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doc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地球表面海陆交错分布,区域环境各具特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不同纬线穿过的海陆比例不同。下列纬线中,所穿过的陆地比例最高的是()A. 北极圈 B. 赤道 C. 南回归线 D. 南极圈(2)从河流流向分析,M 所在大洲的地势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北高南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3)在一次国际青少年网络交流中,图中四个国家的学生分别对本国的地理特征作出了如

下描述,错误的是()

A. 甲——经济实力雄厚,旅游业发达.居民主要是白种人

B. 乙——素有“骑在羊背上国家”、“坐在矿车里国家”之称

C. 丙——农业发达,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D. 丁——北部是广阔的热带草原,南部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北极圈主要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赤道主要穿过大

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非洲中部和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主要穿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

洋,非洲南部、巴西的南部和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南极圈主要穿过大西洋、印度洋、太

平洋。比较可知:北极圈所穿过的陆地比例最高。(2)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丁是巴西,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故答案为:( 1) A;( 2) C;( 3) D。

【点评】( 1)该小题考查世界上的海陆分布,难度不大,可依据所给图示将几条纬线经过

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

(2)该小题考查亚洲地形地势特征,难度较小,属于常见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牢记作

答。

(3)该小题考查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概况,有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点国家的自然

与人文特征,进而进行分析作答。

2.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所表示的大洲分界线是()

A. 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马.六甲海

(2)关于图中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②工业布局临近原料产地

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在西南沿海

④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A. 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 ④

(3)如图所示月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

C.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分析】( 1)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

线;读图可知,图中甲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

冰洋,故选 B。( 2)读图可知,图中乙国是俄罗斯。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重要的工业中心。在乌拉尔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

拉尔工业区;在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主要

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库兹巴斯煤田;可见俄罗斯

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便于发展工业;该国被称为“世界加油站”,根据题意,故选D。( 3)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白令海峡附近,图中-10 °等温线在海洋上向北弯曲,表明海洋

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故 A 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故 B 错误,悉尼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值多雨季节;故 C 错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冬季,夏季在暴雨的冲刷下,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快时期;故 D 错误,根据题意,故

选A。

【点评】(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

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

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

线:丹麦海峡。

(2)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形成了莫斯科工

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四个大型工业区。以莫斯科、圣

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煤、铁资源丰富,乌拉尔工业区以石

油、钢铁、机械工业为主。但俄罗斯轻工业不够发达,许多轻工业品需要进口。

(3)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

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

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世界上众多高大山脉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时由亚欧板块和

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和安第斯山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

成的。故根据题意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

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

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

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4.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经线、纬线描述正确的是()

A. 圆圈表示纬线

B. 所有经线不等长

C.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

D. 经线指示

东西方向

(2)点 A 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 N°, 90°E

B. 60S,90°W °

C. 60N, 90°W °

D. 60S, 90°E °(3)沿地球自转方向, 40°纬线依次穿过()

A. 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亚洲

C. 北美洲太平洋亚洲欧洲大西洋

D.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

(4)下列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白色荒漠”之称B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 海洋环境没有受到污染

D. 资源匮乏,无科考价值

【答案】( 1) A

(2) A

(3) D

(4) 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圆圈表示纬线,故 A 正确;所有经线等长,

故 B 错误;图中指向北极点的线表示经线,故 C 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 D 错误;故

选A。(2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

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分析可

知,点 A 的经纬度位置是 60°N, 90°E。故选 A。( 3)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

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定,沿地球自转方向,北纬40°依次穿

过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故选D。( 4)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故 A

C 错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故 B 正确;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受到了污染,故

错误;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科考价值,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 1)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

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

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

圈,度数相加等于180 度,但东西经相反。

( 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

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 表示。纬线的度数

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

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 表示。

(3)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

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

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

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4)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 -20℃,暖季也多在 8℃以下。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在我国夏季

时适合去北极科考站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

5.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 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土运河

D. 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1) A

(2) C

(3) A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

洋;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为非洲,③为亚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沟通了

地中海和红海;

( 3)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正确;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B错误;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C 错误;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运动状态, D 错误。

故答案为:( 1)A;( 2) C;( 3) A;

【点评】( 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 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

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

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

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 S 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

大洋。

(2)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

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

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

陆。

6.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

A.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

C.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D.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 D。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

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

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7.下图 a 为我国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河流上游流域为主要水源林区。图中 b 为世界某岛屿,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一架飞机从 a 岛飞往 b 岛,是从()

A.大西洋飞往北冰洋

B.印度洋飞往太平洋

C.北半球飞往南半球

D.东半球飞往西半球

(2)海南岛()

A.位于中纬度、热带

B.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①区域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D. ③区域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3)据图文资料推断()

