有时间,不用客气!你们就到禅堂来,打坐也好、听讲也好,一方面请大家多感恩他们、多体谅他们,一方面也请我们执事人员在进出的时候,大家尽量轻声、轻柔,轻、柔、明、觉。

***************************************

贰、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现在外面是冰天雪地,东北这里冬天的气候,像我们这边常常是降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在这么寒冷的季节里,大家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过来,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学员,甚至从南方过来的都有。几百人齐聚在这里,为的是什么?就是要修行、要解脱、开启智慧。看到大家这么精进用功、珍惜,呈现如此强烈的道心,也鞭策空海为大家多付出、回馈。如果你们懈怠、不用功,就算我想把宝送给你们,你们也得不到,我也就随缘吧!现在看到大家这么的珍惜、精进用功,会让我更想回馈大家越多。不是我吝啬,不是我刻意保留一手,而是你准备得越好,我就能够回馈大家越多。你的身心越柔软,就能够得到越多。我所讲的「回馈大家越多」,并不是说我有具体的什么东西可以给你,那是个权说。所谓的「回馈大家越多」,就是协助大家去开启你们每个人的无尽宝藏。当你越精进用功、越珍惜,空海就越能够协助大家去开启每个人的无尽宝藏,因为这些是你本自具足、你本来就有,只是你遗忘了、埋没掉了。

所谓的「修行」,事实上就是让你逐渐的醒过来,去发现我们本自具足。当你能够发现自己「本自具足」,所有的贪心、瞋心,自然的就会消失。贪、瞋~三毒,最初是需要透过一些「方便法」、「有为法」来修,包括说遇到强烈境界冲击的时候,本来瞋心生起、愤怒生起,这时候需要透过一些「有为法」来转换、转变,甚至该忍的时候就要忍下来。但是这些有效的「方便法」,未必能够根本解决你的忧悲恼苦,这一次能够让冲击平息下来,下一次又会再重犯。人的贪心、瞋心,常常在历缘对境,就会一直的冒出来。很多人修行了一、二十年,还是在忧悲恼苦,只能感叹:为什么我修行了一、二十年,还是这么样的傲慢,还是这么多的贪心、瞋心?!我也很认真在修,我也很认真在唸佛、在持咒、在拜佛、在做早晚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贪瞋?!…

这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从根本来解决。「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协助大家从根本来解决,让我们清楚的去看到,为什么我们会起贪、会起瞋?为什么会有「无明」?为什么会有各种冲动?因为这些根本原因,它是潜伏在你很深的潜意识里面。如果没有透过一些方便法,让我们身心逐渐宁静、沈淀下来,根本看不到那潜伏的心态、潜伏的冲动。如果没有相当的闻思基础、正知正见,没有透过正确方法去深入开发明觉,很难看到深层心灵里面的那些打结、结缚。遇到境界现前,该贪还是照贪,该瞋还是照瞋,一点都不输人。像这样,一、二十年之后,还是一样会觉得在滚滚红尘里面浮沈,并没有真正的安心自在。我们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协助大家从根本来解决。

佛陀所走过的仙人道迹、成佛之道,他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从凡夫迈向究竟解脱,那是有次第、有步骤的逐渐深入。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引导大家,也都是透过这些很有效率的方法,协助大家去深入看到根本问题所在,痛苦的原因在哪里。要如实的去面对:为什么会起贪?为什么会起瞋?我们要去找出根本原因在哪里。佛陀勉励大家的就是:所有的苦因,都不在外境、不在别人身上;真正的苦因,那些结缚、那些打结,是在我们心灵里面。如果还在向外看、责怪别人,表示我们还在佛法的外围绕。真正的佛法,是告诉你怎么样深入反观、净化,一切问题的解决根源,是在于我们的心灵里面。我们平常展现的,都是属于比较浅显的一种表层意识、大脑意识在运作,以这种层次在运作,通常会在习气、习性的运作模式之下,按照自己习以为常的习性在运作。

所以,为什么在禅修一开始,跟大家勉励要万缘放下、归零,就是要让我们那些习气、习性,逐

渐的放下来、放下来,然后透过一些方法,逐渐让我们身心宁静、沈淀,再深入到深层的心灵里面,去看到根本原因在哪里。一方面找出根本原因,一方面当你明心之后,就能看到宇宙的运转法则,这时候就会用你的心灵去体悟,这是实际的感触、实际的体证到,形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你亲自品尝到、喝到,就会证悟到,这时候就不是停留在头脑里面的观念知见。一个人要改变习气、习性,谈何容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包括世俗的夫妻之间,想要对方改变观念、知见、习气,要求了一辈子,还是冲突不断。父母亲要求子女改变习气,结果亲子之间的冲突越多。要让一个人改变习气、习性,世间法的一些规范当然是有它的收效,但那都只是表层,没办法让他真正彻底的改变。

了悟生命的实相

一、我们是一体的

要让一个人真正彻底的改变、从心灵里面改变,必须在真正宁静、沈淀下来之后,用心灵去体悟到真理实相、生命的实相。当他体会到真理实相、宇宙的运转法则之后,就不会背道而驰。当他发现到自己的无明、颠倒梦想,才会真正愿意放下,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要让一个人自己去发现原来是处在错知错觉、颠倒梦想的世界,必须要醒过来,很有明觉(明心),才能够去发现。当他真正发现之后,自然就会改变,校正很多的观念、知见、习性。一个人的冲动、我慢、习气、习性,没有真正彻底或是明显的改变之前,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去体会到宇宙的运转法则,也就是佛陀所讲的「三法印」,还没有明显的去看到生命的实相。所谓「生命的实相」,就是我们跟所有的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那是一体的世界,但这是很深的实相,必须要在心灵宁静、沈淀下来,才有办法去体悟到、印证到。

二、我们是本自具足

再来,生命的实相就是我们真的是「本自具足」。生命要快乐安详的活着,我们什么也没欠缺。但是,当我们不知道生命实相,就会觉得自己欠缺很多东西。当你觉得欠缺很多东西,就会要去追、去抓。当你想要去追、想要去抓,却得不到之时,就会起瞋。当你想要拥有更多,就会起贪。所以,贪、瞋,来自于对生命的实相不了解。当你有一天真正了解生命的实相,我们不但不缺,而且是非常的富有,这时候不但不贪、不瞋,而且你会做到像诸佛菩萨一样「三轮体空」的布施,无条件、无所求的布施。真正做到「三轮体空」,无条件、无所求的布施,一定是体会到我们的生命「本自具足」,没有欠缺什么,而且你是心灵很富有。当你真正体会到心灵很富有,自然的就会乐于去布施,乐于去奉献、去服务,而且是任劳任怨,没有任何的埋怨,也不会有任何的我慢。

学佛、成佛的真义

所以,我们在佛经里面所读到的,诸佛菩萨他们崇高的品德,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谈,更不是说他们才能做到,而我们做不到…,不是这样。佛一样也是从凡夫修成的,释迦牟尼佛来这人间示现,就是告诉我们:他可以做到,你们大家一样都可以做到;他可以从凡夫变成一位大觉悟者,大安心大自在,你们一样都可以做到。这样佛陀在世间示现,才真正具有实质的价值。佛陀不是来这世间让众生膜拜的,不是要来告诉你说:「我在几劫以前,早就修成了,我很厉害,你们都是无明的凡夫,只能够跟我膜拜,生生世世要追随我…」不是这样的。佛陀令人尊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毫无保留、毫无藏私的告诉我们,怎么样从凡夫迈向究竟解脱,次第、步骤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只要按照这个

方法、次第、步骤逐渐深入,他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印证到、做到。这就是伟人的风范,无我无私,没有什么密而不可传,只在于你要不要、你懂不懂,愿不愿意珍惜,这样而已。

