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覃发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十一五”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24.08亿元,增长11.2%,高于计划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0.06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10 %。人均GDP达到36562元,位列全省第一。民营经济逐步壮大,全年完成增加值157.07亿元,增长19.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16亿元,同口径增长1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同口径增长18.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1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75元,比上年增加412元,增长8.2%。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03亿元,增长4.8%;粮食总产量、蔬菜、特色水果分别增长0.6%、4.3%和17.9%;烤烟面积达15.3万亩,实现烟叶收购32万担;肉类总产量6.77万吨,增长4.2%;水产品产量增长25.8%。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发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78个。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米易县、盐边县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完成农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312公里,全市已有42个乡(镇)实现通畅,353个行政村实现通达;新建沼气池6260口,解决了8.9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大竹河水库开工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灌区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务开发力度加大。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9.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66亿元,增长8.3%。支农惠

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类财政直补资金8643万余元。米易县湾丘—垭口片区、盐边县红格片区成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二)企业效益下滑有所遏制,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去年,全市工业尽管受价格下跌、市场不稳、产销衔接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钢材、钛白粉等主要产品价格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增加,规模以上企业中90%以上恢复生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总体上升,全市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0.72亿元,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68.07亿元,增长13%。

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钛白粉、三氧化二钒、高钛渣、铁矿石、原煤、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12.5%、64.9%、48.9%、22.5%、11.6%、8%;钒钛、钢铁、能源、化工支柱产业累计完成产值57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77.4%。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01户,比上年净增37户。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全市各类工业园区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30户,其中,钒钛产业园区入住企业达78户,投产企业52户,钒钛园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投资31.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增长28%,完成增加值18.1亿元,增长31.2%。

企业效益下滑有所遏制。受工业品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2009年前8个月全市大多数工业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扭亏为盈。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4%,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11.96亿元,同比下降55.1%,企业效益下滑势头逐步得到遏制。

(三)市场消费稳中趋旺,服务业发展加快

商贸服务业发展较快,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亿元,增长18.4%,比计划目标高4.4个百分点。以北京华联、摩尔百盛、苏宁电器、必胜客、欧洲房子等为代表的知名服务品牌效益明显,沃尔玛已与我市签约确定入驻,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态快速发展;改造提升了52个城乡集贸市场,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全市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110个,总数达185家,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3.21万台(件),汽车(含摩托车)下乡销售1.09万台,两项合计财政兑现补贴农民达1527万元;消费提档升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汽车消费增长较快,全年累计销售20896辆,增长29%。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启动了阿署达、大黑山旅游区、莲花乡村旅游区、米易亲水戏水等旅游项目,金海.开元名都五星级酒店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77亿元,增长23.7%。

现代物流经济逐步发展。密地粮食物流节点、烟草物流中心、米易攀西农产品交易物流

中心、倮果散货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

市场物价整体保持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0.7%,全年单月涨幅在正负1%之间波动,其中食品价格累计涨幅0.9%,单月涨幅变化不大。

金融保险健康运行。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2.96亿元,比年初增长25.2%;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额408.58亿元,比年初增长27.1%;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12.5亿元;广发证券入驻我市,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24.8%。

(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投资拉动成效明显

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拉动战略的推动下,呈现出完成总量大,增长速度较快的态势,是“十一五”以来投资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64.76亿元,增长40.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先启动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项目,农林牧渔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9.9%、50.3%、28.6%;更新改造、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完成115.22亿元、96.91亿元,增长72.1%和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1%;其他投资完成30.37亿元,增长371.1%。

资金保障能力加强。积极争取到位国家和省基本建设项目资金3亿元,其中,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争资额2.3亿元,占争资总额的77%;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3000万美元;顺利完成1.8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争取发行10亿元地方企业债券工作取得进展;争取国家开发银行10.2亿元贷款进入评审阶段后期。

