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

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О一三年四月

目录

一、建设项目概况 (1)

(一)建设项目地点及建设背景 (1)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4)

二、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6)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6)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7)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9)

(一)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9)

(二)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 (11)

(三)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2)

(四)对涉及法定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单独介绍对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17)

(五)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17)

(六)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1)

(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23)

(八)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23)

(九)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24)

(十)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4)

四、公众参与 (26)

(一)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26)

(二)公众参与的形式 (27)

(三)公众参与的范围与对象 (28)

(四)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 (29)

(五)公众参与的调查统计结果 (29)

(六)公众参与的建议和要求 (34)

(七)小结 (34)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6)

六、联系方式 (37)

一、建设项目概况

(一)建设项目地点及建设背景

1、建设项目地点

矿区位于繁昌县荻港镇南东方向约4km,行政区划隶属繁昌县荻港镇管辖。矿区位于长江南岸,水陆交通便利,距荻港码头约5km,有乡级水泥公路和繁昌—荻港公路相连。

2、建设项目相关背景

(1)建设单位: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

(2)项目名称: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

(3)项目性质:技改扩建项目

(4)项目投资:建设项目投资2500万元

(5)建设周期及运行年限:建设周期6个月,运行年限19.5年。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主要建设内容

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

表1-1项目组成一览表

2、生产工艺

(1)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情况详见图1-1、图1-2。

①采矿工艺流程

图1-1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②破碎工艺流程

图1-2破碎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3、建设项目投资

繁昌县荻港水泥建材基地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及建材石料开采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2.5万元,占总投资的2.27%。

4、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工期0.5年,有关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

表1-2技术经济指标表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1、选址选线方案比选

由于本工程项目为整合技改工程,可研报告没有进行选址选线方案比选。2、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符合性

(1)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范畴,为允许类。本项目满足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石灰岩矿山开采规模不小于30万t/a的规定。本项目符合安徽省经信委《安徽省建筑石料开采准入条件》[2009]87号“新建矿山,年生产规模必须达到10万立方米(含10万立方米)以上”规定。

(2)关于印发《安徽省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安监【2008】116号)——三、关闭的对象:方解石矿山生产能力5万吨/年以下(含本数,下同),铁矿、硫铁矿、磷矿、白云岩3万吨/年以下,铜矿、钼矿、银矿2万吨/年以下,金矿、铅矿、锌矿、钨矿、萤石矿、高岭土和陶瓷土矿1万吨/年以下。因此,本项目不属于该通知的关闭对象范围内。

(3)生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符性

拟建项目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10月以环发[2005]109号发布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各项相关规定的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的规定和要求。

(4)规划相符性

本项目由芜湖市华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繁昌县石灰石一矿、芜湖市华杨水泥有限公司繁昌县石灰石二矿、繁昌县荻港永年矿业有限公司黄兴分矿三个矿区,经由县矿产资源整规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整合而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符合繁昌县总体规划的要求,也符合繁昌县矿山资源规划的总体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的要求。

二、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生态环境现状

(1)植物资源现状

矿区现以丘陵生态系统为主,无天然森林,植被以灌丛和藤本为主,山腰至山顶有黄檀、桑、柘树、枫杨、朴树、泡桐等乔木零星分布。

矿区为山丘和农田。山丘可见低于2m的次生灌丛。自坡麓至山坡依次分布有草本——灌丛——低矮乔木。山坡灌丛盖度为10-15%,山上乔木盖度可达30%。

乔木:分布在山顶及山腰。以黄檀、枫香为优势种,此外还有桑、枫杨、黄连木、杜荆常见树种。

灌木:以柘树、雷竹为优势种,伴生种类有盐肤木、高粱泡等。

草本:以禾草植物为主,主要为苔草、葎草、大蓟、酢浆草等。其它常见种类有白苏、刺苋、五节芒等。

藤本植物:主要以葛藤为主,常见种类还有菝葜、鸡屎藤、乌蔹莓等。

(2)动物资源现状

根据对矿区动物资源调研资料统计:该矿区现有昆虫4类,水生动物7类。两栖爬行类动物4类,鸟类7类,兽类5类。

爬行动物:分布主要与生境有关,灌丛区多见有斑游蛇、蝮蛇,草蛇多见于农田。

鸟类:以雀形目占优势,主要有红头山雀、文鸟、班鸫、麻雀、大山雀等。

兽类:主要有野鸡、野兔、田鼠、刺猬等。

鱼类:主要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昆虫:菜粉蝶、蛾类、跳虫、蚂蚁、虻等。

高等水生动物:水鳃蚓、环棱螺等。

由于该区及其周围为人类居住区,生境变化大,许多动物已受干扰迁移它处。因此,野生动物数量极少,仅偶尔见有草蛇出没和麻雀栖息,但家禽、家畜数量增多。该处未见到珍稀濒危和需要保护的动植物种。

