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主报告目录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背景............................................................... - 1 -

二、区位条件............................................................... - 1 -

三、影响福州发展的主要问题 ...................................... - 3 -

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 . - 5 -

五、核心竞争力 ........................................................... - 5 -

六、福州市总体定位 .................................................... - 5 -

七、城市性质和特色 .................................................... - 6 -

八、发展目标............................................................... - 6 -

九、核心战略............................................................... - 8 -

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

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 ................- 10 -

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 ............................................- 11 -

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 11 -

四、空间及职能结构规划 ............................................- 11 -

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 14 -

六、空间区划..............................................................- 15 -

港口发展与岸线利用

一、福州的市港联动 ...................................................- 17 -

二、港口性质与功能 ...................................................- 18 -

三、岸线利用规划.......................................................- 19 -

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

一、环境容量..............................................................- 21 -

二、人口发展及进程分析 ............................................- 24 -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

一、用地评价..............................................................- 26 -

二、建立福州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 ..............................- 27 -

三、总体布局..............................................................- 31 -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 ...................................................- 33 -

五、主城区产业布局 ...................................................- 35 -

六、公共中心布局.......................................................- 38 -

七、高度控制..............................................................- 41 -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一、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43 -

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0 -

三、防灾规划..............................................................- 52 -

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

一、构建生态山海城大框架.........................................- 53 -

二、环境保护..............................................................- 56 -

三、主城区空间管制 ...................................................- 58 -

特色塑造与名城保护

一、福州城市特色塑造................................................- 60 -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62 -

发展时序与实施措施

一、发展时序..............................................................- 64 -

二、政策措施体系建议................................................- 69 -

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主报告

一、发展背景

(一)国家工业化

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阶段。也就是说非农经济(二、三产业)成为主导的经济力量,分工与协作成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参考数据:

2003年全国产业结构:14.6:52.2:33.2

2003年全国就业结构:49.1:21.6:29.3

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

(二)经济全球化

加入WTO以后,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78-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即可说明(见表1-1)。这就要求国家工业化与全球化相对接。

表1-1 中国外贸依存度

济贸易司:张旭宏、庞锦二、区位条件

(一)宏观区位:国家级和全球性优势区位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全球层面经济活动的相互依

赖”。产业要实现全球配臵,必须通过全球层面的物资和

产品流动来实现。海洋,是实现这一全球流动的主要平

台。因此,“沿海”便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区位(见

图1-1)。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图1-1 沿海——重要的全球经济区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包括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主要联系方向。

(二)中观区位——位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未来国家级城市连绵带的重要集核区

福州,处于东南沿海发展前沿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见图1-2)。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台湾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占据高端产业区位,低端产业已向外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已形成东南沿海的国家级经济集聚区。福州处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具备两大优势:一是具备承接“三强”辐射的有利条件,二是具备形成更大规模集聚结构的潜在优势——即形成国家级城市连绵带。

(三)微观区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

城市之一

1、经济基础

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厦门、福州GDP具有明显

优势,居全省前2位。(见图1-3)

2、区域基础

“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

经阶段。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

峡西岸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

两个“1小时都市圈”。其中,福州都市圈将与三明、南

平形成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厦门都市圈

将与龙岩形成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见图

1-4)

3、区域定位

福州和厦门将共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海峡西

岸经济区的发展。(见图1-4)图1-4 以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构成的

都市圈结构

图1-2 福州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

(四)交通和腹地

随着京福(京台)高速、沿海高速、向莆铁路、沿海铁路等的开通和建设,福建将具备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由此导致内陆腹地迅速扩展。(见图1-5、6及《区域综合分析》专题、

《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

(五)区位小结

福州临台临海,对接长、珠三角,联通内陆腹地,区位条件良好。

三、影响福州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港口建设滞后

据初步统计,多年来,福州用于水运的建设资金不足公路的5%。港口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在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004年,福州及周边地区约有20

多万集装箱"舍近求远"到厦门装船,流失占集装箱吞吐量的30%,仅此直接经济损失至少2000万元。

图1-6 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

图1-5 福州将具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

(二)中心城市发展滞后

占据主导地位。城市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大尺度

的空间,而福建城市化仍然走在传统城镇体系轨道上—

—那是一个脱胎于农业时代的“中心地”体系,均匀、

分散,缺乏集聚、缺乏强中心的培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

心的区域的整合。(见图1-7)

(三)“固守”中心城区

福州近年城区在不断扩大,但公共服务设施却依旧在

老城区内见缝插针(如西湖的会议中心、图书馆、宾馆

等,使西湖变成了“西坑”)。新区没有相应的交通和公

建,导致老城区人口过密,新区建设失效。(见图1-8)

图1-8 福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地集中于老城区,导致老

图1-7 海峡两岸的对比,西岸没有形成集聚——传统的城镇体系导致中心城市不强,区域缺乏整合(底图来自google earth)城人口密度过高,新城无法吸引人口。

(四)建设项目“散打”

福州近年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带动了城市迅速发展。但这些项目四面出击,大量资金分散在城市各处,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发展。

比如:体育馆建在城北,大学城建在城西,铁路枢纽站建在南台岛东端,在马尾、长安建设的开发区,路越走越窄,再辟新址,又需一切重来。(见图1-9) 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