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有序推进。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扩大内需项目56个,完成投资5.8亿元;按照全省“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了灾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恢复和灾区经济的发展振兴,全市累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26.15亿元,全市完成农房重建12553户、维修加固49369户;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灾后重建项目正抓紧建设。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纳入重点建设和考核的“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共100个,年计划投资126.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35.4亿元,其中,竣工21个,在建(含新开工)61个、储备18个。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新竣工工业项目180个,在建工业项目220个,其中,攀航钛业2000吨/年钛锭及钛材加工项目、中禾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钢城集团5000吨海绵钛、白马球团二期和干法旋窑水泥技改项目、天伦化工配套项目、华铁钒钛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等项目全面竣工;攀钢1.5万吨海绵钛、富邦200万件钒钛汽车制动毂一期工程、攀煤100万吨焦炭、攀钢新钢钒公司高炉煤气干式除尘及TRT工程、攀阳钒钛煤基直接还原综合利用、金光化工10万吨金红石钛白粉等项目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快推进,滨江大道上段已建成通车,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已开工建设,小沙坝污水处理厂、炳二水厂及原水管线、渡口桥南立交系统、新密地大桥等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对外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成昆铁路新线已完成预可研,上报国家铁道部待批,昭~

攀~丽铁路全面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攀-丽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已开工建设,攀-宜沿江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前期准备;仁和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马上坪、一枝山220KV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观音岩、桐子林、金沙、银江水电站等项目积极推进,缅气入攀天然气项目正完善项目核准申报材料,其他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县(区)水务局相继挂牌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确权面积356.72万亩,发放林权证7478本;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米易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全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改革工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水价、电价、成品油价格等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资源开发新机制逐步形成;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与凉山州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加强了与昆明及周边其他市州的联系交往,先后在上海举行了投资说明会,在成都举办了攀枝花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参加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会,特别是在第十届西部博览会上,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158亿元;引进了昆钢集团、成都金海置业、三森集团等企业。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7.48亿元,增长25.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外贸进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下滑,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997万美元,同比下降61.9%,其中,出口总额8458万美元,同比下降67.1%。

(六)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不断巩固、扩大和提高“双创”成果。交通管理、环卫和园林绿化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着力抓好“五乱”整治,深入开展“七进”活动,着力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示范点56个。全市全年各级财政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达1.02亿元。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节能技改项目,以建设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突破口,以工业污染源治理为核心,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支持攀钢高炉渣制备精四氯化钛等为代表的10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攀钢、德胜集团、安宁铁钛等1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狠抓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闭淘汰了攀钢新钢钒公司、市广川冶金公司等16户(其中列入全省淘汰落后产能的15户)企业的落后产能,预计2009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8年下降7%;攀钢发电厂及6号烧结机脱硫项目通过验收,新建360m2烧结机投入试生产。1号、2号烧结机如期关闭,新建第二台360m2烧结机项目顺利启动,省、市政府限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按照《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强化农村环保工作,加大生态细胞建设,成功建成5个环境优美乡镇、17个文明村、260户生态家园;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全年完成营造林17.73万亩。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3%、9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第三名。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扎实抓好学校灾后重建,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校安工程完成2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95亿元,确保了教学正常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推进,职教攻坚计划顺利实施,落实了藏区学生“9+3”免费教育招生计划,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取得好成绩;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加强;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受益学生达10.9万人,免除5.56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采取措施加强防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46.61 万人,参合率达9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35个灾后卫生重建项目顺利推进,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和盐边县中医院等重点卫生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乡镇卫生建设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及灾后重建计生服务站项目积极推进。“科教兴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钒钛综合利用和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取得新进展,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34个、科技合作项目4个;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新材料实现产值149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模式初步形成。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积极申报“苴却砚石刻技艺”、“平地迤沙拉谈经古乐”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1%和96%。省民运会场馆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低于省下达指标,档案、地震、“五五”普法、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民政福利、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惠民行动进一步深入。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全市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1.5亿元,省列38个,市列32个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25人,其中“40、45”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6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扩面进展顺利,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39.31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73万人、19.51万人和19.27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26万人和21.42万人。

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5210套,廉租房348套,对4515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888.34万元。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30.79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工业经济运行效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与工业强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不相匹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增强;资源环境趋紧,节能减排形势

严峻,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大,维稳工作任务繁重。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发展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冲刺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科学研判积极应对。