2、大气环境现状

评价根据矿区周围地形特征、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并考虑主导风向的作用,委托青岛京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天进行了监测,在项目北东1000米、项目所在地、项目西南1500米设置了三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TSP、PM10、SO2、NO2日均浓度及SO2、NO2小时平均浓度。各监测点的SO2、NO2小时平均浓度,SO2、NO2、PM10、TSP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未有超标现象,说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区域内的地表水系分布状况及污水排放途径,本次评价在桃冲山河设置了三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SS、NH3-N、COD Cr、溶解氧、动植物油、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根据监测结果,其水质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水质标准的要求。

4、地下水环境现状

本次地下水采样样品取自昌保村民组住户水井、厂区水井及盛家新屋基村民组水井,进行了一期采样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氨氮、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六价铬、铜、锌、铁、锰、铅、砷共13项。通过对监测结果和标准值的比较可以看出,昌保村民组住户水井、厂区水井及盛家新屋基村民组水井地下水中各项水质指标数值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限值要求。

5、声环境现状

声学环境现状监测共设置6个监测点位,包括矿区边界四周及分别为厂界的东北昌保村民组和西南方向关心点盛家老屋新屋基。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各监测点的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工作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详见表2-1。

表2-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1、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1)大气污染物

该项目排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破碎、筛分、卸料时产生的粉尘,粉尘污染物排放情况参见表3-1。

表3-1大气污染源主要参数

对破碎、筛分、卸料系统产生的粉尘,分别采用带水破碎、振动筛外加集尘罩与布袋除尘、卸料过程外加集尘罩并采取布袋除尘器除尘,其除尘效率可达96%以上。采取此防治措施成本很低经济可行,技术成熟,外排粉尘可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

(2)水污染物

①生产废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

②雨水:项目初期雨水进入矿区周边的排洪沟,进行初步沉淀和降解,然后排入排水沟或综合利用,对纳污水体影响不大。暴雨情况下,雨水容易夹带泥沙汇入水道。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控制后,包括临时挡土、挡水措施、临时导流措施和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将废土料的拦渣率能控制在98%以上,泥沙危害基本能得到控制。

③堆场淋溶水:雨水中由于溶解空气中少量酸性氧化物(CO2),呈弱酸性,对堆场的矿石有一定溶滤作用,形成淋溶水。由于矿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极少,淋溶水对环境影响小。

④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24t/d(本项目的厕所为旱厕,由当地农民定时运出作农家肥),少量的生活污水经沉淀后作为矿山绿化用水,不外排。

(3)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实施后,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采矿产生的废石、剥离废土、破碎与筛分时产生的除尘灰、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4.2万t/a、5.02万t/a、

137.26t/a、9.2t/a。

根据本项目固体废物的特点,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措施主要是:

①采矿废石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的剥离废土(石),部分用来平整工业场地,其余堆放在矿区北侧的临时排土场作为服务期满后的复垦用土。

设计临时排土场分层堆排,单层台阶最高高度6m左右,坡面角40°。

②除尘灰

破碎、筛分工序除尘收集的除尘灰,产生量约137.26t/a 全部出售。企业对破碎、筛分工序进行除尘,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亦可产生经济效益。

③生活垃圾

在矿区范围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收集桶。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拟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收集后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进行集中处理与处置。

(4)污染物排放“三本帐”

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汇总见表3-2。

表3-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项目扩建前后污染物“三本帐”分析

该工程扩建前后采矿工艺流程、职工人数等均不变;因此项目扩建前后污染物种类、性质没有变化。目前现有工程实际生产规模为150吨/年,整合后规模为257万吨/年。根据工程分析,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前后公司污染物“三本帐”分析数据见表3-3。

表3-3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前后公司污染物“三本帐”分析

(二)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根据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没有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厂取水口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也没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矿区北侧约350米外有一个小型河流(山河),主要功能是雨季山洪排放。矿区周围的居民点最近距离为0.8公里;各主要环境敏感点与项目相对距离位置详见表3-4。

表3-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图3-1建设项目敏感目标分布图

(三)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生态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趋势分析

工业场地、废石场、运输道路以及辅助设施等的建设,将导致矿区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的变化,以山林地为主变为工矿用地。服务期满后,矿区所在地部分变成不适合林木、植被、农作物等的生长,未来土地价值将有较大改变,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向。因此,采矿对矿区的土地利用的影响将会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2)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地表形态的变化,施工期对地形的影响主要是地面平整、道路修建、场地建设,生产期矿石、废石堆置形成堆场等。

(3)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采矿工业场地、废石场的建设将破坏地表植被以及表土层,从而引起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土的剥离,岩石被开采与破碎,使得整个土壤的结构和层次受到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被恶化,当遇到雨水时,会产生水土流失,严重时会造成泥石流。表3-5为矿区土壤及废土石场土壤监测结果。