国家战略

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鼓励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对东部率先发展的

战略具体写到:“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

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

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

“海峡西岸”作为东部地区要做到“率先发展”,必

须落实到物质层面,即必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这

是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措施。因此,应把建设“海峡西

岸经济区”作为“海峡西岸”的发展战略予以肯定。

五、核心竞争力

东南沿海许多城市都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重要的产

业发展方向,而福建所具有的港口资源优势,是其最重

要的区域性竞争资本。若能将6大港湾资源进行有效整

合,将能形成更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因此,福建应确立

临港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港口腹地,以发展临港产业为

依托,培育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福州

应在港口发展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六、福州市总体定位

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州应承担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职能。但同时,厦门也应当发挥海峡

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职能,由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由

“福州-厦门”双引擎带动。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战略目标,具备国家政策、

区域基础、交通条件、腹地等多方面的支撑,所以福州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责无旁贷。(见

《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与城市性质》专题)

图1-9 建设项目四处出击、力量分散、配套不全、难成规模、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城市建设缺乏战略

对城市定位的分层次表述:

(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未来的国家级经济区。

(2)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七、城市性质和特色

城市性质: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特色:

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宜居生态城市。八、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把福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具有竞

争力的港口城市,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协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

市。

(二)分解目标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1)总量目标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

(2)产业目标

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

市:依托中心城区服务业基础,发展金融、商贸、物流、

管理、信息、咨询、策划、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大

学城,发展高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依托人文历史

和温泉资源、山海特色,建设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市。

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以临港(海、空港)及人才优

势带动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3)空间目标

以高端产业和大工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促进都市区和

都市圈产业发展与集聚。

2、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港口城市

(1)总量目标: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1.9亿吨以上,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0万TEU以上(见《港口与岸线利

用》专题)。

(2)硬件建设:重点建设罗源湾商业港,松下、江

阴工业港。继续发挥马尾、长安河口喂给港的作用,整

合带动三都澳港,配套建设疏港交通体系。

(3)软件建设:建立港口群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

(4)配套建设陆域临港产业区,发展临港产业。

3、建设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环境

友好的生态城市

(1)保护山海特色资源,建设山海特色城市;

(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3)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4、和谐社会

(1)引导农民进城,激活内需,扩大就业。引导产业和城市化人口向沿海集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最终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建立、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市化进程。

(3)调整住宅结构,形成覆盖不同收入水平全部人群的住宅体系;优先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供应,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的目标。

(4)建立全民服务体系(文教体卫),尤其为城市化人口提供基本的城市服务体系。表1-2 福州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一览表

注:城市建设指标预测均基于长乐、闽侯纳入主城区的情况

九、核心战略

(一)以港带工、以工兴市

在全球化时代,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臵和争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0%,港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福州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区位条件和优越的深水岸线。京福高速的通车、向莆铁路的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港带工、以工兴市是福州发展的战略抉择。

按照交通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制订的2010年海上运输的总体目标,我国将对港口进行结构大调整,港口建设投资也将随之不断加大。同时,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国内资源需求和进出口贸易快速上升,对港口需求迅速增加。

福州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有优良的建港条件,拥有兴化湾、福清湾、罗源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其中罗源湾是福建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可建多个深水泊位。港口以其廉价的运输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原料和市场,尤其适合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如:能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修造船等。显然,

以港带工是福州发展经济的明智选择。此外,以大工业

发展为依托,还可带来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保税服务

和城市生活服务等功能,以工兴市,从而带动城市建设

的大发展。

(二)强中心带动、构建大福州

传统城镇体系脱胎于农业时代。当今城市竞争已经不

再是单一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

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因此,

“城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

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就要推进社会化大

分工和实现产业在区域空间的大布局。

空间的大尺度集聚是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如荷兰的

莱因-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三大连绵带(见图1-10、11)。

我国台湾省的城市体系也呈现出大尺度集聚特征。而

福建的城市体系却呈现为松散形态(见图1-12)。城镇

人口分布在一个平均化的体系中(见图1-13),没有形

成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区域”。

图1-10德国莱茵-鲁尔工业区的连绵景观

图1-11美国的三大都市连绵带总长2200公里(图中粉红色带型区域)

图1-12福建与台湾城市形态的比较(红色点群表示主要的城市地区,

730KM上空)台湾的城市集聚度明显较高,福建的城市体系则明显松散。福

建3480万人,台湾2260万人。

1、东进长乐、南联北接,打造滨海产业带,构筑“弓箭”格局大福州

福州主城受大山包围,发展空间已非常有限。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必须跳出现有空间。首先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将闽侯、长乐纳入主城区范围,扩大主城区规模,同时整合罗源、江阴、连江等的港口资源,南联北接,形成滨海产业带,共同构成“弓箭”格局的大福州。(图1-14)

2、“繁华看中心、实力看郊区”,实现产业空间大布局

●主城区应集中发展金融、商贸、研发、信息、会

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主城区中心城市地

位。

●主城区周边应依托人才、信息、教育、科研优势

和临空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

息、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外围地区发挥临港(海港)、交通及用地优势发

展临港大工业。

图1-13 市镇人口分布在这样一个平均化的体系中,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资料来源:2004福建统计年鉴