所谓的「成佛」,大家说来学佛、要成佛,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不是只是在那里拜啊、拜啊、求啊、求啊,那是还在信仰的层次。佛法、佛教,讲的都是智慧,在帮助我们破除迷信,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五年,讲三藏十二部,要知道不管怎么讲,最终的目的都是协助大家去了悟宇宙真理实相,了悟生命实相,让我们开启智慧,远离颠倒梦想。当我们真正开启智慧,才会逐渐的远离颠倒梦想。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那一种高等的智慧、高等的心灵品质。唸佛、唸南无阿弥陀佛,一样啊!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要跟阿弥陀佛看齐、学习,学习那一种大智慧、大慈悲,不是只是一直在唸佛然后求生到西方世界,以为说到那个世界什么都解决…,不是这样。那是一个过渡时期,让你在好的修行环境里面,可以来用功。到后面还是一样,要好好脚踏实地的去修「三十七道品」。《弥陀经》一样都有提到,极乐世界里面,大家都在修「三十七道品」,也一样在听解脱道的课程,只是在那里不标榜说「阿含」,因为讲的就是修行的次第、步骤,让大家逐渐的开发明觉,逐渐的醒过来。不管在宇宙的任何地方,真正要彻底的觉醒过来,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开发明觉。

所谓的「成佛」,就是成为一位觉悟者,成为一位觉醒者。我们说要学佛,中国把这个「佛」变成比较玄。事实上,佛陀就是觉悟者、觉醒者,「佛陀」这个名词,只是声音的音译。真正「佛陀」的原意、本意,就是一位觉醒者、觉悟者。当你真正醒过来,就能够了悟真理实相、开启智慧,而佛教的精华核心,包括不管佛陀怎么讲,最终目的都是协助大家开启智慧,了悟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所以,我们要扣住这个核心。学佛的核心在哪里,我们要扣住。「究竟法」在哪里,我们要掌握住。当你能够掌握到佛教的核心、佛法的核心,就可以权施各种「方便法」,协助心灵品质层次不一样的众生来成长。各种「方便法」,就是协助心灵品质层次不一样的众生来成长。如果了解「究竟法」、佛法的核心,就会权施各种「方便法」,协助众生成长。所以,法门没有高下,不要在法门较量谁高、谁低、谁好、谁究竟,而是我们要掌握法的核心。

再来,说要觉醒、要觉醒过来,或许你会认为我们现在每天眼睛睁得这么大,嘴巴会讲话、也会骂人,也会看东看西,难道这样我没觉醒过来吗?!…这是一般世俗人所了解的,也就是「世俗谛」所了解的这一种「醒过来」,但不是诸佛菩萨、高等智慧的人,他们所讲的那一种觉醒,不是的!一般人还是很盲目的过一生,一直的向前冲,或是一直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面。当你一直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面,或是盲目的向前冲,或是还在那里心量狭窄、起贪、起瞋,都代表还没有醒过来。如果你真正醒过来,一定是自然的展现柔软、慈悲、大爱,用智慧跟大爱去协助众生少苦、离苦。如果你真的醒过来,绝对不会有那些贪瞋。在凡夫迈向真正觉醒的过程,就会界定几个果位~初果、二果、三果,这是看我们贪瞋断除的层次、程度。因此,大家要学到佛法的核心、精髓。

简介「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我们说要醒过来,怎样醒过来呢?佛陀就告诉我们具体可修、可证、可达的方法,「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帮助大家觉醒过来非常有效安全又快速的方法,它不是要你一门深入的某一种法门。「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是全面性的展开,全面性的协助我们觉醒过来。只要用功一天,就有一天的成效;用功七天,就有七天的成效。但是,必须大家具体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去实践。总使拥有再多的佛学知识、知见,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实践,一样还只是停留在头脑的知见。知见跟实修,解行

没有合一,就算懂再多的佛学知识,都还是在数他人珍宝。今天有缘我们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得到珍宝,开发我们每个人的无尽宝藏,而不是只是在数他人珍宝。

佛陀开悟、佛陀大自在,那是佛陀他个人;佛陀他吃饱,那是佛陀吃饱。你肚子飢饿,还是在飢饿。所以,要来到让我们每个人能够真正体悟到、证悟到、实际做到,让大家能够安心自在。「四念处」的修行方法,第一、身念处,第二、受念处,第三、心念处,第四、法念处。它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微细,再来进入到非常的微细。「身念处」的开发,就是帮助大家逐渐的开发明觉、明觉,然后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受念处」,觉受的开发,再进入到第三阶段,起心动念的开发,潜伏心态的觉察。第三个阶段就是起心动念的觉察,潜伏心态的觉察。但是,要来到第三个阶段,是属于禅宗所讲的「明心」阶段,要来到「明心」的阶段,不容易!如果前面的「身念处」、「受念处」,没有脚踏实地去开发,很难、很难来到「明心」的阶段,因为你粗的看不到,微细的就看不到。

「心念处」、起心动念,都是很微细、很幽微,速度非常快。如果你粗的身体动作、肢体语言,没有明觉、清楚的看到,后面的起心动念,根本就看不到,潜意识、潜伏心态更难觉察到的,因为那是在很深、很幽微的深层心灵里面。如果前面的「身念处」、「受念处」没有开发,后面的「心念处」、说要「明心」,都会变成只是在空谈。当你能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三个阶段,脚踏实地的开发出来,就会来到「明心」的阶段。来到「明心」的阶段,就容易进入第四个阶段~「法念处」的开发。「法念处」的开发,它会帮助你去看到我们过去是怎么样在打结,我们的苦因在哪里,深层心灵里面的结缚在哪里,我们的错误病毒在哪里,「法念处」就是帮你去看到,另一方面「法念处」也是帮助大家去体悟「三法印」,去体证「三法印」。

「法念处」就是所谓「明心见性」、「开悟见法」的阶段。你说我在七天内,可不可能?是可能的,只要具有闻思的基础,一步一脚印的深入,你是不待时节因缘,一步一脚印的开发明觉。只要明觉开发出来,后面要开悟见法,那就不待时节因缘,可修、可证、可达,绝对不是空谈。如果没有前面的闻思基础,或是「四念处」的前面三个阶段,没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去修,你说要开悟见法,那些都只是头脑的观念知见,你很难很难真正的亲证品尝到。所以,要亲证、要品尝到,一定是要脚踏实地的开发我们的明觉。有些人会强调:我们修行就是要果地起修,要怎么样圆融、要怎么样圆满,要怎么样快速;这个方法、这样才是最快…。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你没有开发肢体的清醒明觉,没有开发身体的明觉,都还只是在头脑的观念知见里面。你说成佛的人就是觉悟者、觉醒者,所谓的「觉醒」不是抽象,是真正的醒过来。

所以,「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都是帮助大家由浅入深、由粗入细,让大家逐渐的醒过来、醒过来;从「不知不觉」的世界,逐渐进入「后知后觉」,再开发、开发明觉,来到「先知先觉」。让我们从原来的「无明」世界,逐渐因为明觉的开发,就会出离「无明苦海」,而来到「明行足」、明觉的世界。希望大家不要小看我们这几天的禅修,这些都是具体的帮助大家醒过来、醒过来。当我们醒过来之后,后面就好办了。当你真正醒过来,就能够开悟见法。当你醒过来,当你见法,就会开启智慧,也能够真正为法做见证。当你真正醒过来,为法做见证,将来你的讲经说法就会像狮子吼,没有我慢、也不会有自卑。因此,真的是需要亲证。也唯有大家亲证,才能够真正让正法久住;也唯有大家真的亲证,才能够具体的为法做见证。在这之前,大家就是不断酝酿各方面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不否定各种方便法。各种方便方法就像药物,只要能够对你当下的忧悲恼苦有缓解的作用,它就算

是有效的药物。各种方便法,有它的效果,我们不要排斥,不要瞧不起。当我们有需要,我们可以使用。但是,要知道佛法的核心,究竟法在哪里,修行、学佛要掌握的核心在哪里。当你清楚掌握到,「但得本?不愁末」,「直截根源佛所印」,掌握到那个根源核心,其他就好办了。一方面你能够真的安心自在,一方面你很自然的会流露慈悲大爱、普渡众生。

***************************************

一、「身念处」怎么修?

