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中国的腐败至少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

为什么中国的腐败至少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

为什么中国的腐败至少没有阻碍经

济的增长

摘要:本文从中国的“双高之谜”,即经济高增长下的高腐败率,入手,解释了“双高之谜”的具体表现,并浅层次地从中国经济结构、经济统计方式和权贵资本主义的角度分析为何中国的腐败至少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并得出了不可能让腐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这一结论。

关键词:中国腐败经济增长阻碍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凭借独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其无穷的魅力。然而,在中国的腐败极为盛行的条件下,经济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这不仅让一般民众疑惑不解,更是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难以解答的谜团。中国经济高腐败与高增长并存的“双高之谜”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腐败与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抑或是中国的腐败是促进了经济增长?现有的文献均没能回答这个疑问。中国的“双高之谜”也唤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我们通常认为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很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证明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中国的程度很严重,但腐败并非为今日中国之特有, 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世界各国也都时有所闻, 像今天中国这样, 腐败成为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广泛影响经济人行为的普遍现象却是罕见的。透明国际给中国打分,廉洁指数(CPI)中国处于世界最低的百分之三十,但是为什么中国的腐败至少没有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腐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在经济学理论中,腐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是绝对的。Leff(1964)和Huntington(1968)认为腐败有利于私人投资者避开政府蹩脚的政策和低效的管制,它是对政府失灵的理性反映,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他们的这一思想可以被称之为“有效腐败论”。Beck &Maher(1986)在“拍卖模型”中指出,最有效率

的竞标者能提供最高的贿赂金额,因而,腐败通过将工程拍卖给最有效率的公司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Shleifer & Vishny(1993)在另一篇文献中详细地讨论了腐败导致高昂经济成本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弱势的中央政府无力阻止其各类代理机构向私人部门索取“单独贿赂”(independent bribes),这将增加私人部门的行贿负担,降低私人部门的投资激励;二是腐败行为的保密需要将会扭曲一国的投资结构。此外,行贿行为相比于生产性投资收益率的相对上升还将导致前者对后者的挤出效应(Murphy 等,1993),而腐败的税收效应也相当于施加给新产品和新技术投资的一个初始固定成本(Romer,1994),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在经验研究方面,Mauro(1995)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利用69 个国家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腐败指数(来自国际商务组织,Business International)同人均GDP 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前者提高一个标准差将使后者降低大约0.5 个百分点。此后,Knack & Keefer(1995)、Li 等(2000)、Tanzi & Davoodi(1997;2000)、Mo(2001)等众多学者的研究均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验证了腐败阻碍经济增长的各种可能的渠道。然而,并非所有的经验研究都认为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Pellegrini & Gerlagh(2004)的研究发现,腐败同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Barreto (2001)甚至发现了腐败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Rock & Bonnett(2004)比较了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大陆样本)与发展中国家中的腐败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并发现这些国家的腐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腐败水平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却显著为负。陈刚(2011)以实证主义的观点出发,研究发现发现,中国的腐败显著地阻碍了经济增长,腐败程度上升1%将使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4—0.6 个百分点。关于腐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不胜枚举,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腐败还不至于阻碍经济增长的局面的文献则相对较少,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进行浅层次的分析。

三中国腐败与经济增长

1.度量腐败

腐败具有隐蔽性,因此如何以及能否有效的度量腐败是相关定量研究的重点。一些国际组织构建和提出的一些腐败指标体系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并在已有的跨国研究中被广泛采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腐败感知指数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和行贿感知指数(Bribery Perception Index),国际商务组织(Business International)公布的一组反映各国腐败程度的指数,政治风险服务公司(Political Risk Services Inc.)发布的《国际国别风险指南》中包括的一个腐败指数,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每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包括的一个腐败指数,等等。但以上这些指标测度不同类型腐败的侧重点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没有哪个指标能够完全地度量各类腐败(Knack,2006)。Fisman & Gatti(2002)采用被判罚滥用职权的公务员数量作为度量美国各州的腐败程度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他们指出,公务员滥用职权的犯罪率是度量真实腐败水平的一个合理指标。因此,国内陈刚、李树、尹希果(2011)等借鉴Fisman & Gatti (2002)的方式,以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案件数与公职人员数之比(CASES,件/ 千人)以及涉案人数与公职人员数之比(PERSONS,人/ 千人)两个指标来度量中国的腐败程度,并且以中国的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避免跨国研究中因各国文化、制度差异导致的数据异质性问题。而笔者限于能力水平有限,又要充分考虑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直观地看出中国腐败规模的大小,决定引用公婷、吴木銮(2012)整理的2000-2009年腐败案件涉及的金额,作为度量腐败的标准(如图)。