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主报告

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

福州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总体结构应在三个层面引导集聚性发展。

(一)省域层面——培育沿海城市连绵带

以福州和厦门为核心,整合沿海6市,构建沿海城市带,形成大尺度集聚结构,既是带动海峡西岸发展的区域基础,也是未来对接长、珠三角的必然选择(见图2-1)。

(二)都市圈层面——培育福宁莆城市圈

“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经阶段。高级结构的培育需要以经济中心城市为基础。因此,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西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小时都市圈” (见图2-2)。

(三)大福州层面——培育大福州都市连绵区

以福州、长乐、福清、罗源、连江、闽侯等县市为基础,培育大福州都市区。

建议调整福州的规划区范围,构建市域的沿海带型发展结构(或带型多组团结构)。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则应从体制创新上探讨大福州的一体化机制,构建双中心结构(长乐为新城中心),同时培育若干外围组团生长点(见图2-3)。

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

图2-1 沿海城市带结构

图2-2 福-宁-莆、厦-漳-泉都市圈

图2-3 大福州空间结构设想——左:沿海带型结构,右:双中心结构

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

福州都市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罗源、连江、福清行政区划范围。(图2-4)

主城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行政区划范围。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

新城区:指长乐范围。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

2005年福州常住人口666万,城镇化水平52.3%,城镇人口348万。

考虑海西经济区区位条件好、国家支持发展、经济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等因素,可适度提高增长速度,按每年1.18个百分点的增长率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约70%(见《人口及城镇化问题》专题)。

预测福州2020年总人口750万,城镇人口约为530万。

表2-1 市域城市人口分布单位:万人

四、空间及职能结构规划

未来福州城镇体系应以福州都市区为重要发展区域,以沿海港口经济产业带为“弓”,以沿闽江城镇发展带为“箭”,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城市建设重点,带动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见图2-4)

(一)依托港口,建立“弓形”福州都市区

沿海深水港将作为未来福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未来福州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将罗源湾港、松下港、江阴港纳入城市控制范围,共同构成福州都市区。其中:主城区: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依托强大的人力资源、交通条件、管理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的科技、文化和金融、信息、贸易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在国际合作和城乡交流中发挥枢纽和辐射作用。

北翼发展区:

(1)环罗源湾港区:应充分发挥罗源湾深水岸线和

避风条件优势,克服用地狭窄、水资源不足的缺陷,采用围海造地和区域调水等措施,配套疏港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深水码头。环罗源湾港区应以商业港的发展为基础,加强修造船、物流、贸易等临港产业集聚。

(2)连江城区:连江县城具有一定商贸、轻工业基础。该区域紧邻主城区长安港区,应加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在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上积极靠近主城区,争取连绵成片,在未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等手段融入主城区。

南翼发展区:本区域以福清市区为中心,应充分发挥毗邻闽南、侨胞众多、港口条件、用地条件等优势,以工业港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化工、机械制造和修造船等工业,并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对台贸易等第三产业。本区域应着力整合福清市区、港口、临港产业组团等的空间布局,加强集聚程度和对内对外交流,并建立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本区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应深入进行综合水资源研究。

福州都市区内应加强城市连绵程度,统筹城市建设,

引进投资项目,在财税管理、基础设施共管共建、户籍

制度等方面形成创新机制,突破城、乡差异,完善空间

管制体系,提升福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见图2-4、

图2-5)

(二)沿闽江交通轴线,建立“箭形”城镇

福州市域多山,闽江不但承担了内河交通运输功能,

沿线集中了京福高速公路、外福铁路、国道324等重要

交通线路,是福州与中西部城市联系的重要交通廊道。

同时,闽江也是沿线城市重要的水源,区域城市对水资

源利用和保护应建立协调机制。因此,福州应加强闽江

沿线的闽清、闽侯、福州主城区等城镇的协同合作,利

用交通廊道积极发展“箭形”城镇带内部的经济合作和

物资交流,拓展向西的经济腹地,与福州都市区共同形

成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发展重点区域。

图2-5 福州都市区空间布局规划

(三)统筹市域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福州市域西部山地占很大比例,地形复杂,除大支流谷地外,交通条件差,但均属闽江流域,对全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山地有珍稀树种、鸟类和地质现象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山地、河谷风景秀美、奇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开发为旅游区。闽江干支流

水力资源丰富,水口电站第一期工程己并网发电,大樟

溪上游支流、安仁溪、大目溪等水力地点也已迸行开发。

闽清瓷土资源储量较大,开发历史悠久。山林土特产、

果品资源丰富,是福州传统的输出产品。加快发展交通、

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向

能力,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吸纳市区转移出来的劳

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的产业,努力搞好农、林、矿产

和水电资源的开发。

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国策,市域非城市化地区在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应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稳固农业

经济基础。

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一)交通发展实施目标

在对外交通方面,按照建设“公路铁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长远要求,构筑福州市大交通体系。以两港(海港、空港)两路(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以骨架路网为基础,以人口和产业布局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干线快速通道建设步伐,并与农村及山区公路联网成环,逐步构筑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各种运输形式相协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