从国际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步入了复苏进程,但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将会缓慢曲折。从国内和全省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政策作用明显,全国、全省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央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在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上将更加注重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风险。省委、省政府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继续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改善发展条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我们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加快”、“三个全面推动”的发展战略,为我市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等战略性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良机;我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加速,民生得到明显改善,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仍具备一定的基础。

2010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四个倾力打造”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关键在投资、重点在工业、核心在结构、落实在项目的思路,立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实现更快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5%(其中工业增长15%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1%。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我国及全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积极向好,国家宏观政策将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安排13.5%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对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考虑到“十一五”前四年GDP已完成年均增长13.5%的目标,要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终期目标,今年GDP增速必须达到13.5%以上。三是分析今年的增长因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我市“十一五”以来推进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具备实现13.5%发展增速的产能支撑条件,只要工业产能能够得到有效释放,就能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占我市工业总量50%的国有大企业增量有限,同时考虑发展中诸如市场变化、国家调控钢铁产能过剩等不确定性因素,难以支撑更高的增长速度。四是针对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安排13.5%的预期目标是不低的,也是对我市加快发

展的一次重大考验,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真抓实干,拼搏奋进。

---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300亿元以上。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适度扩大投资是保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应对经济形势、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实现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的必然选择。二是积极对接国家和全省扩大内需政策以及我市“投资拉动战略”的实施,力争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昭-攀-丽铁路、观音岩、桐子林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大竹河水利工程、攀-丽高速公路以及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今年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也是具备一定支撑条件的。三是受政府资金紧张、民间投资乏力、企业发展信心和投资能力不足、房地产市场面临进一步调整等因素影响,保持全市投资稳定增长的难度仍然较大,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加倍努力,力争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今年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需求,将加大民生支出,努力提高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增长。同时,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汽车、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消费将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控制在8.1万吨、1.8万吨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非常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并将其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二是随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我们能够在工业、建筑等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降耗。三是“十一五”开局以来,通过采取措施,全市单位能耗逐步下降,节能降耗形势趋于好转,初步预计2009年累计下降16.4%,“十一五”前四年完成总目标的74.5%,今年节能安排下降6%,就能确保完成“十一五”下降22%的目标任务,但难度非常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约束性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社会保障方面投入逐步加大,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将得到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良种、农具等补贴,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我市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在金融危机持续冲击的背景下,工业企业裁员,新增就业岗位的难度加大,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新增就业等,加剧今年的就业形势。但今年各级政府将从维稳大局出发,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着重抓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农村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和服务业在就业中的作用,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特别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我市人口增长率已逐步下降,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以内是可行的。

实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

作: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以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标准化基地建设,抓好烟叶新区和打叶复烤厂等项目;力争把米易、盐边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基地强县;推进“四川攀枝花盐边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台湾企业和农民来攀创业。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三是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竹河水库、农村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田改土,尽快实施二滩水库淹没区脱贫帮扶规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编制好米易、盐边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推进攀枝花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试点并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做大农产品品牌,形成多元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发展格局,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劳务经济稳定发展。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实现工业提速增效。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搭建和利用各种平台,实行政府、园区、企业、中介联动,狠抓产业招商和项目的落实,促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机结合。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抓紧制定实施支柱产业振兴规划,重点抓好全市“6+2”产业布局和规划,加快推进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加工六大主体产业和太阳能、生物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主体产业要集约发展、规模发展和品牌发展,延长产业链,新兴产业要尽快找到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编制和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案,为攀枝花工业产业定位提供指导,为工业招商引资提供项目支持,提升全市产业发展层次。三是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企业入驻条件;紧紧抓住省上加大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信息、物流、技术、融资等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四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钒钛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攀钢1.5万吨海绵钛、18万吨高钛渣二期、新钢钒烧结系统技术改造二期工程等一批新的项目尽快竣工达产增效,充分发挥新经济增长点的效益和作用。五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整合,主动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专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六是搞好要素保障与协调,在电力供应上,多争取用电指标;在能源供应上,要早做安排,早做预案,确保煤炭和成品油的正常保供;在运输保障上,积极做好衔接、协调和调度工作。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升级。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省二级物流节点城市要求,加快现代物流体系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密地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格里坪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仁和总发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金江工业物流中心、米易攀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市烟草物流中心,市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切实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与成都、昆明两个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信息和物流联运搭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培育发展物流龙头