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衡量,在宏观经济中达成共识,即产出的统计。但其也有多种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这些指标对于经济的统计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统计的口径大小亦有差异。中国政府在回顾经济成果,衡量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发展计划时,常选择用GDP,例如保持GDP8%的增长率,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众也几乎是都通过GDP来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差距。本文也选取2000-2009年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中GDP的统计数据来衡量经济的增长。

年份GDP(亿元) GDP指数GDP增长率人均GDP(美元/人) 2000 99214.6 759.9 8.4% 945

2001 109655.2 823.0 8.3% 1041

2002 120332.7 897.8 9.1% 1135

2003 135822.8 987.8 10.0% 1273

2004 159878.3 1087.4 10.1% 1490

2005 183084.8 1198.7 10.2% 1739

2006 211923.8 1337.7 11.6% 2052

2007 249530.6 1496.9 11.9% 2553

2008 300670 —9.0% 3381

2009 340507 —9.1% 3687

3.小结

以上的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GDP增速长期在高位稳定。中国GDP从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40507亿元,10 年间增长了243.2%.年均增长率达到9.88%。这样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好于世界经济的同期表现,也好于或接近高增长地区在历史上的最佳表现。同时,经济波动幅度也较小,峰(2007年)谷(2000年)差为4.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高位收敛趋势显现。而且据高盛全球市场研究所总裁、资深投资策略师艾比·柯恩表示,中国对于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超20%,略高于美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此时,中国的腐败状况是怎样的呢?《检察日报》2000-2009年公开报道的2802个腐败案例的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即以上提到的公婷、吴木銮整理的数据库)

中的涉案金额所反映的那样,中国的腐败案件过去10年内,腐败案件金额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各年的数据来分析(见表2000-2009年涉案金额) ,简单平均值最高的年份分别为2006年的3794万元和2009年的2718万元( 不包括祝均一案件)。中位数显示腐败金额处于波动状态,不过整体趋势是向上的。从2000年的56万元发展为2009年的138万元。在2000-2004年的前5年中,只有2001年中位数超过100万元,而在后5年也即2005-2009年中,仅2007年低于100万元,多数年份高于或等于100万元。最近10年数据表明,腐败案件金额不再是10万元的量级,侧面说明中国的腐败规模是在逐年加大。和平稳增长的经济水平相比,腐败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对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四为何经济仍在增长

(一)经济结构

从GDP的构成来看,我国经济呈现高投资低消费的特点。我国消费率自1980 年的68.49%一直下降到2009 年的48.76%。而投资率却一路上涨在2009 年达到了47.48%。中国的高投资低消费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当,会造成长期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岁在短期内可以有较快的增长,却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而且过多的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如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必然要转向出口,就可能产生最终需求中对外需的依赖过大的问题;还有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的投资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房价激增,短期资本为套利也纷纷涌入,也掀起了各地建房的热潮;流向了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近两年快速发展的高铁。而据数据统计,政府采购已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域。近年来,国际上,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代理行政”作为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被广泛采用。大量原由政府提供的服务,现在转由社会组织或者私营部门承担。政府采购与工程承包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的,同时,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那为何腐败为阻碍经济呢?