(二)铁路

1、铁路线路

正处于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福建段)将与甬台温铁路、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共同形成一条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间的快速道。福州位于这条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也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福州将由支线铁路终端跃升为一个有三条国铁干线(外福铁路、温福铁路与福厦铁)相交接的节点,同时,向莆铁路的延伸段在城区外围西侧与外福铁路连接,构

成福州市多方向的区域对外铁路联系。市域层面,结合

福州市东部沿线港口的建设,新增加五条疏港铁路支线,

分别接入温福和福厦铁路干线上。(图2-6)

规划期内,福州市区域铁路网由外福铁路、温福铁路、

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组成。同时,市域内形成多条疏港

铁路,包括罗源湾铁路支线、连江可门港铁路支线、江

阴港铁路支线(两条)、松下港铁路支线。(图2-6)

考虑结合外福线的延伸段和福厦铁路东线的建设,由

马尾向南经过长乐、福清,连接福厦铁路,形成远期预

留的铁路线路。(图2-6)

2、铁路站场

福州在原有福州火车站的基础上,考虑新建福州南站

和编组站各一个。

福州南站主要承担温福、福厦铁路干线的客运功能,

规划由外福线跨闽江向南连接南台岛,在城门设臵福州

南站,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未来城区东部的中心。

规划于三环国货路出口东侧位臵建设铁路编组站一

图2-6 福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处。

(三)高速公路

福州市位于“三角型+放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结构中的关键节点上,主要高速公路线路为京福高速、福厦高速和罗长高速。鉴于福州市各主要城镇群的空间分布相对较分散,市域范围内形成以福州城区为核心的“三角形”绕城高速公路,并沿南、北、西三个方向连接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干线,同时南北高速公路干线上分别延伸出通往可门和松下的疏港高速路。另在城区内形成联系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机场高速公路。(图2-6)(四)机场

从福建省来看,目前已有5个机场布点,配合快速的地面交通网而形成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和龙岩机场则是福州两翼的支线机场。福州机场腹地广,辐射力强,随着福州乃至全省公路设施的逐步完善,以省会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圈配合建设中的长乐机场高速公路,可辐射全省所有地级市,福州长乐机场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区域枢纽空港的核心地位。六、空间区划

根据不同的空间管制要求,将福州都市区划分为优先

发展区、拓展发展区、控制建设区、生态缓冲区、强制

环境保护区。(图2-7)

(一)优先发展区——有效协调的综合发展区

优先发展区包括城镇公共中心、城镇生活区、城镇产

业区、城镇绿化区。该用地基本分布在0-100米高程范

围,地基承载力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的用地范

围内,生态条件较差且生态敏感度低,故适宜城市优先

发展。

(二)拓展发展区——远景的空间拓展区域

与优先发展区邻近,也就是说与优先发展区用地自然

生态条件基本一致,同样不属于生态敏感性地区。现状

为城镇外围的村镇用地或一般农田或林地,但由于位于

城镇发展的主导腹地空间,因此作为城镇远景的空间拓

展用地。

(三)控制建设区——实施动态管理的城镇功能

区块

控制建设区为区域内独立零星的建设用地,包括乡村

聚落、独立工矿、独立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独立

用地等。各独立建设用地应以综合治理、控制环境污染

为主,控制用地蔓延,如需新增该类用地,需进行严格

的可行性研究。

(四)生态缓冲区——区域内非建设用地

生态缓冲区主要包括一般水域、农业生产用地、城市

隔离带。

农业生产空间包括各类耕地、林地、草场、农业园区

等农业用地。允许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有限度的农业旅

游观光。

根据国家土地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景

观林业和经济林业。

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园,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强制环境保护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措施

的区域

强制环境保护区包括历史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属于生态敏感区,禁止在该

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

规划区涉及多种地貌和海岸,这些不仅是福州特色的

体现,甚至关系到福州的生态格局安全,因此必须加以

保护。生态敏感区包括需要控制的近海、海岸线、河流、

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水源保护地区。对这些地区

必须制订相应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图2-7 福州都市区空间区划规划图

一、福州的市港联动

(一)港兴福州

福州港的发展与其腹地经济的发展是相互相依的。港口对福州市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详见《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

1、港口的巨大经济效益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就业机会

预期福州港的发展可以为福州市直接就业者在2010年有2.5万人,间接诱发就业45万人;在2020年有4.6万人,间接诱发就业近80万人。

3、港口强大的辐射力

港口辐射力包括福州市、通过各种集疏方式与港口联

系的内陆腹地、港口之间通过航线相连接的海内外腹地。

港口的腹地范围内陆远达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见

图3-1)。沿海沿江各港口,远远超过了福州市经济辐射

能力所达到的范围。因此,福州港口大大增强城市的功

能。

4、港口是吸引和聚集现代工业的最佳区域

港口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

务,而且也是吸纳工业的理想场所,成为跨国公司和大

型企业落户点,对制造业具有诱发、产生和集聚的作用,

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5、港口使间接经济腹地范围内的商贸、信息、人口

向城市集聚

港口通过能力的扩大、物流、客流量的增加,使港口

成为商贸、信息汇集的中心,使城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

各类市场更加活跃。从人均商业销售额看,港口城市往

往是非港口城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将直接吸引商贸、

信息、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6、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福州市三产的比重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可带动港口各种运

