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西-南京南及南京枢纽、沪汉蓉通道及合蚌引入接触网工程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编制:杨显林

审核:李火青

批准:李火青

中铁电化局京沪高铁四电系统集成电气化项目分部第三工区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作业准备 (3)

2.1内业技术准备 (3)

2.2外业技术准备 (3)

3技术要求 (3)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4.1施工程序 (3)

4.2工艺流程 (4)

5施工要求 (4)

5.1施工准备 (4)

5.2施工工艺 (4)

6劳动组织 (7)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7)

6.2人员配置表 (7)

7材料要求 (7)

8设备机具配置 (8)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

9.1质量控制 (9)

9.2质量检验 (9)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1)

10.1安全要求 (11)

10.2环保要求 (12)

将弹簧补偿装置变更为滑轮组下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西-南京南、南京枢纽沪汉蓉通道及合蚌引入工程范围内的车站站线、渡线、联络线及动车走行线范围内的弹簧补偿下锚工程。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1)审核施工图纸,包括原京沪高铁施工平面图及《接触悬挂下锚及中心锚结安装图》,设计变更中《站线、渡线、联络线及动车走行线滑轮组全补偿下锚安装图》;明确工程范围,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特别是运营线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各作业队组建更换弹簧补偿专业作业组,负责弹簧补偿更换作业。

3技术要求

(1)强制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客运专线电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推荐标准:TZ208—2007“客运专线电牵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1)准备材料,如下锚底座、滑轮组、下锚绝缘子、终端线夹、坠砣(坠砣串配重)及坠砣限制架及预制拉线、临时拉线等;

(2)向铁路局指挥部上报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同时申请作业天窗;

(3)现场作业,包括安装下锚角钢及临时拉线、安装滑轮组、拆除弹簧补偿装置和接触网调整;

4.2工艺流程

更换滑轮和相应接触网调整必须以锚段为单位,完成一个锚段且接触网调整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锚段的作业。

施工准备

安装下锚底

座及限制架

安装下

锚拉线

更换接触线下锚弹

簧补偿为补偿滑轮

拆除原弹簧补偿

拉线及下锚底座

更换承力索下锚弹

簧补偿为补偿滑轮

接触悬挂检

测及调整

下一锚

段作业

拆除接触线弹

簧补偿装置

拆除承力索弹

簧补偿装置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①施工方案已编制,并上报路局。

②施工人员、机具、材料已准备就绪。

③提前向线路临管运输部门提报检测车封闭线路运行计划及克服缺点封闭天窗计划。

5.2施工工艺

5.2.1安装坠砣限制架

①现场检查,检查施工锚段的下锚拉线、中心锚结及下锚补偿装置是否正常。

②安装坠砣限制架,坠砣抱箍在更换滑轮补偿时再安装。

5.2.2卸掉接弹补装置

①弹簧补偿下锚分解:使用第一个手扳葫芦,将手搬葫芦一端固定在支柱上,

另一端固定在一端使用钢丝套子连接三角调节板,另一端使用紧线器固定

在接触线上,第一步收紧手扳葫芦,当接触线终端线夹与下锚绝缘子张力

全部下载后,卸下终端线夹的横向螺栓(如下图);

②第二步,用第二个放松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支柱上,另一端固定接触线

上(距锚支柱约5.5米处)。紧手搬葫芦略受力。锁定弹补销,然后松第一个手搬葫芦,直至不受力,并取下,杆上人员与地面人员配合取下弹补本体。

5.2.3安装接触线滑轮补偿下锚底座

在支柱上测量接触线滑轮补偿下锚底座安位位置,并安装下锚底座。一般在弹簧补偿下锚底座的上部,且承力索下锚底座安装高度为6535mm,接触线下锚底座安装高度为6180mm。