现在跟大家讲「身念处」怎么修,因为这是有次第、有步骤的。所谓的「身念处」,简单而言,就是我们所有的肢体动作,都能够保持清醒明觉,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肢体动作,都保持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怎么做呢?你每天会用到双脚在走路,记得!每一个脚步都要保持清楚明觉,后面比较微细深入经行方面,我们也会介绍。现在先讲大原则,大原则掌握住了,后面就能够逐渐深入。「身念处」的第一个,就是行、住、坐、卧,你的肢体在动作,都保持清楚明觉。脚在走路,每一个脚步都要清楚觉察,左脚、右脚…,左脚、右脚…,都要清楚觉察。现在是哪一脚在向前移、哪一脚在踏地,清楚觉察。换左脚的时候,一样,每一个脚步都要清楚觉察。上下楼梯,每一个脚步,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现在跟大家讲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修行核心,千万不要小看,这不只是千金难买,纵使万两黄金也买不到,这是让大家具体醒过来。

怎么做到具体醒过来?每一个脚步,都清楚觉察;每一个动作,都清楚觉察。除了脚走路之外,你还会用到手在工作。当你的手在做工作,记得!这时候清楚的觉察你的手到哪里,手的工作、手的姿势是怎么样,都保持清楚觉察。如果在扫地,每一次手势的移动,都清楚明觉。当我在做工作,当下我手的动态姿势,都全程的了解,手到哪里,你的心就跟着到哪里。当下,我要做什么工作,一定都是清清楚楚的觉察,我要切菜、洗菜、炒菜、煮饭,当下都是修行的好因缘,因为当下你的手都有在动作。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就是保持清清楚楚的觉知,我现在正在做什么,过程都保持清楚觉知。能够掌握这个要领,不管日常在做什么工作,都是在修行。真正在开发明觉,就是真正在修行。记得这句话,真正在开发明觉,就是真正落实在实践修行。进入实修,不是停留在头脑观念知见。所以,掌握这个原则,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应用到一切处,这样「身念处」就能够修得好,掌握到核心要领。

不管你之前闻思具不具足,现在就好好的开发明觉。你会走路嘛!没有听经闻法,一样要走路、要做工作,并不是说一定要具足很丰厚的听经闻法,才懂得怎么走路、手怎么动作。所以,一样!现在禅修期间,不要去管之前的闻思具不具足,现在当下就好好的去开发明觉。记得!做什么工作,就是保持明觉。脚到哪里,心就跟着到哪里;手到哪里,心就跟着到哪里。以前无明冲动的时候,各种身行、口行、身体的动作也很冲动,讲话也很冲动,起心动念都是很冲动。处在无明情况之下,就是常常一直处在冲动的世界里面。越是用冲动在运作,所犯的错就越多,种的苦因就会越多,而自己不知道。记得!如果你一直用习气、习性、冲动在运作,就会一直处在苦海里面浮沈。苦海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不是业力、不是宿命,是因为自己处在无明、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冲动的在运作。在无明情况之下,冲动在运作,无意之中,播种了很多苦因、苦果,跟众生在结恶缘、跟众生在起冲突,自己都觉察不到。

但要知道,不因为你觉察不到,不因为你不以为然,就没有因果。注意这句话,不因为你觉察不

到,不因为你不以为然,就没有因果。虽然你不以为然,实质上你有在伤害别人、有在冲动,有在瞋心、有在展现我慢,有在刺伤别人、在伤害别人,你自己觉察不到,但别人有没有感受到你的伤害?是有感受到。别人感受到你的冲动、你的刺伤,虽然你觉察不到,但是这样的恶因缘就形成了、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多的冲突、那么多的误解,都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无意之中去伤害别人,无意之中展现我慢、贪心、瞋心去伤害别人,用嫉妒心去伤害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因为自己看不到,所以你就不以为然。但是,不因为你看不到,不因为你不以为然,就没有因果;不因为你不知道,别人就没有受伤。还是有的!

所以,为什么佛陀一直希望大家要远离苦海,要从「无明」的世界跳脱出来。如果我们处在无明的世界,处在不知不觉的世界,就是常常在跟众生结恶缘而不知道。你所种的恶因,所结的这些恶缘,就会形成你的苦海。因此,希望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责任心,你的痛苦的人生、你的苦海,千万不要去怪罪别人,不要去怪业力、宿命、共业。如果你在怪别人,就找不到真正的苦因,会继续在苦海里面浮沈。唯有我们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如实回来反观、净化,改变我们自己,才不会再继续播种苦因。当你清醒明觉、不播种苦因,又跟众生实质的结善因善缘,这时候就是实际的从苦海里面跳脱出来。当你越清醒明觉,当你苦因越少,善因善缘又不断在酝酿、在累积,自然很快来到所谓「心净佛土净」的世界。真正的净土,真正的极乐世界就会现前。真正净土的核心,在于「心净佛土净」。怎么样做到真正的心净?一定是要我们的身心,逐渐的宁静沈淀下来~开发明觉。

你要开发明觉,才能深入去看到潜意识里面的藏污纳垢在哪里,我们的结缚在哪里。一定要开发明觉出来,才有办法去看到我们潜意识里面的问题。当你真正看到问题,才有办法真正加以净化,这是真正让我们心灵清净、净化的具体方法、有效的方法,这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当你真正逐渐的觉醒过来,肢体动作都保持清醒明觉,进一步就能看到我们的起心动念,看到我们的潜伏心态。当你能够看到潜伏心态,才会知道我们的苦因在哪里,我们的结缚在哪里,我们错误的方程式在哪里,这时候才能够真正去扫除、去扫毒。修行,就是在修正我们错误的身行、口行、意行。错误的身行、口行,根源是来自于意根、意行,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以,为什么诸佛菩萨都一再的叮咛,佛法的核心在于「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都是在培养善根福德因缘,重点要来到「自净其意」。

如果我们的意根里面,有打结、有贪瞋痴,有错误的运作方程式,有那些病毒存在,就会用错误的方程式在运作,你的人生就会继续构筑很多的苦海,然后你又看不到。所以,总是在怪别人不对,怪别人不好,怪别人不应该,总是认为自己很好、自己很行、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正人君子…。像这样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真正去开发明觉。早上第一节跟大家讲的,就是修行的核心、要领、次第、步骤。「身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而且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历缘对境都可以应用。只要有正确的观念知见,只要学到正确的方法,每天不管是在道场里面,或是在单位工作上班,或是在家庭里面工作,不管你在哪里、你到哪里,这里都是修行的好地方、都是道场。当你真正的把握住修行要领,我们本身就是最庄严的大雄宝殿。再仔细听一遍,如果真正把握住修行的要领核心,你本身就是最庄严的大雄宝殿,也就是你到哪里,都是在修行,到哪里都是可以精进、可以用功,动、静都可以用功。生活跟修行,是合而为一,不会有冲突。

如果你觉得现在要忙很多的工作,没时间修行,要赶快急着把工作做完,等一下才能够去打坐,

才能够去用功…,那表示你还没有掌握到修行的要领核心。真正的修行是溶入在日常生活之中,溶入在每个的历缘对境,希望大家学到活生生的修行方法。「四念处」的开发,就是协助大家二十四小时~每天都是在修行,每天、每分、每秒,都是在用功、都在修行。所以,希望大家把「身念处」的要领掌握。从现在开始,不管你是在禅堂内、禅堂外,都要开发明觉。再来,静坐的时候,好好的放松,好好的观呼吸。观呼吸是有次第、有步骤,由浅入深。整个观呼吸的次第有十六个阶段,叫做「十六胜行」,我们这几天一样都会陆续跟大家介绍,希望大家每个阶段都认真的去练习。

第一个阶段,就是你轻松的坐着、端坐,越轻松越好。再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鼻头人中,很轻松的观察呼吸的进出。观呼吸的方法,就是这么的简单。当然它还有下一步,我们会再深入。修行的方法,越简单越好;修行的方法,越简单、越单纯,你越不容易分心,而且越容易进入更深的宁静。所以,观呼吸方面,不管是粗、细、长、短,都保持很客观的觉察。静坐的时候,就把你的觉察力放在鼻头人中这个地方,好好的觉察呼吸的进出。今天第一天的功课,最重要要练习的就是这两方面。静坐的时候,就是放松端坐,把你的觉察力放在鼻头人中这个地方,清楚的觉察呼吸的进、出,不要去干扰它。如果在昏沈的时候,才深呼吸几次,有意识的呼吸几次。昏沈的时候,就这样对治。其他的时间,你就放松,让它自然的呼吸,只要保持觉察就好。方法很简单,但是会逐渐深入。前面这些步骤,你能够做了,后面就容易掌握到。