港口发展与岸线利用

图3-1 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

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使城市产业结构呈现港口城市独有的特点。

(二)福州经济发展对港口需求

1、福州市及其它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福州市及其它腹地经济进一步增长,江西、湖南等地煤炭、矿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将不断提高对煤炭、石油、金属矿石进口的需求。快速大通道建设,将加强港口向内地的辐射范围和力度,增强对内地物流,要求福州港充分发挥在综合运输中的港口枢纽作用,满足更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对外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需求

2004年福州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7%,外贸货物在港口吞吐量中的比重达到48.5%。今后,随着福州市的对外开放、加工贸易、国际经贸合作将不断扩大,内外物资的交流更加频繁,将极大促进港口外贸物资运输。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

制造业是目前福州的主体产业,福州工业的主体开发

区和各专业园区将进一步扩大与产业提升,要求港口能

够大进大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投资吸引力,

对运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一体化程度、对运输安全等

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将直接推动集装箱运输的发

展。同时由于三产的发展,对人流提出了高的要求,直

接推动客滚运输的发展。

二、港口性质与功能

(一)港口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根据福州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要求,本次规

划确定福州港的定位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海峡两岸

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

支线港、海峡客货滚装运输中心和矿石、原油运输中心。

福州港的发展目标:2010年总吞吐量达到1.21-1.34

亿吨,其中集装箱装卸能力达到22 0万TEU、旅客运量

200人次。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1.8-1.93亿吨,集装箱

装卸能力达到550万TEU、旅客运量600人次。

(二)福州港应具备的功能

福州港口的总体功能应当朝着第三代港口的方向发

展,主要港点除了需要实际需要发展装卸存储、中转换

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基本功能以外,还应当重点

发展以下功能:临港工业功能、现代物流功能、综合服

务功能、保税服务功能、城市生活和旅游服务功能。

(三)福州都市区各港口功能分配

1、闽江口内港区

在闽江下游河口段,全长67.2公里。福州港主体目前在闽江口内港区,深水集装箱泊位少,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仅3个半。因河口航道条件受到河口口门泥沙淤积,最大靠泊能力逐步下降。规划应加强为闽江流域运输服务,作为深水港物资喂给港的作用应继续充分发挥。

2、罗源湾港区

罗源湾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深水港湾,可全天候靠泊30万吨轮船,水深港宽,长年不淤不冻,避风条件好,航道稳定。但该处港口岸线被工业码头占据较多,陆域面积也较狭小,规划应加强剩余岸线的充分利用,加强集装箱商业深水港建设。

3、松下港区

松下港区水深条件较好,但是陆域面积狭小、避风条件差,应作为地方性工业码头和喂给港,或利用工程设施改变陆域和避风条件后再大规模开发。

4、江阴港区

江阴地区陆域面积广、岸线水深条件好,已建成深水

码头和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将江阴港区定位为工业

港,应加强深水码头建设和临港工业区建设。

三、岸线利用规划

福州丰富的岸线资源利用考虑用作港口以外,还有渔

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等,港口岸线的规划需要与

渔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平衡、

统筹兼顾。

本次岸线规划的重点是闽江口内临江岸线、福清湾松

下附近岸线、兴化湾内江阴岸线和罗源湾岸线。根据各

自岸线资源特点、开发利用条件与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

结合后方城市及临海投资区和工业区总体规划,并综合

平衡其它部门对岸线的需求,对上述四部分岸线重点进

行了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见图3-2、表3-1、表3-2)

图3-2 福州都市区岸线利用规划图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摘要 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首先简单阐释了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对品牌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中外企业品牌国际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国际化

ABSTRACT The global branding is the output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Since it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world economy demonstrates the symbol of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capital multi-countries and competition superheating and the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strategy for an enterprise and even a n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brand, bra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The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enterprises brand theory,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road. Finally the br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 enterprise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b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2008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2008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反映了2008年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展望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报告》凸显了“大支付”的理念,即《报告》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传统银行业支付结算服务,也包括债券、股票、外汇等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清算与结算服务,以及银行卡等专业化清算服务,同时介绍了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支付清算机构的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了2008年度中国整个支付结算领域的最新进展。 《报告》指出,2008年,面对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和国外金融危机爆发等不利因素,我国支付体系依然运行平稳、安全与高效,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支付体系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各类支付系统高效平稳运行,业务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年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93.82亿笔,金额1131.04万亿元;是当年GDP的37.62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较快发展。特别是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作为我国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2.14亿笔,金额640.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2%和20.14%;日均处理支付业务80万笔,金额2.4万亿元,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28.82亿笔,金额408.54万亿元,满足了广大客户的多样化支付结算需求,在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是中国证券结算系统运行稳定,有力地支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分别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证券市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服务。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达到104.6万亿元,同比增长66.03%;交易所证券交易虽然受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业务量有所减少,但交易过户总笔数和金额仍然达到了39.17亿笔和64.45万亿元;结算总金额和结算净额分别达到了184.52万亿元和 6.26万亿元。 三是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更加广泛。2008年,我国使用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183.27亿笔,全年人均发起非现金支付13.8笔,同比增长18.1%;流通中现金(M0)与GDP之比继续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为11.31%,较2007年下降了0.79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8年流通中现金与GDP之比年均下降0.77个百分点,表明非现金支付对现金支付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其中,虽然受新兴的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的影响,传统的票据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支票仍是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广泛的票据种类,2008年支票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97.5%和93.0%;而银行卡成为社会公众消费最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以不重复计算为原则,这655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52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4.3%。《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的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55个城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全国的县城镇和同类居民点建成区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其余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镇和其余建制镇合计,共有建成区面积7.7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知,中国的城镇建成区占国土总面积的0.8%,中国的乡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0%。 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按照行政许可,这655个城市市长的服务和管理,应能统筹城乡。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往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2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推动下,通过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可以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重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一、国内品牌国际化的困境 毋庸讳言,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烦恼有四:一是品牌的弱势,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强势国际品牌存在,有些品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新品牌进入的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二是实力弱、资金不充分,品牌建设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也大,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相对于国际强势品牌,实力也是偏弱的。三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经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中国企业缺乏一支熟悉外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外国客户需求、拥有全球运营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这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最大瓶颈。四是认知导致的障碍,低价格、质量一般、缺乏科技含量是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整体产品的普遍认知,这对中国企业塑造在国际竞争中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上述的劣势,但是中国品牌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非常有机会的。那么中国品牌如何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如何才能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