或许可以用“积极”的腐败来稍加解释,行贿和受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例如建一条高速公路。行贿者为了得到该工程,只有用钱去买通各路有关的官员。而官员们只有得到了好处以后才可能把工程项目让行贿最大而且最不可能败露官商勾结的公司,或是干脆把项目交给自己的老婆,孩子,或其他亲戚直接参与的公司。

因为整个腐败过程必须在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即GDP)的情况下才能制造双赢。因此,许多地方官员大搞快搞工程建设,大搞快搞GDP,不仅仅是为了政绩和升官,而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大可以受贿和发财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忍受腐败,还能创造出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二)经济的统计方式

经济的统计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被高估的中国GDP ,其二是统计的错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一直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质疑, 并且也有一些专门机构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 1997 ) 认为: 1978 ~ 1995 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应从官方的9. 9 %修正到8. 2 %。国内代表性的对GDP产生质疑的来自孟连、王小鲁的《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得出了中国的GDP 被高估的结论,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业增加值高估了4. 5% 个百分点。中国多年来一直沿用拿GDP来作为衡量地方政绩乃至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指标,能够做到与全球的横向比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现在被指高估的GDP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到底腐败真的对经济没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吗?

统计错位是本来应该进入这一项国民经济统计的,去却进入了另一项,造成的后果仍是结果的不真实。进入国民统计的非法收入,大致有以下项目:许多公款支出的个人消费活动,影藏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中支出;一些商品交易中的回扣,进入了企业的;劳务费用中。还有些影藏在不等价交换的中间环节上。例如,一些交换过程中,价值出现了剥离。甲方支付了500万的工程款,工程实际造价只有400万,其余100万被甲乙双方私分。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并不能在统计中反映出来。

这些单纯数字的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增长,而掩盖了包括腐败在内的一些成本对于经济的阻碍,看起来腐败并未阻碍经济的增长。

(三)中国式权贵资本主义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在市场中成为特殊的利益集团,对这个利益集团而言,目前这种半市场半管制的状态是最理想的,通过管制和审批“造租”,然后拿到市场上“寻租”,就是在市场上把审批权套现。如果推动市场化的改革,就会限制它“造租”的能力,但它也不会取消市场,没有市场,手中的审批权就没地方套现。也就是说,权贵转化为了经济利益。

经济结构是靠市场调整的,不能只是靠政府的部委来调整。结构调整通过市场的择优汰

劣完成,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政府难以知道哪些行业应该发展,哪些行业不该发展,哪些企业有竞争力,哪些没有?即使知道,它会首要扶持国企、央企,而致优秀的民间企业于不顾,因为央企事关国家安全和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大发展、城镇民营经济的繁荣、外向型企业的茁壮成长、大家公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建设,均是靠市场优胜劣汰的体制发展而来。汽车行业政府重点扶持“三大三小”,现在能出口的只有两个,吉利和奇瑞,都是民企。不竞争是没有竞争力的,垄断是不会带来竞争力的。

央企进了世界500强,依靠着政府定价,央企赚得盆满钵满。虽说垄断会扭曲资源有效配置,造成损失,这样看来垄断带来的也有较高的GDP。

五腐败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吗

上文的论述说明了腐败并没有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有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应该维持现状,或是退而求其次,适当减轻击腐败的力度,任其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发展?更为甚者,是不是可能引导腐败为经济的增长产生正的外部性,让它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要大力整治打击腐败的行为。

(一)腐败的经济成本

腐败是对经济的增长暂时没有造成较为明显的阻碍,但是其具有巨大的经济成本。胡鞍钢(2001)从主要腐败类型入手,估计了腐败的经济损失——在90年代后半期, 仅4种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至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比重的13.2%至16.8% 之间。由于作者其所定义的4种类型的腐败(税收流失型、非法经济型、行业垄断型、公共支出流失型)相互之间有交叉,因此,难免有重复计算、估计过高的影响。但是,客观来看,上述估计还是相当保守的,所以实际经济损失可能远比其所估计的要大得多。倪星、王立京(2003)根据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租金的规模来估算腐败的规模和损失,1987年我国商品、资金和外汇的双轨差价高达2000亿元以上,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万安培认为,1992年我国因商品差价带来的价差租金不少于766.6亿元,因银行贷款利差带来的利差租金达1983亿元,因汇率差而形成的租金为1157.1亿元其它租金2437亿元,当年各种租金总额合计6000 多亿元,占当年国民收入(20223亿元)的32.3%。虽然租金的存在只是说明了寻租的潜在收益和腐败的潜在诱因大小,它并不意味