企业,培植壮大第三方物流市场;重视金融保险、信息、专业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二是加速发展民生性服务业。按照“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要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构建集运动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体系,带动服务业持续繁荣;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推进炳二区、炳三区、仁和片区、西区片区的开发建设力度;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零售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速度;继续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依托“万村千乡”、“社区双进”市场工程,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一批农产品批发龙头企业,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相关补贴政策,促进农村消费。

(四)着力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一是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抓好100个“四个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完成全社会投资300亿元以上。对接国家投向,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瓶颈的项目,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进出口大通道、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涉及“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加大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攀-丽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昭-攀-丽铁路具备前期开工条件;加快建设炳仁路后段、渡口桥南立交系统、新密地大桥、炳二区主干道、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等地方重点工程;全力推进炳三区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城市路网工程;加快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推进观音岩、桐子林、安宁河梯级水电站和马上坪、一枝山220kv输变电工程及太阳能示范电站等能源建设项目,继续做好金沙、银江水电站、缅气入攀、成品油入攀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扎实推进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项目的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力度。三是强化项目推进统筹协调,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项目报批、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移民、征地、拆迁等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重点抓好招投标、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质量管理等环节,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筹融资力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省项目资金,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的契机,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加强项目包装、申报,努力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另一方面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更多的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五是做好重大项目储备,保持重大项目建设连续性。

(五)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方向,积极实施创业发展计划,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各类创业主体,引导和鼓励全民创业,充分释放民智、民资、民力;做好民营企业跟踪服务,从融资担保、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方位壮大民营企业群体,促进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要从发展定位、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上,继续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动力、优化环境,发挥好县区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县区经济整体实力;建立完善促进县区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县区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增长潜力,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

(六)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努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继续解决好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两

集中、两到位”改革;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深化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是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与毗邻市、州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机遇,开拓东盟市场,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多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注重招商选资,积极招大引强,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工作,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60亿元;加快市内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程度,积极拓展和扩大外贸出口。

(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节能减排。狠抓重点企业节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钢铁及化工行业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技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其它领域重大节能工程,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强化机关节能,继续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重点抓好农村污染源头防治工作。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总量减排,建立起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机制,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重点推进攀钢利用转炉煤气发电第二台55MW机组、炜源科技项目、鼎好科技30M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攀钢10万吨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等项目。三是全面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工作。确保攀钢集团3#、4#、5#烧结机脱硫治理、攀钢集团江5#、江6#废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建设等重点项目按期完成,务求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顺利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四是搞好生态市建设。按照《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大力实施六大体系中的重点项目,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继续抓好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

(八)努力改善民生民本,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安排好项目和资金,增加财政投入比重,争取办成一批群众期盼的大事实事。二是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和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全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工作,继续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四是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切实做好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健全教育助学体系,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医技楼建设,搞好市二医院职业病防治中心及外科住院大楼前期开工准备,完善规划,适时启动建设,抓好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建设,深化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五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及煤炭采空沉陷区治理。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廉租房补贴4900户,新增廉租住房房源4500户。六是突出抓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文化和群众体育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民运馆建设,做好全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攀枝花大剧院前期工作。七是加强安全生产,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八是继续开展“五五”普法,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审计、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九)谋划长远发展,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在深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开展总体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明确“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形成总体规划框架。二是研究提出纳入国家、省上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三是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段等方面有机统一。四是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专家咨询论证、群众建言献策、社会广泛参与创造更为便捷有效的通道,增强规划工作的民主化水平,提升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2008年攀枝花GDP现价年报数为4276138万元(年鉴数据),经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市2008年GDP现价修正为4146711万元(现价),扣除2008年的物价因素后,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为3721732万元(不变价);2009年我市GDP快报数为4240750万元(现价),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为4140214万元(不变价),增速=4140214/3721732=11.2%。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

3、四个一批:即竣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加快前期一批。

4、两集中、两到位:即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相对集中,该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5、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指藏区学生在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到内地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

6、八项民生工程:即加大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方面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7、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8、三个全面推动:即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