力?笔者认为,清晰的战略思维是国际化竞争致胜的关键,这也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二、“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思维 在实践中,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模式。以“海尔”为典型代表,在海外直接建厂,实现了生产、人员、营销、研发、设计的当地化。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公司资金、科研人才和科研实力雄厚,公司运作的国际化程度高,企业熟悉投资国的金融政策和企业运作规律,并且对投资国的民风民情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否则,冒昧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第二种方式是海外并购模式。以“联想、TCL”为典型代表。比如,联想并购美国的IBM就是比较成功的海外并购。这种通过并购海外的成熟品牌,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渠道、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第三种方式是OEM加工出口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何为OEM。OEM与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常常因为自己的厂房不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又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此向其他厂商求助。这些厂商就被称为OEM,即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中文翻译为“原始设备生产商”。如将之引申到IT领域的话,则表示那些进行代工的生产商。例如CPU风扇,Intel或AMD 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它们通常会找像日本三洋公司这样的专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篇一:XX-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研究报告XX-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 展现状研究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

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XX-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 景预测分析报告 【出版日期】XX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436460 【报告链接】/research/XX08/436460.html 报告目录: 前言 XX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并在XX年成功突破17万亿元的基础,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38.71%;XX年交易规模达到23.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和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企 业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 重视品牌战略。国内很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上仍有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重大失误,如宣传策略不当、缺乏创新、丧失 特色等。本文在对品牌战略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 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企业在 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企 业品牌品牌战略Study on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 ure of Brand Strategy of China’s Enterprises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living standard the market environment has had enormous change and the brand has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forthe sake of survival in competition Chinas enterpri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he brand strateg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omestic enterprises’ brandmanagement like inappropriate drumbeating strategy lack of innovation lack of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concept of brand strategy this articleanalyzes the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关于数字经济互联网 智能制造是这么说的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关于数字经济、互联网、智能 制造是这么说的...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研判全球信息化趋势,探索中国信息化发展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学术研究平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处提到了数字经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制造等相关内容,具体如下:一、关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

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二、关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促进了各行业融合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从30%提升到40%以上。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三、关于“中国制造2025”: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

中国国内品牌战略研究

中国国内品牌战略研究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国内各产业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就会发现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中国常被称为“廉价劳动力”产出地,我们可以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制造商品,却不能在销售分一杯羹,中国在以往,甚至现在的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我们必须创造“中国品牌”,掌握自己的品牌自信,这将是我们走向世界市场舞台中央的最有力武器。 关键词:格力品牌;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7f13777408.html,ki.1672-3198.2019.24.025 1 调查研究概述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国内的经济发展开始呈指数增长,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Made in China”渗透到了每一个国家,当中国从基础的农业时代开始转向现代化工业时代,制造行业的发展更是成为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品牌意识、品牌观念、品牌技术的薄弱,中国一直被定义为“制造大国、经济大国、品牌小国”,十几年来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据“Brand Finance”数据表示,2018年“全球品牌价值500”TOP10中,中国上榜品牌仅占全球品牌

价值500强的15%,制造业品牌更是少之又少,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领域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中国常被视作各大品牌的“仿造基地”,能被视为国际品牌的更是屈指所数,但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品牌市场,因此我们不仅要创造中国品牌,更要创造中国顶尖品牌。 2 格力的数据调研 我们分别在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居民区投放并回收了纸质问卷100份,线上问卷50份。在经过数据整合后发现,消费者购买格力的倾向达到88.46%,其中因为品牌名声而选择格力的达63.04%,足以表明格力品牌在廣大消费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在调查人群中,我们向其咨询了对国家品牌计划的态度,其中有587%的人相信格力可以勇担社会责任,引领中国品牌走向国际舞台。中国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表明,2012年,格力的营业收入为798.57亿元,2017年,上涨到了1592.54亿元,净利润增加了36.57%,格力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不仅仅是他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卓越追求,更是格力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企业文化,民族精神。现在的格力不仅仅是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从一开始的被迫购入国外技术,到现在完全使用自主研发产品,格力代表的不仅仅是个品牌,更是在市场上激烈竞争后仍有着初始的热忱,以及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3 格力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3.1 格力品牌定位