动态的时候,下禅堂,一样保持「身念住」的开发。记得一个核心要领,不管行、住、坐、卧,不管你做什么,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知道你在走路,知道你在做什么,喝开水也一样,都清清楚楚的知道现在在喝开水的整个过程。第一天要加强的,就是身心的宁静、稳定、沈淀,跟明觉的开发,也就是「身念住」的开发,身体的明觉。只要大家掌握这两个要领,后面就能够逐渐的深入。千万不要小看,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步一脚印的去练习,把过去的方法暂时通通放下,归零!如果你现在没有放下,就会脚踏两条船,哪一边你都没办法深入,你得不到什么。不是说其他的方法不好,不是这样。因为你现在来修「四念处」,就好好的放下万缘,认真的去练习、去实现、去实践,给自己七天,好好的用功。在这七天,真正能够放下万缘,好好一步一脚印深入,就极有可能来到脱胎换骨,你会有明显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让自己也有无限的可能,让自己有无限的成长空间,一步一脚印的去做,这是最快速、又最安全的方法,祝大家成功!记得!现在就可以开始动作了,准备揉揉脚、膝盖,稍微做一些柔软的暖身运动。现在就开始要开发明觉,当你准备要下座,在动作的整个过程,都是要保持清楚觉察。当你要站起来、要走路,要到洗手间,要上厕所,全部都保持清楚明觉。要喝水,也要保持清楚明觉。前面的第一、二天,重点放在「身念处」的开发跟观呼吸,把这个基础做好,后面的就好办。大家扎扎实实的去开发,从现在就开始。

收摄六根?观呼吸

希望大家放下万缘,让自己有机会重生,让自己有机会脱胎换骨。所谓的「重生」,并不是死了之后,到来世,叫做「重生」。所谓的「重生」,讲的是您的生命从原来的品质、原来的层次,跳脱出来、升华出来,让自己的生命跟过去不一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收摄六根?观呼吸」。你要观呼吸,要先收摄六根。如果你的心还一直在向外攀缘,抓取很多的东西,就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观呼吸。当然,观呼吸也可以帮助你的身

心收摄、宁静下来,但是我们现在是要进入比较深层的修行,需要大家放下万缘,让自己在单纯的环境情况之下,好好的观呼吸,让自己的身心逐渐的宁静、沈淀下来。人的一生,很难得有几天的机会,让自己放下万缘,好好观呼吸。所以,这也是很难得的殊胜因缘,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千万不要错过。酝酿了不只好几百年,也不只好几千年,我们才有因缘在这里聚会、来共襄盛举,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四念处」的观呼吸出入息,有十六个层次、次第步骤。观呼吸是属于「四念处」修行方法的其中一部份,这一部份也是非常重要的部份,它可以帮助你身心稳定下来。观呼吸的方法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任何的费用,因为随时随地都有在呼吸。观呼吸的诀窍就在于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很轻松的放在呼吸上面,让你的身心逐渐的稳定、宁静、沈淀下来,这是属于「修定」。观呼吸能够帮助你从散乱的心,逐渐深入到深定,开发定力、开发明觉。想要真正的「明心见性」,一定要有定力。没有定力,就很难有明觉。没有定力、没有明觉,就没办法亲证,真正清楚的见法,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现在一步一步来协助大家深入,请大家跟着一起做。不是只是听观念知见而已,带着大家一起实修、一起进入。

现在请大家盘腿端坐。能够盘腿的人就盘腿。如果脚不方便、行动不方便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像儒家所讲的端坐、正襟危坐,这样也可以。如果能够盘腿更好。盘腿分好几种,可以双盘、可以单盘,散盘也无所谓。并不是因为你双盘,禅定或是明觉功夫就比别人深。姿势是次要的,每个人可以选择觉得能够让自己逐渐身心稳定下来的盘腿方式,姿势这是辅助,最重要是要掌握住方法跟要领。所以,第一个阶段就是很轻松的盘腿坐着。再来,不要弯腰驼背,让身体很放松的端坐。你可以稍微动一下,看看哪里有没有弯腰驼背,有没有绷紧,有的话,调整一下,全身扫瞄一下,看哪里有绷紧,哪里有弯腰驼背,校正、调整好,很轻松的端坐着,这是第一步,调整姿势,不要绷紧。要开发明觉,重点也不是在盘腿的姿势,这些是辅助,轻松、放松、端坐。姿势调整好之后,再来,将您的明觉注意力,放在鼻头、人中的地方,就是我们鼻孔、鼻头、人中,也就是上嘴唇的中间区块。再来就把眼睛闭下来,不用看我,只要跟着做,实际去练习,逐渐深入就好。很放松,你的手要结印也可以,要放在腿上也可以,越简单、越单纯、越放松越好。

再来,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轻轻的放在鼻头人中这个地方,因为这是呼吸进出的孔道,你的呼吸会从鼻头人中这个地方经过、进出,空气必经之路。现在你就只要当个看守门的守门人就好,就像一位看守门的人,清楚的知道有多少人进来。有人进来,清楚的觉察;有人出去,清楚的觉察。只要看守住这个门就好。不要小看这道门,这道门能够看守好,这是您的开悟之门,开启宝藏之门。现在你就只要保持很客观的看守这道门就好。吸气长,知道我吸气长。空气从外经过鼻腔进入身体,清清楚楚的觉察每一吸,也清清楚楚的觉察每一呼。

(一)觉知呼吸长

呼吸十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觉知呼吸长,呼吸的长,正常的呼吸,一吸一呼,都很清楚的觉察。您的注意力,不要跟着跑,就只要放在鼻头人中这个区块,清楚的觉察空气进入。呼气的时候,清楚的觉察空气呼出,不要用力,越放松越好。注意力如果跑掉了,用耐心把它拉回来、找回来。又跑掉了,没关系!不要谴责它,用爱心把它找回来。这一匹心猿意马,本来就是习惯东奔西跑,很少活在当下,很少跟你的身体对焦。我们要透过一些方便法,让你的心猿意马能够安定下来,让你的身、心能够对焦,让你的身、心、灵能合一。当您用爱心、耐心,一次一次的把明觉、把注意力拉回来,

它自然会慢慢的适应、慢慢的安定,呼吸会由粗糙变为微细,呼吸会逐渐的缓慢下来。

(二)觉知呼吸短

微细的呼吸,缓慢的呼吸,就是进入呼吸的第二阶段。那是自然的进入,不要刻意控制呼吸长短。如果您控制呼吸长短,就会形成憋气、不顺畅。让呼吸自然由粗变细,由快变慢,放松、放松。一般人很容易无意之中又绷紧起来,提醒自己放松,越放松、越好。心跑掉了,注意力跑掉了,没关系!用爱心、用耐心,再把它找回来。记得!要让这一匹心猿意马乖巧下来,除了透过一些方便法,比如观呼吸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要用爱心、耐心来善待它。唯有在你的爱心、耐心的感召之下,这一匹心猿意马才会真正的受感召,而渐渐的安定下来。如果你用谴责、用打压、用责备,这一匹心猿意马的反弹力、反叛力就会越大。不管前一分钟做的好不好,随时从现在出发。记得一个很重要的要领,把当下这一次的呼吸看守好,清楚的觉察就好。把当下的这一呼吸清楚的觉察,不要跟过去比较,不要跟未来比较,只觉察你当下的这一呼、吸。

有妄念出来,记得!用空、明、觉来包容它、消化它,不要谴责妄念。您所谓的妄念,就像虚空中的白云、乌云,不要去谴责白云、乌云,只要保持空、明、觉,虚空不碍白云飞。要掌握到这些要领,打坐才会逐渐的深入,观呼吸才会逐渐的深入。在你的爱心与包容情况之下,内心就不会有拉扯。没有拉扯、没有谴责,这一匹心猿意马,它会慢慢的安定下来。