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

9、第三方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0、“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商务部自2006年以来持续推动的旨在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服务功能提升的重点工程,其主题为“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11:三个百分之百:即项目百分之百按期开工,配套资金百分之百到位,检查组提出的问题百分之百整改到位。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是“四川南向门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城镇发展对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攀枝花市建市于1965年,人口主要为移民,移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城市人口较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下,工业化率高,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明显迟缓,城镇化水平总体质量不高。一、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攀枝花1965年建市以来,城镇化发展迅速。作为新兴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经济主要依赖于工业发展,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平稳增长中也存在着问题。 1.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水平较高,但发展较慢由表1可见,2007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14.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6%。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61.64%,高于全国城镇化率51.27%。2012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达到123.0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56万人,城镇化率达63.01%,位列成都之后排在全省第二位。 2007-2012年间,城镇化率增加4.4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攀枝花1965年建市,城镇化发展起步高,其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2007-2012年间2012年各区县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表1 2007-2012年攀枝花市城镇化水平 2.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为3.5:75.8:20.7,

工业化率72.03%,居四川省第一位。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达75.8%,即工业化率为72.03%,城镇化进程低于工业化进程9.02个百分点,城市产业结构失调。 3.区县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据表2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不平衡,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东区人口规模最大,达到37.5万人,但地小人多,城镇化增长速率为0.7%次于仁和区,增长速率为全市第二。西区人口规模最小,但城镇化率达96.24%,次于东区位于全市第二。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面积占攀枝花总面积的75%但人口分布较少,三地区总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6%,城镇化水平也较低。 4.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作为凝聚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人群中,工矿区职工占较大比重,从事制造业和采矿业的从业人员占比56.1%,而这部分人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社会平均工资。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 二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 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一月 目录 前言 (2) 气候资源 (3) 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 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 土地资源 (6) 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 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 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 矿产资源 (9) 1资源概况 (9) 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 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

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 能源资源 (26) 1太阳能资源 (26) 2生物质能资源 (32) 3水能资源 (38) 4火电 (43) 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 生物资源 (45) 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 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 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 旅游资源 (51) 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 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 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 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 结语 (55) 前言 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 ◎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 ◎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 ◎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 ◎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前言 攀枝花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努力,已经形成规模化的铁、钒和钛产品生产能力,特别是攀枝花钛资源优势和钛产业技术创新给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确立了攀枝花作为重要钛产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氯化钛白技术、硫酸法钛白技术、钛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面对国内外巨大的钛白市场需求和钛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攀枝花丰富的钛资源,生产优质钛白制品、钛合金及系列钛产品,创建钒钛之都已经成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对攀枝花钛资源布局、钛产业布局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三区两县钛产业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发展钛产业和建设钒钛之都的信心,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有针对地提出发展钛产业建议,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钛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保证攀枝花钒钛之都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外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全球钛资源 全球钛资源分布较广,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钛资源。目前全球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钛资源主要是钛铁矿(岩矿、砂矿)

和天然金红石,其中钛铁矿占绝大多数。据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钛铁矿基础储量约12亿吨(以TiO2计,下同),储量约6亿吨,金红石基础储量约1亿吨,储量5000万吨。全球钛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中国和印度。其中加拿大、中国、印度主要是钛岩矿;澳大利亚、美国主要是钛砂矿;南非的岩矿和砂矿均十分丰富,表2-1给出了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表2-1 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以TiO2计,万吨)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 ?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上升为%,上升个百分点,东区上升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 ?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率为%,比全省高个百分点。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