金融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1、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下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I6520)”。 2、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公司所属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承担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等职能。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协会对公司所处行业实施自律管理,其职能主要包括宣传、贯彻国家鼓励软件产业的政策;开展“双软认定”工作;开展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举办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等。 同时,作为电子支付 IT 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所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电子支付业务,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目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下表

所示:

3、行业发展概况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俗称“软件”业。其业务形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软硬件开发、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等。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数据统计,“十一五”(2006-2010)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图: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

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秘密【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 秘密【附下载】智东西内参 看点:到2030年,数字化将转变并创造高达45%的行业总收入。12月4日,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2016年交易额占全球40%)和数字支付(2016年个人消费交易额交易额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的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麦肯锡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从国际地位、数字化进展、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和商业环境五大维度出发解读国内的数字化生态及其潜力。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MGI-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veness),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10”下载。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数字中国引领全球 从一些传统的衡量方法来看,目前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在全球仅仅居于中游,在2016年世界银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指数”中位列50(共131个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第59(共139个国家)。这是以以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依据的。然而,从数字化应用和创投体量来看,中国已

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大国,在数字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净出口(过去五年连续保持年均100-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的格局,并为远在海外的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启迪。▲中国的数字经济引领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 化支付方面:十年前中国的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 于美国的11倍。▲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创业和投资方面:全球262家“独角兽”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公司,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的43%;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独角兽”中就有9家是中国企业,而且占据了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总估值的70%以上;中国风投行业从2011-2013年的120亿美元(占全球6%)迅速增至2014-2016年的770亿美元(占全球19%),此间对外风险投资总额达到380亿美元(80%流向发达经济体,75%流入了数字化相关行业)。中国有多数字化? ▲中国各领域数字化指标(资产、用例和劳动力三大维度) 上面的麦肯锡的中国数字化指标,揭示了中国22个领域的5大数字化发展阶段:1、ICT(信息通信技术)、媒体(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出版商)和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等)

浅谈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问题.

浅谈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问题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因特网的发展,全球市场连成了一片,全球企业界也已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营销这一高级阶段,从而进入了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 中国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以来国内的企业开始产生品牌意识,尤其加入WTO 后,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得到很大的加强,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品牌和名牌。但是与此同时,很多的中国知名品牌却在退出或失去自己的市场。外国品牌长驱直入,民族品牌亟待加强。中国的品牌存在着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战略管理十分陌生,甚至对于品牌管理究竟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工作都不大了解。 品牌战略就是对于品牌资产的建立和管理,其研究内容包括了,对企业进行品牌的定位,根据定位的核心价值进行品牌设计,并运用营销和传播手段丰富和推广品牌,以及在品牌的成长和壮大过程中对于品牌的管理和维护的策略问题。 一、品牌和品牌资产概述及概念 用品牌作为区分不同制造商的产品的工具已经有几个世纪了。事实上,“品牌”一词英文为“ Brand” 它来源于古斯堪的纳语,意思是“燃烧”。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专有名词、标记、标志、设计、或者是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者销售商群体的商品与服务,并使之同其竞争的商品和服务区分开来。”根据这个定义创造一个品牌的关键是选择名称、标识、标志、包装设计。 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关于品牌的重要性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十分清楚。但由于品牌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绝大多数企业家对于品牌的人士都停留于表面,却不知道品牌中还有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品牌资产。一种产品的品牌资产包括品牌核心价值、品质认可度、品牌联系、品牌美誉度、品牌溢价能力等等,因此品牌的建设应该围绕品牌的各项资产进行综合的提升。 二、品牌战略理论 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并将其不断的增强、扩大,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这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通过品牌定位,可使公司在目标客户的心目中占据一个特殊的、受到重视的地位。力求在品牌的个性和形象风格上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 (一)设计营销方案创建品牌资产 虽然明智的选择品牌要素对于建立品牌资产很重要,但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投入还在于品牌资产中的产品和分销策略。 产品策略:产品本身是品牌资产的核心,设计出售一件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营销成功的前提。事实证明质量是品牌运营的保护堤;质量可以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能力;质量可以提高品牌盈利能力。渠道的策略:产品的出售或者分销的方式,可以对品牌资产和最终的销售成功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整合品牌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 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绿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2019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1811.74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 绿皮书同时指出,我国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46.6%,而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0.1%。 绿皮书预测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阶段,预计城镇 化率到2019年达到52%,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但由于户籍、社保、就业、入学等 一系列现实制约的存在,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与大 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可以做到 游刃有余。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壮大县 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中央 从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把中小城市作为中国城镇化发 展的重点,中小城市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 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绿皮书显示,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业人 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 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城市化的高 速发展使原有的城市划分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 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 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 大型城市。 按照全新标准统计,绿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5个,其中地级 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 均超过百万;省会城市中,除银川、拉萨外,其他城市市辖区人口也超过百万(也就是说,省会城市中只有银川、拉萨属于中小城市);地级城市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东部地区的地 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大多超过百万,以山东省为例,15个地级城市中,只有滨州、德州、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从1998年开始,品牌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舞台。初期。国产品牌与、等强势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也比较微弱。国产品牌集体发力是在2000年,而国产手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则是在2002年,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时,国产品牌手机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与洋品牌抗衡的形势。到现在,国产品牌又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品牌影响力逐步减弱。 至今通过信息产业部或发改委颁发或核准的已经达到78个,特别是在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放松了手机生产准入制度,许多新兴的力量参与了手机市场的竞争,并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具备通信、家电、IT、电子原子件相关经验背景,为国产手机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当然在短时间内,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忠诚度和品牌黏性方面,国产手机还无法与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相抗衡,国内品牌的手机厂商还没有形成对抗国外品牌的集团实力。 国内手机市场三个主要阶段发展竞争状况 2003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三个阶段: 1994、1995年,摩托罗拉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信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摩托罗拉在当时主要以“专业、高科技”形象出现,其推广诉求点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此举旨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行