5.2.4安装拉线、拆除原拉线

更换接触线下锚底座拉线:将新预制的拉线上端与接触线滑轮补偿下锚底座相连,手搬葫芦一头打在新拉线下端合适位置(距地面约2米),葫芦另一端通过钢丝套打在双连板螺栓上,紧动手搬葫芦,使新拉线受力,再缓缓松动原接触线拉线的NUT线夹螺栓,直至原拉线不受力,取下旧拉,将新拉线与原NUT线夹顺在一条线上,画好做回头位置,做回头连上NUT线夹,拧紧螺栓,新拉线应比原拉线略紧。然后取下原拉线上底座

也可采用在支柱与拉线双连板间先零时增加一根拉线,再将旧拉线取下,安装上新拉线后,再取下零时拉线。

5.2.5安装接触线滑轮组补偿

②安装滑轮组:支柱侧通过D型连接器与接触线下锚底座连接,下端连接坠砣串(补偿绳收约3.2m),将复合绝缘子连接到杵环杆的杵头一端。

③滑轮下锚:使用第三个手扳葫芦,一端使用钢丝套子连接滑轮组上(动滑

轮与杵环杆相连处)另一端使用紧线器固定在接触线上(远于第一紧线器,距锚支柱约5.5米处),如上图,收紧手扳葫芦,当接触线终张力全部由滑

轮承担后,继续放松与支柱相连的第二个手扳葫芦,并卸下第二手扳葫芦

及紧线器。测量当前温度,并查表得出现在滑轮补偿的a值,再通过松紧

第三个手搬葫芦,调至与a值一致,试联上安装各零件,测量出断线位置,裁断接触线,安装接触线终端线夹,联结各零连接,松掉并拆除手扳葫芦

及紧线器,完成滑轮下锚。

按以上方法更换同一锚段的另一端弹补为滑轮补偿装置。

5.2.6更换承力索弹簧补偿为滑轮组

采用与更换接触线弹簧补偿相同的方法,步骤类似于 5.2.2~5.25;但在作承力索终端时应使承、导绝缘子对齐,并收放补偿绳使坠砣串对齐。承力索拉线考虑利旧。

更换拉线应注意测量支柱纵向倾斜率,保障受力后向拉线侧倾斜0-5%

5.2.7接触悬挂调整

完成后,首先观测调整中心锚结处腕臂偏移,调整滑轮下锚处的a、b值,最后复核整个锚段的腕臂偏移及悬挂点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如有吊弦长度不合适

时,应进行更换,当少量纵向移动能解决时可移动。当更换过程中,发现承、导线有纵向错位时或向一侧窜时,更换另一端补偿装置时应作一定调整,或临时性锁定另一端补偿。如两端绝缘未对齐时,应重做终端线夹。b值调整,在施工前预调整补偿绳回头至合适位置,保障在施工中使坠砣串能离地,最后待绝缘对后,再按设计调整。

所有螺栓、终端线夹紧固好后按平推期间要求画红线,下锚底座上下画红线作为防滑观察标记,卸下的弹补按局指要求标明站场和安装支柱号回收集中存放。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接触网作业组组织模式,每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负责起锚和落锚更换作业,两个小组,在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同步作业。

施工方式可使用机械作业方式,也可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建议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即使用梯车进行作业。

6.2人员配置表

每个作业队配置表如下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负责人人 1 全面负责

2 技术负责人 1 技术负责

3 小组负责人人 2 小组施工负责

4 作业人员人10 每个小组5人

5 辅助人员人8 4人负责一个梯车

6 安全工程师人 2 施工现场安全

7材料要求

主要材料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承力索下锚底座钢管柱、H型钢柱套 1

2 接触线下锚底座钢管柱、H型钢柱套 1

3

每套下锚底座

配套螺栓GHT240:M20*340*100

GH280:M20*370*100

GH300:M20*390*100

套 4

4 防护托架圆柱套 2 圆柱设有

5 D型连接器D2型套 2

6 双环杆220T 件 1

7 双环杆860T 件 1

8 补偿滑轮传动比1:3 套 2

9 杵环杆16型件 1

10 杵环杆12型件 1

11 棒形复核绝缘子160kN 硅橡胶个 2

1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

T95 套 1

13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

120 套 1

14 坠砣限制架钢管柱、H型钢柱套 1

15 坠砣杆T20 套 2

16 铁坠砣25kg 个40

8设备机具配置

每个作业组工具配置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梯车辆 2

2 无线对电机台

3 通信使用

3 力矩扳手套10

4 钳子把10

5 断线钳把 2 剪断接触线和承力索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6 手板葫芦个 3 落锚用