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攀枝花钒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相对较短,钒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一些核心技术尚待突破,税收等优惠扶植政策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产业结构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实现攀枝花钒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才有利于攀枝花的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攀枝花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制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atus of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think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s not high, between enterprises of the industry related degree low, industrial chain is relatively short, vanadium products of low added value, some of the core technology still needs a breakthrough, tax policy is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lack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these problem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vanadium industry in Panzhihua, the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vanadium industry in Panzhihua.. Key words:Panzhihua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ndustrial relevancy industrial chai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regulation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历次普查常住人口 (万人)增加量 (万人) 每年平均 增加量 (万人) 增长率 (%) 1964年“二普”28.93 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 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 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 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国土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76.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4.31平方千米),约占89.93%;建设用地292.32平方千米,约占3.94%;未利用地面积454.84平方千米,约占6.13%。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矿产地490处(含矿点、矿化点),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全市宝玉石资源也较为丰富,计有各类矿点81个。 2005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905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29亿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870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047.9万吨,溶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554万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749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4万吨, 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5. 3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20166万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05万吨,大理石资源储量5399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5万吨。 【水能资源】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365.19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区的1.27倍。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过境支流安宁河、惠民河、永兴河、新庄河。 【生物资源】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500多种。珍贵稀有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牛羚、云豹、豹、白尾梢红雉、四川山鹧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攀枝花市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 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1°15′~102°08′。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幅员面积达7440.398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户籍人口达111.58万人,常住人口达116万人。攀枝花市辖仁和区、东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共三区两县。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是四川攀西地区

最大的城市,也是四川南部地区最富裕的城市,还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四座大城市之一。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山地城市。2005年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交通概况: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 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 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 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 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保安营机 场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部,主要航 线攀枝 花—成 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北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航线,随着 攀枝花市航运设施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 形成区域航线网络。西攀高速的建成,丽 攀高速2012年的通车,将使得攀枝花与 整个四川版块成功的衔接。

经济概况: 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 和农业资源。工业以冶金、电力、煤炭、炼焦、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甘蔗、芒果、香蕉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矿产: 全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3.8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江纵贯全境,年过境径流量达1102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700万千瓦,已开发装机347.4万千瓦(其中二滩330万千瓦,盐边小水电8.8万千瓦,米易小水电8.6万千瓦),尚有35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可供开发。 农业: 全市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全年2443小时),平均气温高(全年20.5℃),降水量适中(全年815毫米),无霜期每年长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是我国三大热作区之一。植物和野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中共攀枝花市委副书记 刘晓华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 攀枝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3年前,它还是金沙江畔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渡口。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全市98%的城市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这是一座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富集,钒钛资源优势突出。四十多年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依托优势资源、战略地位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在金沙江畔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并确立了西南钢铁工业基地的地位,正在崛起的钒钛工业更让攀枝花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攀枝花人的钒钛情节 攀枝花人的钒钛情结,源于曾一度被国外冶金专家称为“呆矿”的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人经过艰辛努力,自主创新突破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西南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改变了建国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和东北、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基础差的发展格局。但在四十三年开发建设取得令

人瞩目成就的同时,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固有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钢铁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产业格局犹存,但其承载能力却已难堪市场冲击之重。攀枝花人由此踏上了第二次创业的里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突破口,决定以在中国、在世界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钒钛资源为支撑,走以钒钛产业为支点的特色经济强市之路,通过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延伸优势钒钛产业链,进而带动特色农业、特色生物产业、旅游、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扩大城市辐射能力,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钒钛之都”建设之基 ——资源能源优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73.37亿吨,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1547万吨,占全国的61%、世界的11%,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5.38亿吨,占全国的75%、世界的35%,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勘查,加之对尾矿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再利用,预计有钒钛磁铁矿潜在资源量41~55亿吨、潜在钛资源储量3.7~4.9亿吨、潜在钒资源量887~1180万吨、钛砂矿远景资源量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矿剥离围岩、选铁尾矿、冶金渣中钒可利用量50万吨、钛可利用量7000万吨。攀枝花水能资源富集,现有电力装机容量448万