(三)觉知全身的出入息

再来,进入到观呼吸的第三个阶段,觉知全身的出入息,或是觉知全程的出入息。第三个阶段有几个要领,第一是觉知全程的呼吸,呼、吸,本来我们只是守住鼻头人中这一点,现在可以把你的注意力跟随着吸气的进入,从鼻头人中这里进入鼻腔、呼吸道、胸腔、腹部、丹田。吸气的时候,空气由外进入鼻腔、呼吸道、胸腔、腹部、丹田,就好像它有一个轨道,就把你的注意力沿着这个轨道进入到丹田。呼气的时候,让你的注意力从丹田提升向上,随着呼气从丹田而腹部、胸腔、气管、鼻头空气呼出。这里就像有一条呼吸的管道,空气进出的全程,都清楚的觉察。前面第一、二个阶段是守住一点,第三个阶段是跟随着呼吸的进、出,全程你都清楚的觉察,这是属于「随」的阶段。吸气,您的注意力就是随着空气而吸入,一条线进入到腹部、丹田。呼气,你的注意力、明觉,就从丹田向上移,经过气管、鼻腔而到鼻孔、人中,这是整条线的清楚觉察。

前面一、二个阶段,注意力是集中在一个点。第三个阶段是注意力来到整条线,呼吸都是让它自然的进出。吸气,您也清楚的知道正在吸气;呼气,您也清楚的知道正在呼气。吸、呼之间有停止的话,也不用慌忙,知道现在呼吸暂停,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您只要保持客观觉察就好。把你的注意力跟呼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呼吸的各种现象、情况,您都清楚的觉察。第三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注意力,从原来的鼻头人中,经过跟随一段期间之后,就集中在腹部丹田。第三个阶段来观察您腹部丹田的起、伏。吸气,我们的腹部、小腹、丹田,会随着吸气而凸起;呼气的时候,腹部丹田会随着空气向外跑出去而凹陷。吸气,腹部凸起;呼气,腹部凹陷。小腹丹田会随着吸、呼,而呈现波浪状的起、伏。您的注意力,就是很轻松的放在腹部丹田的起、伏,膨胀、收缩,膨胀、收缩。吸气,丹田就像充气的气球会膨胀;呼气,丹田就像泄气的气球会收缩。如果你觉察不到腹部起伏收缩,是因为您没有放松。只要您有放松,腹部很自然的随着呼吸在起、伏,膨胀、收缩。

如果你容易昏沈,或是不易觉察到呼吸,不容易觉察到腹部丹田起伏,可以深深的吸气、深深的

呼气,不要出声音,深深的吸气、深深的呼吸,慢慢深呼吸,您可以体会到腹部的膨胀收缩,一方面也具有提神的作用。心若跑掉了,注意力若跑掉了,记得!不要谴责它,用爱心、用耐心,再把它找回来。如果你去谴责它、责备它,就是给它更强的反叛力,或是形同「头上安头」。用爱心、用耐心,把你的心猿意马找回来。轻轻的放在丹田的收缩起伏、呼吸的进出。再来,把你的注意力,从腹部丹田,放宽到全身。你的注意力,从腹部的丹田,扩大到全身。注意力从最初的鼻头一小点,慢慢扩大到丹田腹部,再从丹田腹部扩大到全身。这是要让您的注意力、明觉力,从一个小点,延长为一条线;再从一条线,扩大为整个面。这是要让你的明觉力,从点、线、面,逐渐的扩大。这时候,可以把你的全身就当作丹田,也就是把原来腹部的小丹田,扩大为全身,全身就是个大丹田,很轻松、很放松。

您的注意力、明觉,是放松到全身,没有集中在某个特定点。您也可以从丹田放射、放宽,扩大到全身。你的全身会像个气球一样,吸气的时候,这个气球就像灌入空气,它会膨胀起来。所以,在吸气的时候,你的身体、全身会微微的膨胀。呼气的时候,就像空气从气球里面跑出来,这个气球它会收缩。当呼气的时候,我们的全身会稍微的收缩。吸气,全身微微的膨胀;呼气,全身微微的收缩。膨胀、收缩,膨胀、收缩,身体就像波浪,浪起、浪落。如果你能够很放松,就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乘风破浪。如果你不太容易觉察到,可以透过深深的吸气、深深的呼气,去感受身体的膨胀、收缩。如果你够放松,放松~清醒明觉,全身的收缩、膨胀,收缩、膨胀,你可以体会到这时候,法界大自然在帮我们做全身的按摩。当你很放松,全身的呼吸,全身的膨胀、收缩,这是法界大自然在帮我们按摩、帮我们推拿。透过法界大自然,帮我们轻松的按摩推拿,很多的疾病都会逐渐的消失,您的身体也会逐渐的修复、康复。

(四)安息身行

当你够放松,很轻松、很放松,这时候就很自然的会进入到呼吸的第四个阶段~安息身行,也就是身体的冲动安息下来了。最初在坐的时候,身体还坐不稳,不容易宁静下来,还会心浮气躁。当您透过一些简便方法之后,也感受到大自然在帮我们呼吸的推拿、收缩、膨胀,大自然在帮我们推拿、按摩,这时候你的身心越来越轻松、越自在。所以,您的身体很自然就会逐渐安定下来。当您的身体安定下来,冲动止息下来,就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安息身行。当你能够安息身行,又能够放松,身心合一,放松的观察呼吸的进出,身体的收缩、膨胀,这时候您会体会到「禅悦为食」,慢慢后面会带入更奥妙的境界。您只要把前面四个步骤做好了,后面就会自然的带领你进入圣境。打坐不得力,首先是因为你没有放松,第二是因为有所求。如果您没有放松,就没有办法深入。有所求,就容易出问题。记住!观呼吸很重要的叮咛,就是要放松、无所求。当您掌握放松、无所求的要领,你的身心、法界大自然,会带领你逐渐的深入。这一节,我们就练习到这里。第五到第八阶段,是下一个阶段。***************************************要开启智慧,一定要有定力跟明觉,没有定力、没有明觉,你懂再多的经典,都只是头脑的观念知见。要开发定力、开发明觉,才能够真正用你的心去心领神会。佛教、佛法,本来就是要帮助大家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佛法不是要让你当作一门学问,在那里钻研、探讨、充填知见,不是这样层次而已。大家要真正得到佛宝、法宝,才会真正成为僧宝,希望大家能够得到真正的宝。真正的宝,是需要大家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的闻、思、修、证,马虎不得。如果基础功夫没有做好,没办法盖起高楼大厦。你要投机取巧,只是让自己空洞化而已。修行,要学会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

面对自己,实实在在的不断自我充实,不要欺骗自己,让我们做一位实实在在的真人。还有很多很精采的方法跟法宝,等待大家逐渐的深入去寻宝、挖宝、得道,只要你一步一脚印的深入,一定可以做到的。大家一定要练习、要经验、要经历,后面的进度就能够赶得上来,可以逐渐的去实践、体验、品尝到。你们越认真的用功修行,呈现出来的气氛就越祥和,你们的磁场会越好。当大家真的很扎实在用功修行,你们散发出来的磁场,也会让龙天护法来协助,大家好好精进用功,会得到让你想像不到的法宝,希望大家好好的去练习,好好的去挖宝。

***************************************

贰、第二天禅修开示(2010年元月25日)

请大家把座位稍微调整好,等一下要进行观呼吸的深入,尽量维持不动的端坐。跟大家介绍观呼吸的第五阶到第八阶,这四个步骤。观呼吸,总共有十六个次第步骤,如果是一般教学,可以从中间切入。但是,我们是要实修,需要从第一个步骤逐渐的深入,这样才能进入情况,不会只是头脑观念知见。所以,现在就从第一个阶段开始逐渐的进入,请大家放松…、盘腿…、端坐…。记得!放松、端坐,全身扫描一下,头部、颈部、肩膀、手、身体、躯干、腿部,有没有哪里绷紧?如果有绷紧的,就调整一下。放松,不要弯腰驼背,端坐、放松就比较容易入定。我们的观呼吸打坐,目的不是为了深定。如果你开发定力,而没有「止观双运」,不管定力多深,都只是在「世间定」下功夫而已,我们要的是「出世间」的定。「出世间法」的定,是需要「止观双运」,还是需要有定力的基础。没有定力的基础,只是散心杂乱的观想,或是用头脑去推理、理解,这样而已。你要真正开智慧,需要「止观双运」,定力的基础很重要。只是我们不要停留在「世间定」,不要落入「世间定」。