A.a、 b 两岛时间相差 12 小时

B.a、 b 两岛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 a 岛比 b 岛用时更多

D.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 a 岛小于 b 岛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分析】( 1)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a 为海南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濒

临太平洋; b 为毛里求斯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濒临印度洋。由此可判定,飞机从 a 岛飞往 b 岛,是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从太平洋飞往印度洋。故 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 A.海南岛位于低纬度,地处热带, A 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 B 符合题意,故 B 正确; C.③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C 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 D.①区域为山地,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D 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a 为海南岛, b 为毛里求斯岛; A.a、b 两岛相差( 110°﹣58°)÷15°≈4个时区,时间相差 4 小时, A 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由图示纬度可判定, a、b 两岛均位于热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B 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 C.ab 图幅相同, a 图比例尺小于 b 图,则 a 图范围大;由此可判定,

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 a 岛比 b 岛用时更多, C 符合题意,故 C 正确; D.因为 b 岛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因此,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 a 岛大于

b 岛, D 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 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 20°W 和 160 °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 160°E 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 20°W 以

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2)海南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也是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份。海南

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跨纬度近

17°,省会为海口。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

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

尺=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

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

8.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一带一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带一路”路线国家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海上丝绸之路途径亚非欧三洲

C.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D.海上丝绸之路自西向东途径: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2)关于一带一路的作用,错误的是()

A.带动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B.扩大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C.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D.实现资源、资金共享

【答案】( 1) B

(2) 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 肯尼亚地跨南北半球, “一带一路”路线经过了肯尼亚这个

国家,故 A 错误;海上丝绸之路途径亚非欧三洲,故 B 正确;陆上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

陆,沿线降水自西向东呈现出多—少—多的变化,故 C 错误;海上丝绸之路自西向东途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故 D 错误;所以该题的答案选B。( 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一带一路的作用:带动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但不能实现资源、资金共享。故A、 B、C 正确, D 错误。所以该题的答案选 D。

【点评】( 1)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

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

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

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2)“一带一路”战略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

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

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9.能够正确反映图中三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都是相向运动,图中三

个同学的演示中, B 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板块运动,由于板块边界较多,记忆较难,本题较难,需要学生去总结哪些

地方是分离哪些地方是挤压。

10.由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

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结合如图,完成小题:

(1)下列有关世界四大湾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四大湾区海运交通便利

B. 四大湾区矿产资源丰富

C. 四大湾区地处中低纬沿海地区D四.大湾区有三个在太平洋沿岸,一个在大

西洋沿岸

(2)下列有关湾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发达

② 以首都为中心

③ 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

④ 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⑤ 以重工业为主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答案】(1) B

(2)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四大湾区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

区、日本东京湾区位于太平洋沿岸,美国纽约湾区位于大西洋沿岸;日本东京湾区矿产资

源贫乏,需要进口。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2)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

利,经济发达,都具有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具有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故①③④符合题意;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距离首都较远,故② 错误;粤港澳大湾区以轻工业为主,故⑤错误。综合分析, A 正确。

故答案为:( 1) B;( 2) A。

【点评】( 1)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位置及资源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世界四大湾区的经济、交通及文化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1.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 多万平方千米。据此并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湖泊有()

A.乌拉尔山脉、红海

B.乌拉尔山脉、里海

C.阿尔卑斯山脉、黑海

D.大高加索山脉、地中海

(2)与亚洲相比,欧洲显著的地理特征是()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C.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D.几乎全部为发展中国家

【答案】( 1) B

(2) B

【解析】【分析】( 1)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是亚洲、欧洲的分界线。( 2)亚洲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

主,地势起伏大,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以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主,地势起伏小。

【点评】( 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

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

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

相望。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度到 60 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

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12.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不仅注重防灾教育,进行灾害应急演练,日本家庭还

备有地震应急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B. 日本山地多

C.日本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

D. 日本是个岛国

(2)下列物品不可能出现在地震应急包中的是()

A. 简易急救包

B.化妆品C瓶.装水和食品 D.求救哨和手电筒

(3)日本人下列生活习惯与地震灾害频发相关的是()

A. 住轻质木板房B穿.和服 C.吃寿司D优.先乘坐公交出行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日本多震原因及应对措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故其多火山地震。(2)化妆品不是地震应急物品,简易急救包、瓶装

水和食品、求救哨和手电筒都是地震应急物品,故选B。( 3)住轻质木板房,可以减轻地

震造成的房屋倾倒造成的二次伤害,适应了地震灾害频发的特点。

故答案为:( 1) A;( 2) B;( 3) A。

【点评】( 1)该小题考查日本多地震的原因,难度小,需结合世界上地震带的分布及日本

的位置特征去解答。

(2)该小题考查地震的急救措施,是基础考点,难度不大,牢记解答即可。

(3)该小题考查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度不大,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解答即可。