7 紧线器个 6 夹承力索用

8 紧线器套 4 夹接触线

9 棕绳条 2 传递

10 棕绳条 2 起、落锚各1条

11 安全帽顶若干每人一顶

12 安全带条10

13 防护用具套 4

14 温度计个 2 起落锚各1

15 钢丝套个 4 起落锚临时固定坠砣及下锚

16 工具袋个10

17 钢卷尺把 3 起落锚各1,作业车上1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检测施工前,应对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清楚作业程序和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

(2)凡松动过的连接螺栓,均应用梅花扳手循环拧紧,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3)接触线下锚用双环杆安装在接触线下锚底座的线路外侧双耳孔中,避免与承力索补偿绳间相磨。

(4)承力索、接触线坠砣抱箍固定于坠砣串中部,安装时,应调整好限制导管在导管调节板中的位置,限制导管应垂直,使坠砣抱箍能上下自由滑动。

9.2质量检验

(1)坠砣串整体允许误差1%。

(2)承力索下锚底座安装高度距离轨面连线为6535mm。

(3)接触线下锚底座安装高度距离轨面连线为6810mm;

(4)承力索下锚处至轨面连线距离6365mm;

(5)接触线下锚处至轨面连线距离5855mm;

(6)补偿滑轮中尺寸a的最小值应≥460mm。

(7)坠砣底面距基础面距离应满足下图:

(8)腕臂及定位器的偏移满足温度偏移曲线,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

(9)简单链形悬挂的锚段关节两中心柱垮中尾脊处(等高点)应等高,接触线高度应高出正常高度40mm,施工偏差为±10mm,但预留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0)导线高度与设计高度的绝对公差不大于±30mm。

(11)两相邻悬挂点导线最大高差不应大于20mm。如果一个跨距的接触线高度

差大于20mm后,下一跨距不能直接出现相反的坡度。必须是水平过渡一跨或沿一跨的坡度走向;如果坡度在一个支柱的两侧坡度各异,两边坡度高差绝对值之和不得超过20mm。所有接触线走向都应满足:悬挂点相邻腕臂之间相连的直线与该悬挂点不得超过±10mmm。

(12)定位点两侧第一吊弦点接触线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不应超过±5mmm,但不应有“∨”和“∧”字形存在。

(13)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30mmm。

(14)应注意复核道岔处的几何参数是否有变化,交分道岔还要检查线岔安装位置是否与温度曲线变化一致。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参数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环保学习,使其清楚安全操作规程和环保要求及注意事项。

(2)施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a作业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沿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平直度。

b高空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以防坠落。

c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落下伤人。

d上、下工具,材料传输,应用工具袋和绳索,严禁抛扔。

e作业人员作业时,作业车应静止状态,严禁移动,升降、旋转作业台。

f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行进速度不应大于5km/h,严禁突启、突停。

g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现场防护人员应与车站防护人员加强联系,车辆通过前,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应停止施工,人员、工具盒材料应撤放到车辆通过线路限界以外,待车辆通过后,再进行施工。

h严禁将线夹,废弃物随意乱丢,均应收回,集中堆放,统一回收,切实做

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检测安全注意事项

a安全监视员应在起落锚处个派一人。

b如遇有较大风、雨、雪及浓雾天气,不应进行施工。

c施工应在封闭点内完成,不应延点。

10.2环保要求

(1)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2)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弃置。

(3)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测量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