业标准,以及将自身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表现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个品牌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三者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其他如、、阿尔卡特、索尼等多个品牌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场份额。 2001年,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开始全力向市场发起冲击。而对洋品牌多年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了相应市场策略,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的宝石手机策略,的精品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国产手机登上了辉煌的颠峰。 2004-2005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两大特点: 面对国产手机可观的战绩,洋品牌开始集中发力,产品线从高端、中端、低端全面覆盖,其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轻视到引起重视进而敌视到最后学习。国产手机在2003年取得的不错成绩大多是建立在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上,虽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问题并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品牌劣势、技术不足等等),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变数。从品牌忠诚和品牌预购情况来看,国产手机仍然没有形成对抗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当洋品牌集中发力时,国产手机显得力不从心,市场份额很快下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黑手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制定与实施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制定与实施 品牌是当今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兴趣,同时也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它甚至被提升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我们将着重阐述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试图在理论上及实际操作方面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启迪。 1. 品牌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是市场发展、特别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品牌战略甚至会成为企业战略组合的核心。品牌战略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 稳定、持续性的延伸和发展。 单一的价格竞争只是在特定的市场发展阶段、针对特定的市场问题、收效较快的一种营销战略,但同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缺陷和局限性。过度的价格竞争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企业竞争缺少回旋余地,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利润严重受损,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市场对产品信心不足等问题出现。它并非一种根本解决市场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根本解决市场问题、使企业的产品获得长期、稳定、有利的市场地位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品牌战略。 分销渠道竞争确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之一,但分销网络的稳定和发达最终取决于其对品牌的信心。因此,根本解决分销网络问题仍与品牌战略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单一的促销竞争往往局限于一些表面化的竞争层面,从战略的角度讲,它也仅属

于一种外在和辅助力量。同时,促销战略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也受到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巨大影响。而品牌战略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战略,它包括了上述战略的辅助和配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它与其他战略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品牌战略在企业营销战略组合中属统领性战略。品牌管理作为一种战略,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系统性、全局性、统一性、稳定性及全员性的特点。它必须基于明确和统一的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品牌定位,并综合使用相关的配套战略,才能收到理想的市场效果。在企业营销战略组合中,品牌战略具有统领性,它应是其他配套营销战略制定的基础、核心和出发点,在品牌定位和品牌战略不明确的情况下,其他战略都是没有意义、无从下手和盲目的。 品牌战略也是指导市场和引导消费的重要手段。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决策过程需要建立在充分准确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及产品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而品牌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 偏爱和忠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最终还是无法稳固地获取市场。进入这一误区的企业尽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初级广告及其他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活动,但收效甚微就不足为奇了。 品牌战略实施与其他相关战略实施脱节。企业营销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严谨的结构,它是由众多相关战略构成的。任何一种单一战略都有其优势及局限性,过分依赖任何一种单一战略均无法获得优势互补、劣势淡化、形成合力的结果。比如若产品和产品创新跟不上步伐、价格定位不配套、分销网络及网络形象不力、促销缺乏力度或缺乏针对性、人才素质低下、企业形象不良,则品牌战略也无实施基础,品牌本身也会苍白无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品牌战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 未能将品牌运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品牌运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它具有长期性、持

支付系统自查报告与支付结算调研报告合集

支付系统自查报告与支付结算调研报告合集 支付系统自查报告 银行支付结算自查报告为维护支付体系的安全和效率,严肃支付结算纪律,完善支付结算制度,提高支付结算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人民银行和总行要求。我支行成立了以某某为组长,以某某为成员的自查小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等有关支付结算业务管理、支付清算系统管理和支付信息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对我支行办理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票据、银行卡、支付系统、支付信息报送等支付结算业务进行了自查,自查内容如下: 一、支付结算管理(一)支付结算内控我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内控相关规定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建立了严密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 (二)支付结算制度我支行根据相关的支付结算活动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等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制定了规范的操作制度。 (三)支付结算代理未办理支付结算代理业务。 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业务(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业务我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规定开立单位结算账户。共开立了户单位结算账户,其中户已经人民银行批准,其余户为财政户,因历史原因未报人行批准。本行安排査银芳同志负责每月单位账户对账的相关事务,每月10日之前所有账户能对账完毕,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