现在请大家端坐、放松,把注意力轻轻的放在鼻头人中这个位置,清清楚楚的观察每一吸、每一呼,空气从鼻孔人中的进出。吸气的时候,空气从外向内流入,你不用跟着跑,只要守住一点就好。当一位忠厚老实的守门人,就守住这一点。吸气,清清楚楚的知道空气正在进入;呼气,也清清楚楚的知道空气从鼻腔人中呼出。好好守住这个门,就能够找到开启智慧之门。好好守住这个门,就能找到开启生命无尽宝藏的门。呼吸是粗,就如实观察它,现在呼吸很粗糙、很急促。呼吸如果很长,也清楚知道长长的吸气、长长的呼气。您只是当一位忠厚老实的守门人,不要去干扰呼吸的进出。(一)觉知呼吸长

第一个阶段,就是清楚的知道现在「长呼吸」的进出情况,不要用力、不要干扰,就只是很客观的觉察。如果注意力跑掉了,没关系!用爱心把它找回来。我们的心猿意马,已经是习惯飘东飘西,现在要让它改变这样浮躁的习气、习性,不是用谴责、用蛮力所能解决,它需要您用爱心、用耐心,用包容的心来善待它。很多人修行打坐不容易入定,就是都用蛮力、用谴责。这一匹心猿意马,你能够用爱心、耐心来感化它,在你的德泽感召之下,爱心的号召之下,会慢慢的静下来。

(二)觉知呼吸短

慢慢的,进入到第二阶段,呼吸会渐渐变得比较微细,慢慢的微细而长,频率会逐渐的缓慢下来,这是您的身体自然在调整,不是刻意去造作。当你的身心冲动逐渐减少,需要的氧气量也会减少,因此身体会自然的调整,呼吸的频率会逐渐减少,呼吸的长度也会逐渐拉长,逐渐的变微细。放下万缘,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担心,让世间法、让世间的因缘,全部都放掉、放下,让世间因缘全部都

死掉。现在您的生命、您的宇宙,就是在眼前当下的这一吸一呼。人的生命,也只有在一吸一呼之间。你能够好好的观察这一吸一呼,就能够掌握你的生命。你能够好好的观察这一吸一呼,您的生命就会活起来,您的生命会重生。不要小看这一吸一呼的力量,好好的安住,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这一吸一呼的觉察。

再来,将您的注意力,随着空气而移动,进入「随」的阶段,跟随着空气进出。注意力从鼻头人中一点,现在是来到整条线的移动,从鼻头、鼻腔、咽喉、气管、腹部、丹田。吸气的时候,就这样的移动,跟着空气,把明觉从鼻头人中,移到丹田。呼气的时候,再从丹田移到胸腔、气管、咽喉、鼻腔、人中。这是一条线,您的注意力、明觉力,从一个点,逐渐的扩大到整条线的移动,您也都清楚觉察。再来,将您的注意力,轻轻的放在腹部丹田的位置,不用跟着跑,只要觉察。吸气的时候,腹部丹田如同气球灌气一样,膨胀凸起来。呼气的时候,丹田如同消气的气球向内凹缩,这是自然的现象。

有的人也许会觉得,在吸气的时候,腹部向内凹,有这一种感觉,往往他曾经有练过呼吸~逆式呼吸,那是有用力、用意识在操控,不是自然的呼吸。并不是说好或不好,而是我们现在要观察的是自自然然的呼吸,自然的韵律变化,它就是吸气的时候,腹部丹田充满空气而膨胀凸起;呼气的时候,因为空气向外跑,腹部丹田自然向内缩。我们身体的情况,实际上,吸气的时候,空气是进入到肺部、肺脏里面,肺脏膨胀、膨大。所以,向下把横隔膜向下压,它会带动让肠胃向下,自然的小腹部就会凸起。如果你觉察不到腹部的凸起、膨胀、收缩,那是因为你没有放松。只要你放松,就会觉察到腹部随着呼吸在膨胀、收缩。如果你没有清楚觉察到,可以深深的吸气,深深的呼气,频率不要高、不要急,没有出声音,深深的吸、深深的呼,就会感受到腹部很明显的膨胀、收缩。

(三)觉知全身的出入息

清楚觉察到之后,就回归自然,让它自然的起伏。这是第三阶段~觉知全程呼吸,觉知全身的呼吸,觉知一切的呼吸。如果你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头人中一点,当你用力或是方法不当,有时候容易形成气血向上冲。所以,注意力是可以从鼻中丹田来移动,但最初都要固定在某个部位。如果没有固定在某个部位,你的心还是会很散乱。一开始不要放空,你的心要能够安住在一个小点上,从这个小点逐渐的扩大,觉察的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再把你的觉察力、觉知,放大到全身,把全身就当作是一个丹田,把原来腹部的丹田扩大到全身,这时候全身就像一个大气球。吸气的时候,空气灌入气球里面,你的身体会微微的膨胀,全身都会有微微的膨胀。呼气的时候,你的身体就像消气的气球,它会微微的收缩。当然是腹部丹田这个地方最明显,但是我们要把觉察力放宽到全身。只要你放松、又保持明觉,就可以感受到身体在波动。当您能够放松的觉察,身体随着呼吸的起伏在收缩、膨胀,这时候就可以感受到乘风破浪。这是第三阶段的觉知全身的呼吸,觉知一切的呼吸,越放松越能够觉察到。

(四)安息身行

当你能够放松,只有保持清醒明觉,觉知身体的自然变化,这时候身体会逐渐的安定下来,之前的那些烦躁不安、燥动不安,会逐渐的安定下来,没有那些冲动,没有那些急躁,你逐渐会品尝到禅坐的喜悦,逐渐体会到一股安详的气氛、磁场,此时自然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安息身行。你的身体安定下来、柔软下来,身体不急躁、不会冲动,全身放松,觉察当下的呼吸活动。如果你的觉察力更

微细,也可以感受到不止呼吸的频率在波动,身体还有随着脉搏跳动而在脉动。只要你放松~保持明觉,就可以感受到、体会到,安住在每一当下的呼、吸,安住在身体的膨胀、收缩。越放松,越容易觉察到;越放松,你的打坐就越省力。掌握两个原则:放松、放松,保持明觉。能把握这两个原则,很自然的,你的身体越来越安详、越来越快乐,能量逐渐的越来越多。所以,你的身体会逐渐产生喜悦、舒服、喜乐。

(五)喜觉支

当身体产生喜悦、喜乐、舒服、舒畅的感觉,就是进入到第五阶段~喜觉支的产生。第五阶段~觉知喜,喜悦、喜乐,那是自然产生,不是用求~求来的。一般人打坐不容易得力,首先就在于用力、没有放松。第二则是因为有所求,有所求就会在那里比较、期待,你的心就会绷紧。绷紧,想求得的境界就不会现前;有所求,反而得不到。当你真正能把握出入息的要领,放松、保持明觉、无所求,掌握这三个要领,很自然的,喜觉支、乐觉支就会产生。当喜、乐觉支产生,就会体会到什么叫作「禅悦为食」。

(六)乐觉支

第五阶段是觉知喜,第六阶段是觉知乐,喜跟乐比起来,喜觉支的频率比较高、比较大,就像撞钟、叩钟,一开始撞击的时候,声音比较大声,频率比较高,喜觉支就像如此。但是经过一段期间后,钟声会逐渐的缓慢、缓和下来,余音绕梁。乐觉支就像那钟声,逐渐的缓和、缓慢下来,余音绕梁,余味犹存。那是进入到更微细的乐,较微细的频率。这都是自然的在演变,不能刻意去操控它。如果刻意操控它,就用「有为法」去干扰、去破坏,反而不容易产生喜、乐觉知。当你放松~保持觉知,它就会自然的进入。我们的心,本来就喜欢安静、宁静,只要不去干扰它,自然的就会趋向安静、宁静。所以,频率会渐渐的缓和、缓慢、柔和。