着必然会发生寻租和腐败行为;腐败的形式也不仅仅限于寻租,还包括直接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但是,通过对租金规模的定量计算,可以知晓寻租诱因的大小,也可以了解行贿受贿激励的大小,这有助于深化对腐败损失的研究。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具有明显外部不经济性。对社会而言, 腐败不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而只是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广大的消费者转移给少数垄断者。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人和支出、国有资产、公共资源转移给少数腐败分子、特殊利益集团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社会福利产生了巨大危害。国内外经验表明,反腐败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税收体系,增加政府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位人民群众谋福利。

(二)腐败的社会成本

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宣判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陈绍基同期系列案牵涉多名前广东政界人士,包括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曾任广东省纪委书记)、公安部部长助理兼经侦局长郑少东(曾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

陈绍基被指控于1992-09年间,利用担任广东省公安厅长、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伙同其子陈子翊、情妇李泳索取及收受他人财物达2959.5万人民币之巨。

另外,2009年前11个月里,有85353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处分,29718人受到行政处分。其中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中国有这么多的被抓的腐败官员,我们有理由相信还有比这一数目多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是几百倍的官员严重腐败而没有被抓,而且被抓的腐败官员不一定是最腐败的。

尽管,中国的腐败并没有严重影响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讲,腐败有时候还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腐败的代价是很高的。它对中国所造成的伤害不是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而是造成社会的分裂和不和谐。

其一,由于腐败,许多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因为,行贿的公司要花许多钱去“寻租”,只有通过偷工减料才能赚到足够的利润,偷工减料导致的必定是豆腐渣工程。豆腐渣工程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激化了社会矛盾。

其二,官僚和资本相结合,企业家和官员共享高利润和高回报,遭罪的是劳苦工人和老百姓。工人低工资还必须苦干。百姓收入低下还没有人格。官员一边在穷奢极欲,工人百

姓却有的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可以说,腐败是收入分配不公的原罪。在谈及奢侈浪费时, 不能忽视这样一些沉重的现实: 全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高达2000 亿元; “八五”期间, 全国购买呼机、移动电话的费用年增长59%; 全国大饭店、桑拿厅的营业收入68%来自公款消费。与此同时, 全国尚有6500 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全国还有2000 万职工不能按时拿到足额工资。如此下去, 如何得了?

简而言之,中国必须坚持惩治腐败,尤其是执法犯法的腐败官员,而不是听任腐败的滋生与蔓延,幻想腐败可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 陈刚、李树、尹希果,2011,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主义的视角,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 . 胡鞍钢,2001,中国腐败的经济成本测算,决策与信息

[3] . 公婷、吴木銮,我国2000 -2009 年腐败案例研究报告——基于2800 余个报道案例的分析

[4] . 姚树杰,2010,陈绍基死缓折射官僚资本与中国经济奇迹

[5] . 马晓军,2007,中国GDP 统计数据高估问题讨论综述,统计与信息论坛

[6].胡鞍钢,2002:“腐败: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载于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7].卢锋、姚洋,2004:“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4

[8].徐现祥、舒元,2004:“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经济学(季刊)》,2004,

[9] .张阳升,2000,论当前中青年领导干部腐败的特征及其原因,党政干部论坛,

[10] .李统书,2000,治理腐败必须从源头抓起,求是

[11] .胡鞍钢,1995,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2] . Fisman, R and R.Gatti, 2002.“Decentralization and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U.S. Federal Transfer Programs.”Public Choice. 113:25—35

[13] . Knack, S., 2006“. Measuring Corruption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A Critique of the Cross-countryIndicator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968

[14] . Pellegrini,L, and R.Gerlagh, 2004. “Corruption's Effects on Growth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Kyklos.57(3):429—56.

[15] . World Bank, 2000. “The Anti-corruption in Transition: A Contribution to the Policy Debate.”Washington,DC, World Bank

Why are China's corruption at least not hinder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China's "tends to mystery", namely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high rate of corruption, obtains, explained the "mystery of the tend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shallow levels from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economic statistical way and crony capitalism Angle analysis why China's corruption at least not hinder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cannot make corruption be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elements this conclusion.

Keyword: economic growth corruption hind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