攀枝花平地镇家庭经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攀枝花平地镇家庭经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2000年李昌平高喊:“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随之而来的“三农”问题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农村。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29次提到了“三农”问题,其篇幅之大、比重之高,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不多见的。2008年中央又出台关于“三农”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国家就不能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全国毕竟有9亿农民,如果他们的温饱和经济状况还依然如故,我们的富裕和繁荣就只能是局部现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关注“三农”问题,关注新农村建设也是我们所肩负的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字平地镇经济发展 引言2009学年暑假期间,攀枝花学院“李嘉诚感恩行”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深入攀枝花8.30地震重灾区—平地镇农村和农户家庭中,对部分农民家庭做了全景式的、写实式的社会调查,全面了解灾区家庭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共走访农村家庭66户,这66户家庭遍布平地镇各个村社。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平地镇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震后生活状况。 一、国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真正受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这些政策将连续、稳定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和农村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一)2004年始国家开始实施减免农业税政策,2005年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1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12月20日周六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别名:渡口、钢城、中国钒钛之都政府驻地:东区电话区号:0812 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49亿元,第二产业386.63亿元,第三产业115.87亿元。各区县GDP分别为:东区237亿元;西区64.98亿元;仁和区100.05亿元;米易县59.59亿元;盐边县69.01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10.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1%。 工业布局总体规划 东区:以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钢铁制品业、二次资源利用、机械加工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 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010~2012年) (征求意见稿)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三月 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 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010~2012年) 2010年2月2日,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标志着我市围绕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以自主创新、综合利用和国家战略金属开发为主线的钢铁钒钛产业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这是对我市钢铁钒钛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省委“7+3”产业发展、打造攀西资源发展战略高地的重要关键措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钢铁钒钛产业向低消耗、高效益、循环型、生态型目标发展,把我市真正建成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 (一)钢铁(钒钛)产业发展规模更加壮大 到2012年,全市形成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钒钛磁铁矿采选产业集群、钛白粉精细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和钛材生产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钒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及以钒钛低(微)合金钢、耐磨耐蚀钢为主的特色钢铁产业集群。 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量达到4500万吨;铁精矿产能达到1500万吨;钛精矿产能达到150万吨,富钛料产能达到120万吨(含直接还原工艺所产生的富钛料)。传统钢铁冶炼流程铁产能保持600万吨、含钒钛低(微)合金钢产能保持600万吨规模,加快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传统钢铁冶炼工艺,实现节能减排,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系列,从而创造600万吨钢的规模、800万吨钢的效益;尽最大努力,加快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工艺产业化步伐,突破运用直接还原全面处理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回收和资源全面回收利用创造良好条件,形成直接还原铁200万吨规模,并利用直接还原铁生产锻铸件50万吨以上。 钛白粉产能达到45万吨,海绵钛3.5万吨,钛锭1.5万吨,各类钛合金材料1万吨. 钒渣产能达到45万吨,钒制品产能(折合V2O5)达到4万吨。 2012年全市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报告人: 沈延杰262015年11月日一、调查背景日入职攀枝花百盛百货,对于攀枝花市场经济,居民消费水平,购基于12月1 物商场和高低中档服装市场占有率,以及 快销品行业所做的研究调查报告。二、调查基本情况攀枝花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攀枝花经济增长情况。2015)(、1省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攀枝花市 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攀枝花市四川省,是成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市人口占市总人口的60.1%面积辖市,?7440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市社会年上半年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20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0.511.3%138.27亿元,增长,比全省低消费品零售总额省第18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 攀枝花经济消费水平都在持续上涨,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提高,消费需求在扩大,消费质量当然也在不断地要求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9.4%、2.6%和1.3%,烟酒及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3.6%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其中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涨最多。光是东区就实;说明攀枝花居民对衣着等消费需求10.2%亿元,增长357.01现地区生产总值 较大。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占据消费市场主体地位,,11.4%乡村消费发展较为缓慢。1-4月,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3.7亿元,增长,占零售亿元,增长占零售额的比重为9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6.8 7.9%74.07.5%,乡村增速落后于城镇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额的比重为。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亿元,增长11.0%,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 。额的62.0%,增62.0%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东区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11.0%盐边县分别增长、11.5%、11.4%和西区、长11.1%;仁和区、米易县、10.0%和5.4%。、分别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10.7%、11.9%年 攀枝花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5 2)购物中心和服装市场占有率(攀枝花百盛就位 于东区临近市中心,是人口流动的中心;攀枝花百盛是攀。枝花市较为高档的购物中心,而且货品较为完善,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攀枝花市除了百盛还有摩尔盈盛,德铭阳光,盛华堂,几个服装货品较为完善的购物商城,以及东方巴黎,以上都在炳草岗片区的商场都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而一些个体和加盟的服装店也较为集中在炳草岗片区,但是其中商业街是一个较为混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