表3-5矿区土壤及废土石场土壤监测结果

本项目采矿工业场地的建设和场地的平整,将破坏一定面积的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的表层土壤受到扰动。当建(构)筑物施工时,将进一步的促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使土壤变得贫瘠,不利于植被的生产和恢复。

另外,临时废石堆场的建设,将破坏废石场内的地表植被和土壤层。同时,随着生产的运行,大量的废石进入废石场内,造成表层土壤被大量的松散的砂石所覆盖,使原来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变得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这种影响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但从整个评价区域内来分析,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待服务期满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后,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表6-6-1可以看出,矿区土质较好,满足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

(4)对景观变化影响分析

采矿活动将改变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原有的景观格局不复存在,尤其是矿石及废石堆场、采矿工业场地的建设,景观将由林地景观转变为工业建筑景观。使矿区景观的总体异质性有所提高。

目前,矿区低山丘陵茂密的林木是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因素,对改善气候、净化环境、蓄水保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矿区占用土地,尤其是占用大量山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建筑物和堆场,虽然部分被毁林

地可分期进行复垦,但在全面生态复垦后的5年内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矿区的建设将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个评价区域内来分析,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待服务期满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后,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6)矿区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当评价区内植被有较强生产能力时,可以为受到干扰的自然体系提供修补能力,有利于生态平衡。当人类活动大量占有植被面积,过度干扰植被的修补能力,自然体系就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平衡,由平均生产力较高的自然体系衰退到生产能力较低的自然体系。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量是其环境功能的综合体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本地值,或理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类比标准。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

生产能力估测是通过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测来完成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方法很多,但还没有公认的模式。本评价主要利用地方已有的成果应用法,即采用典型植被调查方法计算出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数据。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情况详见表3-6。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占地主要有工业场地、废石场等,占地类型主要为疏林和灌丛。本评价根据表3-6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一览表中的相关参数估算出本项目矿区的平均净生产量,详见表3-7。

表3-6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摘录)

表3-7矿区平均净生产量一览表

综上所述,矿区所在地的植被生产能力属良好水平。但随着采矿活动将加剧

该区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降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实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已经出现。开采活动对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不加以保护和恢复,将会加剧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降低系统的生产能力。

(7)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因为项目周围都是农田、矿山等,人类活动频繁,因此,评价区内大型野生动物已很少见,主要动物有田鼠、蝙蝠、昆虫、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等,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项目运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修建道路、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开挖土石方,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使原栖息地上的动物丧失家园,为觅食和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向四周迁移。但区域内的动物都是些普通的常见种类,在项目区域其它地方都普遍存在,数量较少,而且矿区相对于整个地区来说,所占面积较小,外围地形、地貌、生境等因素对野生动物逃遁较为有利,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将迁移至周围的其它地带,不会影响动物区系组成。

②采矿活动产生的各种噪声、放炮声,以及施工人员对周围的野生动物造成骚扰,这些因素会对对生活在周围地区的动物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在施工期间,附近的部分动物因不能忍受噪声干扰和人为骚扰而向远离施工区的方向迁移,从而使施工区四周地带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2、大气环境影响

该项目排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破碎、筛分、卸料时产生的粉尘,选择粉尘作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粉尘污染物排放情况参见表3-8。

表3-8大气污染源主要参数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分别计算,最终结果见表3-9。

表3-9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值和位置

根据大气环境防护标准计算程序计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厂界外50米处浓度最高点在标准限值内。

3、地表水环境影响

(1)生产废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

(2)雨水:项目初期雨水进入矿区周边的排洪沟,进行初步沉淀和降解,然后排入排水沟或综合利用,对纳污水体影响不大。暴雨情况下,雨水容易夹带泥沙汇入水道。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控制后,包括临时挡土、挡水措施、临时导流措施和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将废土料的拦渣率能控制在98%以上,泥沙危害基本能得到控制。

(3)堆场淋溶水:雨水中由于溶解空气中少量酸性氧化物(CO2),呈弱酸性,对堆场的矿石有一定溶滤作用,形成淋溶水。由于矿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极少,淋溶水对环境影响小。

(4)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24t/d(本项目的厕所为旱厕,由当地农民定时运出作农家肥),少量的生活污水经沉淀后作为矿山绿化用水,不外排。

4、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机械噪声和动力噪声。环境噪声是各种声源噪声传输到受声点的总和,噪声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子的影响,一般有距离、空气、障碍物、地面效应、指向性、植被、反射和风等影响因子。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实施后,生产噪声对各监控点贡献值较低,声环境可基本维持现状。

目前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较好,监测点声环境昼间、夜间监测结果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由于本项目周围多为山区,声敏感点均在800米范围以外,本项目实施了减振、隔声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更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本项目运行后,各预测点昼间预测值均可达标。不会发生噪声扰民,厂界声环境基本维持现状。

5、地下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采矿活动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属于地下水补给区。采矿活动削除山体表面的覆土,破坏了山体表层的风化带,地下水的饱气带、潜水带遭到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