(七)觉知心行

来到第七个阶段,就是觉知心行。当你的定力逐渐加强,身心柔软,冲动消失、止息了,没有冲动,心又宁静下来。这时候,你的明觉度会逐渐的提高、提升。当你的明觉度逐渐提升,就可以来到第七阶段~觉知心行,也就是可以看到你的起心动念。第七阶段的「心行」,就是你的起心动念。所谓的「参话头」,就是要去看你说话最初的起心动念。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明觉,根本看不到起心动念那一剎那。当您透过观呼吸,逐渐的宁静沉淀下来,就可以看到您的起心动念。如果在打妄想,也可以看到在打什么妄想。第七个阶段就是觉知心行。如果你没有定下来、没有静下来,还在冲动,就根本看不到,也没办法进入到第七阶段。

(八)觉知心息

当你能够放松、保持明觉,身体早就很安定、安详下来,保持明觉、放松,很自然的会进入到第八个阶段~觉知心息。心的冲动止息下来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关键。前面第四个阶段是身的冲动止息下来,虽然身体不冲动,安详、安住下来,但是内心还会在那里嘀咕、妄念、冲动,内心的浮躁、躁动还会有。但是,当你继续打坐观呼吸,它就会逐渐的宁静、沉淀下来。如果没有经历前面的第五、第六阶段~喜、乐觉支,你的心很难安详、舒服的定下来,它还是会躁动不安。当你掌握观出入息的要领,放松~保持明觉,它就会自然的经历喜觉支、乐觉支,又能看到你的起心动念,自然的,你就会很安详的安住每一个当下。这时候,第八阶段就会自然的呈现。你的心真的安定下来了,

心猿意马真的定下来了,就是来到所谓的「一心」,舍念清净。如果「一心」很稳定了,就是进入第四禅。

初禅到四禅

1.初禅

现在我们把初禅到四禅,跟大家分析一下。要怎么样的条件才能够来到初禅呢?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寻、伺、喜、乐、一心。前面透过一些方便法,让你的心安住在某个点上面,这就是在「寻、伺」的过程。找一个妥当安全可靠的目标为所缘,让你的心猿意马逐渐宁静下来。透过这些有为法,让你的心猿意马逐渐宁静下来,这就是「寻、伺」的阶段。当你的心安定在呼吸的出入,按照次第逐步的深入、逐渐的呈现,自然会产生「喜」,「喜觉支」自然就会产生。之后,「乐觉支」也会自然呈现,也会来到「一心」。当你具足「寻、伺、喜、乐、一心」,就表示来到了初禅的境界。如果这五个条件没有具备,我们称它为「未到地定」。这五个条件都具备、经历过,我们称它为「初禅」。当你经历「初禅」,继续再沉淀,自然的就会来到「二禅」。「二禅」跟「初禅」,主要不同的就是,「二禅」是没有「寻、伺」,也就是在「初禅」的时候,心还比较散乱,需要透过用一些方便法、有为法,让你的心猿意马安定下来。所以,「初禅」的时候是有「寻、伺」。透过「寻、伺」,才产生后面的「喜、乐、一心」。当你产生「喜、乐、一心」,此时因为身心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再继续沉淀、再继续用功,自然的就驾轻就熟,这一匹心猿意马,已经逐渐的安定下来,不需要去寻找,不需要用力去拉了。所以,自然的就会放下「寻、伺」的阶段。

2.二禅

这时候,越来越省力、越轻松,「寻、伺」放下了,不必用力了,身体就会自然的剩下「喜、乐、一心」,就是进入了第二禅的世界。二禅之后,就对于什么叫作「禅悦为食」,会更清楚的体证到。当你继续安住当下,放轻松、保持明觉,自然的你的心灵世界越来越宁静、越沉淀,喜悦的频率会自然的逐渐减少,「喜觉支」也会超越而放下。那是自然的在演变,来到只剩下「乐跟一心」。

3.三禅

超越「喜觉支」,来到只剩下很祥和、很微细的「乐与一心」,这时候就是进入了三禅的世界。三禅的世界,就是「乐与一心」。只要保持放松与明觉,你的心自然的沉淀、宁静,连「乐觉支」也会放下、也会超越,那是你的心灵自然的进入、自然的演变,它会来到只剩下「一心」。

4.四禅

超越「乐觉支」,进入「一心」,这就是第四禅的世界。四禅的世界,就是「一心」的世界,「舍念清净」的世界,那是很安详、很宁静,没有世间的贪、瞋、痴,没有世间的我慢与自卑,那是个很宁静、很祥和的世界。能够来到第八个阶段,观出入息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定力也逐渐培养出来,这时候已经逐渐来到了「明心」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明心」,但是已经准备要迈入「明心」的阶段。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后面的阶段改天再介绍。希望大家好好一步一脚印的去练习。如果刚才所讲的进度,你没有跟随得上来,没关系!需要一次一次的练习。方法、次第已经告诉大家,大家只要耐心、爱心,一次一次的练习,很快就能够体验到。如果你的身心没有柔软下来,没有办法进入到第八个阶段,因为那是需要身心柔软、身心稳定。定力,一般不容易养成,包括要体验到初禅,很多人

修了一、二十年,还是体验不到,主要就是因为观念知见没有建立起来,正确的方向、方法,没有建立起来。还有,身心没有柔软下来。所以,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在这禅七期间,就是让大家放下万缘,动作要慢下来、柔软下来,收摄六根、收摄六根,动作不急、不躁,越柔软越好,轻、柔、明、觉。能够这样逐渐酝酿,你的禅定力就会开发出来,你的明觉度就会开发出来。这一期禅修,只要能够培养出定力与明觉,就掌握了开启生命无尽宝藏的钥匙,生命就会大大的改变、大大的提升。要把佛法的知见,变成为实修,体悟、体证到,这两个重要关键,就是明觉跟定力。明觉跟定力都是需要透过实修,实际去操练。如果你拥有再多的知见,拥有再多的佛法学问知识,没有实际操练,就像是拥有再多的游泳知识,而没有实际跳下水去练习,你永远不会游泳。佛法真的非常高深,要真正得到法宝、真正体证到,一定要透过实修。

实修,绝对不能够马虎,不是空谈,需要大家用耐心、用爱心,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的去练习,一步一脚印的去做。这样就会从不会游泳,逐渐的学会游泳。当你学会游泳,就能够出离苦海。当你能出离苦海,就会具有真正的力量、真正的慈悲,倒驾慈航,来协助众生出离苦海。今天大家把观呼吸好好的再练习,让你的身心更稳定、更宁静、更柔软,希望大家在禅堂里面,维持一个非常庄严的磁场气氛,保持安静、宁静。越多人在这里共修,相扶持、相加持的力量、磁场越强。在大家一起共修的情况之下,又保持宁静、安静,庄严就会真正的显露出来。在庄严的道场,庄严的磁场,宁静的磁场,大家的进步就会更多、更快。所以,希望大家一起来维护,让我们的禅堂,能够很安静、很宁静、很祥和,这个气氛、磁场,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你的用功、你的摄心,就是回向给大家,也跟大家结非常好的因缘。你的用功也是在帮助每一个人,大家一样会回向好的磁场给你。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你越精进用功,获益就越大。

***************************************

静坐中的动中禅

大家放松、盘腿、端坐,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静坐中的动中禅」。为什么要做这个课程的训练?主要就是帮助大家加强定力的练习。一般众生容易成为境界的奴隶,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定力、没有明觉。所以,遇到境界现前,就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等境界过后,常常在那里后悔、懊恼。定力的开发,明觉的开发,非常重要!你要醒过来,要明心见性,关键就在于定力跟明觉。静坐中的动中禅,一方面帮助大家定力的加强,一方面帮助大家开发微细的明觉。明觉是有粗有细、有浅有深,要逐渐的开发深层的明觉、微细的明觉,才能够进入到「心念住」的开发,这些都是有次第、有步骤逐渐深入。不会让大家做一些无聊、无益的动作或是修行方法,我们所跟大家介绍的方法,一定是扣住两个核心,开发明觉、加强定力的养成。