13.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C.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化石

B. 巴西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海陆在不断地变化,如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变成海洋,说明

由目前的陆地变成海洋;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化石,说明以前这里是海洋,而现在

变成陆地,所以能发现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以前这里是

陆地,有人口分布,而现在变成了海洋;巴西高原有许多动植物分布,并不能说明海陆分

布,故选择答案 B。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板块运动之海陆变迁,关键一定要体现出变化而且是海陆变化才能入选。

14.2017 年 4 月 7 日美国向叙利亚境内一座空军基地发射约60 枚“战斧”巡航导弹,对叙利亚政府发动空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坐标最接近空袭地点的是()

A. (33 N,36W)°

B. (33 S,36 W)°°

C. (33N,36 °E) °

D. (33S, 36°E) °(2)美国对叙利亚空袭时( )

A. 叙利亚昼短夜长B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

C. 澳大利亚为春季D北.京正午旗杆影子继续变短

(3)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B. ②是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C. a是欧洲, b 是亚洲, c 是非洲

D. a大洲和 b 大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答案】( 1) C

(2) D

(3) 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空袭地点的经度在20°E- 40°E 之间,纬度在20°N- 40°N 之间。综合分析,只有 C 符合题意。

( 2)根据题意可知,美国对叙利亚空袭的时间是2017 年 4 月 7 日,处在北半球的春分日

至夏至日之间。

A. 叙利亚位北半球,此时于昼长夜短, A 不符合题意;

B. 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 B 不符合题意;

C. 澳大利亚南半球,此时为秋季, C 不符合题意;

D. 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旗杆影子继续变短, D 符合题

意;

( 3)读图可知:

A.①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A 不符合题意;

B.②是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B 不符合题意;

C. a 是非洲, b 是亚洲, c 是欧洲, C 不符合题意;

D.a 非洲和 b 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 2) D;( 3) D。

【点评】( 1)人们把赤道定为0 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 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

( 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

子午线定为0 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度,在0 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

东越来越大;在 0 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 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

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 6 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

渐变短;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

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 、5 三个月是春季; 6 、 7、 8 三个月是夏季; 9、 10、 11 三个月是秋季;12、 1、 2 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

反。

(3)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

山、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的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5.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 如果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 如果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

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 如果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

④ 如果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 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或家中(楼房),当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

近躲在课桌下面、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

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主震过后,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山地、高大的建

筑物;地震时,易发生山体滑坡,不能往山上跑。

故答案为: A

【点评】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16.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 麦哲伦

B. 魏格纳

C. 哥伦布

D. 牛顿【答案】 B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

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

大陆漂移假说。 B 符合题意。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

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

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

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17.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某大洋是指()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那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 B

(2) 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得, 20°W 经线穿过该大洋,且被赤道穿过,该大洋是大西

洋。( 2)魏格纳根据非洲大陆西海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

移假学。图中①是北美洲陆地,② 是亚欧大陆,③ 是南美洲陆地,④ 是非洲陆地。

【点评】( 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

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

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

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

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

说。

18.根据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西南

2018 年 2 月 26 日 1 时 44 分发生 7.6 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2 千米处北京时间

(1)据图判断,该地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们不当的生产活动

B.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

C.地处板块交接处,地壳活动活跃

D.过度采矿,滥砍滥伐

(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立即从窗户跳出逃生

B.躲避在狭小坚固的空间

C.拿书包等物护住头部紧急撤离室内

D.如果在室外则应在空旷的地方蹲下

【答案】( 1) C

(2) A

【解析】【分析】( 1)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多火山、地震灾害,在板块内部较稳定。据图判断,该地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板块

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立即

从窗户跳出逃生。躲避在狭小坚固的空间、拿书包等物护住头部紧急撤离室内和室外在空

旷的地方蹲下都是有效减少伤亡的可行措施。

【点评】(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

壳不稳定。

(2)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

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

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

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

筑物。

19.读 2016 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

B.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 A 地位于大洋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很少发生地震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环

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A 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澳大利亚大陆内部位于

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很少发生地震。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

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

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

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

相当活跃。

20.(河北) 2017 年 1 月 16 日,亚太议会论坛第二十五届年会在斐济召开。图 1 为斐济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斐济是一个岛国,位于()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 1 月 16 日,地处南半球的斐济()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有极昼现象【答案】( 1) B

(2) A

【解析】【分析】( 1)据图分析,斐济位于图中的太平洋,故本题选B。( 2)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而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

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斐济位干南半球, 1 月 16 日在 12 月 22 日与 3 月21 日之间,此时,南半球应是昼长夜短,故本题选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