平常大家在做事的时候,常常是人在这里,心在过去或未来;或是一颗心在那里计较、较量。你的手一直在那里工作,但是你的心都跑东跑西。现在我们要训练的就是心到~手到,心、手要合一。手到哪里,心就到哪里。不要小看这样的训练,不要以为说某种法门更殊胜,更快速成佛…。成佛,就是要成为一位觉醒者、觉悟者。觉性开发出来,觉醒、觉悟,就能成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说穿了,就是要协助大家培养定力跟明觉。不管任何法门,真正的核心、真正的用意,就是在协助大家培养定力、开发明觉。唯有明觉开发出来,才能够体悟宇宙的真理实相,真正心领神会,真正的品尝到。唯有你的明觉开发出来,才能够看到深层潜伏心态里面的种种结缚,那是很深、很幽微的,没有

很强的反观力、明觉度,是看不到的。看不到,就没办法从根本来解决。苦因没有对治、没有解决,苦果就会陆续的呈现。

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从根本来解决。要从根本解决,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定力、要开发明觉,而明觉是不怕多的,不会说我以前有参加过禅修,我训练过了,我怕这一次练习太多、太超过、明觉太多…。不会明觉太多的,不用担心说这样练习,太明觉了,会变成太敏感…。明觉,跟一般神经兮兮的敏感,是不一样的。神经兮兮的敏感,是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我们要开发的就是有定力、明觉。当你有定力、有明觉,智慧就会不断的开启。你有定力有明觉,就会不断的开启你生命的无尽宝藏。所以,跟大家所回馈的,都是你生命要迈向解脱很重要的关键。怎么做呢?现在请大家端坐,眼睛闭起来,双手放在双腿上,手不要握拳,把手掌伸开,很轻松~平放在双腿上。我现在边讲,请大家就一起做、跟着做。因为要实际练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个中三昧。

1.第一个步骤

我们会分几个次第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将你的右手慢慢的举起来。现在就把右手举起来,举高…,手掌心可以翻向内、朝内,手肘慢慢的屈伸~提起来,离开腿部二、三十公分,不用举很高,手掌位置不要超过肩膀。举起来之后,再慢慢的放下、放下,动作不要快,要缓慢、要柔软,不要用力、不要绷紧,轻轻的举起,轻轻的放下。再换左手,轻轻的举起,再缓慢的放下。左右手交替运作,动作不要快。很简单!就只要举起、放下,重点要记住,把你的心跟你的手掌结合为一,手掌到哪里,心就跟着到哪里,这是最重要的要领。手掌到哪里,心就跟着到哪里。大家继续的练习,我补充说明。这样的练习,可以加强定力的深入。一方面如果我们光只是观呼吸,会觉得枯燥、无聊,这时候静坐中用动中禅来配合,一样可以让你入定,让你身心宁静、安静下来。这是训练定力的配套,比较不会觉得枯燥,这是功效的其中一点。

再来,不管是在道场里,或是在家庭里,或是在上班,每天都会用到手在工作。一般人就是冲动,很少清醒明觉的将心跟手合一,清楚知道手现在的动态、姿势。不要小看这样的训练,这是让你把道场带到任何地方,随时都在修行,随时都在开发明觉,让你的工作跟修行,完全不会脱节,完全不会冲突。把握要领~手到心到,清楚的知道我的手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2.第二个步骤

把右手举起之后,可以向内划幅度,划个幅度、然后放下,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也就是手的移动位置,向内、向外、向前、向后,动作都不要快,要缓慢!重点就在于你的手不管移动到哪里,你的心都跟着到哪里。如果你的手移动太快,你的心没有跟上,容易形成散乱,心浮气躁。如果你的动作缓慢,呼吸也平顺,做这样的练习,你的心很快就能够宁静下来。右手做完,换左手,两手交替练习。记得重点,手掌到哪里,你的心就完全的在哪里。所谓的「三妙行」,就是这样训练出来,它是保持明觉、保持柔软。一定要有明觉、要柔软,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三妙行」。一定要开发明觉,身到、心到,脚到、心到,手到、心到,才会体悟到什么叫做「明行足」。佛陀本身是「明行足」,我们是感恩佛陀跟我们教导,但不要只是盲目崇拜,重点在于我们要跟他看齐、学习,勉励自己也早日成为「明行足」。明行足,不是用祈求求来,而是在你脚踏实地的开发练习,动作不要快。

3.第三个阶段的练习

第三个阶段的练习,就好像有个主题要去做,然后在这个过程,你都保持手的明觉。譬如说你心里面想要喝水,就练习我手举起~伸出去拿杯子,把杯子拿过来,打开杯子…。这样的过程,你都清楚觉察。「四念处」里面所讲的屈、伸、低、仰,都要清楚觉察,也是这个意思。身体有身体的屈伸、低仰,腿部有腿部的屈、伸,手部有手部的屈、伸,你都要保持明觉。所以,第三个阶段的练习,就是你可以设定一个主题,练习拿杯子,屈伸的过程。伸出去,杯子拿到,弯回来…。屈伸的过程,你都要保持明觉;或是你要练习我在扫地、在擦桌子,在切菜、在煮饭、在洗衣服…这些过程,都可以依据你所想练习的工作,来设定一个主题,然后让你的手去练习、去做。在这个过程,都保持非常的明觉。这样的训练,是要让你的禅修跟生活完整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

现在就开始练习,不要出声,动作不要大,闭着眼睛做。不要去看别人怎么做,每个人都有不同想要练习的主题,你就好好的练习。上班的人,就练习你上班工作常要用的动作。以前都是囫囵吞枣的动作,无明的冲动,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能够是手到心到,清楚明觉现在在做什么。真能「置心一处」,就能「无事不办」。真能「置心一处」,办事效率就会更好。禅修期间,就是有非常好的环境,让大家可以好好的练习,静态、动态明觉的开发,然后让你应用这些非常好的心灵品质,带到日常生活工作中、修行中。动作不用复杂、不用快,最重要的是保持明觉。现在是在禅修期间,还要开发定力,因此动作不要快,慢慢来!你越缓慢,越能够入定。当你慢慢的练习,一方面心很容易宁静下来,一方面可以深入到更微细的肢体动作明觉的开发。

这些都是帮助你醒过来,非常重要、又非常有效的方法,不要小看!好好的去练习,一定会惊讶你逐渐的醒过来了。当你逐渐的醒过来,你所看的世界,跟以前就会不一样。你的生命品质就在无形中、无意之中,不断的在成长、在蜕变、在提升。现在是告诉大家几个训练的要领、阶段。

4.第四个阶段的练习

第四个阶段的练习,请你把双手就放在双腿上,不要移动!现在是要进入更微细的明觉的开发。一个人要从「无明」、从「不知不觉」的世界,逐渐觉醒过来,来到「后知后觉」;再逐渐从「后知后觉」、「少知少觉」的情况,提升到「先知先觉」~明觉,都是要不断点点滴滴的开发我们的明觉,而且是要越来越微细。微细的肢体动作,如果看不到,起心动念是更微细的。要来到第三个阶段~「心念处」的开发,一定要经过前面「身念住」的肢体语言、肢体觉察的开发过程。而身体肢体动作的觉察、明觉,是有浅有深、有粗有细。所以,不要以为是繁琐琐碎,不是这样的!而是你的明觉要进入越微细。微细的动作,你能觉察到,就容易看到起心动念。

现在请大家练习一个动作,手掌平放在两腿上,不要移动。就从右手的五个手指其中,动一根手指,向上移动~再放下,动一根指头~举起、放下。记得!手掌不要动,只要动一根指头就好,左右手交替动作。但是,手指动哪一根手指,你不必按照次序,全身要放松。如果你能连一根指头的动,都可以清楚看到、觉察到,这时候你就会有相当的定力跟相当的明觉度。只要透过这几个步骤的练习,你的心也会很快的宁静下来。一般的打坐、入定,往往没有在开发明觉。所以,只是在定力上面的加强,没有开发明觉的定力,就是「世间法」的定,也就是比较偏于定力,而没有在开发明觉。如果没有在开发明觉,只是在练定力,不管你的定力多深,你不会开启智慧,这就是「世间定」。要开启智慧,一定是你的定力之中要有明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